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學校復學防疫工作準備預案

2023年10月08日

- txt下載

學校復學防疫工作準備預案


  為做好全區教育系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升防控和應對疫情的能力,確保學校平安、有序復學複課,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國家、省、市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現就學校復學複課前後衛生防疫工作制定如下預案。
  一、總則
  (一)工作目標
  普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提高廣大師生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完善校內疫情信息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嚴防死守,堅決杜絕校內疫情發生。
  (二)工作原則
  復學複課後,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科學應對;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區屬學校(含幼兒園)復學複課後,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相關衛生防疫工作。
  二、工作組織
  區教育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統籌,領導全區學校疫情防控期間的復學複課衛生防疫工作。疫情監測工作組具體牽頭指導全區各學校(幼兒園)做好復學複課前後的衛生防疫工作。其他專項工作組,根據工作職責,齊抓共管,各負其責,負責督導、檢查各學校(幼兒園)復學、複課期間衛生防疫相關工作。各學校要在原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基礎上,根據各自實際,結合復學複課的分析研判,調整充實相關人員和職責,學校主要領導要親自安排,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其他班子成員全員參與,全力做好復學複課期間的校園衛生防疫工作。
  三、開學決定與準備
  (一)執行省教育廳復學複課決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根據疫情發展趨勢及學校防控物資、防控體系準備情況,進行形勢研判,按海南省教育廳正式發布復學複課的具體條件和時間,及時發布開學通知並向家長和社會公布。
  (二)確保復學複課前的工作秩序。疫情防控和假期期間,學校領導班子按正常工作時間上班,有疫情防控工作任務的人員在崗上班,其他教職工上班時間由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根據開學準備工作需要確定。
  (三)健全完善疫情防控預案。各學校要根據國家、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本《預案》,結合各自實際制定“三案九制”。即:開學準備工作方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教學工作方案、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學生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登記追蹤制度、複課證明查驗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種證查驗制度、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傳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消毒制度。
  (四)做好復學複課疫情防控物資儲備。各學校(幼兒園)要根據實際情況,落實疫情防控所需物資和經費,提前儲備好疫情防控所需消毒物品、洗滌用品、口罩、紅外體溫測量儀、醫用防護服裝等物資,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同時,提醒家長為學生提前備好充足的口罩、體溫計等必備物品併科學準確使用。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非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四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校要重點保障。
  具體參照標準如下:
  1.1000 人以下的學校至少配備 1 箱消毒液;1000 人—3000 人的學校至少配備 3 箱消毒液;3000 人以上的學校至少配備 5 箱消毒液。(標準 84 消毒液每箱 30 瓶)。
  2.每名教職工配備口罩不少於 30 個。
  3.每班配備 1 個紅外體溫檢測儀。
  4.500 人以下的學校至少設立 1 個臨時隔離觀察室;
  500-1000 人的學校至少設立 2 個臨時隔離觀察室;1000 人-1500 人以上的學校至少設立 3 個臨時隔離觀察室,
  1500-2000 人的學校至少設立 4 個臨時隔離觀察室;2000 人以上的學校至少設立 5 個臨時隔離觀察室。臨時隔離觀察室的基本要求是:
  (1)通風良好,獨立設室,與教學區、生活區相隔離,一般設立在衛生室(保健室)附近,用以暫時留觀、轉送身體不適的師生。
  (2)進入臨時隔離室觀察室應做好防護,佩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帽子、鞋套等防護用品。
  (3)不同宿舍或不同教室的多名發熱學生要收入不同的臨時隔離觀察室。
  (4)收入臨時隔離觀察室的教職工和學生均需戴口罩、嚴格隔離、嚴格管理、不得隨意離開臨時隔離觀察室。
  (5)加強臨時隔離觀察室消毒。使用後的防護用品及一次性醫療用品要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理,其他生活垃圾要及時處理,存放容器必須加蓋,避免可能的污染。發熱學生、教職工出校園或轉入醫院後,臨時隔離觀察室應當進行消毒。
  (五)開展開學前預防性消毒。開學前,各學校(幼兒園)要開展預防性消毒,對教室、辦公室等人員活動場所每天消毒 1 次。具體消殺方案,可參照國務院印發的《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執行。
  (六)提前排查傳染風險。
  1.各學校在開學前要提前了解和掌握師生假期動向,匯總學生家庭住址、聯繫方式及家庭成員等信息。
  2.鼓勵和提倡所有師生在開學前自我居家隔離 14 天。
  3.對所有發熱師生要求開學前到指定醫療診治機構進行 2 次核酸檢測,檢測地點和結果要及時向所在學校報告。
  4.對師生有發熱、乾咳、乏力症狀;師生本人及家庭成員在最近 14 天內,是否赴重點疫區參加活動、探訪親友;是否接待和接觸過從重點疫區回來的相關人員;是否近距離接觸過有發熱、咳嗽症狀患者等情況,進行排查摸底,建立師生健康狀況管理台賬。存在以上情形的,應在開學前在家隔離觀察滿 14 天,並由學校填寫《返瓊師生 14 天健康狀況統計表》,排除感染隱患後方可返校。以下人員在返校前應當向學校提供以下證明,方可返校:
  (1)開學前有普通發熱症狀,目前已康復的人員,要提供就診醫療機構出具的康復證明。
  (2)開學前有疫區接觸史的人員,要提供社區或其他有關部門出具的隔離 14 天無症狀的相關證明。
  (3)開學前有疫區接觸史並伴有發熱症狀,目前已康復的人員,要提供社區或其他有關部門出具的隔離 14 天和就診醫療機構出具的康復證明。
  (4)對於經確診目前已康復的人員,要在返校前自行居家隔離 14 天,並提供就診醫療機構出具的康復證明。
  (七)制定在疫區和隔離學生的學習支持方案。通知處在湖北武漢等重點疫區和正在隔離觀察中的本校師生員工,在疫情徹底解除前推遲返校。制定網上授課、遠程教學的方案和措施,支持和保證身處疫區無法按時返校和被隔離觀察學生的學習。
  (八)養成正確良好的衛生習慣。師生應學會正確佩戴口罩,注意定期更換和有效的廢棄處理。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應全程佩戴口罩,若出現口罩潮濕或使用時間達到 4 小時等情況,應及時更換並將使用過的口罩放置有蓋垃圾桶內。正確摘除口罩後,應立即在流動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時間為 15-30 秒;也可以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紙巾擦拭,時間約為 20 秒。師生應保持手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避免接觸公共物品和部位,勿用手接觸口、鼻、眼等部位。當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遮擋口和鼻或用手肘衣服遮擋,並儘快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 20 秒。
  四、開學時的防控
  (一)按“一校一案”制定開學預案。根據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安排,各學校要按照“一校一策”、“一校一案”的要求制定開學預案,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
  (二)學生學生返程管理。學校要做好在外地師生返程登記,提醒師生儘量不要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確需乘坐的,要提前掌握師生選擇的交通工具(如車次、座位等),指導師生保存好相關憑證,以配合可能的相關密切接觸者調查。要求師生返校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服從交通乘務人員的指揮要求,途中要留意周圍旅客健康狀況,避免與可疑症狀人員近距離接觸。
  (三)逐一體溫檢測。所有返校人員入校時一律進行體溫檢測,提前制定檢測預案,根據需要設立檢測通道,防止因檢測通道和檢測設備數量少形成人員聚集、擁堵。對於經檢測有發熱症狀的師生,禁止進入校園,應當立即通知家長或安排專人護送師生就近到定點醫療機構進行診治。
  (四)做好防控教育。開學返校後的第一天要對師生進行一次疫情防控形勢和有關防控知識的教育,向廣大師生宣傳黨和政府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向廣大師生傳授健康衛生知識,要求學生做到講衛生、勤洗手、多鍛鍊、勞逸結合,增強廣大師生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
  (五)強化消殺通風。開學當日應增加清潔和消毒次數,
  每天在學生上午放學和下午放學期間,對教室、宿舍、食堂、
  衛生間、運動場館、圖書館等重點場所消毒至少 2 次。具體消殺方案,可參照《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消毒隔離工作技術指南》執行。實行物品中轉制度,進入學校的物品一律不準直接進入,必須經過嚴格消毒後從校門轉入學校。加強對教室、宿舍、食堂、衛生間等公共區域日常通風換氣。可利用大課間、體育課、學生課外活動等時段,對教學區域通風 3次,每次 20-30 分鐘;至少安排食堂開窗通風 2 小時;宿舍每天開窗通風不少於 2-3 小時。
  (六)關注重點人群。對居住在湖北的教職員工和學生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其暫緩返校,具體返校時間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通知執行。本人要每日進行體溫檢測,並報告學校包聯責任人,返校時前 14 天應無發熱等症狀。
  五、開學後的防控
  (一)關於走讀學校師生健康檢測。對於非寄宿制學校的走讀師生,實行“一日兩檢”。即師生每天早晨和中午入校前,要在學校門口逐一接受體溫檢測。教職工日常檢測,由年級組和所在處室負責,與學生執行同一檢測標準。
  (二)關於寄宿制學校師生健康檢測。對於寄宿制學校的師生,實行“一日三檢”,即由班主任在學生早晨和下午進班前,對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和體溫檢測,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每 2 間宿舍配備 1 名教師進行包聯。學生就寢前以宿舍為單位,由包聯教師和宿管員對學生體溫狀況進行檢測。教職工日常體檢,由年級組和所在處室負責,與學生執行同一檢測標準。
  (三)關於既有走讀又有寄宿的學校師生健康檢測。對於既有走讀又有寄宿的學校,走讀學生和寄宿學生的健康檢測方式分別參照(一)(二)項標準執行。
  (四)實施錯時上學放學。各學校師生全部報到返校後,師生每天報到時間、上課時間和放學時間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錯時方式,以 10—20 分鐘或更長時間為間隔,儘量減少學生、家長的高密度聚集。待疫情完全解除後,恢復常態。
  (五)注重師生自我防護。走讀師生在上下學過程中儘量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建議步行或乘坐私家車上下學。必須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須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師生在教學區、辦公區域內應佩戴口罩,並保持一定距離,避免近距離接觸。乘坐電梯時全程佩戴口罩,儘量保持距離,如乘坐時觸摸過電梯部件(如按鈕或扶手等),出電梯後應儘快洗手或進行手部消毒。
  (六)因病缺課及病因追蹤工作。班主任要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於因病缺勤的走讀學生,要及時向家長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對於寄宿制學生,要及時安排患病學生到臨時隔離室觀察,並通知監護人,根據學生病情決定轉送醫院還是居家治療。如有懷疑出現新冠肺炎等傳染病情況,要立即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並做好記錄。學校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後應及時追查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及時安排人員護送學生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
  (七)嚴格校門進出管理。疫情防控期間,寄宿制學校實行封校管理,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准進校,校內學生未經批准一律不准出校。非寄宿制學校的走讀學生,只有在學校規定的上、下學時間,經體溫檢測後方可進校、離校。
  (八)開學後校園環境消毒和通風措施。開學後,每天在學生上午放學和下午放學期間,對教室、宿舍、食堂、衛生間、運動場館、圖書館等重點場所消毒至少 2 次。加強對教室、宿舍、食堂、衛生間等公共區域日常通風換氣。可利用大課間、體育課、學生課外活動等時段,對教學區域每日通風 3 次,每次 20-30 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每天至少安排食堂開窗通風 2 小時;宿舍每天開窗通風不少於 2-3 小時。
  (九)加強學校食堂衛生管理。學校要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把好學校食堂的進貨關、儲存關、操作關、追溯關,不得使用來源不明的家禽家畜,嚴禁採購食用野生動物。堅持實行校領導陪餐制度。對進入校園的從業人員和供貨商配送人員嚴格實施體溫檢測,配送車輛在校門口處進行嚴格消毒。食堂從業人員復工、返崗前,按學生返校健康檢測標準進行檢測,並要出具社區、居委會、村委會開具的健康證明,方可復工返崗。從業人員上崗前需戴好醫用口罩,並用濃度 75%酒精進行手部消毒。食堂後廚嚴格實行全封閉管理,非本食堂人員不得進入後廚。餐具用品須按照《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進行高溫消毒。熱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紅外線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 100℃作用 10 分鐘;紅外線消毒一般控制溫度 120℃,作用 15-20分鐘;洗碗機消毒一般水溫控制 85℃,沖洗消毒 40 秒以上。根據學校實際,可安排學生錯時就餐、分散就餐,延長錯時時長,儘量避免人員過多聚集,確保食堂學生就餐人員密度適中。學生就餐區和其他公共區域每天不少於 2 次消毒,垃圾堆放地每天不少於 2 次消毒。
  (十)加強學校宿舍衛生管理。宿舍樓門口要配備紅外體溫測量儀,對進入宿舍的學生進行體溫檢測。建立健全報告制度,每日要向校醫室通報宿舍人數及健康狀況。每天及時清掃樓內公共區域衛生,宿舍室內地面濕式清潔二次,公用垃圾桶應每天清潔和消毒,及時清倒垃圾。對於個別有咳嗽、感冒症狀的宿舍,採用紫外線燈定期照射消毒,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消毒頻次。
  (十一)強化衛生健康教育。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各學校要在開學後適時組織“三個一”活動,即邀請疾控專家開展一次師生疫情防控知識講座;每所學校懸掛一副疫情防控宣傳條幅標語;組織一次師生疫情防控知識問卷答題。宣講活動儘量減少聚集,可採取視頻、網絡等方式進行。讓師生掌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知識,提高防範意識,保持充足睡眠,積極參加體育鍛鍊,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不斷增強師生體質和免疫力。
  六、疫情處置
  (一)疫情報告
  1.學校要設立疫情報告人,疫情報告人首選校醫或保健教師;工作要認真負責,責任心強;了解傳染病防控相關知識。班級要有晨午檢記錄本,學校衛生室要有就診登記本、傳染病疫情報告記錄本。
  2.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如發現師生在校期間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的,要立即向學校疫情報告人報告,學校疫情報告人進行進一步排查,立即報告學校領導,學校領導要立即向屬地衛生疾控部門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報告。
  (二)處置措施
  1.出現發熱或疑似傳染病的人員的處置。
  (1)走讀學生如體溫出現發熱等異常,應當立即通知其家長,嚴格禁止入校,需立刻佩戴口罩,通知家長帶領學生就近到發熱門診進行檢查治療,學校要安排包聯人員隨時了解情況。
  (2)寄宿制學生出現發熱等症狀後,要安排在臨時隔離觀察室進行醫學觀察,由學校聯繫衛生疾控部門,由醫療急救車送醫療機構進行診治,或安排專人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基礎上,將學生送往指定醫療機構診治,並同時通知學生家長立即趕赴診治醫療機構。
  2.經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確診為新冠肺炎等傳染病者,應及時進行醫療定點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對其同班、同宿舍、同辦公室等密切接觸人員,在衛生疾控部門指導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實施隔離等醫學觀察措施。
  3.對引起傳染病傳播的可疑物品,在衛生疾控部門指導下進行封存,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防止疾病擴散,等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來檢測和處理。
  4.對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污染的場所、物品,學校校長或分管副校長指導相關工作人員做好消毒處理。
  5.傳染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未經醫務人員同意,任何同學、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6.校內發生確診新冠肺炎等等傳染病情況,應當立即停止師生集體活動,必要時經報請當地政府同意後可採取停課等措施;加強對校門的出入管理,嚴格控制人員的進出。
  7.學校在接到上級部門有關重大傳染病疫情的預警報告後,應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啟動後,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工應按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立即到達規定崗位,聽從指揮。
  8.防護廢棄物處理。對於正常人佩戴的口罩按生活垃圾進行處理;對於發熱病人用過的口罩要用濃度不低於 75%的酒精或消毒液噴洒後,與在醫療機構使用後的口罩一樣,按照垃圾分類管理放到不可回收或有毒垃圾分類箱;對於在醫療機構使用後的口罩,作為“醫療廢棄物”管理,如在醫療場所丟棄口罩時必須投進黃色的垃圾箱內。
  9.學校領導發現傳染病人後,應採取積極的措施,讓師生了解情況,穩定師生的情緒,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的穩定,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