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像男人一樣去戰鬥.txt

2023年10月05日

  1/1   txt下載

黄健翔新书《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好友李承鹏作序
我一直认为:人一生其实只有一件事情适合去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会成为那一行的天才。
但老天是不公平的,让大多数人在滚滚红尘中迷失了自己。比如说一个人其实很适合当一个木匠,但他被强令有所追求就去考博士,于是我们就多了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平庸博士而少了一个伟大的鲁班;还比如说李承鹏其实应该去杀猪而不是写足球评论,但为了毕业时好找工作以及后来为了鼠目寸光地维持还算不错的生计,他就一直写下去,导致没能让人领略“疱丁解猪”的手段,却让中国足坛多了一个狰狞毕露的球评人。
只有极少数人是幸运的,他们在人生最重大的关口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并绽放出绚烂的才华,影响到一大批群众,甚至影响到一个时代。比如说说相声的侯宝林大师,比如说唱歌并演戏的张国荣,比如说演小品的赵本山、打篮球的姚明,甚至包括张靓颖、李宇春等等。
他们都是手艺人,他们是上天的宠儿。因为他们并不比别人更厉害,只不过上天没有让他们去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情,他们做的,正是他们的才华所在。
黄健翔就是上天的宠儿,我一直认为,黄健翔说球是老天安排的,他这辈子生下来干别的都会很棒槌,但他在那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被央视选中去说球,从而掀开了中国体育解说的一个新的篇章。
因此和黄健翔在同时代说球是悲哀的,这道理和与赵本山同时代演小品,与侯宝林同时代说相声,与张靓颖、李宇春一起参加超级女声一样。虽然坊间批评最近几年小黄的解说少了当年的激情,但没办法,他已经率先抢占了山头,他抢占了山头后就不玩激情玩随意,随意地就说出“伊布的进球难度就像是高台跳水的407B,没难度咱家还不愿进呢”,让想玩激情的人干着急。
上述文字肯定会让小黄同志很爽。小黄同志把《像男人一样战斗》传到我邮箱时亦真亦假地交待了一句,“别全夸,该骂骂”,但我想为人作序这事儿就像参加一场文字“堂会”,为的就是要主人高兴,何况黄健翔是否配得上这样的文字,人民群众是有发言权的。
我断断续续地阅读,发现,这本书不是小黄的足球思想笔记,也不是战术论文,它是自2000年以来小黄的一段“心路历程”,说实在点这就是一锅正宗的北京东来顺涮羊肉,见汤是汤,见肉是肉,见着粉丝白菜就是粉丝白菜,很清楚。相对于我,他的文字一般,但相对于我,他更敢透露个人真事,虽然“黑土”说——什么名人哪,其实那就是一个人名。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名传大江南北的解说员,能如此坦荡地说出心里事,不简单,相当滴不简单。
我和小黄第一次见面是在海埂,1995年夏天。那天傍晚,在昆明碎金般的余晖下,他正对着6号场地东边的球门苦练正脚背,说实话,脚法相当一般,但有股狠劲儿,踢翻了好些草皮。那时他还没有出名,还只是一个意甲“球迷信箱”的播报员,同时亦为我所在小报的特约撰稿人,我们见面时并没有说太多的话,互相觉着对方有点倨傲吧,只是点点头,说了一些不相干的话。
后来我知道,就在那段时间,小黄说了一句让我这个恃才傲物的人都觉得过的话:“别给我机会,给我机会我就要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后来小黄果然得到机会,果然成为体育解说这个舞台上的“男一号”。
我和他第二次见面已是很久以后,而且并没有成为朋友,直到2001年中国队客场打卡塔尔,我才因为一件事认为此人可交。
那天他和“轩儿”(北京电台一哥们儿,以古道热肠著名但经常帮倒忙)来到我们房间,然后我们饿了,然后我们就一起去街上买吃的,那种阿拉伯人喜欢吃的羊肉卷饼(有点类似河北的香河肉饼),健翔兴致很高,还把那种食物音译为“屎窝着哪”,我们哈哈大笑,吃得满肚子“屎窝着哪”回到房间,满天价乱谈世界足球和海湾风云……然后我的同事金炎进来了,他说了一个我的另一个女同事亲身经历的事情:酒店大堂花店老板告诉她一件事,说酒店的菲律宾女佣说:“在中国队某房间里听到一段话……”(恕我不能把原话写出来,因为牵涉太大)大意是上一场有人并不想中国队赢下这场比赛,所以导致古怪场面。
健翔听后大怒,不停地在我们房间里挥舞着双手痛斥着一位著名人物,当时我们房间里有很多人都能作证我们听到的传闻,我们都不寒而栗,我们都在揣测次日中国队比赛的用人是否还会古怪。但我们比健翔更会保护自己,或者说比他更懂江湖诡异,所以第二天在场七八个记者没有一人向外报道这则传闻。
但健翔按捺不住,在次日直播中大声质疑中国队的某些东西……从而导致他一夜间成为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我知道这将是健翔心中永远的痛,当年他差点就翻不过这个坎坎,在那个举国欢庆十强赛胜利出线的日子,似乎只有健翔是唯一的“反派”。其实我知道,小黄同志是有隐情的,小黄同志也是当初在米卢被全面质疑时呼吁“给他一个宽松环境”的主流声音。只是真性情害了他。
事情过去很久了,但小黄同志还是不能忘怀,我一直想找个机会给他清除一些“冤情”,但在平时文章里写出来有点“此地无银”,所以我终于在给他作的“序”里轻描淡写地说出过去这段江湖疑案,明白的人自然明白,继续骂小黄的就让他继续骂吧。同时我对健翔提出的批评是:央视就是一个象牙塔,里边的人优雅但往往经不起风雨,别价,那么多将军元帅都被打成过叛徒了,你算什么?何况你天天在几亿人民前露脸儿,挣的肯定比下岗工人多几十倍,女儿又长得那么可爱,幸福着哪。
所以我想给健翔的序中写一句话:天生不吝人,敢做爱谁谁。请谨记。
突然觉得这堆字儿写得不像“序”,倒有点为朋友开脱之嫌,江湖这么险恶,说不定为了拉兄弟一把倒被一并推将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把以下文字正式为序:
——当一个人从少年轻狂之后饱经世事,他要么像人精一样腾挪,要么像男人一样战斗。而我的朋友黄健翔选择的是后一种姿态。这预示着他以前有的优点会发扬光大,以前存在的缺点还会苟延残喘,他要做的是鲜活的自己,而不是乖巧的别人。
——当一个最知名的体育解说员跑到隔壁屋子里大声说“我就是欣赏张靓颖”,这证明他不仅有工作,而且还有生活,与时俱进的生活。而我们知道,没有生活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
——当一个靠声音表达的人每隔四五年就有一本新书出动,证明他不是简单的“肉喇叭”,坐那儿混个脸熟;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记忆,独立的判断。无论书中写得能不能讨好大众。
——当一个人过着外人以为的完美家庭生活时,他却冲出围城净身出门,他未见得是正确的,但他一定是勇敢的,他不要左手摸右手,他要的只是两个字“自由”。这证明一点,黄健翔是个真人。
——我觉得我很难与健翔成为真正意义的铁哥们儿,但我会一直和他成为互相颀赏的好朋友,这足够了,像男人一样战斗,首先要像男人一样懂得互相颀赏。他不喝酒也不抽烟常让我觉得遗憾甚至无趣,但如像建宏、段暄那样的酒量我又每每招架不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哪!
——一个人建立风格容易,不被风格诱惑难。他在世青赛期间拖长声音说了一句“进球啦……”,当时我也在荷兰没在电视机中听到,但我觉得这没必要,希望健翔不要被来自东南亚或南美那些大舌头解说员引诱——他们都不如你,到了你这个境界了,怎么说都是一朵花了,和他们一般见识干吗?
——那次在新浪做11·17的直播节目时,健翔又因为对中国足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发其火,其实他说的都是有些道理的,但没必要那么直给,直给的效果往往让群众的胃一下受不了,碰到险恶的人胃部反应过激,喷你一身秽物怎办?所以我要对你说的是:你是中央台的,目标大,不像我这种江湖狠人,无论是拍板砖拼刀子还是绕着圈子骂人,他们拿我没辄,我不发火他们还觉着奇怪。
最后一句话最重要,就直接对健翔说了:你的小女儿聪明而漂亮,以后你要和她多多相处,除了足球,这是你的真爱,毕竟,都直奔四张的人了。
第一部分:我的2001 猜中了中国队但没猜中自己
缘起足球江湖
公元2001年9月7日,星期五,即农历辛巳蛇年7月12日,时值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这个秋分之夜,本是一年之中平常的日子,不外乎阴气渐重,露凝而白。然而足球江湖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事件发生地远在万里之遥的波斯湾西南海岸,一个名为卡塔尔的沙漠国度。公元七世纪那里曾经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后又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统治了200余年。
9月7日白露夜,卡塔尔的首府多哈,一个燥热的夜晚。事后回忆起来,当时的气温大约是35℃,湿度30%。也许是那样怪异的天气,才有了那一场古怪的比赛。在那个反常的夜里,面对反常的江湖,某种异样的气氛也让我变得恍惚起来。事后许多人痛斥我的反常和“越位”。但实际上,当时我是非常清醒的,我准确地预言了整个比赛的每一个环节,就像《天方夜谭》里一个未卜先知的巫师。
当90分钟决定江湖命运的比赛刚刚结束,场内喧嚣嘈杂,我从转播席上起身,准备直冲新闻发布会现场。我要找的人是已经大红大紫、被吹捧为中国足球的救星和神话、数月之后又被打回原形的米卢。这个在中国足球江湖的泥淖中如鱼得水的,被国人一次次奉为神奇教练的外国人,至少在这场比赛里,在我冷眼旁观的视角里,的确没那么英明正确:莫名其妙一反常态地排兵布阵;临战指挥时破绽百出不知所措;打平之后失魂落魄的神态。完全是另一个米卢!
抑郁满胸的我,看上去还有点情绪失控,但实际上脑子异常清醒。虽说我这人素来喜欢独来独往,但这次我决意要主动找米卢过过招儿。在通往新闻发布会现场拥挤不堪的通道上,没有上场的中国队替补队员张玉宁从人群中叫住我,大喊着:“黄哥,怪不得球迷这么认可你,‘顶多是平’,你的预测太准了……”
我们很熟,因此他的话有些恭维朋友的意思,不过我没有任何未卜先知的得意。紧接着,我又撞上大牌足球记者李承鹏和董路。在过去几周里,两人一直和我厮混在国家队周围,知道今晚前后一切的来龙去脉,因此深知我的冲动意味着危险。最终,他们还是把我拦在了新闻发布会之外。要是没有他们的善意举动,我和米卢有一场激烈辩论也说不定——当时我满脑子想的是冲上去质问他为什么面对危局坐视不管?为什么他的行兵布阵竟然和对手希望的一样?那样一来,可就爆出国际足坛的特大新闻了。
假如当时真的得手,也许还能对得起我后来被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痛斥的骂名——当然,这也是事后的感慨了,有谁能说清楚江湖里的事情呢?又有多少人能在江湖中快意恩仇呢?
连载二:悠扬序曲
在足球江湖里做了十几个年头之后,我渐渐明白人生是多么奇妙而充满戏剧性。至少,我的人生是这样。
我从小在内蒙古出生长大,中学在百年名校南京师大附中度过6年青涩岁月,大学在北京外交学院,1993年考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我做这行是一个偶然,有人夸我做得不错,也有人骂我做得不好。孟子早说过,做人,肯定“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我的信条是:何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在外交学院学习的4年,课程涉及外交、政治、历史,很多主要学科是用英语上课。所以,后来我写新闻稿或处理一个新闻素材,一定会让它符合国际新闻的潮流和标准。我从大学二三年级就开始了做导游的经历,按现在的说法是参与社会实践。这段经历让我面对生人说话不紧张,说好听一点叫比较自信,适合做大众传播。
我进中央电视台时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背景,1994年体育部开始启用一批新人,电视体育节目也在开始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和以往对比没有太多的参照。那时大家对我们的要求不太高,观众比较宽容,对新生事物的出现很欢迎。几年以后再来一批新人的时候,大家就会拿我们作参照,标准就高了,要求也比1995年、1996年苛刻了。
1995年美洲杯,我第一次在直播节目中解说足球。第一次现场解说重大比赛是1996年欧洲杯,在温布利球场解说英格兰与苏格兰的比赛。温布利球场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颇有历史渊源的对抗、第一次感觉到欧洲赛场的气氛,这些因素都让人如痴如醉。
有感觉的人这时候根本不用思考自己在说什么,就像被通了电一样,用白岩松的话说这叫高峰体验,用时下流行的话叫high了,那种自如的状态就是high了。我在1996年欧锦赛一炮走红,以至于有国内媒体喊出:体育解说的新时代开始了!
1997年中国队参加十强赛之前,我参加了一档谈中国足球的《体育沙龙》节目。节目录制过程中,我拿出一面观众寄来的国旗介绍它的来历,突然感情失控激动地哭了。虽然只是很短暂的啜泣,但依然让我感觉足够丢脸。事后想来,大概是觉得自己虽然已经解说了多场国内外重大足球赛事,却仍然不能如愿参与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关键场次的转播,十强赛一场也没有让我解说(原因我至今也不知道,也不想再去问个究竟),难免抑郁难平吧。这件事情引起很多人的议论,人们纷纷猜测……
这就是我在足球这个江湖中投入的感情,不能理解我的人至今仍然认为我是在作秀……
足球据说也是一部大书。
也许足球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球迷可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一篇写完发表。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做那些事呢?
假使足球是一部大书,那么,我所做的工作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很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恕我不敬,借用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的序,改写出上面这段话当做本章的旁白注解。
时空再次转移到2001年。众所周知,2002年中国队参加了韩日世界杯,他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暂且不说。在2001年,中国队能否代表亚洲出线,是举国上下的热点话题。
连载三:青萍之末
这次是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最好的机会,韩国和日本作为东道主直接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而且十强赛分组的结果使中国直接避开了亚洲实力强劲的伊朗和沙特队。因此在中国队打进2002年的世界杯之后,连某些足协的官员都戏称中国队是“抽出亚洲”了。
与此同时,我的人生道路上也上演了同样富有戏剧性的一幕。
早在2000年,有一天,央视体育中心的秘书通知我,有一个公派去英国留学的机会。中英两国政府有一个互派学者文化交流的项目,英国政府提供“志奋领”奖学金,由中国学者到英国留学;英国政府提供学费、生活费,本人可自由挑选英国的大学和感兴趣的专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攻读硕士学位。
留学名额分派给国家机关各个部委,体育中心有个名额让大家报名。我报了名,但是没想好出国去学什么;学英语对我来说没有太多必要,而国外的电视节目主持都是从记者干起,大学没有播音主持专业可读。
我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英语雅思考试,考了7分,通过了。2000年底2001年初,接通知去英国使馆文化处填写志愿,填表时就有点心不在焉,一则我不太喜欢英国的天气,更为主要的是,从2001年9月到2002年9月为期一年的学习,将使我错过2001年的世界杯预选赛和2002年韩日世界杯,这对于一个把足球当情人的人而言显然有些残酷。
此后在留学这件事上,比如给英国学校写信,要求录取通知书什么的,我就是积极不起来。磨蹭到了6月1日,世界杯亚洲区小组预选赛已经打完,中国队进入了亚洲区十强。在曼谷,十强分组抽签。当我得知抽签结果之后,去英国留学的事也就彻底被抛诸脑后。因为我宁愿付出一生也不愿错过这次机会,参与中国队的世界杯赛事是我儿时的梦想。我知道,这次再也不是1997年,没有人再能阻止我解说比赛了。嘿嘿,想着都痛快!
十强赛B组,中国队一共要进行八场比赛,四个主场,四个客场。中、卡之战是第三场。体育中心制定的转播报道计划是:由我解说前面三场,即第一个主场对阿联酋,接着的客场对阿曼和卡塔尔。这个的确是事先排好的,不是后来出了什么风波才有的变动,不能让领导和同事们背黑锅。
我放弃了去英国学习深造的机会,留下来经历的关于足球的一切,就这样缓缓地,宛如梦幻般开始了序幕。一切仿佛不可思议,但似乎又是冥冥中早有的安排。
青萍之末
2002年韩日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打响。
中国队和阿联酋第一场比赛8月25日在沈阳进行。我在著名的五里河体育场进行了现场解说,场面极其壮观,气氛空前热烈。一周前阿联酋主场4∶1漂亮地赢了乌兹别克斯坦,于是国内许多的媒体和球迷都很悲观地预测中国队能打平对手就不错。
比赛前一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饭桌上大家难免预测比赛结果。由于已经充分了解双方的状况,基于自己的专业眼光,我大胆预测中国队可以获胜。但是一个当地电视台广告部当主任的朋友坚决不信,认为能打平就不错;而另一位房地产行业的朋友坚决支持我的观点。于是两人就要打赌。在我的怂恿下,“房地产”提出:假如中国队3∶0赢阿联酋,“电视台”给“房地产”安排100万的免费广告时间。假如不是这个比赛结果,赢2∶0都算输,“房地产”将在“电视台”投放100万的广告业务。这样便宜的赌注,岂有不受之理?当着一大桌的人,两个人击掌举杯为证。
比赛结果正是我预测的3∶0,“房地产”赢了“电视台”,100万是否兑现不得而知。赛后,我对一些媒体的朋友说中国队应该有50%出线把握了,他们却认为我过于乐观,话说得太早。第二场在客场2∶0拿下阿曼之后,我和几家媒体的记者同车回酒店,我建议明天报纸的头条标题应该是“中国队的一只脚跨进了世界杯的门槛”。大家欢笑而有些不敢相信,有人提出这话是不是说得太早了?第二天没有几家报纸敢用这样的标题,我讥笑他们连这点判断和胆量都没有,等到人人都欢庆胜利出线的时候,你们再用此类标题,还有什么意思啊?于是,我只好在自己给网站做的这场比赛的评论文章里用了这样的标题:《郝海东震慑阿曼,中国队一只脚跨进世界杯》
连载四:猜中中国队 但是猜不中我自己
中国队两战全取6分,在这个小组中脱颖而出,对于下面的比赛而言,应该说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极好的“平台”,甚至可以说,已经有一只脚跨进了2002世界杯的大门。
后来的事实证实了我的预判。可是,被得意忘形的我讥笑了的媒体当中,却有人后来狠狠地给我的后背插了一刀。
这大概就是我的2001,我猜中了中国队,但是猜不中我自己……
对卡塔尔的比赛之前,中国队形势一片大好。主场3∶0,顺风顺水地攻克阿联酋。六天以后,客场对阵阿曼,中国队2∶0取胜。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大有一骑绝尘而去的气势。这是2001年的秋天的事。
但是在2001年的开头,对国家队和米卢来说,一切并不是那么愉快。他率领的队伍在罗马以3∶6输给拉齐奥队,在德黑兰以0∶4输给了伊朗队,输4个球几乎成了中国队对伊朗队的习惯性比分。
连败使米卢经受信任危机。国家体育总局一位领导说,外国人来中国执教,就应该按照中国人的训练习惯办,过什么圣诞节呀。这种来自上级的批评,或许会让这位洋帅更加体会到中国体育机制的特殊性。早在2000年亚洲杯上,米卢就曾经这样抱怨:“中国人好像很容易陷入恐慌,然后他们就要来干涉你,希望你按照他们说的行事。他们为什么从来不能乐观一点,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比赛呢?赢球了大家相安无事,输球了立刻各自为政,脱了干系再说,然后再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就不能多一些合作,多干些实事呢?”
米卢可以学着夹上一个小本去参加领导召开的中国式会议,聆听女排精神、乒乓精神,但是听到观众喊他“下课”的声音恐怕才真正能触动他。在广州,世界杯外围赛对柬埔寨的小组比赛后,米卢再一次听到人们对他呼喊下课的声音。那场球的比分是3∶1,但观众并不满足。“大国心态”与“弱者心理”能够奇妙而相辅相成地交织在某些中国球迷身上,他们甚至用为客队加油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是令米卢感到不可思议的东方神秘的东西。以至于他也不可思议地建议:中国队踢十强赛能不能就别卖门票了。
从一开始,米卢就希望中国足球能变得快乐起来,他倡导的足球观是“享受生活”、“快乐足球”。隔了几年回头看去,中国足球人和球迷的生活丝毫没有变化,而他在中国的足球生活和快乐,等到包括此次中、卡之战在内的十强赛之后倒是真正享受了一番。
起初,某些充满“正义感”和挑剔眼光的媒体和球迷,都在忙于“倒米”。后来米卢咸鱼翻身,这些人又赶紧“保米”,承蒙有些人看得起我,调头“保米”之余还“追认”我为“倒米派”。遗憾的是他们搞错了对象:我这人一向有点狂傲,喜欢特立独行,无幸成为“某某派”;更为重要的是:当米卢在被围攻中挣扎的时候,我不但没有“倒米”,而且还是为数不多一直在替他说好话的人之一。那阶段,在足球这个江湖里,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江湖大腕之中,少有人像我这样旗帜鲜明地一直在“保米”,更多的人都是在“骑墙”。
早在2000年,亚洲杯赛中国队首仗2∶2逼平韩国队,创造十多年来中国足球在异国他乡赛会制洲际重大比赛纪录的时候,我就借着成绩壮人胆,在新浪网写评论说:咱们的舆论环境能不能客观、公平、善意一些,别让米卢在面对中国的媒体的时候比面对球场上的对手还要累?2000年我的评论《替米卢说几句》、《让我们相信米卢吧》,现在依然在浩瀚的网络海洋里漂荡着。这真要感谢网络的特殊作用,帮助我留下很多“证据”。
连载五
“中卡风波”前哨
从以往大赛的临场指挥来看,米卢展现了国际一流教练的水平和胆识。说米卢是一个应试高手教练一点不为过,由我首先提出的这个论调日后被诸多媒体引证推崇。中国队的情况就像一个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从初一到高二一直是混着的,底子打得也不牢,到了高三想突击一下,凭自己只有五成把握的实力考上大学。这时候怎么办呢?只能找一个专门带毕业班的、有经验的老师,考前突击重点、押题、恶补考试技巧。米卢就是足球大赛应试高手,找他来可以帮助解决眼前的问题,但不可能指望他从根本上提高和改变中国足球的真正水平。十强赛上,正是他带领中国队漂亮地赢了开局的两场比赛。
时间到了9月7日,中国队转战卡塔尔多哈。100多位中国记者从沈阳跟到阿曼,又从阿曼跟到卡塔尔。我们住在多哈的喜来登酒店,后来中国入世谈判的时候也住这里,中国跟这个酒店也算有渊源了。
此时,我已经跟队一个多月,看国家队的训练,和教练员、队员以及随队官员接触了解情况。赛前,我和足球报的金焱还绕道从训练场旁门溜进去,爬到看台的高层躲在角落里偷看了卡塔尔队的两次训练。总体感觉是与1997年那支队伍相比人才凋敝、明显退步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说:嗨,卡塔尔足球衰败了,这样的队咱们怎么打不赢呢?照这样子下去我们能赢他100年。由此,我们满怀信心都认为赢球没问题。
中卡之战是整个十强赛中出线的一个关键战役,只要我们不输,基本上就出线了。如果输掉,卡塔尔7分,中国6分,卡塔尔的积分会就超过我们,排在第一。那种形势下,也许因为西亚联盟的关系,阿联酋和阿曼眼看出线无望,把分数统统送给卡塔尔以成全阿拉伯兄弟,那是很危险的。不过,我当时还比较乐观:因为中国的实力有优势,只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的危险可以避免。
赛前一天晚上,我来到中国队的休息室,队医和领队拉我到更衣室里聊天。看了贴在那儿的出场队员名单,队医老尹问我怎么看,我悲观地说:这场球能平就不错——首先是换了两名前锋曲波和谢晖,锋线上会有一定的隐患。这两人各有各的特点:曲波是快速反击型的队员,谢晖是抢点型的队员,都不是能拿球好的前锋。在这种闷热的天气里踢球,锋线队员是否拿得住球,直接决定了球队的整体体能消耗得如何;其次,吴承瑛停赛,左后卫换了杨璞,他是第一次打重大比赛,搞不好会紧张,和中卫的配合默契有待考验。左前卫马明宇换成了申思,他的技术不错,头脑清楚,踢球聪明,但防守拼抢奔跑能力不行,而马明宇在防守上要强于申思。老尹听了我的这番话,也随声附和道:论头球,谢晖在队里也不是最好的,顶不过老茂(宿茂臻)、小范(志毅)、大头(李玮峰)和(郝)海东。
与连胜的前两场的阵容相比一下子换了4个人,可是中国队的实力远没有达到换谁上来踢都行的地步啊!而且,在炎热的天气里踢球,队员的拿球护球能力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使队伍减少不必要的体能消耗。为什么西亚球队以前踢球踢得慢?原因之一是天太热,他们不可能快节奏地来回拉锯,那样他们就难以坚持90分钟。
基于上述情况,我就说用这个阵容能平就不错了,又说早换人还有希望,晚换人搞不好被人家打了两三个,追都来不及了。
接着我和老尹合影,老尹还给我拍了照、送给我中国队队旗作留念,还特意拍下了首发阵容的名单。之后我又遇见张玉宁,问他为什么不能上?他说谁知道呀。看到马明宇,问他怎么样,能上吗?他说没问题,但是只能服从教练安排。我问郝海东,是不是伤重不能上场?他说:狗屁伤啊?我好人一个,谁知道为什么不让我上。
比赛开始,卡塔尔队穿白,中国队穿红。这场赛后引发波澜的比赛,其进程倒也简单。卡塔尔上半场右路进攻,一脚远射打在自己队员身上,球折射弹进了我队大门。卡塔尔队领先。上半场中国队场面极为凶险被动,进攻组织不起来,控制不住球,防守混乱,要不是卡塔尔队羸弱,把握得分机会的能力太差,门框帮咱忙,中国队有可能落后两三个球。
连载六:回忆中卡之战
半场休息的时候,坐在转播台前面的技术人员、足协工作人员和国内的助威团早就骂翻了天,足协的官员跟我说:“健翔,你下半场就给我说,曲波和谢晖是中央电视台足球队的水平,那个棒槌!”他们可以随便说话,而我作为解说员可不行,我说什么教练队员根本听不见,想干涉比赛都枉然。下半场到了70分钟还不换人,助威团更是骂声一片。
不知道是否有指示传达到米卢那儿,下半场最后20多分钟,一直毫无表情按兵不动的米卢才换上宿茂臻、于根伟和马明宇,中国队的实力得到了体现,场上局面彻底改观。体力和心力都已经透支、本来就比我们水平低的卡塔尔队,终于被中国队冲垮了。第88分钟,李玮峰的头球将比分扳平。比赛刚刚结束,有记者看到,在通往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路上,米卢不停地接电话,而且神情沮丧,好像失意的不是卡塔尔人,而是他一样。
现在回忆一下我那天的解说吧!
在比赛开始后,我很快按照常规介绍了双方出场阵容,并明确指出了中国队的首发阵容的隐患在于两名前锋的能力特点不适合今天的比赛(请注意并不是说这两名前锋就不好),左路的防守问题可能成为对方攻击重点。我以为观众会记住一个解说员所有的话而不是断章取义,可是,事实证明,人们从来都是只记得住自己想听并愿意记住的话。以下是这场比赛中,我说的几句关键的话,或者说,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歪曲利用的话:
今天米卢排出的首发阵容出乎意料。
左路将成为对方攻击的重点,两名前锋护球拿球能力差,这么热的天气球队消耗比较大,左前卫申思的特点不是拼抢和防守,而在这场比赛中拼抢和防守很重要。左后卫也换了人。杨璞第一次打重大比赛,能不能正常发挥水平?
要是普通的球迷和记者都能猜出米卢的心思,那他就不是神奇教练了。
如果是由甲A甲B的26位主教练来排今天的阵容,肯定没人会排出谢晖和曲波的组合。
上半场,米卢的用兵遭到了惩罚。他的行兵用险,被证明是失败的。
申思把状态很好、没有什么伤病的马明宇换下,令人不可理解。
曲波太年轻,发挥不好情有可原,派他上场的人,要负更大责任。
谢晖更是拿不住球的队员,只有头球这一项。
申思没有突破,只有原地的能力。
队员们都拼尽了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不用怀疑他们的责任心。问题是,能力是有差别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次迟到的换人,一次迟到的改错。
很多记者得知首发阵容时,就对比赛做出了悲观的预测。现在我们来看看,米卢还有什么神奇。
任何一个大牌主教练都有他固执的时候,看不懂的时候,总有一部分是成功的,一部分是失败的,会受到惩罚的。
连载七
中卡战后黄健翔发表评论
下半场扑朔迷离的第88分钟,说来也是命运使然,日本裁判给了中国队一个中场过中线一点左边的任意球。比赛在进行中,我看了一下表时间不多了,定位球是中国队的机会,看看能不能抓住吧;祁宏大脚开出来,李玮峰一个头球攻门!从我在评论席的角度看,头球直接就奔守门员的怀里而去,我心里一凉,没想到电光石火之间守门员左臂一托,皮球弹出,竟然从他身体的右侧飞进了大门,1∶1,太让人高兴啦!我终于出了这口恶气。扳平之后,中国队的气势明显压倒了卡塔尔人。所以当时我说:如果再给我们5分钟或者10分钟,我们甚至有可能反超。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今晚,我为中国队的顽强表现和运气感到激动,为自己成为中国队同一战壕里的士兵感到骄傲。赛后,我还兴致勃勃地照例给网站写了球评:
《米卢神奇的昏招让人提心吊胆》
前两场比赛的连胜,使中国人对米卢的信任变成了崇拜,并且眼看就要变成迷信了。所以,当米卢在阿曼将张玉宁赶上看台,让谢晖首发出场时,没有人敢提出疑问,甚至没有人敢产生疑问。“神奇”的思路岂是凡人能懂?
但是,当中国队与卡塔尔队的首发阵容和18人名单出台之后,“无知无畏”的我立即在网上大胆地做出了悲观的预言——天地良心,我是多么希望,也是多么相信我们的队伍有实力取胜——可我依然在赛前5个小时做出了这样的预测。如果不是江津的神奇、门楣的帮忙、对手的脚臭和门将的手软,如果不是我们的队员团结奋战,斗志不减,一拼到底,又确实有实力保证,我的预言就很可能变成现实了。感谢我们可爱的队员,无论是否上场,无论是否报名,无论表现怎样,我坚信你们每个人都尽力了。
神奇得让人看不懂是可以的,但神奇得让人担惊受怕是不可以的。中国足球早已饱受折磨,我们需要一次痛痛快快的胜利,一次一帆风顺的出线,更何况我们完全有这个实力,何必放着不用,偏要弄险?
神奇得出乎意料、出其不意是可以的,但也不可能场场比赛“语不惊人死不休”,非要用大家都不看好的人来教训我们这些外行。事实偏偏证明,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有一定鉴别、判断能力的,尽管真理有时也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场球我这个年轻的外行敢在赛前5小时就断言“不乐观”,而且还有更多与我年龄相仿,对足球认识水平相当的记者,对比赛结果极为担心,对米卢的排兵布阵用人原则产生怀疑,而这又恰恰与卡塔尔队主教练哈吉赛后对中国队提出的三个问号不谋而合:1?中国队下半场后半段的阵容为什么不是首发阵容?2?为什么不上郝海东?3?为什么怕我们队?怕什么?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国足球今天应重唱这首歌。“神奇”不能太离谱,否则一步之隔可能变成“腐朽”。但愿下场比赛不会再看见这神奇的昏招儿,否则难免让人有别的想法。
连载八 健翔开始感受不眠夜
我来说,这是离开家乡千里之遥的一个看似平常的不眠夜。然而后来发生的事件却证明,这仅仅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开始。
宋玉在他的名篇《风赋》中这样写道: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聚贤庄”论战
聚贤庄——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之中的一处地名。说的是,丐帮帮主乔峰的敌人发英雄帖,在聚贤庄召开英雄大会,商议对付乔峰。乔峰冒死前往。群豪震惊。是日,乔峰与群豪饮酒绝交。酒毕,群豪围攻乔峰。一时间,聚贤庄内天昏地暗,血雨腥风……
从9月8日凌晨开始,各大网站的体育BBS都在激烈讨论着黄健翔这个话题。一大堆板砖砸过去,此为“倒黄派”。在“倒黄派”看来,黄健翔自以为是,李玮峰的头球给了他一记耳光;他应该用伸出去的拳头堵自己的嘴。但是,在“保黄派”看来,黄某人因言获罪,这是“文字狱”,黄说得没错。网络媒体向来是乐见网民争吵的,于是抓住热点搞起了民意调查,看是“倒黄派”多,还是“保黄派”多……
一切因中卡之战而起,一切因我而起,但最初的我仿佛是这场猛烈台风的风眼,一切又都异乎寻常显得风平浪静。比赛之后大家回酒店,没想到第二天我就成了被攻击的对象。那种从现实生活中被剥离的感觉有点像加缪笔下的“局外人”。
第二天回国,在曼谷转机,周围的记者可能听到国内的一些消息,但都没好意思告诉我。9月9日回到国内,才知道出了事,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了一些外面风雨飘摇的消息。他当然是支持我,劝我别想太多,别在意。我到网上去看,第一时间的感觉是:震惊、失望、被出卖!因为我是一片赤子之心。
我不喜欢谩骂。当然,谩骂也是一种排遣郁闷和压力的方式,例如北京工体时常上演的万众京骂大合唱。当一种声势浩大的谩骂准确无情指向某个具体的个人时,让人觉得仿佛“文化大革命”重新上演了。也许是我从小的成长环境特别简单,没受过什么挫折,在那样千夫所指的情形面前,我才明白一个人的渺小与百口莫辩。在中国人的历史情结中,有一种叫做颠覆性或破坏性的潜力,只要时机合适,随时都有人出来烧杀、打砸抢,然后是出卖、背叛、诬陷……革命性意味着重生,与此相反,破坏性意味着毁灭一切。
网络上专门开辟了“炮轰黄健翔”专辑,直到现在,如果你有兴趣,仍然可以搜索到很多当年的密集炮火留下的“弹坑”:
连载九:网友褒贬健翔
别以为自己看过几场足球、解说过几场比赛就跟个专家似的,米卢在十强赛之前我看就你们几个鸟记者的猜疑大,什么马明宇老了跑不动了,什么李明不在右路怎么办,什么杨璞的入选是用来气孙继海的……似乎米卢手下的这些队员没有顶用的!结果两场比赛下来,你又开始见风使舵,什么马明宇不上左路申思不行,于根伟不上谢晖差劲曲波能力有限……啊,呸!!!
我劝你黄健翔,最好收起你那张臭嘴,尤其是在解说比赛时少用那些祥林嫂一般的语言来恶心观众,观众都是些活生生的人,不愿意在比赛紧张的时刻听你唠唠叨叨,更不愿意听见你贬低米卢抬高自己的混账解说!对于米卢,希望你能够放尊重,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电视机前的广大球迷观众。米卢的所作所为他心里有数,队员状态的好坏、伤病的情况你清楚不过米卢!!!
或许我的话严重了一点,但是我确实已经忍无可忍!幸亏最后一刻我们扳平了,要不我看你赛后还不把米卢吃了,什么素质!实在有损央视的形象。就这样我听你的解说,到最后给我的感觉都是由于你的调兵遣将才得以取得最后的平局。你好好思考一下吧,别太张狂! 当然也有人认为我是忠实而热情的球迷中的一员,并且认为解说评论的权力与资格不是谁能够赋予的,而是我这个位置上本来就应该有的。因此针对我的解说,《足球》报的李承鹏曾给出这样的解释,也权且算是反击的炮火吧?
评论的舌和大众的胃——不是在声援黄健翔
在这个时代,评论家是痛苦的。在大众趣味与个人价值标准中他必须像永动机般进行调节,不幸的是,两者通常是分裂的。
评论家是舌苔,大众是胃,评论家竭力调动每一粒味蕾,但胃不见得买账。当胃的要求与舌的判断出现反差时,胃便要反抗。
比如黄健翔,这个自1996年“冲冠一怒”后便日趋平淡的评论人,由于9·7之夜很个体情绪化的发言,便遭到胃们的反击——大众的生理现象,就是一种“反刍”。
一个大众传媒的评论人,必须代表着大众立场;但彻底大众趣味化,将以个人标准的泯灭而丧失真正意义的大众立场。那种端坐镜头前照本宣科的人,只是一具“肉喇叭”。
黄健翔说了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大众对此事采取的态度——舌头并不重要,它只是胃的探测器,大众的表达工具。当它不能满足胃的需求时,大众必须疯狂地否决它!割掉它!舌沦落为胃的附庸。
这种“反刍式”的大众运动在任何一个历史时刻都会出现,它不是反动的,但是危险的,——因为这种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纠正错误,而是为了排斥“大众的异端”,谁与大众对抗就要砸死它,粉碎它,再踏上一万只脚!
连载十
评论的舌和大众的胃——不是在声援黄健翔
而我恰恰认为足球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人文性与兼容性,或者说它的民主性。作为一个评论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个体价值标准来“代入”大众立场。在津津乐道于“黄解说”一万次个人判断后,大众突然不兼容了,因为舌头被认为成了胃的叛徒。
对于中国足球,胃所要的并非它应该要的!很多时候,胃需要舌头来欺骗它,麻痹它。这是另一种类型的“饮鸩止渴”,对于中国足球,“下毒”好于“解毒”。
因此,多数人对于“十强赛”出线的意义认识仅在于“出线”,这个饱受摧残不成人形的群落,在慌张绝望之际把“出线”当成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圈,谁敢在上面扎针,谁就被第一个扔进海里。
我想说的是,当两胜一平铸就金光大道的时候,当中国球迷一夜间发现太阳离我们如此之近的时候,大家被眩目的光芒射得失忆了——忘记了“出线”对于中国足球的提升不是决定性的,忘记了太阳并不能照遍所有的阴暗旮旯,忘记了朝鲜人早在几十年前就玩过一次世界杯而牙买加人在世界杯上被阿根廷队像烤串吃掉现在已经入围的还有塞内加尔这个大多数中国人分不清是东西南北那个非的国家。
与此同时,荷兰队已经香消玉殒,德国队还在苦苦挣扎,葡萄牙队则有可能很耻辱地与亚洲某支烂队打两场附加赛。
2002世界杯不过如此,十强出线不过如此,出去了又怎样呢?与其像这样抽到一支上上上上上上上签冲进去摸一把,还不如像威尔士,做一个优雅隽朗的“特立独行的猪”——但大众不干,只需要一种简单充实感的大众的胃发出囫囵吞枣的声音:“我要,我就是要那个。”
不是在声援“黄解说”,他并不代表真理,“黄解说”的错误在于长时间随大众洪流猛冲后突然拔腿向后,并在群情激昂的时候说了一句“这孩子一定要死的”,所以他被继续向前的人们撞得头破血流。但我想这好过亿万只扩音器里每次都传出一种声音:这场球,既要加强进攻,又不能丢弃防守;既要发挥中国队两翼齐飞的特长,又不能忽略中路;中国队有很多机会,关键是能否把握机会……一种对辩证法进行庸俗的声音。
大众的胃——并不永远都是理智的。如同风靡欧美的一档电视节目《生存者》所揭示的:“当我饿的时候,我就喝水,它不能提供养分,但它在胃里给我一种充实感,我可以欺骗自己。”——摘自《生存者》最后一批生存者科比的访谈。
连载11:网友为健翔喊冤
网友球迷“叼得一”说:
中卡之战结束后,网上有不少人对黄健翔在这场比赛中的解说横加指责,进而连篇累牍地对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口水战,这让俺有点儿莫名其妙。正如一些网友所说的:这让人回忆起曾经的那个“文字狱”的时代。
黄健翔在中卡之战的解说过程中也许表现出了一种超出其央视解说员身份的激情,但对这个问题的是与非俺根本就不关心。至少在这场比赛之前很久,俺们就已经习惯于黄健翔用这种感性的方式来表达,俺们所熟悉的黄健翔就是那个在比埃尔霍夫射进黄金入球的时候能够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的家伙,这个家伙让俺们感觉到亲切,在那个时刻他能够跟俺们这些穿着背心裤衩坐在电视机前的球迷们一起欢乐或者一起悲伤,尽管他在电视机里,但他是俺们中间真实的一员,这才是黄健翔。
有网友罗列了很多黄健翔在中卡之战解说中的原话,主要是一些对于米卢排兵布阵的非议和对一些具体球员的评说,不少人把这当成黄健翔的罪证,但说实在的,就罗列出来的这些原话来讲,俺个人觉得他说的百分之百正确,甚至无一字不恰当。在中卡之战中指责米卢的排兵布阵与支持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并不矛盾,如果他在解说中没有及时地、勇敢地把他的这些思考表达出来,那俺倒要怀疑他的用心何在了。
黄健翔在解说中绝不是一个不犯错误的人,他在解说中犯的错误可能要比其他的央视解说员还要多一些,这正是他的可爱之处。他从来不做四平八稳状,从来不装出面面俱到的嘴脸,他经常使自己满腔的激情溢出央视解说员的职责范围,他经常带着一个超级球迷的眼光和心态坐在央视的直播室里,这才是俺们尊敬的黄健翔,是属于球迷的黄健翔,而不仅仅是属于央视的黄健翔。从球迷中涌现出这样一位英雄占据了央视解说员的位置,俺感到非常欣慰,这毫无疑问是中国球迷寥寥可数的幸福中比较值得珍惜的一种幸福。至于他自己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俺既不知道,也不关心,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俺所关心的是:如果将来某一天他的解说不再有任何错误,如果他失去了棱角和激情,那才是球迷的悲哀,那才是央视的悲哀。
总之,在那个特殊的时间段,我被一些人骂做“狗屎堆”,也被另外的一些人称为“里程碑”。一个人的命运被突如其来的事件左右摆布,身不由己,这种感觉就是荒诞和无奈。故事被各种各样的声音所演绎,诉诸笔端渐渐成为传奇或小说。不过,所有鲜活的故事,在近似戏剧般地荒诞演绎之后,那些事实的真相和由衷的表达,又有谁去真正在意过呢?
连载12:黄健翔终于开口
从卡塔尔回国之后立即陷入争论的漩涡。我的好朋友白岩松说我太不会保护自己了,干这行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体育中心的领导马国力说他听到一些议论,问题不算太严重,而且按照事先的安排,接下来的比赛不由我解说,正好可以休息。
几天之后到体育中心上班,会上我被点名批评。原因是有位观众给台里发来了传真,领导转过来了。我仔细看了这封传真的观众意见,满纸毫无根据的谩骂和人身攻击,最可笑的是这位老兄自己在传真的一开始就声明自己很少看足球比赛,却大肆批评我这个解说员“一向”的“无赖混账”、“素质低下”——天啊!领导在传真上的批示:“要有大台风范!”我真想不通,如果真的那么在乎观众的意见,那该被批评甚至离开这个岗位的,大有人在,决不是我!而且,如果我真的一向如此,那岂不是各级领导严重失职,怎么能把这样一个人放在中央电视台的话筒前那么多年呢?!这不是开国际玩笑么?接着体育中心开会,领导传达说要注意个人情绪,不要把自己当成球迷。我的想法是:把自己当成球迷有什么不对?可我并不是简单的把自己当成普通球迷随便乱说。我是满怀着对中国足球一片赤诚之心和必要的专业标准为观众服务。难道一个中国球迷看着自己的球队能赢却不赢,可以无动于衷吗?!很多媒体采访我,希望我说点什么。当时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说了也没什么用。自己又没做错什么,没有什么可辩解的,至少在当时那种气候下辩解不如沉默有力。也许这就是我理解的大台风范吧。
网络上有网友冒名顶替代我发表“个人声明”和“内心独白”,说我不是“倒米派”,因为那个时候“倒米派”就像反革命,人人喊打,都在赶紧划清界限。
感谢他们的好意,但我不需要什么个人声明和独白。我只是做了一名体育解说员职业范围分内的工作。我的理解是:我没有错,没必要跟那些胡乱骂人的人解释和申辩!于是,我委托网站发表了这份特别声明:
我从未发表过任何声明也从未接受过任何采访
最近,在部分传统媒体和网络上登载了类似“黄健翔给全国球迷的公开信”、“黄健翔个人声明”等文章。在此,黄健翔借网站郑重向广大网友和球迷发表声明:
在中卡之战之后我从未发表过任何声明,也从未接受过任何采访。所有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的所谓黄健翔的个人声明等等文章,纯属部分球迷和网友出于制造恶作剧或其他目的而捏造的。我将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在网站竞技风暴发表有关中卡之战解说的正式声明,而且网站竞技风暴将是我发表此正式声明的唯一网站。
连载13:传健翔去凤凰卫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观众和媒体的愚昧无知。一位观众不知从何处找到我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说要教育我,让我承认错误,说我越俎代庖,干扰比赛。这位老兄也许不知道足球场上运动员和教练员听不见我的解说,更不会因为我说了什么使比赛受到干扰。不过,比观众了解情况的一些媒体居然也跳出来炮轰,个别媒体还采访球员家属,指责我的工作。
这些媒体可笑之处在于,他们的关于那场比赛的评论文章,也都是对米卢用兵不当和一些队员的表现不佳的批评啊!我认为对球员的评论是客观公正的,是对事不对人的。明明踢得不好,我不能说你好。我没有人身攻击,没讽刺挖苦。我只是说这场比赛踢得不好,或者这场比赛情况不适合你。
但是,我的一腔热情和不谙世事让我忽略了这种危险,以至八面秋风。现实证明:体育解说员也许像挖煤工人一样,属于有一定危险系数的职业。
有些人把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建立在扭曲或打折的信息基础之上,然后通过网络迅速发表一己之见,这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孟子说,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这些人为什么可以随便说话,因为他没责任。但是这些人忘了,伤害一个人很容易;忘记这样的伤害就很难了。
回国之后,我照例转播周末的外国联赛。到了十强赛中国队胜利出线以后,我休假在家,出去旅游,连续两周没有出现在周末的转播里。于是网络上传出消息,说我要离开中央电视台,去凤凰卫视当体育评论部主任,各种小报也添油加醋炒得沸沸扬扬。大概有人打电话到台里询问我的情况吧,终于有一天,我的同事韩乔生打电话找我,他说:小黄,外面传说你要辞职,要去凤凰。当时我已经几天没上网,还不知道这种传言,我告诉他根本没这回事。又过了两天,体育中心领导马国力拨通我的电话:“辞职这样的大事你都不跟我说一声?台长问起你的情况,我却找不到你。”于是我赶紧解释……
天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的休假是打了报告的。
从此好像我不能休假似的,每年一休假,外面就有种种传闻,如我要去凤凰卫视、去ESPN、去东方卫视;也有说我又被“封杀”等等。害得替我转播的同事,比如刘建宏和段喧,常常要特别地说明“健翔是休假了”。这样的情况延续到2005年冬天,也许2006年以后就不必这么麻烦了?
2001年9月那段时间,心里很难受,觉得就像世界崩塌了。最严重的后果是让我好像没有了信仰,没有了安全感,怀疑世界上有没有公平、公正和良心?以至有过辞职不干的念头。有朋友安慰我说:你从1995年出道,一切来得太顺,这次磨难算是一种平衡吧。我的父母说人活着总有磨难,要能经得住,得坚持。转念一想,我没做错,凭什么要走?!我要做下去。
后来,人民网做了一个调查,有92%的网友希望我继续解说剩下的十强赛。
时间很快到了2002年3月份,台里已经风平浪静,通知我解说韩日世界杯。对我来说,这是意料之中,同时也是我应得的结果。但在此刻,这样结果似乎又显得分外来之不易。乔峰在聚贤庄惨烈地力战群雄,最终他获胜了。在这场关于“中卡之战”的论战之中,我也获胜了。
我战胜的,是我自己。

  0/1   txt下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