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江蘇新一線城市藝術電影影展實踐初探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近年來,隨著觀眾對電影類型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態勢,影展對於電影的傳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文化導向作用。影展不僅培育出諸多青年電影創作者,而且在逐步建構中國的影迷文化,推動電影產業發展。與此同時,藝術電影影展對地方電影文化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推進了文化產品供給側改革,促進了電影文化教育發展,彰顯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格局與品味。
一、蘇州藝術電影影展策略定位
蘇州作為江蘇省的新一線城市,近年來在電影文化建設方面實施了諸多舉措,為推廣藝術電影放映而成立的蘇州藝術人文影院聯盟,從2020年開始聯合各方資源策劃藝術電影影展,在今後將實行電影放映發行的差異化經營路線。蘇州的電影市場具有良好的基礎,電影票房近年來穩居江蘇省內第一,根據《2019年蘇州電影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蘇州電影市場總票房12.89億元,占全省票房總收入的21%,穩居全國城市票房排名第九位,全年放映影片528部,觀影總人次達3415萬人。整個市場的供給呈現出高質化特點,但影片供給體系相對單一,僅限於通過院線發行的電影。
藝術電影需要採取分線發行的策略,捕捉目標受眾群,以時尚性和都市風格吸引大眾,使影院在城市中立足,在藝術與商業間實現價值轉換,實施差異化經營路線。張銳與許妍在《「網際網路+」背景下藝術電影的宣發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所謂分線發行,是指某部影片只在部分影院發行,採取排他性、差異化的發行策略,將電影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吸引觀眾。這種差異化的發行策略一方面幫助影院塑造品牌;另一方面,有利於藝術電影找到更合適的院線合作夥伴,幫助藝術電影快速定位觀眾市場。
根據分線發行的方法,藝術影展要長期持續發展,最終要解決的是片源問題。2020年9月的「致敬經典·國際修復電影展」是蘇州在培育藝術影展文化氛圍方面的一次初探,在當地掀起了一次觀影熱潮,影展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國電影資料館、江蘇省電影局共同主辦,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承辦,此次影展豐富了蘇州電影市場的供給多樣性。展映影片包括《祝福》《大鬧天宮》《滿意不滿意》《美食家》《小小得月樓》5部國產影片和《紅菱艷》(英國)、《象人》(英國)、《雁南飛》(蘇聯)、《白蛇傳》(日本)、《柏林蒼穹下》(德國/法國)5部外國影片,分別在蘇州藝術人文影院聯盟的5家影院放映。
二、蘇州藝術電影影展觀眾畫像
本次影展是中國電影資料館首次與地方政府聯合,跨區域舉辦的多國別影展,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共售票2765張。統計數據顯示,在防疫規定下,影展上座率達62.09%,總票房為115 769元。從影展觀眾的區域分布來看,74.25%來自蘇州市區,來自上海的觀眾位列第二,占10.68%,另有0.94%的觀眾來自無錫。其中,51.96%的觀眾參加過影展,75.04%的觀眾對藝術影院有所了解,71.43%的觀眾是因為本次影展的優質影片而來。從數據分析可知,優質的藝術電影放映活動在長三角文化圈具有輻射力,未來在蘇州影迷文化建設舉措中,可以進一步嫁接長三角地區的其他藝術電影發行放映相關資源,形成區域內影迷文化的內生動力。藝術電影有著固定的受眾,正如黃經緯《儀式性展演:上海國際電影節影迷參與與實踐的研究》所提及的,影迷在影展觀看非主流院線的電影,是在進行一場集體秀異,展演各自在日常電影消費中已經建構的影迷身份;並通過共享集體觀影的儀式體驗,獲得想像的歸屬感。影迷通過遵守和維護電影節觀影的「禮儀」,展現出「尊重電影」,具有「較高審美品味」和「深度電影市場」資質的「高素質」影迷身份。
新的聯合影展模式,讓蘇州的資深影迷看到了多種類型經典修復藝術電影,很多是在國內外大型電影節及影展才有機會看到的熱門影片。為精準定位藝術電影的觀眾群體,在影展期間,主辦方向觀眾發放了針對影展內容的問卷調查,從問卷結果中可以發現觀眾的一些普遍特質以及觀影習慣,對今後舉辦影展活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基於本次影展現場發放的問卷結果,可以對蘇州的藝術電影觀眾進行一個大致的用戶畫像,觀眾年齡在18~35歲的居多,大都是受過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城市白領,其中,62.17%為女性觀眾,37.83%為男性觀眾。這些觀眾對藝術電影有消費需求,對影展的期待值高達80.53%,影展活動參加意願達82.26%。另外,觀眾中有48.04%從未參加過影展活動,44.43%只是偶爾看藝術電影,6.91%基本不看,由此表明藝術電影放映活動對蘇州觀眾來說仍屬於新興事物,雖存在潛在觀眾,但目前大部分仍屬於初級影迷,存在試探性觀影行為,還未形成黏性和強烈的觀影訴求,需要繼續通過繼續舉辦影展活動激發他們的觀影興趣。
三、藝術電影觀影行為的文化內涵
藝術電影相比院線影片,屬於差異化的文化產品服務,在電影市場上具有特殊的經濟價值。針對不同的觀眾群體消費需求,以同樣的成本提供不同價值配比的產品,可以實現不同於院線商業電影的觀影體驗價值。這個價值不是因為提供了更多的服務而是服務更合理地分配給了更需要的用戶,通過影展將藝術電影這種差異產品配給了文化品位相匹配的觀眾。荷蘭學者瑪麗·德·法爾克在《電影節作為新的研究對象》一文中,基於社會學家布魯諾·拉圖爾的「行動網絡理論」指出,電影節、影展文化活動所具有的「網絡」屬性,導演、影評人等行動參與者與評審系統、媒體報道等非人行動參與者所表現出的流通實體的流程,以及在多重關係中被創造的多元實體的運動與相互作用,皆具有延伸性的研究價值。
在本次影展的片目中,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的《柏林蒼穹下》上座率高達100%,另外,《象人》《紅菱艷》等外國經典藝術片也受到觀眾歡迎。其中,3部江南題材的經典影片——《小小得月樓》《滿意不滿意》《美食家》,是在江蘇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下,由蘇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中國電影資料館進行修復的。這些影片展現了蘇州的獨特人文,觀眾能夠從影像中看到昔日尋常巷裡、市井人家的生活百態,看到古樸的江南水鄉,城市初建時的樣貌。老電影的舊日光景中有復古情懷,也有對江南城市文化的全新解讀。
藝術影院不僅承載了經典電影的復映、回顧展等對公眾的電影教育功能,而且為國內藝術新片提供了放映平台,新片試映會或者首映見證了青年導演從嶄露頭角到走向國際。作為地區發展戰略,電影文化產業可以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而藝術影展能夠進一步推進地方電影放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觀眾日益多樣化、差異化的觀影需求,打造分眾化、精細化的觀影體系。城市的電影藝術文化氛圍需要慢慢培育,蘇州作為一個年輕的國際化都市,觀眾一直期待更多高品質的文化產品。經典修復影片的復映,讓觀眾在光影中重新發現了藝術電影的價值,這同樣是拯救、傳承電影遺產和修復文化記憶的重要方式。因此,今後要著力於讓更多的經典藝術電影被發現、被看見,在電影和觀眾之間搭建一個長期的雙向選擇平台,用多元文化服務點亮城市生活。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劉亞玉(1984-),女,回族,陝西漢中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電影學、設計學。
基金項目:2019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電影強國視野下中國電影產業支撐體系研究」(2019SJZDA123)。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