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我省實行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優化配置的措施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中明確提出, 要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 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是指農業生產經營單位擁有與耕地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條件、 物質技術裝備條件及管理水平相適應的合理數量的土地規模; 或生產經營單位突破土地規模狹小制約, 通過主要生產環節合作服務, 實現農業生產布局區域化、 生產專業化和服務規模化、 社會化, 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實行農村土地規模經營, 對優化資源配置, 增加糧食產量, 順利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 我省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基本情況及類型
截至2009年10月末, 全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達2808萬畝, 占全省農村耕地總面積的21.6%, 比全國平均的8.7% (2008年末數) 高12.9個百分點, 比上年增加468萬畝, 增長20%; 全省農村適度規模經營面積1803萬畝, 約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耕地總面積的14%, 占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 轉 面 積 的 64% , 比 上 年 增 加 491 萬 畝 , 增 長22.18%. 其中, 大戶經營面積1428萬畝, 占村集體耕地面積的10%左右; 專業合作組織經營面積297萬畝, 占村集體耕地面積的2%左右; 企業經營面積和集體經濟組織經營面積等占村集體耕地面積不足2%. 規模經營主體和類型呈現出多元化特徵:
1、 聯合經營型。 即由農戶自行組織, 將分散經營的土地通過互換集中起來, 採取統種、 統管、分收或統種、 分管、 分收方式, 實現土地規模經營。 克東縣玉崗鎮前進村第四村民小組70戶農民將分散經營的1008畝耕地置換到兩個林帶網格聯合經營, 實行 “五統一分”, 即統一整地、 統一播種、統一購置生產資料、 統一田間管理、 統一收穫, 秋後分糧食。 秋收時該聯合經營體畝產大豆300斤,比本村民小組其他分散經營農戶增產11.1%.
2、 以種植大戶為核心的家庭農場型。 即科技戶、 種田能手或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 以租賃、 轉包方式把分散經營農戶土地承租或接包過來, 達到連片, 實現土地規模經營。 如200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種糧標兵和全國勞動模範的依安縣中心鎮自由村農民曲彥明, 共接包土地1.8萬畝, 覆蓋8個村230個農戶和2個農場, 去年種植大豆9000畝、 甜菜5000畝、 雜糧雜豆4000畝, 純收入達到360萬元。
3、 股份合作經營型 . 即由農業生產合作社 、農機作業合作社、 專業協會等農村各類合作經濟組織以及自然人, 吸納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 實行股份合作經營。 泰來縣共有農機合作社11個, 寧姜鄉寧姜村按照 “平等、 自願、 有償” 的原則, 動員村民入股農機合作社, 由農機合作社負責標準化耕種, 獲得的效益按約定向經營者、 農民支付紅利、 工資及相應福利待遇, 既提高了農民的收入,也推動了土地規模經營。 佳木斯郊區蓮江口鎮萬慶村綠色水稻協會有84戶會員入股, 耕地達到840畝,由協會統一連片種植, 入會農戶2007年獲得承包費和分紅共32.9萬元, 土地集中經營後轉移勞動力126人, 年勞務收入120多萬元, 戶均增收1.4萬元。
4、 龍頭企業帶動型。 一種方式是以企業為生產經營主體, 通過市場化運作, 租賃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建立原料生產基地, 或農戶將土地作價入股企業, 土地由企業直接經營。 依安縣瑞雪糖業租賃農戶土地2萬畝, 建立了甜菜生產基地, 由公司派人統一管理, 企業和農民雙贏, 示範作用很好。 另一種方式是 “龍頭企業+基地+農戶” 的訂單式生產經營模式。 如富錦市宏勝鎮的宏勝大豆專業合作社與九陽集團豆業公司簽訂優質高蛋白大豆訂單合作項目, 合作雙方共同建立總面積4950畝的九陽豆漿豆生產試驗基地。 去年, 在普遍遭遇賣糧難的情況下, 九陽集團以高於市場價格5%全面履行收購合約, 使基地農戶感受到了訂單式規模經營的實惠。
5、 場縣共建型。 農民把土地直接出租給農場經營, 農場按當地畝平均效益支付農民租金或者是鄰近農場的各縣農民充分利用國有農場大型農機具、 規範的種植技術、 先進的管理方式, 把從播種到收穫的全過程交給農場作業, 農民按價付費, 成果歸己。 通過這種規模經營, 既節約了農民的生產成本, 又解決了農場農機具閒置問題。 同江市在8個鄉鎮分別建設1個大機械旱田作業區, 利用農場大型機械對流轉成片經營的40萬畝土地進行機械化作業, 使其達到了先進農業科技示範區標準。
6、 科技園區示範帶動型。 即各地通過與一些科研單位、 大專院校聯繫, 引進新技術、 新品種,將農戶分散經營的土地連片集中, 建立各類科技園區實現集約化規模經營。 樺川縣結合現代農業綜合開發核心區建設農業科技園區, 通過園區項目建設, 流轉土地面積10萬多畝, 實現了土地連片種植和規模化經營。 樺南縣通過爭取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高標準糧食產業工程等國家級科技項目, 使農民無償享受科技服務和資金扶持, 推動農戶將土地集中連片進行項目建設, 實現土地規模經營。
從調研的地區看, 目前一些村鎮幹部存在畏難、 觀望的心理, 推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主動性不高。 一些農民擔心土地流轉後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對流轉土地存在後顧之憂, 流轉土地意願不強。 在已發生的土地流轉中, 存在著土地流轉範圍窄、 流轉手續不規範、 流轉時間短等問題。 上述問題表明, 當前人們對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意義認識還不夠, 應該遵循典型示範和帶動的原則, 因勢利導, 逐步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二、 我省農村土地實施適度規模經營的有利條件
1、 當前政策環境有利於發展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已經明確可以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2004年發布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明確規定 “國家鼓勵跨行政區域開展農業機械作業服務”, 農機跨區作業有利於推進分散經營的農戶自動統一連片種植, 實現規模經營。 2009年4月我省通過的 “八大經濟區” 規劃, 明確提出要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等內容為重點, 以發展生態、 特色、 規模型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 充分表明了我省推動土地規模經營的決心和發展力度, 這有利於土地規模經營的快速發展。
2、 廣闊的耕地資源, 以糧食作物為主的生產方式及成功的規模經營模式, 有利於土地規模經營深入開展。 我省78.3%的耕地資源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而且大部分耕地地勢平坦, 集中連片, 適於大面積機械化作業和規模經營。 長期的發展實踐湧現出來的集體經濟組織帶領型、 股份合作經營型、 聯合經營型、 家庭農場型、 龍頭企業帶動型和科技園區示範帶動型等成功的規模經營模式為我省進一步推動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供了可供操作的依據, 有利於促進土地規模經營良性發展。 另外, 以糧食作物為主的生產方式也有利於促進規模化經營水平的提高。
3、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快速發展有利於推進土地規模經營。 截至2009年9月, 全省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8367個, 基本涵蓋了種植、 畜牧、 加工、 銷售、 服務等多個行業, 帶動農戶75.4萬戶, 占全省農戶總數的14.8%. 依託地域資源優勢, 以當地主產作物、 特色品種建立的各種專業合作組織, 有的為成員提供種子、 化肥等農資商品的產前服務; 有的為成員提供生產技術等產中服務;有的幫助成員銷售提供產後服務; 有的在生產、 加工、 流通各環節開展全面合作。 農合組織使農民的合作意識明顯增強, 使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迅速提高, 解決了農民一家一戶幹不了、 干不好的問題,架起了小生產通向大市場的橋樑, 不僅使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也促進了土地實施規模經營。
4、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 為農民開展土地規模經營創造了有利條件。 近幾年, 各地領導比較重視土地流轉中出現的問題, 將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納入重要日程, 加大了工作力度。 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從提高廣大農業幹部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和處理農村土地糾紛能力入手, 每年定期舉辦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培訓班, 使用全省統一印製的合同文本, 依法指導農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 同時, 一些鄉鎮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 制定了土地流轉信息發布、 合同簽訂、 糾紛仲裁、 檔案管理、 政策法規諮詢等項制度, 為農民流轉土地提供政策支持和信息管理服務, 調動了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 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創造了有利條件。
5、 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 助推了土地規模經營。 截至2009年10月, 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已經達到494萬人, 外出務工的農民通過出租、 轉包和委託發包等方式將土地流轉, 為規模化經營提供大量的地源, 為土地規模經營提供了基礎平台。 東寧縣三岔口鎮三岔口村500戶農戶將土地流轉, 占全村的74%, 其中舉家外出打工農戶113戶, 轉包土地7000畝, 占全村耕地的83%, 實現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000畝左右。
三、 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對策
1、 繼續搭建農村土地流轉平台, 推動土地規模經營健康發展。 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轉交易大廳。 各縣、 鄉鎮要分別以農經總站、 經管中心為依託搭建土地流轉交易大廳。 土地流轉交易大廳要建立完善土地經營權流轉檔案, 設立流轉土地登記簿, 研究、 掌握本地區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意向、 規模和發展趨勢, 搜集、 發布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有關信息。 二是建設完善土地流轉的配套機制。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定價機制, 做好土地流轉評估工作, 引導流入、 流出雙方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合理定價; 建立價格調整機制, 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收益。 三是建立土地流轉仲裁機制。 要依託縣、 鄉鎮的土地經管部門建立健全以協商、 調解、 仲裁、 訴訟為主要內容的土地承包和流轉糾紛調解機制, 依法開展農村土地承包和流轉糾紛的仲裁。
2、 嚴格規範農村土地流轉程序, 保障土地規模經營有序開展。 一要繼續規範土地流轉程序。 土地流轉要由農戶間自願協商, 農戶土地經營權流轉要向村集體經濟組織備案, 以轉讓、 互換方式流轉土地的, 應及時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 註銷、 補發等手續, 做好相關土地台賬登記。 二要簽訂完整的土地流轉合同。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文本格式省里已經統一制定, 各地的土地流轉部門要監督土地流轉雙方使用統一的合同文本, 並填全填准合同規定的內容。 三要進行合同鑑證。 鄉鎮政府或村民委員會要督促流轉土地的農民及時到鄉鎮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對土地流轉合同進行鑑證,保障土地流轉規範進行, 以此推動土地規模經營有序開展。
3、 加大改革力度, 推動土地規模經營。 一是逐步取消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 使農民進城能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能夠獲得與城市工人平等的按照其勞動成果取得收入的權利, 保障已經轉移的農村勞動力能夠在城市中穩得住, 逐漸割斷他們與農村土地的聯繫。 二是完善社會保險、 保障制度。 相關職能部門要繼續探索建立健全適合農村特點的社會就業、 養老保險、 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 實行社會統籌, 城鄉一體, 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會保障功能, 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 以此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 三是逐步完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建設。 要積極培育新興的農村金融組織進駐農村, 鼓勵各種商業銀行到農村開展業務, 鼓勵有條件的農村信用社、 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探索設立專門針對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貸款品種。
4、 實施典型引帶, 通過樣板效應, 提高幹部群眾對土地規模經營的認識, 推動土地規模經營。一是各地市要深入調研, 對本地區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情況進行調查摸底, 把那些靠得住、 推得開、 學得來、 有代表性的典型篩選出來, 用農民身邊的成功事例教育和引導農民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 二是規範引導, 宣傳推廣典型。 各地應從實際出發, 堅持效率優先、 分類指導的原則, 不搞“一刀切” 和 “一風吹”, 規範引導開展土地規模經營。 對家庭農場經營和股份合作經營型等具有發展潛力和普遍指導意義的成功模式可以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 並通過舉辦培訓班、 現場觀摩等形式,讓初具規模的經營主體現身說法, 通過典型引帶,提高廣大幹部群眾對實行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推進農村土地實施規模經營。
5、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 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為土地規模經營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根據當地農村產業優勢、 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 選准小城鎮發展的主導產業, 合理規劃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 充分發揮城鎮聚集人口、 產業、 資金、 技術和信息等功能優勢, 輻射和帶動當地經濟結構向二、 三產業轉移。 在小城鎮建設中要積極發展和培植農產品加工企業、 專業市場、 中介組織等多種類型的產業化龍頭, 尤其是要健全和完善產前、 產中、 產後全程配套服務體系, 把小城鎮建設成農產品加工和銷售中心、 農業產業化的信息中心和技術服務中心, 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創造條件。 要抓住新農村建設的契機, 加強小城鎮鎮區美化、 道路、 醫療衛生和文化娛樂等公共設施建設, 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吸引更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入鎮務工經商, 減少農民對土地的直接依賴。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