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txt

2023年10月17日

  1/20  下一頁 txt下載

本书由 静姝茵茵 整理
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
作者:归园田居
文案
因病去世的周琳,在异时空的农家恢复了意识。
这一世,终获健康的她,能拥有平凡的幸福吗?
ps:纯乡土种田文,家长里短,温馨日常。
内容标签: 布衣生活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甜文
主角:周琳,蒋福生 ┃ 配角:周家、蒋家一大家子 ┃ 其它:穿越、种田、温馨、甜文
作品简评:
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的周琳,在异时空的农家重获新生。这一世,拥有了健康身体的她,遵从父母之命,嫁了一个穷小子,过上了悠闲的种田生活,拥有了前世可望不可及的平凡幸福。文笔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没有金手指,没有宅斗和宫斗,没有过分的发家致富,只有平淡温馨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难得的单纯种田文,值得一观。
☆、第1章 死亡与新生(捉虫)
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周琳的内心十分平静。十八岁,如花般绽放的年纪,生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由于娘胎里带来的先天性心脏病,周琳早就知道自己的生命随时可能划上休止符,因此她从不畏惧死亡的来临。
只是看着病床边几欲昏厥的妈妈,老泪纵横的爸爸,还有五岁的弟弟懵懂的脸,周琳内心有着太多的遗憾和不舍,若有来生,若有来生......
周琳的心脏病是遗传自妈妈陈彩霞,陈彩霞的病情不像周琳,几乎不影响日常生活。当年和周爸爸结婚时,她并没有提前说明自己的情况。还是在周琳的大哥出生不久就心脏病发作时,她才坦白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陈彩霞以为自己的情况不严重,也就不会影响孩子。这才配合自己的父母,隐瞒了病情。
当时这件事情一出来,周家的亲朋都说陈彩霞是存心骗婚,应该退还彩礼,送她回娘家。但是周家一家都是厚道人,娶进来的媳妇儿就是自家人,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还是给孩子治病要紧。
好在周家家境尚可,平时省吃俭用一些,也供得起孩子的医药费,没想到的是孩子三岁那年还是没了。
为了不让丈夫被人说绝户,陈彩霞拼了命的生孩子,但是,接下来的老二老三都没立住,到了周琳,费劲心力,才艰辛地养到了成年。
陈彩霞总觉得是自己造了孽,才报应到孩子身上,因此,不管再难,也总会挤出钱来做些善事,只求攒些福报,让孩子活下去。
也许是好心有好报,陈彩霞年过四十又意外怀上了孩子,更让人惊喜的,这还是个健康的男孩。
有了儿子的陈彩霞并没有忽略女儿,只是好不容易看着孩子从一个小小的肉团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还没成家立业,就撒手而去。陈彩霞和丈夫哭得晕过几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世间最苦莫过于此。
不过,若是知道女儿在另一个世界能有一番奇遇,兴许会有几分安慰吧。
**********分割线****************
当周琳再一次恢复意识的时候,还诧异自己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被抢救过来。只是睁开眼后,才发现不对,自己不是在医院,也不在自己家里,而是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
大约是凌晨时分吧,屋里光线并不好,她用手在周围摸索了几下,摸到了墙壁,凭感觉是这房子应该砖瓦房,她从七岁后就再也没住过这样的房子了。
依稀能看到靠墙一个对开门的柜子,床头一侧有一个原色的木桌,应该是简易的梳妆台了,因为她看到上面摆放了一些铜镜、木梳之类,东西并不多,想来主人家有些拮据。
正在对现状疑惑不解的时候,周琳突然感觉头疼欲裂,似乎有一个大手拨弄着她的神经,让她忍不住呻吟出声。终于缓过来后,她感觉脑海里仿佛突然被人塞进去一团繁杂的信息,似乎是一个同名的小姑娘的生平,自己这是借尸还魂了?
她仔细理了理脑海中的信息,慢慢接收了身体的记忆,原来这具身体的原主是一个十三岁的农家小姑娘,也叫周琳。
小周琳为了给产后的母亲补身子,偷偷去村后的小河边去摸鱼,可惜鱼没有摸到,自己却不小心踩到一块滑溜溜的石头跌入了偷偷下河摸鱼时不慎跌入水里,还好河水不深,她也会几招狗爬,自己挣扎着上来了。
懂事的小周琳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偷偷摸回家换了衣服,没敢吱声。晚饭的时候还没有异常,没想到睡下后半夜突然烧了起来,小姑娘一个没挺住就咽了气,等到再一次睁开眼时,身体里就换了一个异时空的灵魂。
回顾了一下小周琳从小到大的记忆,感受着那一对父母对女儿的关爱,周琳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没有自己无底洞一样的医疗费,爸爸妈妈也不用拼命挣钱了吧?伤心总会过去,而且还有弟弟在,生活就还有希望。还有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她也能平安长大,成婚生子,享受一回平凡人的幸福吧?
天色微曦,睡不着的周琳再也躺不下去,循着脑海中的记忆,生疏地穿上了衣服,准备去厨房准备早饭。
小周琳的娘赵氏刚刚生了小儿子,正在坐月子,最近都是长房的大伯母李氏在做饭。在这里十三岁都是大姑娘了,如果还躺在床上等着吃现成的,会被人说嘴的。
也许是刚发过烧的缘故,周琳感觉头还是昏昏沉沉的,下床时不由趔趄了一下。循着记忆找到水缸舀了瓢水,拿着柳枝咬了几下,算是刷牙了,洗了把脸,就去准备早饭。
因为赵氏坐月子的缘故,外婆送了些肉,周琳就剁了点肉沫,准备蒸一盆茄子,算是古代版的肉末茄子了,就是不知道味道怎样。费了老大劲打着了火,先给赵氏煮了一碗糖水鸡蛋,之后就按照记忆煮了一锅粟米粥,热上几个杂粮馒头,这里叫蒸饼。另外单独给赵氏蒸了一碗蛋羹。
周琳前世因为心脏病,家人都不敢让她做什么活,还好有原主的记忆,再加上这个时代平民吃饭还是蒸煮为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这样一顿饭也磕磕绊绊做好了。这个世界,据周琳所知,炒菜也是有的,只是素油少见,荤油又难得,普通人家没几家舍得这样浪费油。
等早饭七七八八之后,大伯母李氏才打着哈欠走进厨房,看到烧火的周琳有些惊讶,“二丫今天起得挺早啊?”掀开锅盖看了看,李氏撇了撇嘴,“大早上的就肉啊菜的,小姑娘家可不能这么不会过。”等看到用盘子盖着的一碗糖水鸡蛋,就知道是给赵氏坐的,“你娘这月子里还隔三差五就有糖水鸡蛋吃,我生了三个孩子,也没在月子里吃上几回鸡蛋。”
周琳没有理会大伯母的酸话,要知道,这红糖和鸡蛋可是外婆特意送来给原身的娘补身体的,李氏的娘家别说送东西了,少从周家扒拉点东西就不错了。
等粥煮好,周琳西厢房的门,端着糖水鸡蛋进了屋。赵氏已经起身,抱着小儿子在喂奶。看到周琳进来,满脸慈爱,“放桌上吧,你爷他们还没回来?”看着和妈妈有几分相似的赵氏,周琳内心五味复杂,低头回了一声“嗯”,假装在看弟弟,只是越看越觉得这孩子像前世的弟弟周宁刚出生的样子,不由得多了几分疼爱,少了几分失落。
赵氏看女儿喜爱弟弟,也倍感欣慰,人到中年,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女儿,难免多宠爱几分,这个儿子是意外之喜,总担心女儿接受不了弟弟分薄自己的宠爱,影响手足之情,看到女儿这时的表现,这才放下心来。赵氏顺手将吃饱的小儿子交给周琳,端起碗吃了起来。
周琳顿时手足无措,好像怀里不是一个软绵绵的团子,而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一般,地抱着弟弟,“小宝,给姐姐笑一个。”赵氏好笑的抬头看了一眼女儿,“囡囡,你弟弟还没满月呢,要学会笑还得俩月呢。”听了赵氏细细分说小婴儿什么时候睁眼,什么时候会笑,周琳这才知道小婴儿原来不是生来就会笑的,不禁赧然,自己还是太缺乏常识了。
等赵氏吃完饭,周琳就和大伯母一起摆上了饭。没多会儿,大门“吱呀”一声,周老爷子带着两个儿子和大孙子下地回来了。最近忙秋收,家里的壮劳力都是天蒙蒙亮就起来下地,干一个多时辰的活才回来吃饭。
周父放下农具,洗了把手脸,大踏步走进内室,看到迎出来的周琳,大手抚了下女儿的小脑袋,“囡囡,你弟弟可醒了?”进屋问了下赵氏有没有吃饭,就抱起小儿子逗起来,直到小婴儿抗议的大哭起来,被赵氏不耐烦赶出去用饭。
也不怪周父这么稀罕儿子,周家早年十分贫困,他二十岁才娶了赵氏,也就最近这些年家里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只是两口子虽然身子十分康健,儿女缘上却淡了一些,赵氏进门三年后才生了女儿周琳,之后一直无所出。十来年过去,周父也绝了求子的念头,哪成想赵氏三十多了竟又有了身子,这在时下也算老蚌生珠了,真是又惊又喜。之前虽说爹娘没有什么怨言,对女儿更是如珠如宝,但是听着村人背后议论,总觉得腰杆儿有些不直,这下得了儿子,感觉自己的老腰又挺了几分。
等家里的男人洗漱完,就依次围桌而坐,等周老爷子夹了一筷子菜后,大家才开始吃饭。干了一上午活,男人们都饿坏了,也顾不上说什么,就埋头吃了起来,就连爱拔尖的李氏都没有说话。
秋收就是抢收,成熟的庄稼在地里多放一天就多一天风险,赶上一场大雨下来,大半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一家子吃喝都是问题。因为除了坐月子的赵氏,就连家里的老太太和大房才十二岁的周鑫有时都要下地帮忙。
等二十八亩地的豆黍全部收回家后,周老爷子看着满仓的粮食,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今年老天给眼啊,老二家这个小子生得好啊,出来就赶上好收成,是个有福气的。”大家都笑着点头附和,只有李氏小声嘀咕了一句,“收成好也是家里男人掏的力,跟他一个刚会吃奶的小娃娃有什么关系。”
作者有话要说:
☆、第2章 满月酒
说起来周琳的这个小弟弟生的时辰确实好,八月份暑热已经渐退,不热不冷,跟自己娘成天窝在床上也不受罪,赶上九月初二他满月,家里地里都收拾停当了,正好给他办满月宴。
提前几天周家老太太就带着大儿媳妇采买满月宴用的吃食,李氏粗粗一算,一场满月宴下来,没个三两百文钱打不住。晚间回到房里,李氏翻来覆去睡不着,再看丈夫已经睡得跟死猪一样,暗骂了声没心没肺的死鬼。想着不能自己一个人憋屈,推了推丈夫,“德全,醒醒,”只听到一声含糊的咕哝,男人翻了个身,又没了动静。
李氏等了一会儿,却听到了一阵规律的呼噜声,“真是个猪。”狠下心来,在丈夫腰侧软肉上死命拧了一下,周德全霍地惊醒,嘶了一声,“你这个死婆娘,大半夜的不睡觉,拧我干啥?”揉了揉腰,感觉这婆娘肯定下了死手,约莫青了一片。
李氏没好气得骂道,“你还睡得着,你看到你娘买的那些东西了没?就老二家孩子办个满月,就花了这么多,都能再给家里添上一亩地了。”
殊知周德全根本没当回事,不在乎地说,“什么你娘我娘的,娘的钱她爱咋花就咋花,你心疼个啥?家里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了,少你吃了还是少你穿了?”
“是这个理儿吗?现在又没分家,你怎么知道花的没咱们那份?再说了,我给你生了三个孩子,哪个孩子满月办得这么大过?”李氏听到丈夫的话,顿时委屈地捂住脸呜咽起来。“我这是为了自己吗?还不是替大丫和石头他们委屈。”
周德全听着自己婆娘哭,也有些不忍,想了想觉得自己话说得是重了一点,耐心地跟妻子解释,“二弟都三十多了才得了这么一个儿子,你想想这些年村里人都咋说他的?这次满月酒大办,也是想着让村里人都知道,老二家也有后了,这回看谁还说他是绝户头!”
“老二自得了儿子后没事就村前村后串,谁还不知道他老来得子了?”李氏哭声渐止,却还是没好气地奚落了下老二,“你看他现在那个嘚瑟的样子?平时三棍子打不出来一个屁,现在见谁都能唠上几句,跟他说什么三句话不到就能扯到他的老儿子。”
闭着眼在床上摸了件衣服,周德全给自家婆娘擦了下脸,抱着她一个翻身,嘿嘿一笑,“既然你睡不着,咱干点儿正事,说不定十个月之后你也能给我添一个老儿子,咱办一个更隆重的满月宴。”
“呸,老不正经......?”
转眼到了九月初二,周琳的小弟弟就满月了,小孩子落地见风长,赵氏奶水又好,小婴儿养得白白胖胖,像充了气一样,十分惹人喜爱。
前面说过,因为这些年膝下只得一个女儿,村人背后可没少说闲话,为了争口气,周老爷子和老妻一商量,就准备为小孙子大办满月酒,强势宣告自己的二子也有后了。
只是赵氏心里还有一个想法,这次满月酒办得大,十里八村来得人肯定不少。二丫都十三了,也该相看人家了,正好趁这个机会,带着在亲戚面前露个脸。意在告诉别人,吾家有女初长成,有合适的小伙子就快来提亲吧。
赵氏也算是高龄产子,身体着实有些吃不消,因此在婆婆的坚持下,做足了月子。往年秋收时忙起来两个儿媳妇都是要下地干活的,今年少了一个劳力,家里做饭、洗衣、喂猪的事情都落在了婆婆和女儿身上。
赵氏虽然心疼,但是想想姑娘大了,也该熟悉中馈了。女儿虽然有些爱洁,脏乱重活干起来有些吃力,但一手好厨艺却练出来了,到时候找个劳力多的人家,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周琳正为弟弟的满月酒忙碌,哪里想到赵氏正盘算着她的终身大事,准备借弟弟的满月酒为她宣传了。毕竟在她看来,这个十三岁,实岁才十二的身体,根本还是个小孩子。放在前世也不过刚上初中,离结婚成家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哪曾想赵氏已经盘算着过两年就把她嫁出去。
一大早,周琳的外祖母宋氏就来了,进门水没喝一口,就让儿子去跟姑爷帮忙,自己带着两个儿媳妇就去厨房准备席面。周琳也在赵氏的嘱咐下,跟着在厨房忙活。宋氏不舍得让她累着,帮衬着让周琳做了两道拿手菜就让她烧火去了。
来帮忙的周海家媳妇儿看着周琳做的两道菜,啧啧称赞,悄声问宋氏,“大娘,还不知道二丫有这手艺呢?二丫今年也有十三了吧,订了亲事没有?”
宋氏呵呵一笑,“我们家这姑娘好着呢,她娘老子这阵子坐月子,家里家外就她和亲家嫂子收拾,哪一桩不办得利利索索?亲事倒还没定下来,咱家姑娘宝贝着呢,哪儿能轻易许出去。”
宋氏的大儿媳妇在一边听到也笑着接了一句,“我姑子跟前儿就这一个姑娘,哪儿舍得轻易许人?”
怕周琳听见害羞,几个人很快换了话题,一边做菜一边拉家常,周琳也借此机会了解了不少村里的情况,毕竟小周琳的记忆并不是特别清晰,很多事情还得她自己进一步了解。
不到半晌午,亲友就陆续都来了,赵氏抱着小儿子和周爹一起招待来客。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更难得小娃娃看着就是个结实的。亲友们大都也为周家人感到欢喜,连声恭贺。周父和赵氏连连谢过大家,笑的腮帮子都是疼的。
随后周爹去招待男客了,留下赵氏带着周琳招待女客。
周琳第一次知道自己原来有那么多亲戚,叫了不知道多少个七大姑八大姨、舅母舅姥姥的。虽然不知道说些什么,但周琳毕竟不是真正的古代小姑娘,镇定地端着微笑应对,居然也唬住了一群人,在众人心里得了一个娴静大方的评价。
见过主人家和孩子后,客人陆续入座,周琳的大堂哥周磊和堂弟周鑫以及几个本家的小伙子,托着木托盘在席间穿梭着上菜。席面出乎意料的丰盛,大家对周家的大方不由乍舌,不过想想周德山十几年才得了这么一个儿子,也难怪他如此舍得。
席面上了大半,宋氏看了看日头已经到了头顶,怕外孙女饿着,忙拿了一大碗,挑了些好肉菜给周琳,让她在灶间先吃着,满月酒她这样的小姑娘是上不了桌的。
由于周家为了争口气,毫不吝惜财米,这席面八凉八热,有鱼有肉,做得很是漂亮,客人吃得满意,主人家也面子上也光彩。
周琳拿手的两道菜也在赵氏“不经意”间透露了出去,一时间听着大家连声称赞,还有几个有心人还悄悄打探了周琳的行事做派,合计着认识的未婚小伙子,乡下妇人向来对做媒的热情很高。
直到半下午,席面才散了,吃饱喝足的众人摸着溜圆的肚子心满意足地向主人家告辞,周家又给来吃酒的客人每人赠了两颗染得红彤彤的鸡蛋,才好言好语送出了家门。
虽然今天的席面花了不少钱,但是儿子的满月酒办得风光,女儿也在亲友间有了好名声,赵氏觉得这钱还是值得的。给来帮忙的周海家的以及其他几个媳妇儿各捡了一盆吃剩的好菜,包了四个红蛋。乡下人家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肉,这剩菜可是好东西,回去热一热,能省三两天的菜,王婆子满意地收下了,笑眯眯的回了家。宋氏和儿媳妇则留下和周家婆媳三个一起收拾碗盘。
乡下办过酒席的,最繁重琐碎的就是收拾残羹冷碟,终于收拾干净后,还要把借来的碗筷桌凳送还给人家。等一切收拾停当,日头都快下去了,宋氏就跟亲家告了别,再不回去就要到家就擦黑了。
赵氏虽然不舍,还是把娘和嫂子们送到了村头,“回去吧,别送了,你刚出月子,还是少吹风为好。”宋氏看着女儿感慨了一下,“你也算是苦尽甘来了,有了儿子也算有了依靠。你可别忘了给我囡囡看个好人家。”赵氏假意委屈道,“有了外孙女,娘你就不疼女儿了?我自己的姑娘,还能不盼着她好?”
宋氏上面这话是有由头的。赵氏自从生了周琳后,一直没有再有孕,深感对不起丈夫,反而是丈夫反过来安慰她,说大不了给囡囡招个上门女婿。但是好男儿有几个愿意上门的?招个不入流的又委屈了女儿,赵氏这些年内心也一直煎熬。好在有了儿子,也不用为难了,这回她要给女儿挑个好人家。
宋氏白了女儿一眼,看了看天色,“不早了,再不走到家就天黑了,你们不用送了,我们这就回了。”说完和儿子儿媳妇一行人就离开了。
☆、第3章 亲事
小儿子的满月酒过了没两天,赵氏就开始操心女儿的亲事。说起来村里的姑娘在周琳这个年纪,有不少都定下了亲事。好小伙儿难得,家里有女儿的,十一二岁就要开始寻摸了,十三四定下亲事,一两年后就可以嫁人了。要是哪家姑娘及笄了还没定下来,不是实在条件太差,那么就要被人说眼光高、太挑剔,这对女孩子的名声可不好。
先前赵氏还没儿子时,人人都晓得周德山家的姑娘是要留在家里招女婿的,因此,但凡像样一点的小伙子说亲时都没有考虑他家。如果不是过不下去,好端端的儿子谁家愿意入赘,也不怕被人戳破脊梁骨。
倒是也有两家子曾经托媒婆上门,想让自家儿子做周家赘婿。但是前头那个都二十八了,比自己两口子小不了几岁,自己花朵一样的女儿,配上这么个人实在委屈。后头倒是个年轻小伙子,看着是个老实能干的,可惜也太老实了,家里偏偏又有个精明的老娘,蚊子腿上都恨不得抠下二两肉,要是招过来,等自己两口子百年后一蹬腿,这家说不得就改姓了。
她这两年一直为这事儿犯愁,原打算不行就把姑娘嫁出去。只是二老却不同意,姑娘嫁出去,将来儿子老了谁来伺候?隔房的子侄毕竟不如亲骨肉贴心。这回有了儿子,她总算放下了一桩心事,只是想到没两年就要把闺女嫁出去,又一阵肉疼。
实在舍不得闺女远嫁,晚上她就跟周德山抱怨,“我身上生生掉下的一块肉,如珠如宝养到这么大,想想要把她送出门,我这心里就不是滋味。”
何止不是滋味,简直就像剜心一样,但是姑娘大了就要嫁人,谁也挡不住。想到这里赵氏有个想法,“不行就学德书大哥,他家的柳儿不就嫁到村西头了,两口子想闺女了,抬抬脚就过去了。”
周德书是周爷爷大哥的儿子,也是周家村的里正。家里生了四个儿子,才得了一个小闺女。因为不舍得闺女嫁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盯上西头李家的银海了。堪堪等人家长到十岁,就偷偷摸摸找了李银海他爹定下了亲事。
李家是后来迁到周家庄的,正感觉自家在村里势单力薄,能跟周家村的里正家联姻,那叫一个一拍即合,都要乐疯了。
等村里人知道的时候,两家已经正式下了定,动作快得让人都没反应过来。虽然很多人看不上李家家境普通,枝不繁叶不茂的,但是挡不住另一群疼闺女的大老爷们扼腕叹息,灯下黑啊,他们怎么没发现眼皮底下还有这个好女婿人选,里正就是奸诈。
果然等周柳儿嫁过去,李家一家子都要把她供起来了,日子过得不要太舒心。这也是周氏动了这个想法的缘由。
周德山也有些心动,可惜的是,“村里的外姓人就那么几户,也没有合适的孩子啊。”摇摇头,不是谁都有德书大哥的好运气。
“村里不是还有不少出了五服的吗?不行就......”
周德山赶紧打断了婆娘的话,“净胡说”!赵氏也知道自己是异想天开了,想也不可能。不说同姓不婚,就那些人家往上一扒拉,二三百年前还都是一个爷娘呢。她不过是不甘心罢了。
“我明天还是跟娘商量一下吧,看看附近几个村子有没有合适的,离个十里八里地的也没啥,不到半个时辰的路程,将来来往也便利。”
第二天用过朝食,赵氏就到正房找婆婆,把自己和男人的想法简单提了下,“娘,二丫说小也不小了,这亲事也该看起来了吧?您见识多,就受累帮二丫寻摸一下吧。”
周奶奶看不上儿媳妇的急切,“你急什么,好姑娘还愁嫁不成?二丫这次也算露了脸,你就等吧,要不了几天媒人都能把咱家门槛踏破,咱娘俩就等着挑吧。大丫嫁出去好几年了,我跟前就剩这么一个孙女,怎么也得给她挑个四角俱全的姑爷。”
说来也是一桩巧事,周老太太刚撂下这话没一个时辰,媒婆王氏就登门了。一进门看到在院子里喂鸡的周琳,对上迎出来的赵氏就是就一顿夸,“呦,这就是你家闺女吧?盘条儿真顺,还这么能干,一看就是个持家的好手。”
听得周琳一阵好笑,喂个鸡而已,都能看出她会持家了?这大娘可真是会说话。
等进了屋,赵氏端了一碗糖水,还有一盘子满月酒剩下的炸果子招待王氏,媒人向来就不好得罪的。虽然知道王氏登门的目的,赵氏还是故作不知,“难得嫂子过来,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您随便用点。”
王氏没有把赵氏的话当真,她也是见过世面的,就这一盘子果子,估计没有十文八文拿不下来。再想到院子里看到的那位娘子,水灵灵的惹人爱,也难怪蒋家花了大钱来请自己。要知道她可是方圆二十里内最好的媒人了,出手太寒酸了她是不会轻易应下的。
想到这里,她亲亲热热地坐到赵氏身边,“妹子啊,我是来给你道喜了。上湾村的蒋家千恳万求托我来为他家的求娶你家的丫头。就是蒋铁林家......”
赵氏虽然高兴这么快就有媒人上门说亲,但是作为女方总要端着一点。更何况对方是不是真的像媒人口里说得那样好,合适不合适,都不能轻易下结论。因此,推说闺女还小,想再留一段时间就婉拒了。
王氏并没有灰心,诚心求娶的人家,不会因为一次拒绝就放弃的,只要她回去在蒋家人面前把今天看到的情形一说,不用添油加醋,就保证他们会再求自己上门。说心里话,周家这娘子配给蒋家还是委屈了点。不过真嫁过去的话,也有别的好处,娘家强势,姑娘家在婆家的腰板就硬一些,也少受挫磨。
前脚送走王氏,后脚赵氏就按耐不住地跟婆婆说了今天这事儿。别看王氏在的时候,她端得挺像回事,其实内心早已欢呼雀跃了。
也难怪她这样表现,实在是第一次有媒人这么殷勤地跟自己说话,说得还是一个听起来不错的男孩子。周奶奶虽然看上去比儿媳妇镇定多了,但是眯起的眼还是泄露了她的情绪,慢悠悠地说了句,“急什么,后面好的多得是,咱慢慢挑。”
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陆续也有几家托人上门说合,只是看来看去,总有不满意的地方:这个家里条件虽好,但是家里太远,不考虑;那个家里就一个寡母,看得儿子眼珠子似的,儿子又是个孝子,嫁过去铁定受气,也划掉;还有个先头死了媳妇想续娶的,虽然大手笔愿意拿八两银做彩礼,赵氏更不愿意。自己家好好的一个黄花大闺女,怎么能进门就给人当娘,他们家又不是缺吃少穿要卖儿卖女。怎么就没一个挑不出毛病的呢?
一家子商量了一下,觉得也就一开始说的蒋家有些靠谱。虽然家贫了一些,但又不是饭都吃不上的人家,况且男丁又多,只要勤快,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虽然穷不是问题,只是赵氏想想那家三个儿子,就有些头疼。她是最清楚的,妯娌之间相处向来不容易。自己大嫂除了爱拔尖,有时说些酸话,但总得来说人还不错,算是好相处的了。就这样十几年来,也没少闹气。
蒋家大儿媳听媒人说是个爽利的,但内里如何谁也不清楚。过几年小儿媳妇再过门,上面是长嫂,下面是弟媳,闺女这软糯的性子,夹在中间岂不是要吃亏。
虽然初步考虑了蒋家,周家人并没有主动示好,要是诚心求娶自家闺女,蒋家总会再托人来的,要是不来,就再等等,反正女儿也不算太大,好饭不怕晚。
不过趁着个时间,周奶奶还是先指使大孙子石头(周磊小名)找上几个口风紧的本家小孩子,去上湾村打探一下蒋家的真实情况。万一人家再登门,应不应也能给人一个准话了。
这说亲前着人打探对方的情况,也是约定俗成的事儿了。只是怎么打探是有技巧的,要是随便找个人家自家的人打听,那嘴里只有好的,没有坏的。要是不小心问到个跟人家里不对付的,两句话坏人一桩好事的先例又不是没有。
因此,最好找些半大小子,混到同龄人间,不著痕迹地打听说亲的这家风评如何,小伙子本人品性如何。就这家里老太太还不放心,又托相熟的老姐妹,拐了几道弯去打听蒋家的事情。
三五天后,撒出去的网都收回来了,周家人综合了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认为蒋家家风还算清正,小伙子也挺能干,就是家里条件差了点。自家闺女从家里日子好起来,哪吃过什么苦,这要是嫁过去,一年到头也不知能沾几回荤腥。就算娘家肯贴补,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一斤肉也不知道能不能贴到自己姑娘身上二两。
就在周家想把蒋家出局时,二次登门的王氏带来了一个意外之喜,让周家顿时放下心来,终于吐口答应了这门亲事。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决定以后每晚六点半固定更新,会尽量保持日更,绝不弃坑,希望小天使放心食用。当然,如果能针对文文提出一下看法和建议就更好了。
☆、第4章 尘埃落定
“蒋家这次可说了,他们家愿意出二两银子下聘,虽然聘礼减薄了点,但是儿媳妇进门就分家,他们两口子跟着没成家的小儿子住。从定亲开始,除了田里的出息,福生这孩子要是能找到别的门路挣了钱,到时都归他自己,其他两个儿子也是一样。蒋家的情况我上次也说过,想必你们也打探了,我就不多说了。除了家里不太宽裕,别的真是没得挑了。福生这孩子在我们村是有名的踏实能干,攒上两年私房,蒋家两口子再贴点儿,等成婚的时候,起一座新房子是没有问题的。等姑娘嫁过去,这小日子还不是越过越美?”
王氏拍着大腿说得唾沫纷飞,看着周家人有些意动,就知道这桩婚事十拿九稳了,看来事成之后的半贯谢媒钱是跑不了了。
赵氏看到婆婆微微点了头,也就敞开了说,“既然蒋家这么有诚意,我也就不说虚的了,只是还有一点要让嫂子知道,我哥嫂家大丫出嫁时,那时候家里光景可还没现在好,刘家就出了四两银的聘礼,当下到我家二丫头就只有二两了,面子上也过不去,说出去别人也笑话。聘礼我们也不想多要,但是怎么也不能比大丫少。”
赵氏说完包了一包果子给王氏,放软了语气跟王氏说道,“劳驾您跑了这几趟,没什么好东西,这点果子拿回家给孩子甜甜嘴。您就跟蒋家说,我们也不是图这些银钱,不过是要个面子光鲜,等闺女嫁过去,都给她压箱底带回去。”
“那是自然,我是知道你的,绝不是那眼皮子浅的,哪里会贪图那点子聘礼。都是为人父母的,想来铁林他们家也能理解。我就再跑一趟,相信嫂子,这回你就等着给姑娘准备嫁妆吧。”王氏假意推辞了一番后,就把果子揣进怀里,满意地笑着离开了。
送走王氏后,赵氏才跟婆婆告罪,“娘,虽然蒋家别的都说得挺好,就是这聘礼上,弄得也太不好看了。所以我就做主回了,您看怎样?”
周奶奶不以为意,“儿女的婚事,当然是你们这做爹娘的费心,我们老的也不过是帮着斟酌一下。再说你说得也在理,总不能二两银子就把闺女嫁过去了,要不是后面说进门就分家,当时我就把王大花打出去了,二两银子看不起谁呢?”说着周老太太就上火了,气鼓鼓的。
赵氏赶紧给婆婆顺了口气,“娘您别气,蒋家的情形咱们也打探过,不是看不起二丫,也是日子实在不太好过。”不过,虽然理解蒋家的情况,但是她也不会就这样把闺女定给他家,她家囡囡又不是嫁不出去了,要这样上赶着。
“那是你亲闺女,你都不心疼,我心疼个啥?”周奶奶听儿媳这话是不赞同自己的意思,挥开赵氏的手,赌起气来。
难怪人说老小孩,老小孩,赵氏只觉得婆婆这两年性子越发像孩子了,笑了一下坐到婆婆身边,配合地说,“是、是,还是娘您心疼孙女,要不我就把王媒婆叫回来,告诉蒋家,没个十两八两聘银,别想娶走咱家姑娘?”惹得周奶奶一顿笑骂,也顾不上赌气了。
那边蒋家得到周家的回复后,就跟王媒婆说一家人商议一下再做决定。陈氏对着三个儿子还有大儿媳妇说,“周家的意思你们也都知道了,说说吧,你们都有什么想法,我跟你爹也好决定要不要结这个亲。”
大媳妇儿吴春华首先开口了,她面在公婆年前也有个顾忌,因此,虽然心里不赞同,话却说得委婉,“先时爹娘给我家下聘时,也是拿了二两银子。现在老二娶媳妇就要四两,等两年小叔定亲时,人家要是再多要咱们是应还是不应?应下吧,家里肯定拿不出那么多银子,要是不应,人家还说我们前面有先例呢。这事儿实在不好办。”
蒋大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看他没有阻止自家婆娘说话,就知道他也有这个意思。
只有蒋老三在大嫂说完话后,配合地火上浇油,“不管娘您出多少,反正我娶媳妇的时候不能比大哥二哥少,可不能一碗水端不平。”
蒋福生听完,却不知如何开口。知道家里有给自己定亲的想法时,他也好奇过将要和自己定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娘子。
因为两个村离得并不远,他还“无意”路过周家村好几次,用了几个糖块贿赂了两个孩子,哄了周家娘子出门,远远看了一眼就落荒而逃。
虽然没太看清对方的脸,他也知道那是一个秀美的姑娘。她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窄袖袄裙,低下头跟身边的孩子说话,神色温柔。
他当时想,将要和自己定亲的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吗?两年后就要穿着嫁衣来到自己面前,从此为自己生儿育女?他有些不敢置信,却又满怀期待。
想到珍藏在心里的那一幕,蒋福生左右为难,他是想娶这个姑娘的。可是家里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四两银子的聘礼实在是难为父母,更何况家里兄弟也不同意。
他心里一痛,犹豫再三还是开了口,“爹娘,跟周家的事儿,就算了吧。”想跟娘说,周家娘子也未必有那么好,他不可惜,可是违心的话怎么说不出来。
陈氏看着二儿子神色踟蹰,话里也有些不甘,叹了口气。自己的孩子当娘的还不清楚,不定什么时候见了人家姑娘吧,就上心了。
想到有几天这孩子神色不属,似乎格外欢喜,此时也有了答案。要搁平时,她必定要打趣儿子一番,只是此时却左右为难,最后还是不忍心伤孩子的心。“他爹,要不这样,分家的时候,从我们两口子这里多分一亩给老大家吧。”
对陈氏的话,蒋铁林并没有异议,家里的大事小事,吃穿喝用向来都是陈氏做主。他就负责埋头干活,养活妻儿,像一头老黄牛,兢兢业业为这个家奉献所有。
吴春华有些不满,一亩地哪里值得了二两银子,公婆也太偏心了。碰了碰丈夫,想让他说句话。只是蒋大虽然也不赞同,但是他向来是个孝子。爹娘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他也不好咄咄逼人,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蒋福生心里有些不落忍,想跟娘说,算了吧,这亲咱不结了,可是怎么也张不开口,只呐呐地说了句,“不用这样吧,娘。这多出来的二两银子就算我借您的,不忙的时候我就去镇上找个活计,等攒了钱再还您。”
陈氏本不想同意,但是看了大儿子两口子,还是咽下了要出口的话,“既然老二说了,那就这样定了。福生啊,娘这就找人算个日子,给你下定去。”
心愿得偿的蒋福生因为银钱的事情,这喜悦就打了几分折扣。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烙饼,吵的一个屋的老三都睡不好。
在弟弟多次抗议以后,他才慢慢平息了躁动的内心。临睡前还想着怎么才能找到挣钱的门路,要还爹娘银子,还要养活婆娘孩子。
花开两朵,在蒋家开始算吉日准备下定时,周琳才得知自己将要定亲的消息,震惊之余一脸的不可置信,“娘你说什么,怎么突然就给我定亲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周琳连声询问赵氏,实在有些恐慌啊,前世活到十八岁都没谈过恋爱,穿过来没俩月就居然就有了未婚夫。
“前段时间来的那个王婶儿你还记得吗?”赵氏提醒女儿。周琳点点头,“有点印象,难不成您把我定给她家了?”
赵氏好笑地拍了拍女儿的手臂,“可不能瞎说,你王婶儿是上湾村有名的媒婆,她是给他们村蒋家人来提亲的。”
“你王婶儿提了好几次,开始我跟你爹都没应,想着是慎重一点,先打听一下虚实。你奶你石头哥都找人去上湾村打听了,人呢,是个老实能干的,长得也不难看。虽然才16岁,干起活来能顶个壮劳力。他们家的情况,这次能狠下心拿出四两银子下聘,也算是有诚意,看来也知道我姑娘是个好的,所以这次我就应下了。”赵氏耐心地跟女儿解释,可不能让女儿有了抵触心理。
“娘,我才十三,这么早就要定下了?”周琳弱弱地问。天啦,夭寿啦,十三岁在前世也就刚小学毕业,在这里居然就要定亲了,而且还是一个一面也没见过的男人。
赵氏看女儿没有多少羞意,只有震惊,还真是孩子一样,一点都没开窍,把女儿揽在怀里,语重心长地说,“我跟你爹考虑好几家才定下的,看重的就是上湾村离得近,蒋家家风正,小子能干。公婆明理的话,你嫁过去就少受磋磨;兄弟之间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和睦,但是没闹出过什么事儿来,想必也没有大问题。再说蒋家说了,你进门就分家,只要你们两个人以后好好过日子,对公婆该孝顺就孝顺,哥嫂面子上敬着点就行了,反正不在一起住,不会多有少纷争。”
周琳听了赵氏的话,也不再说什么了。入乡随俗,这儿的女孩子大多都是十三四定下亲事,及笄后就可以出嫁了。
周琳前世因为身体的缘故,养成了淡漠的性子,对感情也没有太多的憧憬,更不会想着叛逆的自由恋爱。既然这样,嫁给爹娘看好的人家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周父周母都是疼闺女的人,他们看好的人家,必然错不到哪里。
说实在,赵氏为闺女定下蒋家,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女儿在自己眼里自然是千好万好,但是在别人看来,还是有些娇气,长得瘦弱,肩不能挑手不能抗的。
一般庄户人家娶亲还是喜欢壮实能干的,家里能多个劳力,也好生养。这也是来提亲的不少,真正好的人家却没几个的原因,“货比三家”,蒋福生也算是瘸子里的将军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点击和收藏的小天使,每次看到数据,桂圆就很感激,更新都更有动力了呢。不过,要是各位小天使能在评论区屈尊留下一句半句的,就更好不过啦。
☆、第5章 正式订亲
腊月初六,蒋母陈氏亲自带着儿子来纳吉。
这个时候达官贵人家里儿从议婚到到完婚,一般都要过六礼,下聘也都是在婚前一月之内,但是到民间也就简化多了,一般也就纳彩(提亲)、纳吉(定亲)、请期、亲迎(成婚)。
尤其是庄户人家,聘礼也都十分简单,一般在纳吉的同时也会送来聘书和聘礼,等请了吉日,就可以完婚了。
陈氏这次也是发了狠,想着儿媳妇进门嫁妆肯定少不了,在聘礼上就多下了功夫,反正到时候还会带回来。
因此,除了各色礼饼、香烛、布匹等,还狠了狠心在胡屠户家割了十几斤的肥猪肉。看的赵氏直点头,以蒋家的境况,能拿这么厚的礼,就知道蒋家对这门亲事的看重。
不说别的,光猪肉就值不少钱,这时候可不像现代社会,猪肉还没有青菜贵。
就拿周家为例,在周家村也算是中等农户了,也不过是能吃饱穿暖,一个月里能割上二斤猪肉改善一下生活。更多的农户还梦想着每天都吃到饱的日子呢,譬如周家村八成以上的村民,譬如蒋家,咳。
一担一担的大礼抬进周家,看的门口围着的村民一阵艳羡。
这段时间周家拒了多少上门提亲的人家,早引起了不少人的不忿。要知道周琳又不是十项全能的穿越女,穿越过来就开铺子、赚大钱,惊才绝艳,美名远扬,要是没有相熟的人家,谁能知道她呢。
这些人本以为周家拒了这么多家,要给女儿挑个多排场的人家,结果却选了邻村一天吃不上三顿饭的蒋家。
不少人在纳吉这天等在周家门口,等着看他们笑话,结果却大失所望。莫非蒋家其实也是有些家底的,只是隐藏得太深?一群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周家人今天有喜事,想着人多也热闹,欢喜还欢喜不过来,有些不中听的话只当没听到就是。
今天周爷爷和周奶奶一大早就稳坐高堂,看到这场面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就连周德全都穿着一身新袍子喜气洋洋的。他们家女孩儿少,弟弟家的这个闺女他向来也是当亲生的看的。一转眼这么个小姑娘也要嫁人了,不由得感慨万分。
只有周德山和赵氏内心五味杂陈,不知是喜是悲,但还是打点起精神迎蒋家一行人进门。
陈氏跟周家老人见了礼,双手郑重送上聘书,周德山小心接过,收藏起来,这婚事也就算正式定下了。如无意外,闺女是铁定要嫁过去了。
聘书送过去之后,陈氏也放松了许多,这桩婚事总算是定下了。
她这次过来也把儿子带过来了,乡下人也不讲究那些规矩。虽说婚姻之事向来都是父母之命,但自己儿子都偷偷见过人家姑娘了,总也得让人家姑娘见一面,心里有个计较。
也让亲家亲眼看看自己儿子,也好放心把女儿嫁过来。
因此,看气氛有些凝重,陈氏就清了清嗓子笑问,“怎么不见琳儿,这是藏起来舍不得给我看,怕我现在就把人抢走了不是?”
赵氏闻言忙摆手,“哪里,我这闺女胆子小,上不得台面。早跟她说今天纳吉,一大早就躲在房里不肯出来,我这就叫她。”
蒋氏忙说,“这有什么,她还小,十几岁的姑娘家,知道自己的喜事,有几个不害臊的。”
陪坐的金氏正是里正周德书的娘子,听到这话忍不住笑话蒋氏,“一看就知道这婆婆是个好的,这儿媳妇还没进门就护上了,二丫是个有福的。二丫娘,你这下可放心了吧?”
赵氏却笑不出来,她现在就听不得什么婆婆媳妇的,但是也不能拉下脸子给人难看,只背转身去女儿房里叫人出来。等带着闺女出来时,赵氏脸上已经看不到任何异样。
周琳根据自家娘的介绍,一一见过了蒋家众人,问过好后正要回到赵氏身后,不妨就被陈氏一把拉住。周琳有些不知所措,只做害羞状,低头不语。
陈氏心里却十分满意,之前只听说这姑娘有些瘦弱,现在看来也算康健,看起来文静知礼,清秀可人,不说还以为是读书人家的姑娘,比传言说的好了许多,可见传言不可尽信,自己家的情况不也如此吗。
话说陈氏这次文定带了这么厚的礼,也是为争一口气。前两年刚给大儿子娶了媳妇,下面还有两个小子要娶亲,平常过日子自然是节俭了一些。因此,二儿子十六了,提了好几家看好的姑娘都没成,都怕姑娘嫁过来吃苦。
他们哪里知道,如果她手不紧些,下面两个儿子娶亲的钱都从哪里来?等儿媳妇都进了门,不过三五年,他们家的日子定然能起来,到时候让他们后悔去吧。
这次也是巧了,恰好一个远房的姑母嫁到了周家村,在满月酒上见过周琳后,就想起了自己的侄子,虽然小了三两岁,也算般配。
虽然姑母说了小姑娘虽然文静懂事,但是养得娇了一些,长到十三岁上,竟是一次地都没下过,不过行事上倒是落落大方,家事也样样拿手,还有一手好厨艺。
赵氏只觉得小姑娘不是那轻狂的性子就行,娇气怕什么,能洗衣服做饭就行。家里三个半大小子,自己老两口还能干活呢,哪里用得着儿媳妇下地干活,就她家那大儿媳妇也没下过几次地。
眼前看到儿媳妇比预想的还要好,陈氏满面笑容,掏出一个层层包裹的蓝色布巾,小心翼翼取出一枚银戒指,爱惜得摸了一下,递过去,“这是婶子当初的陪嫁,放了好些年,别看有些黯淡,当初也是足银打的,炸一炸一样鲜亮,要是嫌弃这样子不好,融了重新打个物件也好。”
在赵氏的示意下,周琳接过来谢了陈氏,不经意看到陈氏身后盯着自己看的傻小子,不由得红了脸颊。
蒋福生从周琳进来后眼睛就没移开过,他这次终于看清了小媳妇的样子,比他想象的还要好看,让他不由得自惭形秽,无意识的把身体往人后藏了藏。
直到对上小媳妇的视线,才意识到自己这样一直盯着小未婚妻看有些失礼,连忙欲盖弥章地移开眼睛,只是还是忍不住一会儿瞄一眼,一会儿又瞄一眼,偏这傻小子还以为大家都没看出来。
看得屋里的人都暗自失笑,有心臊他两句,又怕姑娘家脸皮薄,听不得。

  0/20  下一頁 txt下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