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農村法律診所構建的意義及其教育內容

2023年10月04日

- txt下載

農村法律診所是設立在農村社區的診所法律教育基地,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農村法律診所構建意義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查看。
在我國法學教育中,往往注重於對學生法學理論的灌輸,而缺乏法律實踐的教學,雖然在法學課堂上有一些案例的研討,但也是通過案例分析來論證法學理論的正確性.隨著法學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法學教育方法的改進,診所法律教育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被引進國內,而"以問題為中心"建立起來的農村法律診所教育承擔著法律教育與服務農村法治的重要使命,農村法律診所教育既能夠加強法科學生的實踐教育同時又能夠為農村地區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是法治教育與"鄉土"的有機契合.
  一、農村法律診所的構建及價值
農村法律診所的構建.農村法律診所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新型專門法律診所,與普通的將診所設在法學院內不同,其將診所設在獨立的農村區域,擺脫了個案的束縛,為農村提供立體性、全方位的法律服務,"該診所是以參與基層社會制度的構建和完善,參與依法治理社區的計劃和實施,完善鄉村社會的社會治理結構,從而建立有效的法治環境為出發點的一種綜合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①在法律診所教育引進初期,大部分法學院校主要是按學科分類來建立相應的法律診所,該診所雖然能加強學生在某一領域的實踐技能,但是,我國法學教育尤其是法學本科教育並沒有細化專業,法學本科教育還是屬於通識教育,"以學科為中心"建立起來的法律診所只注重某一領域實踐技能的培訓,似乎有捨本逐末之嫌.而"以問題為中心"建立起來的農村法律診所,是一種綜合性的法律診所,以農村社區為基點."目前,在社會資助下,國內大約有十餘所高校開設專門針對農村的法律診所,深入基層與法律援助相結合,為農民提供面對面的法律服務,為解決農村問題開展實地調研,正在從理論與實踐角度來提供一種法律診所教育的新模式,一種更貼近現實的法律援助新嘗試."②在我國還是法學通識教育的背景下,農村法律診所的建立既是對法學理論教育的回應,同時也培養了法科學生運用綜合技能處理案件的能力.如何更好地構建農村法律診所,主要從農村法律診所基地建設和規範的工作方式兩方面探討.
其一,農村法律診所教育基地建設.我國農村有其獨特的地理區位和社會屬性,是以一個行政村為中心,周圍包含有多個自然村,同時,由於我國的農村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原因,農民依附於土地而生活,農村社區是農民工作和生活的唯一場所,農村社會就是一個熟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管理的功能在農村有集中的體現.由於各地的發展水平不一,導致我國的農村類型相對複雜,有的農村距離城市較近,承擔著為城市提供後勤服務的職能,但由於城市的不斷擴張,導致農村土地被侵占的案例不斷增多,又由於距離城市較近,各種城市問題如社會治安、環境污染等問題較多;有的農村結合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自然地貌,發展綠色農業和觀光農業,可能會有一些農業合作社的存在,存在著農地入股企業的法律規制問題;有的農村還停留在原始狀態,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與外界聯繫不多,主要存在著土地承包糾紛等問題.因此,農村法律診所在建設時必須要結合不同農村的具體實際,可以選擇一個典型的農村進行試點,總結經驗進而推廣,也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幾個農村設立多個農村法律診所,總結各個農村法律診所的不同經驗,取長補短,為農村法律診所的的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具體的選址方面,由於經費不足,可以與村委會商議,在村部設立一個辦公室,像村衛生所一樣,給予村民"法治醫療".
其二,工作內容和方式.農村法律診所的建設為農村地區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包括訴訟業務與非訴訟業務,從農村的宅基地糾紛、土地承包糾紛、勞務糾紛到鄰里糾紛和家庭內部矛盾都是農村法律診所的服務內容;加強法治建設和宣傳也是其工作內容,包括代寫法律文書、提供法律諮詢、進行法治規劃,協助村委會加強農村社會治理等方面.在具體的工作方式上,筆者認為可以學習村衛生所的經驗,採取"接診"和"出診"相結合的方式,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診所要安排工作人員值班,接待村民的法律諮詢,解答其法律難題,同時對於重大問題要定期出診,跟蹤事件的進展.由於農村法律診所的主要工作人員是大學生,在開展業務時,要運用我們學生擅長的工作方式,比如通過組織放映法律電影、板報宣傳、開展法律講堂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識,通過代替性糾紛解決方式(ADR)調解並解決糾紛等.
農村法律診所的價值.受傳統德禮思想的束縛,我國農村法治建設薄弱.農村法律診所的建設,充分利用了高校法學院的人才資源優勢,為農村的法治建設提供了新平台、打開了新局面,找到了法治教育與"鄉土"互動的契合點,達到雙贏的效果.首先,建設農村法治文化平台,提供法律服務."立法者可以大筆一揮,取消某種制度,但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同宗教信仰相聯的習慣和看法."③農村的法治文化建設,不能靠立法或者政府的行政干預就能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農村的固有文化傳統也是經過歷史的積累而形成的,要破除農村固有的德禮思想也應該通過文化建設來完成,而農村法律診所的建設為農村法治發展構建了一個平台,通過高校法學院的人才資源,針對不同類型的農村社區,建設不同的法律診所,為農村法治建設提供一個文化平台,通過高校法學院師生與當地村民的共同努力,將農村法律診所建設成為農村法律文化示範區,推動農村的法治文化建設水平.
其次,創造良好的法治氛圍,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農村法律診所在日常工作中,通過法制講座、法治文藝活動、板報、法律電影播放等方式,將生澀難懂的法律通過村民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加以宣傳.同時通過在農村社區開展的一系列法治宣傳活動,可以創造良好的法治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雖然農村根深蒂固的傳統"人治"思想難以根除,但是至少在村民腦中存在著法治思想這就是我們建設農村法律診所的目標所在,我們不急於能馬上改變農村的法治環境,對文化的改進還需要文化來引導,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法律宣傳、提供法律諮詢、解答法律難題,為農村社會的法治建設注入新的思想,使農村根深蒂固的"人治"思想向法治思想轉變,創造氛圍,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
最後,為高校法學院師生提供了科研實踐基地.科研需要理論與實踐相聯繫,只囿於高校內部的科研是脫離社會實際的,而法律學科的科研尤其如此.法律作為一門社會學科,其發展與中國的歷史進程不可分割,與中國的社會聯繫非常緊密,但是,當今的法學研究嚴重脫離了社會實際,在移植國外法律理論時沒有與中國的社會實際相聯繫,導致了立法制度上的水土不服現象頻發.中國農村幾千年來都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與外界聯繫甚少,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涉及農村的"鄉土"味氣息濃厚,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只是存在著與農村相關的問題,各種與農村土地制度無關的其他法律問題在農村也有集中的體現.農村法律診所的設立,可以為高校法學院師生提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法學科研.農村社會就是我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為法學科研提供全面的科研內容,從經濟法層面上的土地制度、環境資源保護到政治層面上的村民自治制度再到民法層面上的婚姻關係、合同關係、侵權關係、鄰里關係,農村社會的案例無所不包,是法學科研實踐的理想基地.
  二、農村法律診所教育研究內容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法制建設屬於起步階段,理論人才比較稀缺,法學教育偏重理論.經過60多年的發展,法學理論人才的培養趨於飽和,況且,四年的法學本科教育很難培養成法學大家,因此,高校法學院所應該轉變法學教育模式,由原先的注重法學理論教育向法學實踐轉變,"以問題為中心"的農村法律診所教育,是法學實踐教育與法律服務社會的契合點.筆者認為,農村法律診所教育培養目標是長期以農村法律診所為平台,加強學生的法律職業倫理的教育,培養法科學生運用綜合技能處理案件的能力.在農村法律診所教育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應該從教學內容、課程設計以及學時學分設計等方面來制定培養方案.
教學內容.農村法律診所教育教學內容包括農村土地糾紛、家庭糾紛、鄰里糾紛、村民自治選舉、村委法律制度建設以及鄉鎮企業制度等,在農村法律診所教育中,診所學生在處理相關問題時不應該只是局限於對法律條文的描述,而是應該立足於農村實際,從村民的利益角度來考慮問題,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通過案件代理、社會調查等實踐來理解法學理論.
課程設計.與傳統學院制教育只局限於課堂上的理論教育不同,農村診所法律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且偏向於法律實踐,理論是為實踐所做的準備,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應分為理論教育和法律實踐教育兩部分課程,同時二者連接緊密.在理論教育方面,是通過診所課堂所確定的,包括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實踐主題的確定、課堂準備以及課堂討論等;在法律實踐方面,針對農村的實際,採取"接診"和"出診"方式,給予村民"法治醫療",主要包括了提供法律諮詢、法治宣傳、社會調查、案件代理(勞動爭議仲裁、民事案件代理、刑事辯護代理以及行政訴訟代理等)、調解、法律談判、法律文書寫作等.
學時學分設計.大部分法學院校將法律診所教育作為一種選修課程或是畢業實習的一種替代課程而已,學時學分所占的比例較小,比如北京大學法律診所課堂講授部分,每周2學時,其他時間為指導代理辦案,課程結束後依教學規定考核合格授予必修課2學分;中國人民大學法律診所納入學校選修課程體系,每周4學時,每學期72學時,4學分.筆者認為,農村法律診所教學內容廣泛,涉及面較廣,況且,一個案件的代理往往不是幾十個課時所能完成的,而如果讓診所學生從中途退出顯然達不到鍛鍊的目的,因此,農村法律診所在課時設置上,應該給予一個學年的課時,即學生至少在診所內實踐一年,修滿一年的理論及實踐課程,根據學時決定學分值,筆者認為,學分應確定為6~8個學分為宜.
  三、農村法律診所教育的保障機制
"以問題為中心"建立起來的農村法律診所教育承擔著法律教育與服務農村法治的重要使命,為保障農村法律診所教育的高效運行,法治教育與"鄉土"達到更完美的契合,需要尋求國家政策的扶持、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和多方位評估機制.
國家政策的扶持.目前,我國大部分的法律診所是由福特基金會贊助建立的,社會贊助在法律診所的建設過程中雖然貢獻了力量,但是,社會贊助畢竟不能長久,還需要有國家政策的扶持.自2000年法律診所教育模式引進我國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其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雖然還不能取代我國目前的法學教育模式,但對於診所法律教育是一個補充,對我國法學教育是大有裨益的,國家應在資金、師資力量上予以支持.
農村法律診所是設立在農村社區的診所法律教育基地,是在對"三農"問題的關註上建立起來的,近幾年來,黨中央持續關注"三農"問題,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涉及"三農"問題,特別是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要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相關政策應向農村傾斜.
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由於農村法律診所遠離學校,設置在農村社區中,如何有效地管理診所學生就顯得非常重要.與傳統的學院制教學模式不同,農村診所法律教育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如果還是採用傳統的考試或考查的方式來管理學生,不僅不能科學地反映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也與農村法律診所教育的初衷相違背.在學生管理上,筆者認為傳統的"教師盯人"方式已經不適合了,本來診所的教師資源本來就有限,教師的工作重心應該放在對學生的具體業務指導上,而不應該浪費在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上,筆者認為,為了節約資源,同時也是方便對學生的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採用網絡移動式管理監督平台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可以通過微博、微信、QQ等信息交流平台來了解學生的日常工作,當然,有條件的也可以自己開發相關軟體來管理學生,建立督導教師每周巡查一次並登記成冊的監督方式.
多方位的評估機制.在農村法律診所教育評估上,傳統的考試或考查的方式不能夠真正反映學生的素質,由於農村診所法律教育採用的是在老師指導下的分組活動,因此具體的可以採用學生自身評估、小組學生互相評估、指導教師評估以及村委會與當事人評估的方式.
學生自身評估是伴隨著農村法律診所學習進行的,學生可以通過實習調研的形式進行,在一年的農村法律診所學習中,至少形成一篇調研報告或者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可以從法律理論和實踐知識的掌握程度、法律意識的水平、對職業道德的認識等方面來反饋自己在診所的學習情況,評估一年來的學習與實踐成效.
農村法律診所建立在農村社區,沒有學校的管理制度,學生在診所的學習往往是分組活動的,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評估,小組成員在一起共事,對於其他成員的表現有所了解,因此,小組成員之間的評估是考察的方法之一.
指導教師評估是整個評估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具體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在進入診所學習初期,指導教師應對學生有一個評估,從而為其選擇合適的項目及實踐內容,並對實習進度提出建議;在診所學習中期,檢查和督導診所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對於未完成的學生要進行相應的引導,並提供幫助;在診所學習結束時,指導教師對學生應該有一個總結評估報告,即對學生一年來的診所學習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做個總結評價.
村委會與村民評估是農村法律診所服務的對象對診所學生的一個評估,由於村委會與當事人是直接與診所學生接觸的,接受過診所學生的法律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對於診所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等方面有清晰的認識,因此,村委會與村民對於診所學生的表現最有發言權,是診所學生評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