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重生女兒家.txt

2023年10月17日

  1/178  下一頁 txt下載

本书由 淡漠小苗 整理
重生女儿家
作者:月下四时
文案
锦衣玉食四十年呐,一重生就回到解放前!
低头看着自己身上还打着补丁的小裤子
宋二笙怎么都想不通,九几年的帝都农村居然会是这样!!
馋肉馋的看见耗子都兴奋半天.........
要不是家人有爱亲人有趣,曾经是孤儿的她,真的会咬牙再死一次!
某忠犬面带嫌弃的拉拉宋二笙的衣服,你想怎么死?我帮你啊?
宋二笙踹他一脚,滚!死变态外星人!!!
(富豪高干统统没有,最大的官就是村长......)
小说类别:都市生活 种田文 轻松
☆、初章
开新书啦,先说一句,时间模糊化了,比如说,该是A年发生的事发生在了B年。一切都是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中午,隔壁大厂里下班高峰的喧闹逐渐消散,自行车大队伍渐渐在街口散开走远了。大厂立得四个大喇叭里的歌声清晰了不少,那首亚洲雄风震天吼整天放个没完。大厂食堂和宿舍区传来个阵阵饭菜的香味,人声喧闹。
这时候,在大厂外面的一处断墙上,搭上了一只细小的手掌,接着,另一只也搭了上来。随着几声闷响,一个瘦小枯干的小丫头,呲牙咧嘴,冒了头。然后十分费劲的,终于坐到了墙头上。小丫头喘着气,拍拍手,又拍拍衣服,还理了理头发,简单快速的把自己收拾了一下,就从背后拉过一个塑料的小喇叭,喇叭上带着一条背带,挎在她身上。
深深吸口气,小丫头就用力吹响了这个小喇叭,顿时刺耳的喇叭声响了起来,把她前面树梢上的麻雀都吓得,扑啦啦一阵乱飞。小丫头明显肺活量不够,吹了一下就气喘吁吁的,歇了一下,又大吸一口气,继续吹。如此歇歇吹吹的,反复十来次,小丫头才停下来大口的喘气,苍白的小脸更白了,淡米分色的唇色颜色更加淡了几分。
歇的差不多了,小丫头又费劲的下了墙头,把小喇叭揣到怀里,往街上跑去。
这个大厂是加工生产鸡鸭猪等肉蛋产品的厂房,是远近几个乡里待遇最好的厂子,是县里重点产业单位。隔壁是鸡场,蛋鸡肉鸡都有,养猪场和养鸭厂都在别的乡里。小丫头爬的墙头,是大厂宿舍后面的树林外墙。林子里有工人闲时开的菜地,还有病鸡焚烧之后的痕迹,就无有别的了,所以年久失修。又是宿舍这边,经常有大人小孩子抄近道翻墙,所以就这么断着,一直不曾修理。
沿着墙下的干水沟一直走,就能走到街上,拐过来,就是大厂的东门了。小丫头刚冒头,就被东门看门的大爷揪住了。
“三千,你又帮你老舅捉家雀儿去了是不是?大爷和你打个商量,咱能不吹你那破喇叭了吗?我在这儿,这么老远都听见了,闹不闹耳朵啊?轰鸟儿不带你这么偷巧的啊......再说了,你这喇叭真的是太吵了,你是轰鸟还是轰人呢?你小心宿舍那边又找你姥姥告你状去!”
小丫头被揪住了袄领子,也不急不怕,咯咯笑了几声,“我这不提前吹了吗?他们都吃饭呢,没人睡觉啊......这要是再找我姥姥告状,那就是欺负人呢!”她今天可没扰民啊。老舅今天布网的时候,叮嘱她好几遍呢。
“嘿!”看门大爷笑了,伸手轻轻弹了小丫头一个小脑闷儿,“你个小东西子,鬼机灵真多!去,回家去吧,都饭点儿了,回头你姥姥又满大街找你......”
小丫头哎的一声应了,一边跑一边和看门大爷挥手,“您可得把粘网给我照应好了啊,逮着家雀儿我送您两只下酒喝!”
“得嘞!”看门大爷爽快的应了,“大爷等着你这口儿!”
小丫头哈哈笑着就跑远了。
祝红英放学,刚走到街口,就看见一个瘦小的背影,按照这大脑袋小身子的比例来看,绝对是自己小妹妹无疑了。
“宋二笙!!宋三千!!”祝红英叫完两声,就追了上去。
祝红英伸手想捏捏三千的脸蛋子,奈何这白嫩的脸蛋,一点肉都没有,捏都捏不起来,她就转而捏住了三千的小耳朵,“到饭点儿了还不赶紧回家,你又找姥姥说你是不是?”小姑娘也才十岁大,几家里就只有小姑家的三千比她小,还小了五岁多,所以她只能在三千面前摆大人的威风。
宋二笙歪头,伸手把四姐的手拿下来,“我这不去轰鸟,刚回来嘛,下午我就回家了,明天可没人帮老舅轰鸟了......”炸家雀吃的最欢的,可就是这个四姐了。老舅除了自己本身就喜欢打鸟捕鸟,就是因为他闺女爱吃这口啊。
祝红英一听三千的话,口腹重点到没听进去,只是不开心的拉着三千往家走,“干嘛非要回你家啊?在这儿多好啊?你家连房都没有,你回去也没肉吃,没准还会饿肚子呢.......”三千虽然闹腾又经常不听话,但合自己心意又好玩,她是真的特别不想她走。小姑家那么穷,回去干嘛啊?
这姑娘的话虽然难听,但也是一片真心好意,况且说的也是实话。可宋二笙却没办法和她说什么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句话的。她现在才五岁,再怎么鬼机灵都可以,却绝对不能说这么通透的话,不然就是给自家爹妈招黑呢.......毕竟在大多数人的思维力,小孩子想什么说什么,都是个父母的影响教育是分不开的。而好赖话,往往也只是一线之隔。
这份复杂的人心,是理不清的。宋二笙又不是真的五岁小孩子,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她心里明白的很。
“我妈妈想我了啊,我也想我妈妈和我爸爸了,我姐姐她们也都想我了啊.......”这次住了快一个月,依照自家老爹的脾气,已经是极限了。他就算自己养不起孩子,但也绝对不允许丈母娘和大舅子一家帮他养孩子。再说,她是真的想家了。老妈再不来接她,她就要哭鼻子闹腾了。
“我把我好吃的都给你吃了,你还惦记着回家,我白对你那么好了!”祝红英找不到反驳三千的话,只能气呼呼的扔下这么一句,就先跑回家去了。
宋二笙抿嘴笑,什么都没说,慢慢跟了上去。
☆、第二章 偏疼
前面就是一大片的后勤部家属楼,至于是哪里的后勤部,现在已经没人提起了,不过这个已经过气的名字,还是保留到了现在。姥姥家住一楼,姥爷生前是转业的干部级别,得来的这套楼房,三室一厅,带两个阳台,北边这个阳台被改成了房门,出来就是一个小院子,院门是扇小铁门,宋二笙都听见四姐踢门的声音了。小铁门也生锈了,轴的很,一推就哐哐响,不使劲还推不开,反正以宋二笙的小胳膊,不使出吃奶得劲,是推不开的。
她这辈子的身体,真的是太弱了。过去五年里,好几次她都感觉自己都看见奈何桥了,在生死线上挣扎了无数次。可却还是这么奇迹的,磕磕绊绊的活下来了。城里医院的大夫说过,只要她能活着,年岁大了,身体就会越来越好的。当时听着真是废话,明明都弱的都要死了好嘛?现在看来,这话却是有那么几分玄而又玄的道理的。
不过,包括她自己,无论是迷信的妈妈姑姑姨妈姥姥等人,还是不迷信的老爹姑父姨夫等人,都觉得,这是她两岁多时,拜了东庙里那座巨石做干娘的功劳......这话说起来就又扯又远了,暂且不提也罢。
宋二笙刚从门缝里钻进去,身后的小铁门就被人大力踢开了,咣当一声,差点拍着她。不等她回头,身后就是一声惊叫,“三千?!没碰着你吧?”
“.....没有。”宋二笙回头,从身后这身穿蓝色校服的男孩子一呲牙,“大表哥.....”虽然差点被拍着,但也是要叫人的。
祝红梁嘿嘿笑了两声,有点不好意思的伸手胡撸了一把宋二笙的脑袋,“别和我爸告状啊!”他上次就因为踹铁门,把三千的鼻子给拍流血了,被自家爸爸收拾了一顿,打的他屁股都开花了。他爸说,他要是在踢门,就把门拆下来,让他背着绕大厂跑一圈.......
宋二笙一蹦,窜到了大表哥的背上,被他背起来,往屋里走,“你把中午的鸡腿让给我,我就不告状!”
祝红梁一听,赶紧点头,“没问题没问题,甭说一只鸡腿儿,十只鸡腿我也都让给你吃啊!”
宋二笙撇嘴,这个大表哥现在十二岁,长得肥头大耳的,又高又壮,和她就像是两个时代的人。从小就不缺嘴,还喜欢寻摸吃的,妈妈和姨妈他们一过来,他就先翻姥姥的柜子找好吃的,还护食。几个姐姐哥哥,经常因为分赃不均和他打架。可他是老祝家第四代的大金孙,也是他们这群姐弟妹之中,第一个诞生的男孩子,在这几个阴盛阳衰的家庭里,那是宝贝蛋儿似的,老姨家的两个哥哥只比他小了几个月,却完全没他这么受宠的。
想从他嘴里抠出一只鸡腿来,就算威胁也是不保险的。宋二笙虽然很肯定,就算大表哥不给,自己也是绝对会吃到鸡腿的,可她就是想逗逗大表哥,免得他越来越说话不算话.......他这个苗头可是越来越明显了。作为男人来说,这可不是好事。
房门开着,饭菜香味飘出来,祝红梁颠颠宋二笙,“你看奶奶给你炖排骨又炖鸡的,你就在这住着得了,别走了?”三千好玩又胆子大,喜好也和他很合,他是真舍不得的。哪找这么听话又绝对自己人的小跟班去啊?
他妈一直说,要不是赶上计划生育,三千就抱给他家了。那就不是表妹,而是亲妹妹了啊,虽然他已经有了一个妹妹,但再多三千这样的一个小妹妹,才最好啊.......真可惜。额,也不算太可惜,要是多一个这么小的妹妹,那他爸妈就都该下岗了.......
可三千住在奶奶这里,也是没问题的啊......“干嘛非得走啊?你回家去,也是去庙里呆着啊......”祝红梁有心再劝几句,可一进屋,三千就跳下去,找奶奶去了,他看了几眼,也就不言语了。
祝姥姥在看时间,好等着揭锅。冷不防就被一个肉呼呼的小东西抱住了大腿。祝姥姥板正的脸,露出了一个稀少的笑容,低头看向紧紧抱着自己的小丫头,“轰鸟回来啦?没摔跟头吧?”
宋二笙摇摇头,她前几次都从墙头摔了下来,身上都青了,后来她掌握了技巧,有了经验,胳膊腿儿也都有了那么一点子力气,就没再摔下来了。可姥姥还是每次都问她,摔着了没有。
心里踏实的想叹气,宋二笙笑着蹭了蹭,也是舍不得姥姥的。
姥姥是个特别爱干净的老太太,虽然看着严厉,但身上却总是有股暖洋洋的青草香,今年好像五十九岁了,偏疼她妈妈这个老闺女,然后爱屋及乌的也偏疼她。
老舅老舅妈他们知不知道,宋二笙不清楚,毕竟姥姥这里的鸡蛋,虽然说没数儿,但少的特别快的原因,也是很好猜的。都说一个闺女抵上十个贼,那她这么外孙女,起码抵上二十个贼。
只要她住在姥姥这里,在大表哥和四姐上学走了之后,姥姥都会给她蒸鸡蛋糕吃的,上午一个,下午一个。另外还有牛奶,饼干和肉丸子,她比哥哥姐姐都多一倍的,别的糖水麦乳精蛋糕虾条什么的,姥姥也是偷偷的让她随便吃。连老妈都想不到,总是板着脸的姥姥会背地里,和自己嘟囔八卦还会小声央求自己多吃东西......
真是个特别可爱的老太太啊~~~~好舍不得。
四姐那句话说的真的是很正确的。在姥姥这里,她真的是吃香喝辣的,回家去,肉首先就甭想了,牛奶也没有,麦乳精蛋糕什么的,更是不用想了。鸡蛋糕为了让她补身体,一天可以吃一个,但全家五口人,就她一个人吃,宋二笙觉得,自己每次吃到嘴里的,都是家人的血和泪.....不夸张,.就是这么大的压力,就是这么穷......
☆、第三章 贫穷
可就算万般舍不得,姥姥这里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家里就算穷的吃不上喝不上,可她也是归心似箭的......
祝姥姥不是腻味的人,叫来祝红英,让她把宋二笙拉出去,“回头烫着你,出去和你姐姐玩去.....马上就吃饭了。”祝红英拿了碗筷,顺手就把黏着祝姥姥的宋二笙给拉出去了,“回头烟熏的你又咳嗽!快出来!”
宋二笙自知自己就是个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型,连厨房的油烟都受不了,就乖乖的跟着祝红英出来了。
客厅里,祝红梁把彩电开开,要听评书。这段时间新播讲的是七侠五义,宋二笙上辈子也喜欢,就坐到祝红梁身边,一块听。祝红英这个小姑娘,对这种武侠评书完全没兴趣,说了这俩几句,结果完全没人理她,她就推了推宋二笙,“回头还是你去给太太送饭去啊!”
宋二笙敷衍的点点头,心想,哪回只要她在,不都是她送的啊?
太太是姥姥的婆婆,今年都八十多了,子女都没了,自己却活的还算硬朗,但早就半身不遂了。每天拖着一个轻便的草编木头腿儿的椅子当拐棍儿,去院子外头坐着,看着过往的人,也不说话。吃饭都是姥姥送到她屋里,几十年来如一日。太太说话也不是很利索,但有时就会特别有谈性,奈何说的慢,而愿意听她说话的人,太少了。
除了姥姥,宋二笙的妈妈算一个,剩下一个,就是宋二笙了。
太太眼睛瞎了一只,脸上还有一道伤疤,再加上半身不遂,屋里身上都有异味,大人孩子都不愿意靠近她。孩子甚至觉得太太特别可怕,好像鬼。宋二笙虽然也不喜欢异味,但她觉得太太身上,有种特别特殊的沉静感觉,经历过绝望生死的宋二笙,对这种感觉,有种另类的亲近。所以她除了不会拥抱太太,其他的什么都愿意做。
送饭这种事,小事而已。
祝红英指使三千做这种事,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反正奶奶也知道。眼看距离吃饭还有一会儿工夫,祝红英就回屋,把自己不穿的衣服,不喜欢的玩具,还有用不上的文具,都给小三千收拾出来了一些。这里面,大部分都是给小姑家里另外那两个妹妹收拾的,她们俩和自己同年生人,小了几个月,身高差不多,学级也一样,她的东西,她们都用得上。
祝姥姥叫吃饭,祝红英拿着一个时装娃娃出来,冲宋二笙摇晃了几下,“你要是留下来,我就把这个时装娃娃给你,怎么样?”
宋二笙眼珠转转,摇摇头,喝了一口黄瓜汤。时装娃娃是这里的叫法,其实就是山寨的芭比娃娃。大概是因为有很多衣服搭配,所以被叫成了时装娃娃。且不说她喜不喜欢这种洋娃娃,就算她喜欢,她也不会为了这么一个娃娃就不回家啊......况且,这种诱惑她留下的伎俩,四姐已经用了两年了,以前还知道故意在她面前玩,馋她,现在都懒得做样子,直接说了......心志坚强很多啊......
祝姥姥让祝红英坐下,“别逗你妹妹了,吃饭别摆弄这东西,脏。”弄好了一碗饭菜,递给宋二笙,“给你太太送去吧。”宋二笙接过,又弄了一碗汤,拿了太太专用的勺子,就去了太太那屋。
太太的屋子斜对着厕所,是三间卧室里,最靠近厕所的一间。但太太大多时候,还是在屋子里解决生理问题......宋二笙对自家姥姥敬佩的地方,就在这里。久病床前都是无孝子的,可姥姥居然能够没有一丝怨言的,真心真意的伺候太太三十多年,这绝对是要凭国家三八旗手的节奏啊.......话说,妈妈说过,太太和姥爷这对母子之间的关系,都是很紧张的,太太其他的子女,甚至都不理会太太的。这么一对比,姥姥真是太伟大了有木有.......
肚子里嘀嘀咕咕的,宋二笙面上却平静的很,敲门进来,把饭菜放到了太太床头的高柜子上。靠在旁边等着吃饭的太太,慢慢睁开一只眼,看着宋二笙。
宋二笙笑着说,“太太吃饭。”说完就要转身出来。
这时候,太太却敲了敲柜台。宋二笙知道这是让她等等,太太有话说的意思。她就站在原地老实的等着。
等着太太坐起来,等着太太用蜷缩起来的那只手,压住了另一只手掀起来的褥子,等着太太拿出了一个手绢包。
宋二笙明白了。心里发酸,却还是没走开。
太太用能动的那只手,慢慢打开了包的很好的手绢,然后又慢慢从里面抖出来十块钱,轻轻扔给了宋二笙,“三千买糖吃....”
宋二笙鼻子一酸,好悬没哭出来,使劲眨眨眼,拿起那崭新的十块钱,“哎,我下回买糖过来给您吃。”
太太慢腾腾的包着手绢,就跟没听见宋二笙的话似的。
宋二笙冲太太大大的一笑,就出去了。十块钱被她塞进了袜子里。
她家真的特别穷。宋二笙感受着十块钱在袜子里,刮着自己肉皮的感觉,心里一阵冷一阵热的。时至今日,她到底还是不习惯对别人伸手要钱。她上辈子就算孜然一身,都不曾不劳而获的对任何人伸过手,可这辈子,她有了可以让她不劳而获的家人,而为了家人,她早就练就了超厚的脸皮和刀枪不进的心肝了。
☆、第四章 旧物
这一份饥荒,压在她头上,更压在父母头上。虽然债主是姑姑们和姨妈舅舅,不着急还,但五年都没还清,也是够丢人的了。谁都不说什么,他们一家人却好似心头压着一块冷铁。
还不清,不是他们家不努力。相反,很努力。可爹妈都是农民,一年到头不闲着,种地打工挖沙子捡柴火的,却还是挣不到钱。家里三个孩子,两个念书的,开销大啊......宋二笙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这辈子居然会过上这种日子,更想不到,九十年代初的帝都农村,居然会有这么穷的家庭。
宋二笙有时真的觉得自己会穷死.......比如说,太太给的这十块钱,够她家花一星期得了。可就算这么穷,日子过得这么差,她也甘之如饴.......
祝姥姥低头吃饭不言语,祝红英幸灾乐祸的看着自家哥哥,看他到底给不给。他不给她就帮三千抢过来。
祝红梁眼看自己到嘴的鸡腿要飞了,眉梢动了动,瞄了三千一眼,又看了看鸡腿,到底还是把鸡腿放在了她碗里。算了,反正三千下午就要走了,给她吃就给她吃吧.......反正晚上两只鸡腿都会是他的。
宋二笙眯着眼睛,极其享受的啃完了那个鸡腿,抢着吃就是香啊~~~~吃到就剩一根骨头的时候,宋二笙还故意冲着祝红梁嘬了嘬.......这种事她以前打死也不干,现在打不死还挺有乐趣的,做起来就毫无压力了。
祝姥姥把鸡胸肉撕开,沾了汤汁,拌了饭,都给了宋二笙,心里想着,这孩子回家去,恐怕连肉味都闻不见了.......有心再留孩子一阵,可老姑爷那人穷讲究,肯定不会让孩子在留下来了.......祝姥姥心里,是越来越看不上这个自家闺女当年早婚找的老姑爷,眼大肚子小,明明一点本事都没有还谁看不起,日子过成那样,还不知道死犟着不知道自己个哪错了.......
真有心让老闺女离婚啊........
宋二笙要知道这时候姥姥的想法,满嘴喷香的鸡肉都会变成火柴棍儿不可。
吃完饭,祝红梁也很习惯性的,自觉收拾出来自己不穿的衣服和用不上的文具,让宋二笙带回去,还拿了一本掉了皮的字典给宋二笙,“你也不上幼儿园,这上边儿有拼音,教你的拼音还记得呢吧?自己认字去吧......”祝红梁一心想着,把三千培养成神童,那他就是诸葛亮那样的神人了.......
宋二笙知道大表哥的这个很是奇葩的雄心壮志,但她对当神童完全没兴趣啊......不过字典什么,还是可以有的。她家都没字典。她一直以为字典这种东西,是每个家庭都备有的工具呢.......现在家里的事实告诉她,太天真......
又和宋二笙说了几句,祝红梁就出去玩了。祝红英也知道留不住三千了,知道奶奶在三千回家去之前,都会带她去澡堂子洗次澡,就回家去拿衣服,也要跟着去。
老舅一家都是住在大厂宿舍,老舅是个车间主任,分到的房子虽然不大,但一家四口住着也是戳戳有余的。虽然宿舍也是楼房,但卫生间浴室都是公用的,也能洗澡,不过连祝姥姥都嫌家里的热水器洗着不痛快,所以大家还是隔一段时间就去澡堂子里泡泡,拔拔罐子出出火,舒服舒服。
跟着祝红英一起过来的,还有宋二笙的老舅妈,老舅妈姓耿,看着就是个麻利的精明女人,小学毕业却是坐办公室的,浑身上下穿的时髦又利落。农村的时髦感.....
“妈.....”耿舅妈进门先叫了祝姥姥一声,然后就把自行车后座上捎着的两个大包袱搬了下来,“这是一个褥子和一个被子,新弹的,您给小锦带过去,这里面是我收拾的衣服还有床单被罩......”说完不等祝姥姥说话,又回身从车筐里拿了一个大兜子,“这里都是肉,还有鸡蛋和奶米分,上次那肉酱我给多做了不少,告诉小锦别舍不得吃,现在天儿还热呢,放久了该坏了......”
儿媳妇跟搬家的时候,这么给闺女倒腾东西,祝姥姥却神色很自然,一点感动的迹象都没有。似乎是习惯且理所当然的。让她把东西都放在院子里的三轮车上,就给她递了一杯水,“别着急,喝点水,瞅你热的。”
九月底了,秋老虎还是很猛的。
宋二笙叫了一声老舅妈之后,就乖巧的和祝红英站在一起,看着姥姥和老舅妈之间,一冷一热的,这无形胜有形的较量,心里啧啧感叹,女人啊,真是天生的斗士.......
耿舅妈笑着接过,喝了一大口,然后又从车筐里拿出了一个塑料袋子,掏出来之后,比在宋二笙身上,是一件专门给宋二笙买的新衣服。
宋二笙说不高兴是假的,但也就有那么一点点开心吧。毕竟她的审美和眼光,是怎么都不会被现在的衣服满足的。可能穿上新衣服,还是很值得开心的事啊,特别是对于她这种从小就穿哥哥姐姐们旧衣服的小孩子来说。
她是两边家庭里最小的孩子,差距最小的小表姐,也和她差了四岁。然后姐姐哥哥们又多的很,铺天盖地的旧衣服真是穿不完的。她家条件又是最差的,谁家都把旧衣服送过来,好比刚才四姐才十岁都自觉的收拾旧衣服给她了,家里三个大衣柜里,百分之八十都是亲戚们的旧衣服......
可以说,宋二笙只要长得不太高不太胖,再不考虑不时兴或者虫蛀这些问题的话,这些旧衣服够她穿到成年......毕竟她在长大,姐姐们也都在长大,旧衣服源源不断啊......
☆、第五章 内内
从来没穿过旧衣服的宋二笙,一开始是又哭又闹的抗拒的。就算都是八九成新的,但旧衣服就是旧衣服啊。那时她一岁多,眼睛看的清楚了,发现自己穿的小衣服,都是妈妈用亲戚们的旧秋衣秋裤做的,就哭闹着怎么都不肯穿了。结果,着凉高烧转肺炎,差点死了.......那之后,她就再也不闹了,虽然心里依旧抗拒,可还是笑眯眯的什么都穿了。
她姐姐们对于旧衣服的态度,就很值得她学习了。宋二笙想起刚才四姐收拾的那些旧衣服,回家之后,姐姐们一定会很开心的.......
新衣服是一套的米分红色的运动装,今年最流行的,料子挺厚的。祝姥姥摸摸,说能穿到入冬,就是小了点,套不上棉袄棉裤。耿舅妈让宋二笙抱着新衣服,笑着说,“冬天我再给买!这还有二十条小裤衩儿,上次看见三千直勾勾的盯着看,我就给买了,纯棉的,卖东西的人说卖不动,就都便宜给我了......”
耿舅妈看着拎在手里的,还没自己手掌大的小裤衩,心知这东西肯定是卖不出去的。在城里有销路,在这乡下地方,也就臭讲究的人家才会给几岁的毛孩子穿这个。三千大概是看着好玩又新鲜,才想要吧.......
“你这小丫头,从小就难伺候,这么多孩子也没你事儿多......”耿舅妈把一包小内裤都塞给了宋二笙。
宋二笙嘿嘿笑,撞到耿舅妈怀里扭扭捏捏的说了声谢谢,然后被抱住,就亲了耿舅妈一口。耿舅妈哈哈笑,拍着胸脯子保证,以后我们三千的小裤衩,老舅妈承包啦~~~~
“.........”呵呵呵呵.......
这辈子终于能穿上内裤了......宋二笙是真的开心了。都要痛哭流涕了啊!!谁会想到,她会遇见这么三观崩裂的事呢?小孩子都不穿内裤!!她姐姐们现在都没穿上呢。夏天有四角大裤钗,单穿或者穿在裙子里,都可以。冬天有秋裤,外面大棉裤,不穿上厕所还少脱一件,更少洗一件.......
额,其实也不是都不穿的。四姐祝红英现在就穿了,而城里大姨家的小表姐陈丹丹,那是从小就穿的。这就是典型的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啊。从老舅妈的神情和话语里,宋二笙很明显就察觉到了她对小孩子穿内裤的不以为然。按说大姨家和老舅家的经济条件差不了多少,但大姨的生活习惯还有观念,就是和老舅妈完全不同,这俩关系不好,其实也不是没原因的......
耿舅妈临走时,塞给了宋二笙五十块钱。祝姥姥背着身,也不知看见没有。送走了耿舅妈,祝红英有点羡慕嫉妒的在看宋二笙的新衣服,宋二笙就趁机把老舅妈的五十块和太太给的十块钱,都给了祝姥姥。
祝姥姥问都没问,就收起来了。宋二笙知道,姥姥心里明镜儿似的。
洗澡回来,祝红英十分舍不得的捏捏宋二笙的脸蛋子,没肉也给她捏出肉来了。捏完了,到底还是把时装娃娃给了宋二笙,她自己一脸不高兴的上学去了。
宋二笙里面穿着新内裤,新背心,外面穿着新衣服,坐在小凳子上看祝姥姥装东西。新内裤新背心都是祝姥姥早就给她买了的,洗干净了,就等着她回家的时候穿的。太阳晒过之后的味道,混合了洗衣米分的香味,特别好闻。虽然不喜欢公共澡堂,但这会洗完了,身上真的好舒服,宋二笙有点昏昏欲睡了。可她今天不能睡午觉,不然会耽误了回家的时间。
使劲揉揉眼睛,宋二笙托着下巴继续看祝姥姥装东西。是蒸好的馒头和豆馅馒头,自家老妈最爱吃的红豆馅馒头。因为舍不得买红糖,小豆又想留着卖钱,所以妈妈在家很少吃,每次姥姥就会蒸很多给妈妈。
宋二笙想,天底下的母亲,大概都是这样吧,一腔深沉的母爱,都凝萃在了这小小的一个红豆包里,或者一碗鸡蛋糕里,朴实厚重。
她这辈子,真的觉得好幸福。就算身体不好,就算吃不上肉,就算有穿不完的旧衣服,就算舍弃了原有固执和尊严.....她现在的生活,尽管是她做梦都想不到的,却也更是她做梦都得不到的。
啊,好想妈妈啊,好想爸爸啊,好想姐啊,好想姐姐啊......好想回家啊.......
不过,其实姥姥的红豆包不小的.......都快赶上她的小脑袋了........
“三千回家了,吃饭前也要喝口汤,喝不着汤就喝口热水,别上来就吃饭......你肚儿小肠子细,上来就吃饭不消化还伤身.....”祝姥姥一边装东西,一边老生常谈的叮嘱宋二笙,“一天吃一个鸡蛋,别给你爸省钱,你越省他就越不去挣,越来越懒......想吃肉了,就来找姥姥,姥姥给买,和你姐她们说,下周末找姥姥洗澡来,姥姥也给她们买新衣服了......和你妈说,千万别去搬石头,年轻时累的狠了,老了都是一身的债.......”
宋二笙认真听了,一一应了,还重复了一遍。祝姥姥眼神温柔的看着小外孙女,这么多孩子,只这一个,像了她姥爷.....“你舅妈以后给你什么,你都别大惊小怪的......大厂里又涨工资了,她心里不安生,就只能花小钱买个心安......她只要有这份良心,你们就要记她的好。自来都是忘恩负义的人最多了,谁不是自己合适了就够了啊.....”
“好在你妈你爸都是厚道的老实东西,从来不计较。但架不住,有那闲的想周嘴巴的人啊......这样的人啊,嘴里都是含着刀子的,心里养着蛆呢,看不得天下太平,非要挑唆点什么,看一场乐一场,只顾自己看热闹,全不顾别人的死活......”祝姥姥开始装咸鸡蛋,咸鸭蛋,“我们三千懂事孝顺,回去别学那些东西的话,只和你妈他们说你舅妈的好,知道吗?看人只看这人的好处,自己才会得宜舒坦.......”
☆、第六章 姥舅
堪比哲学真理的这些话,慢慢从祝姥姥嘴里说出来,宋二笙听了,忍不住跟着点头,心里对自家姥姥的佩服,那是江水似的滔滔不绝啊。果然,把自己日子过得幸福又舒坦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姥姥这些话,俗中有雅,人性的好和恶,都说的很透彻。她一开始还惊讶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居然会有这般见识,后来就发现,没见过世面的人,其实是她自己......
高手都是在民间的。智者都是隐没在市井之中的。她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老舅妈的工作,原本是姥爷生前,给自家妈妈找的。那时老舅刚和老舅妈新婚,老舅妈学历不高,也没工作过,户口也是农民。和老舅同事的媳妇打架,流了一个孩子,整天哭哭啼啼的。祝姥姥被吵得头疼,一家子都不安生。还在闺中的自家娘亲,圣母心翻滚上来,就把工作让给了老舅妈,自己去毛织厂打零工去了。
结果,在毛织厂里和原本是初中同学的自家老爸重逢,开始谈恋爱......
这件事前前后后,不是秘密,大厂和鸡场的人都知道。再加上老妈现在过得十分不好,背后议论的人不少。这次老舅妈涨工资,老妈这个圣母事迹又该被人拿出来说嘴了。这些人就是姥姥说的,心里养着蛆的小人。
老舅妈有良心,感念老妈的恩德,对老妈一直多有照顾,暴脾气在老妈跟前,都是从来不发的。后来老妈又照顾老舅妈怀孕生孩子,还帮着带过大表哥,可以说整个家,老舅妈最感激的,就是老妈了。
可是后来老妈和老爸结婚,过的不好,生自己的时候,还差点一尸两命,姥姥这么冷静的人,也变得难以平静了。这五年多,对老舅妈都是淡淡的,带着一点怨怼和迁怒。不过,依照姥姥的头脑,自然不会只是傻傻的迁怒了......
刚才那种态度却搭配了一杯贴心的温水,这就是姥姥驯养老舅妈的技巧.......不服不行。
而姥姥刚才那些话,也不是说一回了。真正的含义,宋二笙很明白。施恩不图报,这句听起来很大方的话,不过是给自己的小心眼和对方的忘恩负义,找一个好听又褒奖自己的理由罢了。多大的恩德,也抵不住一再的消磨。所以姥姥宁可自己豁出去,给唯一的儿媳妇脸子瞧,也不许老妈挟恩索报。
姥姥已经老了,可妈妈和她们这些外孙女们的未来,还长呢.......怨恨宜短不可长啊。
宋二笙的任务,就是给姥姥当个小间谍,再客串一把说客,别让恶心的人在自家爹妈面前下蛆。
“放心吧,姥姥!!”宋二笙拍拍胸脯,“交给我了!”
祝姥姥笑出了声,“小精灵鬼儿!”
宋二笙呵呵笑,心想,嘴都要吹麻了好吧.......“给赵大爷了吗?我可应了他了.....”
祝老舅喷笑,“给了给了......”小东西还挺懂事,还知道要送礼维人呢......伸手从兜里掏出二百块钱,这是他自己的小金库了,这次都拿出来了,“拿给你妈,你姐姐们这会开学,肯定要交不少钱......”没说完就是一叹,唯一的最得他疼爱的妹子,嫁的不好,日子过不起来,反而越过越差,他看在眼里,也是有心无力的......只能在孩子们身上找补,还得偷偷的。
当初他要是站出来,拒绝妹子让工作的事,就好了.......十多年来,这是他心里最后悔的一件事。妹子要是在大厂工作了,就不会和那样的妹夫碰头了.......这几年妈对他对媳妇都是淡淡的,他除了完全受着,一丝抱怨的念头都不敢有.......当初他贪图了妹子的工作,进而毁了妹子的一辈子,这件事,就算他死了进了棺材,都没办法赎清的罪.......
宋二笙只看老舅的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可她除了卖卖萌,也不能说什么。就让老舅自我纠结去吧......那天他不纠结了,她才该着急了呢.......况且,老妈让工作这件事,就算在重来一遍,无论是姥姥还是老舅和老舅妈,也还是会默然认同的......她上辈子后来虽然宅在家里二十多年,但她也是从七岁就开始在大社会上历练的,虽然没有一个亲人给她纠结,但生活的无奈,她很明白。
这辈子有亲人了,也也有参与这种无奈的机会了啊.......
祝老舅上班走了。祝姥姥把这二百块也收起来,又添了二百四,凑了一个大整数儿。宋二笙看着祝姥姥包钱的手绢,眼睛都闪闪的,五百块啊,绝对是一笔巨款......
眼见晌午的热度已经消散了,祝姥姥给宋二笙扣上小草帽,让她去和太太说再见,就准备启程了。宋二笙和太太说了再见,等祝姥姥推着三轮车出了院子,就用链子把铁门挂上了。要是锁上了,太太会发脾气的。
宋二笙有心锻炼自己,所以在祝姥姥骑上车的时候,并没坐上去。祝姥姥回头瞅瞅她,也没言语,慢悠悠的骑着,和街坊打招呼说话。宋二笙也嘴甜的不停叫人,对那些探头探脑瞅,这盖着布的三轮车的家伙们,只当看不见。
出了街口,就是一条柏油大马路了。路边放着一个石头路牌,上面刻着祝坊乡三个大字。而宋二笙自己的家,在隔壁东坡乡,距离这里有六公里。依照祝姥姥的骑车速度,要骑将近一个钟头。年轻人也就二三十分钟。
☆、第七章 我家
过马路的时候,祝姥姥不放心,让宋二笙上了车。坐在耿舅妈给拿的褥子上,软和的很。宋二笙走到街口,都开始喘气了,也就不勉强自己锻炼了,手上把着车座,有一句没一句,给祝姥姥唱歌听。
最近很火的电视剧主题曲,她都会唱。不过她肺活量不够,一首歌都唱不下,只能断断续续的。而她最拿手的京剧,她现在是一声都唱不出来。
姥姥其实喜欢评剧,对电视剧不感兴趣,到是喜欢看小品。姥姥的偶像,应该算是是那位赵老师,谁让这位老艺术家,即会唱评剧又会演小品呢......她一出来姥姥就什么都不干了,只看电视。老舅弄了好多赵老师的演出录像给姥姥,原本电视都开不好的姥姥,现在连录像机都用的溜着呢。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啊!!
出来的时候日头还高,到东坡乡的时候,日头都微微偏西了。祖孙俩慢悠悠的骑了一道,累了就歇歇,宋二笙还去马路沟里揪了好多蔷薇花。
这一路,除了远远近近的几个小村子,都是斑驳的田地,春播的玉米刚收完没多久,有的地里还有玉米杆子没拉走,有的地里还种着豆子。过几天要耕地准备种小麦了,宋二笙现在对种地虽然还不是很懂,但什么时候该种什么,她已经有概念了。
耕地的话,家里又要忙碌起来了。
终于回到了东坡乡,宋二笙偷偷吸口气,自家地盘,呼吸都痛快了不少啊......
“咱先回家,姥姥帮你妈把饭做出来。”祝姥姥说了一句,看看前面的路口,没拐弯,就直走了。
这时候,宋二笙的父母,应该在西流河北边的河边挖沙子。就是河道两边河床长久堆积下来的沙子。现在还没啥禁令,私人挖沙子是随便的,只要你卖得出去,就会有钱。
宋二笙看看日头,今天周三,姐姐她们不会早放学,家里没人张罗,所以姥姥才想赶紧回去帮着把饭做了。然后还得趁天亮赶回去。
整个东坡乡是被两条十字大马路分割成了四部分的。乡中心在路南,最初的人口集中地和乡政府都在南边。北边都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住家不多,大部分是公家单位和厂子。宋二笙的家,就在东北部,路边,距离东西向这条大马路只有一条沟和一个五米空地的距离。据说当初他们家在这里批地方建房安家的时候,整个东北部还只有他们一家住家。
现在十年过去了,这里也才十来家住家而已,都是后来批下来的。这里远离乡中心,很多人宁愿要南边边缘的地方,也不想要这里挨着马路的。这十来家住宅,比着马路的线,一排排的坐北朝南,规划的很整齐,但彼此之间都隔了很宽的土道,看着很分散。
宋二笙家对着大马路开门,左右都没建房,都是一大片空地,右边再过去就是十字路口把角儿的派出所了。治安很有保障,所以就算家里没有门,也不用担心丢东西。而左边穿过大片空地,在穿过一条洋灰小马路,就是宋二笙拜了石头干娘的东庙。
宋家的位置看起来是孤零零的,但进出方便,养着的骡子兔子鹅什么的,也好放养。右边的空地,挨着派出所后院,留了一条道之后,就用木头围起来,放大车养骡子,左边圈了一个小菜园,枣树柿子树核桃树都有,黄瓜豆角茄子白菜大葱什么的,长得都不错。旁边还有后面另一户人家圈起来的菜园子,种的都是时令青菜。
宋二笙觉得,主要是还是现在车少,不然这菜园的东西都是不能吃的了。但车多了,估计这路边的房子,也该抢手了,完全也没法给她家圈地种菜了。菜园子这一片空地,主要是因为隔了一条道就是东庙,所以谁都不敢要,就一直空着了,随便他们家折腾。在他们家弄了菜地之后,斜后面那家就也才圈了一块。
前面说了,宋二笙家里没大门,院墙也不高,中间的地方空着,用高粱杆编了一个又高又结实的栅栏门,严密的都不透光。这是找人编的,一般人都没这手艺。栅栏门就一扇,用铁链子和钉在墙里的小铁圈锁住。说实话,这也就是现在,这也就是挨着派出所,不然宋二笙真是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他们家在栅栏门东边,占了一块地方,靠着院墙支了一个石棉瓦的棚子,里面堆得是沙子。还放了几个歇脚的木头凳子。
祝姥姥把三轮车推到棚子里,当遮挡的东西,就伸手从围着沙子堆的一块砖头底下,翻出了钥匙。院子里的大鹅啊啊叫个不停,宋二笙喊了一声,它安静了点,但还是一直叫。这家伙比狗还懂得看家呢。
栅栏门是要抬着打开的,宋二笙是弄不动的,等祝姥姥开了门,她赶紧过去把大鹅赶开,让祝姥姥把三轮车推进来。这大鹅有点浑,就算是祝姥姥经常来,有时也会被它逮着裤脚子拧一下。被揍了之后,还是照旧。也是个很坚韧的家伙......
她家院子很大,左右空荡荡的,只有北房,所以视觉上看起来,更显得院子大,可以跑马。北房左右一个耳房,就是放工具的,锁着呢。正屋的钥匙,祝姥姥随身带着呢,打开之后,就把洋炉子搬出来,打开了火门,然后就开始搬东西。
宋二笙没啥力气,但还是尽自己所能的帮着搬,刚搬了一趟出来,大鹅又开始叫,宋二笙知道这是有人。小跑着来到门口,发现是后排的孟老爷子。
东坡乡两大姓,一个是宋,另一个就是孟,都是在东坡乡这里土生土长,延续了几百年的两个姓了。据说祖宗都是明朝驻守在这里守烽火台的士兵。
☆、第八章 头发
孟老爷子白胖白胖的,笑起来就是一副和气老财主样子,“我猜就是小三千回来啦。我这听见大鹅一直叫,不放心,就过来瞅瞅......”宋二笙也知道这点,回身指指站在门口跟孟老爷子点头的祝姥姥,“我姥姥把我送回来哒......”顿了下,“哦,您等会儿啊......”说完噔噔噔跑回去,从三轮车里翻出祝姥姥整的馒头,拿了一个白面的,一个豆馅的。
这也不是第一回了,孟老爷子也没客气,接过来,笑呵呵的摸摸宋二笙的头,“笨笨可想你了,明天你俩一块吃早点去啊.....”宋二笙笑着应了,孟老爷子和祝姥姥打了招呼,就走了。
祝姥姥每次见到孟老爷子都要感慨,“到底是城里出来的,这气派就是不一样啊......和咱们这些土里刨食儿的比起来,简直天上地下.......”宋二笙继续搬东西,心想,孟老爷子确实和这里的农村人不一样,可和城里人也不一样啊......她总觉得孟老爷子身上有种让她不安的违和感。
但这并不影响老爷子的热心肠,还善良有钱,对他们一家也很照顾。刚才让她明天和笨笨一起吃早点,其实就是让她白吃白喝去。平时老爷子得了什么,吃不了的,都拿来给他们家。她这几年来,吃的肉食,除了亲戚们的,多一半就是老爷子给的,吃的最少的,才是自己家买的,还都是过年的时候......
她家只有北房,统共就三间,但是特别大。中间是客厅餐厅加半个厨房,因为炒菜什么的,都是把洋炉子搬到外面窗户底下来做的。东西屋两大间。父母一间,她们姐妹三个一间。家房间少,面积大,就算是和农村其他屋子比,也是一间顶别人两间的。也就是说,中间客厅是两间屋的地方,左右卧房是小三间屋的地方。
当初地方批得大,她家又没钱,盖房盖的困难,担心以后翻盖不了,就索性盖大了,能多住几年。这时候算计着,住到姐姐们成年和她长大不成问题。卧房中间垒上两面墙,就能分出三个小房间来。多么机智啊.......
可这在四姐心里,就是没房的情况。现在的楼房面积不小,房间还多,四姐有时来他们家住几天,总念叨没房没床没地方......
文具旧衣服,宋二笙都堆在了自家姐姐们的床上。回来她们肯定会翻东西的,索性她也不管了。她也管不了了,好累.....
祝姥姥手脚麻利,已经炖上肉,切好菜了。然后出去抱了柴火,开始烧炕顺便用大灶台蒸米饭,米饭盆旁边,还放了四个鸡蛋。宋二笙出来擦脸,瞄了一眼,这明显是没有自家老爹的......话说,这天还烧这么粗的柴火,晚上这是要让爹妈在炕上翻烙饼啊......
姥姥真的不是在借机撒气嘛.......
宋二笙心里嘀嘀咕咕的,手上已经把新衣服换下来叠好了,穿上了一身她老妈给她做的,棉布的黄色碎花长袖长裙子,这块布以前是宋妈妈陪嫁的褥单,没怎么用,被她爹抽烟烫了一块窟窿,正赶上宋二笙想要裙子,老妈就用这褥单给她做了这么一条裙子,余下的布料还给她缝了一个小布包。
“姥姥,我去庙里和师父们说一声啊.....”她出门回来,首先要去东庙里打个招呼的。这次出门的时间长了些,师父们估计都挺惦记她的。
祝姥姥也正要说这件事,“我刚才就把菜摘好了,再有几个馒头,你带过去吧。这块蛋糕供给你干娘,再好好给你干娘磕个头啊......”宋二笙应了,用自己的儿童车,推着这些东西就出来了。
她这儿童车,是城里老姑家的露露姐用过的,整个都是铁的,坐着不舒服,但装东西特别稳当。她有五个儿童车,都是哥哥姐姐们用过的,她最喜欢的大姑家给的,用竹子做的一个长的儿童车,在里面睡觉都行,可以弄三层,坐着躺着随便摆弄。这东西她曾经在老电影上见过,却一直没见过实物,真实用起来,果然没让她失望。
吱吱吱,儿童车响个不停,宋二笙心里琢磨,晚上要老爹给这车上点油吧,不然跟带着十只耗子似的,吱吱响个没完。还有她脚上这双大了有一个大拇指的鞋子,塑料底的布鞋,也是姐姐们穿剩下的,提不上来,拖鞋似的穿着,走起路来嚓嚓响。原本穿着的千层底布鞋是师父们给做的,她在家舍不得穿,可穿完千层底再穿这种塑料底的,真心不舒服。
嚓嚓吱吱的,一路走一路响,宋二笙还没走到东庙门口,大院门就开了。一个穿着灰麻布僧衣的和尚站在门口,呲着一口白牙看着宋二笙笑,“亏你整天说要做什么淑女,走路这么大声儿,怎么装也不像啊?给你做鞋子,就是为了给你穿的,干嘛又舍不得?等放顶脚了,看你哭不哭!”
嬉笑怒骂真性情,这是永乐师父。宋二笙快走几步,“您接我来了?想我了吧?”
永乐下了高台阶,单手就把宋二笙的儿童车给提起来了,却没管宋二笙,等她费劲的爬完高台阶,站到了院门口,才戳戳她的小脑袋,“我看你就是不想师父给你剃头,才跑了,对不对?”还一跑就这么长时间。
宋二笙下意识的捂住了脑袋,“大师父还想给我剃头啊?不要了吧?二师父啊,您可得帮我啊......”上辈子她性格那么彪悍可大多时候都是长发及腰的,这辈子投生了这么一个病娇林妹妹似的小姑娘,她真的很想有一头黑长直的好头发啊!!虽然现在是枯黄稀少的,但等她身体养的好了,发质自然就好了啊,剃成秃子多难看啊,小孩子就不能有仪表自尊啊?!
☆、第九章 东庙
“剃头是为了你好,这两年你先秃着,等你上了学,自然就留起来了......再说,你看你现在的头发,枯草似的,还不如秃子好看呢!剃了秃子再长起来的头发也会更好啊?是不是?剃了吧?”永乐脚步很慢,迁就着宋二笙的小步子走。
宋二笙心里撇嘴,你们仨都是秃子,就巴不得我也是秃子,嫉妒我有头发啊?还为了我好,当这是留头不留命呢?
农村里几岁的孩子来东庙里剃头的很多,特别是男孩子。也不是全剃掉,脑后会留一撮,让它慢慢养长了,和红绳一块,编起来。这种讲究,各地都有,但说辞似乎都不一样。东庙这里的说法是,剃头替命,秃头的这几年,阎王爷那里的生死薄上,会没有这个小孩子的名字,而脑后编起来的红绳辫子,就是强命留福,让这小孩子的命硬一些福气大一些。

  0/178  下一頁 txt下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