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前程密碼 作者:《人力資本雜誌社.txt

2023年10月05日

  1/3  下一頁 txt下載

《前程密码》 作者:《人力资本》杂志社
陈天桥:为何总是半夜惊醒?
上市,收购,重金招揽人才,
一切只为不再夜半惊梦
在2001年之前,盛大每天都可能死去;在2002年,盛大每个月都可能死去;在2003年,盛大每个季度都可能死去。
——陈天桥
2002年1月11日这一天深夜,睡梦中的陈天桥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惊醒,他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浑身冒出一层冷汗,心脏怦怦怦地跳个不停。正如他最担心的,电话来自自己的盛大公司,内容是:黑客袭击,用户资料被盗!
短短几分钟后,神态自然的陈天桥来到公司,沉稳地站在员工的面前——若干年后,盛大的老员工丁聚岗回忆那天晚上陈天桥的表现时,仍然钦佩不已,他说:老板当时出奇地冷静,而且这种冷静绝对不是伪装出来的,我们老板真是一个男人……
但是,从此之后,晚上但凡有电话响起,无论是否已经睡着,这个被员工称为真男人的陈天桥的心脏都会狂跳不已,这种情形一直到2005年新一轮危机的开始……
第一部分危局
政策、业务、技术风险,陈天桥危机重重
在外人看来,盛大手里似乎有花不完的钱,财务状况足够健康。按照陈天桥自己的描述,盛大没有应收账款,没有银行贷款,每天的现金收入超百万,2004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3.67亿元人民币,较2003年度的6.33亿人民币增长115.8%。但陈天桥的心里一直都认同比尔·盖茨的那句话:微软距离倒闭永远只有14天。微软帝国尚且如此,何况他的盛大呢?陈天桥的忧患既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杞人忧天,他所担心的危机其实一直是伴随着盛大的成立与成长的。
2004年3月31日下午三点,盛大公司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名男青年冲进了客户服务部,一只手握着一瓶汽油,另一只手拿着打火机,怒吼着要自焚。后来,情绪激动的他就真的点燃了自己。幸亏盛大的员工眼疾手快,及时地扑灭了这名青年身上的火,这才没有闹出人命。
原来,这位男青年因为迷上了盛大的《传奇》游戏,他在游戏中购买了虚拟装备。但他购买的虚拟装备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游戏外挂产生的赝品,一旦外挂被封,那些装备自然也随之消失。该男青年在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极度气愤,便要求盛大公司让他继续使用那些虚拟装备,盛大自然不会为盗版提供服务,这位男青年的情绪随即失控,便以死相要挟。虽然事后盛大总裁唐骏建议玩家不要轻易私下进行虚拟设备的交易,但是他却回避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很多游戏玩家已经被《传奇》弄得走火入魔了。
2004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放了一个15岁的孩子杀人的事情,节目中化名为龙龙的杀人犯因为在网吧迷恋《传奇》游戏而和另外一个男孩子对骂,结果龙龙就买来刀子将另外一个男孩杀死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已经不是个案,不到18岁的孩子和学生整日沉迷网络游戏,24小时泡在网吧不去上学,已经成为了一种令家长和社会都非常头痛的现象。在这样的土壤之下,家长老师们一谈到网络游戏,常是咬牙切齿,盛大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也多半因此为负数。所以,舆论的压力一旦过了临界点,就很有可能影响到政策的制定,也许哪一天来自政府的一纸文字就能够让这家公司彻底消失。
除了政策风险,业务模式单一,竞争门槛过低,也是盛大天天面临的危机。陈天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成为中国首富,他全部的利润都来自于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的门槛本来就不高,又有盛大这样可模仿的成功模式,各种网络游戏公司在中国网游市场上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所以,中国的网游市场上,盛大一枝独秀的日子不会太长久。陈天桥也说,他最担心的竞争对手不是市场上现有的这些追赶者,而是像5年前盛大那样的一群人:坚定、执著,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充满激情,他们很可能颠覆一个行业。
自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来,盛大的市值一直高居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头榜,但爬得越高摔得也越重,在政策危机、业务模式单一危机的双重危机之下,无论任何风吹草动,盛大的数亿市值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蒸发。
还有黑客的偷袭,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挑战,业务多元化的诱惑与陷阱,重重危机压在陈天桥的心头上,陈天桥想要在晚上睡个好觉,恐怕比较难。
不过,危机对于陈天桥来说,一直都是家常便饭……
第二部分渡劫
创业失败,独辟蹊径,盛大携《传奇》归来
黑客攻击,私服外挂,陈天桥官司缠身
与中华网联姻,现金为王
1993年10月之前的陈天桥是个父母与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学生党员,学生会干部。作为整个复旦大学仅有的18名提前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之一,陈天桥毕业后去了一家大型国企,在这家国企工作5年后,陈天桥并没有继续走仕途,而是加入了一家信托投资公司。
1999年10月,陈天桥从信托公司辞职,拿着炒股赚来的50万元投入到互联网创业大潮当中去。他和会做网站的弟弟拉了几个朋友,一起做了一家名字叫做stame.com的网站,主要从事当时还很时髦的网上娱乐项目,如虚拟社区、互动娱乐以及网络游戏。没过多久,这个网站便拥有100万的注册用户,但却叫好不叫座,整个公司的业绩为负数。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陈天桥只能打道回府。遇到资金短缺危机的陈天桥这才开始显露他的传奇。
靠着在证券公司和政府机构工作时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陈天桥找到了中华网CEO叶克勇,一阵交流之后,叶克勇说:stame.com我要定了,你带上签好的合同来见我。就这样,陈天桥在2000年1月拿到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投资。
投资拿到了,但中华网认为,仅凭虚拟社区还不足以带来更高的浏览量,因此他们要求陈天桥改变盛大的经营方向。陈天桥决定做动画网站。这样既可以带来投资方所需要的浏览量,又不会离网络游戏社区太远。但还没有等到盛大网站盈亏平衡,网络业便开始走下坡路。
志不同不相与谋,与中华网分道扬镳
2001年5月,中华网承诺投资盛大的300万美元中还有100万美元没有到账,而中华网已经开始质疑陈天桥。因为公司虽然有100万注册用户,但几乎没有一分钱的进账。眼看事业难以为继,陈天桥决定放弃网络动画,但是下一步做什么,他自己也没主意。
刚好此时韩国游戏开发商Wemade到上海来寻找合作伙伴,准备推广网络游戏《传奇》。在上海市动画协会的介绍下,Wemade被推荐给了陈天桥。陈天桥拿到游戏,在大学的时候他本人就是个游戏高手,他自己先动手玩。尽管当时网速很慢,但曾是游戏高手的陈天桥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看到了其中的市场前景。于是,陈天桥向中华网请示用30万美元做运营《传奇》的代理,希望中华网尽快将那100万美元拿来用,但被网络烧钱泡沫吓怕了的中华网坚决不干。
可是,陈天桥知道自己真的是找到了一棵摇钱树——网络游戏的本质就是多人博弈。陈天桥认为自己没有道理不赌这一把,他逼中华网至少按合同留下30万美元后分道扬镳。这30万美金包括固定资产,陈天桥的流动现金只有10万。
测试《传奇》,空手套白狼
2001年7月14日,盛大和《传奇》海外版权持有商Actoz(Wemade合作伙伴)以每年30万美元的价格签约,合同期2年,除了版权运营费,每月上缴收入的27%为提成。签完约,陈天桥基本上就没钱了。但这个时候,要想运营《传奇》,什么都要花钱,没有钱,盛大就会因《传奇》而死。
《传奇》上线两个月的测试期是公司生死存亡的关口,如果在测试期内不能吸引足够的玩家,就不能收费运营,那么盛大很快就会坚持不下去。运行网络游戏,需要很多的服务器,而此时的陈天桥根本没有钱来添置服务器。陈天桥拿着与韩国方面签订的合约,找到浪潮、戴尔等,告诉他们:我要运作韩国人的游戏,申请试用机器两个月。服务器厂商一看的确是国际正规合同,盛大以前也还是信誉不错的客户,将来恐怕还是潜在大客户,于是就同意了。然后陈天桥又拿着服务器的单子,以同样的方式与中国电信谈:浪潮、戴尔都给我提供服务器,我们需要很大的带宽运营游戏。电信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看上去不错的客户,给了测试期免费的带宽试用。
表面上看,陈天桥玩的是空手套白狼,背后却是非常高明和充满技巧的手段,除了个人的经历所证明的信誉之外,更重要的是诱之以利。2001年9月,盛大开始了两个月的游戏测试期。
与育碧决裂,打造销售网络
陈天桥开始做传奇时,和当时的网络游戏市场一样,产品是代理韩国的,销售交给合作伙伴育碧,利用他们的销售网络代销盛大游戏卡,分成33%给他们,盛大只负责运营,于是形成了这样一个开发——运营——销售的三方合作模式。在试玩时陈天桥知道传奇是个好东西,但它在玩家中如此火爆是盛大没有预料到的!从2001年9月28日公测开始,在线人数就不断增长,11月28日开始正式收费,同时在线人数迅速突破10万和40万大关。但在这时,育碧的销售却没有及时跟上。
育碧公司没有想到《传奇》的在线人数会增长的这么快,所以准备的销售卡特别少,玩家根本买不上卡,很多省市断货。育碧公司又给各地分销商一个很长的回款期,现金回流很慢,盛大和育碧公司摩擦不断。这时候,育碧公司人事变动,不承认原先的合约,盛大又面临现金短缺和品牌影响的问题,盛大决定单干。
但是谈何容易?几十个人,全国铺点,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很多人看来,盛大此时和育碧公司决裂无异于自杀。
就在此时,聪明的陈天桥开始注意到网吧的功用。当时玩传奇网络游戏的玩家基本集中于网吧。而网吧,一方面是玩家的集散地,另一方面又是实质的终端销售商,直接面对客户。经过一番讨论,盛大确定了以网吧为中心建立销售渠道:以各地的网吧为纵线,将网吧当作游戏卡销售的据点,以各地的总代理商、分销商为横线建立盛大自己的销售中心。
在建立渠道的过程中,盛大独创性地开发了一个线上销售系统,把销售渠道直接铺进了网吧当中,把网吧从一个消费场所变成了销售场所。用户在装有盛大系统的网吧里,只需告诉网吧老板他需要玩多少时间,交钱以后网吧就可以在2分钟内把游戏时间打到用户的账号里。
不尽财源滚滚来,2002年的盛大借助网吧这样一个印钞机器,当年进账超过6亿元人民币,纯利润超过1亿元人民币,每天的收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陈天桥的盛大渡过了摸索模式的创业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直面黑客与私服,陈天桥决不低头
自从2001年《传奇》稍微有些名气开始,《传奇》便频频遭受黑客攻击,最频繁的时候,每个月会有好几次。最严重的一次,盛大的整个销售系统几近瘫痪,陈天桥在家里接到电话心脏就急速跳动的毛病就是在这个时候落下的。
面对黑客的袭击,有人建议陈天桥妥协,适当地给黑客们一点好处。陈天桥坚决不愿意向黑客们低头。陈天桥一方面装新的服务器,另外一方面使用备用服务器,在不断遭受攻击的地方寻找自身的漏洞,然后及时修复。
黑客的危机对于盛大也并非都是坏事,陈天桥从危机当中积累了一套反黑客的经验。盛大重新完善了危机处理系统,为了应对各种黑客攻击,预先准备多种方案。经过近一年的折腾,攻击盛大的黑客开始偃旗息鼓,陈天桥在和黑客的战斗中占了上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黑客还未完全消停,私服又出现了。2002年9月末,由于《传奇》游戏的韩国开发商管理不善,位于意大利的欧洲服务器上的早期英文版服务器端安装程序泄漏并流入中国,利用这个程序,可以轻易在网上架设服务器,可以非法运营《传奇》游戏。这样的游戏都是免费的,所以盛大的《传奇》人数的增长率显著降低,私服给盛大造成上千万的损失。
按照合约,韩国Actoz公司应该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私服问题,但Actoz公司和Wemade公司却听之任之。盛大停止了和Actoz公司的合作,并延缓支付Actoz公司的1000万美金。结果,韩国公司决定和盛大火拼,陈天桥和盛大处于内忧外患当中。
私服事件不仅直接影响了盛大的收入,而且其用户信誉度直线下跌,同时国内的竞争者们别有用心地利用这一事件大肆歪曲盛大。在内外交困、前后挤压之中,陈天桥在第一时间利用媒体向社会澄清了私服的真相,进一步加强了服务工作,然后配合各地的文化、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开展严厉打击私服的活动,并且聘请律师在各地进行维权活动。多管齐下,终于遏制了私服继续扩大的势头。
士别三日,盛大收购韩国Actoz
由于私服事件,韩国《传奇》游戏的供应商Actoz公司开始和盛大打起了官司。在打官司的过程中,韩国公司态度强硬,并在2003年1月单方面通知盛大停止代理协议,此时距离合同到期还有7个月。盛大闻讯后立刻在媒体上公开谴责,并决定反击。陈天桥说:如果韩方不向我道歉,不降低分成比例,我陈天桥绝不向他们再支付一分钱!
在这场利益纠纷中,对方有很多把刀,不提供技术支持,盛大完蛋了;不提供新版本,也完蛋了。但陈天桥有一条杀手锏——就是不付钱。韩国方面见扳不倒强硬的陈天桥,决定单方面毁约,将《传奇》改嫁他人。就在这时候,戏剧性的一面出现了。Wemade公司单独将自己的《传奇3》和国内的一家公司进行了合作,但Actoz公司并没有参与决策,Actoz公司开始跳出来反驳Wemade公司,两家韩国公司的联盟开始瓦解,形势转而对盛大有利了。
2003年2月17日,盛大宣布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新传奇》面世。这款游戏的设计、内容与韩国版《传奇》非常类似,而且玩家可把以前的资料、纪录移到新游戏中,说到底是一款为了取代传奇而设计的游戏。同时,陈天桥继续和Actoz公司谈判,最终二者相逢一笑泯恩仇,2003年8月,两家公司再次续约。
2003年1月,盛大在受到Actoz公司要挟的同时,却获得了软银4000万美元的投资。有了软银4000万美元的投资和《传奇》带来的巨额收益,盛大开始强化自主研发能力。2003年,盛大在日本就投资了一家游戏开发公司——BOTHTEC,2004年,又收购了美国ZONA公司100%的股权。
2004年11月29日,盛大以9170万美元现金收购其韩国Actoz公司,彻底了断了长达两年多的版权争议。
第三部分谋动
流血上市,频频收购,重金揽才,
既为发展,更为化解风险,应对危机
2005年1月6日,陈天桥在北京宣布了盛大2005年战略:盛大2005年的突破口是网络电视(IPTV),简单地说就是为网络电视提供内容,包括棋牌游戏、网络游戏、小说、评书相声、mp3、电影等。就在业内人士对陈天桥的新战略有些摸不到头脑的时候,2005年2月19,盛大通过公开市场收购新浪19.5%的股份。按陈天桥自己所描摹的,他入主新浪,目的是打造一个网上迪斯尼和网络电视新平台,陈天桥是在做再造传奇的机会。
陈天桥为什么会将盛大未来的工作重点放在IPTV(网络电视)上,可能只有陈天桥自己心里明白,这样一场惊世之举,不仅仅在于另外寻找到了一个更大的钓鱼的池塘,而是对于盛大即将面临的又一轮来势汹汹的危机的预警之策!
对于可能因为社会问题而引发的政策危机和模式单一的盈利危机,陈天桥想的是,通过IPTV打造一个网上迪斯尼,让盛大的业务模式随着电视进入家庭,把他的用户群从现在的20岁左右的年轻人扩展为7~70岁的人!让黄发垂髫都能够在他的游戏当中怡然自乐。
尽管已经从每天都会死去、每个月都会死去前进到每个季度都会死去,一路如履薄冰走来的陈天桥深知自己的盛大如风中芦苇,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强。游戏公司的社会形象,过于单一的业务模式,这些都是陈天桥心中的痛。所以,尽管手中有足够的钱,每天收入在百万人民币以上,陈天桥还是决定让盛大上市,成为一家公众公司——毕竟,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应对国内政策风险的能力将大大加强。
2004年5月,盛大在纳斯达克流血上市——由于IPO价格比计划低,整整损失了2000万美元!之后不久,陈天桥又威逼高盛通过发行可转债股票,融得了巨额的真金白银。这些钱不仅可以用来夯实盛大的游戏基础,进一步拉大和竞争对手的距离,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将众多内容公司纳入盛大麾下。2004年,陈天桥在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收购电子竞技对战平台浩方、休闲游戏提供商边锋、手机平台游戏的领先者数位红和原创文学门户网站起点中文网。2004年底又收购了原合作伙伴韩国的Actoz,2005年2月更是涉足了中国三大门户之一的新浪,一系列的收购将丰富盛大游戏公司的业务模式,为盛大的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充足的资金,上市公司,IPTV,网络迪斯尼,这几个关键词成为陈天桥抵御危机的手中砝码,但是,如何将这几个关键词串联起来,并且完美地实现预先的计划,人才则是最重要的一环。陈天桥不仅想到了这一点,而且提前做到了这一点。
2004年2月,在众人一片愕然声中,微软中国前总裁唐骏加入盛大。2005年1月,索尼中国前副总裁张燕梅加入盛大。唐骏和张燕梅两人分别在微软和索尼都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各自的公司都有通天的能力。人们一度猜测,唐骏加盟是为了上市,张燕梅加盟是为了战略性管理盛大的人力资源,但人们忘了的一点是微软和索尼,一个拥有维纳斯计划,而另一个已经成为世界互动娱乐和电影、音乐业的老大,通过和这两个世界巨人的合作,陈天桥的网络迪斯尼梦想会变得更加清晰。所以,陈天桥在唐和张身上寄托的不仅仅是完善企业管理,淡化家族企业形象这么简单的任务,高瞻远瞩的陈天桥早已打好了抵御危机、转换商业模式的如意算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谓高人,往往是比常人多看到三两步,多做了三两手准备而已。陈天桥现在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有朝一日下班之后可以关上手机好好地睡上一觉。
文/姜继玲陈斌
丁磊进退之道
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丁磊很清楚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己就该扮演什么角色。从初中到大学,成绩普普通通;工作三年,业绩平平常常。但他却有一个从来不安分守己的性格……
2005年11月28日,网易公司宣布: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被公司董事会任命为首席执行官。在就职感言中丁磊表示:我非常荣幸地被委任为网易首席执行官之职。公司的创业基石就是领导团队的协作、信念和创新。我们的目标是满足中国广大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时,我将与CFO李廷斌先生、COO董瑞豹先生、董事会成员以及全体优秀员工们一起开展紧密合作,延续孙德棣先生在业务增长和财务盈收方面的卓越成就。
就在两个多月前的9月18日,38岁的网易首席执行官孙德棣因病去世,从那时候起,关于丁磊即将复出再次成为网易CEO的传闻就开始满天飞;事隔两个月,传闻变成事实,但引起的新闻效应却很难和当初离开CEO这个位子时相媲美。毕竟,丁磊一直就不曾离开过网易,作为网易的灵魂人物和绝对掌控网易话语权的大股东,丁磊在什么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丁磊先前的退和如今的进所折射出的深层次含义:丁磊很清楚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己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不仅仅是对于网易发展的过程拿捏如此到位,对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丁磊把握的方寸也总是那么恰到好处: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该取的时候取,该舍的时候舍。丁磊清楚地知道他应该去的方向,但是当他在自己的方向上撞上南墙的时候,他不会执著地用头撞南墙,他会暂时地妥协退让,以便有充分的时间来绕过南墙、翻过南墙、从南墙下边钻一个地洞爬过去。他的聪明之处,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他深得进退之道。
第一部分除了不安分,创业前稀松平常
从初中到大学,成绩普普通通;工作三年,业绩平平常常。但却有一个从来不安分守己的性格……
为重点大学,舍近求远
丁磊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多聪明和有多智慧的人,特别是十多年间的求学生涯,简直普通得可以,这一点跟搜狐总裁张朝阳、盛大总裁陈天桥、携程总裁梁建章以及百度总裁李彦宏这几位从小就堪称神童的优秀学生相比,实在差得很远。
1971年10月,丁磊出生在浙江宁波。从小学到初中,除了喜欢捣腾无线电外,在学习成绩上没有任何的与众不同。1986年,丁磊勉强考上奉化一中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征兆显示这个孩子会成为未来中国最有钱的人。丁磊考上高中的那个班总共54个人,第一学期考试结束,丁磊的成绩倒数第6,老师把倒数的这6名同学叫到办公室臭骂了一顿,说你们这6个人拖了班上的后腿,这让丁磊到现在一直念念不忘。
虽然不算聪明,经过努力,丁磊的成绩还是在高中三年慢慢地提了上去。1989年,考大学的成绩下来之后,丁磊排名第10,这是他在高中三年最好的成绩,也只比重点分数线高出1分。1分的含义在于报考大学时要格外慎重,如果目光紧紧盯着浙江的重点大学不放,选择不当就很可能被划到非重点大学里去。于是,丁磊决定舍弃在浙江的重点大学里边造次,选来选去选择了位于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虽然在高中的丁磊已经接触并喜欢上了电脑,但因为父母担心电脑辐射对身体有害,听话的丁磊选报了通讯专业,然后就分配到了全校最小的微波通讯系,一个系只有30多个人。于是,从来不知道成都在何处的丁磊坐了3天3夜的火车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对大学校园环境熟悉没有多久,丁磊被老乡告知,微波通讯专业的毕业生不好分配,这让丁磊郁闷不已。
为兴趣,专业本末倒置
大一时的丁磊比较乖,很少缺课;从大二开始,丁磊就不喜欢起早去听第一堂课。但为了完成作业,丁磊通过同学的笔记和书本来努力思考老师在第一堂课想传达给学生什么信息。到最后,丁磊通过这种锻炼获得了一种能力,他可以不用听课,只是看书本也能基本掌握书里所要表达的内容。这种能力不仅让丁磊在辅修计算机专业时受益匪浅,而且当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丁磊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和掌握关于互联网的一切敏感信息。
Internet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的底层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一本书很系统地告诉你Internet的整个结构和与此相关的其他东西。所以那时候,我每天去网上找,打入各种各样的关键字去找,说这个代表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我把这些打印出来,放在脑袋里去组合,去搅拌。丁磊说。
天高皇帝远,父母不在身边,丁磊的自由度大了起来。本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对于将来自己的工作帮助不会很大,所以,丁磊决定退一步,他便把精力和兴趣用在了计算机的学习上,除了跑图书馆看计算机的书之外,另外就是时不时地到计算机专业的课堂上蹭课听。成名后的丁磊后来跟大学生坦诚交流时,说自己在大学学了四年的专业知识基本上从来没有用到过,而凭兴趣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却帮了他的大忙。
舍弃铁饭碗,成为打工仔
1993年,丁磊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宁波电信局。对于这个福利好、待遇高的铁饭碗,许多人是绞尽脑汁往里进,丁磊却越做越不舒服。
我没有办法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来。当时我在工作上做了许多创新,但单位制度本身并不很关心每个人的工作好坏和成绩,而是以你的资历论长短。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应该关心自己的成长,在一个岗位上学到些什么,而不是一些什么别的事情。丁磊如此回忆。
苦闷的丁磊决定在本职工作上退一步,反正做好做坏一个样,即使不做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然后在计算机方面进一步,开始演习电信局的Unix系统,写一些同事们根本不理解的小程序,另外就是关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美国的发展变化。
1995年,Internet开始进入中国。通过对美国互联网的研究,丁磊敏锐地感觉到Internet将对中国的信息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丁磊第一次有了创办一家Internet公司的念头。思前想后了一段时间,虽然父母坚决反对,他还是决定辞职。1995年4月,丁磊找到了主管自己的电信局领导,然后说要辞职。电信局领导说: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大学生辞职的,你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你怎么能够辞职?当时对这份稳定生活还是有些眷恋的丁磊决定破釜沉舟,有一天,他跟领导打了一声招呼,便一个人提着箱子去了广州。10天之后,电信局出了一个文件将丁磊除名。
第二部分挂着互联网的头,卖的是软件的肉
有理想但是不要忘记现实,有了理想可以明确方向,但认清现实才能帮你到达这个方向……
两次打工,进退中熟悉创业环境
丁磊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来到广州举目无亲,这时候的丁磊选择了退一步,首先要找个工作先稳定下来。一家叫做sybase的美国公司正在招人,凭借自己多年来在软件方面的研究,丁磊顺利地加入了这家数据库公司。一年的时间,除了利用自己的专长调试安装数据库外,丁磊在这家公司的收获并不大,但至少熟悉了广州的环境,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于是,在1996年5月,他又跳槽到了飞捷公司打工。飞捷是一家民营的ISP(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在那里他开辟了飞捷BBS(电子公告板),广州第一批网民借助丁磊开发的平台开始在网络上聚会,而这正是网易虚拟社区的前身。
在飞捷打工的这段日子,丁磊过得很充实,他整天去游说广州市电信局,请他们重视互联网建设。在这家公司,除了投资方,所有的技术都是丁磊负责。但当广州电信局发现ISP的利润之后,他们也开始做ISP。裁判兼职做运动员,运动员的日子自然不好过,丁磊眼看着飞捷的利润一点点地被剥夺。眼看胳膊拗不过大腿,丁磊又决定退一步,离开这家亲手创建起来的公司,然后创办自己的互联网公司。抱着希望网民上网变得容易的想法,丁磊给自己的互联网公司起名为网易。后来,丁磊还从《周易》中对这个名字做了另外一个解释:易在《易经》中是穷尽一切变化的意思。其实,世界上没有不动这一说,无非就是进或者退,丁磊所谓的易实际上就是进退之道的含义。
舍弃搜索引擎,开发免费邮件系统
有了创办互联网公司的想法,公司的名字也想好了,丁磊就去工商局注册登记。工商局告诉丁磊需要两个人才能开公司,丁磊又向朋友借了一个身份证。在登记之前,考虑周到的丁磊和朋友签了一个合约,合约中规定这个朋友要把股份无条件地转让给丁磊,因为丁磊是惟一的出资投资人。
1997年6月,公司注册好,丁磊租了一个很小的房间,大概只有8平方米,加他一共3个人,条件很差,没有空调,房间里热得很。每天晚上,9点之前,同事们全都回家之后,丁磊继续趴在电脑前工作到两三点。
因为有着先前飞捷BBS的经验,丁磊很快开设出了网易BBS,大批飞捷BBS的网友们被网易BBS吸引了过来。这时候,丁磊发现自己公司电脑上的硬盘很大,有9个G,而自己网易的整个页面加起来还不到1M,剩余的空间该如何利用呢?丁磊和当时的同事说:9G的硬盘浪费了很可惜,要不我们做个免费的个人主页吧!于是,网易推出了20M的免费个人主页业务。因为有着网易BBS的人气,加上口碑相传,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有2万多人来申请网易的免费个人主页。要知道,当时上网的中国人也只有10万人的量,很快网易便被CNNIC评为最佳网站的第一名。
1997年的中国,当时的互联网还只是个新生事物,在看不清盈利模式的情况下,丁磊决定在网站内容建设上先退一步,而将写软件、卖软件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这样可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所以,当时的丁磊不会想到利用自己网站的人气来寻求盈利模式。一开始,丁磊和同事们写了一个搜索引擎,但当时中国的网站只有200多家,开发出的搜索引擎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转向后来为丁磊积攒了第一桶金的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
网易开始是软件公司,不是网络公司
丁磊在创办网易之前,就知道美国有一个非常火爆的hotmail,可以让网民在网上免费收发电子邮件,但当时中国没有。丁磊原本想购买hotmail的软件,为此还借了50万美元,但hotmail开出了一个天价,丁磊只好放弃购买他人产品的想法,于是,一鼓作气和伙伴们拼搏了7个月的时间,开发了类似于hotmail的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而且设想将免费邮件和163、263这样的数字结合起来。但这套软件,网易自己没有办法使用:第一,因为电信局不允许网易自建系统独立运营;第二,硬件配套需要上百万,网易拿不出这个钱。丁磊想把这套软件往外卖,但是谁会购买一套供别人免费使用的产品呢?虽然说,这套邮件可以吸引人气,但那时候的人气并不代表清晰的盈利模式。
那段日子,丁磊就像是一个疯子一样四处奔波兜售,要知道,丁磊开始辛苦积攒的50万存款,现在剩下不到2万,如果软件还卖不出去,网易很难支撑下去。这时候,运气帮了丁磊的大忙。
当时美国《商业周刊》11月的封面故事讲的是hotmail在美国如何火爆的事,文章刊登不久,国内的媒体上就传来微软用3.5亿美元收购hotmail的事情,这时候当初拒绝过我的客户开始主动给我打电话了。丁磊回忆道。
从1997年12月到1998年2月,当时担任广州市电信局数据通信分局局长的张静君和丁磊整整谈了两个多月,电信局拒绝了和网易合作运营,只想购买。最后整个邮件系统卖了不到20万人民币,连硬件和数据库总共不到100万,还白送了163.net这个域名。1998年2月16日,国内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免费邮件系统www.163.net正式运行。谁也没有想到,网民注册用户数以每天2000人的速度增加,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达到30万用户。在事实面前,先前让丁磊碰了不少钉子的许多公司纷纷给丁磊打电话,其中就有著名的263,他们要求购买邮件系统;丁磊也不含糊,开口便是10万美金一套。1998年一年,丁磊既是老板也是销售员,到年底的时候,8个人的公司竟然有了500万的利润。
第三部分网聚人的力量,登陆纳斯达克
凡是对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帮助的事情,即使不喜欢不习惯也要努力地去做,而且要装作很喜欢很习惯的去做……
软件前台赚钱,门户后台烧钱
1998年注定会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写下浓厚的一笔,四通利方宣布并购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公司华渊资讯,成立门户网站新浪网。张朝阳将分类查询搜索引擎的搜狐开始加上新闻及内容频道,也向门户网站靠齐。对美国门户网站的产生和影响并不陌生的丁磊早就有了将网易做成门户的想法。所以,当他一边写软件一边赚钱的时候,1998年9月份,网易将它的主页改成网络门户,启用netease.com(后来又改为163.com)的域名。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丁磊一拍脑袋就决定的。
但你要知道做门户公司是一个很冒险的事情,因为你的收入源将由软件收入变成广告收入,那时候很少有公司愿意在网络上做广告。我的同事也想不通,说你疯了,卖软件这么好赚钱,如果改成门户,你的公司就会变成吃钱的大怪物。我说不管怎样,我决定做了,我说你们要看到公司在未来两年或者三年发展在什么地方,那时候上网的人会很多,潜在的广告价值会很巨大。
于是,在丁磊的拍板下,在没有任何风险投资的介入下,丁磊把所有在卖软件上赚的钱统统扔进了门户建设。一直到1999年年底,漂在广州的丁磊没有买车,也没有买房,与同事合租住在2000元一个月的民房里。因为丁磊给网易的员工发的都是工资,那时候也没有上市的概念,所以网易的自然人股东只有丁磊一个。
后来,每当有人看到丁磊在网易的股份时就感到惊奇,为什么他会持有那么多网易的股份,可以丝毫不会受董事会的影响。因为当初三大门户网站烧钱血拼时,丁磊一开始烧的都是自己挣来的钱。自从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一炮打响之后,香港以及国外的风险投资商排着队跟丁磊谈判,想给丁磊投钱。直到网易自己赚的钱实在不够用的时候,丁磊才适当地引入了一小部分风险投资,但是自始至终都丝毫没有威胁到丁磊在股份上的话语权。
这时候,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以退为进,迁址让权为上市
1999年4月,丁磊将网易的大本营转移到北京。从内心深处来说,丁磊已经习惯了广州的生活,但从互联网当时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环境来看,北京的环境更适合网易在中国打出品牌,最终走出国门登陆纳斯达克。作为网易的父亲,丁磊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应该在什么地方成长,所以,丁磊决定在广州退一步,大踏步地在北京进一步。
虽然网易在广州已经非常有名气,但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丁磊需要尽快打开局面。一个人来到北京的时候什么都怕,这么多陌生的人,你的公司在北京并不出名,而且没有多少钱,要管理这样的一个公司,我的第一个做法就是去找人,找最重要的人。我把能帮我融资的人找来,我自己不会融资,也不知道融资的每一个步骤,我也没有经验。
这个最重要的帮助丁磊融资的人叫何海文。何海文当时是投资银行美国贝尔斯登公司的员工,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一开始,何海文经常给丁磊打电话,主要是谈帮助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事情,一来二去,丁磊觉得这个人很有融资的经验,人也值得信赖,所以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将何海文说动,并且将管钱、融资的所有事项都交给了她。
2000年初,网易北京公司从最初的2个人发展到160人,这时候的丁磊一方面感觉自己在管理方面越发吃力,他清醒地知道,技术是自己的特长,而管理自己并不擅长,为了不让自己的管理短板阻碍公司的快速发展,他有了效仿比尔·盖茨让出CEO的想法。另外一方面,一家土生土长没有任何国际化经理人的中国网络公司去美国融资,势必效果不佳,所以退一步玩一招让位是最现实的选择。
有钱就不怕招不到合适的人,一番努力之后,在丁磊充分的退步之下,一批留学英美、在外资公司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新人进入了网易的管理层。这里有毕业于美国宾州大学的首席执行官黎景辉,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市场副总裁林曼丽,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获得计算机信息科学硕士学位的网易首席财务总监何海文,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获得工业管理硕士学位的网易高级副总裁兼企业发展总监关国光,在美国运通公司工作多年获得台湾淡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首席营运官陈素贞。当然,即使股份超过68%的丁磊也不忘在管理层当中安插了一名亲信——亲弟弟丁波担任副总裁,以备不时之需。一年之后,当新任CEO黎景辉与丁磊反目成仇的时候,正是这位亲弟弟帮助丁磊力挽狂澜。所以,丁磊在运用进退之道的时候,从来都是进能攻,退能守,都会留一手,单纯地将丁磊看作是只会玩技术的老板,那就大错特错了。
避实就虚,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0年6月30日,丁磊如愿以偿,网易登陆纳斯达克。但跟中华网登陆纳斯达克时的火爆情景截然不同,网易股票上市当天就跌破了发行价。时运不济,此时的互联网泡沫已到了濒临全线崩盘的前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疯狂向互联网公司投钱的股东们也开始不相信单纯地炒作概念会给他们的钱包里带进真金白银,纳斯达克的股价在网易上市之前就已经开始全线下跌。
从1999年初到2000年6月30日网易上市,18个月的时间,网易总共融资1.15亿美金,这笔巨额的资金让丁磊非常困惑,他不知道如何来用。公司原本是赚钱的,但上市之后,为了支持门户的内容建设,公司不但不赚钱,而且总是在亏钱。因为当时门户网站的主要收入是网络广告,但从2000年7月开始,随着全球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纳斯达克指数从高峰时的5000点跌到了1500点,无数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公司倒闭,网络广告的收入对于运营一个庞大的门户网站简直是杯水车薪。这时候的丁磊,不得不重新回归到一线销售的角色。
既然网络广告不赚钱,丁磊就需要从另外的方面开辟新的盈利模式,这时候的丁磊,整天都在外边跑,请教了很多人,逐渐发现了短信业务。一毛钱一条短信,成本只要5分5厘,我非常积极地与移动合作。我说,网易有用户,有邮箱,有免费个人主页,如果我们每个月从一个用户身上赚一块钱的话,我们公司就能盈亏持平。丁磊回忆当时的过程时说。
除了短信业务,丁磊也想到了网络游戏。在2000年的时候,索尼和EA已经开发出了网络游戏,当丁磊找到索尼和EA公司想把他们的游戏代理进中国市场时,他们却很高傲地把丁磊从公司里赶了出来,理由是不和中国公司合作,中国都是盗版,所以不考虑中国市场。丁磊气呼呼地回到公司,不久之后就花30万美金买下了国内8个人的一家小公司,在外界一片质疑声中,抽调了公司最优秀的一批员工加入到开发自己的网络游戏当中去。
当互联网广告在大势下难成救命稻草的弱势时间段,避实就虚,将全部的精力用在开辟新业务模式上。当时的丁磊,其实对于自己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否能够推动网易重返生天并没有充分的信心,丁磊惟一的考虑就是延缓网易进一步倒下去的时间,为卖掉网易赢取尽量大的谈判砝码。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几年之后,短信业务让网易走出互联网泡沫的阴影,捱过漫长的冬天,网络游戏让网易重振雄风,在互联网第二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大放异彩。
第四部分人事引发危机,借网络游戏咸鱼翻身
人事博弈不是坏事情,它就像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帮助你大展宏图,用不好就会引火上身……
危难时老丁出马,一个顶俩
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初,这是丁磊最苦闷的日子。网易之外,互联网公司在全球市场都是一派低迷,中国三大门户网站的股价在1美元左右徘徊;网易之内,黎景辉和陈素贞形成一个派系,何海文和关国光形成一个派系,两派为了利益争来斗去,丝毫不把丁磊放在眼里。当时的丁磊曾经对朋友说:创办网易的时候,我只是想做一个小老板,我从来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从来没有想成为一个很有钱的人。我那时的理想是,有个房子有个车,不用准时上班可以睡懒觉,有钱可以出去旅游。有理由相信,在这段日子里,丁磊确实由于不堪重负产生过卖掉网易一了百了的想法,而丁磊也确实在跟一些公司进行了实质性的谈判,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同样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香港有线宽频公司,有线视频开出了8500万美金收购网易100%股份的价格,丁磊似乎也相当满意。
就在丁磊和香港有线宽频公司亲密接触并且进一步推进相关收购事宜的时候,后院起火。涉及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其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属实清晰尤为重要,有线视频提到的收购价格自然是参照网易公布的财务数字,但如果这些数字掺水作假,那么就不仅仅是收购数字可以大打折扣的问题,而是收购不诚信的上市公司风险极大。
2001年4月30日,当丁磊正在清理自己的财务状况时,他发现网易公司的财务报表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此之前,作为联合首席技术官的丁磊将过多的精力用于公司战略、业务转型以及技术架构方面的事情,却忽略了从上市开始公司财务就出现了很多的漏洞。丁磊发现,网易在做公司内部财务审计时,公司雇员有虚报合同之嫌,数额在100万美元左右。而当时负责财务的首席财务总监何海文已经于1月份离职,作为CEO的黎景辉和COO陈素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事非同小可,黎景辉和陈素贞随即被暂停工作,丁磊向外界报出2001年第一季度合同误报的消息。经过进一步审核调查,丁磊发现误报合同的负面影响比原先估计的要大,甚至影响到2000年度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扩大调查范围后,发现还有300万美元的误报合同。在这种情况下,有线宽频收购网易一事最终鸡飞蛋打,纳斯达克开始介入网易虚报合同一事,并且在2001年9月4日,正式通知网易被纳斯达克市场停牌。
屋漏偏遭连夜雨,管理团队分崩离析,网易停牌,收购遥遥无期,人心惶惶,网易有大批员工开始跳槽,丁磊面临创业以来最大的挑战。丁磊承认这跟自己年轻不会用人大有关系。好在丁磊很快地从纷乱中理出了一个头绪,马上让具有投资银行背景的孙德棣成为了代理CEO。兵分两路,孙德棣接管人事、财务、销售、市场,开始游说华尔街,并请来财务总监,帮助网易复牌;丁磊继续专注技术、内容、游戏,网易渐渐走出阴影。
从那之后,丁磊便把首席执行官的核心权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兢兢业业的孙德棣直到病逝时仍然是代理CEO,没有转正。对于孙德棣的病逝,亦如当年黎景辉、何海文的离去一样,丁磊没有以个人身份发表只言片语和任何评价,大男孩丁磊在退退进进中变成了成熟的即使跌倒了,你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的男人。
大话西游,营销原则退中求进
I服了YOU!
2001年的最后一天,当周星驰在广州天河电脑城站在丁磊旁边的时候,对于这位历经几次大的磨难竟奇迹般地将网易带出绝境的中国首富,如果让周星驰说一句最能代表他内心感慨的一句话,我想没有什么比《大话西游》里边周星驰这句经典台词更适合的了。此时,喜剧之王周星驰因为代理网络之王丁磊所研发出的网络游戏《大话西游》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当人头攒动的星迷将太多的目光对准周星驰时,他们没有注意到丁磊脸上的微笑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要灿烂。就在几个小时前,丁磊接到了纳斯达克恢复挂牌交易的通知,从这一刻开始,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股开始进入网易时代,而以《大话西游》为代表的几个网络游戏为网易时代的到来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周星驰的电影是浪漫的,现实中的创业却一定充满反反复复的辛酸。网易第一款网络游戏《大话西游》推出不久,这款游戏便招致了网民的一片投诉声,这个游戏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有一个工程师想要创新,在游戏客户端里嵌入了一个IE浏览器,结果这个IE浏览器经常跳出来惹麻烦,常常导致游戏客户端死机,使用者必须要重启电脑。
当时的网络游戏市场还没有成熟,就连后来鼎鼎大名的盛大公司也处在每月都有可能死一次的各种危机中,这时候的丁磊没有放弃。我对我们的同事说,能不能重新写一下,我的目标是稳定。同事说,老板,没有问题,给我们6个月的时间。
2002年6月,网易的《大话西游2》诞生,无论是客户端还是服务器都很稳定。开始时,用户并不多,总共还不到3000人。丁磊给手下打气:我对同事说,不要怕,只要产品好,我去做营销。
我当时翻开通讯录,一张名片一张名片去找。我想,中国谁的营销做得好,我去请教他总可以吧。后来,丁磊就找到了步步高的老总段永平。丁磊马上给段永平打了电话向他请教,问可不可以去当面拜访他一下。段永平很客气地说:那你就过来吧。就这样,向专家请教学习营销知识,然后定下了两条营销原则:第一,定价要定市场上最高的价格,韩国游戏三毛钱一小时,网易四毛钱一小时,因为真正喜欢这个游戏的人不会在意多这一毛钱,增加这一毛钱实际上为公司增加了33%的利润;第二,不做短期利益的事情,不做包月制度,这样玩网易游戏的人就比较有理性,游戏的寿命就会很长。最后的结果是,当时市场上140多个游戏,真正做得好的不过五六家,真正赚钱的也只有这几家公司。《大话西游2》因为丁磊在制定营销原则上退了一步,而让盈利空间和时间大大地进了一步,用户规模也从最初的3000人到了最高规模时的55万人。随着公司盈利水平的增高,作为第一家盈利的门户网站,网易的股票价格开始在纳斯达克市场上芝麻开花节节高,最高值接近70美金,丁磊也成为了福布斯2003年的中国首富。
退隐媒介江湖,低调成就丁氏霸业
从2004年开始,网易的股价在纳斯达克越涨越高,丁磊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频率越来越少,偶尔在某些论坛和会议上出现,也是孤孤单单一个人,穿着普通的T恤衫和牛仔裤,双肩上挂的是学生包,开完会讲完话马上开溜。从此之后,丁磊几乎拒绝了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惟一的一次破例是在2004年12月的一天,丁磊拜89岁的国宝级名老中医邓铁涛为师,开始学习中医。丁磊说:我对中医的兴趣已经酝酿很久,一直都想去了解它。我在60集的《黄帝内经》纪录片里,看到了邓老对SARS的看法,就是这个时候,我决定学中医,实际上也是一种机缘。
不仅仅是中医,丁磊在一次对大学生的演讲中透漏,自己喜欢的图书已经从国外的《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变成中国的《道德经》。
当中国的企业家们热衷于在各种媒体上抛头露面大秀特秀的时候,当中国的老板们对国外的管理圣经顶礼膜拜的时候,丁磊又退了一大步,这一大步的退又为将来的进埋下了伏笔。
2005年11月11日,丁磊受浙江大学的邀请去给学生们发表演讲,丁磊对同学们说:我做梦都没想到我有朝一日会掌握一家赢利超过2亿5000万人民币的公司,我也是一路跌跌撞撞,边打边学的走过来的。我最后要送给同学们两句话,是英语:stayhungry保持饥饿的状态,stayfoolish保持求知状态,因为只有这样,你在人生的路上才能不停地进步。
丁磊的意思是:知道饥饿才会去充实,知道愚蠢才会变得聪明,先退一步方能前进两步!
文/陈斌
锻造国美屠刀
锻造一把国美屠刀,
不仅是对他经营策略的总结,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他那种敢冒险、能执行的性格的一种描述。他性格中的血腥的一面成就了他的今天,但是,这种性格会不会又是阻碍企业继续做大的一个因素呢?
他一言不发,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看着你,你感觉自己仿佛是笼子中的一头猎物,你不可能和他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国美的一场高层人才招聘面试会,主考官是由黄光裕亲自带队的十几位总监及总经理们,被试者是由猎头从同行企业推荐过来的一位候选人。这是我几十年工作经历中最紧张的一次面试。这位在行业中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候选人事后感慨说。走南闯北几十年,我也和不少大老板直接共过事,但是黄是最不可捉摸的人。
你不必问我黄老板的事情,外面对他的了解也许比我们企业内部员工对他的了解更多。一位国美的中层经理诚恳地对记者说。每天他藏在他那深如宫殿的办公室里,除了5大中心的总监能和他直接讲话,下面的人很少能见到他。
这是怎样一个神秘莫测的人?这个以超过百亿的身价而成为胡润版2004年中国富豪排名榜首富的人,为什么他的一声咳嗽,能让上游的家电制造商们心跳加快,而他的每一家新店开张,能引发数千民众连夜排队抢购?为什么人们对他有着各种各样的称呼——价格屠夫,或者是资本高手?
黄光裕,国美集团董事长、总裁,105亿身价的新科首富,一个初中尚未毕业的17岁少年,经过18年的浴血打拼,白手起家,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财富帝国。从一个昔日为人轻视的小商贩,到今天亿万人瞩目的首富,这一路是怎样的机缘与计谋,成就了他的今天?什么又将是他明天前进路上的羁绊?人们有着太多太多的好奇!
让我们从财富的起点说起——
第一部分屠刀初起
你不得不承认黄是一个商业天才。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在这个市场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他首创的很多零售业拓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的通用模式了。如果说黄光裕是零售市场的一个价格屠夫的话,到1993年时,黄光裕初步打造了国美这把屠刀。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属鸡。
小时候,黄家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也因为家境困难,黄光裕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广东汕头北上内蒙古做生意。广东潮汕一带人似乎有着经商的天赋,那里产出过大量的企业家、大富豪,其中包括大实业家李嘉诚。黄光裕把李嘉诚作为他学习的榜样之一。当然,在他为生计而苦苦挣扎的青少年时期,他是断没有设想过有一天也能成为众人羡仰的大富翁。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凑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那是一座二层小楼。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初进北京的那种新奇、兴奋,间或还有几分惶恐与无助的感受,黄光裕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出了北京站,想去找旅馆,结果是花了五毛钱,去住一个地下旅馆,花了一块钱让一个三轮车拉我去找那个旅馆,结果找了半天,实际上他是绕了一大圈,第二天起来以后我一看北京站就在门口。还花了我一块钱!初来北京的黄光裕觉得北京大得不得了,一整天他就在北京站周围转来转去,不知道哪里是商业区,应该怎么去做买卖。差不多快下午了,应该是下午两三点钟了,我就在栏杆那儿站着,看着北京站。这时有个人过来了,问我要不要拍一张照片。黄光裕就很奢侈地花了10元钱,拍了一张一次成像的照片。他想给初进北京的自己留下一个纪念。
就在那个时候,那个在北京站前留影的、其貌不扬的、年仅17岁的广东小伙子,他在盘算什么呢?他心中是否有一股潜藏着的征服这个城市的冲动与雄心?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那张一次成像的照片,他一直保留着,直至前两年因为磨损很厉害,才不得不丢弃。
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国美电器城于是成立。
位于前门珠市口黄金商业地段的国美服装店生意并没有预期的红火,因为服装有款式、面料、质地、规格、季节等各种差异,变化很多,潮流更新快,黄光裕自言不太懂,而且这个半大小伙子也没有兴趣去学。他的兴趣是在观察为什么他的邻居的家电生意比他好,他在学习人家是如何做生意的。他发现当时的家电销售是卖方市场,只要找到货源,转手就能卖钱,而且相对于服装,家电是扩展性最好的商品。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也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当时家电还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黄光裕在回忆当初创业情形时说。
黄氏兄弟决定改做家电生意。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来了。尽管是有货不愁卖,但黄氏兄弟仍然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而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黄光裕之所以采用薄利多销,并不是缘于某个商学院的教案指导,而是出于一种原始的生意人的精明,也是初期为了打开市场,不得不为的举动。
黄光裕回忆说,其实当时有逼的成分。因为那时的商业机构大多是国有单位,有一级、二级批发站,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络,实力比他强,门路比他多。作为一家个体企业要想办法吸引来客户,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才行,当时他想出的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薄利多销。
低价策略为小小的国美电器店带来了不少回头客。不仅是薄利多销,在货源上他也下足了功夫:当时洗衣机、彩电等都是凭票供应的,要从非正规渠道得到这些货,就要去想办法。有时候,别人有好多好多产品,却没人来买,我就想办法从他手里把货拿过来。
不管怎么样,你不得不承认黄是一个商业天才。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在这个市场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他首创的很多零售业拓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的通用模式了。
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即使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生意火得不行所有存货一卖而光。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店名不一而足,1993年前,小店面已达七八家。
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发生,黄光裕说服那些用美金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进而黄光裕又向厂家要求,赠予国美一些样品作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能看、能摸,现场就能买到。
1992年,珠市口100平米的国美电器店早已发展为大型电器商城,同时,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到1993年时,已经发展至五六家国美电器连锁店,而黄氏兄弟的财富增长后,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黄氏两兄弟分家了,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如果说黄光裕是零售市场的一个价格屠夫的话,至此,黄光裕初步打造了国美这把屠刀。
第二部分磨刀霍霍
凭借着遍布全国的近200家门店,国美织就了一张零售大网。拥有这张网,黄光裕就拥有了足够的资本挟价格号令诸侯,将上游生产商的利润一刀割下让利给消费者。由此,黄光裕也就被众多厂家形容为价格屠夫或杀手。
24岁的黄光裕和哥哥分家后,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的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到2004年底,国美电器已经在全国的40多个城市及香港及东南区地区,拥有了190个门店和30个分公司。
分析黄光裕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首先,源于黄光裕本人的商业敏感及敢于创新的个性。可以说,国美的每一步跃进都体现了黄光裕敢于创新的思路。他最早尝试新的供销模式,脱离中间商,而与厂家直接接触;他最早在媒体投放广告;他最早开设了连锁店;他最早尝试跨地域发展……自国美创立后的18年间,通过一系列的创新,黄光裕将连锁业态的有关内容都做了尝试,这种尝试的成功,为自己积累了原始的财富。
国美发展史上有三个关键点,也是黄光裕的三次创新:
首先是在1993年将北京的几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等,统一为国美,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此举为国美今后的扩张奠定了基础,黄光裕可谓是国内企业家中最早有品牌意识者之一。
第二次,在1996年下半年,以长虹、海尔等为首的国内家电企业崛起,国产家电品牌发展势头势不可挡。黄光裕感受到中国家电制造业所具备的特有优势以及所带来的巨大潜力,他迅速地将产品结构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经营国内品牌,几乎在一夜之间,所有国产品牌都稳稳地站在了国美的展示台上。现在,国产、合资品牌已占国美所售商品的90%。
第三次,是在1999年,国美走出京城,开始全国性的跨地域经营。从天津开始,上海、成都……一路攻城掠地,迄今国美在全国40多家城市有了自己的势力。
黄光裕的创新思路体现在国美经营的每一步。虽然国美的成名起源于它的低价格,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厂家、商家大打价格战时,国美又提出了免费送货上门、上门安装调试、800免费电话服务等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国美的售后服务比一些大商场还周全,大大提升了国美的竞争力。
其次,得益于快速扩张的业务模式。从1993年起,国美开始在北京开设连锁店,到1995年已经拥有了10家店。到1999年,黄光裕不再满足于北京市场的成就,从天津开始,拉起了全国扩张的大旗。从此开始,几乎每一个月就有两家国美直营店及一家加盟店在某一个城市诞生。同时,国美电器的商品种类也不断扩展,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通信、IT等。2004年,国美又增设了数码产品、音像制品等。
黄光裕走出京城的第一步选择了近邻天津。1999年7月10日,国美在天津的第一家店开业。由于国美所售商品的价格比天津市场上便宜数百元,引来津门百姓抢购。这在当地零售业中引发了一场强烈地震,当地十几家商场联合起来对国美进行封杀。在国美天津两家连锁店开业前10天里,天津劝业场、百货大楼、滨江商厦等天津十大商场至少召开了三次会议。他们成立了商业联合体,发布《关于统一电讯商品零售标价的联合声明》,并要求厂家不要因一时之利,而影响我们多年培育的关系……否则,我们将联合提出抗议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正是这样一份声明,反而使得消费者趋之若鹜,国美日销售额飙升至140多万元。一年后,国美在天津的分店就增至5家,市场占有率保有绝对优势。
当然,扩张过程中也有过失误,那就是国美王府井商城败走麦城。1996年初,营业面积达3000平米的国美电器王府井商城开业,黄金地段、精美装修,黄光裕和整个国美管理层对其十分关注,仅开业前的广告费就达100万元。但开业后却发现:房租过高,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交通不便,紧邻夜市而致交通堵塞,货运车无法进入。种种尴尬之处,迫使国美提前终止合同,撤出王府井。
王府井商城的选址失误,让黄光裕意识到连锁经营的一些标准以及流程的重要。1998年,他组织编写了《国美经营管理手册》。其中,选址标准总结为:
1.面积:原则上营业面积应大于1000平方米,其中附属周转库房面积应大于200平方米。
2.楼层:原则上只选择首层,可以考虑首层带二层。
3.交通:具备不少于20个停车位,公共交通便利的商业区域为最佳。
4.期限:租赁期限应在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国美经营管理手册》成为国美扩张过程中的红宝书,这个手册的出台使得国美在全国扩张过程中,很多兄弟城市能够借鉴成熟地区的经验模式,少走弯路。
第三,坚持了薄利多销的商业宗旨。黄光裕扩张,所用手段并不复杂,是他一贯持之的薄利多销政策:以比对手低得多的价格去吸引消费者,迅速占有市场。所以,国美每新进入一个新城市,都会引发当地消费者的连夜排队抢购,也令当地的竞争对手坐卧不安。一直到今天,薄利多销仍然是国美每一步发展的核心策略,哪怕他从最初的一家小门店发展到今天在全国各地拥有200多间卖场,哪怕他的业务领域从家电零售扩展到房地产业——2004年底推出的国美第一城的销售,打出的口号就是像卖家电一样卖房子。
国美所售商品之所以能比竞争对手低得多,一方面是通过直接从厂家进货,省略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国美的规模,他通过自己的渠道优势而尽可能压低厂商的供货价格。
通常,销售商为了减少资金占压,也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和厂家合作多为代销制。但在1999年,当国美对销售国产品牌有了一定经验后,黄光裕经过一番考虑,决定与厂家签订包销协议,要求厂家以最优惠政策和最优惠价格供货,而国美则承担相当大的销售量。这种与生产厂家直接签订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销售大单,对每一个厂家都是极大的诱惑,这时国美往往也就能以很低的价格拿到货。勤进快销,以销定进,注意库存的合理性,以明天能卖多少或后天中午能卖多少来决定今天的进货量。销量越大,进价越低,进价越低,销量越大。这就形成了国美低价扩张的良性循环。
经过这些年迅猛的全国性扩张,国美已经织就了一张疏而不漏的零售大网。凭借着这张网,黄光裕有了足够的资本挟价格号令诸侯,将上游生产商的利润一刀割下让利给消费者。因此国美被众多的厂家称为价格屠夫价格杀手,也成了他们眼中最可怕的人。
第三部分换人如换刀
人事调整的出发点是因为,黄不相信任何一个人,他不能容忍经理们建立起自己的地方势力。这种调整在内部人员看来,变革的实质不是为了强化管理流程,似乎更是为了进行人事斗争。
和价格杀手的称号类似,国美人事变动之频繁同样闻名于业界。在国美,机构调整几乎每半年就要来一次,国美的中高层是一个黄可以随时任免的位置。黄自己透露,不光二级公司,各三级公司的总经理,也均由其亲自任免,对于每一个我看重的人,我都会调他到我的身边工作一段时间,可以互相熟悉。这句话的另一面是:对于每一个我不再看重的人,我就会把他雪藏,或者将他赶尽杀绝。
原国美北京公司总经理张志铭早年是黄的司机,后来与黄的妹妹黄燕虹结婚。黄看他踏实肯干,日渐委以重任,张曾被称为国美的第二号人物,但是他在国美频繁的人事调整中已经不止五起五落,因此有媒体说他的名字比他在国美的职位更便于记忆。最近的一次变化是在今年2月底,国美发布公告称,张志铭将从2月28日起辞去国美电器董事的职务,转而负责国美地产的项目。
何炬,原国美副总裁,北京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1993年加入国美,在为国美效力的10余年中,作为黄光裕曾经的得力干将之一,在国美的全国扩张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先后担任过常务副总经理、国美集团总经理等职,即便位高如他者,也必须学会适应被随意地搬来搬去,你必须把这种情况看成合理——你与公司之间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2004年夏天,因为不满新一轮人事变动中的安排,何炬辞职南下,转投中国建材集团投资的易好家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对于何炬的离职,黄光裕着实恼火,甚至在易好家开张前3天,不惜给各大厂商发出《通函》,威胁合作厂商们不得直接和间接地与易好家发生任何业务关系。
个别高管人员的变动也许不足为奇,但整个管理层被撤换的事情在国美也是时常有之。2003年6月,哈尔滨分公司因为分公司经理有不听从黄的指令的嫌疑,整个分公司从总经理到副总经理等十多人都被悉数拿下,全部换血。这种情况早在深圳分公司也上演过。
最近一次的人事流血是在2004年10月,几乎所有在总务部门工作过的人员都被撤换,人事变动涉及全国30多个分部。起因是黄光裕发现有些在总务部门工作的人员有吃拿卡要现象,他因此认为所有在总务部门工作过的都有可能损害过公司利益。对于国美这样一个大摊子,我们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控制。也许会因为缺少灵活性而丧失一些机会,但这比因失去控制而让企业冒更大风险要好。一位曾经亲自操作过换人风波的国美高层对记者解释黄的出发点。

  0/3  下一頁 txt下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