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學習遷移:引導信息技術學習走向融會貫通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沈崢嶸
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教師如能較好地把握學生學情,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優化教學方法,創造遷移條件,立足遷移理論,則能較好地促進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了一條有效遷移的新途徑。
現狀剖析
信息技術課程在小學階段一般是從三年級開始開設,小學課程包含五個模塊,但這五個模塊相互獨立,教學中必須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繫點,提高學生的遷移能力,實現不同類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筆者發現,在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上,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通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學情把握不夠
探測學情,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結構、能力等級,才能有的放矢,紮實推進教學。然而,因為現行課時的影響,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了解學生,只是根據教材、教參上的要求進行備課、上課,導致學生對新知理解不夠,遷移能力也無從談起。
2.教材解讀不夠
部分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浮光掠影,課堂上缺少對新舊知識內在聯繫的深度剖析,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設計的任務脫離實際應用,無法幫助學生與原有認知結構建立連接。
3.教學方法欠佳
當前,很多教師講課仍以講授式教學方法為主,致使學生主動性無法得到體現;還有部分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過於追求外在形式,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模糊,不能靈活運用。
促進學習遷移的策略
1.以「單一」帶「綜合」,把握學生資源
(1)發現學生生長點
奧蘇貝爾在認知結構遷移理論中提出,遷移是以原有認知結構為中介進行的。在課堂上,如果明確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積極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庫中找尋新知識的生長點,讓學生學會追憶和聯繫,不斷爬坡,學習遷移便會不知不覺發生。
編程課一般都需要相應的數學知識來推進和內化,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正好提供了切入點,而且這些切入點契合學生的生長點,因而可以讓學習事半功倍。例如,數學中的「植樹問題」經常用圖示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樹用點表示,植樹的沿線用線表示,只要掌握「點數」與「段數」之間的關係,就能根據總路程求出間隔長或棵數。但學生對「兩端都植」「只植一端」「兩端都不植」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如果將這些問題遷移到編程課中,使用角色、圖章、變量和算法等形象地展示出來,就可以幫助學生輕鬆掌握和理解,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以點帶面,以「單一」帶「綜合」。所以只有找准了生長點,並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結合學習實際,這樣的學習遷移才是有效的,同時,學生的遷移能力也隨著他們學習積極性的提升而提升。
(2)抓住學生興趣點
教師設計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興趣和經驗,只有把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引入到信息技術課堂,才能激發學生的遷移慾望,把學生從「熟知」帶到「新知」,從「單一」帶到「綜合」。
例如,《初識WPS文字》一課,「熟知」是學生已經接觸的「記事本」軟體,學生已能熟練地打開「記事本」並在其中輸入文字。那怎麼把這一知識遷移到「WPS文字」這一軟體上來呢?筆者創設了孫悟空拜師學藝的情境,通過幫助孫悟空將名字變色,自然而然地遷移到「WPS文字」上來。遷移後,又讓學生思考和比較這兩款文字處理軟體窗口的組成以及功能的異同,引導學生髮現新舊知識的聯繫點,並將學生從「單一」帶到了「綜合」的整體比較。
2.從「簡單」到「複雜」,把握教材資源
(1)合理整合
在教學中,貼近學生生活的跨學科整合的活動,是學生最喜歡也最樂意遷移的,這樣的活動有趣味,有深度,有挑戰,能讓學生沉浸其中,並樂此不疲。因此,教師要善於重整教材,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例如,三年級《複製與粘貼圖形》一課,教材上以花為例子,通過「複製」與「粘貼」命令可以得到許多花,但這樣機械重複的複製並不能讓學生的遷移能力得到提高。為此,筆者創設了《龜兔賽跑》續集,將複製與粘貼的知識點隱藏在情境中,並在拓展遷移部分出示了一道數學題:將長度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三條線段拼成一條8厘米的線段,看誰的方法最多?
通過對教材的二次開發,在新舊知識之間搭建了橋樑,較好地促進了學生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遷移,同時,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引進來,既讓學生輕鬆掌握了本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又將信息技術知識靈活運用到其他領域。
(2)優化練習設計
信息技術課上的練習必須是變式的,這樣,才能增加知識的深度,拓寬知識的廣度,擴大遷移的範圍,提升學生的遷移能力。例如,文件、文件夾、文字和圖片的複製、粘貼、刪除等操作,其知識體系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的只是其面向的問題。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共同因素,使其產生學習遷移。
3.從「被動」到「自主」,優化教學方法
(1)開展互動探究遷移活動
例如,教學《小貓出題》一課時,筆者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嘗試加法運算,在其初步掌握的基礎上,加深難度,將該程序改為幾個數的乘法運算,學生利用舊知很快完成了遷移。接著筆者提出問題:能否改成減法算式?在減法算式中,一般來說,被減數要大於或者等於減法,這樣的程序該如何編寫呢?同時要求學生互相交流、探討。這種生生的互動與交流,使學生的學習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啟發學生進行概括總結
例如,學生利用「畫筆」軟體畫畫時,如果出錯,常用「修改」工具或「撤消命令」來解決,這時可以讓學生對「撤消命令」的作用進行概括總結,明確「撤消命令」是用來撤銷上一個動作的。這樣,學生就能明白「撤消命令」在「畫筆」中能撤銷上一個動作,還能在文字處理、PPT等軟體操作時撤銷上一個動作的,從而實現將所學原理遷移到新的學習環境中。
當然,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以實際的教學效果為標準,要遵循「一法為主,多法配合」的原則,不斷豐富教學模式,加強反思和優化課堂結構,這樣才能促進知識和方法的雙重遷移。
注意問題
遷移有正遷移和負遷移之分,在教學中教師要防止學生負遷移,即不能讓舊的知識干擾和影響新知識的學習。同時,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差異是一種常態,在信息技術課上這種差異會體現得更加明顯。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過程中,要精心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分層任務,使不同層次學生的遷移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