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學的初探──以人教版為例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內容 摘要:在 學習 地理「必修1」和「必修2」的基礎上,高中地理教材體系又安排了以區域可持續 發展 為核心內容的「必修3」的學習,但地理「必修3」在教材的編寫、教材案例的選編、案例教學的評價上與現實的教學存在著較大矛盾。基於存在的 問題 和矛盾,本文試圖從人教版地理「必修3」的整體實際教學出發,對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相應的教學應對策略,以便於地理「必修3」教學的順利開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和切實符合課標要求。
關鍵詞:知識鋪墊 教學策略 地理 分析 方法 學生評價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必修教材體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兩個模塊分別從環境對人類活動的 影響 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兩個方面闡述了人地關係。通過對這兩個模塊的教學,目的在於使學生能從總體上理解和把握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礎上,課程體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學的地理基本原理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相結合,並運用到一定區域的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實踐中去。因此,對於地理「必修3」的教學,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總體的把握:「必修3」的教學,必須是以學生掌握一定的區域基本知識作為前提展開;教學的核心在於如何幫助學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關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分析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維方法。
由於地理「必修3」的教學內容在過去的舊版本教材和過渡教材必修中較少出現,教師對此感到陌生。所以,對比「必修1」和「必修2」兩個模塊的教學,教師會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要很好地把握好「必修3」的教學,就需要對「必修3」教材作通盤的考慮,並適時地加以調整和創新。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1.教材內容編排與學生現實的基礎知識儲備間存在的矛盾
無論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對「必修3」內容的編排,主要是在「必修1」的 自然 地理原理和「必修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區域,以案例的形式來探求和說明不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比如在人教版的「必修3」教材中,探求區域生態環境建設是以「我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的防治」和以「亞馬孫熱帶雨林開發和保護」為例;探求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是以「我國山西省能源資源的開發」和「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為例;探求區域 經濟 發展是以「我國的東北地區農業發展」和「我國珠江三角洲 工業 化和城市化」為例等等。要分析這些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學生必須對這些具體區域的基本地理知識要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作為教材編寫者,他們認為經過初中的學習,學生應該對區域的基礎知識有了較完整的認識和掌握,所以教材並沒有也不可能用大量的篇幅去重述相關區域地理的基本知識。而實際情況卻是大相逕庭:由於初中地理課程兩年學制(初一和初二開課)的設置,初中和高中地 理學 習的銜接存在明顯的斷層;地理學科在初中屬於弱勢學科,學生往往並不重視,學生對區域地理基本知識的掌握也是不牢固的。這些情況的存在,必然會嚴重影響到「必修3」教學的順利開展。
2.不同版本教材對案例的編選與教師的教學選擇存在矛盾
新課程的實施,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在一個課標的情況下可以出現不同教材。 目前 高中地理就出現了人教版、湘教版、山東版、中圖版等四個版本的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編排和選擇案例等方面有比較大的差異,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材在編排上有較大的差異。例如:人教版是從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的角度出發,分別從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發展、區際聯繫與協調發展來闡述的;湘教版是從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入手,以區域可持續發展總的命題來概述的,而北師大版卻在教材中注重對案例 研究 的落實。
(2)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闡述區域可持續發展的 理論 中,卻往往出現不同的案例。例如:人教版在生態環境建設中選擇我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的防治作為案例,而山東版是以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為例;人教版選擇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來闡述河流的綜合開發的,山東版是以長江流域綜合開發為例來闡述的,而北師大版卻是以案例探究塔里木河流域治理來闡述的;人教版是以我國山西省的能源資源的開發來闡述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的,而湘教版是以德國魯爾區作為案例來闡述的。
(3)雖然這樣的現象在「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學中教師都曾經遇到過,但由於這兩個模塊主要是地理基本原理和 規律 的學習,教師在教學處理上還相對容易。但由於「必修3」教材的編寫基本都是圍繞不同的案例進行,各種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現形式也存在差異。面對各種版本教材在編寫思路及選擇案例上的差異,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取捨上則更顯困難。
3.教材的教學與行之有效地開展學生評價之間達成協調存在挑戰
人教版地理「必修3」是以案例為主線,貫穿了整本教材。教師對教材的教學,自然離不開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但在具體案例教學中,學生需要達到何種程度的能力,掌握哪些分析問題的規律和方法,並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法來反饋案例教學的效果,在新課程中始終還是很多教師面臨的懸而未決的問題。
二、對高中地理必修3教學策略的探究
基於高中地理「必修3」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教師在教學上如何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是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甚至也是影響「必修3」教學成敗的關鍵環節。因此,筆者在對地理「必修3」內容進行分析與思考的基礎上,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應對教學上存在的挑戰:
(一)作好案例教學的知識鋪墊
面對學生對區域地理基本知識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關區域背景知識缺失的現狀,要較好地完成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對區域地理知識加以補充和進行必要的鋪墊。以人教版地理「必修3」為例,教材選擇的大多都是 中國 不同地區的案例,因此,學生學習案例的基礎就是對中國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基本知識的了解。通過對教材的整體分析,筆者認為進行知識鋪墊要注意好兩個方面:
一是知識鋪墊應該與教材本身內容有機結合,把握好補充的時機。如對中國地理概況的知識鋪墊,可安排在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的教學中進行。因為教材是安排了「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兩個區域對比」的內容,作為教師,可以把兩個地區的對比進行擴展,如擴展到中國三大自然區的對比,以三大自然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對比為契機,對中國的各個區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徵進行知識的鋪墊,並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中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這樣就能使學生對中國地理的基本概況有基本的認識。
二是知識鋪墊要做到「面」與「點」的有機結合。在上述第一章中進行的教學內容的補充,可以看作是對整個「必修3」學習進行知識的鋪墊。但如果落實到具體案例學習的時候,教師還需根據實際情況,在整體知識鋪墊的基礎上對該區域某一方面的基本情況進行區域知識的補充與拓展,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
通過教學的實踐,我們發現做好區域地理知識的鋪墊,對必修3的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
1.鋪墊的內容有利於地理「必修3」的整體教學
以人教版為例,教師在第一章可以從我國各個自然區的地貌、降水、氣溫、水文特性、資源、土壤和植被等等自然角度給學生作好鋪墊,學生能對我國三大自然區的基本地理特徵有了了解後,教師就不必要在後面章節案例的教學中每次都要作區域知識的講解,從而使教學能順利進行。如鋪墊好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氣候特徵為「乾旱」,學生對後面章節「我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防治」出現的自然原因能做到心中有數;如鋪墊好我國東部季風區的降水和地形特徵,對後面章節「我國東北地區農業發展」存在優劣勢分析就能夠順理成章;如鋪墊好我國各個自然區的資源知識,學生對後面章節「我國山西省的能源資源開發」的背景和條件就能很好地理解。
2.鋪墊內容本身就是對教材中知識的有力佐證
在人教版第一章中鋪墊了中國三大自然區的自然環境差異,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氣候、地形、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異出發,推導各個區域發展的差異,比如從農業的角度可以推導出三大自然區的農業生產類型、農業生產方式等差異。教材中是以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兩區域對比,但學生如缺乏相關區域知識,比較難以接受,即使能夠認識二者的基本差異,也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掌握,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從中國各自然區出發,不僅有利於學生從整體把握區域之間的差異,而且能很自然地從各個自然區的地理環境入手,分析各區域發展的差異,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養
綜觀「區域可持續發展」中各條標準,基本都要求「以……為例,分析……」來進行範例教學。在面對各種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時,教師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種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來進行教學。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該藉助教材中精選的示範性案例,使學生在分析具體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養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養,即讓學生能從個別到一般,掌握帶規律性的知識和能力,也就是「通過一個或一組實例的教學,使學習者在掌握這個或者這一組實例的基本內容基礎上,學會學習相同或相似類型知識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應注重從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