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刺蝟法則:關係中的你「越界」了嗎?

2023年08月13日

- txt下載


大家一定很熟悉刺蝟法則,經常聽人說起刺蝟的寓言故事,靠得太近了,身上的刺又會扎痛對方,離得太遠,又冷得受不了。這個故事適用於生活中夫妻雙方、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的相處,我們都會努力地調整距離,相互磨合,達到一個最佳狀態。但是,我們還是會發現,有些夫妻磨合了一輩子,還是吵吵鬧鬧矛盾不斷,有些朋友交往了一輩子,還是難以相處,好不尷尬。那是什麼影響了人際關係呢?其實,造成這種不適和尷尬,都是因為我們「越界」了。

0~7個月的嬰兒是無法分辨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這個時期的我們沒有邊界感,我們會覺得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自我與外界的客體混在一起,媽媽跟孩子處於融合共生狀態,媽媽是我,我是媽媽,母子之間是沒有邊界的。但隨著孩子的成長,開始分化,母子一體逐漸分化為媽媽跟孩子兩個獨立的個體,成長就產生了分離,產生了心理空間,有了尊重與自由,有了個人隱私。母子之間也就有了邊界,包括身體的邊界和心理的邊界。因此,要真正解決人際距離的問題,必須有一個規則固定下來,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就是邊界。 有了邊界才可能建立長久愉悅的關係。
但是,在現實生活,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越界」行為。我簡單整理和羅列了如下幾種:
1.「控制者」:
控制者的本質是「古老自體」,在心理上還殘留著原始誇大的部分,就像嬰兒呆在媽媽的子宮裡一樣,可以無所不能,其實就是沒有邊界感的人。他們喜歡把家人、朋友、下屬當成自己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腳那樣使用別人,並且希望使用起來得心應手。總是千方百計否定別人的能力,打擊對方的自主性,使他喪失自我,乖乖地服從控制。
2.「入侵者」:
這些人從小沒有「規則」意識,不會有邊界的概念,會隨便闖入別人的私人領地,侵犯了別人的心理空間。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主要有:在家裡往往會穿著睡衣會客,到別人家裡會用別人的牙刷,隨便進入別人的臥室,翻別人的抽屜,看別人的日記、 查別人的電話記錄,外出的時候衣著過分暴露、借別人的衣服穿等。這些表現還處於類似嬰兒時代的母子一體狀態: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
3.「拯救者」:
拯救者的核心特徵就是把別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過分熱心,過度干涉別人的事情,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往往會呈現出救世主的「好人」形象,也往往會把自己弄的很辛苦,甚至很悲慘。在拯救型的母親身邊,一定會有依賴型的孩子。許多母親並沒有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改變這種行為模式。她們繼續無微不至地關心孩子,替他做所有的事,插手他的學習、工作、生活、交友、戀愛、婚姻。
4.「依賴者」:
把責任交給了別人,要求別人對自己負責。我們見的比較多的就是那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甚至讀大學了還會說媽媽做的菜不好吃,買的衣服不漂亮,還怪罪父母。有一個極端的例子,網傳一個男子49歲了還找不到老婆,就把親生父親給劈死了。「依賴者」小時候依賴父母或哥哥姐姐,結了婚以後則依賴配偶,或者同時繼續依賴父母,甚至對方的父母。
5.「討好者」:
通過討好的方式得到別人的認可、讚揚和尊重。其實是人際界限不清的表現,也是對自己的背叛。為了揣摩別人的心思、了解別人的興趣,迎合別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夠讓對方開心的事。例如小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照顧,讓自己得到愛和表揚,於是自然的去迎合父母、討好父母。一個習慣了討好的人,必定是長期壓抑了真實的自我,內在分裂與痛苦的人。
好的人際關係源於清晰的邊界,在關係中獲得滋養,獲得健康,獲得幸福;糟糕的關係一般都是邊界出了問題,不僅僅會毀了關係,還會讓人痛苦一生。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