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休閒農業SWOT發展對策

2023年10月17日

- txt下載

1湖南省休閒農業發展現狀
湖南省休閒農業的發展始於20世紀90年代,是國內發展休閒農業起步比較早的省份之一,至今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湖南休閒農業發展之初以釣魚休閒、吃農家菜、住農家房、觀農家景、干農家活的「農家樂」為主體形式。經過多年發展,湖南省休閒農業已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至今已初具產業規模,初步形成了點片相連的休閒農業產業群。據統計,湖南省有休閒農業企業近4000個,省休閒農業協會評定的星級休閒農業企業近100家,直接從業人員10餘萬人,年接待休閒者逾3000萬人次,年經營收入過30億元。其中長株潭經濟發展區現有一定規模的休閒農莊1366家,經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有189家;環洞庭湖區1488家,年經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有309家;湘中南區556家,年經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有203家;湘西山區159家,年經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有58家。休閒農業儼然成為了湖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一個嶄新的亮點和農村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3]。
2湖南休閒農業的SWOT分析
2.1優勢分析(Strengths)
2.1.1鄉村景觀資源豐富,農耕文化悠久湖南省鄉村田園景觀豐富多彩。擁有張家界、南嶽衡山、崀山等風景名勝區,還有洞庭湖區、水府廟旅遊區、東江湖旅遊區、南山牧場等旅遊景區,而這些地區基本上都處於鄉村的包圍中,休閒農業發展較好。另外,湖南擁有眾多民族風味濃郁、地域特色鮮明的村落、山寨、民居群落,充滿著鄉村田園情趣。如岳陽張谷英古村落、湘西鳳凰古鎮、永順王村等,都具有濃郁民俗特色和較強吸引力。同時,湖南也是歷史人文及紅色旅遊資源大省,曾國藩、譚嗣同、左宗棠、、劉少奇、、齊白石、沈從文、黃永玉等名人故里以及炎帝陵、茶陵老革命區、雷鋒紀念館、嶽麓書院等都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和鄉村風采[4]。湖南農業歷史悠久,鄉村農耕文化豐富。環洞庭湖的大水面養殖和捕撈,糧、棉、桑、麻種植,以及農業機械化操作等,均體現了魚米之鄉的現代農業色彩;湘西、湘南、湘東的山地立體農業,以及筒車吸水、石碾加工糧食等傳統農業文化景觀,展示了山鄉的古、土、特、真、野風情;湘中河谷平原和丘陵盆地,特別是大中城市郊區的精耕細作農業,使人感受到人類改造自然並與大自然和諧發展的魅力。湖南各地鄉村舞龍、舞獅和少數民族舞蹈中的土家擺手舞、侗族蘆笙舞、瑤族鼓舞以及民族美術工藝中的土錦、侗錦、苗家刺繡和蠟染,瑤族銀飾加工等,無不充滿著濃郁鄉土氣息[5-7]。
2.1.2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湖南位於我國江南腹地,長江中游地區,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連湖北,是聯繫我國中部與東南沿海全方位開放地區的前沿,處於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戰略地位。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鐵路方面,京廣、枝柳鐵路和武廣高鐵縱貫南北,浙贛—湘黔鐵路橫跨東西,擬建的洛湛、貴福、渝湘、萬石等鐵路線,以及滬昆高鐵形成縱貫和橫穿省境的湖南網格狀鐵路交通。公路方面,「G106」、「G107」、「G319」等多條國道貫穿湖南全境,省道、縣道公路更是四通八達。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突破2000km,目前,湖南省14個市州已實現高速公路對接,以長沙為中心的4h經濟圈已經形成,湖南已全面駛入高速時代。與此同時,政府通過縣鄉公路改造,加快了湖南省鄉村公路建設,形成了通暢的鄉村公路網,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美好願景。水路方面,以洞庭湖為中心,湘、資、沅、澧四水為骨幹,形成湖南水運交通網,其中城陵磯外貿港口可通洋達海。空運方面,目前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已開通10多條直達港、澳、台以及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歐洲等地的定期和包機航線,張家界機場、常德機場也可直航全國各大城市。湖南覆蓋面大、通達性強的立體交通網絡,為休閒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交通便利,保障了客源輸送。
2.1.3可觀的潛在客源市場(1)省內客源: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人口為6568.37萬人,城鎮人口300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45%,全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5084.10元。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城鎮人口為753.71萬人,城鎮化水平達57%。與此同時,衡陽、岳陽、常德的城鎮化率也以每年提高1.6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預計到2015年,湖南城鎮化水平有望超過5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分別達到24000元和8200元。由此可見,湖南省內的客源市場增長潛力很大。(2)外省客源:湖南南面有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同時港澳遊客也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客源市場,北面有以武漢為核心的華中城市群,這一南一北的兩個城市群是目前湖南省休閒農業的主要外省客源市場。今後,隨著京廣高鐵、滬昆高鐵的建成,以京、津為中心的華北客源市場和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客源市場也將成為湖南不可低估的潛在客源市場。
2.1.4民間資本投入積極休閒農業的廣闊市場前景,吸引了多種投資主體的介入,而且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投資群體,如鄉鎮企業家、工礦企業主、房地產開發商等,正在積極尋找新的投資領域,轉而開發休閒農業。據不完全統計,湖南省休閒農業的投資構成中,農民家庭投資約占16%,民間私人資本和工商資本約占84%。民間資本已成為休閒農業投資主體。目前,長沙縣、望城縣民間投資休閒農業資本均超過1億元以上。長沙近郊投資上千萬的休閒農業項目達10家以上,如嶽麓區的金星生態園、望城縣的千龍湖度假村、長沙縣的和風休閒山莊等。可見,民間資本的積極投入為休閒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3,8]。
2.2劣勢分析(Weaknesses)
2.2.1公共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服務水平低
目前,湖南省休閒農業還存在旅遊基礎設施落後、配套設施不完善、服務水平低等問題。如園區道路、停車場、洗手間等公共設施簡陋、設備不足;客房、餐廳、茶樓等主要設施條件差,檔次不高;寬頻網絡、水電供應時斷時續;園區衛生狀況不佳等。且大多數休閒農業企業的工作人員都是當地的村民,其知識層次普遍較低,綜合素質不高,缺乏服務意識,隨意性較強,接待水平低[7]。
2.2.2休閒企業規模較小,產業鏈單一
目前,湖南省休閒農業發展大多數是農戶獨立經營的模式,資金投入有限,內容比較單一,規模化經營程度不高,沒有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在我國台灣,休閒農業已實現規模化經營,採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山坡地設置農業經營體驗型休閒農場的面積標準定為0.5hm2,非山坡地設置綜合型休閒農場的面積標準定為1hm2,且休閒農莊特色鮮明,充分運用資源優勢及多變的設計手法,表現多元化的體驗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經濟帶動效應明顯。因此,湖南省休閒農業應向規模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產業鏈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2.3機遇分析(Opportunities)
2.3.1「中部崛起戰略」、「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的實施
「中部崛起戰略」、「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為湖南省休閒農業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契機。國家和湖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進中部農業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進一步完善糧食生產基地,加快農村綜合配套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鼓勵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體系建設,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大流通體系等[9],這些政策和措施都有利於湖南休閒農業的發展。「長株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儘快形成有利於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切實走出一條有別於傳統模式的發展新路,而休閒農業正是「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表現形式。
2.3.2湖南省「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的創建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關於深入開展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活動的通知》(環發[2002]101號)、《關於國家級生態村創建標準(試行)的通知》(環發[2006]192號)、湖南省環保局《關於開展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活動的通知》(湘環發[2004]49號)以及《關於開展生態村創建活動的通知》(湘環發[2008]82號)的通知要求,湖南省正在全省範圍內進行「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的創建活動,將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設施完善程度、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空氣品質環境等有助於改善民生和農村環境的指標納入到此次活動的考核範圍。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鎮、村的居住環境和生態環境,有效促進湖南省休閒農業的發展。
2.4威脅分析(Threats)
2.4.1缺乏整體規劃,低水平盲目發展
近年來,一些地方的領導或經營者急於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沒有認真分析本地的資源優勢和客源市場,盲目發展休閒農業,既沒有認真進行規劃論證和項目調研,又沒有突出自己的品牌特色,造成了同一地區內休閒農業項目建設重複,各項目經營內容相似,效益低下。另外,一些地方的休閒農業本來具有的原生態特色,在開發的過程中因重洋輕土而導致當地的村落風貌失范,農村自然形貌及人文環境的原創性受到嚴重的破壞,致使客源下降,經濟效益滑坡,嚴重影響了休閒農業的發展。
2.4.2文化內涵不深,缺乏品牌競爭力
目前,湖南省內大部分休閒農業企業並沒有充分發掘地方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不主動求變創新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也不注重將已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融入到企業產品中去,造成了企業經營主題不鮮明,產品缺乏特色。另外,很多休閒農業企業也不重視品牌建設的長線投入,沒有樹立現代的品牌意識,導致企業形象模糊,缺乏品牌競爭力[10]。
3湖南發展休閒農業的對策
3.1提高認識,加強政府引導
充分認識到發展休閒農業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促進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力量,是貫徹落實湖南省委、省政府「一化三基」戰略、推動富民強省的具體實踐。要認識到發展休閒農業能夠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推動農業產業化建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各級政府應大力扶持和引導,認真貫徹落實好《關於加快發展休閒農業的實施意見》,重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和農家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利用,積極爭取吸引投資者前來考察並投資興業,使休閒農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11]。
3.2科學規劃,優化布局
發展休閒農業,首先要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制定休閒農業發展規劃,一是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貫徹「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近期與遠期相結合,因地制宜的原則」。分析本地區區位交通條件、資源優勢、客源市場優勢及周邊配套設施條件,明確區域功能定位,制定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構建主導產業[12-13],突出特色。二是在開發的同時,應注重生態環境和生態景觀的保護,注重當地特色民俗文化的保護,避免民間習俗為迎合遊客的需要而被不正當的商品化、庸俗化。三是在制定休閒農業發展規劃的同時,應與當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密切結合起來,將休閒農業發展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中來,引導適宜發展的地區有序推進,避免各地一哄而上,低水平盲目發展。
3.3提高經營水平,完善公共基礎設施
提高休閒農業企業的經營水平,首先要加強對從業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通過開展農業技術知識、遊客接待服務等相關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並引導休閒農業的經營者和縣鄉村各級管理者更新觀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同時,鼓勵各類農業和旅遊院校、職業院校加強對休閒農業專門人才的培養工作。其次要充實休閒項目的內容,提高休閒農業的吸引力,適應市場需求。在休閒項目的內容安排上,既要根據農業季節性、地域性等特點,搞好農業項目本身的品種搭配和種養結合,使之具有科學性、立體性、生態性、常年性和藝術性,同時,又要根據遊客的吃、住、行、玩、購等多種需求,搞好食宿服務項目和遊樂設施的設計,使之具有綜合性、配套性。另外,還要在空間上對這些項目進行合理的布局,使之既符合農業本身發展的規律性,又要方便遊客的遊玩[14]。在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要搞好項目區的交通、客房、餐廳、停車場、娛樂室、健身房、洗手間等公共及配套設施,保障項目區內供水、供電、通訊、寬頻網絡暢通,以及園區環境治理和安全保障等,並規範住宿設施、注重飲食衛生、嚴格安全措施等,做到設施齊全、標準規範、安全衛生、健康發展[15]。
3.4發掘地方文化資源,加強市場推廣
休閒農業企業要想體現自身特色,打造專屬品牌,就要充分發掘地方文化資源和民俗風情,並將這種資源充分融入到所開發的休閒農業產品中去。不斷深化休閒農業項目和產品的文化內涵,提升休閒農業項目和產品的品質與品位,樹立現代的品牌意識,重視企業品牌的長線投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外,為了爭奪客源市場,加強休閒農業品牌效應,應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宣傳平台,進行宣傳營銷。同時,也可以與旅行社合作,利用各種節假日,結合周邊的旅遊景點、景區,組織休閒農業觀光旅遊,並舉辦一系列促銷活動來吸引遊客,以提高休閒農業項目的知名度[16]。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