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初中語文新教學設計流程五篇

2023年10月12日

- txt下載

初中語文新教學設計流程五篇
★初中語文新教學設計流程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文章細節,揣摩人物內心世界。
3.品讀文章質樸深沉的語言。
4.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過程與方法:
從情境創設和情感鋪墊導入,解讀「我」和母親。引導學生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悟親情和生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作者和母親的經歷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愛的偉大,並用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品味揣摩語句,深入理解課文。
2.走進「我」和母親的內心世界;感受母親形象。
教學難點:
切實體會母愛的博大無私,指導學生學習如何面對磨難。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情境引導法、朗讀法、賞讀評議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通過情境創設和情感鋪墊導入,反覆品讀課文,逐步深入理解課文。
2.學生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激發學生閱讀體驗。豐富學生情感,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入:
教師出示PPT並朗讀:
我一直有一個悽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裡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聽,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
這段文位元組選自史鐵生的散文《有關廟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一個人強烈的想念之情,這個人便是他的母親。學習了史鐵生回憶母親的散文《秋天的懷念》,我們會對這種情感有更深的體會。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走進作者
播放視頻課件《秋天的懷念》作者介紹。
1.史鐵生雖遭遇了不幸,但他最終走出了人生的困境。看完視頻,說說史鐵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2.課件展示:
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心……(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傑出成就獎授獎詞)
3.導入下一環節:史鐵生不僅給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學作品,而且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光輝照亮了很多人的心。那麼,是誰照亮了史鐵生的心?
板書:史鐵生——被母愛照亮的人
下面,一起來欣賞《秋天的懷念》吧!
【設計意圖】
1.營造情境,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突出史鐵生的成就以及母親的重要性。
2.引導學生帶著感情走進課文。
(三)感知課文
1.播放情境課文宣洩的痛苦並引導思考:
(1)當初,史鐵生如何面對「雙腿癱瘓」遭遇?(抓住文章的重點詞語分析理解)
(2)母親又如何面對「暴怒無常」的「我」?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體會母親內心的痛苦)
2.播放情境課文秋日的遺憾並引導思考:
(1)母親為什麼要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喚起「我」對生活的勇氣,鼓勵「我」要好好活)
(2)這段文字對母親作了哪幾方面的描寫?(動作、語言、神態、心理)
3.播放情境課文爛漫的秋菊並引導思考:
(1)在前文中找出和最後一句話照應的句子。
(2)把題目「秋天的懷念」改為「懷念母親」好不好?
不好。一是作者以季節的變化來組織材料的,「秋天的懷念」體現了這一點。二是文章末尾描寫了秋天的菊花,起了襯托心情和揭示主旨的作用。改為「懷念母親」則體現不出作者精巧的構思。
4.自讀課文,讀出人物的情感。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聽讀、朗讀、思考、討論中感知課文,重點感知「我」和母親的形象。
(四)解讀人物
第一,解讀作者的心路歷程。
同學們!下面讓我們細細品讀文章的語句,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
1.播放課文解析從絕望到希望——探究作者的情感脈絡。
2.提出並探討問題:
①「北歸的雁陣」「甜美的歌聲」為什麼會讓「我」更加痛苦?
②從文章的字裡行間,體會一下作者對母親的感情。
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明確問題一:「北歸的雁陣」帶來春的信息,其自由自在飛翔的樣子讓人羨慕;「甜美的歌聲」往往激起人們對生活的憧憬,在這些美好的事物的反襯之下,雙腿癱瘓的史鐵生會覺得更加痛苦。
明確問題二:「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寫出母親忍受著巨大的病痛折磨卻包容「我」的喜怒無常,側面表現作者的內疚;「再也」寫出了深深的遺憾。
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找出相關的句子細細體會。
第二,解讀母親的形象。
1.組織討論:母親的感人形象是通過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方面的描寫體現出來的,畫出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小組交流,說說其動人之處。
2.出示《我與地壇》里的`一段文字:
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著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最終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對照上面一段話,結合文章相關語句思考:為什麼「這樣的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引導學生從三方面理解:一是母親深受病痛折磨;二是「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三是擔心兒子不能「好好兒活」……
【設計意圖】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品讀重點字詞及具體的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五)寫法探究
探究「借景抒情」的手法。
探討問題:文章最後一段為什麼要詳細描寫多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綻開得爛漫?
一是通過菊花的爛漫襯托作者對生活的熱情,這是以景襯情的寫法;二是以菊花照應上文「母親生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這件事,借菊花懷念母親,同時照應了題目。
【設計意圖】引導了解常見的寫作手法,體會寫作手法的作用。
(六)活動學習
主題:說說給我最關愛的親人。
參考文本素材秋天的懷念活動設計。(主題:感恩母親)
【設計意圖】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七)布置作業
1.布置檢測練習。
參考秋天的懷念同步檢測。
2.拓展閱讀。
史鐵生的其他作品《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寫一篇讀書筆記。
【設計意圖】1.基礎知識鞏固。2.讓學生感受母愛並用行動和語言表達感情。
★初中語文新教學設計流程2
教學目標 :
1.體味並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2.學習本文平實的語言和傳神的細節描寫。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細節,體味作者為之感動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體會選擇「背影」作為表現主體的美學意義。
教學方法:
1.導讀法:在老師引導下依據閱讀常規分析結構,概括段意。
2.研討法:就重點問題先個體思考,再小組討論,後大組交流。
另有比較法、以寫促讀法等。
教學設計:
本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為兩課時,針對教學目標 ,每一課時重點完成其中的一項。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將力爭充分體現如下幾個原則:
1.學生自己走進文本,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感悟作為重頭戲,給予時間和教學流程上的保證。充分閱讀,充分感悟,充分思考;感、思以充分的閱讀為基礎,充分的閱讀是為了更準確深刻地理解和領悟。
2.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老師除必要的方法和程序的交待性引導外,不越俎代庖。當然,學生的分析理解應該是他個體獨立思考所得,也可以是他搜集資料、篩選信息所得,就此,老師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也可作些微調,比如,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帶著一種觀點參與討論,和學生平等對話和交流;又如,在同學的分析研究遭遇阻隔時,做必要的提示點撥。
3.以寫促讀。
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有對文章理解的短小隨感的寫作活動,也可以有直接的特別情境的描寫活動,但前者是為加深理解的層次,使之更臻於準確,後者是更為真切的體驗,感受那一種特殊的乃至難以名狀也即「可以意會,難以言傳」的情境。
第一課時重在文本內容、情感的體味理解,揣摩作者內心深處思想情感的細膩、複雜;第二課時,以作者描寫的藝術為主體進行研究,在領會其寫法高超的同時,更進一步地加深對文章情感的準確體會。
課前預習布置:
基本要求:
1.默讀、朗讀課文。
2.查字詞典,為有關字詞注音釋義。
3.畫出文中疑難詞句。
分析理解:
4.按你的理解為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5.結合文後習題作一點思考。
6.文中最能感動你的地方在哪裡?為什麼會感動你呢?
質疑:
7.閱讀思考後,就文章的任何一個方面提出問題。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課文
導入 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起欣賞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課前或者以前都曾經閱讀過這一名篇,對之一定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動,思想上的被影響,寫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們進一步地研究探討,當會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層面的收穫。
二、出示幻燈投影,檢查有關字詞音形義的掌握情況。
差使chai,受派遣所做的事
交卸xiè,解除,除去
狼藉jí,踐踏
簌簌sǜsu,淚流的樣子
喪事sāng,有關死亡的事
頹唐tuí精神消沉
瑣屑xiè,細小繁雜
舉箸zhǜ,筷子
家中光景很是慘澹
一半為了父親賦閒
我心裡暗笑他的迂
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
我趕緊拭乾了淚
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
晶瑩的淚光中
三、老師範讀或錄音范讀,或者一同學、數同學朗讀課文。
四、與同學一起討論全文的段落問題。
說明:這一項工作一般來說是長文閱讀的慣例,但卻不是一切文章閱讀的定例。尤其是文學作品,或者不以學習借鑑其結構技巧為閱讀目標的閱讀活動,這一分析結構的過程就完全可以去掉。當然,結構段落分析又不是全然沒有意義,一方面,它可以使閱讀者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熟悉文本內容;另一方面,對於有關文體或有關長文來說,它是破譯文章密碼的鑰匙。從這一意義來說,又當因文而異,因材施教。
本文的結構可有多種理解,這裡擇其一種。第—部分是第一句,引出話題;第二部分從「那年冬天」至「我的眼淚又來了」;第三部分從「近幾年來」至文末。圖示如下:
第一部分 篇首點題寄思:難忘「背影」
第二部分 回憶「背影」故事 「背影」背景:家庭變故
浦口送別 嘮叨叮囑
買桔情景:背影
話別時刻:背影
第三部分 篇末點明題旨 父親晚境 點題 明旨
從以上的討論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文章是以「背影」為線索來串聯故事;通過故事的描述來抒寫自己對父親的那種一般情況下難以忽伏的.情感,接著我們來討論與之相關的問題。
五、獨立思考:
課文中令你最為感動的是哪一處?試描述你被感動時的真實心態。
多數同學會一下子抓住父親為我買橘子那一時刻中「背影」的描述部分。這當然與教者的設計意圖相一致。但若有同學找到其他地方,也應當積極引導同學圍繞那一個「點」進行探究討論。
關於「被感動時的真實心態」,同學的描述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①文中「父親」憐子親子的至誠無私。
②文中兒子善解人意人情的真實真切。
③由此觸發相關親情的聯想。
六、進一步思考:
作者此時此刻,面對父親的「背影」,「淚很快地流下來」,究竟是由於哪些原因呢?
回答此問題,要聯繫此「背影」描寫之前的所有描寫;先個人獨立思考並在文中評點,再四人小組討論,最後全班交流。
綜合言之,應該有這樣一些方面:
①對父親的感激:父親不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為「我」穿鐵道、爬月台買橘子;
②對父親的理解:父親不放心茶房,親往為「我」送行,干叮嚀萬囑咐,不厭其煩,表現出中老年人的「迂」,原都是親子之心,憐愛之情,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
③對父親艱難生活的同情:買橘子時的瞞跚艱難,一下子引發「我」的聯想,家庭生活的重壓何時才能解除,父親的這種艱難還得延續支撐;
④對父親未來生活的憂慮:父親漸顯老態,但還得繼續生存掙扎以維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今後他又怎樣生活,從身體到心理的逐漸變化,做兒子的又能幫助多少呢?
⑤對自己誤解乃至責怪父親的深深懺悔:對父親特殊時刻所表現出的照顧關心,不僅不領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棄,但當為自己艱難買橘的過程特別是「背影」映現,情感的通道「訇然中開」,內疚、愧悔,無聲的譴責,藉助有形的「淚水」表現了出來。
此一問題的討論可以深入—些,它是本課的難點,而且由此可以讓大家比較全面準確又深入地了解全篇。此一課時如果不能完成可以留待下—課時,繼續研究之。
七、簡單小結
課文的研討,課後在完成文後的相關習題及有關的輔助練習外,繼續就其他預習題展開分析。尤其關注本課中「背影」描寫的精妙。
★初中語文新教學設計流程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話題作文的概念和特點。
2、使學生明確並初步學會話題作文的幾種擬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提高寫作能力是我們學習語文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在寫作中,話題作文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題型,因為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很能體現學生思維和個性特點,為此,倍受青睞。那麼,什麼是話題作文,話題作文擬題有哪些簡易的方法呢?這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話題作文」的擬題)
二、研習新知
⑴說明事理,感悟新知
1、破題解疑:話題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語啟發思考,激發想像,限制範圍的一種作文命題形式。「話題作文的」話題是談話的中心,它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話題情境和內容範圍,寫一篇與其相關的文章,或記敘,或議論,或說明,或其它形式都可。
2、舉例說明了(出示投影片):有人說「有兩種東西,一旦失去後才知道可貴: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實,失去後才知道可貴的何止於此。請以「失去後才知道可貴」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3、揭示特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話題作文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內容熟、範圍廣、形式活。
⑵教師教「法」,學生學「用」
目的:教師給學生具體介紹各種擬題法的要領,並引導學生依此說出具體的題目。通過師生共同參與,使學生體會各種方法的操作過程,並為自己以後的運用奠定基礎。
引語:那麼,「話題作文」擬題有哪些簡單易行的方法呢?下面我們將逐一學習。
板書:
1、擴展法
教師教「法」:擴展法即在所給話題的前面或後面加上適當的.詞語,從而擬出比話題更加具體的題目。如以「路」為話題,可擬為《風雪路上》、《回家之路》等。
學生學「用」:學生依據對擴展法的理解和教師提供的範例,自選角度擬題目。如:《鄉間小路》、《路途遙遙》、《小路彎彎》等等。
(註:以下幾種方法,都是以「路」為主題,設計步驟與「擴展法」相同,故略去)
2、想像法
即由所給的話題想像開去,從而給予獨到的題目。如:《如果沒有了路》、《假如村村都有高速路》……
3、擬人法
即將所給的話題擬人化,從而擬出人性化的題目。如:《路的自述》、《我是柏油路》、《路與汽車的對話》……
4、引用法
即用與所給話題有關的名言、詩詞、歌詞對他們加以變通作題目。如:《我們走在大路上》、《條條大路通羅馬》、《書山有路勤為徑》……
5、引伸
即在所給的話題原意基礎上,分析它的引伸義,由引伸義來確定文章的題目。如「路」可進一步引伸為「門路」,由此便可產生以下題目。如:《致富路》、《光明路》、《幸福路》……
6、懸念法
即巧設懸念,擬出能充分激起讀者閱讀興趣的題目。如:《這條路由哪裡來?》、《這條路將伴他……》
三、能力拓展
拓展(一)
1、教師引題: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擬題:(展示投影片)有人認為,幸福意味著擁有財富;有人認為,幸福意味著獲得地位;有人認為,幸福意味著享有聲譽……也有人認為,擁有財富,並不意味著幸福……
請以「幸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2、自我解讀:學生自己閱讀、分析材料,感悟其中道理,思考文章題目。
3、交流共享:學生自由發言,共同分離彼此思考成果,開拓思維,受到啟迪。
擬題估計:《感受幸福》、《什麼是幸福》、《幸福的回憶》、《有錢就是幸福嗎?》、《幸福就在你身邊》……
開拓(二):
1、教師引題: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擬題。
一個和尚挑水喝,
兩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
兩隻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
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裡。
兩首童謠,敘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之所以「沒水喝」,是因為不負責任,互相推諉;「三隻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輕輕抬著進洞裡」是團結合作的結果。從這「人不如蟻」中你得到什麼啟示呢?
請以「協作」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只要與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②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2、讀題感悟:學生自己閱讀、體會、思考並構思題目。
3、溝通合作:學生前後桌四人分成一組相互交流看法,推敲題目。
4、共享共進:聽取個別小組擬題情況,通過師生對話交流,在分享彼此成果的同時,互相啟迪,激活思維,產生靈感,從而擬出更好的題目來。諸如:《談談協作》、《協作的力量》、《三個和尚新說》、《分工協作》、《如果沒有協作,那麼……》、《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
四、小結升華
課堂結語:同學們,話題作文命題的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今天我們只學習了其中的六種,望各位認真領會,學以致用,並在以後的學習中勇於探討,不斷開拓,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法子不斷湧現。
★初中語文新教學設計流程4
《愛蓮說》是七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領會文章內涵,並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和技能:積累文言詞語,疏通全文,了解文學體裁和什麼是「托物言志」。
2.過程和方法:反覆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精美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並體會蓮的高貴品質。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後,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並體會蓮的高貴品質作為本課的重點。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基礎,能藉助課文下面的注釋和已有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點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反譯並熟背課文;
2、了解襯托的寫作方法及其作用;
3、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主題旨,理解映襯手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1、情景導入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荷花的圖片(引入情景)
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
學生初步感受「蓮」的形象
2、誘思導學
教師出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點撥指導。
1 學生自讀課文:弄清字、詞、節奏。
2 學生自讀把握語氣和節奏。
3 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4 分組疏通文意,學生對照注釋及提示理解文意。
培養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3、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學生探究的內容。(多媒體展示)
1、什麼是「說」?
2、看課文注釋,畫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3、文章開頭為什麼先寫陶淵明和世人的愛好?
4、文中寫了哪些花?重點寫什麼?為什麼要寫其他的花?
5、文章僅僅是寫花嗎?採用了什麼寫法?花與人有什麼關係?
6、哪些地方是寫蓮的?從哪些方面寫蓮的?
7、蓮花有什麼特點?作者為什麼喜歡蓮花?
8、作者為什麼發出「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感嘆?作者的感嘆說明了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學習合。成績不錯的學生更注和積累,成績略差的同學的理解並及時消化與及理。
讓學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內涵。
4、朗讀背誦指導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實現。
男女生分段朗讀,自由朗讀,教師提問,學生用書上的原句回答等。!
通過提問背誦課文,同時能為理解性默寫打基礎。
5、拓展延伸
1 與蓮花有關的詩歌
2 寫幾句關於蓮花的話可以是對蓮花的描寫,學習本文的感受,對生活態度的`思考
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
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6、課文總結
1 歸納主題(找出中心句)
2 了解本文襯托的寫法
本文中,作者除了寫蓮,還提到了什麼花?幾次提到?作用是什麼?
襯托的兩種類型——正襯,反襯
(1)陶淵明愛菊
世人愛牡丹(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與眾不同)
予愛蓮
(2)菊 花之隱逸者
牡丹 花之富貴者(襯托,表現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蓮 花之君子者
(3)菊之愛 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 何人(襯托,感慨世風惡濁,表現作者潔身自好)
牡丹之愛 眾
全面掌握文章內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生長環境———濯清漣而不妖 純真自然,不媚於世
體態 ———中通外直 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香氣 不蔓不枝 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 高潔獨立
風度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托物—————喻人
菊花牡丹 對比烘托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我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求一種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把學生活動有機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的方法,著眼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培養他們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以獲取知識、提高素質、增長能力。設計的重點放在學生通過自學,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方法上,並把課堂當作他們能力展示的天地,激發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在其中令我不滿意的是,不是所以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有些學生還是沒有調動起來,我應該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多找尋方法,促進我和學生共同進步。
教學反思
一、內容太多,課堂太緊張。可以考慮減去課堂環節的「2、口語練習,同時進一步理解課文」,變之為課外練習;補充資料可以再精簡,或只是提到即可,不必全詩朗誦或板書。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時間。
二、課堂朗誦不足,在課內完成背誦任務有點難。利用下午自習完成背誦任務
★初中語文新教學設計流程5
教材分析:八年級第二單元培養學生對身邊普通人的關愛、同情之情;要求學生揣摩記敘文語言特點,初步感受語言風格。八年級學生已能初步感受語言風格,但是要把句子寫生動卻不容易。因此學生在了解《背影》主題思想後再學習細節描寫就容易接受。
教學目標:
1、能分析《背影》中各類細節描寫的作用,再次感悟文中深厚的父子情。
2、能明白細節描寫對人物形象和中心的作用。學會觀察,抓典型細節做生動細緻地描寫,讓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3、能體味生活中父母的愛,喚起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抒寫濃濃親情。
教學重點:能分析文章中各種細節描寫對「父愛」和父子情的突出作用。
教學難點:學會用典型的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
教師教法:演示法、點撥法、提問法。通過多媒體展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思考。
學生學法:討論法、誦讀法。通過幻燈片內容,結合之前學段知識合作探究。
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室、PowerPoint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詩句導入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句詩: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對兒女的恩情!」
用這幾句詩來概括朱自清《背影》中父親對兒子的愛最確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背影》中的細節描寫,感悟細節描寫中蘊含的濃濃親情。
揭題《背影》的細節描寫
二、出示並學習《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賞析《背影》中的各種細節描寫,再次感悟濃濃的父子情深。
2、學會細心觀察生活,運用細節描寫讓自己的作文生動具體。
三、關於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指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緻的描繪。
作用: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文章主題有重要作用。
分類:語言、動作、心理、肖像、環境等方面的細節描寫。
教師強調:必須是典型的細節描寫。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要做到以一擋十,不能是簡單的動詞的堆疊,或者讓人物想個沒完沒了。所有的細節描寫要為文章中心服務。
四、賞背影、悟父愛。
1、動作描寫
(1)提問:你認為文中哪個背影最感人,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真摯的愛?
歸納:父親爬鐵道買橘子的背影。有一系列動作描寫地很好,突出了父親的體貼和疼愛。
(2)請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動作細節:艱難的動作,表現了父親疼愛兒子。
父親步履蹣跚,如此艱難,卻捨不得讓20歲的小伙子去買橘子,要親力親為,真讓人感動。
2、肖像描寫:
(1)父親的穿戴:「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
賞析:家境困窘心情憂傷
(2)「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
賞析:家計艱難,但再苦不能苦孩子。
父親的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和給「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父親賦閒,家中光景很是慘澹的情況之下,這件紫毛大衣就顯得奢華多了。父親處境如此艱難卻不願委屈孩子,這就是疼愛。
3、語言描寫
(1)、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賞析:祖母去世,差使交卸,最難過的人是父親,但是父親看到我「簌簌地落下眼淚」,心疼我,安慰我。一個剛強、慈愛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2)、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賞析:雖然父親忙於生計,但是別人去不放心,愛兒子勝過愛自己!
(3)、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賞析:擔心兒子路途口渴,體貼,慈愛!
(4)、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賞析:親自送行,仍不放心,看到兒子的平安信心裡才踏實。
(5)、我北來後,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賞析:膀子疼痛厲害,卻先報平安,是怕兒子擔憂自己。處處為兒子著想,包含著父親的憐惜、體貼、思念的情感。
4、心理描寫
文章中有很多的心理描寫,但以《背影》中作者流的四次淚最為動情。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的心理,很好地抒發了「我」對父親的感激、思念之情。
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悲傷的淚
望父買橘,父子離別——感激的淚
影遠去,依依不捨—惜別的淚
再現背影,淚光瑩瑩——辛酸的淚
5、其它
特定的家境:父親賦閒,祖母離去,生活困難。
細微的情節:講價錢、撿座位、囑我路上小心。
賞析:突出了父親的體貼、無微不至的關心。
小結:文中的這些細節描寫生動地突出了父親的慈愛,讓讀者感受到濃濃的父子情深,情感產生了共鳴。這也是《背影》的藝術魅力。
可見,運用好細節描寫不僅能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中心更突出,還可以讓作文更有感染力。
五、教學總結(即板書)
既然細節描寫這樣重要,那老師把細節描寫的口訣送給你。
細緻觀察是基礎;典型細節扣中心;
語言精練不囉嗦;巧用修辭添光彩。
六、作業
父母的愛很平常,也很實在: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叮嚀,也許只是早餐時裝在你書包里的一盒牛奶……
請以《熟悉的背影》為題,運用細節描寫,抒寫對親人的愛。
教學反思:《背影》中的細節描寫突出了父親的愛,是文章感人的重要因素。之前學生知道作文常用的寫具體的方法,但是抓典型細節進行生動描寫的能力還需要培養。我讓學生分析文中各類細節描寫的作用,再次感悟「父愛」和「我」的感激思念之情,加深課文的理解;並懂得任何描寫都是為文章的中心服務的,都是為了刻畫人物形象。明確了細節描寫不是動詞的簡單堆疊、不是人物說個沒完沒了、想個沒完沒了、臉譜化……而是要為人物形象服務的。在賞析句子時明白細節描寫的要點:仔細觀察;抓典型;運用修辭寫生動……學生通過「賞背影、悟父愛」這個環節實現了教學能力目標。最後以口訣的形式總結了細節描寫的要領,深入淺出,學生易於掌握。以《熟悉的背影》作文練筆為作業,既鞏固了課文背影的新穎立意,又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父母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行為,感悟濃濃親情,完成了本節課的情感目標。這節課結構緊湊,重點突出,實現了教學目標。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