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用品德評價促進學生德育內化的淺析

2023年10月01日

- txt下載

用品德評價促進學生德育內化的淺析
摘要:德育內化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品德評價就是讓學生德育內化的一種很好的途徑。只有通過師生共同確立評價內容,共同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採用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才能使學生德育內化,促進學生髮展。
德育內化是指學生把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等道德等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需要,也就是學生對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腦、入心,從而變成自己的行動,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如何使道德內化成學生自身行為,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越來越成為一個緊迫問題,其中學生品德評價就是讓學生德育內化的一種很好的途徑。
學生品德評價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對學生品德發展水平的評判,為改進德育工作提供依據的德育方法或活動。如何才能使品德評價成為學生德育內化的途徑呢?
一、師生共同確立品德評價的內容
以前品德評價內容基本上是由學校和教師確定的,學生極少有發言權,形成了學生不明白不知曉要評價內容,對其行為沒有指導意義。要使評價內容內化成學生成為,最好是讓學生大面積參與,共同來確定評價內容,讓學生知曉評價內容。
首先,讓學生來選擇共同評價內容。教師提供《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小學生禮儀常規》、德育綱要或大綱和《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等教育法律法規,以及符合時代特點和地區實際的環保、國防、生存安全和健康消費等前沿德育內容,讓學生來來選擇。學生在在選擇中會受到極大的教育的,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哪些行為是必須遵守的,哪些是行為是不允許的。
其次,讓學生選擇個性化內容。每位學生實際情況不同,如果不顧實際,整齊劃一,將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制約其的主體意識的形成和個性的發展,所以在制定統一評價內容時應留一定的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制定,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最後,教師把關評價內容。教師在學生選擇評價內容時要指導,給學生逐條解釋,對學生選擇出的內容要進行修改,這樣才能確立起較全面的、符合教育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富有地區性、時代性、開放性、生活性、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和興趣的評價內容,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二、師生共同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
品德評價指標是評價目標的具體化、操作化的表現形式,是評價者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標準,它主要解決評價什麼,判斷目標達到什麼程度。評價是否能順利進行,關鍵是能否構建起科學的評價指標。
當評價內容確定後,然後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來討論指標的設立,把要評價的內容細化和具體化、形成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的各級指標;根據學生自身實際情況設置各級指標的權重,這樣,使評價更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讓學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
三、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過去的品德評價重視教師和學校評價,輕視甚至忽視家長評和學生自評,置學生於「被審」地位,出現了評價主體的嚴重「錯位」,縛束了學生的主動性的積極性,不利於自我教育和管理。新課程理念要求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等互相參與、交互作用的多元化的評價主體,這樣才能使德育內容內化成學生自覺成為。
自評與他評結合。「使自律與他律、內在約束與外在約束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他評是外因,比較客觀,可信度大,對被評者的良好的品行養成具有督促作用,特別是對意志薄弱者督促作用更大。自評雖然主觀性較大,容易出現偏差,但它是根本,能激發被評者自尊心、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是品德評價和德育的終極目標,在學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隨學生年齡增長,心理素質的提高,可逐步加大自評的力度和權重,逐漸使評價內容內化成學生行為。
學生評與教師評相結合。教師具有較高的評價水平,評價客觀準確,但是每位教師與學生呆在一起的時間很有限,且學生在教師面前儘量隱藏其言行,稍有不慎評價會出現很大的片面性。學生年齡相同,興趣相近,長期生活在一起,無話不說,互相影響很大,彼此了解深刻,評價較全面;如果正確引導,採用學生互評、小組評或班委評等方式進行,其教育作用可能遠遠勝過教師,有利於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正確的班集體輿論的形成,使評價內容內化成每個學生和班集體共同的行為。
校內評與校外評相結合。自評、學生評和教師評均屬校內評,作用意義已講清楚。校外評主要是家長評,還可吸收社區中思想覺悟高、懂教育、熱愛教育的人士等參與,使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區,有利於家長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同步共振,協調發展,使學生的行為在校內校一致,使其內化的行為得到強化。
四、充分發揮品德評價的教育功能
過去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把品德評價也只當作單一的評判工具,單純地診斷受評者達的水平的程度,沒有把品德評價當作一種綜合教育活動,忽視了其導向和教育等功能,為評價而評價,教師感覺增加了額外負擔,學生感覺到害怕,都被動參與,評價內容不可能成為學生自覺行為。新時期的品德評價在不放棄鑑別功能同時,應更充分發揮其導向和教育功能等。
首先,學生在制定評價內容和指標中得到教育。學生在選擇評價內容時必須大量閱讀教師提供的材料,從中學生會受到極大的教育。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哪些行為應遵守,哪些行為不允許,每種行為應到達到的目標,這種學生有了明期的行為準則,具體的奮鬥目標,為其德育內化奠定了基礎。
其次,評價中使學生行為內化。學生品德評價過程實際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動、方法和手段。他評可加強對學生行為進行監控,促進學生良好品行的養成,強化家長和教師的教育管理作用。家長評可以把教育由校內延伸到校外,強化教育合力。互評可以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可以互相取長補短。自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有利於激勵學生的內在動因,調動其積極性。這樣,肯定的評價結果,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加自信心,否定的評價會促進學生髮奮改進。總之,充分挖掘品德評價的教育功能,在內外教育合力下,學生的行為逐漸與評價內容趨於一致。
總之,學生在選擇評價內容和制定指標過程就是德育中的「知」,包括學生在內的各種評價合力就是「行」和「意」,評價結果轉化成「情」,這樣通過品德評價全過程促使教育目標內化成學生自身行為,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促進學生走進生活,自我發展,不斷完善學生人格,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
部分參考文獻
①《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②《新時期青少年德育研究》(吳祥禎主編)
③《現行教育法律與政策選編(中小學教師讀本)》(教育部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司 編)
④ 21世紀班主任文庫:《小學班主任》和《初中班主任》(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