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等教育大眾化對大學文化建設的要求

2023年10月20日

- txt下載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近年來,高等教育的體制、觀念、管理等方面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高等教育大眾化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文章闡述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文化建設的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為高校的文化建設提供依據。
關鍵詞:大高等教育;大眾化;大學文化建設
國際上通常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時屬於精英教育階段,15%-50%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大眾化是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體制轉化為大眾教育體制的教育形態。當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適齡人口的15%-50%時,標誌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儘管大眾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但是並非所有國家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和模式都是相同的,正因如此,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也是複雜多樣的。
一、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理論內涵
世界高等教育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其發展是不均衡的,其發展態勢、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發展模式都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因此,高等教育發展理論也相應地形成了不同的範式。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具有代表性的理論主要有階段發展論、非均衡發展論、波浪發展論以及功能擴展論等,其中階段發展論影響最大。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高等教育發展階段劃分高等教育大眾化是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規模和程度後的必經階段。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認為,當高等教育的入學率達到15%左右的時候,高等教育將從精英階段步入大眾化階段;而當這一比率達到50%左右時,將由大眾化階段過渡到普及階段。這裡強調的不是嚴格的數字區分,而是根據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狀況作出的推理和判斷。數字本身只是象徵意義,以15%和50%作為參數,將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區分。量化不是目的,其重要意義在於它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預警信號,指導我們做好迎接質變的準備。
(二)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模式類型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不僅包含對以美國為代表的已開發國家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徵變化,還以地區和國家為參照,提出了不同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模式,其中包括美國模式和歐洲模式。美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採用的是豐富高等教育辦學主體、擴大社會參與高等教育程度來實現的。具體做法是興建新型的高等教育機構,如贈地學院拓寬高等教育覆蓋範圍;擴充高等教育層次,將兩年制學院教育納入高等教育層次體系。與美國高等教育擴張的途徑不同,歐洲許多國家是以擴充精英教育系統來提高高等教育的吸納能力。
(三)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的轉變大眾化理論認為,當高等教育量的增長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產生質的變化,而這種質的變化又會適應並促進量的變化。在大眾化階段由於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和數量的增長,帶來高等教育自身的一系列變化。
二、高等教育大眾化對大學文化建設的要求
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進步,大學逐漸成為引導社會文化的指針,成為社會精神思想的聚集地和載體。這個過程中,大學也逐漸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高等教育大眾化使傳統的大學文化受到挑戰,大學文化將向著世俗化、實用化及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一)世俗化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當進入大眾化階段時,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智力天賦者或者富有者的特權,一般家庭的子弟也可以進入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真正走向了大眾。高等教育大眾化對大學文化提出了世俗化的要求。1.大學物質文化建設的人性化大學物質文化是大學文化的物質形態,是大學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物質載體,包括學校的校園環境、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方面。良好的大學物質文化是大學歷史和精神傳承的保證。大學物質文化建設應當以人為出發點,體現普遍性的人文關懷,突出人性化色彩。具體表現在:校園建築融入現代化和科學化的氣息,注重校園環境的審美愉悅性;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考慮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作為重要依據;建設師生共同溝通、交流與合作的機制。2.大學精神文化建設的民主化民主化是貫穿於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的重要理念,而本質意義上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應該體現在高等教育面向大眾的全面開放。大學精神文化的民主化是大學文化世俗化的必然選擇。突出大學精神文化的民主性,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對個性的尊重。伴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個性化問題成為高等教育議論的焦點。在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學生數量激增,結構也更加複雜,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個性的主體,個性化使得大學文化豐富多彩。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基本主旨是給個性平等發展的機會。因此,推動大學精神文化建設的民主化不能忽視個性的發展,倡導個性化的教學和管理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是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為目標的。3.大學制度文化建設的平等化大學制度文化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行為規範、道德準則、風俗習慣等。大學制度文化是校園制度的總和,反映了一個大學的約束力和規範性。高等教育大眾化要求大學制度文化建設的平等化。在高等教育還處於精英階段時,只有少數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權,在大學制度建設方面存在著特殊化和不平等性,特別是對於受教育權的規定。同時,大學由統治階級掌權,其一切規章制度都是服務於其階級利益的。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普通大眾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對象的範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展。與此同時,大學的自治權得到加強。因此,大學管理的民主性和開放性要求凸現。在制度建設方面,應當讓受教育者更多地參與大學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並且加強制度制定的透明性和平等性。
(二)實用化在高等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對於其功能和道路的定位一直存在爭論。伴隨著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之爭,傳統高等教育遭到質疑,高等教育應當注重實用化的思想被提出並得到承認。進入大眾化階段後,高等教育逐漸在社會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不再僅僅以培養社會的精英為目的,而是擔負起大眾教育的責任。「象牙塔」中的學術生活和氛圍逐漸沾染社會的氣息,與現實社會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實踐證明,偏安於學術的一隅不利於大學緊跟時代的步伐,要保持鮮活的生命力和廣泛的影響力,因此,大學應當脫下神聖的外衣,融入到社會實際中去,增強自身對於社會的適應性和實用性,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保持大學文化建設的實用化,從根本上來說,應樹立大學文化建設的社會服務觀。在高等教育還是社會的少數上層精英享有特權的時候,大學作為學術的最高殿堂,理所應當保持其學術性和知識性,在「象牙塔」中升華智慧、創造文化。但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打破了高等教育與世俗社會之間森嚴的壁壘,將高等教育從神聖的、孤芳自賞的世界中拉回現實。高等教育應當為社會帶來實際的效益,否則就無法得到大眾的認可和接納,自身也難以發展。因此,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學文化建設應當樹立社會服務觀,增強大學對於社會的實用性。社會服務是現代大學的重要職能之一,大學的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學術成果的應用與人才培養的實用。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隨著大學數量的增長和規模的擴大,大學的功能也得到了擴展,社會對於大學承擔的責任要求也越來越高,樹立大學為社會服務的理念,是大學適應社會形勢、尋求自身發展的需要。從一定意義上說,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服務社會已經成為大學的生存之道。大學文化不應局限於校園之內,而應當走出校園,參與到社會建設中去,自覺地服務社會的發展。在大學文化建設過程中,應始終以服務社會為目的,關注社會需求,根據社會變化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專業、建構課程體系,順應社會主流,以更加務實的態度服務社會。
(三)個性化大學數量的增多和規模的擴展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重要標誌之一,隨之帶來的不僅是大學功能、結構的變化,大學之間的競爭也會加強。高等教育大眾化要求在大學文化建設過程中凸顯個性,避免大學文化的趨同和單一。個性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特徵。大學文化只有具備獨特的個性,才能擁有競爭優勢,才能增強大學的影響力。大學文化建設要突出個性,就必須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來打造獨一無二的大學文化。1.追溯大學歷史,弘揚大學傳統文化歷史是最能夠體現大學個性的成分,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歷史。縱觀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不難發現凡是知名的大學幾乎無一例外地擁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本身就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因此,在大學文化建設中不應忽視本校的發展歷史,應繼承和發揚學校優良的文化傳統。立足過去,研究歷史,總結大學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從而發現精華。根植於歷史傳承中的大學文化,才是更加豐富和厚重的。2.立足大學實際,合理規劃大學文化建設要突出個性,就應當立足大學辦學實際,科學定位大學的發展目標,規劃大學文化發展的方向。如果盲目模仿、借鑑其他大學文化的建設模式而脫離了自身實際,只能導致大學文化的雷同,缺乏個性,從而削弱大學的競爭力。建設大學文化要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學校的層次、類型以及學校的發展目標、學科專業、師資等整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文化發展道路,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日積月累形成具有個性的大學文化。
作者:孫博 單位:錦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