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

2023年10月31日

- txt下載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1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精華,積澱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遞著我們中華民族感恩、愛國、愛老敬老等優良傳統。過節,對於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中國的節日怎麼過,有哪些有意思的好玩的地方學生們並不清楚,當我將端午節作為例子並且從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吃上入手,學生們的興趣還是比較高漲的,端午節不僅可以吃粽子,比如在傳統過法中吃大蒜、吃雞蛋這些習俗孩子們都不知道,而且南方北方不同的習俗、每一項習俗所代表的意義等等都成為學生關注的的焦點。所以說學生不是不喜歡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關鍵是讓學生怎樣去喜歡。因此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並激發民族自豪感。布置學生書寫對過節中一些風俗習慣的了解。
  本節課我感到較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師發揮主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學生中通過查找資料、調查採訪、小組合作、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學法指導。揭示課題後,讓學生說說,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這些節日,應從哪些方面入手,教師及時梳理學生所提出來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究環節。令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很強,三個節日的彙報分別採用了介紹資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學中,我積極探究教法和學法,努力做到「六讓」:目標——讓學生明確;過程——讓學生參與;新知——讓學生髮現;資料——讓學生收集;內容——讓學生自選;結論——讓學生歸納,而且在學法基礎上,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達到了質的飛躍。
  4、在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以及賽龍舟的視頻,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節日的快樂氣氛,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三年級的孩子對於搜集到的資料應該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而不是念。我想這需要平日裡扎紮實實地練習,今後我會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是喜歡並樂於參與的,我們教師要充分尊重這樣的一個個主體,無論是哪種情況,在遵循綜合實踐活動分組原則的基礎上,用感情做橋樑,用道理做紐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那份光,那份熱。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2


  中國傳統節日積澱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如今過洋節日的現象愈發嚴重,傳統節日反而沒有那麼火。身為教師,我們應該順應黨的號召,積極在自身的崗位上為中華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節課我感到較為成功的地方是:教師發揮了主導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了解了傳統文化知識,感受到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注重了學法指導,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識字方法,猜字謎,加一加等。另外課堂氛圍較為活躍。
  不足之處在於:二年級的孩子對於書上的信息應該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而不是念,我想這需要平日裡扎紮實實地練習,今後我會在這方面下功夫。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急待提高。其次,孩子們對多音字的掌握有些不盡人意。課前搜集的資料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較好的體現和應用。農村孩子的性格習慣導致他們「茶壺裡煮餃子」今後我應該多組織一些活動,讓孩子們動起來,說起來,唱起來!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3


  《語文課程標準》中倡導:改變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使學生獲取探究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自己從知識的闡述者變成學生髮展的引導者,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上去設計教學。
  《傳統節日》這篇識字課文,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呈現的。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詩歌主要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七夕、中秋節、重陽節來展開。
  我預期的設想覺得春節、中秋節這兩個節日,同學們學起來應該是很輕鬆的,正如:想像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就如:春節,對於這個節日的日期知道的孩子寥寥無幾,習俗更不用說了,現在每個地方的習俗已經變了很多,所以連春節要幹些什麼都不知道,就算出示貼對聯的圖片,孩子們還是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放鞭炮,這些是什麼原因呢?
  對於春節的知識孩子們都是茫然,更別說其他的節日了。
  我們國家每個節日都要放假,目的就是讓人民不要忘記自己母國的重要日子。可是,現在有一種普遍現象,城市裡的節日氛圍比鄉村還要隆重,節日味道更濃,那麼在這些偏遠地區的孩子,他們不可能隨時進城去過節啊,怎麼辦呢?只能玩著玩著就過了,比如端午,大人們都處於繁忙的季節,能弄幾個粽子吃一下就不錯,其他的在電視上看看或者玩累了睡了想都沒想過,又何來知道習俗呢?
  想到這兒突然覺得心酸,他們大多數的知識就靠老師補給,老師說了,證明他們聽過了,回去可以看看電視,翻翻課外書,就這樣而已。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4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精華,積澱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遞著我們中華民族感恩、愛國、愛老敬老等優良傳統。過節,對於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但是,本課所涉及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和春節恰恰是孩子們需要了解的中國傳統節日,因此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並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的目標,這也正是教材選編此內容的目的。
  本節課我感到較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師發揮主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已學會的識字方法認識記憶生字。學生中通過拼音、、問老師、問同學的方法認識生字,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記筆順的方法記憶生字。對於識記本課生字的重點達成度比較高。
  2、對於學生比較陌生的「乞巧」我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乞巧」就是祈求心靈手巧,是乞巧節的習俗。我們這個地區艾葉不常見,我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認識艾葉,知道插艾枝是端午節的習俗。
  3、在教學中,我積極探究教法和學法,通過指導學生讀出幾個節日和習俗,不同的節日分別讀出歡快和悲傷的感情。使學生熟讀、有感情朗讀,為背誦課文打好基礎。
  4、我通過讓學生填空練習,指導背誦背誦課文。通過看圖說節日,讀詩猜節日使學生掌握幾個傳統節日的習俗。
  5、在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以及賽龍舟的視頻,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節日的快樂氣氛,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習俗,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處在於:
  二年級的孩子對於搜集到的資料應該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而不是念。由於前半部分學習生字詞占用時間過多,學習課文時間太少,對於習俗學生只是一點而過,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對於傳統節日的意義感受不深,今後我會備課時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力爭每節課都高效、精彩。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5


  本次綜合性學習圍繞「中華傳統節日」這個主題展開的,要求學生在了解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習俗的基礎上,寫一篇習作;同時還要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精華,積澱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遞著我們中華民族感恩、愛國、愛老敬老等優良傳統。過節,對於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中國的節日怎麼過,有哪些有意思的好玩的地方學生們並不清楚,當我將端午節作為例子並且從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吃上入手,學生們的興趣還是比較高漲的,端午節不僅可以吃粽子,比如在傳統過法中吃大蒜、吃雞蛋這些習俗孩子們都不知道,而且南方北方不同的習俗、每一項習俗所代表的意義等等都成為學生關注的的焦點。所以說學生不是不喜歡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關鍵是讓學生怎樣去喜歡。因此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並激發民族自豪感。布置學生書寫對過節中一些風俗習慣的了解。
  今天的這節釘釘直播課,我感到較為成功的地方是:
  我在這節課中發揮主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學生中通過查找資料、詢問長輩、看影視片、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
  在學習本單元第一個活動提示時,我讓學生說說,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這些節日,應從哪些方面入手,並及時梳理學生所整理出來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究環節。
  在教學中,我積極探究教法和學法,努力做到「六讓」:目標——讓學生明確;過程——讓學生參與;新知——讓學生髮現;資料——讓學生收集;內容——讓學生自選;結論——讓學生歸納,而且在學法基礎上,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線上教學有效整合。
  在課前準備時,讓孩子搜集資料的同時,我也搜集了大量的圖片,以及賽龍舟的視頻,在釘釘直播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節日的快樂氣氛,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第一次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每個孩子搜集到的資料應該嘗試用自己的話說。我想這需要平日裡扎紮實實地練習。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6


  前兩天錄製《傳統節日》,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精華,積澱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遞著我們中華民族感恩、愛國、愛老敬老等優良傳統。過節,對於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本課所涉及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和春節恰恰是孩子們需要了解的中國傳統節日,因此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並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的目標,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這些節日,應從哪些方面入手,教師及時梳理學生所提出來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究環節。令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很強,後續了解表格填寫效果不錯。
  在教學中,我積極探究教法和學法,努力做到「六讓」:目標——讓學生明確;過程——讓學生參與;新知——讓學生髮現;資料——讓學生收集;內容——讓學生自選;結論——讓學生歸納,而且在學法基礎上,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達到了質的飛躍。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7


  本文是一首以我國傳統佳節為題材的韻文。傳統佳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連接著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也承載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古老文化。配合韻文內容,安排了貼窗花、賽龍舟兩幅插圖,體現了傳統佳節的熱鬧、喜慶,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直觀地了解節日習俗。
  一、幫學助生了解傳統節日的日期和活動形式。
  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我發現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活動形式有一定的感知,但對傳統節日的日期不太了解。因此,在備課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日期,作為自己的教學重點之一。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讀文和觀察插圖,充分了解傳統節日的習俗。對於節日日期,我對學生進行了一定的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具體時間。比如:在學習「元宵節」時,一個學生說元宵節就在開學報名的前一天。另一個學生馬上說元宵節在農曆正月十五。對於清明節,學生了解的很少,著重由自己告訴學生清明節的日期和活動形式,從而讓學生了解清明節的意義。一堂課下來,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了解了不少。
  二、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起源,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熱愛。
  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源遠流長。乞巧節和中秋節的來歷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在課堂上,我為學生講了關於《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讓學生感知乞巧節的美好,讓學生了解乞巧節的歷史起源。有了神話故事的鋪墊,學生更加喜歡乞巧節了。由於教學時間的限制,關於中秋節的來歷沒有讓學生了解。自己應該利用課餘時間,給學生講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起源。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自己的文化底蘊。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把我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歷史起源和相關習俗,讓學生喜歡中國傳統節日,喜歡中國傳統文化。
  三、引導學生確理解准「傳統」節日。
  文中介紹的七個傳統節日,學生都比較喜歡。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傳統節日文化,我在課後讓學生搜集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和老師、同學交流。在檢查學生搜集的資料時,我發現個別學生居然把聖誕節、勞動節、元旦都認為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令人哭笑皆非。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理解「傳統」。在朗讀課題後,可引導學生說一說:你和家人年年都過哪些節日?是怎麼過節的?引導學生感知「傳統」的意思。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這些世世代代都過的節日就是傳統節日;「過春節,貼窗花、放鞭炮」,這些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就是「傳統習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在以後的備課過程中,備學情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精心設計教學各個環節,設計出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式,努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展現出高質量的集體備課效果。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8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精華,積澱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遞著我們中華民族感恩、愛國、愛老敬老等優良傳統。過節,對於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但是,本課所涉及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和春節恰恰是孩子們需要了解的中國傳統節日,因此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並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的目標,這也正是教材選編此內容的目的。
  本節課我感到較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師發揮主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學生中通過查找資料、調查採訪、小組合作、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學法指導。揭示課題後,讓學生說說,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這些節日,應從哪些方面入手,教師及時梳理學生所提出來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究環節。令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很強,三個節日的彙報分別採用了介紹資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學中,我積極探究教法和學法,努力做到「六讓」:目標——讓學生明確;過程——讓學生參與;新知——讓學生髮現;資料——讓學生收集;內容——讓學生自選;結論——讓學生歸納,而且在學法基礎上,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達到了質的飛躍。
  4、在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以及賽龍舟的視頻,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節日的快樂氣氛,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不足之處在於:二年級的孩子對於搜集到的資料應該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而不是念。我想這需要平日裡扎紮實實地練習,今後我會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9


  中國傳統節日不僅是中華民族生活習性、民族心理的有力體現,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與象徵。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途徑去探究豐富多彩的節日,了解有關傳統節日更豐富的內容。
  學習本課,要以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為核心,可以以小題目研究為基本形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確定研究小主題,在活動中採用查找資料、調查採訪、動手實踐、信息搜集與處理、親身體驗、展示與評價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通過傳統節日這個窗口,來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學生與傳統節日文化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鼓勵學生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提高學生的民族人文素養 。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10


  《傳統節日》是一首以我國傳統佳節為題材的韻文,全文共有 8句話,前7句話按時間順序分別介紹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這7個一年中重要的傳統佳節和相關習俗。第八句和第一句話相呼應,表示新春佳節轉眼又至,全文語言平實,句式整齊,易讀易記。
  上課伊始,我借春節來喚起學生對春節的回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來,使課堂一開始就充滿了快樂、和諧、互動的氣氛。在本課教學中,我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分別提到了哪些傳統節日,然後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逐句講解,讓學生在認識8個傳統節日的同時了解各個節日的習俗。本課內容較為簡單,所以在教學中我還進行了拓展,學生由於之前沒有接觸過,所以對此較為感興趣。另外,在教學中我還增加了一個講故事的環節,讓學生在課上講講有關傳統節日的神話故事,在這一環節,部分學生準備充分,所以表現很好。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學生字詞,然後指導學生讀文,隨文識字,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含義,突破識字教學的重點。接著讓學生自主學習,圈畫課文中所寫到的傳統節日及節日習俗,並在評論區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再連線全班彙報交流,加深對韻文的理解。最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除文中所講到的習俗外,自己還知道的其他習俗,並通過播放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拓展延伸到民族傳統節日,了解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等傳統節日及民族習俗。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11


  本單元是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四篇課文,本文是一首以我國傳統佳節為題材的韻文。傳統佳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連接著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也承載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古老文化。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抓住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以下說我的教學設計理念:
  在學習本文之前,我想通過圖片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形象地去感知傳統節日的熱鬧、喜慶。從而,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的時間、習俗活動,再去感受傳統節日中蘊含的文化底蘊,懂得要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
  本課的導入語是:「同學們呀,剛才老師從教室門口就看到你們臉上洋溢著微笑,你們此時的心情愉快極了,現在呢,老師想讓同學們帶著這份愉快的心情來傾聽一首兒歌,我們開始吧!」以兒歌的形式,讓學生從歌聲中探索聽到了什麼,說一說?能知道它是什麼節日時唱的嗎?從而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我認為我在導入語的運用上,缺乏銜接語。並在多媒體出現故障時,缺乏教育機智,這是我今後需要改進的地方,並學會預設可能發生的事情的解決措施。
  在「我會認生字」教學方面,我應該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讓學生練讀,並採取多樣化的形式認讀生字,從而促進學生的認讀能力。在讀詞這一環節,我應該先讓學生齊讀這樣有利於優等生帶動後進生的學習。以後,我會注意對生字加強練讀的多樣化學習。
  在進入課文品讀環節,通過老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課文中提到的幾種節日,並用橫線畫出來。接著,我讓學生觀察圖片,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猜測圖片描述的是哪個節日,然後讓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最後老師出示課文內容,並齊讀,從中你知道節日的習俗活動有哪些?這個節日是在哪一天?以這樣的設計,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對節日的了解程度。
  最後,提示學生看最後一句和開頭,說說有什麼新的發現和聯繫,引起共鳴。接下來的教學環節,我通過問題讓學生鞏固課文:說說本文所介紹的這些節日有哪些民俗活動?這樣有利於學生對本課重點的掌握和吸收。讓學生齊讀,老師出示劃分節奏的課文,一起練習。
  在拓展延伸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問題,從易到難,從淺入深進行解決,我還讓學生說一說除了本課學習的傳統節日外,你了解的我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還有哪些?抓住要點,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從而,抓住本課教學的難點,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樂趣。在最後的學寫生字環節,我從讓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占位入手,分析字的框架,需要注意的筆順寫法,並讓學生在書本上描紅練習,使學生牢記生字的正確書寫。但在這一環節,我沒有讓學生多練習領讀,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我會在教學上多多反思問題,並及時解決。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12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精華,積澱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遞著我們中華民族感恩、愛國、愛老敬老等優良傳統。過節,對於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中國的節日怎麼過,有哪些有意思的好玩的地方學生們並不清楚,當我將端午節作為例子並且從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吃上入手,學生們的興趣還是比較高漲的,端午節不僅可以吃粽子,比如在傳統過法中吃大蒜、吃雞蛋這些習俗孩子們都不知道,而且南方北方不同的習俗、每一項習俗所代表的意義等等都成為學生關注的的焦點。所以說學生不是不喜歡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關鍵是讓學生怎樣去喜歡。因此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並激發民族自豪感。
  本節課我感到較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師發揮主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學生中通過查找資料、調查採訪、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寫法指導。揭示課題後,讓學生說說,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這些節日,應從哪些方面入手,教師及時梳理學生所提出來的習作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究環節。
  3、在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以及賽龍舟的視頻,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節日的快樂氣氛,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傳統節日》教學反思13


  本單元課文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編排的,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怎麼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這是從學習表達的角度提出的,為學生的習作實踐提供方法上的指導。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是教材中首次出現的綜合性學習欄目,主要圍繞生活中的傳統節日展開。教材在第九課、第十課的課後以及語文園地前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的活動提示,活動分為3個階段:①組成小組,分工合作收集資料;②小組交流,討論要怎樣進行學習成果展示;③展示分享,用各種形式展示學習成果。本次習作是最後一個階段的成果展示,要求學生在了解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習俗的基礎上,寫一寫過節的過程或節日中發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因為是一個綜合性學習單元,所以本次習作教學的課前準備尤為重要。在課前準備中,共安排了兩次課內教學。第一次教學,布置綜合性學習的任務,對如何開展活動做具體指導;第二次教學,組織學生交流第一階段的活動情況,整理收集到的資料並商量準備用怎樣的方式展示活動成果。
  在前兩次課內教學以及學生課外充分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開展本節課教學,課堂上安排了6個簡潔的板塊,依次是:導入、例文引路、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傳統節日、限時寫作、習作點評。力求簡簡單單教給學生習作的方法。本節課後,還需再安排一節課讓學生給習作加上開頭與結尾,並對照評價標準修改自己的習作。
  從學生完成的習作來看,本節課的目標達成度還是挺高的。學生在課堂上也學得較輕鬆,學習的狀態是積極的。但是一節課上完以後,總會有很多遺憾。首先,在學生集中交流自己喜歡的節日時,我的點評很不到位。本次交流的目的就是為後面有條理地寫做準備,也是給全班同學做一個示範,可是我自己卻沒有小結好學生說的,這也是我自己的教學智慧還不夠,面對學生各種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回答時,不能適時地做出評價與補充。
  第二個遺憾,在最後的習作點評環節,一開始我是準備安排展示兩個學生的作品,我把寫得好一點的放在後面,希望能體現一個梯度,也是為了給其他同學做一個示範,怎樣寫才有條理、有意思。但由於時間關係,只展示了一位同學的作品,評價的時候逐條對照評價標準來點評,顯得比較生硬。
  第三個遺憾,對課堂的把控太緊,學生集中交流之前出示了傾聽要求,但是交流過後讓其他學生評價時,我總擔心學生說不好,所以不停地問孩子,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完成點評,顯得比較機械。
  第四個遺憾,儘管板書設計的比較簡潔,但是書寫不夠美觀,今後要多加練習規範字書寫。
  對於我來說,本次習作教學是第一次嘗試從單元整體上設計,過程很辛苦,收穫卻很多,課堂上的遺憾也會成為我前進的動力。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