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春分下半場開始:好的養肝的季節!萬萬不可錯過的養肝秘籍

2023年08月05日

- txt下載

「春中之月,陰佐陽氣,聚物而出,喻身中陽火方半,氣候勻停。」——《內丹秘要》
《內丹秘要》告訴我們,春天運行到春分這個時候,天地間的陰陽氣會從陽佐陰氣慢慢變為陰佐陽氣,意思是陽氣會在春分後占據上風。
而此時氣溫也會緩緩上升,此時我們體內陽火也會漸漸復甦,氣候也開始平穩起來。
在此春分之後,各項氣溫相對此前更為穩定,但這種穩定最重也會朝著陽熾的方向傾斜。
可以預料到以後慢慢溫暖的環境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但氣溫和陽氣雖然在回升,但這並非全是喜事,而身體在這個時候也會告訴我們一些該注意的事情。
春季養生宜注意
「養生增壽之道,不令飽食便臥,及終日久坐久勞,皆損壽也。時令小勞,不致疲倦,不可強為不堪之事。食畢少行百步,以手摩腹百過,消食暢氣。食慾少而數,恐多則難化。若身覺熱甚,少去上衣,稍冷莫強忍,即便加服,肺俞五臟之表,胃俞經絡之長,二處不可失寒熱之節。諺云:「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後飯。」是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勿令汗多。」——《春季攝生論》
雖說嚴冬的凌冽幾已過去,但生活在春季的我們卻又要時刻經受比凌冽更難受的氣候,時暖時寒是春季的一大特色。
乍變的氣溫也時刻考量著人們在外的穿著,或許早上覺得陽光明媚以為可以穿得少些,可稍微天色一沉或是春雨一卷,人馬上就開始戰慄抖擻。
可要是穿得多了,又不免淌下熱汗,最後忍受不了減衣而去,又難免多事的春風化成致病的經風,屆時汗銷神回,難免落個受風寒的下場,可謂實慘。
故而《春季攝生論》告訴我們,春季養生不應該吃飽了就躺臥,自覺疲憊就座一天,這類安逸惡勞最終會讓我們折損健康。
而工作時,我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的勞累,不能太過疲憊;起居上,我們吃完飯也可以多走幾步路,幫助消食,如果遇到胃氣難排我們還可以通過推揉腹部來消食暢氣。
是故春季穿衣也需要注意:「若身覺熱甚,少去上衣,稍冷莫強忍,即便加服;先寒而衣,先熱而解,勿令汗多。」
如今春分方至,雖說溫度較往日略有回升,但是時有驟冷的春寒陸續發生,而春天人體陽氣升發,身體表面毛孔張開,而突降春寒又會導致毛孔迅速收縮,忽開忽閉,體內調節功能一時難以轉變,不免落下病因。
且據最新的醫學資料顯示,早春為一年中心肌梗塞的高峰發作期之一,這是由於環境變化的刺激,心臟耗氧量上升,而造成心臟負荷加重。
同時,冷空氣使外表皮膚血管收縮,會引起高血壓患者血壓突然升高,往往引起腦血管痙攣而發生中風,謂此這個春分老人們似乎並不那麼容易度過,為此特地做一下提醒:
一是要注意春捂,當氣溫上升時不要過快的減衣,當發生驟降時,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別是要注意手、臉(口與鼻部)的保暖。
二是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緒穩定,在精神上和體力上都不要過度疲勞和緊張。
三是節制煙酒,低鹽飲食,「倒春寒」期間多食些大蒜、洋蔥、芹菜等食物,這對預防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大有益處。
正所謂:「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素問》
今天你好好養肝了嗎?
「春為肝旺時」——《遵生八箋》
民間俗語有:「春護肝,夏養脾,秋暖胃,冬安腎。」一說,而春季養肝已經在時下成為了我們的基本常識,那說起養肝的食材、保健品更是數不勝數。
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留心,很多的保健品都打著「吃啥補啥」的偽科學來進行營銷售賣,而這種趨勢近來也有流行之勢。
故而在此特地提醒各位,在春季想要養肝的第一步他恰恰就不能去吃肝,如中式養生寶典《金匱要略》有云:「春不可食肝。」而後在為什麼不能吃肝上,其又補充道:「春為肝旺時,恐以死氣入肝傷人精也。」
意思是春天是肝臟旺盛的時節,此時肝的吸收力極強,如果在這個時候吃其他動物的肝臟,就會將死去動物肝臟中的死氣也一同吸收入肝,久而久之就會使人肝受傷。
我們知道,肝的作用是排毒解毒,是養生中的重要一環,而肝臟受損就會出現「戴陽現象」:
「多為陽盛於上,陰盛於下。證見胸中煩熱,頻欲嘔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虛寒,陽氣上越之證,證見足脛寒冷,而反微紅似酣,兼見形寒,脈沉細,或伴大便泄瀉,又稱戴陽。」
說的俗一些,就是肝臟受損,容易出現上熱下寒或者上寒下熱的病況。但在上古時代,人們卻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誠如《黃帝內經》中記載的那般:「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意思是上古的人,知道養生的道理,會效法陰陽的運行,並用方法記錄下來,他們飲食會有所節制,不會過於勞累自己,因而可以神形合一,最終長命百歲頤養天年。
但是今天的人卻並不會這樣,他們沉迷於快樂之中,酗酒熬夜,其精氣神已不再同古人一樣,不知道節制,結果到了半百就衰老了。
足浴養肝:理肝膽氣,清痰濕
我們常說「肝膽相照」,在中醫里,肝膽是互為表里的臟腑。而且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都是下肢為主的經脈 ,通過泡腳,我們可以肝膽同養。
大名鼎鼎的溫膽湯足浴粉,跟春天特別配。羅大倫老師也建議痰濕重的人多用溫膽湯泡腳。有許多長痘痘、大姨媽不調的人用過後,也反饋有明顯改善。
另外,溫膽湯對於春天肝膽經不通引起的頭暈頭痛、心煩、睡眠不好、胸悶、口苦、噁心嘔吐也有很好的效果。不僅改善上熱下寒,還能化痰濕,提振陽氣。
早在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就有了溫膽湯的記載,可謂是調暢氣機、祛濕化痰的千年古方。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生薑、甘草組成,是調和肝膽、脾胃的常用方子,可以通降胃氣,疏肝解郁,溫陽行氣,祛濕化痰,調暢全身氣機。
原本這個用來喝的方劑,後來被醫家調整成足浴包。對於脾虛有濕的人來說,脾胃的吸收能力還不如腳底的經絡吸收的好,吃東西不如泡腳,讓腳底的經絡,把古方中的有效成分吃下去。沒有了吃湯藥的那種痛苦,還成為睡前最放鬆的一種享受。
①泡腳周期
一開始最好連續泡10-14天;後續可每周泡2-4次,或每個月在感覺症狀明顯的時候連續泡7-14天。
②泡腳方法
首選:煮上10分鐘,然後放到40℃,讓有效成分釋放更多。懶人:直接丟進熱水裡多泡泡也是可以的。節省的人:一包兩泡,第一天熱水泡,泡完撈出來放冰箱裡,第二天再用煮的,讓兩天都有足量的有效成分釋放,雨露均沾每一天。稍有體寒:痰濕質有些是寒濕(比別人怕冷,吃涼拉肚子),在泡腳的時候,加幾片姜一起煮。濕熱質直接煮泡就好。月經期:經期量少的可以繼續泡,量多的就暫停一下,避免血崩。揉穴養肝:解肝鬱,疏肝氣
除了睡前用溫膽湯泡個腳,最好再配合身體的「消氣穴」——太沖。脾氣不好、情緒不佳的人更要常按。
按揉太沖穴有個技巧,用拇指的指尖側面點揉穴位處,然後往腳趾方向推壓,重複數次。用點刮痧油或者按摩油效果更佳。若是氣鬱質,建議每晚睡前泡腳後,都按揉太沖5分鐘,效果非常好。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最後小編要說的是順應時序一直是古人推崇的智慧之一,而現如今在飛速發展的喧囂下,很多人喪失了對自己的節制,在春日宴席或者私家小廚再又外賣便飯中暴飲暴食,在寒暑未定的時節隨意增減衣物,可依照《素問》的理論,人體順應天時,意志就會清醒。
陽氣就會穩固,外界的邪氣就難以再傷害人體,由此可見往往打敗人體的,不在外部,而就在人的內心裡。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