靜網PWA視頻評論

##縣農民增收情況調查與思考

2023年09月23日

- txt下載

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近幾年來,同全國各地一樣,農民收入持續低速增長的狀態,成為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立足全縣農民收入現狀,認真剖析農民增收緩慢原因,尋求激活農村經濟對策,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是一項十分緊迫的工作。 一、全縣農民收入現狀 1、農民收入持續低速增長。1998年到2003年的6年間,##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速度始終徘徊在5%左右,與改革開放初百分之十幾、百分之二十幾的增速相比,形成強烈的反差。橫向比,1998年至2003年全縣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均超過10%以上,全縣國民經濟發展城市快、農村慢的跛腳現象十分明顯。 2、農民純收入的構成呈現出階段性特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構成呈現出以工資性收入為主,家庭經營收入為輔的階段性特徵。200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601.8元,其中工資性收入達893.43元,占純收入55.96%(其中:外出打工收入685.60元);家庭經營凈收入623.53元,占純收入的39%;財政性純收入14.30元,占總純收入的0.89%;轉移性純收入67.54元,占純收入的4.22%。 3、農民收入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較大。##農民1998年人均純收入(1076)元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001.90元)之比為1∶3.72。到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602.00元)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729.56元)之比為1∶3.58,而2003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2622元與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之比為1∶3.24。全縣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高於全國。 4、農民人均總支出有所下降。從全縣120戶的調查資料看,2003年農民人均總支出2215.78元,同比下降7.8%,各項支出內部結構亦為全面下降。家庭經營費用支出人均432.56元,同比下降12.3%。其中:第一產業支出378.18元,下降13.12%;第二產業支出10.83元,下降8.24%;第三產業支出43.56元,下降5.61%。生活消費支出全面下降,全年人均總支出1583.17元,同比下降7.81%。 二、影響農民增收的因素分析 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已由單純的經濟問題轉變為社會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就##而言,影響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內部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影響農民增收。 一是農業的自然風險與市場風險並存。##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縣份,農業基礎脆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去年因災,僅種植業一項農民人均減收108.59元。同時,在傳統農業向市場農業轉向過程中,由於市場預測防範能力弱,容易使農業及農村經濟遭受重創。近幾年,全縣種植業結構調整步子很大,許多農民主攻「非糧」產業,但因市場等各種因素影響,少數農戶損失嚴重,甚至返貧。 二是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近年來,隨著農業單產水平的提高,部分農產品已出現結構性過剩,供大於求導致價值均衡點下移,加之恩格爾係數變小,城鄉居民農產品需求對農民、農業生產收入增長率的支撐能力下降。雖然從2003年下半年起,糧食價格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但是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乘機上漲更快,糧價上漲給農民增收帶來的收益,多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沖銷,農民種糧效益低,有的甚至虧本。儘管今年3月中旬糧食價格又出現了大幅上漲,由於退耕還林和產業結構調整,全縣大部分農民無糧可賣,有的反而買糧,加大了生活消費支出。 三是農民的
組織化程度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的競爭力強弱與組織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農民的生產經營方式是一家一戶小規模分散經營,組織化程度不高,公司、基地、農戶三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沒有完全形成。另外,作為秦巴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該縣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及服務水平較低。面對充滿風險的市場,農民主要憑經驗、憑感覺、憑想當然做出相關的經營決定,農產品品種、品質難以適合市場需求,導致經常出現「賣難」的問題,嚴重影響農民增收。 2、農村內部勞動力轉移困難,約束農民增收。 一是二、三產業發展緩慢,農村勞動力難以實現就地非農就業。制約農民非農就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於全縣農村二、三產業生產規模較小,收入一直不高,農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素質普遍低,供給與需求錯位。據調查,全縣農村勞動力中,小學學歷占35.6%,初中學歷占54.3%,他們所掌握的科學知識、生產技術、市場經濟知識很有限,在由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移過程中往往處於被動。 二是城鎮化進程滯後,嚴重約束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加快城鎮化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很重要的是統籌城鄉就業;城鎮帶動農村,很重要的是為農產品提供更大的消費市場和為農村富餘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該縣城鎮化水平不足20%,遠遠低於全國同期水平,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被束縛在有限的土地上,沿襲著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其結果是農業勞動生產率難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農民的非農產業收入降低甚至無從獲取,嚴重製約了農民收入的進一步增加。 3、農村外部勞務輸出存在問題,影響農民增收。 一是服務工作不配套。由於機制不完善,服務體系不健全,信息提供、技能培訓、組織引導、權益保護、環境優化上不能成龍配套,尤其是信息量不足、培訓工作滯後,致使全縣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不夠高,特色優勢不明顯。 二是勞動力素質普遍低,不能適應當前社會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該縣外出務工人員文化素質普遍低,職業技能差,絕大多數人只能在最苦、最累、最髒、最險的職業崗位(挖煤、搞建造等)上「吃身體」、「吃青春」,因得職業病或遭受工傷事故致貧者屢見不鮮。 三是勞務輸出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衝擊日漸明顯。在農業主導產業發展方面,大量勞力外出造成農村勞動力不足、技術力量缺乏和部分耕地撂荒,勞務輸出與農業主導產業之間「一頭重,一頭輕;一頭熱,一頭涼」的問題普遍存在。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方面,造成部分村幹部新老交替斷檔,村級組織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 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搞活農村經濟 儘管##農民收入總體水平偏低且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增收的潛力較大。必須採取更加有力的綜合措施,從農業內部挖潛、農村內部突破,做好農村外部文章,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1、深化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努力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要繼續推進強村大戶戰略,努力延伸產業鏈條,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農業生產經過多年的探索和調整,煙草率先實現產業化,黃姜產業化已成雛形,蠶桑已建成10萬畝基地,畜、竹產業正在蓬勃興起。主導產業總產值超過3億元,為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奠定了基礎。但從總體上看,這些優勢資源還處於淺層次開發階段,在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和市場開拓等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基地建設,需要繼續推進強村大戶戰略,走實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路子,著力提質增效;農產品加工,要由初入深,在延伸加工鏈條上尋求突破,同時著力打造知名品牌,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以拳頭產品帶活農村產業。 二是要按照市場要求,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陝南
中藥材久負盛名,作為擁有獨特的氣候、資源條件的##而言,要力爭在黃姜、金銀花等中藥材生產上大有作為;水是##重要的戰略資源,要以漢江梯級開發為契機,做足做大漢江、旬河及主要支流水文章;果業亦是##的優勢產業之一,對獅頭柑、荷包杏、櫻桃、柿子、拐棗等,要不斷擴大品牌知名度,增強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要加強##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增加農民增收渠道。 三是要圍繞綠色產業發展,突出抓住四個環節。一是品種論證環節。品種論證應突出色、形、味等內在特徵,又考慮耐貯存、能販運等外在要求,為產品進軍大市場創造條件;二是產品開發環節。對選擇確定的品種進行改良乃至改造,使其更加適應市場要求。同時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經濟效益;三是宣傳環節。積極向市場推介特色產品,使特色產品廣為人知;四是產品和市場對接環節。一方面政府要為農產品走向市場創設平台,同時通過適時引導和組織,發揮中介優勢,打通特色農業進入市場的通道。 四是要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屬糧食產銷平衡區,必須從保障農村社會穩定和農民增收的高度認識糧食生產的重要性。在拓展農民增收渠道,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同時,決不放棄糧食生產,要堅持家庭承包責任制不動搖,堅持人均一畝基本種糧田不動搖,堅持依靠科技增加單產不動搖。 2、挖掘農村內在部潛力,有效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要把發展鄉鎮企業做為農村經濟支柱來抓。##鄉鎮企業的發展,目前正處在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有利環境。必須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牢固樹立圍繞產業辦企業、辦好企業促發展的指導思想,緊緊抓住烤煙、黃姜、畜牧、青竹四大支柱產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放開視野,放寬政策,放膽實踐,放手大幹,全面拓寬鄉鎮企業的發展空間,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為農民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有效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 二是要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仍然十分緩慢,觀念步伐相對滯後。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應在稅收資源、政策、人才等方面為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和必要條件,真正做到「在政策上放寬,經營上放開,管理上放活」,對合法經營的農村流動性小商小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免於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稅費。同時,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水能、礦產、醫藥、山地等資源優勢,注入資金加大開發力度,形成一批在水電、礦產、經商、販運、種養、服務等方面的個體私營戶,讓更多的農民從中獲利。 三是要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首先要抓好城鎮的規劃工作。按照太極山水城的地域特點,突出縣城擴容提質,優化縣城生活環境和經濟布局,對重點集鎮建設進行科學規劃,進一步增強城鎮的載體功能,輻射帶動城鄉經濟融合發展。其次要進一步完善城鎮管理體系,積極推進老城區改造,加快縣城專業市場建設和中心鎮農貿市場建設,抓好城區綜合整治,不斷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再次要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在全縣範圍內放開戶口遷移政策,引導有條件的農民進城入鎮建房、開店、辦廠、務工經商,改善農民的收入結構,提高農民收入額。 四是要把發展旅遊業做為農民增收的潛在增收點。以天然形成的山水太極城為原形,深入研討太極源頭文化,依照「太極圖」規劃城鎮,布局景點,打造天人合一的最佳組合,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塑造山水太極品牌,使山水太極成為##旅遊的最大賣點。同時,要加快南羊山萬畝草甸、鐵桶寨原始森林、歪頭山溶洞群、公館瀑布群、蜀河古民居、雙河天門山、紅軍老祖墓等精品旅遊景點開發建設。配套發展農家樂、水上垂釣、漂流、游泳、劃舟等特色健身游。以旅遊帶動人流、物流、財
流、信息流,拉動經濟增長,帶動農民增收。 3、做好農村外部文章,加快發展農村勞務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要用產業化的思路發展勞務輸出產業。首先,要加強勞務基地的培養和建設。要面向市場,整合資源,培育特色勞務村鎮,逐步形成以特色勞務村鎮為重點的勞務輸出基地。同時,大力培育和開發勞動力市場,不斷拓寬勞務輸出空間,利用各種經濟協作渠道和開放平台,建立一批可靠和相對穩定的勞務輸入基地,夯實勞務產業基礎。其次,培養「龍頭企業」。一方面,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與省內外新老用工單位聯繫,建立長期穩定的用工關係,不斷增強其對我縣富餘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另一方面,要發揮本地在外承包工程「能人」的作用,加強與他們的溝通和協調,讓他們帶領農民進入勞務市場,實現對口輸出,減少農民工的盲目流動性。第三,做好配套服務工作。要切實發揮縣鄉(鎮)勞保服務部門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構建信息發布技能培訓組織引導服務管理法律援助的勞務經濟(產業)一體化服務體系。 二是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全力打造勞務品牌。在培訓的內容上,要結合大中城市用工及鄉鎮企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基本技能和技術操作規程的培訓,實現務工者務工形式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的轉變。同時,要根據##在人文、歷史方面形成的文化影響,在建築、採掘、服務及農技推廣領域形成的就業優勢,在省內外已經樹立起的「好學上進、吃苦耐勞、誠實守信、團結合作」的「##人」形象,進一步挖掘潛力,搞好特色培訓,打造、包裝##勞務品牌,占領勞務市場。 三是要妥善處理勞務輸出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要適應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形勢,積極引導各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根據鄉情、村情、民情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勞務輸出計劃,把工作重點放在轉移「富餘」勞動力上,合理匹配人力、土地等各種資源。縣鄉村要根據當地事業發展需要,精心籌備、選准項目,向勞務輸入基地推介項目,創造條件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發揮他們在外地的資金、技術、信息等優勢,參與、支持家鄉建設,實現由打工向創業的跳躍。同時,有條件的地方還可支持外出者向外承攬工程項目,掙錢後再回鄉創業,形成本地與外地資本良性循環的局面,推動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