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老子道德經-3

2023年10月07日

  1/8  下一頁 txt下載

老子道德經第三卷
譯者序
獻給
鍥而不捨的河流
他,不到大海絕不停流
人生的旅程真的就象一條河流,有時候流到東,有時候流到西,有時候沖到北,有時候降到南,但是不管怎麼樣,最終的目的是不變的——大海。
帶著熱情和覺知,深入紅塵,享受七情六欲的刺激,幾陣滾翻之後,你就會漸漸瞭解:全然的欲望是到達無欲之路。然後,或許你就可以將同樣的熱情和覺知轉向自己,在自己的身上下功夫。當你進入了這個方向,老子或許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因為老子是生命的代言人,而且透過奧修的詮釋,老子的道理更是活了起來。
虔誠地希望奧修的老子,或是老子的奧修,能夠啟發出你那鍥而不捨的靈魂,推你、拉你、踹你、扶你,最重要的,引發出你生命的熱情和勇氣——沖向大海……拖著生命在走似平不怎麼令人愜意……
謙達那
一九九五年十月
於臺北
第一章 追求知識
第二章 什麼事都不必做
第三章 用無為來征服世界
第四章 乖乖!我們搖動那個東西了耶!
第五章 超越榮譽與羞辱
第六章 我將永遠都不離開你
第七章 困難的和容易的
第八章 她就是埃及豔後——克麗歐佩脫拉
第九章 開始和結束
第十章 下一步是什麼
原序
每一次奧修張開他的嘴,真理就跑出來了,每一次都是如此,簡直難以相信!
不,想像宇宙,宇宙怎麼可能撒謊?那是難以相信的。字宙就只是存在,它就是真理。一個象奧修這樣成道的人就是宇宙,因為已經不再有什麼東西將它跟宇宙分開,所以他也是真理。
接下來的是充滿著真理的十個絕妙的演講。
但是要小心!它們只是一根指向月亮的手指。某一根手指!但是是一根不折不扣的手指。
幾年前,當我在治療圈工作,我看到一個母親以這樣的方式來癱瘓她的女兒:那個小孩會去接近母親,然後母親就會顯得很有敵意、很生氣、漠不關心,然後那個小孩就會害怕地退回去。那個母親又會引起她的注意,微笑、邀請、給予溫暖——然後那個小孩又會再度去接近母親,母親又會關閉起來、怒視著她、或是將目光移開,然後那個小孩就會縮在那裏不敢動。這就好象是那個自動調溫裝置的控制。人性的癱瘓。
在跟隨奧修一年之後,我想到那個小孩,某種象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我理性的頭腦。
萬歲!
在那一年裏面,奧修一定講出了一切能夠被講出來的。
所以,這是一瓶對你的頭腦來講最好的葡萄香檳酒,但是要小心,如果頭腦喝了它,而且喝得很深,你或許會失去它,你或許永遠無法再成為一個理性的、明智的、知識淵博的、可以預測的、安全的人,而結果或許會有愛和空間,和平和喜悅,但是你永遠無法知道將會怎麼樣。
我已經警告過你了喔!
男門徒:阿南達.索曼德拉
老子道德經
第一章 追求知識
譯文:
老子說:不必出門,一個人就能夠知道世界上發生的事;不必由窗戶往外看,一個人就能夠看到天道。
一個人越是追求知識,他所知道的就越少,所以,聖人不必到處跑就能夠知道,不必看就能夠瞭解,不必做就能夠達成。
《道德經》原文:
不出門,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宗教並不是知識,它是知道。知識屬於頭腦,知道屬於本質,它們之間的差別和距離是非常大的。
那個差別並非只是在於數量,它同時也是品質上的差別。
「知識」和「知道」——它們的不同就象天堂和地獄一樣,是天壤之別,所以,第一件必須加以瞭解的事是「知識」和「知道」之間的差別。
知識從來不屬於現在,它總是屬於過去。當你說你知道的時候,它已經是一件死的東西,它已經在你的記憶上留下一個記號,它就好象灰塵粘在你身上,你已經離開那個了。
知道永遠都是立即的,知道是在此時此地,你不能夠對它說任何事,你只能夠成為它,當你去講它的時候,甚至連那個知道也會變成知識,因此那些所有知道的人都說它是不能夠被說出來的,你一去講它,它的本質就改變了,它已經變成了知識,它已經不再是那個很美的、活生生的「知道」的現象。
「知道」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現在。記住:現在並不是時間的一部份。
一般人們認為時間分成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是完全錯誤的,時間被分成過去和未來,而現在根本就不是時間的一部份,你無法在時間裏面抓住它。追求它,你將會錯過,試著要去抓它,它將永遠都會讓你抓不到,因為它是永恆的一部份,而不是時間的一部份。
現在是永恆正在跨越過時間,它是一個會合點,在那裏,「永恆」和「暫時」相會合。
在現在的是知道,在過去的是知識,知識創造出未來,過去創造出未來,未來是過去的副產品。
每當你知道,你就開始計畫,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計畫得越多。「知道」意味著過去,計畫意味著未來,那麼你就不讓未來有自由,你試圖去將它固定在過去的小框框裏,你會想要它只是過去的重複,不論它是如何地被修飾和被裝飾,你都想要它只是過去的重複。
一個生活在知識裏的人就是一個計畫的人,而生命是一個沒有計劃的流,生命是自由,你無法將它框住在一個小洞裏,你無法劃定它的範圍,那就是為什麼一個生活在知識裏面的人會錯過生命。他知道很多,但是他什麼都不知道,他知道得太多了,但他的內在是空空洞洞的,你無法找到一個比「知識之人」更膚淺的人,他就只是在表面上,一點深度都沒有,因為深度來自永恆。
時間是水平的,它在一條地平線上移動。永恆是垂直的,它進入深度和高度,那就是耶穌十字架的意義:時間橫胯永恆,或是永恆橫跨時間。
耶穌的手是時間,它們進入過去和未來,在時間裏面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復活而進入永恆。他的本性是垂直的,每一個人的本性都是垂直的,只有身體、手、和你的物質部份是水平的。
知識創造出未來,未來創造出擔心。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擔心、越不安,永遠無法很安然,無法好象在家一樣,內在會有一個很深的顫抖,這是一種病態。然而一個「知道」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他生活在此時此地,這個片刻就是全部,好象明天不存在一樣——它的確是不存在的,它從來不曾存在過,它是頭腦遊戲的一部份,它是「知識之人」的一個夢。
這個片刻就是一切和全部。「知道」垂直地進入這個片刻,進入得越來越深、越來越深。一個知道的人有深度,甚至連他的表面都只不過是深度的一部份。他沒有膚淺的表面,他的表面也是深度的一部份,而一個「知識之人」呢?他沒有深度,他的深度也是他表面的一部份。
那個似非而是的現象就是:一個「知道的人」(a man of knowing)知道,而一個「知識的人」(aman of knowledge)不知道。他不可能知道,因為知識無法跟生命碰頭,它反而是阻礙,是唯一的障礙。它就好象是:一個母親知道說那個小孩是她的,而一個父親具有那個知識說那個小孩是他的。父親只有一個「相信」,在深處他是不知道的,只有母親知道!
有一次,木拉那斯魯丁在一個小的國家當大官,那個國王非常慷慨,雖然那個國家並不是很富有,因為那個國家很小,但那個國王還是非常慷慨。那斯魯丁每年都會去告訴他說他太太生了一個小孩,然後國王就會給他、他的小孩、和他太太很有價值的禮物,但是後來已經變得太過份了,因為每年都有。
當他太太生下第十二個小孩,那斯魯丁又來,國王說:「那斯魯丁,這太過份了,整個世界都因為人口過剩而在受苦,你到底在幹什麼?」
「如果你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你將會創造出一個小的國家,你這樣每年一直持續下去——停止它!讓這個小孩成為最後一個!如果你無法停止,那麼最好是去自殺。」
那斯魯丁感到非常沮喪,然後第十三個小孩又出生了,要怎麼辦?所以他想,最好不要再去找國王了,最好到森林裏去自殺,就象國王所說的,因此他就去到了森林裏,他準備好每一樣東西要吊死他自己,只要卡刹一下,他就會吊死在樹下,突然間他說:那斯魯丁!小心!你或許吊錯人了!
父親只是相信,但是母親知道。「知道」就好象是一個母親,「知識」就好象是一個父親。
所有的知識都是一種相信,但「知道」並不是相信,它是真知,它是你的知覺、你的洞見、你的成長。它就好象是母親——小孩子在她的子宮裏成長,她知道那個小孩是她的一部份,是她自己的延伸,是她自己的存在、血液、和骨頭。父親是外在的,他並不是內在的,他只是相信那個小孩是他的。
一個「知識之人」相信他知道,但是一個「知道之人」是真的知道。
「真知」是你本質的一個蛻變,它就好象懷孕,你必須攜帶著它,你必須生出你自己,你必須再度復活而進入永恆,你必須離開時間而進入無時間,從頭腦轉變到沒有頭腦,它是某種非常重大的事,你知道它發生在你裏面。
一個「知識之人」會繼續從諸佛那裏搜集灰塵,他相信那些知道的人,但是任何他所相信的都是死的,他並沒有生出他自己,他從別人那裏把知識搜集過來,每一樣東西都是借來的。知識怎麼可以借用呢?存在的本質怎麼可以借用呢?如果那個知識要真實的話,它將必須屬於存在的本性。
戈齊福(Gurdjieff)常常會問一些人——有一些求道者會來找他——他經常問起的第一件事是:你對知識有興趣,或是對本質有興趣?
因為在這裏我們是要給予本質,我們不顧慮知識,所以你要先決定好。如果你所顧慮的是知識,那麼你要到別的地方去,如果你所顧慮的是本質,那麼你就留在這裏,但是你要作出一個非常非常清楚的決定。
本質和知識之間有什麼差別呢?那個差別就跟「真知」和「知識」之間的差別一樣。「真知」就是本質。
它並不是某種加諸在你身上的東西,它是某種你籍著成長而進入的東西。知識是某種加諸在你身上的東西,你不會透過它而成長,相反地,你會就象一個重擔一樣地攜帶著它,所以你總是可以找到一個「知識之人」背負著重但,背負著很重的重擔,他的肩膀上扛著好幾座山的知識。你可以看到他的臉非常嚴肅,死氣沈沈地嚴肅,在那個重擔的壓迫之下,他的心已經完全被壓碎了。
一個有真知的人是沒有重量的,他沒有攜帶任何東西,他可以飛進天空,地心引力影響不到他,他不會被拉向地面,因為地心只能夠把重的東西往下拉。他停留在地球上,但是他不屬於地球。那就是耶穌所說的話的意思,他一再一再地說:我的王國不屬於這個世界,它屬於某一個另外的世界——本質的世界、永恆的世界。
如果你能夠將那個區別瞭解得非常清楚,那麼你要記住:永遠不要走知識的路線,要走在本質和真知的途徑上,因為唯有如此你才能夠得到某些東西,並不是你有了更多的資訊,而是你變得更多,那是必須加以瞭解的重點——你必須變得更多。
你的貧乏不在於資訊,你的貧乏在於本質。你是貧乏的,但是你繼續透過累積東西來隱藏那個貧乏。知識也是一樣東西,話語、理論、哲學、系統、神學,這一切都是東西,它們很不明顯、很抽象,但還是東西。你並沒有在成長,你仍然保持一樣,你在你的周圍創造出一種欺騙說你已經知道。
老子的這些經文必須以這樣的方式被瞭解。
不必出門,一個人就能夠知道世界上發生的事。
因為在內在深處,你就是世界,世界只不過是你的擴大,事實上並不需要去到任何地方,或是去知道任何事,如果你知道你自己,你就已經知道了整個人類,如果你知道了你的憤怒,你就已經知道了所有的憤怒,如果你知道了你的暴力,你就已經知道了所有的戰爭,不需要去到越南,或是去到韓國,或是去到巴勒斯坦,或是去到任何地方。如果你知道了你的暴力,你就已經知道了所有的暴力,如果你知道了你的愛,你就已經知道了所有的——整個愛的歷史,那個從來沒有被寫下來的,那個從來不曾被知道過的,甚至連那個你都知道,因為你就是種子!
它就好象從海洋中取來一滴水,你去分析那滴水,如果你知道那一滴水,你就知道了整個海洋,因為整個海洋都被濃縮在那一滴水裏面,它是一個迷你的海洋。如果你去分析那一滴水而知道它是由氧化二氫所組成的,那麼你就知道整個海洋都是由氧化二氫所組成的,如此一來,已經不需要再一直繼續下去,只要一滴就夠了。如果你知道一滴海水的滋味,知道它是鹹的,你就知道說整個海洋都是鹹的,而那一滴海水就是你。
不必出門,一個人就能夠知道世界上發生的事……
因為你就是世界,是一個極其微小的世界,每一件事都發生在你身上,在世界上所發生的或許是一個更大的規模,那個數量或許是更多,但那個品質是一樣的。當一個人瞭解他自己,他就瞭解了一切。
在優婆尼沙經裏面有一個很美的故事:有一個叫作吏維特凱圖的年輕人從他師父那裏回來,他已經變得很有學問,當然,就象年輕人都會的,他對於他的學問感到非常驕傲、傲慢、而且很自我。他的父親烏達拉克看到他回來——他正進入到他村子裏來,他的父親從窗戶看著他,他變得很傷心,這根本就不是學習!他變成了一個「知識之人」,這並不是真知!烏達拉克告訴他自己的心:我送他去學習並不是為了這個,他錯過了要點!他浪費了他的時間!因為真知是謙虛的,而且那個謙虛並不是自我的相反,它跟自我根本沒有關連,它甚至不是它的相反,因為即使是它的相反也攜帶著它的某種東西。
沒有感覺到他兒子的謙虛,父親變得非常非常傷心。他已經漸漸變老了,而現在他兒子卻浪費掉他生命中好幾年的時間——他為什麼看起來那麼驕傲?真知永遠都會使你變謙虛。
謙虛(humble)這個字是很美的,它來自humus這個字根,這個字根真正的意思是泥土的、屬於大地的、不矯飾的,這個字根也是人性(human)和人類(humanity)這兩個字的字根。唯有當你變成謙虛的,你才會具有人性,唯有當你屬於大地,你才會變成謙虛的,這裏所指的大地意味著不矯飾的、單純的、沒有被制約的、純樸的。
他看到他兒子變得很驕傲、很傲慢,他一定是變成了一個知識之人——他的確是變成了這樣的一個人。他回到家裏來,向父親行了頂禮,但那只是一個儀式。一個已經變得那麼自我主義的人怎麼能夠鞠躬?
父親說:吏維特凱圖,我看到你的身體彎下來,但是你並沒有彎下來,到底是什麼不幸的事發生在你身上?你為什麼看起來那麼傲慢?一個有真知的人會變得很謙虛。吏維特凱圖,你有聽過任何關於那個「一」的事嗎?知道了那個「一」,一個人就知道了一切。
吏維特凱圖說:你在說什麼?一個人怎麼能夠籍著知道「一」而知道一切?那是荒謬的!我在大學裏面知道了一切能夠被知道的,在那裏所教導的所有主題上面,我都盡可能去深入學習,我已經學盡了一切。我師父告訴我說:現在你已經知道了一切,你可以回家了,我是到了這樣的程度才回家的,但你是在說什麼,那個「一」?從來沒聽過,在大學裏從來沒有人談過它。我們學了文法、語文、歷史、神話、哲學、神學、宗教、和詩歌,任何人們所知道的,我都學了,而且我對那些科目都很熟悉,我以最隹成績畢業,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聽過那個「一」,你在說些什麼?你瘋了嗎?一個人怎麼能夠藉著知道「一」而知道一切?
烏達拉克說:是的,那個「一」就是你。史維特凱圖,那個就是你。如果你知道這個「一」,你就會知道一切,而一切你所知道的都只不過是一些沒有用的爛東西,你浪費掉了你的能量,回去!除非你知道了那個「一」,藉著知道它,一切都被知道,否則永遠不要再回來。因為,烏達拉克告訴他的兒子說:在我們的家族裏,沒有一個人只是名義上的婆羅門,我們稱我們自己為婆羅門,因為我們知道梵天。如果你不知道那個「一」,你就不屬於我們這個家族,回去,
那個「一」就是你,那個就是你。一顆非常小的種子,小到你幾乎看不見,除非你追尋得很深,而且追尋了很久,不屈不撓,而且很有耐心,否則你碰不到它。
那顆種子就在你裏面,那是你的內在,整個廣大的世界只不過是你被寫在一張廣大的畫布上。人就是人類,你就是世界。
老子說:
不必出門,一個人就能夠知道世界上發生的事;不必由窗戶往外看,一個人就能夠看到天道。
不需要由窗戶往外看,窗戶就是你的感官——眼睛、耳朵、鼻子——這些就是窗戶,不需要從這些窗戶去看。
不必由窗戶往外看,一個人就能夠看到天道。
你可以在內在看到那個最終的。
你是否曾經看過佛象,眼睛閉起來靜靜地坐著,一動也不動?
在印度有一些故事關於那些靜坐很久的人,小鳥開始棲在他們身上,並且在他們的頭髮上面築巢,很多螞蟻在他們的身上爬,這些螞蟻完全忘掉說這裏坐著一個人,它們已經開始住在那裏。
這些人到底在幹什麼?昆蟲在他們的身上爬,把這個身體視為一個很好的支撐。他們是那麼地不動,到底是在那裏幹什麼?他們並沒有在做任何事。關起他們所有的窗戶,他們是在看著奇觀中的奇觀,他們是在看著他們自己,這是一個很大的奧秘,這是一個非常美的現象,在其他地方都永遠無法碰到象這樣的事,因為不論你去到哪里,不論你看到什麼東西,那個報告都將會是第二手的。
我可以看到你的臉,但是我的眼睛將會是那個居間者,它們將會報告,我永遠無法直接看到你的臉,它將永遠都是間接的。我可以到玫瑰花園去看漂亮的花,但是那個美是二手的,因為我的眼睛將會報告,有一個代理的東西在中間,我無法直接跟玫瑰接觸,眼睛永遠都會在那裏,那個芬芳的氣味會透過鼻子而來。我可以聽到小鳥的歌唱,但是那個歌唱將永遠都是二手的,除非你知道那個第一手的,否則你怎麼能夠知道天道?你怎麼能夠知道那個最終的?那個存在的最基礎?只有一個可能性可以直接跟那個最終的直接接觸、立即接觸,不要有任何居間者,那就是:在你自己裏面。關閉所有的門和窗戶,進入內在。
從前……曾經被生下來最有智慧的女人之一就是拉比亞,她是一個蘇菲徒,一個偉大的神秘家,無與倫比的。她坐在她的茅屋裏面,閉著眼睛在做事,沒有人知道她在幹什麼。另外有一個叫作哈山的神秘家跟她在一起,那是一個早晨,太陽開始在升起,當時的景色非常美,小鳥們在歌唱,樹木很高興再度看到光,整個世界都在慶祝那個早晨。哈山站在那裏,然後他叫拉比亞說:拉比亞,出來!看神的光輝!多麼美的一個早晨!拉比亞說:哈山,相反地,你要進來看神本身。我知道那裏很美,有創造物的美,但是它跟創造者的美相比並不算什麼,所以反而你要進來!
我不知道哈山是否瞭解,但整個故事就是這樣。知識向外走,當你向外走,你可以知道很多東西,但它將會是第二手的資料。
科學就是如此,科學總是二手的,它永遠不可能是第一手的,它永遠不可能有那個宗教所能夠有的新鮮。
不論愛因斯坦進入到多麼深,那個深度都是屬於外在的,他無法在從它走出來的時候感到很新鮮。在愛因斯坦最後的幾天裏,他也感覺到了,就在他過世之前兩、三天,有人問他說:如果神給你另外一個機會來到這個地球,你會想要成為什麼?他說:下一次我不想成為一個科學家,我比較喜歡變成一個修水管的工人,我喜歡過著一種簡單而平凡的生活,我想要在外面的世界完全不知道我的情況下過日子,我想要沒沒無聞地過日子,沒有人知道有關我的事,所以也不會有人來打擾我。
他在正確的方向上探索,在他所探索的方向上,他隨時都可以成為一個佛。
當一個人對外在感到膩,他就會轉入內在,然後他就會想要關起所有的門和所有的窗戶,只是在內在休息。
不必由窗戶往外看,一個人就能夠看到天道。
科學繼續去發現很多很多法則,但是它永遠無法發現「那個法則」,「那個法則」就是「道」這個字的意義。
科學繼續去發現很多很多神,但是它永遠無法發現「那個神」,「那個神」就是「道」這個字的意思,就是那最終的,超出它之外沒有什麼東西存在,超出它之外沒有什麼事是可能的。
科學每天都繼續在發現,當科學發現更多,就有更多舊有的理論被拋棄,被丟進垃圾桶裏,每一個科學理論某一天都將會遭到這樣的命運,所有的科學理論到頭來都一定會被丟進垃圾堆裏,因為它們不知道「那個法則」,它們只是湖裏的映象,而不是真正的月亮。真正的月亮是在內在,整個世界都好象一面鏡子一樣地在運作。
當你在一朵玫瑰花裏面看到美,你是否曾經思考過那個事實:那個美是在玫瑰花裏面,或者那個美是由你倒進去的?因為有一些時候你也經過同樣的玫瑰花叢,但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沒有什麼不尋常的東西,只是一朵普通的玫瑰花,但是在另外的時候,在另外的心情之下,在另外的頭腦狀態之下,突然間,它就呈現出一種美、一種味道,它變成了一個美的層面,那個門打開了,那個奧秘被顯露出來了。所發生的事是:那朵玫瑰花只不過是一面鏡子,任何你所看到的就是你倒進去它裏面的。
你去到一個鏡子前面,你往鏡子裏面看,鏡子只是反映出你,那就是你。如果你很醜,鏡子就會反映出一個醜的像,如果你很美,鏡子就會反映出美。
有一些片刻你是醜的,那麼所有的玫瑰都變成醜的,有一些片刻你是悲傷的,那麼所有的月亮都變成悲傷的,有一些片刻你處於地獄之中,那麼整個地球就變成了地獄。你在你的周圍創造出實相,你將實相投射到你的周圍。在你裏面有創造者,藉著知道那個創造者,你就知道了一切。
那就是為什麼好幾世紀以來,美學的思想家一直試圖要去定義美是什麼,但是卻沒有辦法定義它。他們做不到,因為它並不存在於外在,它是由內在發出來的。玫瑰花並不是美的,是你在它的周圍創造出那個美,它就好象是一個掛釘,你將美掛上去,它就變成美的。那就是為什麼當一個詩人經過,那朵玫瑰花是那麼地美,你簡直無法想像!然後有一個科學家經過,他完全無視於玫瑰正在開花,以及有玫瑰花存在的那個事實。然後有一個生意人經過,他看著那朵玫瑰花,然後心想,如果他將那朵玫瑰花賣掉,他能夠賺多少錢,接著有一個小孩過來,他摘下那朵玫瑰,玩了它一下子,然後就忘掉它,又繼續走他的路……玫瑰花本身並沒有什麼,是你將意義帶給了它。
每天都有人來到我這裏,他們一再一再地以很多方式問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它沒有意義,是你將意義帶給它的,是你創造出那個意義。意義並不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所以不要去找尋意義,如果你繼續找尋,你一定會碰到那個真理: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西方的存在主義者就是這樣發現人生是沒有意義的,而他們就停頓在那裏,那是很不幸的。在東方,我們也知道它,但是我們從來不停頓在那裏。佛陀也知道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是他從來不停頓在那裏,這是一種半途停止!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是那並不意味著你的人生需要成為沒有意義的,不,如果你不帶意義給它,那麼它是沒有意義的。在它裏面沒有意義,那個意義必須被給予。你將你的整個存在都注入生命,然後它就充滿了意義而變得很有活力,然後它就能夠唱歌,它就能夠跳舞,它就變成神聖的。
人們問我說:神在哪里?你能不能顯示給我們看?我無法將神顯示給你看,沒有人能夠這樣做,因為神必須在內在才能夠找到。當你在內在找到他,那麼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她,那麼在一朵玫瑰花裏面你也會看到她,那朵玫瑰花將會變成一面鏡子,然後你在它裏面就可以看到神。然後一隻小鳥在早晨歌唱,突然間那個音調就會有一個味道,那是以前從來不會存在過的,那是你貢獻給它的,它變成神聖的。
一旦神在裏面被發現,每一樣東西都變成神聖的,如果你尚未在裏面發現它,而你繼續問說:神在那裏?你繼續問她的地址,那麼你將永遠無法到達。所有的位址都是假的,因為他住在你裏面,他不需要位址。
有一個很美的故事,一個非常古老的故事:據說神創造了這個世界,每一樣東西都很美,接著他創造出人,然後每一樣東西都變得很恐怖。隨著人的出現,地獄就進入了,然後人開始抱怨,神變得幾乎不可能睡覺或是做任何事,有那麼多人,他們日以繼夜地敲他的門,它變成一個惡夢,她一定想過很多次要把人摧毀,好讓世界可以再度得到和平。
但是有一些聰明的顧問說:不需要把人摧毀,你只要改變你的住處,你不要住在這個地球上。(她以前住在這裏,因為你的關係,所以她必須改變他的住處。)所以神說:我應該去哪里?
其中一個顧問說:你最好去埃弗勒斯峰。神說:你不知道,遲早有一個叫作喜拉利的人將會去到那裏,然後整個事情又會再度開始。然後有人建議說:去到月球。神說:你不知道,這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人遲早將會去到每一個地方。建議一個人們甚至連想都想不到的地方,然後有一個年老的顧問靠過去在她的耳邊說了一些話,她終於點頭了,他說:是的,你說得對。那個老年人建議說:那麼你就隱藏在人裏面。他將永遠都不會想到,除了他自己的內在世界之外,他會到處去找尋和追尋。
這個故事很美,幾乎是很實際的,好象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件真實的事。
不必由窗戶往外看,一個人就能夠看到天道。
一個人越是追求知識,他所知道的就越少。
這個看起來好象似是而非,但只是看起來如此,其實不然。它是一個簡單的事實,一個人越是追求知識,他所知道的就越少。去到一些博學家那裏,他們知道很多,但是你去洞察他們的眼睛,甚至連一道光線都沒有,注意看他們,甚至連一個真知的樣子都沒有,跟他們在一起,什麼都沒有,他們是空的,完全虛假的,裏面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是一個表面有畫東西的空洞,只是一個表面有裝飾的空洞,由很多經典所裝飾起來,由他所知道的話語所裝飾起來,但這一切都是借來的,都是死的。被這些死的文字所包圍,他們本身幾乎也就變成死的。
去到一個「知識之人」那裏,你將會在他的周圍嘗到灰塵,他或許會看起來非常非常老,非常非常古老,幾乎已經是在墳墓裏面,你無法找到那個新鮮,它是生命的一部份。你在他裏面無法看到一條活的河流,永遠都在流向未知。知識是一個界限,不管它是多麼地廣博,它仍然是一個界限。那就是為什麼蘇格拉底說:當我年輕的時候,我以為我知道一切,當我變得更成熟一些,我開始懷疑,然後我瞭解到,我並沒有知道那麼多,當我變老,我瞭解到我根本就不知道。
有一次,德爾菲的神論宣稱說:蘇格拉底是現今地球上最有智慧的人。聽到了這些話的人去找蘇格拉底,他們說:這是一個矛盾!我們覺得很困惑,到底誰是對的?如果那個神論是對的,那麼你是錯的,如果你是對的,那麼那個神論就是錯的,不可能兩者都錯。我們相信你,我們知道你,我們一直都在你身邊,我們有感覺到你,你一定是對的,任何你所說的不可能是一個謊言,但是那個神論,那個神聖的神論,它從來沒有被發現撒過謊。一切由德爾菲的神論所預測的一直都被發現是對的,所以我們被陷住了,請你幫助我們。你說你什麼事都不知道,事實上你說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什麼都不知道。然而這個神論卻說蘇格拉底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人。
蘇格拉底說:一定是有一些誤解,因為我對我自己的認識比其他任何人都來得多,我要再度告訴你們,我什麼都不知道,最多我只能夠允許說:我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就這樣而已,你們再去問神論,可能有一些誤解,要不然就是你們沒有解釋正確,要不然就是有其他的原因……再去問神論,因此他們就再去問神論,神論笑著說:那就是為什麼我們說他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人,因為他只知道說他什麼都不知道。
沒有矛盾,這就是智者的指標:他已經瞭解到知識是沒有用的,知識根本什麼都不知道,知識是垃圾,知識是胡說八道,不論它假裝多麼地合乎邏輯,那些都只不過是偽裝。
一個人越是追求知識,他所知道的就越少。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因為你越是追求知識,你就越遠離你自己。你越是試圖要在外在於你的地方找到某一個真理,你就越遠離,你就越遠離整體而在找尋整體,你就越遠離你自己而在找尋你真實的本性,你就在你的找尋當中越遠離意識。
你在找尋什麼?那個你在找尋的已經在你裏面。宗教就是在找尋那個已經存在的,宗教就是在找尋那個已經是真相的。
如果你越遠離你自己,你將會知道得越來越少,而你將會認為你是知道得越來越多。你將會知道經典、文字、和理論,你可以從這些文字繼續去編織得更多更多,你可以用這個來建造你的空中樓閣,但它們只不過是如空氣般的、抽象的,它們並不存在,它們是由做成夢的同樣東西所做成的。思想和夢是由同樣的東西所做成的,它們是海洋表面的微波,在它們裏面沒有什麼實質的東西。如果你想要知道真理,那麼你就回家。
我一直都說:找尋,你將會錯過;不要找尋,你就會找到,因為那個想要去找尋的努力意味著你理所當然地認為它並不是已經跟你在一起。打從一開始,你的找尋就註定會失敗。
在找尋、追尋、和累積知識的當中,有一天,那個事實將會很明顯地呈現出來——你是一個傻瓜。如果在你進入廣大的世界去找尋之前你能夠向內看,那一定會更好。
又有一個關於拉比亞的小寓言。有一天傍晚,太陽已經西下,鄰居發現她在街上找東西。拉比亞是一個年老的女人,每一個人都愛她,當然,每一個人都認為她有一點瘋狂,但她是一個很美的人,因此他們都趕去幫她的忙,他們問說:到底丟掉了什麼?你在找什麼?她說:我的一根針。我正在做一些針線活,但是我把針給弄丟了,請你們行行好,幫我找!所以他們都開始去找針。
然後有一個人,他看到那個事實說街上那麼大,而針是那麼小的一樣東西,除非他們很準確地知道它掉在哪里,否則幾乎不可能找到。他問拉比亞說:請你告訴我們丟針的準確位置。拉比亞說:不要那樣問,事實上我並不是在自家外面丟掉它的,我是在裏面丟掉它的。
他們都停止找尋,然後說:你這個瘋女人!既然你那根針是掉在家裏,你為什麼要在外面街上找尋?拉比亞說:家裏很暗,而外面還有一些光線,你在暗暗的地方要怎麼找?你們都知道我很窮,我甚至連一盞燈都沒有,當黑暗的時候,你要怎麼找?所以我才會在這裏找,因為這裏還有一些陽光,所以還可以想辦法找。
那些人開始笑,他們說:你真的是瘋了!我們都知道在黑暗中很難尋找,但是這樣的話唯一的方式就是向別人借一盞燈而在家裏找。拉比亞說:我從來沒有想到你們這些人都那麼聰明,那麼為什麼你們一直要在外面找?我只是在遵循你們的方式,如果你們那麼有瞭解,為什麼你們不從我這裏借一盞燈去內在找尋?我知道那裏是黑暗的……
這個寓言很有意義。你在外面找尋,那是有原因的,因為在內在每一樣東西都是那麼地黑暗。你閉起你的眼睛,那麼那就是黑暗的夜晚,你什麼東西都看不到,即使有什麼東西被看到,那也只不過是外在的一部份反映在內在的湖裏,有一些思想在飄浮,那是你從市場上搜集過來的,有很多張臉來了又去,但是它們屬於外在世界。只是外界的反映和廣大的黑暗,一個人會變得害怕,然後一個人就會想說最好到外面去找尋,至少在那裏有光。
但那並不是要點。你是在那裏丟掉你的真理的?你是在那裏丟掉你的本性的?你是在那裏丟掉你的神的?你是在那裏丟掉你的快樂和你的喜樂的?最好在你進入外在世界的無限迷宮之前先看看內在,如果你在那裏無法找到,那麼沒有問題,你就去外面找,但是那樣的事從來沒有發生過。那些向內看的人永遠都會找到,因為它已經在那裏,只需要去看,只需要一個轉變,一個意識的回頭,只要一個很深的看。
一個人越是追求知識,他所知道的就越少,所以,聖人不必到處跑就能夠知道……
在跑來跑去的當中,你就錯過了,你在浪費生命、能量、和機會。不要繼續在那裏跑來跑去,停止跑動,所有的靜心就是關於這個:停止跑動,靜靜地坐著,關起你的門和窗戶,定於內在,在內在休息,在內在放鬆,讓那個動盪變得穩定一點,然後開始看。
在剛開始的時候,它將會好象在黑暗中摸索,在剛開始的時候將會非常暗,但是當你習慣於它,那個黑暗會開始改變它的品質。
它就好象當你從外面進來,那是一個大熱天,太陽很大,你進入到屋子裏面,一時什麼都看不到,每一樣東西看起來都很暗,因為眼睛集中在太陽,眼睛已經習慣於太多的光,然後有一個突然的改變,眼睛必須花一點時間才能夠調整過來,就這樣而已。耐心是需要的,當你向內走,你將不會看到任何東西,不要失去耐心,不要在一分鐘之後就說諸佛都是假的,他們說內在是喜樂,但是我什麼都看不到。
它曾經發生在西方一個最具有穿透力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作大衛休姆(David Hume),他一再一再地碰到東方的教導——走進內在,閉起你的眼睛,然後看。有一天,他想:讓我們來試試看,其實他知道得很清楚,在那裏什麼都沒有。這些東方人是瘋的、不合邏輯的、非理性的、內向的,他們只是在愚弄他們自己,他們愚弄不了別人。他說:最好至少要試試看,他閉起他的眼睛,只有一分鐘,然後他睜開眼睛?在他的日記裏面寫下:除了黑暗以外什麼都沒有,有一些思想在飄浮,有一些感覺,其他就沒有了……
不要那麼沒有耐心,等一等,讓事情在裏面安定下來,它需要時間,你已經有很多世沒有將它們安定下來,要安定它們需要花一些時間和一些耐心,其他任何東西都不需要,你不需要試著去安定它們,因為那將會再度打擾它們,你將會更加地攪動它們,你只要什麼事都不做,這就是老子那一句很美的話「無為」的意思,藉著不做來做,你只要什麼事都不做,然後它就會發生,那就是籍著不做來做。只要閉起你的眼睛,然後等待、等待、又等待,你會看到有很多層打擾在消失,在安定下來,所有的事情都會變得各得其所,然後就會有寧靜,漸漸地,黑暗就變成光,然後那個「一」就被知道了,籍著知道那個「一」,一切就都被知道了,因為那個「一」是種子,那個就是你,史維特凱圖。
所以,聖人不必到處跑就能夠知道,不必看就能夠瞭解,不必做就能夠達成。
那個根本什麼事都不做就達成的事,那是最大的成就。記住:任何你所能夠做的都無法超出你,它怎麼能夠超出你呢?如果你去做它,它將會保持比你更低,它無法走得比你更高。任何你所做的都將會是你頭腦的一部份,它不可能是超越的。任何你所做的都將會是由自我來做的,它不可能是你的本質,所以「無為」就是去做它的唯一方式。
靜靜地坐著,什麼事都不做,草木就自己生長,那個努力和那個作為是靜止的,有一個很深、很廣的寧靜會降臨到你身上……就在幾天之前,我在讀一首日本的詩,其中有一句話穿透我非常深,它變成了我內心的一部份,它說:
沒有小鳥在歌唱
整座山變得更寧靜
當沒有任何作為,甚至連小鳥都不再唱歌,沒有什麼東西在那裏,每一樣東西都很鎮定、很安靜,突然間你會覺知到說打從一開始就不缺任何東西,那個你在找尋的,你一直就是那個,突然間你會瞭解到那個師父中的師父就坐在寶座上,然後你會開始笑。
當布克由成道,成道?不要把這個名詞看得太嚴肅,它並不是什麼嚴肅的東西,它是最終的樂趣,它是最後的笑話。布克由成道之後,他開始大笑,捧腹大笑,他變得很瘋狂,人們聚集起來開始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請你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他說:沒有發生什麼,我以前瘋了,一直在找尋那個已經在我裏面的。
每當有人問布克由:當你成道的時候,你做什麼?他說:我笑了,而且我笑得很大聲。他還說:我還沒有停止笑,不管你是否聽到它,那並不是重點,我還沒有停止笑,這是多麼大的一個笑話!,你已經有了它,而你卻一直在找尋和追尋而找不到它,並不是因為它不在那裏,而是因為它太在那裏了,它跟你是那麼地靠近,以致於你看不到它。
眼睛能夠看到遠處的東西,因為眼睛要看的話需要一個距離,手能夠碰觸那個不同的和有距離的東西,耳朵能夠聽到外界的東西,那就是為什麼老子說他不需要看就瞭解,因為你怎麼能夠看你自己?誰會看到誰?在那裏,看者和那個被看的是同一的,不需要眼睛。要由誰來做?要由誰來作那個努力?它將會好象是一隻狗在追逐它自己的尾巴?它將會只是很愚蠢……
這就是你正在做的:追逐你自己的尾巴。停下來看,它是你自己的尾巴,不需要去追逐它,籍著追逐,你將永遠無法得到它。籍著追逐,你就錯過了,籍著不追逐,你就達成了。
……不必做就能夠達成。
然後時間會消失,「知」也會消失,因為「知」就是要去知道什麼,「知」是一種去知道的能力,一旦你已經知道,那麼那個能力就不需要再繼續存在了,因此它也會消失。
時間消失了,因為時間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你是挫折的,它是由你的挫折所創造出來的,好讓你能夠對未來有希望,那個希望多多少少可以讓你能夠忍受那個挫折,並且能夠安慰你自己。
頭腦和時間並不是兩樣東西,而是同一樣東西的兩個面,當兩者都消失,你就首度帶著全然的光輝而存在,也可以以這樣的方式來說:你已經變成了一個神或一個佛。
去問那些開悟的人,他們都會講同樣的話:它必須在你的部份沒有任何努力而達成。是因為努力而創造出這整個一團糟。
放棄所有的努力,只要靜靜地坐著,向內看——無為。
目錄下一章
老子道德經
第二章 什麼事都不必做!
第一個問題:
找尋成道不是一種自私的找尋嗎?
是的,它是,而且是最自私的,沒有什麼事象它一樣,它是無與倫比地自私。
一個人必須自私,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存在,所有一直叫你不自私的教導都沒有幫助,相反地,它們分散了你的本性,它們使你變得不自然。
「自己」是你的中心,成為自私的是唯一存在的方式。你越是試圖去成為不自私的,你就變得越古怪,古怪(eccentric)這個字很美,它只是意味著「離開中心」(off-center)。
那麼你就不再根入你自己,那麼你就不再奠基于你的本性,一個沒有奠基於他自己的本性的人過著一種虛假的生活,過著一種人工化的生活,他的整個生活比較像是一個夢,而不像是一個真實的存在。
在內在深處,你是沒有辦法的,在內在深處,你仍然保持是自私的,最多你只能夠變成為君子。
你試著去成為不自私的,但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在你努力去成為不自私的當中,你也會保持是自私的。所以你會創造出一個二分性、一個衝突,任何你在表面上所說的,在內在深處你都會繼續去否定它,你知道得很清楚,因為你怎麼能夠欺騙你自己?表面上說一件事,但是深處卻繼續在鼓吹跟它相反的。
有一次,在法院裏面有一個對木拉那斯魯丁不利的案子在審理,法官問說:那斯魯丁,你有跟這個女人睡覺嗎?那斯魯丁說:沒有,閣下,根本就沒有,閣下,甚至連送秋波都沒有!
情形就是如此。你說了某些事情,然後你內在的深處就立刻反駁它,你變成一個矛盾,你變得很緊張,因此你的生命變成一個很深的痛苦,變成一個受苦。
我教你要完全自私,因為我教給你那個自然的,但是如果你很清楚地瞭解我——那是困難的,你可能會誤解我——如果你真的很自私,那麼就有很多東西會從你的生命流出來,那是絕對不自私的,因為當一個人奠基在他自己的本性上,他就會有很多東西可以分享,有很多東西可以給予,不需要成為利他的。
如果你歸於中心,那麼你是利他的,因為你會有洋溢的愛和洋溢的本質,你必須去分享。你就好象是一朵花,那麼地充滿芬芳,它一直跟風分享它。你就好象是一個有蘊涵的存在,你在你裏面攜帶著很多東西,所以你必須去給予,你必須去分享,籍著分享,它會更加成長,但你是從你的中心來分享它的。
所以我並不是在說當你變成自私的,你就不是不自私的,不,剛好相反。當你試著去成為不自私的,在你的內在深處,你仍然保持是自私的,當你變得完全自私,有一種很美的不自私會發生在你的生命中,但是你甚至不會去意識到它,因為如果你有意識到它,那麼它是假的。
自然而且健康的事不需要意識。你有意識到你的呼吸嗎?是的,有時候,當有什麼不對勁的時候,當有病的時候,當呼吸不順暢的時候,你就會警覺到,你就會收到警訊,你就會變得有意識,否則呼吸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日以繼夜地在繼續著,不論你是在睡覺或醒著,不論你是處於愛之中或是處於恨之中,不論你是在動或者是坐著,不論你做什麼,那個呼吸還是繼續著,它並不依靠你要對它有意識,而它不必依靠你的意識是幸運的,否則你一定老早就已經死掉了。
如果你必須對它小心,如果你必須去做它,它一定在很久以前就停止了。
不自私必須就象呼吸一樣,你必須歸於中心,然後它就會發生。不自私並不是自私的相反,不自私是完全自私的副產物,這就是我所要教給你們的。所有的教會、所有的宗教、以及所有的教士和佈道家,他們所教給你的剛好相反,他們腐化了人類,他們毒化了你的頭腦。
你無法歸於中心,而你試圖要去幫助別人,要去服務他們。唯一你所能夠給予的幫助,第一件而且是最基本的事就是歸於中心以及根入在你自己裏面。
是的,成道是一種自私的找尋。
這是我所要給你的一半答案,再來我要給你另一半。因為成道是一種自私的找尋,是最自私的,是無比地自私,所以你無法透過找尋而達到成道。那個找尋將會使你成為一個很美的人,它可以使你變得更有智慧、更慈悲、以及其他很多很多,但不是成道。
所以對我來講有三種類型的人存在,其中一種就是所謂的宗教人士——有道德的、清教徒、或是所謂的好人,他們繼續試著去成為不自私的,但是仍然保持是自私的。第二種人就是那些知道除了自私以外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存在的人,他們已經變得歸於中心,他們已經變得不自私,他們透過自私而達到不自私,那種不自私是一個副產物,他並沒有作任何努力去達到它。第三種人是既不自私,也不是不自私的人,他是成道的人,他已經超越了二分性,他甚至超越了他自己。
隱藏在你自己裏面的是「無我」,隱藏在你背後的是空、是無物,也就是佛陀所說的「尚雅塔」——絕對的空無。
所以,第二部份的答案是:你無法透過找尋而達到成道。所有的找尋在那裏都失敗,因為直到那個追尋者喪失之前,成道是不可能的。如果有找尋,那個追尋者怎麼可能喪失?如果有自己,那個追尋者怎麼可能喪失?
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是如何成道的?他找尋又找尋,然後會有一個片刻到來,然後他會瞭解到找尋的完全荒謬,因為你無法去找那個已經存在你裏面的,你可以去找尋某種在未來的東西,但是你怎麼可能去找尋那個已經是這樣的東西?透過找尋,你將會錯過它。
你怎麼能夠找尋那個追尋者本身?那個追尋者能夠找尋除了他自己之外的每一樣東西。試圖去找尋他自己是荒謬的,那個追尋者怎麼能夠找尋他自己?要找尋的話,需要在找尋者和那個被找尋的之間有一個距離。
當那個距離不存在——那個距離事實上是不存在的——那個找尋者就是那個被找尋的。當這個被達成……這是經過很多找尋之後才能夠被達成的,這一點要記住。我並不是說不要放棄找尋,這是在經過很多失敗,當所有的希望都喪失之後才達成的。唯有當你找遍了所有可能的路,當你做盡一切你所能夠做的,這個才能夠被達成。唯有當每一顆石頭都被翻過,沒有一個角落沒有被找過,這個才能夠被達成。你已經做盡了一切你所能夠做的,沒有留下任何東西,然後你只是坐著,那個找尋自動從你身上離去,完全沒有希望,也完全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在那個完全絕望的片刻當中,你拋棄了找尋,它就是以這樣的方式發生在佛陀身上,它也是以這樣的方式發生在我身上,它一直都是這樣在發生。
你作了很大的努力,那是需要的,我並不是說你現在就可以放棄找尋,如果你還沒有得到它,你怎麼能夠放棄它?
奮力找尋,做盡一切你所能夠做的努力,將你所有的能量都投放進去,但我並不是說透過它你就可以達成,沒有它,你將永遠無法達成,但是透過它也沒有一個人曾經達成,你必須經歷過它。
進入它,然後有一個片刻會到來,到時候你就可以出來,從所有的找尋和追尋當中解脫出來。突然間你會轉向內在,因為找尋總是向外的,當你在找尋的時候,你總是看著其他地方,當你在找尋的時候,你會到處跑,當你在找尋的時候,你會去到所有的方向,但是在你裏面有某種東西是超出所有方向的,你或許可以稱之為第十一個方向。
在你裏面有某種東西不需要被找尋,只需要被瞭解,它可以發生在一個單一的片刻之中,甚至連一個單一的片刻都不需要,甚至連一瞬間都不需要,甚至連那個都不需要,因為它並不是發生在時間裏。
找尋停止了,追尋者走掉了,突然間它就在那裏,它一直都在那裏。
第二個問題:
知識、智慧、和瞭解之間有什麼不同?
有很大的差別,那個差別並不是數量的,而是品質的差別。知識是一種相信,知識是別人的經驗,而不是你自己的經驗。他們說有神,而你相信它,那就是知識。
一個年輕人可以變得非常博學多聞,沒有問題,你需要很好的記憶力,你需要作一些努力。某一天,這樣的事情可以由電腦來做,你可以將一部電腦放在口袋裏,不需要在圖書館裏面查資料查得半死,電腦就可以攜帶所有的知識。
記住:不久電腦就可以取代你所有的知識,博學家將會從世界上消失,而電腦將會取代它們的位子。我故意說「它們的」位子,因為博學家是一個機械裝置,他不是一個人。
你們都是這樣在對待頭腦——繼續將資訊喂給它。
知識是借來的,別人知道它,而你相信他們一定是對的。智慧來自你自己的經驗。知識是一種累積,智慧也是一種累積,但知識是別人經驗的累積,而智慧是你自己經驗的累積。一個年輕人永遠不可能有智慧,他可以是博學多聞的,但是要有智慧的話需要時間。老年人是有智慧的,因為你必須經歷過很多經驗。
你可以讀很多談論愛的書,你可以知道很多關於愛的事情,以及別人對它怎麼說,但是要知道愛本身的話,你必須有親身的體驗,那是需要花時間的。等到你知道關於愛的某些事情,你的青春已經走掉了,你將會變老,但是是有智慧的。
老年是有智慧的,年輕只能夠是博學多聞的。智慧是一個人自己經驗的累積,而知識是由你來累積別人的經驗。

  0/8  下一頁 txt下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