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08-NO!我不是大清正史.txt

2023年10月16日

  1/4  下一頁 txt下載

NO!我不是大清正史/【梦之舞】
北京味儿+搞笑范儿=麻辣清史
带有老舍的“京味”小说的风格,原汁原味的风俗民情,告诉大家一个有趣,有意思的清朝历史。
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猜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虽然书中屡次描写烽火连天、千军万马厮杀的惨烈场面,然而不动声色冷幽默的叙述方式,却让读者在爆笑、狂笑、讪笑、奸笑、淫笑、狞笑之余倍感沉重。
第一章 复杂关系
嘉靖三十二年出了两件事。
第一个是倭寇进犯
“倭寇”这个名儿是以前叫的,现在都改叫鬼子了。
小鬼子从这一次开始还来过好几回,基本没干啥好事。具体情况大家应该都了解,我就不在这儿罗嗦了,哪位实在不清楚,可以把电视打开,随便换俩台,总有一个是说鬼子的事儿的。
咱们主要说说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是在关外有个孩子出生了,他就是努尔哈赤,本书的第一个主角儿。
说起来努尔哈赤那是相当不一般的,出生的时候也是异象不断,不过这种事我估计都不太靠谱,属于封建迷信一类,咱们先放一放。
如果追述到努尔哈赤他家几辈子之前,那太遥远了,我没耐心说,你也没耐心听。所以我挑了个近点的做为我们这本书的起点。
努尔哈赤的爷爷叫觉昌安。
老觉这个人混的比较惨,虽说是建州左卫的指挥使,但手底下其实没几个人,地盘又小,当时的女真部落很多,就他这点势力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干掉。
所以他想找个靠山。
当时在女真里能称得上老大的首选就是建州右卫的指挥使王杲。
所以说人跟比人不能比,真要较真儿那能把你气死,都是指挥使,但人家王杲明显财雄势大,在女真各部落里说一不二,走路都跟螃蟹似的,横着走。
要想巴结上王杲不下点本钱估计是肯定不行的。可老觉不是太富裕,真要让他拉几车银子去,估计一家人就得喝西北风。
得了,随便带点啥是个意思吧,反正人家也不缺咱这点儿东西。
王杲这人还不错,本来就跟觉昌安有点亲戚关系,一看人家大老远来了,虽说没带啥值钱的礼物但也算礼轻情谊重千里送鹅毛。所以很客气,不但没给脸色看,还好吃好喝的招待。
觉昌安一看这么个情况,心说:有门啊,钱咱是没有,但好在咱有人,儿子特多。
于是觉昌安就和王杲商量:
“你看,我这次来也没带啥好东西,空着手就来了。但兄弟你真仗义,我特感动,这样吧,我想和你结个亲,我儿子多,你闺女多,你挑一个当女婿吧。”
王杲就有点犹豫,觉得你来投靠我,我这啥也没得着你的,到先搭个闺女。
老觉那也是聪明人,一看就明白。马上就说:
“你儿子阿台不是也没结婚呢吗?我女儿都嫁光了,但我还有个孙女,我看他俩挺合适。”
王杲笑了。
“这合适吗?”
“合适合适,绝对合适。”
王杲的女儿就嫁的是努尔哈赤他爹。
努尔哈赤的堂姐就嫁给了他舅舅阿台。
每次到这我都在想一个问题,努尔哈赤是怎样称呼阿台的呢?
叫舅舅没错,叫姐夫也对。
不过当时女真算是没开化的民族,这种事很多,为了几百头羊,儿子娶妈的也不是没有,他们家这关系就算比较文明的了。
第二章 一个牛人
王杲在辽东这块是比较牛的人了,但最牛的还不是他。
第一牛人应该是当时明朝的辽东总兵李成梁。
李成梁这个人很传奇。
首先身世就传奇,因为到现在也没确定他是哪的人。
明史上说他祖上是朝鲜人,后来归了明朝,在比较大的城市铁岭当指挥佥事。
估计老李自己也不太清楚,所以一直也没避谣,谁爱说啥说啥,反正是地球儿人。
李成梁是将门出身,但他的前半辈子和同样是军队子弟的戚继光比,那真是天壤之别,人家戚继光十七岁就继承了老爹的职务,当上指挥使了。李成梁混到四十岁还在家里蹲着,到不是他不上进,他爸爸也给他挣了世袭的职位。
但问题是当这个官要先到北京报道,起码让吏部兵部的老爷见见人。怎么说人家也是为国选材,连人都没见就派你当军官,你要是个小儿麻痹,打起仗来想跑都跑不了,对你本人也不负责嘛。
但李成梁去不了,原因比较雷人。
穷。
当时李成梁他们家就在铁岭。我算了一下,从铁岭到北京,坐火车大概九个来小时。距离不到八百公里。
李成梁他家怎么说也是个中高级军官。一千多里地的路费,就算从他20岁开始凑起,凑到40岁还没凑齐。
见过穷的,没见过这么穷的!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当时京城里的官员的心声。
他们家穷的名声,能从铁岭传到北京。这真是穷出档次,穷出品位了。
后来辽东的巡按御使实在看不下去了,资助了李成梁同学(在这直前他的身份一直是生员)几两银子,这才顺利到达北京,继承了老爹留下来的职位,当了铁岭卫指挥佥事。
虽说过程有点曲折,但总算是有个好结果。
估计前几十年在家没事干,光看兵书了,李成梁是厚积薄发。
当时明朝边境主要是和蒙古人冲突。
大家打了快两百年了,今天你抢我,明天我砍你。
抢完砍完,回家洗洗睡觉。谁也把不能把谁彻底办挺。
老李不一样,在家憋到四十好几,头发都有白的了,好不容易有个见功立业的机会,再不加把劲这辈子不就忽悠过去了?
蒙古人的好日子到头儿了。
当时辽东这一块最嚣张的蒙古部落是插汉部,老大名叫土蛮,其实人家也不叫这个,正经官名儿叫图们札萨克图汗。
土蛮这名字是明朝官员给取的,估计是嫌他自己这名字太长,过去也没电脑,都是毛笔一笔一划的写,这兄弟又比较会找事,明朝官员天天写战报,实在不耐烦,干脆我给你起个名得了。
叫啥呢?
这蒙古老大比较土,又比较野蛮,就叫土蛮吧!
这个土蛮也是一猛人,李成梁没来之前他经常带着一帮人到明朝这边搞抢劫自助游,抢了就跑,跑了过几天又来抢,搞的当时的辽东总兵生不如死。
但老李一来,土蛮的幸福时光一去不复返。
具体战斗过程比较复杂,就不展开了。
简单说吧,这位土蛮兄弟基本算是李成梁的贵人,老李从指挥佥事一路高升,一直升到辽东总兵,基本上都是靠打他。
这就让李成梁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敌人是要收拾,但不能一下全收拾了,都死干净了,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了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所以老李的战略是又打又拉,不听话就收拾你,但也不把你赶绝了,打服就行,适当还能给点好处。
这个方针路线李成梁在自己的军事生涯中是一直贯彻的。
当时和李成梁一起守卫大明北面边境的还有一个人。
戚继光。
戚继光的战略刚好和李成梁相反。
不管是谁,只要敢来我这,一律大刀加火炮,还要好处?门儿都没有啊!
鉴于老戚做事太绝,各位部落老大一合计,还是李总兵那好混,大家就都不来戚继光这边了,全往李成梁那边跑。
戚继光镇守的蓟镇安静了,史曰:十数年不见烽火。
戚继光也安静了,既然敌人都没了,你戚继光再牛也没用。
慢慢的他被忽视了,遗忘了。
反观李成梁这边。那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年年打仗,年年立功,年年升官,威风八面,天下闻名。
连后来清朝人修的明史都要拍马屁
“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
从个人角度来讲,李成梁没错。从国家民族角度来讲,戚继光是对的。
这恐怕也就是戚继光到今天仍然是正面典型,而李成梁却数百年争论不休的原因。
人民的眼睛真是雪亮的。
当然,这都是身后事,就眼前的情况来看养寇自重这事虽说不太厚道,但考虑到形势发展都还自己的掌控之中,土蛮要好,洋蛮也罢,翻不起大浪来,所以也还是可以原谅的。
但老李同志还是疏忽了一点,他活着的时候能掌控,他死了呢?
第三章 科幻武器
蒙古基本被打服了,一个个看到李成梁就鞠躬。
但任我行前辈教导我们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
首先不服的就是王杲。
这两年李成梁光顾着跟蒙古人打来打去了,女真乘机发展壮大。
前面我们说了,王杲本来在女真各部落里就比较显眼,不找事李成梁都想收拾他,何况现在居然还敢跳出来公开叫板。
啥也别说了,开打吧。
万历二年,王杲首先挑起战端,进犯辽阳,沈阳。
李成梁比较生气,我还没动手,你到先打上门了,不给你点教训看来真不行了。
李成梁手下的辽东铁骑那可不是吃素的,人手一把三管火枪(三眼神铳)。
关于这个玩意非常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不然很多人都以为中国人除了会用火药造鞭炮以外不会干别的。
三眼神铳在当时来说,那绝对是比较科幻的武器。
全枪长大概一米二,由纯铁打造,重约15斤。有三个枪管,以燧石击锤点火的方式发射。
如果你看到这,觉得也就一般,那我告诉你,科幻的在下面。
它的三个枪管可以旋转发射,一枪打完,另一个枪管自动转到击发位置,原理和今天的转轮手枪一样,打起来都是连发,并且还有准星,平射距离可以达到50丈。
50丈是个什么概念?大概等于今天的150米!
具我所知,今天我们看到的手枪,大部分的有效射程只有50米左右,个别强悍点的如“沙漠之鹰”也就100米。
神铳的子弹也不是我们今天的子弹,是一种类似开花弹的玩意,一打就是一片,杀伤力极强,打不死你也穿你一身窟窿,抬下去光取子弹就把人取废了。
子弹打光了怎么办?临时塞火药肯定来不及。
问的好。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本枪的发明者早已经想到了。
几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用这东西上阵杀敌,今天想起来仍然佩服的五体投地。
本来武器装备这段到这就算完了,但有朋友问我,人家拎把锋利的马刀,难道斗不过你这铁榔头?
这个武器发展史的问题,真是有点复杂,但为了避免有人跟我较劲儿,我还是简单介绍一下。
大家都知道,要说最锋利的刀,那日本的武士刀应该能排进前三名。
武士刀虽然在日本被捧成天上有地下无的神刀,但其实也并不是太神秘,它的原形就是中国唐代的唐刀,在日本经过改良后被称为武士刀,也叫发刀,全称为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说老实话,光这个名字我就念了好几遍才算通顺的说出来,如果哪位想造一把玩玩儿,我劝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因为这种刀从前期制造组装,到后期维护保养,复杂程度能把你折腾的生不如死。我见过小作坊土造的手枪,长枪,就工艺水平来说基本都能造的比较靠谱,但我到现在为止,没见过谁在家造武士刀的。(日本的专业刀匠那是另外一回事)
这种刀自然是不适合批量生产的,无法批量生产就无法装备部队,无法装备部队那对于国家武装来说就没有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在唐代中国就放弃了唐刀研发的原因。
日本人把这技术学去后如获至宝,充分发挥死心眼精神,终于把武士刀造到了极至。
当然,就是在日本也不是谁都用的起,只有比较有钱的武士啥的才能弄一把,还要传家,老子死了儿子接着用,除了有纪念意义外,恐怕没钱造第二把也是原因之一。
下面我们再谈一下快刀对榔头的战场效果。
我小时候听评书,从三国到隋唐,凡是驰骋疆场的大将,一般来说,不是拎俩大锤,就是扛把宣花板斧。拿把剑或马刀就上战场的,我就只听说过刘备刘皇叔,不过人家老刘一般不动手,这种粗活都是关张赵马黄干了,他的剑就是个摆设。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在冷兵器时代的大兵团做战中,你手里的家伙锋利不锋利根本不重要,分量才是王道。特别是骑兵,冲击力的作用远远大过技巧。
马刀对榔头?
笑话,一榔头下去刀都不知道飞哪去了,捡回来估计都要回炉,早成锯条了。
看完上面,大家应该对李成梁手下这帮铁骑的战斗力有个基本认识了。
第四章 运气问题
王杲跑到辽阳抢劫,李成梁根本就没理他。
到不是老李怕他,主要是李成梁想了个比较黑的点子。
直接进攻王杲的老巢古勒寨!
你不是带人出去了吗?那我就来抄你的底。
这招够损的,本来人就不多,精锐又都出去打劫了,剩下的老弱病残哪儿是辽东铁骑的对手。
三下五除二就攻进去了,光斩首就一千多,连王杲的家属都俘虏了。
这群俘虏里有两个人,一个就是我们等待多时的主角努尔哈赤,另一个是他弟弟舒尔哈齐。
努尔哈赤之所以在古勒寨决不是暑假没事来探亲,是另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呢?
他妈死了。
他妈就是王杲的女儿。
按说死了妈,确实让人同情,但悲痛一段时间也就算了,该咋过还咋过呗,毕竟爹还在嘛。
但问题是他爹马上又娶了一个。
于是他家上演了一幕后母虐待前妻儿子的悲剧,更不幸的是努尔哈赤和他弟弟就是男主角。
努尔哈赤当时也有十几岁了,半大小伙,个性又比较强,实在受不了后妈的虐待,一跺脚带上弟弟跑到古勒寨投奔他姥爷。
要说人这运气不好啊,那真是没办法,到古勒寨没多久就碰上李成梁打过来,兄弟俩全当了俘虏。
关于当俘虏这事儿正史里提也没提。毕竟堂堂大清的开国皇帝被李成梁抓了俘虏也不是啥光彩的事。
野史上就说的挺多了,还有个故事。
说努尔哈赤兄弟俩被俘以后,被李成梁留下当了杂役。所谓杂役也就是端个茶倒个水的佣人。
有一天,舒尔哈齐不知道因为啥事惹火了李成梁。李成梁准备把他剁了。
努尔哈赤一看弟弟要掉脑袋,马上跪下求情,说:
“我弟弟不懂事,求李老爷把他当个屁放了吧,如果实在要杀,那就杀我好了,我愿意代弟弟死。”
李成梁一看,这小孩可以啊,够仗义,不错。
“起来吧,我都不杀了,今后跟着我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
从此以后李成梁很欣赏努尔哈赤。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说是扯淡,但我觉得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从李成梁后来的表现来看,对努尔哈赤非常够意思,说特别照顾那一点也不过份。
就这样努尔哈赤在李成梁那干了四年伙计。十九岁的时候终于被放回了家。
四年时光,并没有白白浪费,努尔哈赤在李成梁那里学到了很多。
不过,现在还不是努尔哈赤上场的时候,他姥爷的事都没解决。
第五章 铁哥们
王杲最近过的很不好。
跑出去抢了回东西,没抢着啥值钱玩意,老窝到先被李成梁抢了一回。
牛羊丢了无数,从老婆到外孙子全被人家一锅端了。
这生意做的太亏。
愤怒了,彻底愤怒了。
不反也要反了!
万历八年,王杲再次出兵。
以前还躲着点李成梁,这次不躲了,直接就是奔李成梁去的,拼了!
李成梁很高兴。
因为前几天万历皇帝刚刚表扬了他,说他在辽东干的不错,还特意下令给老李修个石碑,以表彰他的功劳。
碑刚修好,正准备挽袖子再接再厉大干一场。
王杲来了。
这真是瞌睡送枕头啊。类似王杲这种贵人,在李成梁的职业生涯中是比比皆是。
那就来吧。
开打。
事实证明,再愤怒没实力也是白搭。
一交手王杲的部队就垮了。
那真是兵败如山倒,拦都拦不住,基本上全军覆没,一共就跑回去一百来人。
王杲还算有两下子,起码跑的够快,李成梁战前就向部下特意交代,要把王杲抓住,拉回北京给皇上看看,但王杲还是跑了。
跑回去是幸运还是不幸。
要我看还不如战死沙场来的痛快。
没抓住王杲,虽然有点遗憾,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打了大胜仗,就这么报上去,也很有面子了。但李成梁是完美主意者。
于是他让秘书起草了个文告,发给各个部落首领,意思很简单:王杲是我李成梁的敌人,你们谁也别想着收留他,发现他马上给我送过来,本人有赏。
这种文告今天有个专用名词:
通缉令。
王杲就此开始了逃亡生活。
家是肯定回不去了,昔日的朋友也靠不住,到哪去呢?
王杲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叫王台,以前就是自己的部将,他跟自己的关系那可是几十年的交情,血里来火里去,决不会出卖自己。
对,就去投靠他吧。
王杲想的没错,当年这位王台兄弟和王杲确是生死之交,铁哥们,但他没算到一点。
人是会变的。
朋友如手足,但为了脑袋,手足也就顾不得了。
李成梁见到王杲的时候,差点产生错觉,以为王台给自己提前送端午的粽子来了。
这个被绑成特大号粽子的就是王杲。
还好王杲不是真的粽子,所以也不用考虑保质期,也不用冰箱,直接装笼子里就送京城了。
要说还是皇上做事儿利索,这种战俘也不需要审,免费送了王杲一次北京一日游(游街),然后拉到西市剐了。
王杲死了,努尔哈赤他姥爷死了。
但事情还没完,因为努尔哈赤的舅舅兼姐夫还活着。
第六章 阿台未擒
李成梁做事的风格一般是斩草不除根,要给人家留点种子,一把掐死了,自己打谁啊。
但王杲这个事办的有点过,连个尸首都没给留。
所以李成梁心里也有点嘀咕,不过既然已经这样了,干脆连他儿子阿台一块收拾了吧,免得将来是祸害,所谓“阿台未擒,终为祸本”!
万历十一年,李成梁出兵攻打古勒寨。
其实阿台早就收到风,知道李成梁不会放过自己。
所以这几年啥也没干,一门心思在家搞装修,把个古勒寨修成了个大碉堡。
你李成梁不是牛吗?辽东铁骑不是猛吗?我不出去,有能耐你飞进来。
李成梁飞不进去,但也没闲着,他指挥部队拼命攻城,但死活就没攻进去!
这就尴尬了,一代名将居然连个小寨子都攻不进去,这要传出去那还有面子吗?
但战马也没长翅膀儿,火枪打到一米多厚的城墙上连个印子都没有。

  0/4  下一頁 txt下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