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流通模式研究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一、電子商務革命的意義
(一)生產社會化與流通社會化。
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發生的工業革命產生的一個偉大結果就是實現了生產的社會化,家庭小作坊被蒸汽機武裝起來的機器大工廠所代替,生產的產品不是在本地消費而是運往世界各地,工廠的規模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越來越大,19世紀末出現了跨國公司,以全球發展為戰略,實現在全球生產、全球銷售。至20世紀末,數千家跨國公司已經基本占領了世界上可以實現規模化經營的生產領域。
與生產社會化相比,流通的社會化程度遠遠落後,當跨國公司在全球運籌帷幄、四處擴張的時候,流通企業大都沒有跨越國界,與生產企業相比,除了極少數之外,流通企業(包括批發、零售、物流企業)規模偏小、經營的地域範圍有限,一般都以在所在國經營為主。
生產領域的高度社會化和流通領域的社會化程度不足產生了矛盾,生產領域內的高度社會化表現為生產企業的高度組織性和生產的大規模性,但流通領域卻因環節眾多和企業規模不足而使大量生產出來的產品常常不能高效地通過流通渠道迅速到達消費者手中。流通領域中的中間商、批發商、零售商互不信任,把渠道夥伴當做獲取利潤的來源,在交易中封鎖信息、相互壓價或抬價。各級中間商為了保證銷售不至於中斷,紛紛加大庫存,這種行為給生產企業造成虛假信息,導致生產環節和原材料供應環節的供給進一步擴大,產生所謂的「牛鞭效應」,致使整個社會需求發生虛假繁榮的現象,為生產過剩埋下隱患。
冗長的流通渠道、過多的中間環節、低效的信息傳遞使生產企業難以確切掌握社會實際需求,企業的生產能力經常不能充分發揮,大規模生產的積極意義受到限制。市場經濟條件下個別企業生產的有計劃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缺乏計劃性的矛盾在流通領域得以強化。
(二)生產費用與流通費用。
機器大生產的直接效果是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早期工業革命的國家以廉價的產品打開了世界各國的市場大門。微觀經濟學理論也告訴人們,企業擴大規模可以使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下移,從而使產品的平均生產成本不斷降低。規模擴大——成本降低——競爭優勢,成為企業成功的三段式。擴大規模成為生產企業追求的目標。19世紀至20世紀中發生的數次科技革命,使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有了可能性。工業革命200多年來的工業發展循的是一條生產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的發展道路。
企業規模擴大不斷為生產成本降低騰出空間,隨之發生的是生產越來越集中,產品生產地離消費者的距離越來越遠。從國際貿易理論來看,貿易的範圍越是擴大,所能尋找到的貿易夥伴可能具有的生產條件和要素稟賦的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就越大,因此,區域性集團內貿易要比國內貿易有更大的比較利益,而全球貿易比區域性集團內貿易的比較利益更大。
於是,生產成本和流通成本沿著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展:生產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生產越來越集中,生產的成本越來越低;同時產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具有全球性,產品離市場的距離越來越遠;流通的成本則因顧客遠離市場而越來越高,流通的中間環節增多,流通的渠道越拉越長,溝通生產和消費的信息成本、物流費用也加大。
在全球市場供大於求的態勢下 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流通費用中的信息收集、溝通費用和為達成交易的費用成為現代流通費用中的主要部分,流通過程中之所以存在眾多的中間商是因為生產者面臨的市場太大,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直接溝通困難;生產企業以及中間商存在的大量庫存也是因為對市場的需求狀況難以把握。生產企業也曾經掀起過「批發無用論」的革命,企圖把批發企業等中間商從流通領域清除出去,建立一種直接銷售的渠道,以降低流通費用,但曾幾何時,均以失敗告終。
商品流通中的交易費用始終是一個變量,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企業面對的市場範圍在擴大,尋找交易對象和談判的複雜程度也在加大。在交易中,獲取信息、傳遞信息、掌握信息、處理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商品流通領域的競爭,逐漸演變為如何快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以及如何降低信息傳遞費用和信息處理費用的競爭。
(三)電子商務與流通革命。
電子商務以網絡為手段,為建立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流通模式提供了可能性,為整合新型的流通渠道奠定了技術基礎,電子商務產生導致流通領域的革命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電子商務使流通真正實現社會化成為可能。電子商務導致的流通社會化包括:
(1)商業信息社會化。電子商務使市場供求信息充分釋放,信息不再成為個別企業壟斷的專利;而成為全社會可共享的資源,信息的效用達到最大化。生產者與消費者在網上的雙向互動克服了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生產者解密了「消費者黑箱」,對市場的了解程度大為加深,生產的盲目性減少;消費者不僅克服了以往信息不足的問題,而且可以把對商品的需求信息在網上直接傳遞給生產者,指導生產者的生產活動。商業信息的社會化使生產到消費的中間環節也可減少。
(2)物流職能社會化。物流職能社會化表現為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中的物流職能不一定再由企業自己承擔,而由社會物流即第三方物流來承擔。電子商務為物流職能的社會化創造了條件,電子商務在提高商流效率的同時也重新整合了物流,為實現沒有迂迴的直線距離最短的配送成為可能;電子商務還產生了專門從事物流信息的第四方物流,他與行使物流實際功能的儲運企業相分離,使物流效率進一步提高。
(3)流通資源社會化。流通資源社會化表現為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將企業內的流通設施服務於社會,使大家能夠共享,如運輸工具、倉儲設施、商業網站等等。這些本來只為個別企業服務的流通資源社會化以後,提高了這些資源的使用率,節約了社會對流通設施的投資,使流通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
2.電子商務導致流通費用革命。
工業革命實現的生產費用大幅度降低以流通費用提高作為代價,工業革命產生的一個不合理結果是產品的成本中流通費用的比例越來越大。電子商務的出現是一場流通費用的革命,他極大地降低了生產者收集信息、尋找交易對象的成本,他通過整合流通渠道、實現供應鏈管理加快了流通速度、大大降低了庫存,他通過減少中間環節直接降低了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費用。電子商務為降低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高昂的流通費用提供了可能。由於網絡經濟具有邊際效用遞增和邊際成本遞減的特點,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參與者的增加,流通費用還會趨於下降。
3.電子商務將提高流通渠道效率。
近100多年來科技的發展使從原材料到產成品的整個生產過程可以在企業內完成,成為企業可控的行為。但是流通過程卻因渠道冗長和環節過多使單個企業難以控制,流通過程成為不可控的行為,由於消費市場的信息需要通過由不同中間商組成的漫長流通渠道,市場的需求信息到達生產者那裡往往被放大,出現失真現象。這種狀況加深了社會的總供給和總需求的不一致,經濟生活中經常含有大量的泡沫。
電子商務改變了以往流通企業內的許多暗箱操作和互不協調,使流通渠道簡潔、透明度提高,生產者和消費者甚至可以直接溝通,生產者有可能在充分掌握市場信息的情況下進行「即時生產」和「按單定製」,使從生產到流通過程的泡沫大為減少。以電子商務為特徵的網絡經濟在本質上是消除經濟泡沫的經濟。
4.電子商務將改變現有流通企業的格局。
首先,大量的傳統中間商失去存在價值,中間商的形式和職能發生變化;其次,流通企業經營規模擴大有了新的技術基礎,只要有強大的社會物流作為支持,網上商業經營的商品品種可以無限增加;再次,網上商業企業出現使批發和零售的界限模糊化,批發和零售企業將逐漸趨於合一。
電子商務環境下流通企業的創新表現在三個方面:(1)網絡中間商在流通中扮演重要角色,網絡中間商提供網上銷售的條件和通道,構築網絡市場,有的也直接進行網上交易。(2)出現網上商店,網上商店是虛擬商店,它不受時空條件限制,可以晝夜提供全方位的營銷服務,並且使經營成本降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3)第三方物流將成為物流的主導,第三方物流使社會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在相當大程度上取代企業內部物流,從而改變現有流通企業的構成要素和組織結構。
5.電子商務將改變現有的流通模式。
200多年前發生的一場工業革命,是對傳統社會流通模式的否定,發達的商品經濟使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就地消費的情況變成偶然,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再處於同一城市或地區,全球貿易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越來越遠,流通渠道越來越長,中間環節越來越多,中間商變得十分重要,迂迴經濟代替了直接經濟。工業革命前的生產者集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於一身,工業革命形成的流通模式使商流和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在空間和時間上逐步分離。電子商務的出現則是對工業革命以來的流通模式的否定,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網上重新走到一起,兩者之間的距離消失了,直接經濟又取代迂迴經濟;此外,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在網上重新合一,流通模式的發展演繹了否定之否定規律。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流通渠道
商品流通渠道是商品由生產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所經過的交易環節和運行途徑。電子商務在流通中的應用,使渠道中的業務流程、交易環節和交易費用發生變化,從而使商品交易流程發生根本變革,並最終導致渠道成員圍繞新的流程而開展活動,形成了電子商務環境下新型的流通渠道。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製造商與供應商、製造商與消費者之間一般要藉助網際網路、區域網或企業內部網進行業務聯繫。由於實施了電子化交易,過去許多必須通過人工處理的業務環節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變得多餘,整個交易過程變得更加簡捷,不必要的業務環節被刪除,從而引起業務流程的深刻變化。
與傳統渠道中的業務流程相比,電子商務環境下業務流程的最大優點表現在訂單驅動優於傳統方式下的訂單驅動。以往用戶提出某種訂貨,一般都是通過電話、傳真、信函或專門派人洽談將信息傳遞給企業。傳統的訂單驅動類似於「多米諾骨牌」的效應,只有當一張牌完成動作後下一張牌才能有所反應,由於中間商眾多,每個中間商又只和自己的上家和下家聯繫,往往造成生產和供應時間拉長。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當一家企業向相關的下一家企業發出訂單時,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可以幾乎同一時間在網絡上都獲得了將要到來的需求信息並提前開始做生產供貨準備。與傳統方式下的訂單驅動模式相比,效率大大提高了。
電子商務減少了中間商,使流通渠道中的環節減少。電子商務環境下生產商可以藉助於網絡建立新型直接銷售渠道,使銷售成本下降;由於有網上直銷渠道的存在,生產商提高了在流通渠道中的地位,減小了對中間商的依賴程度,增加了與中間商談判的砝碼;此外,中間商數量減少,使流通費用減少,生產商得益增加。
電子商務環境下中間商的利潤空間縮小。以買斷經銷商品的中間商原有的三大優勢:信息、客戶、資金在商品交易過程中的作用都不如從前。電子商務使信息公開化,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可以便利地獲得信息,中間商對信息的壟斷被打破,以往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大為減少;中間商對客戶的控制也因網際網路的出現而程度下降,無論是作為買者還是賣者更傾向於到網際網路上進行比較,而不願受某個中間商的長期控制;以往靠資金實力用囤積貨源手段經營的中間商則因「按單定製」和「即時生產」的增多而優勢大減,囤積商品可能產生的銷售風險則加大。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新型流通渠道模式是網上渠道與要求進行改造、整合的傳統流通渠道的融合。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流通渠道理解為僅僅是網上銷售渠道是片面的。電子商務環境下商品流通渠道將是傳統流通渠道與網上流通渠道的互補,是由經改造的原有流通渠道與新型網上渠道共同發揮作用。這種新型商品流通渠道將由傳統流通中的渠道商與新型網上渠道商共同構築。
根據電子商務對商品交易的影響程度以及渠道成員參與網絡化交易的程度,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流通渠道有以下四種框架:
基本模式一,生產企業自建電子商務在網上直銷,通過網上交流信息,在網上簽約和支付。交易後,由生產企業配送或第三方物流配送。
基本模式二,生產企業利用區域網與網絡分銷商建立經銷或代銷關係,網絡分銷商通過網際網路向客戶(消費者)銷售,客戶獲取信息和購買都在網上進行,實物配送則由生產者或第三方物流直接完成。
基本模式三,生產企業利用區域網與實體商店建立購銷關係,實體商店通過店鋪和網際網路兩個渠道向客戶(消費者)傳遞信息,消費者可以親臨商店、也可通過電子商務平台購買商品。
基本模式四,生產企業利用區域網與傳統批發商建立購銷關係,批發商再將商品批發給零售商店,零售商店面對消費者。這種模式所經營的商品一般是不適合通過網絡銷售的商品,消費者願意親臨商店選購。
在上述四種渠道模式中,第一、二種是完全電子商務化,第三、四種則是部分電子商務化。這四種模式反映的共同特點是渠道長度縮短和結構簡潔,渠道透明度提高,具有更大的開放性。生產商可以將自己的信息在網際網路上公布,不斷徵集新的分銷商和零售商,篩選渠道成員,優化渠道結構;同時,生產商根據渠道最簡潔的原則,以最簡單最經濟的方式構建渠道。
三、流通組織再造
流通渠道的變化導致現有的流通組織難以適應電子商務時代流通的需要,流通組織必須再造和創新。
(一)作為交易中介的網絡中間商。
網絡中間商是電子商務的產物,網絡中間商的性質複雜,在網絡營銷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各有不同,並由於其服務的手段和內容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類型和職能,我們可以把網絡中間商分為以下兩大類:
1.網絡代理商。
網絡代理商主要從事與企業電子商務相關的服務性活動。由於網絡代理商的性質和職能不同,可以分為網絡提供者和消費服務代理商。
網絡代理商並不直接參與商品交易,他通過為消費者和其他中間商提供服務和技術支持,來與他們建立各種關係。他是以技術為基礎的企業組織,他的職能有:
(1)提供網上營銷必需的網絡通道、網絡設備和軟體。
網絡經銷商和其他分銷商的網上營銷活動必須利用特定的網絡設備和軟體,這些網絡設備和軟體是由網絡提供者所擁有並具有專利權。因此,網絡經銷商通過租用、購買這些網絡設備與軟體,以便在與其他網絡經銷商共同占用的一個服務系統中,贏得一定的市場份額。
(2)彙集網絡經銷商,構築網絡市場。
網絡中虛擬的賣方市場和買方市場在同一個服務系統中形成,使網絡營銷者能獲得一定規模的市場環境,也使消費者可以在足夠大的市場中選擇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這一服務系統即所謂的公共交易平台。從某種程度上說,網絡市場的容量受到這一平台技術的先進性的制約。
(3)引導網絡營銷的發展。
網絡技術是網絡營銷的基礎,正是有了如國際網際網路等網絡設施和軟體,才使網絡營銷應運而生。因此,網絡技術本身的發展使企業網絡營銷的手段不斷更新,網絡營銷的通路不斷地提高效率,網絡營銷的市場規模不斷地擴大。然而,這些效率並不是網絡提供者獨立提供的,而是由網絡提供者與其他電子商務活動者的關係來確定(見圖1)。
附圖
圖1
(4)為消費者提供諮詢服務。
消費者可以從消費服務代理商處得到商品信息和有關經銷商的信息。換言之,消費服務代理商專門為消費者提供商品目錄和網上交易的其他有關資料,並對經銷商做出介紹,以便消費者選擇。電子目錄商店就是消費服務代理商的典型形式,這一類消費服務代理商主要依靠準確、及時、公正的信息;而他的生存和發展主要依靠服務收費和網絡廣告收費。消費服務代理商利用特定的軟體系統,使消費者在短時間內輕而易舉地比較出數家商品提供者的商品,這種服務代理商稱為商品比較網站。由於這類代理商直接面對消費者,商品提供者都願意通過它來做廣告。網絡廣告使消費服務代理商獲得利潤,網絡廣告主即商品提供者與網絡代理商的業務合作關係也保證了比較信息的來源。消費服務提供者與電子商務其他活動者的關係如圖2。
附圖
圖2
2.網絡經銷商。
網絡經銷商是通過電子商務手段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或勞務的組織。在網絡營銷活動中,行業界限變得模糊,擁有商品和勞務或進行交易的活動組織可以是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都有直接與消費者在網上接觸的願望和行動。因此,只要是在線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組織都把它們稱為網絡經銷商。其基本職能有:
(1)實現網上交易。這也是電子商務活動的最基本的職能。實現這一職能的基礎是各種電子交易的手段和技術。
(2)拓展新市場。當現實的批發和零售市場缺乏增長潛力或缺乏足夠大的規模時,電子商務將企業帶入虛擬的市場。這也是新經濟的最顯著的特點,這種特點是前所未有的。
(3)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費需求的滿足程度。網絡經銷商的電子商務活動可以實現極高境界的定製式營銷,為每個消費者「量身定製」,實現了消費者個性化的心理需求,也為企業開闢了網上的細分市場。
(二)網上商店。
網上商店又稱電子商店,他是網絡與商業的融合。網上商店的成功關鍵在於儘可能地擴大商品展示的範圍,擴大商品選擇範圍,最大限度地為顧客提供方便。
網上商店的構造原理與網絡經銷商類似,只是網上商店的交易上游和下游的對象更明確(見圖3)。
附圖
圖3
由圖3不難看出,客戶得到的商品有可能來自兩種途徑,即由網上商店的自有倉庫或聯盟夥伴送達,或者由廠商直接送達。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網上商店為了降低成本而不設倉庫。
目前,我國零售企業上網的形式主要有三種:
1.直接上網實現無店鋪銷售,如8848網站、網上超市等。
2.現實的零售商店上網,構成網上和網下、有形商店和無形商店相結合。訂購商品可以通過網絡或電話。
3.送貨系統上網,如梅林正廣和,他利用原先建立的送水系統,將送貨範圍擴大到一些基本生活用品。訂購商品可以通過網絡或電話。
以上三種網上商店各有優勢,第一種覆蓋面廣、成本低,不受任何現實門店或組織結構的限制,從發展趨勢看是最有前途的,但現在消費者對其信譽不放心。第二種有牌譽優勢,有門店,有配送中心,當前最有條件搞網上銷售,但現實商店參與者不多。第三種有網絡和服務優勢,但在經營商品上缺乏經驗。是當前最容易鋪開的一種網上銷售形式。
(三)物流組織。
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物流與商流進一步分離(除少數特殊商品之外)。其中,作為商品實體轉移的物流功能,顯得日益重要。在目前的條件下,物流配送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因此,構建高效率的現代物流系統,將成為電子商務成功與否的關鍵。
構建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系統,從目前的情況看,可以有以下三種模式:
第一種方案是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共用一套物流系統。這種方案的優點是成本低,運作比較容易,不需要專門投資,因而風險較小。但缺點也非常明顯,因為傳統商業與電子商務的運作模式完全不同,物流配送的方式、商品品種、顧客分布、對時間的要求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傳統商業的物流配送系統無法滿足電子商務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的要求。
第二種方案是由電子商務企業組建自己的物流系統。這種方案的優點是可以根據電子商務本身的特點來設計和運作這一系統,滿足電子商務對物流配送的高效率的要求。但缺點是投資數額巨大,運作成本較高。
第三種方案是電子商務企業將所有的物流業務以外包的方式委託第三方物流企業運作。這種方案不僅不需專門投資,動作成本低,而且還有著很大的靈活性。我們認為,這是目前條件下我國電子商務企業運作的最理想的物流模式。其理由如下:
第一,電子商務企業考慮把物流業務運作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是為了把資源集中在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上,以便獲取最大的投資回報。那些不屬於核心能力的功能應弱化或者外包。而物流通常不被大多數的電子商務企業視為他們的核心能力。
第二,第三方物流企業擁有發達的物流網絡和針對不同物流市場的專業能力,包括運輸、倉儲和其他增值服務。許多關鍵信息,比如,可得卡車運量、國際清關文件、空運報價和其他信息通常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收集和處理。對於第三方物流公司來說,獲得這些信息更為經濟,因為他們的投資可以分攤到很多的客戶頭上。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擁有信息技術,它們與獨立的軟體供應商結盟或者開發了內部的信息系統,這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運輸和分銷網絡,有效地進行跨運輸方式的貨物追蹤,進行電子交易和其他相關的增值服務。
第三,第三方物流企業擁有規模經濟優勢。由於擁有強大的購買力和貨物配載能力,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從運輸公司或者其他物流服務商那裡得到比他的客戶更為低廉的運輸報價,可以從運輸商那裡大批量購買運輸能力,然後集中配載很多客戶的貨物,大幅度地降低單位運輸成本。
第四,電子商務企業把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獲得更大的靈活性。電子商務企業通常向第三方支付服務費用,而不需要自己內部維持物流基礎設施來滿足這些需求。尤其對於那些業務量呈現季節性變化的公司來講,外包物流對公司贏利的影響就更為明顯,有助於減少資本投入。
目前我國的一些網上超市儘管在服務質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但運輸成本仍然是一個令網站經營者極為頭疼的問題。如果存在一個高效便捷的第三方物流體系,電子商務企業就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身網站的核心競爭優勢的確立上來。不僅能夠大大地節省電子商務企業的精力與資金,而且未來業務也得到了極大的延伸。因此,電子商務與第三方物流之間是一個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關係。
但是並非所有的上網企業都必須依賴第三方物流企業,大型連鎖商業企業可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統。
(四)傳統商業的發展與演變。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商業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商流、物流到信息流,從商業企業的組織形式到運作方式.無不打上電子商務的烙印。電子商務賦予了傳統商業新的內涵。
1.傳統商業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三個階段。
大多數傳統商業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過程中都經歷三個不同階段。
(1)網絡化信息展示階段。所謂網絡化信息展示階段,就是指商業企業在網際網路上設置自己的網頁,然後把自己的介紹性信息放在網頁上。這也是目前我國95%以上號稱「已經觸網」的傳統商業企業通常採取的方法。這種網頁一般分成幾個目錄:公司組織結構、經營特點、產品目錄、客戶聯絡、合作夥伴等等。要把這樣的信息搬上網,加上尋個網址,編寫起來並不難,硬體上也不必專門購置伺服器,只要掛在某個網絡公司的虛擬主機上即可,人員方面也不需要配備專門的網頁維護更新人手。
(2)網絡化管理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企業開始利用網絡進行業務管理。根據網絡的特點,進行企業的業務流程重組,開發利用內部應用軟體,把網際網路功能與企業內部網功能實現交互。最常見的企業網絡化管理通常包括企業訂單管理、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和客戶服務管理。目前,我國一些大規模的商業企業,尤其是連鎖超市和大賣場正處於這一階段。
(3)網絡化決策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不僅僅是一個企業把自己的資源資料庫向客戶或供應商延伸,而且是許多企業的資料庫相互連接,滿足一定規則的交易,比如常規性購買由計算機自動完成;一個企業的庫存數量將根據其交易夥伴的訂單自動更改;每個客戶將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按他的要求定製的產品。不同企業的資料庫,包括價格、規格和庫存量一起展示在同一個網絡平面上,搜尋、比較和下訂單變得快速簡單。
在零售方面,建立了功能齊全的網上銷售系統,成為與現實商場平行的銷售系統,顧客只要點滑鼠就能實現從購買到支付的整個過程。
2.傳統商業的調整、整合與重構。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流通中的信息傳遞方式與流通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就使得傳統的商業運作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商業中的各種要素麵臨著調整與重新整合,傳統商業的電子商務化成為必然選擇。
第一,零售業的電子商務化。未來零售業實現電子商務化的主要任務是:將網絡公司與傳統的企業結合起來,實現虛擬與現實的有機結合,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局面。
電子商務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足以形成贏利的有效細分市場、豐富合理的商品種類、高附加值的服務以及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這些條件,僅靠網絡公司是無法完全具備的,必須有效地利用傳統商業企業在這些方面的有利條件,同樣,網絡公司的低成本、快速擴張的能力,也正是傳統商業企業無法做到的。因此,在未來流通業的發展過程中,傳統商業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之間相互支持、相互協作,實現網上網下相結合的全方位銷售模式,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合作模式。
要實現這一模式,需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傳統商業企業自身的整合,即傳統的商業企業中,小商店實施連鎖,大商場實行智能化,連鎖商業實現網絡化,通過這些整合,使得傳統商業企業從獨立的「點」或「線」,組合成一個覆蓋全部目標市場的「面」;第二步是傳統商業企業構成的「網」(網點)與電子商務企業的「網」(網絡)結盟。
第二,批發業的電子商務化。批發企業主要可以通過廣泛採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來實現電子商務化。現代網絡技術不斷發展,信息傳遞方式發生重大變化,EDI技術、供應鏈技術、CRM(顧客信息管理)系統等的廣泛運用,大大地提高了批發業務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在電子商務的背景下,批發企業可以實行全球化的商品採購,其目標顧客也可以擴展到全世界。高效率的信息傳輸,使得批發企業大幅度減少了商品庫存,甚至可以實現零庫存,批發企業逐漸從一個商品流通中心變成了信息中心。
同時,批發企業還可以發揮其對商品與信息的集聚優勢,通過業務轉型,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組織系統,在電子商務背景下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些業務轉型大致有三種形式:一是批發企業利用其與廠商的關係以及自身擁有的倉儲設施,經過電子化改造,轉型為第三方物流企業;二是批發企業分流其商流職能,以信息為新的贏利基礎,逐步成為專門提供信息的網絡中間商;三是批發企業通過電子化改造,成為專門為網絡經銷商提供客戶或為網絡消費者介紹商品提供者的代理商。
第三,交易市場的電子商務化。交易市場主要是大宗商品的交易場所,從目前的情況看,交易市場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無形的市場,即商品交易所,主要經營大宗的標準化、規範化的商品,如上海金屬交易所、鄭州糧油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等。這種交易方式和交易組織本身就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基礎上的,商流是在網絡上進行的,信息化程度較高,這種交易方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電子商務特性。
另一類是有形市場,即商品交易市場。這種市場一般信息技術含量較低,是發展電子商務活動的薄弱環節,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有形的商品交易市場就不能發展電子商務,事實上,小商品市場中具有的重複購買、貨源分散、信息不透明、批銷層次多等特點的交易方式,非常適合網上交易。
四、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流通成本與流通效率
(一)電子商務與流通費用。
電子商務導致流通費用節約的革命集中體現在交易速度加快和流通時間縮短上。電子商務環境下新的流通模式通過網絡將全球的生產者和客戶(消費者)聯繫在一起,交易雙方空間上的距離頓時消失了,交易者在網上解決從收集信息、簽訂交易合同到支付的整個過程,實體商品則由專業化的物流企業以最快的速度直接送至客戶手中。
可以說,在電子商務出現以前,用時間去消滅空間並沒有真正實現。經濟全球化使市場越來越遠,流通渠道不斷被拉長,人類雖然擁有電話、傳真等先進的通訊工具,但交易方式沒有根本改變,傳統的流通模式使流通時間提速難以突破。
電子商務真正實現了「用時間消滅空間」,電子商務使交易過程中所需的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在網上瞬間完成,流通時間大大縮短,它從根本上節約了流通中墊付的資金,吸大地加快了資金周轉速度。
傳統的流通渠道是一種驛站式、接力式的由中間環節構成的流通渠道,是依靠眾多中間商起分銷和傳遞作用的商流過程,中間商能夠在流通過程取得這種地位是以擁有資金、囤積商品為條件,因此,傳統流通模式具有資金密集型的特點;另外,傳統流通模式中的零售又具有勞動密集型的特點,勞動密集型的特點也形成了流通企業的高額費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流通模式使流通過程極大簡化,中間商的減少使各種中間環節所需的費用省卻了,結果是流通費用大幅度降低。
(二)市場對企業的替代。
電子商務的出現產生的一個革命性影響是交易費用下降,企業對市場的替代出現與以前截然相反的趨勢:不是企業代替市場,而是市場代替企業。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趨勢,在於以下三個原因:
1.經營者在市場上獲取信息的搜尋成本下降。市場上有兩個價格,一個是平均價格,一個是最低價格,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在購買中付出的是平均價格,而不是最低價格,因為獲得最低價格的搜尋成本很高,也就是:最低價+搜尋成本>平均價格。電子商務的出現使搜尋成本極大地降低,信息的獲取變得輕而易舉,因此:最低價+搜尋成本<平均價格,從而導致市場平均價格向最低價靠攏。
獲取信息容易使經營主體可以節約交易費用,從而可以直接利用市場機制,而不再像過去那樣耗資去努力營造龐大企業的科層組織。
2.電子商務的出現使流通產業社會化程度得以提高,電子商務導致的流通社會化包括:(1)商業信息社會化。(2)物流職能社會化。(3)流通資源配置社會化。社會化程度提高使企業將更多的業務通過社會來完成更有利於降低成本。
3.電子商務導致「虛擬企業」的誕生。虛擬企業雖名為「企業」,實為穩定性的市場行為,虛擬企業使一些獨立的經營主體通過網絡形成一個跨越空間的經營聯合體,它們之間具有明確的分工,實現供應鏈管理,其效率和一個真實的企業一樣。虛擬企業按照市場原則組建,其成員可以變換,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其組織可以在調整中不斷地得以優化。這樣的市場組織顯然比某些傳統的企業更具靈活性和活力。
(三)對交易費用的考察。
電子商務在流通領域中產生的一個革命性影響是降低了流通企業的交易費用。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渠道管理實現的是一種新的理念,即從追求單個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轉變為追求包括所有渠道成員在內的供應鏈整體利益最大化;從單贏變為雙贏或多方共贏。新的渠道管理是供應鏈管理,它不是從鏈上的每個成員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去實現渠道資源的最優配置,而是從追求整個供應鏈管理的最優化來實現鏈條上每個環節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
電子商務導致流通企業重新建立相互之間的關係,區域網和供應鏈管理把渠道成員的利益聯繫在一起,在此環境下,每個成員的任何一個生產或銷售信息都可以通過網絡迅速地傳遞到所有成員那裡,其他成員都可以據此調整自己的生產或庫存,這種非常即時的信息共享使所有成員受益。
這種新型關係給經營主體帶來的利益有:(1)極大地降低了信息搜尋成本;(2)減少了企業為預防供求變化而設置的庫存;(3)使渠道成員維繫一種長期穩定的協作關係,減少因經常談判、簽約以及監督和執行合同而付出的成本。
從傳統的渠道合作關係向電子商務的新型合作關係過渡,對渠道成員來說可能產生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雙方在這個過程中都得益,還有一種是一方得益,另一方利益不變。這樣的調整不斷繼續,待到一方利益的增進必須以另一方利益受損為條件時,調整不再進行。渠道利益的增進達到的是一種帕累托最優狀態。
在實行電子商務條件下,流通領域的邊際社會收益大於邊際私人收益。這是因為在網絡經濟中,參與的企業越多,網絡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說,當一個企業加入網絡、參與電子商務交易活動後,企業的行為不僅給自己帶來了收益,而且給社會帶來更大的收益。
五、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流通模式
以往的流通模式歸納起來實際上是兩種類型:一種是生產決定型流通模式,在商品供不應求的時代,這種流通模式居於主導地位,其特點是生產企業控制渠道,流通渠道冗長並有眾多的流通環節,我國過去「一二三零」的流通渠道也屬於這種流通模式。第二種是銷售決定型流通模式,這種流通模式比起前者來渠道環節要簡單一些,但結構是一樣的。銷售決定型是零售商主宰的流通模式,大型連鎖企業控制渠道,對供貨商、生產商發號施令,另一方面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起引導作用,消費者的主權實際上沒有真正體現,零售商亦不容易把握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銷售決定型的流通模式具有「牛鞭效應」,往往會把市場需求放大,造成市場供求信號失真。
電子商務在連接生產-消費過程中產生了新的流通渠道和流通組織,它們的特殊形態和運行原則構成了新的流通模式,與傳統的流通模式相比,新的流通模式有顯著特點:
1.新的流通模式是產需互動、充分體現消費者主權的流通模式。建立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電子商務的一個優點是創造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平台,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方便地進行信息交流,兩者共同決定產品的流通方式。
2.新的流通模式是產銷結合、供應鏈管理一體化的流通模式。在傳統流通模式中,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是兩個截然分開的過程。電子商務的出現完善了供應鏈管理,產生了從生產過程到用戶(消費者)之間的「快速反應」和「即時生產」,新的流通模式使流通渠道延伸至生產過程,真正實現了生產與流通的一體化,它提高了從原材料準備到產品至消費者手中的整個流通過程的效率。
3.新的流通模式是以網絡服務商為中樞的扁平化的流通模式。與傳統的流通模式建立在眾多中間商組成的垂直渠道上有所不同,新的流通模式是建立在網際網路或區域網的平台上,生產者、中間商(或零售商)、物流企業、消費者圍繞網絡服務提供者開展商品的流通活動。由於將垂直渠道變為扁平化的交互關係,新的流通模式的效率明顯提高。
4.新的流通模式是信息流、商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流通模式。人類社會早期商業中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是全部集中在一起的,商販是這四流的載體。到了工業革命時期,交通業、通訊業發達起來,大眾傳媒越來越多,商業信用形成,流通的空間距離也越來越遠,此時四流分離。分離促進了商品交易,但也加大了商業風險,為經濟危機埋下了隱患。電子商務使信息流、商流、資金流三流在網上重新合一,方便了商品交易,提高了流通效率。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