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

2023年10月30日

- txt下載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1


  本冊要求學生在仔細觀察課本圖畫或教學挂圖的基礎上,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了解讀書做筆記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讀書做筆記的方法,逐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和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讀書做筆記。我先和孩子們交流了讀書做筆記的好處,有的說能提高寫作水平,有的說能提供寫作的機會,能將記憶長期保留,積累珍貴的見聞或資料,等等。我給他們介紹了名人堅持讀書做筆記的事跡,並告訴他們,我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今後的道路還很長,如果養成讀書做筆記的習慣,對於今後的成長是大有幫助的。就像老師堅持天天備課、寫反思一樣,長期堅持,你會發現做筆記這件事會變得越來越輕鬆了。
  事實上,我們五(X)班的孩子在兩年前就已經養成了讀書寫批註的良好習慣,而且有一部分孩子,能寫出大段的感想。但是語文學習的名目是很多的,由於語文時間的缺失,能堅持每天都讀書寫筆記的孩子是很少的。
  隨時使用工具書。首先我和孩子們一起交流了身邊有哪些工具書,這些工具書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起到了什麼作用。一交流,我才發現,農村孩子身邊的工具書是少之又少的,基本上就添了新華字典,個別的也就多了成語詞典。我給孩子們介紹了《漢語拼音詞彙》、《學生辭海》等平時經常能用到的工具書,發動他們利用雙休時間去新華書店走走看看,見識一下各種工具書。農村教學資源的缺乏導致學生的接觸面狹窄,這學期,我一定要多利用多媒體,來讓這些孩子多接觸新鮮事物,多增長知識。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2


  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應達到以下目標:
  (一)課前預習目標
  1、了解和閱讀相關內容,回顧熟悉與本課內容有關的知識。
  2、能嘗試完成預習習題,通過預習能自主解決一些問題。
  3、通過預習能發現一些新問題,並及時作好批註,準備好所要提出的問題。
  (二)課堂學習目標
  1、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獨立思考,敢於發言。
  2、帶著問題有目的、主動地學習,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
  3、能正確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口述解題過程。
  4、規範書寫、畫圖,正確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5、能主動探究問題,善於發散思維,悟出道理,並引發新的問題。
  (三)課後學習目標
  1、課後主動回顧知識。
  2、獨立思考問題,主動探究解題過程,合作解決疑難問題。
  3、解題中學會審題,推理,規範作用與解題過程,並主動糾正錯誤。
  (四)情感目標
  1、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積極、主動、持久地學習。
  2、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主動認識、理解、探索和解決問題。
  3、敢於創新,敢於批判、懷疑的學習態度。
  (五)合作學習目標
  1、學生合作學習探索問題。
  2、師生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六)認知策略目標
  1、能對知識主動地反思、回顧。
  2、能對知識進行歸類、總結,得出一般規律。
  3、解決問題能進行廣泛的類比和聯想。
  3、敢於質疑問難,勇於提問,表述自己獨特的見解。
  4、養成自主探究知識,自主學習的習慣。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3


  與課標實施之前相比,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課堂氣氛、學習參與、師生互動等教學因素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但是在實踐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由於過度注重學生的主觀意願,許多體育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導致了學生的課堂行為出現了無序、放縱等不良傾向,影響了教學質量。筆者以為,由於室外運動、身體狀況等特點,體育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其重要。就小學生而言,體育課堂應特別重視以下幾個學習習慣的培養。一、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小學生自我調控能力差,心理和情緒波動大,注意力容易分散。養成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學生就能集中注意力,主動排除干擾,自覺維護學習狀態。教師應不斷強化學生的體育課堂意識,讓學生明確體育課也是一項嚴肅的學習活動,也有課堂紀律要求,在此基礎上加強體育課堂常規訓練。課堂常規是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規範,也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體育活動的相互約定。所以體育課上教師應帶頭執行課堂常規,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為學生作出表率和榜樣。同時應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課堂常規訓練,要讓遵守課堂常規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成為體育學習的自我規範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4


  習慣是一個人長期養成的思想行為模式的固化。從學生個體習慣的角度來看,習慣的形成是由外顯認知階段向內隱的自動化階段的轉化過程。從知識到智慧,由技能到習慣,絕非一日之功。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說過:有思考,才會有觸動;有觸動,才會有行動;許多的行動才能積累成一點點的習慣;許多的習慣才會積累成一點點的傳統;許多的傳統才會積累成一點點的文化。由此可見,學生學習習慣的獲得,離開了學生主體的主動思考與行動是不可能形成的。教師應該認識到,良好的寫字習慣的養成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監督,但又不依賴於教師的傳授。他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行動、再思考、再行動而逐步形成的。古人云:"思之自得者真,習之純熟者妙"就是這個道理。本著思考有所得、實踐成習慣的指導思想進行本冊習慣內容的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寫字習慣不光是學生個體的行為,它更蘊含著大量民族文化的信息,負載著文化的傳承之責。以寫好毛筆字為例。毛筆的使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已經有了豐富的文化的積澱。因此,認真寫毛筆字,不光要讓學生會寫,還要寫得好,更要讓學生在認真寫字的過程中逐步熱愛漢字,尊重漢字,從情感、態度上對中國文字產生認同感與自豪感。在培養學生寫字習慣的同時,了解祖國文化歷史,感受方塊漢字形體的美與書寫的奧妙。從寫字的文化傳承功能上去審視寫字習慣的教學,它的教學目標應是"三維"並舉的。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5


  我認為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關鍵在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親自探索發現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在自主學習中不僅獲得新知識,而且學會如何學習。
  創設情境,激發求知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必須使參與學習成為學生自身的迫切需要,而要使學習成為學生自身的迫切需要,則必須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通常我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重視每節課的導入這一環節,例如,學習「認識幾分之一」時,我從學生的熟悉的實物入手,課一開始,我利用課件出示了四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如果把2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如果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同學,又該怎樣分?從而引出二分之一這個數,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慾望的有利措施。
  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
  從每個學生的基礎水平的個性差異出發,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傳統的教學中,往往是優等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困難學生被動、消極的旁聽。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我是這樣做的:提供適合各層次學生展開思維的問題信息,讓他們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使全體學生都有動口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要儘可能地創設全體學生都能表達自己意見的情境,比較簡單的問題,優先讓學困生說,較複雜的問題讓優等生說,再讓差生說,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副卡片,讓全體學生用舉卡片的方法來做判斷題或是用手勢表示,學生做出判斷後再展開討論。教師再次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時,要儘量是最初的幾個發言者是意見不一樣的同學,以促使其他同學從中思考、辨析,防止一些模糊認識掩蓋在一邊倒的「同意」聲中。使全體學生都有動腦的機會。教師提問題,要儘量提一些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思考餘地的,同時,又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和「跳躍」能力,設置「跳一跳摘果子」的高度,使之能感受成功的喜悅,因此,設計課堂練習內容要根據教材本身的邏輯性,以及學生認知的有序性,確定練習的層次,由易到難,以簡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讓學生拾級而上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學習,一般可分三個層次,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發展練習,設計練習還要考慮習題難易適度,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優等生「吃得飽」,各在自己臨近的思維發展區得到充分的發展。
  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思維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充滿心理活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為數學學習必須通過自己的思考沒有學生自己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在教學中,我大膽地放手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例如,「長方形面積」這節課,我就是通過層層設疑的提問,不斷引發學生思考,激勵了學生主動積極的去參加新知識的學習。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發現新知識,通過實踐、觀摩、操作、思考,終於發現長方形面積公式,在參與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體驗思維之趣,參與之樂,成功之悅。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激發認識興趣,使參與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身需要,教師要創造條件讓智力水平不同的學生擁有同等參與機會,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進行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6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年齡較小,常常存在一些情況,例如:學生回答問題常與課文內容、觀點、術語相脫節;學生觀察、分析、想像活動經常停留在膚淺階段,難以深入;在討論問題時,往往啟而不發,進展緩慢。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很多,認真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未能很好地安排學生閱讀自學未能很好地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活動。要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去,培養他們取得獨立、主動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還應培養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掌握良好的自學方法。
  首先,大力宣傳倡導自學向學生講解閱讀自學的重要意義,介紹自學經驗,強調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對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提高成績的巨大作用。讓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閱讀自學產生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出時間安排自學環節,讓他們自學的願望。
  其次,選擇適當的閱讀自學方法,使學生要自學,會自學。遵循學生自學與教師講受緊密聯繫的原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自學時,應根據課本知識和學生自學能力的實際水平,選擇簡便易行、靈活多樣的自學方法,讓學生的做起來難度不大而有趣,費時不多而收穫大。這樣學生就樂於自學精於自學。
  再次,指導學生自學進行閱讀自學成果總結。在學生閱讀自學以後,教師應結合課本內容即時組織學生講座肯定學生的自學成績,總結經驗,擴大自學影響,讓學生體會到閱讀自學的確使自己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贏得主動權,並有利於自己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學習成績的進步。這樣會增強學生自學的內在動力,調動學生的自學積極性,從而逐步形成閱讀自學的良好習慣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7


  一、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本學期是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的第一個學期,是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一個銜接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轉折點,更是一個關鍵的學期。學生由小學的語文學習到適應初中語文學習的要求,要經歷大的跨度。初一年級識字不是教學的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有困難;閱讀應該是學習的重點,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因此,本學期我在注重加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基礎上,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從第一堂語文課開始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讓學生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的思想,要勤於閱讀,善於讀書、讀生活,注意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語文學習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我要求學生堅持閱讀《讀者》等,文章內容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同時堅持寫讀書筆記,每篇讀書筆記包括三部分內容「故事概括」,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讓學生自主摘抄,擴大學生的詞彙語句積累量;「點亮心燈」,談自己的閱讀感悟。又教給學生圈點批註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語文素養會有所提高。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二、培養學生勤練筆的習慣。
  我變周記為練筆,變自定題目自主去寫為規定選題系列寫作。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記錄身邊一個細節或場景,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可長可短,然後試著寫成繪聲繪色的文章。每周的練筆都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賞析,由於是寫身邊所熟悉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很多孩子逐漸能寫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強文言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培養良好的語感。
  文言文知識量大,需要大量記誦,初一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想學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本學期在文言文、詩歌的教學上,著重注意了文言基礎知識的落實和朗讀背誦培養語感兩個方面。文言文的翻譯必須放到課堂完成,課下進行鞏固。
  誦讀的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體現,課堂上經常在指定的時間內進行背誦競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決心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作出應有的努力。
  四、鑽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初一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初一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像。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五、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
  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的新天地。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麼材料採用的什麼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說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沉澱語感服務。
  5、課本不能丟。不能拿著新課標中提倡「否定『課本中心』」的說法當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謂的「新意」「創新」還有什麼意義?純粹的「大膽的說」進而「編造的說」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後,語感和語言的挖掘從何談起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8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點在於『育』。所謂『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心理學指出,學習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系統性和穩定性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方式,是個性特徵的重要方面。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對於音樂學科來說,學生只有擁有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才能逐步掌握音樂雙基、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循序漸進的音樂學習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我們學校的音樂老師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主要做了以下嘗試:
  一、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進行音樂課堂常規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周密而合理的課堂教學組織工作是確保教學能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所以,建立課堂教學常規,目的是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師有計劃,有目的,要求明確,嚴格落實,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才能形成。一進教室,我站在前面誇獎第一個坐好的同學,這樣其它的小朋友一般都能自覺地坐好。再如:學生每次打開書時,都要一邊翻書一邊說話,面對這種情況我把正確的行為編成順口溜:「打開書,快靜齊,勤思考,認真看。」學生會說順口溜後進行打開書比賽,比一比誰的速度快。
  1、明確音樂課堂常規要求。首先是課前準備,主要是要求學生認真做到:備好學具快、靜、齊。其次是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回答和提出問題的習慣。再次,要求學生知道並注意時刻保持良好的坐姿、朗讀歌詞的姿勢、演唱歌曲的姿勢、演奏課堂樂器的姿勢(如樂器怎麼拿?怎麼演奏?怎麼放)等。
  2、持之以恆抓落實。
  (1)、抓典型。抓好的典型,也抓差的典型,獎優罰劣,表揚第一個按照老師要求做好的同學,以點帶面,這樣其它的同學就都能自覺地像第一位同學那樣做好了。
  (2)、搞評比。就是在所教班級裡面開展同學與同學之間、組與組之間、排與排之間執行課堂常規要求的比賽。我們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常採用多表揚激發音樂學習動機,規範課堂紀律。每一次學生進教室之前,我要求學生排好隊,比一比誰排隊時最快、最安靜,每一節課我都進行評比。
  3、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把課堂常規放在音樂中進行。
  音樂課的常規訓練和其他學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處。不同點在於既要對學生進行站、立、坐、及排隊、進出教室的訓練,又要把這些訓練放在音樂中進行,讓學生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輕鬆愉快地完成各項練習。如:聽音樂做律動進教室,坐下後聽音樂拍手,安定學生的情緒;聽上行的音階表示起立上課,通過師生問好歌建立良好的課堂常規,同時達到融洽師生感情的目的;用簡短的音樂或有節奏感、樂律感的兒歌(人坐直。腳放平,胸挺起等),讓學生安靜坐好,強調所有的訓練都要在音樂中進行,充分體現出語言的音樂性,動作的音樂性,以及課堂活動的音樂性,使學生的音樂學習習慣在充滿音樂氛圍的常規訓練中逐漸牢固的形成。
  二、培養學生認真聆聽音樂的習慣。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通過聽覺直接和我們的心靈接觸,學生聽的過程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想像的過程。「聽」是進入學習音樂的基礎,音樂教學中的任何活動都要在「聽」的基礎上進行。因此,音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學會聽音樂的方法,養成認真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如何聽音樂有個方法問題,教師只有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聽賞音樂的習慣和科學的聽賞音樂的方法,才能形成欣賞音樂的能力,使音樂伴隨他一生。音樂一開始要靜靜的聽,完整的聽,在參與聽賞音樂的初級階段,學生只能對作品感悟到:高興、歡快、優美、憂傷等情緒,隨著參與聽賞的深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尋找「為什麼?」使學生從感官的欣賞到理性的分析,掌握音樂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讓學生懂得音樂藝術像文學作品中的文字,繪畫藝術中的線條和色彩一樣,也有它自己的一套傳情達意的手段,具體來說就是旋律、節奏、和聲、音色、速度和力度等音樂要素。我們平時正是根據音樂中各種不同的音樂要素及其表現形式——如旋律的起伏與平穩、節奏的緊湊與鬆弛,以及不同的力度、速度、節拍、調式、演唱形式等來「聽」出音樂作品所表現的不同情緒、風格和豐富多彩的音樂形象的。
  但如果讓學生一味地去聽,學生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中去,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要讓學生由被動的「要我聽」變自覺的「我要聽」,就要求教師在不斷的優化教學方法,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把音樂作品的內涵和「美」挖掘出來,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聆聽音樂。欣賞音樂。如欣賞《快樂的早晨》,可先編講一個簡短故事作為欣賞前的導言,然後提出聽賞要求,要求學生通過靜靜地仔細聽,來感受早晨優美的景色和活潑的小熊貓歡快的心情。復聽時,讓學生跟著音樂動一動,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出活潑歡樂的情緒。再如:欣賞《誰來了》,使學生能從音樂中感受不同動物的音樂形象,由鋼琴演奏的「獅吼」是最具特色的,一連串的上行音階,叫起來很像雄獅的怒吼,此外還有烏龜、小兔、小鴨等,學生聽後都能異口同聲說出來,因為大管深沉、後重的音色表現了烏龜遲緩而笨重的形象,單簧管豐滿、圓潤的音色奏出了小兔子輕快跳躍的旋律等等,使學生邊聆聽邊有如身臨其境,體驗大自然與人的密不分割的關係,表現出音樂的魅力。通過一系列課堂教學和訓練,使小朋友自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注重情感體驗和表現習慣地培養。
  1、激發興趣,體驗情感。
  大家都知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因此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們特別注重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主動發現、感知和理解音樂作品中蘊含的內在情感和音樂美,進而要求學生在正確演唱、演奏作品的基礎上,用心去演奏,用情去歌唱,努力做到字正腔圓、聲情並茂。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音樂興趣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動力,是產生情感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學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個學習階段,所以掌握學習方法,比掌握學習內容更為重要。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人的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和追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去發現、探究,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有了興趣可以產生情感,情感可以上升為審美,審美可以積澱情操,情操可以升華人格。
  2、引導訓練學生輕聲唱歌,防止喊唱!
  在音樂課上學生會經常出現喊唱的現象,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因為在兒童表現欲的驅使下,他們為了顯示出自己聲音大,表現出自己唱得最好,就會用上全身力氣喊唱。遇到這種情況,首先不能訓斥,更不能不耐煩,而需要的是因勢利導,畢竟他們僅處啟蒙階段,還不懂得發聲的方法。因此,我們教研組的老師除了「言傳」以外,更注意「身教」。如在學生學會演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歌曲之後,我們會啟發學生:
  「搖籃曲是一種哄孩子入睡時演唱的歌曲題材,我們如果想讓媽媽入睡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我們的聲音應該怎樣?」學生都會說:「要輕輕地唱。」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做到輕聲唱而不大聲喊唱,就必須讓他們漫漫理解歌唱的要求和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能自然地輕聲唱歌的習慣。
  四、運用激勵評價,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
  建立良好的音樂課堂常規,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前提,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唱、動的習慣是學習音樂的關鍵。學習習慣是一種自覺、主動、持久、穩定的行為方式,小學階段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從一年級新生入校的第一節課抓起。但是要讓學生真正「習慣成自然」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這就要求老師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持之以恆的科學而嚴格的訓練,並多採用激勵評價的手段予以效果的提升。
  激勵是一種對人的刺激,這種刺激既可以鞏固人們正確的行為趨向,也可以改變人們的行為並起到導向作用。激勵評價它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信心為宗旨的教學手段。我們認為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恰當的使用激勵評價的教學手段,可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早日形成。在激勵教學法下我們能看到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如在激勵評價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明顯提高、課堂紀律表現良好、主動參與唱歌教學、欣賞教學、器樂教學的學生的比例有所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創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揮;課堂教學秩序良好、學生的音樂素質也有明顯進步。這樣,學生在和諧的音樂氛圍中不但學會了如何在音樂課上進行學習,同時也初步養成了動腦、動口、動手等多種形式的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在音樂課上表現出的任何一點微小的進步,或任何一次參與學習行為中的閃光表現,尋找一切機會給予激勵和肯定,如一個良好的坐姿,一次認真的欣賞他人的演唱,或一次專心的聆聽音樂等,我均會報以熱烈的掌聲和甜甜的微笑,並獎予一顆紅星,一朵小紅花,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並帶著成功的喜悅,不斷的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中,從而促使學生有形無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並得以不斷地鞏固和發展。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造就學生個性發展,將來走向事業成功的客觀需要,這就必須從小抓起,不能延誤。
  我在教學實踐中,始終貫穿並特彆強調的是要經常給學生表演、表現的機會:唱得好,唱得壞是一回事;敢不敢唱又是一回事。對於一些靦腆害羞、性格怯懦的同學在課堂上不敢唱,不願唱的情形,我們經常採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許他可以找班裡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幫他們找到自信和勇氣,在同伴互助的氛圍中得到鍛鍊和感染。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敢於當眾歌唱的習慣是培養學生的一種自信心、一種做人的勇氣、一種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使學生擁有自己豐富的音樂體驗,其實是通過音樂的手段,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人格教育。
  在教學實踐中我門觀察到:學生很在意老師對自己的態度。有時,老師的一個激勵的眼神,一個對學生豎起的大拇指,給他音樂書上扣一個小紅旗,他會興奮好幾天。我認識到激勵行為對於老師來說,看似是個不起眼的可以忽略的小動作,實則是教師的教育思想,改革意識的很直觀的體現,是最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的地方;凡是被老師表揚過的學生,上課紀律也好了、帶學具也齊了、唱的歌、吹的小曲子都帶有情感了!我們教研組的老師要求每新接一個班都要在短時間內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耐心的處理學生中發生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量以輕鬆的語氣和學生說話,創設一種輕鬆和諧的氛圍進行教學活動。這種尊重體現在音樂教學上,會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
  在唱歌教學中,每一次學生唱的有感情時、吹奏的整齊時,我們都給同學們錄音,然後大家一起聽錄音進行評判:誰的聲音最美?誰的表現最有感情?每一次公開課學校都要錄像,我們師生一起看錄像、研究成功的地方是怎麼努力的?失敗的地方需要哪些改進?在聲像的觀看中互相學習。每當同學們聽到錄音時教室里安靜極了,看錄像時學生露出得意的面部表情。我認識到,給學生錄音、錄像是對他們創造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的一種尊重激勵。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音樂教師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第一線的音樂教師不斷的思考、探索和創新。要搞好教學,教師就要樹立正確的理念,明確教與學的關係,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在課堂上言傳身教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好習慣,益終生!讓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都來關注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吧!
  ,關注學生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