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瑪利·瓊斯和她的《聖經》.txt

2023年10月05日

  1/3  下一頁 txt下載

-------------------------------------------------------------
下载银行【www.downbank.cn】 提供免费绿色软件下载
-------------------------------------------------------------
望读书识字的她立志拥有一部自己的《圣经》。在当时,对于她这样的穷苦家庭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玛利·琼斯在父母的鼓励下以及在伊万斯太太等善良纯朴的邻居们的帮助下开始了她的梦想。她为别人照看孩子,为邻居缝补衣服,拾柴火,打扫厨房……整整六年时间,她终于攒够了买一本《圣经》的钱,实现了她的梦想。在那个动荡不安和瘟疫横行的年代,这个平静的小故事迅速的流传开来,终于震动了整个英国,导致了1804年“世界联合圣经公会”的成立。本书的所体现的重视子女心灵健康,给予青少年鼓励,并且让他们独自去面对挑战,由此学习自立和承担责任的家教理念对于当代富有借鉴意义。这是一个英语世界里每个父母必会讲给孩子听的故事,一部数百年来激励着无数西方人心灵的作品。
《玛利·琼斯和她的圣经》佚名著蒙生译定价:16元32开6印张双色印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第一章序:梦想在寒微的起点
文/江登兴
幸福生活的真谛
一位美国西部牛仔在成为一座新城的市长后说:“那些在崎岖赶牛小道上拼命挣扎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那时必须付出所有的努力才能生存,人一旦功成名就之后就没有什么乐趣了。”
在电脑上读完玛利·琼斯的故事,北京冬日午后的阳光洒在脸上,我不禁想,原来幸福的生活可以这样。生活的幸福并不在于家道富足于否,而在于是否拥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坚定不移的努力。梦想带来的动力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都说北京的夜晚人们可以看到灵魂的漂流,然而,读完《玛利·琼斯和她的圣经》的那一夜,北京城的万家灯火却因为两百年前威尔士乡村纺织工家的那一堆熊熊燃烧的炉火而黯然失色,因为那个火堆旁有温暖的家,有爱,也是贫寒但充满盼望的生活。
梦想在寒微的起点
两百年前一个威尔士乡村,当玛利·琼斯开始她的梦想时只有八岁,她渴望学习,渴望拥有一本自己的《圣经》,从养鸡、养蜜蜂和为别人拾柴火、缝补衣服的针线开始,她付出了六年的努力。终于她买到了一本自己的圣经,那是那个年代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最后她的故事震动了英国和世界,导致了世界联合圣经公会的成立。这个威尔士小女孩改变了世界。
梦想可以从非常寒微的地方开始,当梦想实现时,寒微和起点将更使梦想增色。
不在乎我们现在拥有什么,而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梦想,是梦想改变人的生活,从玛利·琼斯可以看见,生活中其实充满了崭新的可能性,我们完全可以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正如古老的训诲中所说的:“因为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他开门。”
健康的心灵是少年最好的产业
玛利·琼斯的父母非常贫穷,也不识字,他们能给予玛利的非常有限。但是他们懂得给予爱,他们教导她做一个诚实、正直和勤劳的人。并对玛利的梦想进行鼓励,当她有了自己的梦想时,他们站在她的身后给予她鼓励和肯定。他们帮助玛利·琼斯形成了健康的心灵和人格。而健康的心灵和人格是一个孩子能够从父母身上继承的最珍贵的产业。就像我一个北大毕业的朋友说的:“我宁愿我的孩子长大了蹬板车,只要她能够健康,快乐,充满活力!”在这个传媒时代,有太多的孩子和知识和智商早熟又超前,但是他们的人格却出奇的幼稚。玛利·琼斯从生活的艰辛中从小就学会了承担责任,从匮乏中学到了自立和进取也能够激励今天中国的孩子。
玛利·琼斯的父母舍得让玛利·琼斯独立地去面对梦想实现的过程中经历的艰难,而没有轻易地给她帮助,这非常有助于玛利的独立人格的形成。
在没有爱的地方付出爱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当英国开始它的现代化时也差不多是“一穷二白”,人们生活贫穷,在威尔士乡村里,大部分人都不识字。大人小孩都是整日为生活奔波,礼拜天则用来赌博、酗酒和打架,村里的孩子们又臭又硬。也许,当代的中国某种程度上有一点类似当时的英国,只不过我们比他们少了一点我们刚刚丢弃的质朴。然而,这是一个英国信仰大大复兴的年代,他们的信仰使为数不多的人们致力于为了公众的福利而奉献。致力于“平民教育”的路易斯·威廉斯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家境贫寒,从小没受过教育,在青年时过着一种粗野的、无法无天的生活。但是一场布道会改变了他,他希望为周围那些贫穷的,被遗忘的孩子们做些什么,他想:“他们只是需要教育,但谁来教他们呢?”答案是:“你必须自己去作!”于是本身是文肓的他一边学一边教,最后成了一个小学的严谨的校长和玛利·琼斯的老师。
信仰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它带来梦想,也带努力实现梦想的不懈努力,信仰促进个人的创造性的冲动;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因为人们从信仰习得爱与诚信,从而产生建设性的合作,为创造性的行为提供实现的环境。在玛利·琼斯实现她梦想的过程中,就如送了很多鸡给玛利·琼斯,好让她喂鸡下蛋赚钱买圣经的伊万斯太太一样,有那么多人给玛利·琼斯付出了爱。玛利·琼斯的梦想最后就是因为得到“大人物”查尔斯先生的成全,并由此而促成了联合圣经公会的成立。
其实,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起点的寒微并不可怕,只要在这个寒微的起点上人们在梦想着、努力着、并在没有爱的地方付出爱,我们就有可能收成更加幸福的生活并增进公众的福利。
第一章第一章 玛利.琼斯和她的《圣经》(1)
1792年深秋,威尔士山的西海岸比现在要荒凉一些;崇山峻岭也更崎岖,还没有经过太多开发。
一个狂风肆虐的下午,浓云横扫卡德.爱德瑞斯的悬崖峭壁,风冲下山谷,吹向海洋。一个赤脚的小姑娘,肩膀上围着一条披巾,从一家小小的农舍里跑出来,穿过园子,直奔鸡窝。她早些时候已经给它们喂过食了,这回出来,是要把它们轰进鸡窝过夜。
暮色正在降临,大多数鸡已经乖乖地去睡觉了,只有一只,固执地赖在离鸡窝很远的草丛间,寻找假想中的玉米粒儿。
"来呀,芭菲,"小姑娘唤着,"该回去睡觉了。你知道我忙着呢。嘘!"芭菲咯咯叫着,急匆匆地绕到鸡窝的后面。
"哎呀,"小姑娘尖叫起来,"见过这么不服管的家伙没有?好了,你就呆在那儿吧。我先去拿灯笼,你快打定主意哦。"
她走进一间小小的工具房里,从挂钩上取下一只灯笼。可一走出门,灯笼的门就让风给吹开了;关好,又吹开了。
"这钩子不太好了,"姑娘咕哝着,"我呀,样样事都出错。我们肯定要迟到了。芭菲,进去,不然我就把你关在外面过夜。嘘!"
母鸡咯咯叫着,好像后面有敌人追似的,一头扎进鸡窝。它一叫,把伙伴们都吵醒了,它们也开始咯咯嗒嗒地叫起来。
小姑娘把鸡窝门关上,拴好,然后跑出院门,沿着小路跑了一段,来到邻居的小屋前。她敲了敲门,把门推开一点点,扬声叫道:
"威廉姆斯先生,您能把灯笼借给我用一晚吗?我们的灯笼门拴不住,刮这么大的风,灯一下子就会被吹灭的。您不用出来了,我自己拿就行。"
一个男人迎了出来。
"噢,是玛利琼斯啊。当然可以。我猜你是要跟妈妈去聚会吧!--没错。灯笼就吊在挂钩上,你自个儿拿吧。"
"谢谢您,威廉姆斯先生,"玛利一边说,一边匆匆忙忙地走到斜墙边,"天黑了,我们要迟到了。"
玛利拎着灯笼跑回家,见妈妈已经穿好斗篷,戴好帽子,作好了一切出发的准备,在等着她呢。屋里显得很贫寒,因为纺织工在那个年代都很穷。但炉子里的火熊熊地燃烧着,发出来的亮光与靠墙的织布机旁蜡烛台上的蜡烛光交相辉映。一张桌子,一个壁柜,几把椅子,几条凳子,还有角落里的一张床,就是全部的家具了。一个敞口的板条挂在天花板底下,里面放着面包,不知可不可以算作家具。地板是土的,但扫得很干净。
"孩子,你去哪儿了?"妈妈问,"我们肯定会迟到的。"
"我去了威廉姆斯先生家借灯笼。咱家那盏的门关不牢。"
妈妈说:"其实我们没有灯笼也可以去。"
"是呀,但那样的话我就不能跟你去了。你知道,如果我不给你照路,他们就会在聚会时说我不应该去。"
玛利边说边穿上鞋,点亮灯笼,披好斗篷。
"那可不行,是不,玛利?"爸爸坐在织布机前,插话道。
"爸爸,你要能和我们一起去就好了,"玛利说,"但那只会使你咳嗽得更厉害。今晚风太大了。"
"你回来以后要跟我讲一讲你所听到的,唱一唱你学的赞美诗。"爸爸说。
"好的。"
玛利亲了亲爸爸,和妈妈一起说:"再见,爸爸!"就跨进了狂风呼啸的黑夜。
去礼堂的路又难走又漫长,母女俩被绊了好几次。好在有灯笼照着,她们才没有跌倒。
"玛利,我真庆幸你带了这盏灯,"琼斯太太说,"它让我想起了诗篇里的话:'祢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意思就是说,神的话语向我们指明了生活中该走的路。
"妈妈,"玛利一声没吭地走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圣经》里有那么多好东西!我们要是有一本该多好,但是就算有,我也看不懂。"说完,她小大人似的长长叹了一口气。
玛利今年八岁了,但她家住的兰非罕歌尔村附近连一所学校也没有。
"其实你对《圣经》知道得不少呢,"妈妈兴致勃勃地说,"想想你爸爸教给你的那些《圣经》故事:大卫和歌利亚;陷在狮子笼里的但以理;约瑟和他的坏哥哥。"
第一章第一章 玛利.琼斯和她的《圣经》(2)
玛利这才高兴了些:"就是。我小时候,爸爸给我讲坏哥哥把可怜的约瑟推到坑里,然后卖掉了他,当时,我还哭了呢。但是后来的结果多好啊!不知道今晚会读些什么,希望是我从来没听过的。《圣经》里我不知道的地方太多了,我总想多听一些。"
她们到了兰非罕歌尔村,与其他去小礼堂的人会合了。玛利在门口小心翼翼地把脚跺干净,把灯笼吹灭,跟在妈妈后面,悄悄地走了进去。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兴趣盎然又满怀期待的表情,因为这每周一次的查经、祈祷、唱诗的聚会是她非常喜欢的。
玛利的担心是多余的,她们并没有迟到。人们纷纷向她们打招呼,关心地询问雅各琼斯的健康状况。店主伊万.伊万斯问他可不可以在明天经过她们家时,去跟雅各琼斯打个招呼,并说他很高兴听说雅各病得不是太重。"百货全"大卫.路易斯说他礼拜五到琼斯家的时候,会给她们把杂货带去,省得琼斯太太,或玛利多走一趟。
顺便说一句,"店主"并不是伊万伊万斯的名字,而是附在名字的后面,用来区别于农夫伊万伊万斯。前一个伊万拥有一家小店,后一个呢,则经营一家农场。"百货全"大卫路易斯也是这样,他有一家百货商店,你需要的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在他那里买到。这些描述性的称号在当时的威尔士非常普遍,因为遍地都是伊万斯、摩根、路易斯、琼斯,等等。这是一个区别的好法子。这个法子不止限于男人,如果他们有家室,太太们也附带上这样的称号,比如,铁匠大卫.摩根太太,屠夫威廉姆斯太太等等。
那天聚会的人群中有一个从童茵来的客人,他是与农夫伊万斯夫妇一起来的。玛利聪颖的小脸和亮晶晶的黑眼睛把他吸引住了。他问旁人:"那个小姑娘是谁?她太小了,不适合参加这样的聚会。"
"哦,那是玛利琼斯,一个可爱的孩子,"伊万斯太太说,"她同每一个成人一样,对唱诗、读经感兴趣着呢。她还从来没有错过一次聚会。实际上,一个聚会要是没有我们玛利,会大为逊色呢!"
"是吗?"客人慈祥地看着玛利,说,"真的吗?那可真不错!"
这时人们念起了诗篇。有几个老者咳了几声,众人开始用威尔士语有节奏地唱诗的副歌:"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小小的厅里回响起优美的歌声。没有什么样的歌威尔士人不会唱。玛利的童音在女声里显得很突出,听得出她是用整个心灵在唱的。
今晚读的是主耶稣登山变像和治好那个倍受癫痫病之苦的男孩的故事。玛利从来没听过这段故事,坐在那儿听得都着迷了。回家的路上,妈妈和她都没怎么说话,但上阁楼睡觉以前,玛利几乎是一字不差地,将整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听。
爸爸听完后说:"哦,我还记得这个故事,但已经很久没想起过它了。我多么希望能拥有一本我们自己的《圣经》啊。但它太贵了,咱们买不起,而且也很难买到。"
第二天风变小了,玛利出去清理园子。像平常一样,她用力锄草,耙草。风把她厚厚的卷发拂到脸上,她不时把它们掠到耳后,还抽空把多余的白菜扔给鸡吃。她忙着手头的活,思绪万千。过了一会儿,她停下来,拄着锄把,静静地站着,两眼盯着远处的群山发呆。群山在晨光里显得可爱极了,阳光在石坡上晃动着,小小的云朵在天空中彼此追逐。
一上午琼斯太太都在忙着织布,直到中午才从屋里走了出来。
"玛利,"她叫道,"累了吗?你干得太辛苦了。你爸一直从窗户里看着你。他说你站在那里好半天了,跟一座雕像似的。"
玛利转过身来,脸上漾着文静的微笑。
"不累,妈妈,我一点也不累。我在想昨晚我们听到的,耶稣登上山,完全改变,甚至他的衣服都是洁白发光。那该是多么美丽啊!难怪彼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我想,这些山中间一定有一座山很像耶稣上的那座。看见太阳斑斑点点地照在岩石和草地上,我几乎可以想像出那时发生的一切呢。"说到这儿,玛利的眼睛闪闪发亮,脸上也泛起了红光。"噢,听了昨晚的故事我真是很欢喜!刚才一阵薄雾飘来,正好罩住山顶,就像门徒听见从天国传来的声音时,云雾把他们裹在其中。真是奇妙极了!"
"玛利,主祝福你,"妈妈被她感动了,"你把的话藏在心里,就永远不会缺乏快乐。"
第一章第一章 玛利.琼斯和她的《圣经》(3)
第二天,是两哩以外的阿贝吉诺文村的圩日。玛利出去喂鸡。她喜欢在圩日早早站在园子里,看乡亲们去赶集。许多人顺着山路走过来,经过时都和善地向她打招呼。农夫太太们戴着高高的黑帽子,穿着红斗篷,腰板挺直,坐在她们墩墩实实的小马背上,膝盖上放着装满鸡蛋或奶油的篮子;也许身后还躲着一个女儿或儿子。无论天气是好是坏,是晴是雨,他们都不在乎。小马嗒嗒地走得很快,马背上的人都抓紧时间说:"玛利,祝你一天过得好。"或者,"玛利,你父母好吗?"有时,会有个把小孩子赶着猪磕磕绊绊地经过,那滑稽的样子,总逗得玛利抿嘴笑个不停。
这会儿,农夫伊万伊万斯的太太在琼斯家门口勒住了马。玛利跑上去开了门。"早上好,玛利,"伊万斯太太打了个招呼,"谢谢你,我只进来呆一会儿,小马拴在门柱上就可以了。我有句话跟你父母说。早上好,雅各,咳嗽怎么样了?但愿好些了。早上好,莫莉,上个礼拜一,你和玛利看上去可不像是走了一段那么难走的夜路。那歌唱得真好,不是吗?玛利的小嗓子很突出呢。我们从童茵来的好朋友,易涡琼斯对小姑娘印象很深。他说他从来没见过有哪个人,不论老少,听福音听得这样专心。"
玛利脸都羞红了,高兴地说:
"伊万斯太太,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这段经文。我觉得那是我听过的耶稣故事中最好的一个了。"
"我们真希望有自己的《圣经》,"琼斯太太说。她的名字其实也叫玛利,但人们都叫她莫莉。"玛利一天天长大,越来越爱神的话--她能复述在聚会上或从我们这里听过的许多经文,我们每天都觉得所能给她的越来越少了。雅各和我的阅读水平都不是很高。"
"就是说可怜的玛利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去面对,"雅各说,"伊万斯太太,你知道她已经八岁了,却还不识字,但这一带又没有学校,她怎么可能学呢?"
玛利的脸又红了,但这一次不是因为高兴。
"我希望我能学会阅读,"她轻声说,"我真的好想读书。"
"别伤心,玛利,"好心的伊万斯太太和蔼地说,"神给了你学习和更多了解的真理的渴望,你要相信会给你开路的,一定会。不过我得上路了,不然就太迟了。我得再买些鸡蛋--我们的鸡下蛋不多,我答应过一个顾客,但现有的存货不够--我能从你们这里买一些吗?"
琼斯太太笑道:"玛利可是我们的鸡司令呢。乖,快去,把你所有的鸡蛋都给伊万斯太太拿来。"
玛利跑了出去,很快就拿着一打左右的鸡蛋回来了。伊万斯太太付了钱,站起来要走。玛利替她拎着篮子,走到门口,她则去备马。
"玛利,快活起来,"伊万斯太太说,"神会为你开路的。听着,孩子,等你学会了阅读,想读《圣经》的时候,欢迎你随时来我们家,读我们的《圣经》。当然,如果你愿意走两哩路的话。"好呀,谢谢您,谢谢您,伊万斯太太,"玛利叫了起来,"两哩路算什么,再多一倍我都愿意走呢。"
"那就一言为定,"伊万斯太太扬声说,"别忘了,神会按他的时间给你开路的。"
说着,她一抖缰绳,小马嗒嗒地离去了。玛利站在那里目送她,耳边还响着她留下的话。想着想着,小女孩不由自主地把双手合在一起,悄声说:"哦,神啊,请为我开学习的路,让我更多地明白《圣经》。"
她转身走回家,一种明确的希望充满了她幼小的心灵,使她一整天都很快活。她信靠,这就够了。对那些相信、等候旨意的人而言,神是又直又活,值得信靠的。
在威尔士东部的丘陵中,离玛利家大约二十五哩,有一个叫巴拉的小城。小城很安静,周围最迷人的,要数群山中漫流而去的湖泊。巴拉就座落在湖滨。城里的一条小街上,有一幢漂亮的房子,一条人行道连着前门。一间屋子里,一位牧师坐在书桌前,正奋笔疾书。屋里的四面墙让书盖住了,桌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一叠一叠的信和其他文件。一个忙碌的人必定会养成有条不紊的习惯,否则他的时间会白白地浪费在寻找中。
也许就在玛利靠在门上祷告的同一天,或不太久以后,这位忙碌的牧师写了一封信给朋友。
"我深深地为阿贝吉诺文地区感到忧虑,"他写道,"那里的孩子们是如此无知,行为不端,大人们就更别提了。童茵的学校离他们太远了。这个村应该有它自己的学校。但我们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诚实而敬虔的人去做校长呢。除非我们做些什么,否则那个村子和地区将会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上。"汤姆斯查尔斯牧师用手托着腮,陷入了沉思。
过了很久,他又自言自语道:"必须作些什么。"
那时候,威尔士的各村各乡里,大部分人都不识字。大人小孩都是整日为生活奔波,礼拜天则用来赌博、酗酒和打架。村里的男孩们都是又臭又硬,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刺儿头。他们经常给左邻右舍带来危害和搅扰。汤姆斯查尔斯毕生致力于在这样的村子里开办学校。学校所设之处,人们的生活都是很快就发生巨大了变化。孩子们很喜欢学习--威尔士人生性聪明,只是需要一些东西充实他们的心灵--但办学的资金和师资都很缺乏,这些都成了查尔斯牧师心中的负担。
第二章第二章 巨大的需要(1)
"玛利,"琼斯太太叫道,"你叠完了吗?我看见你爸爸正朝家走来呢。"
"刚叠完,妈妈。"玛利正在小小的偏房里折叠刚从绳子上收回来的干净衣服。"我把它们放在篮子里,明早再说,"她边说边走进了客厅,"爸爸回来时我们不应该还在洗衣服。"
玛利今年已经十岁了。农夫伊万斯太太向她许那个愿已是两年以前的事。但这个愿望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因为这个地区还是没有学校,玛利还是不识字。
家务事她几乎没有她不会作的。父母在织布机前忙碌时,玛利洗衣服,作饭,打扫卫生,在园子里撒种锄草对她来说是一种休息。
她走到窗口,看看爸爸回来没有。
"喔,他离家还远着呢,"她叫道,"在他到家之前,我还有时间把衣服遮盖好,免得沾上灰尘。"
她又跑到偏房,然后再奔回来迎接爸爸。
雅各琼斯轻快地穿过园中的小道,跨进屋来,高高兴兴地跟玛利和妻子打招呼。
"怎么样,雅各?"琼斯太太问,"你好像一点都不累。"
雅各去两哩以外的阿贝吉诺文去卖布,出去将近一整天了。
"不累,"雅各在火炉边的椅子上坐下,"一点也不累,我把所有的布都卖掉了。"
玛利开口了:"爸爸,你看上去好像碰见了什么喜事,快告诉我们是什么!" "难道把你妈和我辛苦了这么久才织好的布卖掉了还不算喜事吗?"爸爸反问道,两只眼睛眨呀眨的,"我是带满口袋钱回家好,还是半口袋钱好呢?"玛利瞪着亮晶晶的眼睛望着爸爸,因为爸爸和她常在一起开玩笑。她笔直地站在爸爸面前说:"你本来就打算卖掉那些布,所以这算不了什么。我相信,是别的事,一件非常好的事,让你这么开心。"她冲爸爸晃动着手指头,"是跟我有关的事,对不对?快告诉我是什么!"
雅各笑得脸上开了花,转向妻子:"我们的玛利不是个小鬼精灵是什么?对了,乖乖,是跟你有关的,但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件大喜事。"
"你呀,雅各,"琼斯太太叫道,"你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们就赶快说吧,我们等着呢。"
玛利赖在爸爸的膝上,拨弄着他上衣的领子。
"遵命,太太。"雅各说,"难道玛利很快就能读、写、算,做你和我所不能做的事,对我们大家不都是一件喜事吗?"
玛利一听就跳了起来,拍着手,盯着爸爸的脸,叫道:"啊呀,爸爸!" "好了,好了,"妈妈赶忙插进来,"真的要在这个地区开一所学校吗?" "是的,在阿贝吉诺文。"
"啊呀,爸爸,"玛利又啊呀了一声,她看上去简直欣喜若狂。
雅各把她揽到自己身边,温和地说:"亲爱的,我知道你会高兴的。"
"当然高兴!"玛利重复着他的话,"去上学!去学习阅读!能够读《圣经》!哦,太好了!爸爸!"
"学校什么时候开学?"琼斯太太问。
"大概三个礼拜以后。"
"只要等三个礼拜?!"玛利简直要乐疯了。
然后她突然转身,冲着妈妈说:"哦,妈妈,我忘了,没有我你怎么办?我整天不在家,你就得干所有的活儿。"
"亲爱的,别担心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就是整个世界都给我,我也不会不让你上学。我们会安排好的,别担心。"
"我会很早起来,"玛利脸上平静了些,"在上学之前尽可能多干一些活儿。" "喂,"爸爸的眼睛又开始眨了,"如果你的心思能暂时从阿贝吉诺文回到兰非罕歌尔一会儿,你可怜的爸爸就能少挨一会儿饿啦。想想看,我在阿贝吉诺文呆了一天,为你筹划上学的事,路都快给我踏平了,从中午起就粒米未进,可没想到回到家也没有人管我的晚饭。"
"呵!"玛利这才从前所未有的希望和狂喜中恢复了常态,咯咯笑了起来,"你可错了,爸爸,我忙了一下午,为你准备好了晚餐:一大盘燕麦粥和奶酪,一分钟以后我就把它们端上来。"
晚餐果真很快就上桌了,当然没有玛利说的那么快。上学成了饭桌上压倒一切的话题。
"你见到学校了吗?"琼斯太太问丈夫。
"见到了,不过它还没有完全安排就绪。我没见着校长,听说他叫约翰艾力斯,是个好人,好老师。不过在学校里,我很幸运地碰见了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就是巴拉的查尔斯先生。我早听说过不少他做的好事,听到尤其多的是为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办学校这方面。我很高兴能遇见他。"
"是吗,"琼斯太太说,"查尔斯先生可是威尔士人的朋友,他长得什么样子?"
雅各想了一想:"我不善于描述人的相貌。他长得高高瘦瘦的,额头宽宽的,我想那里面一定藏了不少知识。他的一举一动都很沉稳,不是严肃,是沉稳。他笑的时候整个脸都变得特别有光彩。我从未在别人脸上看到这样一种光彩。能跟他说话,我真的感到很荣幸。"
第二章第二章 巨大的需要(2)
晚餐后收拾完桌子,琼斯太太说:"好了,在上床睡觉之前,让我们全都跪下,为这个降临到玛利身上的美妙祝福感谢神,祈求在他的帮助下,她能尽心尽力地学。"
"好的,"雅各说,"但在我们祷告以前,我想要玛利重复一下在聚会中学的一些经文。玛利,你还记得什么特别的感恩经文吗?"
玛利想了一会,才说:"我想我可以复述圣徒保罗给腓立比人的信中那一段,这也是我心中想着的一段经文。因为我为上学的事祷告了这么久,这么迫切。但我经常不够耐心,我很惭愧。"
然后她从头开始念:"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并以保罗关于要思念美善的劝勉作了结束。
接着全家一起跪下,向神谢恩;也为玛利的新生活作了祈祷。因为他们都知道,玛利的整个人生会因上学而改变。
玛利像梦游一样爬上阁楼她的小卧室里。这可能吗?再过短短的三个礼拜,她就能上学,学习读写了。她想起了伊万斯太太的许诺。她将能自己读《圣经》了。她坐在床沿,试图肯定这一切都是真的。
凭着一贯的良好直觉,她肯定了这一点。然后她跳起来,边脱衣服边想:"我每早都得早点起来,在上学之前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在上学之前……"她带着一种醉心的微笑重复了一遍,就跪下来,作个人的祷告。
"《诗篇》中有一首诗描绘犹太人为一件事情高兴得不得了,以至于他们的嘴都笑得合不拢。我真希望我能把它们完整地记住。"她想,"我的嘴似乎也因欢喜而合不拢了。哦,亲爱的天父啊,我真的感谢祢,真的感谢祢。请在学习上帮助我。"
然而三个礼拜仿佛没有尽头似的漫长。雅各.琼斯偶尔从织布机抬起头,会看见玛利地没扫完,就停下来,下巴拄在扫帚把儿上,望着窗外发呆。做爸爸的脸上会带着温柔的笑,说:"看阿贝吉诺文呢,玛利?去学校要走整整两哩路呢!"
"那有什么。"玛利轻快地答应一声,又开始舞动扫帚。
她花很多时间缝补,熨好她的衣裳,说是:"我得整整洁洁上学校。"
有一天晚上,她正忙着缝缝补补,妈妈发话了:
"玛利,你喂过鸡了吗?它们全都站在鸡窝旁,看上去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
"啊呀,那些讨厌的鸡!"玛利叫了一声,"它们总是吃不够似的。"
她跳起来,跑出去,冲着这群可怜的家伙匆匆扔了几把玉米粒,就把它们哄进了鸡窝。
"雅各,"琼斯太太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玛利。自从她知道了上学的事,就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像梦游似的到处乱转,或者,就像刚才那样,要她从上学的准备工作中抽出来一小会儿,她都吝啬得不行。她帮我干的活远比以前少,说是忘了。不知道开学后情况会怎么样,但我几乎有点后悔我们听说了这件事。"
"瞎说,莫莉。"雅各说,"想想看,这在她生活中是件多么重大的事啊!她等了这么久,盼了这么久。想想都叫人心疼呢。何况,她还是个孩子,我很高兴看到她还是个孩子。我常认为她是太严肃了一点,都快成一个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小妇人了。别担心,莫莉,我相信等她上了学以后,她会依旧是那个惹人喜爱的小帮手玛利。她现在只是满心梦想,心不在焉罢了。" "但愿你是对的。"琼斯太太说,"我是为孩子好,你也知道。"
三个礼拜终于过去了。礼拜一一大早,玛利作完了所有能作的事,吃完饭,光着脚就出发了。一条披巾围住头和肩膀,中饭放在一个小包里。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两哩路对她柔韧、充满活力的身体算不得什么。她一边蹦蹦跳跳地走着,一边唱着在聚会中学的一首古老的赞美诗。她的披巾不时滑下黑发,她的脚步追赶着天上飘过的云朵。
玛利曾同父母一起去学校注册,所以现在可算是轻车熟路了。从整个地区各村各乡来的,大大小小的男孩女孩们都拥在门外等着。玛利是个生面孔,他们全都好奇地注视着她,有些女孩子则跟她打招呼,她们喜欢她那快活,友好的举止。
第二章第二章 巨大的需要(3)
这时一个面孔黝黑,健壮的男孩走过来,问玛利:"你叫什么名字?"
"玛利.琼斯。"
"玛利.琼斯,"他一边用嘲弄的口吻重复着,"玛利.补丁。"一边盯着她的裙子上一块很整齐的补丁。
"哎呀,易梧,你真没礼貌。"一个女孩喊道。
玛利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低头看看自己的裙子,然后悠然地说:"这个补丁是我自己打的。"
这个男孩只不过是想激怒玛利取乐,她这一幽默,他倒楞住了。
"真的吗?"他问,"我姐姐可缝不了那么好,她都快十四岁了。"
就在这时,上课的铃响了,孩子们全都列队走进了教室。他们高高兴兴拿出了新石板和铅笔,学习怎样使用它们。第一次要牢记那些字母可费了他们不少力气,但他们都兴奋得不得了,因为他们知道字母是通往阅读的铺路石。玛利放学后几乎是跑着回家的,她急于要告诉爸爸妈妈这一天发生的一切,显耀一下,她已经会写a,b,c和d了。
茶点后她叫道:"噢,妈妈,你竟然已经把衣服熨好了!我说过我回家后会做的。"
"好了好了,"妈妈说,"你离家以前几乎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好了,我觉得熨衣服该是我的份儿。"
第二天早晨,玛利快到学校时,听见孩子们中间一片嘈杂。男孩们又笑又叫,女孩们也不例外。
玛利一笑:"这些男孩们!"
他们大多数都很粗野,玛利心里很怕他们,至少她自己是这样想。就在这时,一只大狗从街那边的角落里跑过来,超过她,嘴里还嘎嘎吱吱地咬着什么。几个男孩由易梧领头,跟在后面,好像是在追赶狗,其实只是把它赶这赶那,借此活动热身。他们一边追,一边笑着、叫着。
玛利加快了脚步进了学校,发现一群女孩正围着一个哭得泪汪汪的小不点儿。
"怎么回事?"玛利关切地问,"瑞切尔,你哭什么?"
另一个女孩替瑞切尔回答她:"那只狗叼去了她的午餐袋。"
"呀,可怜的小瑞切尔。"玛利叫了起来。
这时,男孩们开始三三两两地往学校走,还在对刚才的游戏笑个不停。
见他们这样缺乏同情心,玛利被激怒了,她勇敢地质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抓住那条狗?连试也不试!"
"噗!"易梧反驳道,"我们当然逮不住它了。瑞切尔不该那么笨,让狗把她的包叼走。"
瑞切尔抽抽嗒嗒地争辩道:"那条狗这么大,把我吓坏了。"
有个男孩鼻子一耸,讥笑说:"大狗喔!"
另一个说:"小蠢猪。"
学校的铃声响了,孩子们走进教室。玛利揽住瑞切尔,在她耳边悄悄说了些什么,又亲了亲她的小脸。瑞切尔的脸亮了,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她自己的教室。
玛利,瑞切尔和其他几个孩子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所以都随身带着午餐。中饭时间到了,玛利叫:"瑞切尔,来,靠我坐着。瞧,我带了很多,够我俩一起吃。"
她把面包和煮鸡蛋都分成两份,一份给瑞切尔。两人一起开心地吃起来。"我还有两块威尔士饼,"她又说,"我跟妈妈说一块就够了,她还是放了两块。你说妙不妙?"
两人大笑起来,嚼着又香又甜,在平底锅上烤出来的小圆饼,开心极了。教室另一头,一群男孩和女孩在嘀咕:"玛利.琼斯把她的午饭分了一半给瑞切尔。"
"对,我看见了。"
他们走过来,全都与玛利和瑞切尔坐在一起。玛利的行为使这群吵吵嚷嚷的孩子安静下来,一个男孩还从口袋里拿出一只大红苹果,漫不经心地说:"喜欢吃苹果吗?"一边把苹果递给了玛利。
"喔,曼瑟儿,谢谢你。"玛利说,"这可以使我们的午餐圆满结束了。对不对,瑞切尔?"
第二章第二章 巨大的需要(4)
大家在一起吃完了午餐,彼此之间比先前了解了许多。玛利不知道为什么,从那一天起她就受到人们的爱戴,这些乡村的孩子们用他们粗野的方式赞赏她。她跃居全班之首,并一直保持这一领先地位。其他同学叫苦不迭的学习,对她却是一种乐趣。没有人嫉妒她,似乎她理所当然该是第一名。玛利琼斯的确与众不同。
一天下午放学后,玛利把书和石板整整齐齐地放进壁橱。她有些头疼,想赶快出去,呼吸一下冬季清新的空气,步行回家。就在这时,从教室的另一端传来一阵压低的哭泣声,她还以为所有的同学都已经回家了呢。于是她穿过幽暗的教室,走过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儿。一个小男孩坐在课桌后,算术书摊开在面前,手肘下压着一块涂得乱七八糟的石板,正用衣袖擦眼泪呢。
"怎么了,小罗比?"玛利关切地问,"怎么回事?你算不出来吗?"
"艾力斯先生说我在学校里浪费时间,"罗比抽噎着,"我必须呆在学校,算完了才能回家。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玛利温柔地说:"我猜想艾力斯先生讲课时,你没有用心听。没关系,看我能不能帮你。我不能替你做,否则那就是作弊。"
她取来一块湿抹布,把石板擦干净,把铅笔削尖,把书拿过来。这时罗比已经不哭了,因为玛利给他带来了希望。
"喏,"玛利兴致勃勃地说:"我再算一次。"她的罗马数字虽然写得不太漂亮,却很工整,"我来告诉你该怎么算。"
罗比这时真正来了灵感,几分钟以后就算好了。于是,玛利和罗比在学校门口分手离去。
"再见,玛利,谢谢你。"小男孩害羞地说:"我希望明天你的头疼会好些。"
玛利很惊奇:"你怎么知道我头疼?"
"因为你有次撑住头,以为我没看见。"罗比脸上露出一副得意的笑容。"噢,明天就会全好了。谢谢你,罗比。晚安!"
小男孩的安慰使玛利很高兴,虽然寒气逼人,她一蹦一跳地往家里走去。不仅能够为自己而学,还能帮助别人,真是好极了。自从学校开放以来,男孩们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他们安静多了,规矩多了。他们需要受教育,这就是关键。
有一天下午放学前,校长要孩子们把书放到一边,因为他有重要事情向他们宣布。
"你们功课都学得很好,我想为你们开设一间主日学。有一些热心的朋友答应帮我的忙。回去征求你们家长的同意。主愿意的话,我们从下个礼拜开始,每个礼拜都会有一个上午的主日学。
玛利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告诉爸爸妈妈:"真是太棒了!只教《圣经》的课。我都等不及了。"
第三章第三章 走两英里路去读《圣经》(1)
下一个礼拜天,玛利虽然没像平时上学时起得那么早,但还是按时起了床。"妈,我得穿上鞋去主日学,"她说,"主日学跟礼拜差不多,对不对?" "对。"琼斯太太说,"我想读经的时间会更多。"
"那太好了。"玛利说着,吻别了父母,走上了长长的山道,一边还向妈妈挥着手。
琼斯太太看着女儿的背影,说:"好孩子,愿主祝福她。她学习起神的话语来真是如饥似渴。"
"没错,"雅各应道,"我肯定主的手已按在她的身上,赐福予她。我预感她会在事奉主的道路上大有长进。"
几乎全校的学生都来参加这第一堂主日学。任何能释放他们能量的活动都能吸引这些威尔士孩子敏捷活跃的心灵。课程是分小组上的,好几个阿贝吉诺文的居民自愿帮忙教课。玛利被分到高年级班,教会的一个执事给他们讲课。
"我们来学习《马太福音》,"他告诉同学们。因为大部分学生还看不太懂,他便朗读并解释了第一章。他注意到玛利听得全神贯注,小脸发亮,跃跃欲试想要提问。
"亲爱的孩子,你有什么问题?"他问。
"我以为另一部分是第一章,"玛利说,"我不知道这是第一章。"
"你说的另一部分是什么?"执事问。
玛利犹豫了片刻,然后问:"我可以把它背诵出来吗?"
"当然了。"

  0/3  下一頁 txt下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