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2023年11月06日

- txt下載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


今天講課的章節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大洲與大洋。在剛結束難度偏高的第一章後,由於本節課內容較容易,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輕鬆地學習,在樂趣中學到知識。首先我以加加林的故事導入本節課,引出「人類真的給地球起錯名字了嗎?」激發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回答海洋面積是否真的比陸地面積大。得出答案後接著回答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的比例分布,得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結論。由結論再提出疑問「既然海洋面積如此大,為什麼古人給地球起名為地球而不是水球」(PS:本環節節節相扣,前後聯繫緊密),同學們各抒己見,自由發揮答案。提出疑問:人類是如何了解海陸分布的?簡單介紹人類認識世界的歷史,增進同學們的見聞,同時也增加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PS:在介紹歷史時,欠缺生動,提不起同學們的興趣)觀察地圖,得出海陸分布。在講七大洲之前,先給同學們講解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之間的區別,並舉他們熟悉的例子——雷州半島。接著引出全球分為哪幾個大洲?並簡要介紹七大洲命名的來源。讀圖思考:1.東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2.西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3.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4.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5.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6.各大洲的面積大小關係如何? (PS:口訣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完成教材31頁活動3,了解七大洲的輪廓特徵。 (PS:本環節同學們難以獨立完成,教師引導並板圖) 觀察地圖冊第5頁,找出大洲分界線 在講七大洋之前先講解海峽、海、洋之間的區別 引出四大洋極其分布和面積大小關係 (PS:口訣:太大印北,四洋貫通) 在七大洲的輪廓圖上標出四大洋的位置 最後介紹海洋對人類的影響,增進趣味性。 (PS:在講解貿易的通道——馬六甲海峽時,缺乏都地圖的指引) 存在問題:教師聲音過小,師生間缺乏互動。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2


學生碰到的第一個難點是某個地點經緯度的判讀,在教學中從經緯度的劃分入手:00經線以西為西經,以東為東經;00緯線以北為北緯,以南為南緯。如果給定的圖中有00經線和00緯線,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若圖中沒有出現00經線和00緯線,則要推斷00經線和00緯線會出現在這個點的什麼方位,那麼這個點就位於00經線和00緯線的相反方位,以此得出該點到底位於東經西經還是南緯北緯。
判讀某地所處的東西半球位置是學生遇到的又一個難點,教學中我仍然是從定義著手,讓學生明確200W以東至1600E以西為東半球,此範圍以外為西半球。不論給定什麼地點,先在它的附近劃出200W和1600E這兩條經線,再觀察這個點是否在200W以東至1600E以西的範圍內,若在,則該點位於東半球,反之,則位於西半球。
此外的一個難點是南北極附近經度的判讀,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00經線上選取一點,如果給定的圖中極點是南極,則向南極的方向為南,其相反方向為北,再以此點為中心,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即可判讀出東經和西經。學生在遇到南北極為中心的圖時,往往會出現方向的混亂,原因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對於以極點為中心的整圖不適用,但對於除極點外的各點依然適用,只不過此時的「上下」一定要和「北南」相一致,必要時可把作業本或試卷旋轉一定的角度。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3


「地球與地球儀」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開頭篇章,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的認識、經緯線的特點、經緯度的劃分和南北半球的劃分等知識點。其中經緯度的劃分和南北半球的劃分是這部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初中階段最難學的知識點之一。按教學大綱規定可用2~3課時的教學時間來完成,需要準備的教學用具是地球儀和相關的教學挂圖。
開學這兩周來,我一直都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由於考慮到七年級的學生才剛剛接觸地理這門課程,我不想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到地理難學,所以儘量放慢教學進度(安排了3課時),但3節課下來,除了第一課時時間略有充裕外,第二、三課時的教學時間都非常緊張。
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儘量讓地理課程貼近生活,把地理課程生活化、趣味化,如教學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時,讓學生看了地球的衛星照片時,為了提起課堂氣氛我說「請同學們看,這是我們地球母親的照片,她美嗎?」有學生回答「她是靚妹」,還有學生說「她是一個孕婦」(都不是誠心的回答,蠻有起鬨和搗亂課堂的火藥味——學生太調皮了,想給老師下馬威),我不知哪來的靈感(太突然了),順口答道「對,地球確實是一個懷孕的靚妹,她孕育著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命,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唯一有生命星球。她肚子漲得圓圓的,看上去像皮球」(點明了地球的形狀),接著我又問:「大家說,如果要給這位靚妹孕婦穿一條褲子的話,要給她找多長的皮帶?」學生異口同聲說出了地球的赤道周長(可能被我的應變能力折服了吧),一堂本來要亂成一鍋粥的課,竟然一氣呵成了。
教學中存在的遺憾也不少,浪費了3節課的口舌,結果還有很多學生沒有掌握好經緯度的劃分和表示(N、S、E、W常常分不清),還有東西半球和東西經的劃分界線學生也還容易混淆,特別是「0°—20°W」和「160°E-180°」經度範圍內的半球位置還有更多的學生沒有掌握好。這也一直是我近20年來地理教學生涯的一塊心病,有時也在想,教材編寫者能不能不把這麼繁難的知識點安排在地理課程的開頭篇章,但沒有這些基礎知識為起點,學生又怎樣學習地理課程呢?希望有辦法的同行們給指點津迷吧!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4


本課是初一地理《天氣與氣候》的開篇第一課。這部分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繫。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選擇從實際出發,將生活中身邊的現象帶入課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 練習時即將生活融入課堂
本節課,我以11月9日的初雪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說出雪後的種種變化和與平時生活的一些不同;在引導學生對當天的天氣情況進行描述,從而引出天氣的概念。
將天氣帶入課堂,讓學生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利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利的地理。
2、 明確教學目標,體現教學實效性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安排教學內容,在教室的啟發引導下,師生交談討論,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體驗來理解地理知識,從而完成本節課的預定教學目標。
3、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圖片、視頻和背景音樂的運用,既能調動學生的興趣,也能更加直觀地把教學中的抽象概念直觀化、具體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結經驗是為了學會教學,通過以上反思,可以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增強自身業務技能,適應教學中時刻變化的新情況,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5


本周是開學第六周了,地理課剛剛上完一章,剛開始由於教材不熟練,課本掌握的深度不夠,上起課來總覺得前後銜接不起來,總覺得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不深刻,學習的興趣很高,但是總覺得練習沒有時間去檢查,去鞏固,這樣只好讓小組長代勞,讓組內去吧問題解決好,把解決不了的問題,課堂上老師再去解決。
上課時,以練習為主,把學生引導知識中去,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這一點我儘量去做,可是有時感到有些知識很是抽象,學生根本無法合作完成,只好自己講解,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有時面對反應慢三拍的學生,老師讓他做的題目他總是不以為然,有時發現就是學到了那一頁他都跟不上,面對全部學生,面對每一個問題,面對有限的時間,在課堂上有時感到力不從心,想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去,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讓每一個學生都由自主的學習引發到自發的去學習,自覺地去學習,這確實也是一個境界。雖說教無定法、學無定則。面對知識的殿堂,不論什麼法,只要學生的成績有提高,這就是好的方法。只要老師們都認可的方法這就是好方法。
總之,要想提高成績就要下功夫,從教學方法上要做好,從學習方法上要做好,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要做好,從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上做好。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6


從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具體情況來看,本節課突出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圍繞教學目標,我從生活入手,首先讓學生說出我們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途徑,再從學生經常接觸到的天氣預報展開,特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播放錄製好的學生所熟悉的央視預報節目,利用其中的衛星雲圖、城市預報圖進行教學,通過模擬央視主持人,讓學生學會讀圖並布置學生課後收聽、收看天氣預報,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並使學生養成了認真觀察分析和記錄的習慣。在天氣符號的教學中,通過學生對書上圖片符號的自己來識別,這樣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的主體設計和主要步驟是以學生競賽的形式,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雙邊活動為主體,把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目標切實的落實於每一步教學活動中,體現了思維課堂的新理念,同時也體現了地理新課標「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小組競賽的課堂活動也培養了學生合作與探究的能力,且對以後教學中的小組教學方式起到示範作用。
這節課除了上課課件外,還自製了彩色圖片與卡片、自己錄製的音像,這些對於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增強了直觀性、形象性,有助於加深學生印象,突破教學難點。讓我感受到教師要以一個啟發者、引導者、幫助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去。本節課中我覺得自己在語言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在課堂上話語親切,不生硬,易於接受。我經常用鼓勵性話適時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仔細思考發現自己在上課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如何真正有效的調動、激發學生積極性,師生互動不足
在本課中,原本有很多地方可以讓學生主動發揮,開動腦筋的地方,卻被老師一手包辦,沒有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例如:講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時,老師完全可以先給學生一定的提示,然後讓學生通過自己討論、歸納原因,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產生師生之間的共鳴。但在實際教學中我沒有給學生深入討論的機會,都由自己講解了,所以顯得老師講解的過多,學生表現的機會過少現象。另外被要求提問的同學大多集中在少部分學生,對於大多數的學生關注不夠,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使得本節課中師生互動明顯不充分。
二、教學語言不夠規範
教學語言應該注重科學性、規範性,不能隨心所欲講解。在一些細微地方注意不夠,導致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地理學科是一門科學性強的學科,所以要求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細微之處,把好語言規範這道關卡。
通過反思讓我看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之處,也讓我明確了今後將努力的方向:
一、要注重對學生的尊重和肯定
對於那些積極表現和出現錯誤的學生都給予肯定,多使用鼓勵性語言讓他們充滿自信心,能夠有更多、更好的表現,達到師生之間的的平等地位。給學生更多施展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師生共鳴,避免「滿堂灌」的現象。
二、加強自身能力、素質的培養
一個自身能力不足的老師是不可能教出優秀的學生。今後要多向身邊的老師學習,充分運用團體合作學習的機會;與優秀教師交流、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三、細心發現身邊的事例,併合理的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相信可以給學生更直觀,貼切的認識,幫助他們理解,有助於提高學習興趣和觀察,思考能力。
總之,在課堂中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技能應用到平時教學中去,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今後我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彌補缺陷,成為一名優秀的青年教師。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7


本節課知識點多而細,每個知識點都很重要,為以後學習提供基礎,所以上好這一節課至關重要。經緯網在地球表面並不存在,是人們在地球儀上人為劃定的,所以需要學生要有空間感,再加上教材中以圖為主,給學生預習也增加難度。
根據以上情況,我採取了學生自學和小組交流為主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5分鐘,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根本完不成學案,對於抽象的事物僅憑閱讀教材是不能夠完成的。於是我安排學生分成四大組,每組一個地球儀,小組內進行充分討論(大約15分鐘),教師深入到組內進行指導,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通過我的提問和指導感覺大部分學生能夠將本節課的基礎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以往的教師教學老師在前面使盡全身解數的講解,達到的效果也不過如此,現在通過自主學習和學生間的交流討論、再加上教師有針對的點撥,學生同樣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是地球儀仍不夠直觀,各組的地球儀有的是經緯網地球儀,有的是政區地球儀,這樣學生自學起來程度不一樣,教師在點撥時也有一定難度;個別學生仍然對抽象的事物不能理解,希望在下面的幾節課中再進行滲透。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8


本章教材內容作為全書乃至全套教材的緒論,有相當重要的啟蒙作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和探索世界的求知慾。它由兩大部分組成:一、生活離不開地理;二、學習地理,為了更好的生活。都是以現實的事例作為分析思考的對象,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學生能夠通過古今中外的事例學習到地理的概念,形成地理的頭腦,對今後的地理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有利於對現實問題的思索理解。
在本章的`教學設計方面,我針對學生對於地理的混沌認識狀態,決定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精神,以教師的引導為方向,學生的活動為主線,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活動討論,提出質疑,產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在教師引導下自行得出結論。
在具體實施方面,我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討論活動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重要的不是講述,而是要分析總結完教材事例之後,讓學生回到自己生活的環境,用自己身邊的具體事例來進行討論,進而展開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地理的學習方式和對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產生體驗和感受。所以本節課的一個重要安排就是圍繞本土的問題討論較多,力爭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情開始,投入到以後的地理學習中去。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圍繞我們身邊地理事物和我們親身體驗過的地理現象展開的討論題,我認為這些活動比較好。本節課我認為還有可以學習的方面就是師生互動較好,老師始終在和大家「談」地理、「聊」地理,沒有嚴肅的說教,我想這樣學生會學得更輕鬆、感覺更親切。
欠缺的一些方面:課件製作時我本想穿插一些視頻資料給學生看,沒有找到合適的視頻。我認為國際長跑比賽中東非選手領先可以用視頻播放一個比賽片段更好。以後我會補充上去。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9


本周在講授經線和經度時,學生碰到了第一個難點是某個地點經緯度的判讀,在教學中從經緯度的劃分入手:0度經線以西為西經,以東為東經;0度緯線以北為北緯,以南為南緯。如果給定的圖中有0度經線和0度緯線,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若圖中沒有出現0度經線和0度緯線,則要推斷0度經線和0度緯線會出現在這個點的什麼方位,那麼這個點就位於0度經線和0度緯線的相反方位,以此得出該點到底位於東經西經還是南緯北緯。
判讀某地所處的東西半球位置是學生遇到的又一個難點,教學中我仍然是從定義著手,讓學生明確20W以東至160E以西為東半球,此範圍以外為西半球。不論給定什麼地點,先在它的附近劃出20W和160E這兩條經線,再觀察這個點是否在20W以東至160E以西的範圍內,若在,則該點位於東半球,反之,則位於西半球。
此外的一個難點是南北極附近經度的判讀,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0度經線上選取一點,如果給定的圖中極點是南極,則向南極的方向為南,其相反方向為北,再以此點為中心,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即可判讀出東經和西經。學生在遇到南北極為中心的圖時,往往會出現方向的混亂,原因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對於以極點為中心的整圖不適用,但對於除極點外的各點依然適用,只不過此時的「上下」一定要和「北南」相一致,必要時可把作業本或試卷旋轉一定的角度。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0


對於初一年紀的學生來說,主要是學習一些比較基礎的入門知識。這節課所講的課題是《板塊的運動》。從複習以前的知識做引導,來一起同學們的思考,從而引出今天所要講的課題。
這次講課主要用到的事多媒體,把豐富多彩的地理圖片展示給同學們,並展開了小組討論,在積極的討論中得出問題的答案。並將本節課重點給學生們做出一個整體的總結。講完課後的幾分鐘,又帶領學生做了一些練習題,有簡單到複雜。最後布置作業。整節課自我感覺還可以,但是還是會有許多不足之處。
課後,老師們對我的課堂進行了評課。提出來一些需要改正的問題。我的知道老師李老師指出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沒有給學生時間去思考,而是直接給出了答案。年紀組長張芳老師提出,板書有點少,應該把課題寫上並且還應該把本節課的重點以板書的形式列出等。其他老師還提出了:一,講課太細,對與初一的孩子來說講的太多了。二,老師建議讓學生多動手,自己去黑板上畫出六大板塊的輪廓和大致位置。三,是以我講為主,應該響應新課堂的概念,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四,課件不應太多,而要很清晰。對於老師們提出的問題,我覺得很有用。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去更正。改掉缺點,發揚優點。在平時上課中就要體現新課堂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從玩中學到東西。
這次公開課,給我很多幫助。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作為一名老師,我一定會虛心學習,學習老師們的一些教學方法,在這半年的實習中我會不斷成長,為學生的未來而奮鬥。我堅信,我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1


這節課上完之後,一直覺得不是非常的理想,反思了很久,總結出三點:1.準備不夠充分2.教材吃的不透。3.課外知識擴充的不夠,沒有新鮮感和時代感。上課的時候,並沒有刻意去準備什麼,沒想過要表現的特別出色。其實現在未來,每一次充分的準備對自己來說都是一個鍛鍊和提高的機會,要好好珍惜才是。內容安排真的很少,很沒技術含量。雖然來聽課的老師在評課的時候沒有說我什麼,但是我還是很慚愧。已上三點算是對這堂很不盡人意的課的淺薄反思,希望自己能以史為鑑,儘快提高,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
在自主學習的部分,學生雖然很認真的看書,但由於是初一新生,對教材的把握不准,耽誤的時間長,而且不容易發現重點問題,即使小組合作後有了改觀,但還需全班各組共同交流,在以後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看書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重點突破的板塊,主要是學會從圖中認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通過反覆讀圖、識圖,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比較準確,但由於這是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到大螢幕前指圖說出時仍容易犯錯誤,還需要不斷鞏固。對於拓展延伸板塊,內容很好,又一定的難度,而且能夠聯繫剛剛學過的知識,也能夠激起學生探討的激情,但由於前面重點突破的時間稍微多了一點,這部分內容時間上有些倉促,下節課應適當調整。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2


一、地理複習時存在的問題
1、複習課事無巨細,練習題也多為陳題,無新意,課堂教學針對性不強,複習效率不高。
2、教法單一、手段陳舊、容量小。
3、局限於教材和預設練習、拓展不夠。
4、地圖語言使用太少。
二、考試中出現的問題。
由於複習時存在了一系列的問題,故考試時則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1、碰到一些新題學生束手無策。回答是五花八門。
2、容量大,學生只覺有做題時間,無更正檢查時間。一方面學生基礎弱,學習時沒有全面掌握所學知識,另一方面說明學生未受這方面的鍛鍊。
3、回答問題答不到點子上,並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對一些專題方面的問題掌握不牢固,缺乏練習。
三、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策略
1、課前抽查,查找問題,找准切入點。
要增加教學的針對性,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每一節課的地理主幹知識和考點內容,針對主幹內容和考點內容設置情景,找准重難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緩判斷,留給學生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陳述自己的思維方法,不斷鍛鍊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在交流討論時讓學生自主交流,少講解甚至不講解,給學生思維的空間。
3、開放地理課堂。
教學內容開放,關注社會重大的科研成果,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聯繫實際生活,其次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儘可能運用多媒體教學,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方法,讓學生展開辯論,越激烈越好,再次,作業設置要開放,作業形式要多樣,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開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學生,關注其差異性。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3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一、反思是否具備新課程的教育教學能力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強化了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於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如七年級上冊就有132幅,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並且均是彩色 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動教學
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活動可將多傳輸渠道於一體。不僅有利於學生獲得的有效信息達到值,而且有利於實現各種感官、生命存在的意義。這說明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探究,使聽、看、說、思、做有機配合,使學生學會探究和體驗,提高學習能力。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如七年級上冊有34個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有小製作、模擬演示、讀圖分析、動腦思考、填表、計算、繪圖、談感想看法等。遇到這些活動,你得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每一項活動內容都是結合當地特點精心設計組織的嗎?每一項活動內容都培養了學生相應的能力嗎?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嗎?
四、反思是否聯繫了學生現實生活。
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確如此,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學更離不開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鬆愉快,而且有利於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內在動力,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新課程提供了許多與學生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注重學生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如感受多變的天氣,根據天氣預報安排生產與生活等。請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心中有數嗎?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作用?是怎樣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識的等。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4


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本節課的情感教育隱含在活動中,默化在細節里。從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到為降低難度將問題分級分類;從活動前的溫馨提示到活動中錦囊妙計;從豐富多彩的資料選取到激勵有加的特色評價等等許多環節的設計,都飽含了教師對學生的殷殷期望,而這整個過程中,教師沒有一絲一毫的說教。
二、切實可行的活動設計
教師始終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出發,想方設法使抽象知識形象化。例如,在「探究發現」活動中,教師自製教具,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過程中,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感知科學論證的方法。又如,在「慧眼識圖」時,教師利用自製的「信息條」給學生以方法提示。最後,在「地理測試」中,教師主要根據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將傳統的「知識反饋題」設計成「地質學家的潛質測試」,看似簡單的形式轉變,對學生來說,卻是最好的禮物。
點評
本節課從一個小小的島嶼開啟了孩子探索、發現之旅,一個忽隱忽現的幽靈島,讓孩子明白了滄海桑田的巨變。「難道世界上真的有幽靈島嗎?」引發孩子好奇的導入,實驗的探究讓孩子們明確了海陸變遷的原因,虛擬實地的考察,如荷蘭的圍海造陸工程、喜瑪拉雅地區的發現、海底古河流三角洲的發現給學生探究問題得出結論一個有力的支撐,讓學生在問題中、在情景中去發現、去分析、去綜合。在講述大陸漂移時,讓學生去動手、探究、發現;利用自製教具拼圖,讓孩子得出哪兩塊最有可能是一塊大陸,你是怎樣判斷的,層層遞進,而後再引入到「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從那些方面進行嚴密的論證?」從動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得出大陸漂移說的全部內容,由此再導入板塊學說,讓學生慧眼讀圖,讓學生在圖中進行大膽發現,讓學生一一的判斷、分析、總結,從而得出了板塊學說的內容,將難點的知識化解為通俗易懂的內容。課堂中創新性的設問時時再現,如「板塊碰撞運動,地表會產生什麼現象?」「板塊張裂運動地表會產生什麼現象?」「幽靈島為什麼會多次出現和消失呢?」「你有地質學家的潛質嗎?」教學做到圖文並茂,讓學生聽起來輕鬆、好奇,學生聽起來感知意猶未盡。
縱觀本節課,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在探究、發現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體會到地理課給他們帶來別樣的快樂。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能用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2.說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
3.通過本節課學習使學生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識。
【教學重點】
1.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領域。
2.聯合國的宗旨和組成。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辯論法
【教學準備】
1.課前將學生分成四組,分別代表聯合國安理會、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官員,已開發國家、發展中國家的代表。由學生推選一們聯合國秘書長和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
2.學生預習教材並搜集世界最近時期有關經貿磨擦方面和地區衝突方面的信息資料以及中國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資料。(教師可具體指定內容,以免學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級別整理好資料,並理好發言稿,推選代表發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師生活動
教師(直接引入新課):這節課請同學們自己組織召開兩個國際會議,討論國際間的合作問題(同時板書:國際合作),主要是討論解決巴以衝突問題的中國的入世問題。教師作為安南和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的秘書參加這兩次會議。會議前,我將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情況向同學們作一下簡介,以備大家對討論中國入世問題的理解:世貿組織是……下面先請同學們推選的「安南秘書長」先生主持會議。
學生「安南」按會議程序主持會議(教師坐在該生旁邊指點會議如何進行)。
(一)「安南」宣布大會開幕,並發表講話:我宣布此次大會現在開幕,女士們、先生們,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發展。現在世界……,巴以衝突不斷升級,引起了世界各國的不安和普遍關注,我現將巴以衝突問題提交大會審議,請大家討論研究解決。
(二)巴以雙方及安理會會員國代表討論,然後代表發言。(教師應提示各方代表:要從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討論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得出各自的觀點和解決措施。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應表明以軍撤不撤軍,如何撤軍?巴方要求以方應怎樣做,提請大會裁決。)
學生:巴方代表發言,主題是闡述請聯合國干預以方並對其實施制裁的理由(列舉以方的行為,如對巴方造成的人員傷亡,房屋毀壞等損失情況。)
學生:以方代表發言,闡述打擊巴方的原因。
學生:其他國家代表發言,闡述各自的觀點和解決措施。(如學生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教師應加以引導以體現合作的精神,估計多數代表發言的觀點可能是:以方應立即撤軍,以土地換和平……)
(三)「安南」從代表們的發言中選擇合理的解決措施,就此提請大會審議通過並宣布照此安理會決議執行。
教師:小結,同時建議舉行第二個會議——世界貿易組織大會。同學們組織的聯合國安理會開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準備召開這節課的第二個會議,討論審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會前大家先看教材圖5。9,讓學生從中獲得國際社會需要合作的一些啟示,然後提示學生。1)中國的代表:圍繞為什麼要加入世貿組織,加入世貿組織後對其他國家有什麼好處,加入世貿組織後對國際社會的承諾這幾方面思考討論,如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世貿組織就是一種承諾。2)其他國家的代表:圍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同世界很多國家先後經歷長達二十來年的艱苦談判歷程:中國入世後對世界各國有什麼好外這兩方面去討論思考自己的觀點,以便大會對中國入世問題進行表決。講座兩分鐘後教師建議第二個活動開始。
學生:「總幹事」主持會議
(一)「總幹事」宣布會議開始,並請中方代表首先發言。
學生:中方代表根據老師的提示作陳述性發言。(中方其他代表可補充發言)
(二)「總幹事」發言闡述其本人對中方過去工作的看法(看法應是積極的、有利和),並提議世貿組織成員國舉手表決。
學生:世貿組織各成員國舉手表決:一致通過(基於兩個因素獲得這個結論:大家是中國人,學生的童心會偏向自己的國家:教師前面的引導)(師生共同鼓掌歡慶)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完成後面的板書提綱。這節課的兩個會議大家組織得很好,很成功。那麼大家在這兩個會議獲得了些什麼體會呢?同學們思考一下再發言。靈活處理學生答案,學生可能的回答——國際合作非常重要(板書)。中國入世說明中國需要同國際社會合作,國際社會也需要同中國合作。中國需要合作,世界各國都需要合作。課後請大家完成教材P94A、B圖,並思考現在國際合作中存在著什麼現象。再問:這兩個會議體現了在哪些方面需要國際合作?學生思考回答——在政治、經濟方面(板書)。那麼,同學們根據平常的體會,國際間還在哪些方面進行了合作,請舉例。學生思考回答——中國人穿西裝、吃西餐是服裝、飲食文化合作交流的結果,航海家麥哲倫使用的指南針是科學技術合作交流的結果(板書)。大家再想一想:本節課的兩會議都體現了聯合國這一重大國際組織的作用,對嗎?學生異口同聲——不對,只有安理會會議表明了聯合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組織。(板書:聯合國的作用)。除了聯合國這個組織,大家還知道哪些國際組織(板書:其他國際組織)?知道——非統組織、歐盟……
結束語:這節課,我非常感謝同學們的合作!
板書設計
國際合作
1、很重要:
2、主要領域:政治、經濟、文化……
3、聯合國的作用:
4、其他國際組織:
教學反思:
由於內容簡單,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很好掌握,教學效果良好。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