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山環水繞俺種田.txt

2023年10月16日

  1/28  下一頁 txt下載

本站所有资源部分转载自互联网!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山环水绕俺种田》文 / 夏天水清凉
内容介绍:
现代一懒人,穿越到古代,变成小女孩。山清水秀空气好,可惜吃不饱。于是,懒人使出浑身解数,发财致富。
正文 第一章 寒假,海啸
终于上完了这学期最后一节课的高三五班的同学们顿时兴奋起来,内心都激动无比。不过鉴于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老刘正站在讲台上注视着下面,大家只好把头埋进书里无声地大笑三声,因为老刘是个不苟言笑的严厉“老头”,大家都惧怕他。老刘把放寒假以及开学的事项都一一交代清楚了,又反复叮嘱大家回家要注意安全后,终于宣布放假了。后排的男生们顿时嗷嗷地叫着奔出了教室。
王璟莹也觉得松了一口气,一边把书包背好,又把课桌底下的小行李箱提起来,一边和同学告别。一走出教室就不出意外地看到楼梯口拥堵着的人群,像一锅煮沸了的粥似的,热闹极了。好不容易随着浩大的人流走到了校门口,又用力挤上了1路公交车,等回到家的时候已经累得不行,就剩下瘫在沙发上喘气的份了。
屋子里很安静,只有她一个人,事实上她那双忙着赚钱的父母一年加起来也在家住不了十几天,而且过年是一定不回家的,因为酒楼的生意很火,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年夜饭定在酒楼吃了,再加上结婚的,聚会的,反正他爸妈是清闲不了的。何况在梨城他们家不是只有一家酒楼,而是三家。所以王璟莹不缺钱花,但也没人会照顾她,基本上从小学就开始住校,不过因为她坚决不肯吃学校食堂的饭菜,王爸王妈便让自家酒楼服务员一天三顿的送,为此王璟莹还在她的同学里做起了外卖的买卖,王爸王妈得知后相当的自豪,并且用行动来支持女儿的事业,那段时间每天来送饭的服务员不少于两人。不过,此事在校长得知后被严厉地制止了,好在王璟莹的那份还是被允许的。
歇了一会儿,终于找回了一点力气,王璟莹开始洗手做饭。先煮饭,然后从冰箱里找出一个鸡蛋,一块干牛肉,简单的做了一个紫菜蛋汤,一个泡椒炒牛肉,然后美美的吃饭。不得不说,王爸王妈一致认为自己女儿就是个吃货,就没见到比吃更让她上心的事了。王璟莹认为自己是个勤劳的吃货,因为她喜欢吃也喜欢做,而且厨艺是响当当的,毕竟是跟过酒楼的大厨学过的。所以,她自认为是较高级别的吃货,而且深感自豪。
吃饱了饭,又饱饱的睡了一觉,再起来时已经晚上九点了,又做了一顿饭吃,然后跑去书房上网。她准备寒假出国旅游。自从16岁办了身份证,她已经跟着旅游团在国内玩了几回了。今年她十八岁了,王爸王妈已经答应让她跟团去国外玩,并且还建议她去马尔代夫,说那里又暖和又漂亮。王璟莹开始在网上搜马尔代夫的图片,又找了一个视频,不禁被那干净的天空,浅蓝的海水以及白色的沙滩所震撼,而且马尔代夫位于热带,现在可以穿短袖短裤,想想实在是太完美了!她决定明天就去找她爸妈拿钱,然后去找旅行社。
日子在吃吃睡睡中过得飞快。
------题外话------
初次见面,希望大家多多收藏、支持。
正文 第二章 小娃娃
金秋九月。傍晚。大月国南部一个叫乌山村的村庄正沐浴在夕阳的余晖里,平静而安详。但此时这村里的曾大树家气氛却是分外紧张。曾大树的婆娘赵杏花正在生娃娃,这已经是他家的第五个孩子了。杏花已经痛了将近半个时辰,接生婆秀娥婶子和帮忙的桂香婶子正在东屋里忙活。
东屋里,小娃娃已经停止啼哭,赵杏花已经累得昏睡了过去,秀娥婶子正在为她擦拭身体,见她身子无碍了才放下心来。桂香婶子已将小女娃清洗干净,两人配合着将娃娃用小薄被裹好,这才将门打开。四个孩子顿时飞快地奔到娘亲身边。
“恭喜!是个女娃儿,母女平安!”秀娥婶子把小娃娃塞到曾大树手里,一边向他道喜。此时四个大孩子也都跑了过来,想要看一看妹妹。曾大树看着怀里那红通通,皱巴巴的小女儿,心里说不出的欢喜,连忙向两个婶子道谢,又拿出一串铜钱给接生的秀娥婶子,秀娥婶也没推辞,拿好钱便告辞走了。曾大树的大儿子虎子又从厨房提了一块一斤的五花肉出来,塞给来帮忙的桂香婶子,“桂香嫂子,一点点心意,千万别见怪。”曾大树道。“这邻里乡亲的,帮个忙是应该的,哪还能拿你的东西啊,倒是杏花,刚生过孩子,正是补的时候,这肉给杏花补身子才是。”桂香婶子推辞道。曾大树又是一番劝说,桂香婶子这才收下了礼,欢欢喜喜回家去了。
客人一走,曾大树就迫不及待的去看自己婆娘杏花,四个孩子就都围着在看他怀里的小娃娃。四岁的老四小山刚伸出手来想摸摸妹妹的脸,就被老二小峰捉住了,还被大家瞪了一眼,小嘴顿时嘟了起来。曾大树看着他那委屈的小模样,真想哈哈大笑,强忍住,安慰地摸了摸他的头。
这时,天色将黑。曾大树把小女儿放到摇车里,又盖了层小被子,吩咐虎子和小峰看好弟弟妹妹,就去厨房做晚饭了。
先淘米下锅,加水,再点火加柴,然后动手洗菜。这个好脾气的庄稼汉做起饭来是相当的熟练,种田的庄稼汉没有读书的“君子”那份“远庖厨”的清高,而且婆娘生娃等于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想着杏花十月怀胎,辛辛苦苦又给他生了个可爱的女儿,他的心顿时暖暖的,也格外心疼起自己的婆娘来,连切起肉来也一点也不心疼了。今天早上,孩子娘觉着肚子有些不对劲,想着可能快要生了,曾大树得知后就特意托人从镇上买了一斤半的五花肉。一斤给了桂花婶子,这剩下的半斤给杏花补身子。刚生产完的妇人身子亏,还要给娃娃喂奶,不补不行。说起来这已经生养过五回的媳妇预感还是很准的,当然,已经伺候过四回月子的孩子他爹也是经验老道的。
曾大树把那半斤肉切下四分之一,把剩下的挂到堂屋的房梁上,因为厨房灰太多,这是烧柴不可避免的。接着把肉用热水冲洗干净,又切成肉末,准备给婆娘做蛋花肉末汤。然后又把大白菜、白萝卜切好,这是他和孩子们的菜。
这时东屋已经点上了油灯,厨房因为烧着火倒显得格外亮堂。曾大树先给孩子娘做肉汤,厨房里满满的都是肉的香气,惹得他不禁吞了吞口水,但并没有偷吃。又往汤里放了些嫩白菜叶,就盛起来放到饭锅里盖好。然后把白菜、萝卜一锅煮。约两刻钟的功夫就把饭菜弄好了,又在堂屋的桌子上点上灯,把菜放到中间。然后端着肉汤和饭去东屋,让孩子们去堂屋吃饭。
伺候完媳妇,又看了眼小女儿,就端着剩下的肉汤去了堂屋,把肉分给几个孩子,自己喝了几口汤。
大家吃完饭,又洗好了脸和脚,就都涌进了东屋。小娃娃已经醒了,正睁着眼睛,安安静静的。曾大树欢喜地抱起女儿,低声哄道:“饿了吧?咱找你娘吃奶去。”听到“吃奶”小娃娃的眉头皱了起来。
杏花此时已恢复了一点力气,被丈夫扶起来坐着,便接过孩子看起来,见她睁着眼睛不哭不闹的,心里很是喜欢,对着丈夫道:“这孩子很是乖巧,让人喜欢。”又问道:“称过了没?多重?”曾大树回道:“天晚了,就没称了。明天再称。我端水来,娃娃估计饿了。”说着就叫上虎子出去了。剩下的三个孩子都还在好奇地看着妹妹。
很快,曾大树就端了一木盆热水进来,水里飘着一块洗澡的布巾,后面的虎子则端着一碗温开水。赵杏花把一小勺温水送到小娃娃嘴边,看着小娃娃很是乖巧地喝着水,大家都笑了起来,如此又喂了一勺。然后曾大树就把四个孩子赶去西屋睡觉了。这边,曾大树用拧干的布巾将婆娘的身子擦干净了,赵杏花便开始给孩子喂奶,孩子先含了一口,又吐了出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奶来,喂完奶,给孩子换上干净的尿布,又给拍睡了。夫妻俩忙完了,这才睡下,赵杏花搂着孩子睡在床里面,曾大树则睡在床外面。
------题外话------
希望大家多多收藏、支持。
正文 第三章 活着
黑暗中,王璟莹的大脑正飞速地运转着,她并没有睡着。睁开眼睛,还是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倒是耳边那一大一小的两道鼾声听得格外清楚。
不过,她真的不知道已经过了多少天。因为她每天都在吃吃睡睡中度过,过着没日没夜的日子。终于,等她逐渐地鉴定完了自己的小手、小脚,然后她完全确定了自己就是个婴儿。而曾大树一家子的穿着打扮以及家里的古朴简陋,也让她认识到这儿可能是古代,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国,哪一朝。
她不禁想念起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只希望他们能好好的生活下去,不要因为她的离开而太伤心难过。
唉!真不知道该说她是倒霉还是幸运,明明正在享受阳光、沙滩,却突然遇上了海啸,本以为快要死去了,醒来时却奇妙的变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一个婴儿。这让她不得不感叹世事真无常啊!
------题外话------
多多收藏,多多支持!提前给大家拜年了!
正文 第四章 辛苦的劳作(上)
日出日落,四季更替,时间已过了三年,又是一年中的秋天。恰逢一年中的第二次收获。
乌山村地处大月国南部,气候四季分明,春天温和湿润、夏日炎热多雨、秋天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地形属丘陵,一群低矮且绵延的小山环抱着一大片平坦的田地,一条小河从田地中穿行而过,滋润着这片土地。人们的屋舍就建在山脚下,沿着山脚围成一圈。
乌山村人世代种植水稻,一年两季。一般二月播种,二三月插秧苗,五六月收获第一季,紧接着要赶在立秋前种上第二季,这一收一种被称为“双抢”,九十月份收获第二季。第一季种植早稻,第二季种植晚稻,晚稻的成熟时间较长,且口感更好。
此时田里稻子的谷粒已经饱满,稻穗似是不堪沉重而压弯了腰,放眼望去,金灿灿的一片。
一阵清风袭来,田里顿时翻滚起了金黄的稻浪,伴随着沙沙地声响,一阵阵稻香飘进了每家每户,诉说着在望的丰收。
这时,新一季的收获才刚刚开始!
——
“巧儿,今天起这么早!”看到曾巧巧进来,小燕问着,一边赶紧给她舀热水洗脸,还将巧巧专用的小脸帕放到小木盆里,又把木盆端到外面的地上,曾巧巧跟在后面,似乎还有些没睡醒。
“快来洗脸,巧儿,待会跟三姐去田里不?”一边问,一边麻利地将小妹的衣袖撸上去一些。
“嗯,我也去。”巧巧说话不是很顺,一字一顿的,声音也还是奶声奶气的。说着还抱住小燕的腰蹭了蹭,“谢谢三姐。”
“谢什么呀,赶紧洗,我去做饭了。”说着,转身就去厨房了。
巧巧蹲在地上,撅着屁股,左手扶着木盆,右手捧着小脸帕,趴在木盆上洗着脸。乡下人家里习惯全家共用一块脸帕,而洗澡和擦脚的帕子则是分男女各共一条,曾巧巧知道这个习惯后,非常不愿意,缠着她娘给她做了新的小脸帕,还有洗澡、用水、擦脚的帕子,只让她一个人用。而且看到她的帕子旧了或是破了,赵氏就会再给她做新的,这让巧巧觉得非常幸福。说起来,在大月国都是妇女自己织布,自己动手做衣裳,卖的布和衣裳没有自家做的划得来,而且不织布做衣裳的妇女是不勤劳的,会被人耻笑。家境一般的人家都是自给自足,没的做就没的穿,有多余的倒可以拿去卖。乌山村就是如此,若是自家织的布不够用,当家妇人就会被家人埋怨,实在没的法子就只能去相熟的人家借。而织布的线则是用麻或者棉花去作坊里换,或是出钱以及麻、棉委托作坊代加工,因为纺线的工艺较复杂,自家做不来。而富人和达官显贵的人家里是怎样的呢?曾巧巧还特意问过赵氏,赵氏告诉她无论哪个妇人,除非是动不了的,都要动手织布、做衣裳,不织、不做就是不贤、不勤,是没用的妻子,轻则被骂、被耻笑,重则被丈夫休弃。就是宫里的娘娘也要织布、做衣裳。当然,这些人里大多数都只是做做样子,不一定非要做那么多,她们家有女仆做这些,或是去商铺里买,听说商铺里的布和衣裳都非常漂亮,是专门供富贵的人穿的。曾巧巧又问有多漂亮时,赵氏说她也没见过,只是听别人说起罢了。然后,曾巧巧又跑去问她爹,可她爹也不知道。他们虽然去过镇上,但青山镇的富人并不多,而且富人也不会在卖菜的地方转悠,这些事都有仆人去做,所以他们并没有见过所谓的漂亮衣裳。在他们见过的人里,大家穿的都是一样的,里面是白色的棉布里衣,外面是褐色的麻布衣裳。
“哎!这该是有多闭塞啊!”曾巧巧当时感叹道。她并不是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好,相反,这样的用植物纤维做成的又没有染色的衣服没有污染,她很是喜欢,她感叹的是这里消息的不灵通。她自从来到这里,就勤学好问,努力学习这里的风俗习惯,因为她始终记得她那发家致富的目标,这里的风俗跟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除了语言和长相一样,她真不知道这儿是不是古代的中国,因为历史书上从没见过“大月国”这个国家,地名也对不上,比如大月国的都城叫“月城”,既不是燕京,也不是长安、洛阳,或者金陵。对曾巧巧来说,这儿是个新的世界,秉着“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原则,她对于这里的一切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听人唠家常,那副津津有味地小模样常常把人逗得捧腹大笑。
好了,言归正传。
曾巧巧洗完了脸,又把帕子拧了拧,拿着帕子去找小燕,小燕正踩着板凳在炒菜,就对巧巧道:“巧儿,你等着,我一会就好了。”
“嗯,我不急。三姐真厉害!”居然能踩着凳子炒菜,才八岁就就开始煮饭了,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曾巧巧崇拜这里的每一个小孩,因为他们都是如此的能干!
小燕把锅里的辣椒炒茄子盛到灶台上的大碗里,又往锅里加了一瓢水,就下了板凳,先就着巧巧洗脸的水洗好了手,又接过巧巧手中的帕子拧干,搭到厨房外悬着的麻绳上,然后拿来巧巧专用的喝水的杯子,倒了小半杯热水,又掺了冷水,再递给曾巧巧。巧巧捧着杯子就去外面漱口了,没有牙膏,也没有牙刷,先喝一口水,“咕噜咕噜”两声,再吐出来,然后重复两遍,漱口就完成了。巧巧还伸出手哈了一口气,闻了闻,嗯,没有味道,然后又拿着杯子回去倒水喝去了。等她喝完了水,曾小燕的饭也做好了。
小燕把饭菜装在两个菜篮子里,准备一手拎一个,因为只做了两碗菜,而她的力气又大,路上再歇上两回气就能把东西拎过去了。
“三姐,我拿什么?”巧巧看着那两个篮子问。
“嗯?”还真不敢让她拿什么,力气那么小,而且在曾家兄妹眼里这个最小的妹妹是宝贝,是舍不得她干活的。“你拾稻穗的小篮子呢?”
“噔噔噔”曾巧巧飞快地跑去堂屋拿来了她的小篮子,这个篮子用竹条编得很密,不用担心谷子掉出来。
“给你筷子。”说着,往巧巧的篮子里放了一把筷子。
“还有碗。”巧巧说着。
“两个碗,不能多了,快走。”说着就提着篮子出门,待把堂屋和厨房的门都锁好后,就带着巧巧往曾大树他们割稻子的田里走去。曾大树他们起床就去割稻子了,只带了水,还没有吃早饭,小燕把饭送到田里,大家吃完饭,休息一会就继续干活,快到中午时,小燕再回去做午饭送过来,接着干到天黑,晚饭回家吃。农忙时的生活就是这样的。
曾大树家共有十二亩半的水田,分八块。两块三亩的连在一起,离他们家最近。两块两亩的也是连着的,在靠近田地中间的地方,是他们家最好的田。两块一亩的,一块离打谷场很近,一块离小河最近。还有一块半亩的则是在路边。乌山村没有地主,田地大都是靠世代传下来的,也有后来开垦的。田地多得种不来的人家也会把田租给别人种,承租的人给一部分收成给出租的人,但给的会比较公平合理。只有女儿的人家若是招婿或是终身不嫁,就可以继承田地。绝户的人家田地归公,租给缺地的人种,收的租粮分给每家每户。乌山村的田地是不租给村外人的,村内也是不买卖的。这里的人们既勤劳,又守本分,优渥的自然条件使他们在用稻谷交完人口税后能够养活一家子。而大月国的税收也没有沉重到压垮农户。人口税除了稻谷,还有麻和棉花,不过后面两样税负很轻。麻、棉花、还有蔬菜就种在屋子周围,乌山村的房屋不会靠在一起,总是隔着一段既定的距离。那些还没有建房的山脚就平均分到每户,待到又有人要建房了,再收回。
在乌山村,可以保证每一个成家的男子都有像先人一样宽的地来居住。为了有更多的地来种麻和棉花,儿子成亲后就分出去过,不过家中只有一个儿子的就不能再得到建房的地。这些都是乌山村人世代传下来的规矩。
------题外话------
大家过年好!多多收藏!
正文 第五章 辛苦的劳作(中)
火红的太阳已从东方升起,万丈光芒洒向这片希望的田野,这将是既辛苦又喜悦的一天。
姐妹俩个沿着田间小路向她们家的那块离打谷场最近的田走去,路上和他们一样提着篮子送饭的还有很多,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大家遇上了会笑着打个招呼。走了大约一刻钟,曾小燕就有些提不动了,两个人把篮子放下,站在路边歇脚。
“巧儿,累不?”小燕捏了捏巧巧的脸,问道。
“不累。不许捏脸。”巧巧不喜欢被捏脸,怕被捏得流口水。
“今天田里好多人!”巧巧感叹道。
可不是,今天可是全家出动的日子,老老少少齐上阵呢!割稻禾,打谷子,挑箩筐,捡稻穗,送饭,翻谷子,赶鸟,每个人都在辛苦地劳作着,都干得相当地起劲,恨不得把吃饭的时间都省下来干活了。
“巧儿,快点走了。”看到有的人家已经坐在田埂边吃起了饭,小燕不禁急了。
“喔!三姐,你待会也要割稻子吗?”巧巧边追边问。
“当然了,你四哥比我还小一岁,不也一大早就去割稻子了。”小燕答道。小山才七岁,小峰才十岁,虎子也才十一岁,可是已经作为一个劳动力在用了。
“今天太阳很大,会很热。”巧巧说。
“太阳大才好!巧儿要是热得难受要告诉三姐,晓得不?”小燕说。
“晓得了!”在这样大的日头下干活确实容易中暑。
姐妹俩说着话,不一会儿就到了曾大树他们干活的地方。
赵杏花正在用打谷机打谷子,她的腰不好,不能长时间弯腰,所以打谷子的活都是由她来做。
这儿的打谷机是脚踏式的,利用脚作用在脚踏板上的力,一踩一松来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上嵌着的铁齿轮能让谷子“脱粒”,机仓是由木板榫接起来的,非常牢固。这样的打谷机比较轻,一个壮汉就能扛起来。
虎子和小峰还有小山正在弯腰割稻子,田里还剩下一半的稻子。没看到曾大树,估计是挑谷子去打谷场了。大家的脖子上都搭着一条长长的帕子,不时的用它擦擦汗。
看到巧巧也跟来了,赵杏花又欣喜又惊讶,小丫头往常都要睡到吃早饭的,而且还是被抱出被窝的。
“巧儿怎么也来了?”赵杏花问。
“来捡穗子。”巧巧仰着脸答道。
“今天起得可早了,还帮我提了碗筷呢!”小燕夸道。
“哟,巧巧今天这么乖。”虎子说着就伸出了手,巧巧赶紧把脸捂住,叫道:“不许捏脸!”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时,曾大树挑着箩筐也到了,于是大家赶紧吃饭。
“巧儿怎么来了?”曾大树又问道。
巧巧的嘴里正塞着饭,不能说话,赵杏花替她答道:“她自己起来的,说要来捡穗子呢。”
吃完饭,大家坐在田埂边休息,而巧巧已经提着小篮子蹲在地上开始干活了,她现在的视力超级好,一粒零落的小谷子也会被她捡起,一个人干得起劲极了。
“小山上午去打谷场翻谷、赶鸟,行不?”赵杏花问。
“好。”小山答。
“不许贪玩,听到没,不然这半年可就吃不饱饭了,晓得不?”赵杏花又道。
“娘,听清楚了。”小山回道。
休息完,大家又回到了工作的岗位,开始干活,打谷的打谷,割稻的割稻。而小山跑去打谷场了。
——
大家又奋力干了半个时辰,终于把一亩地给割完了。这时,太阳还不晒人。虎子、小峰和小燕又赶去那两块两亩的田地去割稻子了。赵杏花和曾大树把剩下的稻子打完,然后全挑到打谷场上去晒,处理完这亩田,又扛着打谷机往那两块两亩的田地去。
割完小半块田后,太阳就变得烈了起来,大家都戴起了草帽,男的脱掉了外衣,有的甚至打着赤膊。随着日头越来越烈,人们的脸被晒得通红,汗水跟小溪似的顺着皮肤一阵阵地流着。不过,谁也不会抱怨这日头,因为大家之所以恨不得把吃饭的时间都用来干活,赶的就是这几日的大太阳。如果没有大的太阳,谷子根本晒不干,储存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发霉、长虫,而且一受潮还容易发芽。那么一家子小半年的口粮和来年的稻种可就泡汤了。这可是关系着吃饭、活命的大事!
田里的人干得是热火朝天,越干越起劲,就连巧巧的小篮子也装满了稻穗和谷子。有的田里的汉子甚至一边挑着箩筐或是打着谷,一边唱起了山歌。
“出太阳嘞~哟嗬~出太阳来我打谷嘞~哟嗬~打起谷来我望媳妇嘞~哟嗬~媳妇脸蛋晒红红嘞~哟嗬~收了谷子堆满仓嘞~哟嗬~满满谷子吃不完嘞~哟嗬~”
豪爽的山歌和着微风吹遍了田野,吹干了汗水,也吹走了疲惫。
终于快到中午了,小燕忙赶着回去做饭,顺便把巧巧那一篮子穗子提回家去,那是喂鸡的粮食,曾大树让她把饭直接送去河边的田里。这边,大家收完一块两亩的地后,实在是受不住太阳的炙烤了,就收拾好东西,赶去河边的田里。
作为乌山村人的母亲河,这条河没有名字,清澈的河水默默地流淌着,倒映着两岸的垂柳和金黄的稻谷。河边有树荫,有凉风,有田在河边的人家纷纷赶来这里,好躲避正午的日头。
很快,小燕就提着饭菜来了,饭菜都是早上做好了的,热一下就行了,小山也过来了。
巧巧家田旁边正是桂香婶子家的田,也是一亩。桂香婶子在赵杏花生巧巧时来帮过忙,两家人很是熟悉。就在曾大树他们吃饭的时候,桂香婶子一家也扛着打谷机赶过来了。
正文 第六章 辛苦的劳作(下)
桂香婶子的男人叫刘远山,是从外村入赘来的上门女婿。桂香婶子也姓曾,家里有五姐妹,没有兄弟,桂香婶子年龄最小,上面四个姐姐都嫁去了外村,她留在家里招了个上门女婿,生养了四个儿子,分别是十七岁的家兴,十五岁的家旺,十四岁的家田,十岁的家青,都随她姓曾,都还没成亲。大月国的成亲年龄是男十八,女十七,不过也有例外。桂香婶子的父母也还健在,两老人都已经六十七八了,身体不是很好,就安排在打谷场翻谷子和在家做饭。
其实巧巧的爷爷奶奶也都还健在,不过两老人和曾大树的六弟曾大力一起生活,两家住的并不近。曾大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老二曾大柱,老四曾大田,老六曾大力。三个妹妹:老三曾柳儿,老五曾青青,老七曾美娟。弟弟妹妹都已经成家生子,其中,曾美娟嫁的是本村的王有信。乌山村有四大姓:曾、王、唐、朱,据说以前四大姓之间经常通婚,不过后来因为出过几个残疾小孩和痴儿,大家都害怕了,现在同村成亲的很少,除非是男女双方有了感情闹着非对方不娶、不嫁,巧巧的小姑姑就是这种情况,听小燕说当时巧巧的爷爷奶奶可生气了,用竹条狠狠地打了小姑姑一顿,不过还是没拦住。现在小姑姑的大女儿王小菊都四岁了。
刘远山扛着打谷机,隔着老远就用他那大嗓门招呼曾大树,道:“大树老弟,吃饭呐,打了几亩田了?”
“才打了三亩,远山大哥打几亩了?”曾大树同样大声地回答。
说着,那一家人就到了河边。大家又是一阵招呼打过。
得了赵杏花的叮嘱,巧巧赶紧跑过去叫着:“婶婶,大叔,家兴哥,家旺哥,家田哥,家青哥哥哪去了?”
“他提饭去了,巧巧也回去吃饭吧!”桂香婶子笑着摸摸巧巧的头,说道。
果然,不一会儿,曾家青就提着饭菜到了。
曾大树他们吃完饭休息好之后,又继续收稻子。下午换小燕去打谷场,小山留下来割稻子。
——
收完这块田后,太阳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毒辣了,不过还是很晒人。曾大树一家又顶着日头去了那路边的半亩地,那块田地势低,比旁边的路矮了有一米多,也就被挡去了好些太阳,没有田中间的那么晒。等收完这半亩,太阳已不再炙烤了,他们又回到田中间的那两块两亩的田里,一直干到太阳下山才收完。赵杏花带着巧巧回家做饭,曾大树带着三个儿子去收打谷场上的稻谷,也就是把谷子扫做一堆,再用草席盖好,四周再压上石块,这样谷子就不会被露水打湿,就是晚上刮风下雨也不怕,因为打谷场地势高,不会积水。
曾大树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天上漫天的星星让人格外心安,因为这预示着明天又将是一个大晴天!
晚上,大家吃过饭,又洗掉满身的汗渍后,就疲惫得进入了梦乡。
——
今天,曾大树一家要对付的是家门口的六亩田,大家终于不用坐在田埂边吃饭了。
早间劳作完,大家应着小燕的喊声回家吃早饭,巧巧也在其中,她一早就跟着出去了。吃完饭,小山去了打谷场,要把昨天堆起来的谷子摊晒好,其余的人继续在田里忙活。今天没有了躲荫的地方,虽然田边种了一排枣树,但此时这树已是光秃秃的,不过大家还是坚持着把稻子收完了。剩下的就是晒谷子了。
第二天,曾大树又带着虎子去帮巧巧的爷爷家收了半天谷子。
几天后,孩子们捡干净了田里的穗子,这一季的的谷子也归了仓。
之后,连着下了两天的大雨,原本干涸的田里又蓄满了水,令人们欣喜不已。
正文 第七章 交税
那场大雨过后,又连着晴了好多天,惹得屋前屋后的棉桃都咧开了嘴,吐露出了雪白的柔软。采棉花,这项巧巧新得的工作,最好是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进行。因为,经过一天的暴晒,会有更多的棉桃裂开口子,而里面的棉花也会被晒得干干的,采棉花的人还不会被太阳晒到。采棉花是一项非常适合小孩的工作,一株棉花树也就六七岁的小孩那么高,小孩子采棉花时几乎不用弯腰,低矮的地方可以蹲着采,一般高的地方就站着采,要是比自己还高一点就踮着脚采。而且就算棉花种得密了一些,小孩的身体也能在其中自由地穿梭。
不好的地方就是棉花的枝干和裂开的棉桃都非常的坚硬,特别是裂开的棉桃有着尖尖的角,手和脸被戳到会很疼,还要特别留意别戳到眼睛里了。
下午,巧巧脖子上挂着一个长长的布袋子,一直垂到肚子下,和小燕、小山、小峰、虎子一起开始采棉花了。一朵朵雪白的棉花挂在枝头上非常的好看,摸上去软软的,暖暖的。已经晒干了的棉花极容易采摘,一扯就出来了。而刚刚开口的棉桃里的棉花就麻烦了,要把棉桃掰开,再一瓣瓣地掏,巧巧的手比较嫩,因此常常把手掰得生疼。等到布袋里的棉花快满了,就把它倒进干净的箩筐里,然后再去采。
小孩子们一边采,一边说说笑笑,还要比一比看谁采得多,干活的气氛也很是欢乐。
如此采了几天,等树枝上的棉桃所剩无几了,又到了该交税的时候。
交税同样是乌山村人的大事!每人八十斤谷子,一斤棉花,一斤麻,三岁以下的小儿除外。看起来不多,但每家摊上四五个孩子,也得交上五百来斤的谷子。
到了日子,村长朱平安就挨家挨户通知,然后各家挑着谷子和棉花去打谷场,排着队等着过称,顺便和前后的人拉着东家长西家短。
中国古代也有人口税,这种税制实行起来很是方便,不过也被公认为是最不公平的税收方式,这样一来富人和穷人、土地富饶的人和土地贫瘠的人之间就没了区分,对于穷人和土地贫瘠的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还好,乌山村不是一个贫瘠的地方,大家也就少了一些抱怨。
过称的人都是由村长挑选出来的信得过的人,过称时,也都严格按照户籍簿上的人口来,现场的秩序还是很好的。把收上来的谷子、棉、麻用麻布袋子分别装好,堆放到十几辆推车上,等全部收完了,村长就带领着乌山村一半以上的壮劳动力将税收送去离乌山村四里路远的青山镇的县衙,带这么多人是为了防止贼人抢劫。毕竟在这样的日子,又运着这么多的粮食,肯定会有贼人打上坏主意的。
曾大树也在护粮的行列,巧巧也想跟去,但这是在干正事,是不允许带着小孩的。就这样,大家目送着浩浩荡荡的十几车粮食和一班汉子往村外走去,大家眼里既有着对粮食的不舍,又有对运粮人群的祝福。
等到傍晚,送粮的人群回到了家,大家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今年的税负总算是结束了。
正文 第八章 寻找机会
忙完了大事,乌山村人秋末冬初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曾大树每天天不亮就和村里的几个人一起挑着新鲜的蔬菜去青山镇卖菜,差不多要到中午才回家,一天也能收获五六文铜钱。下午他就在地里侍弄蔬菜,浇水,锄草。然后再用竹子编些个篮啊筐啊什么的。有时候也会去别人家帮工,一天至少有四文钱。
赵杏花每天除了做饭、洗衣、晒干菜、做腌菜、喂鸡,其余时间都在织布、做衣裳。
虎子、小峰、小燕、小山每天上山捡柴,包括枯树枝、树叶、松毛。再挖些野菜喂鸡。有时候也帮曾大树和赵杏花干些活。剩下的空闲就是玩了,不过不是纯粹的玩,而是在山上寻野果子,到河边钓鱼,田里挖泥鳅,树上掏鸟蛋,有时候也去村外的大路上捡粪,不过那是他们最不爱玩的了。
“好看,我喜欢!”
“这野花到处都是,喜欢的话可以随便摘着玩呀,三姐给你编个花环戴,好不?”
“好!”
一会儿,花环编好了,小燕把花环戴在巧巧的头上,巧巧冲着小燕笑笑,继续摘花。
“你怎么还摘啊?姐带你去找野果子吧,别摘了。乖巧儿,听话。”小燕继续哄道,她以为巧巧是太无聊了。
“野果子太少了。”
“小燕,快点来捡柴,随她玩去吧!”虎子叫道。
中午,巧巧提着满满一篮子的野菊花回了家,而且她还找来簸箕,把野菊花摊到簸箕上让太阳去晒。把赵杏花给逗笑了。
“巧巧,你这是晒干菜呢?”赵杏花故意的问。
碰巧曾大树卖菜回来了,看到一簸箕的野菊花,就问道:“杏花,这野花是怎么回事啊?”
“巧儿说好看,弄着玩呢!”赵杏花回答道,又问道:“今天的菜卖的可好?”
“还行,菜都卖完了,得了六文钱。”说着,把钱掏出来递给媳妇,又问道:“杏花,饭做好了没,我快饿死了。”说着,进屋倒水喝去了。
饭桌上摆着一碗大白菜,一碗芋头,一碗炒的腌雪里蕻,一碗菠菜汤,配着米饭,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这几个菜恰巧都是巧巧爱吃的,而且曾经的吃货已经被养得忘记山珍海味的味道了,这个家里一年也就吃上两三回的肉而已。
下午又是各种忙活,包括又一篮子的野菊花和虎子他们钓上来的鱼,然后晚饭时,大家都美美地喝了一碗鱼汤。
正文 第九章 物尽其用
第二天,巧巧在山上采野菊花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条白色半透明的蛇蜕皮,挂在一棵低矮的树枝上,她马上害怕地发起抖来,她最怕蛇了。
“大哥!有蛇!”巧巧朝虎子喊道。
“巧巧,不要动!”虎子拿着一根长树枝轻轻地走过去,问巧巧:“在哪?”
“挂在树枝上。”巧巧用发抖的手指着那蛇蜕皮回答道。
“嗨!”虎子看后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安慰巧巧道:“巧儿,不用怕。那不是蛇,是蛇皮。而且蛇蜕了皮就会跑得远远的,不会回来的。”
小峰、小燕、小山也都来安慰巧巧。
“巧巧不怕,就是有真蛇,二哥也会把它打跑的。”小峰说。
“嗯,巧巧下次看到蛇不要动,蛇不会咬你的。”小燕说。
“蛇还从来没咬过我们呢!巧巧不要怕!”小山说。
“嗯。我不怕了。四哥把它带回家好不好?”巧巧看着小山道。
“啊?我把它带回家?娘非打死我不可!”小山惊恐地说道。
小燕也疑惑了,问道:“巧儿,把它带回家干嘛呀?那东西多不干净呀!”几个孩子都点点头,表示赞同。
“婶婶说蛇蜕皮是药,能卖钱?”巧巧回答道。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没听说有人捡蛇蜕皮去卖钱呀!
“哪个婶婶说的?”小峰问道。
“好多婶婶在说话,我不记得哪个婶婶说的了。娘知道。”巧巧撒谎道。
“那就带回去吧!”虎子发话了。
中午,孩子们背着柴回到家,小山就跑去问赵杏花:“娘,巧巧说蛇蜕皮能卖钱,是不是真的啊?”
“巧巧,你听谁说的?”赵杏花看着那一米多长的东西,有些发怵,朝巧巧问道。
“婶婶们说话时说的,我不记得是哪个了。”巧巧辩解道,反正她经常听人唠家常,没人会怀疑她的。说着,走过去抱住赵杏花的大腿,眨着纯真的大眼睛,道:“婶婶说是药,让爹爹拿去药铺卖钱好不好?”
赵杏花摸摸巧巧的头,道:“等你爹爹回来再说吧!以后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有人说不定是编假话来骗你的呢!你还小,不懂。”
听赵杏花这样说,另外几个孩子都不抱什么希望了。下午,巧巧拿着晒干的野菊花对赵杏花说:“娘,给我缝一个野菊花枕头,好不好?”她记得现代就有这样的药枕头,听说对健康有益处。而曾大树家的枕头都是稻草做的,睡起来硬硬的,还老咯吱咯吱的响,一点儿也不舒服。
“行!”赵杏花爽快地回道。她的针线活做的很是麻利,傍晚,巧巧他们回家时,枕头已经做好了。枕头套是用捣过的新麻布缝的,枕头软软的,还透着一股子清香,这还是巧巧第一回用野菊花做的枕头,可把她高兴坏了。
“谢谢娘!”说着往赵杏花的脸上亲了一口。
巧巧的新枕头让虎子他们嫉妒了,也吵着要赵杏花做。
“你们几个都多大了啊,还好意思和妹妹抢东西,要想都做,明天也采花去。不过捡柴可不许偷懒!”赵杏花训道。然后虎子他们也乐了。
“娘,把野菊花枕头拿去卖,会有人买吗?”巧巧认真地问道。
“这个我也不知道,晚上我和你爹商量商量。”赵杏花沉思了一会,回道。
“要是能卖就好了,山上的野菊花可多了!”小燕附和道。第二天,曾大树照常去卖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把野菊花枕头和蛇蜕皮也带去了。卖菜的时候,别人看他手里拿着个枕头都很好奇,有个大叔就问他:“兄弟,你手里拿的可是枕头?”
“是,是枕头。我婆娘给孩子们做的野菊花枕头,里面都是新晒干的野菊花。她让我拿来卖卖看,看会不会有人买?”曾大树见有人问,很是高兴地回答道。
“野菊花做的?倒是新奇,拿来我看看。”大叔把枕头拿在手里捏了捏,又拍了拍,还闻了闻,然后满意的笑了,说道:“你们山里的好东西多,这些城里都没有!这个野菊花枕头卖多少钱?”
“三文。”曾大树道。做枕头的布只要一文,这个价钱还是有的赚的。
“行,我买了。菠菜怎么卖?”大叔道。
“一文钱三斤。”曾大树回道。
“三文钱一个枕头再搭一斤菠菜,怎么样?”大叔问。
“行!”曾大树回道。想着这样也不亏。然后称了一斤菠菜。
卖了枕头的曾大树显得很是高兴。
快到中午时,买菜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曾大树就挑着剩下的菜去了药铺。药铺的伙计见了那蛇蜕皮就给了曾大树一文钱,对曾大树说:“这白龙衣,你要是再得着了,还可以拿过来。色白、长过三尺的给一文钱,其余的另算。不过,沾了泥沙的不收。”
曾大树听了很是高兴,又拿出一捧野菊花,问:“这野菊花收不收?”
“呵呵,这个就不收了,野菊花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也用不了那么多。不过,这也是草药,清热、下火、明目的,可以泡水喝。”伙计好心的解释道。
“唉,谢谢你了。”曾大树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家去了。
——
“杏花!杏花!我回来了!”曾大树刚走到院子里就冲厨房喊道。
“唉!在做饭呢!菜卖完了?”赵杏花正在厨房里做饭。几个孩子听到声音都跑了出来。

  0/28  下一頁 txt下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