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藝術類專業課程專題式教學研究

2023年10月19日

- txt下載

【摘要】各高校越來越重視藝術類專業課程的教學,嘗試將專題式教學法運用到藝術類專業課程中去,打破傳統的章節教學體系,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和專業實踐的要求,選取若干個專題組合成新的教學體系,使藝術類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直面用人單位的需求,滿足藝術類專業實踐的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教師的專業水平。
【關鍵詞】藝術類專業;專題式;教學
近十幾年來高校中的藝術類專業呈現出發展迅速的態勢,藝術類生源人數和開設藝術類專業的高校數量不斷上升。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新修訂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中,藝術學門類下設五個一級學科,包括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藝術類專業具有專業數量多、專業交叉性強、社會適應面廣的特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產業結構的變化,市場對於藝術專業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新的變化,其中對於人才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是高校藝術專業教學中面臨的新問題。傳統的按照教材進行章節式教學的方法已經難以達到現在的教學要求。為了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滿足市場對藝術專業人才的要求,因此在藝術類專業本科課程的教學方法上需要嘗試做出優化調整。
一、藝術類專業課程的特點
了解藝術類專業課程的特點是正確選擇教學方法的前提。通過初步對藝術類專業課程的研究發現,藝術類專業課程呈現出以下特點。第一,課程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課程的開放性分別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課程內容不僅局限於單一學科知識體系;二是鼓勵學生獲得多樣的學習體驗;三是課程評價方式、考核方式和考核結果具有開放性。第二,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隨著文化產業的升級,市場對於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現代高校的藝術教育更偏重於為社會培養合格的藝術工作者而非藝術家,使學生通過專業學習,解決就業創業的問題,因此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第三,課程內容不斷更新調整。藝術類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在於課程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不斷融入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如何將新的知識快速地反映在教學中,是藝術專業課程教學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專題式教學的優勢
專題教學法是指由任課教師在遵守課程教學計劃的前提下,把整個教學階段的教學內容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部分,將每個部分視為一個獨立的專題來備課和授課。[1]將專題式教學法運用到藝術類專業課程中,能體現出以下優勢。第一,專題式教學法有利於整合學科知識點。藝術類專業包含了多門藝術學科,課程內容包含眾多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如果按照傳統教材的章節進行講授,則會出現知識點分散且難以突出重點的情況,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專題式教學法能夠針對某一主題,將分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各專題之間也能形成橫向的對比。第二,專題式教學法有利於將學科發展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成就融入到教學過程中。[2]絕大多數藝術類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緊密相關,專題式教學法可以突破傳統的教材框架,教師根據專業發展的要求增減或調整教學內容,解決課程教學與學科發展脫節的問題。第三,專題式教學法有利於自主教學。專題式教學摒棄以教材為核心的教學模式,開放性和靈活性是專題式教學的突出特點,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整合、開發教學資源。[3]專題式教學法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實踐,學生在課堂就能了解專業實踐的需求,為學生的職業規劃指明方向,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專題式教學設計
(一)課程內容
不同專業的專業課程開設的時間並不完全一致,我校的藝術專業本科課程遵循的是一年級開設基礎課程,二年級開設專業課程的方法。在課程專題內容的設置上,任課老師綜合考量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學科的實踐需求及教學課時量三個方面,將專業課程設置為若干個專題。專題的內容一是需要滿足當前市場上的專業實踐需求;二是要使每個專題自成體系,又互有聯繫。為了避免不同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出現交叉重複的現象,專題內容的設置也可以通過教研室的教師們討論協調後確定。另外,如果課程的課時量發生變化,任課教師在符合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課時量相應地增減專題的數量與內容。每個專題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實訓兩個部分。理論部分由任課老師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教學。理論部分的教學內容除了來自於教材之外,還包括與專題內容相關的資料和案例,以及最新的行業資訊信息等。實踐實訓部分根據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水平和培養目標的要求,安排相應的實地考察、案例研究等活動。
(二)教學方法
專題式教學相比傳統教學具有更深入的探究性,在專題式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專題式教學法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相較於傳統的章節教學,專題式教學法涉及的知識點和信息量更多,這就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對該專題知識有初步的掌握。因此在講授每個專題前,教師根據專題內容將需要查閱的文獻、專題練習的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法完成課前準備。課堂上組織學生採用小組發言的形式彙報課前工作的情況,並針對其中的疑難點展開討論;在專題講授過程中,教師採用講授法講解理論知識,採用理論與設計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每個專題講授結束後,學生完成與專題內容相對應的課堂練習。例如在環境設計專業的《居住空間設計》課程《單元式住宅設計》專題,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單元式住宅平面圖紙,完成平面布置方案,然後通過課堂練習的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達到鞏固學習成果的目的。
(三)教學實施步驟
針對藝術類專業課程的特點,專題式課堂教學實施步驟如下。第一,教師提前一周時間向學生下達課前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藉助網絡教學平台向學生下達學習任務,可以是演示文件、小視頻等形式。第二,學生按4-6人一組分成若干學習組,通過網絡和圖書館等渠道,根據專題內容查找資料,並撰寫小組報告。第三,課堂上各小組分別就報告內容進行課堂發言,同時解答其他小組同學針對報告內容提出的疑問。所有的發言結束後,教師評價各小組課前工作情況。第四,教師藉助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系統化講授專題內容。第五,學生完成課堂練習。教師布置課堂任務,學生根據任務要求完成練習。第六,教師對課堂練習進行講評。第七,教師進行課堂總結。教師總結專題的知識點,並點評學生在本次課堂中的表現。
(四)考核方式及評價標準
藝術類專業課程考核項目及評分比例參考如下。課前準備工作占總評的30%,課堂討論和課堂練習占總評20%,課程實踐任務占總評50%。課程實踐任務可以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完成,任課教師根據課程專題內容設定一個或多個課程任務,儘量選擇真實項目或專業競賽課題作為課程實踐課題,每個小組選擇其中一項課題,按照要求完成工作。除此之外,還要對其他小組的成果進行評價。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接觸到不同類型的實踐任務,鍛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任課教師在課程開課一周內向學生下達課程任務,此後每次課抽取一定時間對課程任務進度和階段性成果進行檢查、展示,教師和學生就其中的具體問題展開討論,從而達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傳統的考核評價更多關注成果的表現,重結果而不重過程,因此造成了部分學生過分追求成果的視覺美感而忽略了調研、構思和論證的過程。學生對成果表達技法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在課程的考核評價中,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是否具備藝術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因此在藝術類專業課程的考核評價中,將提高對過程考核的占比,過程考核和成果考核各占課程任務成績的50%。
四、總結與反思
一門課程的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需要多方面的論證。筆者在課程教學中試行專題式教學法,初見成效,學生在中國南粵古驛道首屆文化創意大賽韶關站的比賽中,方案《南粵古驛道鄉村聚落——里東村社區規劃與村居設計》獲分站優勝三等獎。筆者在試行專題式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專題式教學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專題式教學法的運用也面臨一些問題。首先,專題式教學法要求授課教師需要同時具備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行業經驗,這是對教師提出的高要求。其次,專題式教學法的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代大學生思維靈活,個性鮮明,但自我約束能力普遍較弱,在教學中出現過因為學生不能按時完成專題自學內容而拖延教學進度的現象。反思階段性成果與不足。在今後的專題式教學中,一方面可嘗試採取校內教師與企業人員共同授課的形式,取長補短,在課堂中融入更多的實踐經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使教學目標更貼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積極響應國家加強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號召。另一方面,立足地方高校,將課程的專題內容與所在學校的優勢資源或地方特色聯繫起來,朝著服務地方經濟的方向前進,充分體現出地方高校的教學特色。
參考文獻:
[1]趙會.專題式教學法在<室內設計>課程中的應用模式探究[J].高等教育在線,2019,(03):145.
[2]李輝.專題式教學模式在「中國對外貿易概論」課程中的運用[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8(02):167.
[3]劉秋平,強根榮,王海濱,孫莉,王紅.專題式教學方法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4,(05):98.
作者:陳珊 單位:韶關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