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日動畫電影的民族文化學比較分析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耿英華
【摘要】中國和日本的動畫雖然都深受東方文化的薰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又各不相同。中國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崇尚「善」和「仁」,注重理性的教化;日本人注重對「真」的表達,一方面具有哀傷細膩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喜歡毫無束縛的對人類本性的刻畫。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帶給人不同的視野。中國動畫的發展應在繼承傳統文化精神基礎上,更多的關注現實主義題材,化他國之經驗為己所用。
關鍵詞 動畫電影 民族文化學 比較分析
一、動畫民族化本義
1、「文化」的概念
借用人類文化學的開創者泰勒關於文化的定義:「文化、或文明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復合體。」①從這個意義上,文化應被視為一個由眾多因素組成的有機整體,藝術與它所依附的文化土壤息息相關,文化的進程帶動藝術的發展,任何形式的藝術作品不會獨立於文化之外而孤立存在。藝術的創新和形式的更迭也同樣促進文化的發展。文化的產生和傳承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整個民族長久積澱的文化傳承。
2、「動畫民族化」的本義
中國動畫學會秘書長,著名導演張松林在昂西動畫節上說:「國際動畫節參選主要有兩個標準,首先是內涵、構思、題材要具有國際性,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點,第二是形式上要有創新獨到的地方。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國際影展比較推崇個性風格,那種突出個人創新的作品會受到歡迎。」在談到「中國學派」的民族風格或「民族性」時,他說:「真正的民族性就是中國人的一種精神、氣質,或曰底蘊,動畫創作者如果能很好地研究和利用這種文化背景,就能創作出很中國,同時很吸引人的作品。」②
「動畫民族化」的概念不是指民族保護主義,而是將一個民族的精神、品格滲透於作品創作之中,通過學習借鑑別國優秀文化,化他國之經驗,融入本民族的藝術創作中。「動畫民族化」也不是簡單的模仿傳統藝術,是指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精神,在動畫藝術表現形式和文化內涵方面不斷的創新,創作能夠體現民族精神風貌的作品,表達民族獨具特點的情感和思想。只有立足於本土文化的藝術,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民族精神」是動畫創作的靈魂所在。
二、中日動畫民族文化學比較
1、藝術思維差異
「日本幾乎是由單一民族構成,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普遍存在著民族大遷徙和異族間的殘酷鬥爭。」③在文化上,日本自古以來就崇尚武士精神。就地理環境而言,日本是一個氣候溫暖的島國,資源豐富,自給自足。這樣的歷史地理條件形成了日本人一方面調和中庸、曖昧纖細,另一方面也崇拜強者的性格。
日本文化結構具有多層性,注重吸收外來文化。日本的文化是在與外來文化的「衝突、並存、融合」中調和完成。就近代文化而言,1868 年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對藝術設計的思維是一種寬容的心態,在日本的動畫片中也可以看到這種受東西方混合文化影響的痕跡。
日本人崇尚「真」,認為發自內心的情感都可以被認可,所以在日本的動畫片中經常可以看到真實的人物感受。與日本文化不同的是,中國自古以來深受儒家思想、宋明理學的影響,使中國人形成了克己、自省的性格。中國文化有「詩言志」「文以載道」的傳統,在五十年代興盛的「中國學派」動畫創作中,可以看到大量「寓教於樂」的說理式作品。
中國藝術思維形式注重「玄思」、「虛境」④,強調探究藝術表現形式之下的思想本源。如果說日本動畫注重表現細膩婉約的情感,那麼中國動畫更注重表達創作者對人生觀、世界觀的詮釋。在計劃經濟調控時期,中國學派的動畫創作沒有受到商業化的約束,集合了萬氏兄弟、特偉等許多著名藝術家不計成本的投入,創作了大量技藝精湛的動畫藝術作品。在這段時期的動畫作品中,更多的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思維的特點,具有鮮明的教育性、思想性。與中國動畫發展不同的是,日本動畫發展於二戰過後的經濟復甦期,日本動畫產業吸納了西方動畫產業注重商業化的特點,以手塚治虫的動畫《鐵臂阿童木》為代表,動畫創作更貼近普通大眾的審美傾向:情節曲折、角色鮮明、表情生動、淺顯易懂,動畫技法也選擇易於加工的流水線加工方式。在思想性和藝術表現力方面與「中國學派」的動畫作品比較相距甚遠,屬於不同意識形態的作品。隨著時代的進步,動畫不再以藝術家為主導自由的創作,而是面向大眾、適應市場需求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尤其近十年以來中國經濟轉型,帶來動畫產業的蓬勃發展,動畫創作該如何發展,如何在大眾需求與思想教化之間,在商業化運作與藝術創作之中求得平衡,在大量外來文化湧入的今天繼承與弘揚本土文化精神,是中國動畫需要探索的問題。
2、人物塑造的比較
中國藝術崇尚「神似」,以看似「不似」之形來求「真似」之神,取形中之意,寓意於象,以象盡意。與西方繪畫不同,中國繪畫不苛求對描繪物體的真實復原,而是追求「形神兼備」的「意境」之美。所以,「中國學派」的動畫作品與受西方藝術影響下的日本動畫在人物塑造表現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動畫電影中的線條吸取了傳統繪畫中白描的表現技法,透視趨於平面化,設色依據傳統繪畫風格分為水墨暈染、工筆重彩等,有的動畫片也採用了傳統民間藝術樣式,比如《豬八戒吃西瓜》中的剪紙風格、《鐵扇公主》的皮影風格等。早期的水墨動畫片《山水情》,人物造型以寥寥數筆勾勒出人物的神態、動作,畫面採用水墨畫中留白的表現技法,與強調寫實的同時期日本動畫片大不相同。
日本動畫產業非常發達,長久以來逐漸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產業化生產模式。雖然每年生產大批的動畫片,但表現手法如出一轍。所以在人物塑造方面,日本動畫更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在日本動畫片中,我們能看到許多性格迥異、形象鮮明的動畫角色。比如由「熱血漫畫」改編的動畫片《聖鬥士星矢》中的主角,是從一個平常的男孩成長為拯救全人類鬥士的形象。「星矢」的形象是眾多「熱血漫畫」中崇尚「友情、努力、勝利」,宣揚正義、勇敢、善良、奮鬥精神的典型人物代表。還有表現個性獨特、具有叛逆思想的人物類型,比如《熱帶雨林》里叛逆可愛的阿布,《機器貓》里不愛學習的大雄等。這些都符合青少年的好勝獵奇的心理。相比說教意味比較濃厚的中國學派動畫而言,日本的動畫形象更易於大眾接受,但是由於受到商業化的影響,許多日本動畫片中出現大量色情、暴力內容,這些也是商業模式下日本動畫的弊端。
3、敘事策略的比較
從故事題材而言,中國動畫取材廣泛,大多來源於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比如《孔雀公主》取材於少數民族神話故事,《九色鹿》是取材於敦煌佛教壁畫《鹿王本生》,《南郭先生》取材於成語故事等等。根據這些故事改編的動畫片,基本上都遵循原著,改動較小,民族風味濃郁。還有一部分取材於現實故事,比如《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夢裡人》等,這類動畫片比較形象的反映了現代人的生活,但是相對於神話、傳說題材而言現實題材作品仍然比較少。日本動畫,大部分改編自流行的漫畫故事,這些故事中所反映的內容涉及科幻冒險、童年往事、偵探故事、神話魔幻等各個方面。從早期的《花仙子》到近幾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這類具有日本特色的歐式魔幻動畫片,是深受西方美學思想影響下的日本動畫的一個代表。反映歷史題材、神話傳說的日本動畫作品很少,反映現實、魔幻題材的動畫片非常多,比如反映日本人生活變遷的《回憶點點滴》、反映二戰題材的《螢火蟲之墓》等,魔幻題材的作品非常之多,大部分以科幻題材、熱血漫畫題材為主。
4、繪畫技法的比較
中國的動畫片場景,多採用中國畫中的散點透視、計白當黑、隨類賦彩等技法。繪畫在於寫意而不是寫實。如《山水情》中的整個繪畫風格就採用水墨畫的黑白色彩,寫意的山水和人物。而在《九色鹿》中就根據內容的不同,而採用敦煌壁畫的表現方法,色彩濃郁,富有平面裝飾特徵。在動畫片《賈二賣杏》中,背景大部分留白,京劇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在空白的場景中穿梭,讓人產生充分遐想。在表現現代題材的動畫片《門鈴》中,背景人物表現的也很抽象,簡單的幾根線條勾勒出畫面,具有漫畫的風格。中國人注重寫意抒情,表達意境,表現含蓄優雅的氣質,處處以說理明志為主要內容。日本雖然有很多細膩哀傷的情感,但同時也是一個務實的民族。現代日本的動畫技法依照西方繪畫的原理,講究透視、陰影明暗和體積感。與中國動畫寫意風格不同的是,日本的動畫更注重事物原有的美感,即事物本身即是美。
結語
動畫的故事和繪法可以改變,人的觀念會改變,但是民族文化的影響卻是根深蒂固的。中國和日本的動畫雖然都深受東方文化的薰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又各不相同。中國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崇尚「善」和「仁」,注重理性的教化;日本人注重對「真」的表達,一方面具有哀傷細膩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喜歡毫無束縛的對人類本性的刻畫。每個民族都有其自身鮮明的特點,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帶給人不同的視野。中國動畫的發展既不能一味的照搬傳統,也不能完全抄襲外來風格。在繼承傳統文化精神基礎上,更多的關注現實主義題材,化他國之經驗為己所用,才是中國動畫應該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①婁淑芬、李明,《中國動畫民族化之思考》[J]《.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6(1)
②吳霜梅,《中國動畫當前發展策略研究——以「中國學派」為鑑》[D].北京師範大學,2005
③葉渭渠、唐月梅:《物哀與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識》[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④金丹元:《中國藝術思維史》[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
責編:周蕾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