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重新找回工作中的動力和激情:羚羊為什麼奔跑.TXT

2023年10月05日

  1/3  下一頁 txt下載

文件来自www.abada.cn 免费手机txt小说下载站
重新找回工作中的动力和激情:羚羊为什么奔跑
作者:,从购买正版图书开始
第一部分
引 言 草原·羚羊·奔跑(1)
没错,这是一则关于工作的寓言。
你也许看过了N多关于工作的图书,也听过了N种关于工作的论调。那么,在你的眼里,工作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你目前工作的动力在哪儿呢?
这个问题,说简单其实很简单,说复杂其实也令人困惑。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看看我身边的人是如何回答的。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李这样说:“目前,我工作的意义就是努力赚钱养活自己。工作的动力是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同时能够在初入职场时学到点新东西。但是,我发现这个理由其实并不充分,它并不能让我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时候我很迷茫,一直试图寻找一种更好的工作动力,但还是一无所获。”
从外地来北京工作5年的王姐,面临着同样的困扰:“工作还有动力吗?……生活?现在的生活不愁吃穿,对于我这样的工薪族已经足够了……房子?对于我这个北漂,那可是一件遥远的事。按照目前房价的趋势,兴许就是干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幢房,干脆也暂时别去想它了……兴趣?日复一日的工作,哪里还有什么兴趣可言?”
……
在各种形形色色的答案中,我的朋友乔云峰的回答,最让我眼前一亮。
他首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是一片广阔的大草原,而我们就是草原上的羚羊或者其他什么动物,因此我们的工作就相当于在草原上奔跑。”
这种说法听起来倒是很新鲜,我让他接着往下说。
“然而,这片‘草原’只提供给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却从未教会我们奔跑的意义何在。于是你每天早晨醒来,把自己奉献给了野心,日复一日,为了薪酬和升职而奔跑。每一天或者每一年结束时,这种例行的工作带给你的只有身心的疲惫和倦怠!
“据说,在动物界有一个永恒的法则:只有‘奔跑起来’的动物才能够生存,也只有奔跑起来的动物才能够获得比同类更好的生存环境,不管你是主动攻击还是被别的动物攻击。
“‘为自己奔跑’是动物世界里永恒的法则,人类正是通过这一法则首先由低等动物变成了人。但当人逐渐摆脱生存的威胁后,却突然失去了继续‘奔跑’的动力,从而变得彷徨和不知所措。一方面,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环境,让我们喘不过气;另一方面,我们又看不清工作的意义究竟何在。于是,在内心深处迫切地需要一种全新的、更加持久的工作动力……”
那是乔云峰第一次向我讲述他的故事,同时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关于草原、羚羊和奔跑的故事。乔云峰这个家伙总是在感叹,这个故事给他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与改变。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大约在一年前,乔云峰经常抱怨自己多么讨厌他所在的公司和所做的工作:
“我只是在这里混时间,然后等着找下一份工作而已。”他总是这样自嘲。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经换过好几份工作,但每次都是这样,做不到三个月他就厌倦了。
对于他来说,天天去上班简直就是一种酷刑,他也许就是在那里盯着时钟,看着它缓慢无比地拖过长长的8个小时。后来,他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日子的“折磨”,干脆辞去了这份工作,一个人背着旅行包去了可可西里。
等我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我简直无法相信眼前这个容光焕发的人就是他。乔云峰一见到我,就迫不及待地说起那只神奇的、充满智慧的“羚羊”。
“谁能想到呢?”乔云峰瞪大眼睛、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一个故事居然成为了我人生的一个转折!”
如今的乔云峰,不仅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并且这种热情是持久的。他把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快在事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从中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熟悉他的人都惊讶于他的改变,乔云峰于是逢人便讲起那只羚羊。
现在,这只羚羊的故事,也渐渐在我的同事和朋友中间流传开来。那种从内心深处热爱奔跑、积极工作的羚羊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于是,现在我所看到的人们,经常互相鼓励说:
“从今天起,不要再像驴子一样碌碌无为了,去做一只快乐奔跑的羚羊吧!”
当乔云峰在可可西里第一次听到了那只羚羊的故事时,他不知道,多少年来,羚羊的故事在草原上早已广为流传。当然,在这个故事里,除了羚羊还可以看到庸庸碌碌的驴子、五条狗的团队、被困在笼子里的猎豹,以及那片一望无垠的大草原……
如果听完了这个故事,你的内心能够掀起巨大的波澜,或者你的工作态度正发生类似的变化,那么恭喜你已经懂得了“羚羊为什么奔跑”的原因。
也许,从此以后,你的职场生涯、你的人生轨迹都将会变得与众不同……
序言 爱工作,爱奔跑
在本书的主角——那只神奇的羚羊正式出场之前,也许下面这个故事能带给我们一点启发:
非洲的某个土著部落,迎来了美国的旅游观光团。部落里的人,虽然还没有什么市场观念,可是面对这样的一个赚钱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部落中有一位老人,正悠闲地坐在一棵大树下面,一边乘凉,一边编织草帽。编织好的草帽他会放在身前,供游客们挑选和购买。他编织的草帽,造型非常别致,颜色搭配也非常巧妙。游客们纷纷驻足围观,并开始掏钱购买。
这时候,一个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老人编织的草帽,脑子里立刻盘算开了,他想:这样特别的草帽如果运到美国去,一定能卖上个好价钱,至少能获得10倍的利润吧。想到这儿,他就不由得激动地对老人说:“老人家,这样的草帽多少钱一顶啊?”
“10块钱一顶。”老人冲他微微一笑,继续编织着自己的草帽。他那种闲适的神态,真让人觉得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
“天哪,如果我买10万顶草帽回到国内去销售的话,一定会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为自己天才的头脑沾沾自喜。
商人接着问:“老人家,假如我在你这里定制
10万顶草帽的话,你每顶草帽给我优惠多少钱啊?”
他本以为老人一定会高兴万分,可老人却皱着眉头说:“这样啊……那就要20元一顶了。”
商人顿时傻了眼,不由得冲着老人大叫:“为什么?”
老人给出了他的道理:“在这棵阴凉的大树下,没有负担地编着草帽,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可是如果要编织10万顶草帽,我就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不仅疲惫劳累,还有了精神负担,难道你不该为此多支付我点钱吗?”
正如老人所言,当劳动不能成为一种享受,而变成一种循环往复的单调行为,确实会令人感到乏味。而只有真正热爱工作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你只是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你从事的是最喜欢的工作,也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如果在拟定合同时,你想的是一个几百万的订单,在搜集资料、撰写标书时,你想到的是招标会上的夺冠,那么,你还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百无聊赖、枯燥无味吗?
因此,尽管我们不得不为了特定的利益而奔走忙碌,但是“为什么而工作”却是你我必须用心思考的一个问题。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觉得,自己工作起来特别有激情,就像是在谈恋爱:“我干事情非常认真、努力。别看我外表平静,其实我是一个内心很有激情的人。只要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我会不惜余力去做好,那种感觉就像是谈恋爱,很幸福地投入和享受。”
工作满意的秘密之一,就是能够“看到超越日常工作以外的东西”。一旦心情愉快起来,你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本来觉得乏味无比的事情,也会变得妙趣横生。而这正是工作的本质所在。
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时装和房子的一种讨厌的“需要”,或者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应该把工作当作一个锻炼能力的手段,一个训练和建造品格的学校。
很显然,具体的做法就是:热爱你眼下的工作,正如羚羊热爱奔跑一样!
第1章 厌烦:不能忽视的职场常态(1)
“假使你对于你的工作能待之以艺术家的精神,而非待之以工匠的精神;假使你对于工作带来浓郁的趣味贯注热诚;假使你决意做每一件事,必须竭尽你的全力,则你对于工作就不致产生厌恶或痛苦的感觉。
一切全视你的精神和你的态度。充沛的精神,可以使最卑微的工作变得趣味横生。颓废的精神,可以使人对于最高尚的事务,产生厌恶的感觉。”
——凯普《自驱力》乔云峰的周末聚会星期六下午,我正在电脑前处理一周最后的工作。“叮铃铃”——办公室的电话响了起来。
“又是一个美好的周末,”电话那头传来乔云峰兴高采烈的声音,“明天有什么安排吗?”
“怎么了,你这个工作狂,”我开玩笑地说,“又开始对周末感兴趣了?”
“其实,我从不认为在周末加班就是好的工作习惯,”乔云峰笑着说,“工作是一门艺术,应该高效率地去完成它。所谓加班加点的‘疲劳战’,只能说明你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无法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只有协调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才能保持长久的工作热情。”
他顿了顿又说:“就像羚羊一样,它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不停地奔跑吧?那样它很快就会累死。所以呢,羚羊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喝点清水、吃点青草,补充足够的营养,为接下来更有效率地奔跑做好准备。”
看见没有,乔云峰对羚羊的喜爱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总是会不失时机地发表他的羚羊理论,以至于我们背后都管他叫“羚羊先生”。
我一边赞同他的话很有道理,一边问他:“那么,你对周末的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们开个PARTY如何?”乔云峰看来是蓄谋已久,“和朋友们分享一下工作的乐趣,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于是,第二天,乔云峰发挥了他的组织才能,将聚会筹办得热闹非凡。好久不见的老朋友欢聚一堂,大家重温了过去的快乐时光,感叹时间在每个人身上所留下的痕迹。在一阵打闹嬉笑和丰盛的午餐过后,大家坐下来,开始了饶有兴致的交谈,希望多了解一些彼此的生活现状。很快地,谈论的话题转移到各自的工作上来了。
一位叫张永健的朋友说:“真是盼了一周,终于等到这一天哪!从早上起床的那一刻起,屁股还没离开床,我就在盼望着下班了。没办法,完全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工作当成任务来混饭吃。
“几乎每到周末我都欢呼雀跃,每到周一我就垂头丧气。早上起来我就万般无奈,临近下班我好像有强迫症似的盯着时钟看。这与以前的我完全是判若两人,现在的我既没有朝气,也没有活力,死气沉沉的。唉,这都是因为那份工作,那份让我越做越厌烦的该死的工作!没有一点创造力,没有一点想象力,我愤怒得真想骂人!”
大家对张永健纷纷表示同情,同时认为各自也都被这种情绪所困扰。
乔云峰永远是这伙人里的焦点,只见他笑着说:“看来大家都有这种烦恼,实际上,这种情况在上班族中非常普遍,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职场十大通病。”
职场十大通病看着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自己,乔云峰开始侃侃而谈:根据我的权威调查,我们最容易犯的“职场通病”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1.“工作倦怠症”2.“三分钟热度”3.“做事无计划性,缺乏时间管理”4.“懒惰,做事不主动”5.“眼高手低,妄想一步登天”6.“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7.“对自己无要求,得过且过混日子”8.“职场怨夫/妇,爱抱怨”9.“万事拖延”10.“爱占公司小便宜”从工作年限上看,工作1~2年的职场新手,最容易患上“三分钟热度”症。他们初入职场时,对一切事情都抱有新鲜感,并且满怀工作热情。然而,渐渐地,他们就对工作中程式化、标准化的内容感到厌倦,于是他们“上班时间经常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且“眼高手低,妄想一步登天”。除此之外,职场新手们“做事无计划性,缺乏时间管理”的比例也高于平均的百分数。
与新手相比,工作了2~3年的职场中人显然已有了几分资历,但是升职还暂时轮不到自己头上,因此他们“做事不主动”的比例明显要高于其他年限的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工作倦怠症”开始悄无声息地蔓延。工作年限在5~10年的受访者指出,“职场怨夫/妇”最容易受到老板的冷眼,而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职场“资深”人士认为,“缺乏时间管理”最易被老板所诟病。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受访者中,还有60%以上的人表示对工作丧失热情,提不起精神。
从企业类型上看,国企的受访者“眼高手低”“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其他企业。而患上“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爱占公司小便宜”这些通病的受访者,更是以国企的比例最高。
其实,职场上的种种坏习惯,都是慢性病,“病毒”一旦侵袭上身,便很难脱身。比如下面这几种“最”为明显:最影响职场生涯的通病——“工作倦怠症”“工作倦怠症”是强力慢性毒药,它会慢慢地侵蚀掉我们的工作热忱和斗志。对此,代表性的看法如下:24.34%——一旦患上这个“慢性病”,必将对你未来的职场生涯产生最负面的影响;7.39%——“对自己没要求,得过且过地混日子”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状态;16.07%——在工作中如果“不懂得时间管理”或者“不从实际出发,眼高手低”,职场前景将很难被看好;§“三分钟热度”以及“做事不主动”,最易影响到今后的职业生涯。
最可能引起老板不满的通病——“懒惰,做事不主动”38.77%——老板最看不惯“懒惰,做事不主动”的人;21.29%——老板难以忍受手下的员工“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16.61%——那些“做事没有计划性,不懂得时间管理”的人很容易引起老板的不满;10.68%——老板最受不了经常抱怨的员工。
§ 在老板眼里,态度不端正、做事没方法,远远比迟到或者早退的危害大得多。
最容易引起同事不满的通病——“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50%——在上班时间聊天、打游戏、看片、炒股、煲电话粥、传八卦、干私活等等,做这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最容易引起同事们的反感;7.78%——最看不惯身边有人“游手好闲”;2.34%——最反感“上班时间吃零食”。
§ 不务正业,减少自己的印象分,其实也等于是自毁前程。
最容易影响团队效率的通病——“拖延”28.39%——这会严重影响到团队工作的效率;20%——“缺乏时间管理”会使团队的效率大打折扣;19.50%——一旦“工作倦怠症”蔓延开来,最有可能影响到团队的合作;28%——“做事不主动”和“抱怨”会拖累团队的进程。
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受访者,最为反感团队中出现“拖延”和“抱怨”这样的不良现象,在补充回答中进一步指出:“互相推诿”“推卸责任”这样的行为将会大大打击团队的合作。
§“拖延”的确是一种害人害己的坏习惯。
由此可见,“职场通病”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我们务必要反躬自省、克服它们。
在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都能够从自身开始反省:33.54%——“对工作没有热情”导致了林林总总的“职场通病”;26.05%——怪罪公司,认为“公司管理制度不严”,难免使自己放纵(这种说法显然很可笑);16.15%——自认为个性使然;12.09%——同事中有这样的现象,受其影响。
好了,不管上述说法正确与否,解决问题才是首要的任务。那么,克服“职场通病”的关键在哪呢?
第2章 压力:紧逼在你身后的猎豹(1)
只有学会正确对待压力,你才能轻装上阵,快乐奔跑。
压力无处不在
每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草原上的猎豹就开始寻觅着他们最爱吃的猎物——羚羊,而羚羊们更是高度警惕、时时小心,以免成为猎豹们的盘中餐。多少年来,从它们出现在这片草原时起,就开始了这种速度和生存能力的竞争。到如今,它们都已跻身地球上“奔跑最快的动物”的行列之中。
小猎豹问妈妈:“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奔跑?”母猎豹告诉它:“孩子,你一定要注意那些羚羊,它们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你必须学会和提高奔跑的能力,这样你才不会被饿死。”
与此同时,小羚羊也在问妈妈:“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奔跑?”母羚羊说:“因为每时每刻,我们的敌人——猎豹都在等待着机会。我们只有不断地奔跑和闪躲,才能保证生命的延续。而且我们要争取跑得更快,因为猎豹跑输一次,顶多意味着一次猎捕的失败,不过是少吃了一顿午餐。但对我们而言,就是多了一次继续活下去的机会,我们也才能够继续看到明天的太阳。他们是为了午餐,我们是为了生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比猎豹跑得更快的原因。”
“这是一则我们很熟悉的寓言,每个人读过后都会领悟到不同的东西。当然了,这则寓言并不是我要讲的故事本身,但它却是一个很重要的背景。任何故事都是需要一定背景的,就像我们工作的办公室,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故事在这里发生。”
乔云峰继续着他的故事:
实际上,大多数人在这个背景下,所能感受到的东西只有两个字:压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压力的社会”。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工作压力也在相应地加大。很多人受不住工作压力,出现了头痛、失眠、焦虑等症状,甚至产生了某些变态的心理。如果不及时排解或者调适,就会进一步影响到身心健康。
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渠道及时排解、调适,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成了现代人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毕竟,关爱自身、快乐工作,应该是职场人永恒的追求。
最近,我的同事小吴的心情就坏透了。因为我们俩关系不错,她就跟我说:“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一方面业务水平比同事差了一大截,明显跟不上,感觉很吃力;另一方面,我暂时还没有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们交流、沟通都有障碍。你说可怎么办呢?”
为此,小吴茶不思饭不想,为工作上的事情烦恼不已。一段时间下来,她的脸蛋瘦了一圈,除此之外还多了一对“熊猫眼”。
在别人的眼里,老张家庭幸福、工作稳定,是挺快乐的一个人。可是,老张这几天也在烦恼:“在单位干了十多年,有点腻了。当初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和热情早已不在,可工作还是依然繁重,有时候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干这份工作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能偷懒则偷懒,在单位里混混日子算了!”
当然,我们经常会听到周围的人,发出诸如此类的抱怨:
“如今竞争太激烈,工作压力大,简直超出了人的承受范围。”
“工作努力过了,却没有回报,领导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努力一点啊。真是郁闷。”
“同事之间有竞争,和他们的关系老是搞不好,年年评不上单位先进。”
“实在厌倦了这份工作,想换个更好一点的单位和环境,可自己又没有那个能耐。”
……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这个“压力的社会”里,人们的工作、生活都是异常地紧张、繁忙,在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环境下,职场人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特别是工作中)的重重压力。
那么,究竟该如何摆脱这些压力,我们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呢?
你能将压力化为动力吗
“工作压力大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每个行业,工作压力过重的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
乔云峰喝了一口茶,接着说:
我经常会听到朋友的抱怨。大刘说:“每天上班我都在做文字工作,有时候,颈部和腰部酸痛难忍。我真想出去走走,活动一下手脚,可是工作实在是多,不得不忍了又忍,一直忍到下班。”
老胡说:“过了读书的年龄,最怕考试,特别是参加与工作有关系的各类考试。每逢大考小考,都怕得要命,晚上睡觉的时候,一闭上眼睛,都是一道道考试题。就连做梦的时候,都会梦到考试,面对试卷一道题目都答不出来,突然惊醒,吓出一身冷汗。工作要做,考试还要考,家里的杂事又多,你说,我能顾得上哪头?”
人在社会上不可能没有压力,压力在生活、工作中处处存在。但是压力太大,超出了人们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时,如果不及时排解和调适,就很容易引发身心疾病。这几年,“亚健康”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从医学上讲,亚健康指的是处于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灰色中间地带”,这时候,人的身体和情感的活力都普遍降低,表现在生理上是心率不齐、肌肉紧张、食欲下降等;表现在精神上是心神不宁、失眠、疲劳等。用此标准,衡量身边的职场人,恐怕大多数都遭遇到亚健康状态。
俗话说,病由心生。当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压力,超出个人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线时,就会出现诸如挫折、逆反、嫉妒等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严重的还会产生自卑、猜疑、冷漠、自私等负面心理。
有时候,压力的杀伤力,比我们周围环境中的任何影响都要大。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工作压力是主要部分。工作压力有时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却像“隐形杀手”一样,引起内分泌变化、免疫系统降低,进而影响人的健康。
有的人容易感冒、容易感到疲劳,经常出现耳鸣、幻听等现象,还以为是自己受了风寒或者太累的缘故;有的人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旁人把他的行为理解为心情不好,过段时间就会没事的。殊不知,出现上述情况,就是工作压力间接或直接引起的。这两种情况都是身体向人们发出的无声警告。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向他的听众讲述如何正确地对待压力。
他举起一杯水,问道:“这杯水有多重?”
从20克到500克,答案各异。
教授笑着说:“其实水有多重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你举杯的时间。如果你举了1分钟,即便杯子重500克也不是问题;如果你举了1个小时,20克的杯子也会让你手臂酸痛,如果举了1天,恐怕就需要叫救护车了。同一个杯子,举的时间越长,它会变得越重。”
“同样,倘若我们总是将压力扛在肩上,压力就会像水杯一样,变得越来越重。早晚有一天,我们将不堪重负而倒下。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放下水杯,休息一下,以便再次举起它。”
压力也需经常放下,使我们有时间焕发精神、重新应对压力。
工作了一天,疲惫地回到家里,应当将工作中的压力全部抛到一边,千万不能再将它带回家里,因为你明天还要重新扛起它。
休息、放松……一切为了明天。
在人的一生中,压力自始至终存在着。一出生,压力便开始蔓延在我们周围;长大后,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主要的是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既然无法摆脱压力,如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无法摆脱地球引力一样,那么就要学着正视它。
我们可以通过调适、休息等各种手段让自己得到放松和恢复,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记住,很少有人会因为劳动而死,无所事事和游手好闲反而会给生命带来危险。
只有正确面对压力,我们才能够快乐地工作。
压力也能创造奇迹
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人们都会感受到工作压力的可怕。
很多职场人面对工作压力苦不堪言,却不知道压力也能带来催人奋进的力量。研究压力对人类身心影响的加拿大医学教授塞勒博士说过:“压力是人生的香料。”
他提醒我们:不要认为压力只有不良影响,应当转换认识和情绪,多去开发压力的有益之处。适当的压力和逆境能磨练人,它会逼着你想出办法。
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却依然能够达成所愿,这也许就是卓越者和平庸者之间的区别吧。
刀按在脖子上,全身的神经都会紧张起来。于是,奇迹就在压力下产生了:
他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能够糊口,他替人放过羊、割过草、收过庄稼、洗过碗……只要能够有一口饭吃就行。
一天,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就要得到那年薪3.5万澳元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寥无几,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又没有什么收入,当然还属于无车族。然而,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就回答:“有!我会开车!”
“那么4天后,请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想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他豁出去了。他在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来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朋友学了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模拟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自己驾车去公司报了到。
时至今日,他早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无从知晓,但我确实佩服他的胆识。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遇到困难就放弃,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关键时刻,他毅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把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拼命向前,去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巨大的压力会给人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十多年前,有句非常流行的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只是学好数理化已经适应不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多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纷纷挤出时间,在工作之余充电,以便在未知的将来为自己增加竞争力。从这一点看,适当的职场压力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扩展你职业发展的空间。
此外,职场人还应该认识到,工作是必须的。
“毋恃敌之不来,正恃吾以待之”。因此,当我们把工作当作谋生手段、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要重视精神上的生活——崇尚身心健康,学会化解过重的工作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猎豹突然消失了
现在,回过头来,让我们再继续羚羊和猎豹的故事。
草原上,每天都会有跑得慢的羚羊被猎豹捉到;同时,也会有猎豹因为不够努力而饿死。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重复着,可是后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猎豹消失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会被吃掉了!”羚羊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看,我们现在拥有了整个草原!”
然而,这对羚羊们而言真的就是好消息吗?
有时候,某种压力突然消失了,这对一直习惯于这种压力的人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举个例子来说吧,高考结束了,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往往会有一种过分轻松的感觉。这时候,如果不能及时调节,很可能会因此荒废了学业。
职场中人也是一样,有些员工做出一些业绩便开始沾沾自喜,以为可以从此高枕无忧;或者对自己眼下的工作抱着很随意的态度,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没有一点紧迫感。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躺在以往的业绩上面睡大觉!
其实,压力是依然存在的,旧的压力消失了,必然还会有新的压力出现,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有感觉到罢了。而后来的经历,使羚羊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一直追赶你的猎豹突然消失了,不要因此而高兴,你应该停下来仔细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奔跑吗?
第3章 目标:继续奔跑的动力(1)
有时候,我们会在奔跑中迷失方向,这时候,你需要新的目标。
羚羊们展开了一场讨论
猎豹消失后,羚羊们从最初的兴奋到渐渐变得懒散起来。它们不再热爱奔跑,认为那是无聊的事情。每天吃饱喝足之后,它们更喜欢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晒太阳。“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舒服的事情吗?”它们高兴地说。
但也有一些比较谨慎的羚羊不这么认为:“我们不能放松警惕,猎豹可能会再次出现的,我们必须小心点。”一开始,大多数羚羊认为很有道理,仍然每天早早起来,练习奔跑。可是又过了一段时间,猎豹还是没有出现。于是,原先那些偷懒的羚羊便重新高兴起来,它们在羚羊群中嚷嚷道:“看,猎豹没有再出现,我们何必还要奔跑呢?”
这一次,几乎所有的羚羊都懈怠下来,它们悠闲地漫步在草原上,天天早睡晚起,过着贵族一般的生活。渐渐地,羚羊们都变得体态臃肿、反应迟钝,它们奔跑的能力在一点点地退化。
经验丰富的羚羊王为此忧心忡忡,它认为这是最为糟糕的现象。但自己又无法说服其他羚羊积极奔跑,因为它们总能找到各种借口来偷懒。
“这样下去可不行!”羚羊王对自己说,“它们必须都得奔跑起来。”
这一天,羚羊王又在草原上巡视,看有没有猎豹或者其他危险的野兽的踪迹。羚羊王一直保持着这种警惕的状态,因为它必须对全体羚羊的安全负责。虽然已经老了,体力也大不如前,但它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履行着它的使命。也许羚羊王并没有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正在进行着另外一种奔跑。
草原上依旧宁静安详,大部分羚羊都无精打采地卧在草地上,只有一只小羚羊还兴高采烈地奔跑着。一只蝴蝶、远处的一棵小树都可以是它的目标,它努力地向前奔跑,和其他羚羊形成鲜明的对比。
“孩子,你为什么如此兴奋地奔跑呢?”羚羊王叫住小羚羊,不解地问,“你难道不知道猎豹已经消失了吗?”
“尊敬的王,”小羚羊彬彬有礼地回答道,“我奔跑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这与猎豹存不存在没有任何关系。”
羚羊王眼前一亮:“这可是我很久都没有听到的有意思的话了,你能告诉我促使你奔跑的原因吗?”
“我不知道,”小羚羊不好意思地说,“也许这只是一种本能吧。”
羚羊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小羚羊的话给了它某些启发,却又不甚明了。
于是,它决定组织羚羊们展开一场讨论,讨论的话题便是:猎豹消失了,羚羊还要努力继续奔跑吗?
所有的羚羊都聚集在一起,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着各自的见解——
羚羊A说:“一直以来,我们奔跑就是为了躲避猎豹的追捕。现在,猎豹消失了,这种威胁不复存在了。所以呢,我们根本没有奔跑的必要了。草原上食物充足、阳光和煦,我们应该好好享受才对。”它的发言赢得了大多数羚羊的赞同。
羚羊B说:“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奔跑,猎豹虽然消失了,但谁能保证它们不会再次出现呢?”它的发言引起了一阵嘲笑。
“你又在杞人忧天了,”羚羊们大笑着说,“这么长时间了,猎豹可曾出现过吗?”
羚羊B涨红着脸说:“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就算猎豹没出现,并不代表其他野兽不会出现!草原上到处充满着危险,奔跑可是我们生存的技能,绝不能荒废了。”
羚羊们对它的话仍旧嗤之以鼻:“你说的那是以后的事情了,至少现在我们可以不去管它。如果整天担心这担心那,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这时候,小羚羊跳出来说:“你们认为,每天懒散的生活很有乐趣吗?我想,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那才是我们奔跑的最大动力。”
小羚羊的话引起了羚羊们更大的嘲笑:“你可真是幼稚,难道我们羚羊还奢望成为草原上的霸主吗?孩子,作为羚羊应该学会知足,不要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小羚羊摇摇头,没有进一步争辩,但羚羊王却对小羚羊报以赞许的微笑。
讨论还在继续,但最后所有的羚羊都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于是羚羊王决定派小羚羊去周游世界,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小羚羊出发之前,羚羊王再次叮嘱它:“孩子,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听到不同的答案。这时候,你要学会分辨,哪些答案是你所需要的,哪些答案可能会误导你走入歧途。总之,你一定要成为一只有思想的羚羊。”
富人为什么而工作
很多时候,当压力消失时,前进的动力也会一起消失。这可能就是人们总是抱怨压力太大,活得太累的原因了。因为人们只看到了压力,却没有看到前进的动力。这个时候你就该问一问自己:我究竟为了什么而工作?前进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世界上的成功人士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吧。
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和他太太每年花掉1亿美元,他们至少也要466年才能够用完这些钱——这还不算这笔巨款所带来的巨大利息。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呢?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为10亿美元,虽然不像比尔·盖茨那么多,不过也足以让他的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为什么他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他的一切都围绕着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分别,有时候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他从哪儿来的这么大的工作热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些拥有巨额“薪水”的富翁们,不但每天继续工作,并且相当卖力、精力充沛。他们为何还要这样做?是为了更多的钱吗?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在金钱累积到一定数额之后,就不再对人具有诱惑力。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是满足于生存需要,还要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最高,动力也最强。
当一个人做他适合做并且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就能够发挥他最大的才华、能力和潜质,不断自我创新和发展,从而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驱动的人,往往会把工作当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使个人价值得到确认和实现。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他的满足感将如同植物发芽般迅速膨胀。
是的,这种自我实现的热情,使他们热衷于所做的事业,而并非单纯地为了名利,甚至当他们可以控制生活的时速时,他们的脚还是不会离开油门。
看看萨默·莱德斯通自己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情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尽可能地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
你需要新的目标
“首先声明,我并非让你摈弃金钱,也不是在这里大言不惭、不切实际地唱高调。”
乔云峰继续说他的话:
那种视金钱如粪土、视理想重于生命的高贵品格,我们崇敬它,不过那却不是我辈凡夫俗子所轻易具备的。事实上,我也是上班族的一员,也经常为生活的窘迫而苦恼。可我要告诉你们的却是:别只为了薪酬而工作,你需要新的工作目标!
生活中,太多的人工作的目的就是钱,一有钱便开始享受。就像羚羊们得到了肥美的草原一样,一旦认定猎豹已经消失,便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晒起了太阳。在他们眼里,工作只是在消磨时间而已,你不可能指望他们再有多大的建树。
每次想到这点,对我自己都是一个自我鞭策、自我修正的机会。我会赶快跳出来,问自己:我能不能不犯这种错误?我能够做到不为物喜、不以己悲吗?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鸿海集团的董事长郭台铭这样说:“我不会因为有了钱,而觉得喜悦。这不只是因为我赚到了钱才这样说。赚钱,是达到目标的方式,我是因为达到目标而喜悦,如果达不到目标,我就会再努力。所以,我不会患得患失,因为我是看目标,而不是看钱,不会赚不到钱就自乱阵脚。”
不爱名牌、不开名车、不注重打扮的郭台铭曾在世界权威刊物《福布斯》杂志上四次蝉联“台湾的科技首富”。1974年,刚刚退伍的他成立了“鸿海精密”,一家以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为主的企业。
1999年,郭台铭一口气吞下了华升、广宇等企业,进行逆向整合,使鸿海精密发展成为了鸿海集团,由地区性大工厂摇身一变成了世界级的大企业。
从一个“新手”,到最后跻身国际舞台,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郭台铭的霸气、大胆、自信与努力。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很容易感受到他旺盛的精力与好强的求胜意志。作为一位商界强人,郭台铭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大陆、美国、台湾、欧洲各地跑,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开会,经常一开就是12个小时,好像永远也不知道疲倦。
从创立鸿海的第一天起,郭台铭的目标就很明确,即把公司发展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企业。他说:“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关于工作目标,郭台铭曾经在他的文章中写道:
人家总是问我,赚了这么多钱还这么努力,是不是头脑坏掉了?
每当听到这个问题,我就会回答:“继续走下去,我就会发现其实做生意是一条不归路。这么多年来,事业愈来愈大,一路走下去,这么多员工、这么多投资者、这么多股东,你的责任就是必须赚钱,让公司继续成长下去。”
一旦有了这个责任,你就会不断鞭策自己,比员工加倍努力,并且在不景气时,比别的公司更努力。如果你把我加倍努力,解读成“我的动力就只是为了赚钱”,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公平的论调!

  0/3  下一頁 txt下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