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孔子的作文2500字

2023年10月27日

- txt下載

孔子的作文2500字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的作文2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的作文2500字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手拿著語文課本,看著書上的《論語十則》,真是暈啊。「孔子啊,你為什麼要創造這麼多呢?咬文嚼字的,多難背啊。」我把牢騷全發泄在了孔子的身上。突然,一個念頭出現在我的腦海里:「如果我是孔子的學生,那每天要被這麼多哲理,豈不是更慘嗎?幸好我不是。」我在一邊竊喜。「呼」一陣旋風吹來,窗外的花草左搖右擺,旁邊的風鈴響個不停。「這什麼怪風啊?」我眯著眼,生怕塵埃掉進眼裡了。不一會兒風便停了。
  「咦,這是哪兒?」我慢慢睜開了眼,卻被嚇了一跳。只見一大座廟出現在我眼前,一些穿著奇裝異服的人走走進進,似乎很匆忙的樣子,他們沒有在意我的存在,像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但我卻著急了,有一種恐怖的感覺從我心底流過。「媽,這是在哪兒啊?」我現在的處境,恰似一個三歲的小孩找不著媽媽,幾乎要哭了。不一會兒,終於有一個人注意到了我,他漸漸向我走近,「請問,你有事嗎?」他問道。我這才注意到他,他留著一頭長頭髮,不過是紮起的,但我並沒有回答他。「我怎麼會在這裡呢?我記得我明明是在背課文的。」我在心裡一直思索著這個疑問。
  見我不答覆,他又說道:「我帶你去見我的老師吧,也許他能幫助你。」我只好跟他進了廟,很快,我便發現了廟上懸掛著的一塊匾額。「孔廟。」我念著上面的文字,總覺得這名字很熟悉,似乎是一位名人所居住的地方。
  我跟著他上了一級又一級的階梯,終於,我們來到了一個諾大的地方。這兒有許多人,全是同樣的裝扮。他們見了我,臉上浮出詫異的表情,尤其是對我這身打扮。一位長滿鬍子的人坐在椅子上,看上去很慈愛。「老師,方才我在庭院發現這個小女孩很無助,便問她是否需要幫助,但她不回答,我只好帶來了。」那個人說道。「你先去沏壺茶吧,子路。」「子路!」沒聽錯吧?我被嚇著了。子路,不是孔子的學生嗎?難道這位老人就是孔子?我不敢相信,那我是怎樣來到這個地方的?
  「請問,你有什麼困難嗎?」那老人起身走了過來,並對我說道。「請問,你是誰?」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我覺得,我還是需要在確認一下。「這就是我們有名的老師——孔子,連這你都不知道?」旁邊一位學生反問道。
  「子卿,不得無禮,難道我沒有教你嗎?」孔子立即斥責道,那位學生不說話了。「原來你真是孔子啊!」我異常激動,但又開始焦急,我真不知道下不該怎麼辦。「孔子老師,我不知道怎麼到了這個地方,也不知道怎麼回家。」我希望從他那兒得到一點幫助。「那你願意做我的學生嗎?我雖從沒收過女學生,但作為一個老師,就不應該對學生有歧視。如果你願意,那就當我的學生吧,以後我就叫你子微。但我的每一個學生必須做到三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微,明白嗎?」
  「老師,我願意。」我其實從心底是不太願意的,但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我決定去認識這位名人——孔子。
  之後的每一天,我便被師兄——子路催去提水了。這是我每天必做的,老師說,這也叫功課。完後,我便和眾師兄跟隨在老師身邊,聽老師說教。
  一日,我們隨老師在江畔散步,老師邊走邊對我們教育道:「學生們,這世界上是沒有後悔藥的,所以,你們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學會三思而後行啊。」「是,老師,我們謹聽教誨。」眾師兄答道。「不對,老師,我不贊同這個觀點。」我立刻反駁道。「子微,請說你的見解。」老師沒有任何的生氣表情。我也就說了:「任何事不一定都要三思而後行。比如《怪俠一枝梅》這個電視劇里的離歌笑,他總是看變化而行事,最終,他不照樣成功了嗎?而且,計劃趕不上變化。想這麼多,豈不是很費腦筋嗎?」看眾師兄的表情,他們似乎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但又看我娓娓道來的樣子,好象我說的又挺有道理。老師也滿意的點了點頭,他說道:「子微,你的勇氣很讓我感動,你們也應該向子微學習,有主見,不要總是附和著,有意見就提出來。」「是,老師,我們明白了。」眾師兄向我投來羨慕的目光,也許他們認為,被老師讚賞是一件偉大的事。
  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了,和老師在一起的日子,我還算幸福,雖然總是找老師的茬。夜幕再次降臨,這一夜,我睡不著,於是出來散散步。看著天上那圓圓的月兒,我這才親身體會到李白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蘇軾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念之情。「爸媽,我好想你們啊。」看著那滿月,我傷心,不禁流了淚。「子微,有事嗎?」這時,老師來了,原來他也沒睡。我拭乾了眼淚,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對老師說了。「古今往來,每個人都思念親朋好友,但又不能團聚。子微,你要記住,任何事都有它的規律,絕不能勉強。」
  「嗯,老師。」我得到了點兒安撫。過一會兒,老師又深沉的說道:「子微啊,和你在一起的這幾日,我有了很深的體會,不僅是因為你是我的第一個女學生,而且你不像你的師兄們沒有主見,包括子路,雖然他好學、聰明,但他永遠缺少你堅持真理的精神,也是你,讓我體會到我的一些不足,讓我體會到,也許我的一些觀點是錯誤的。」「不,老師,你要相信你自己。」我對老師所說的最後一句感到意外。我頓了頓,最後對他說道:「老師,你要堅持,不能放棄,你以後一定會被後人所稱頌,你一定會成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我很確定的說出了這句話,那是因為我知道,我就是後人,我已經看見了這一切。
  「謝謝你安慰我,子微。子微,如果你仍思念親人,你就閉上眼為他們祝福吧。」老師對我說道。
  我閉上了眼,默念道:「爸媽,你們不要為我擔心,我來到了孔子的身邊,我生活得很好,祝你們快樂。」
  慢慢地,我睜開了眼。咦,這又是在哪兒?我坐在沙發上,旁邊還有我的語文課本。我左瞧右看,老師呢?
  難道,我又來到了現代——我的家?

  孔子的作文2500字2


  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平實之中隨著長河的歲月緩緩地流淌了兩千多年,心中自運乾坤,更加凸現出一種高超深邃的人生境界。作為一位教學管理者的我,對孔老先生及其文化精神上的理解與認識也許還很不夠,但經過對孔老先生的學習,我的心靈空間似乎變得越來越圓滿,他讓我更加懂得了教育是對人性的磨合,是一門藝術中的藝術。
  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孔老先生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中的典範。他老人家提出主張「仁者愛人」的學說,其核心就是「仁愛」。儒家思想追求的就是宇宙天地間自然萬物的和諧統一:天、地、人三才道融為一體的大同世界。我想孔老先生的「仁愛」說的就是我們今日所提倡的「和諧」吧!要以仁愛之心愛人,愛自我,愛他人,愛身邊的一切……
  儒家思想強調的是「觀,思,明,學,行」;倡導的是「因材施教,發展孩子的個性特長;歡樂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傳授的是「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對學生是如此,對我這個老學生來說也是一樣的。它時刻地告誡我要善於觀察,勤于思考,虛心地向他人請教,不斷地學習,充實自我。在管理中儘量做到「舉直錯枉」,弘揚正氣。既要有「因師任教,發展教師的本事特長;歡樂工作,培養教師的工作熱情」的管理理念,又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不斷地去反省自我的工作態度。
  作為一位學校管理者,所要管理的是高級知識分子——教師。教師是學生的啟發者、引路人。學校的藝術品要靠他們去雕琢打造。處理和協調好教師之間的關係是創立和諧學校的關鍵。教師既普通又特殊。作為學校管理者的我要不斷地去了解和關心教師,知其冷暖。不但要了解、掌握學校教師的需要層次,根據不一樣層次的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便引導、控制和發展他們,並且還要儘可能滿足不一樣層次教師的需要,確保每一位教師都能得到必須的發展,找到自身的價值。在眾多的需求中,自我價值的實現是每位教師的最高需求,應滿足教師追求事業成功的心理需要。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我們要充分研究到教師的心理需要,盡力為教師取得成功創造條件,搭好施展才華的舞台。能夠經過教學比武、多媒體課件評比、說課等各類活動,為不一樣層次的教師供給成長舞台和展示才能的機會,促使大批青干教師脫穎而出。在帶動青年教師的同時,我們也要鼓勵骨幹教師、教學能手發揮自身優勢,追求個性化的教學藝術,創造出不一樣的教學風格,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為他們創造經驗和學術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經過教育科研構成自我的教學特色,激勵他們發揮骨幹示範作用。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和人格,激發其主體精神,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發揮其自身價值,僅有建立人本機制,確保教師工作的進取性、主動性,才能讓學校充滿生機與活力。
  我認為孔子思想的精髓除了「仁愛」之外還在於他的「務實」精神。孔子一生不遺餘力地周遊列國,用自我切實的行動傳播著自我的學說思想,下到民間,用自我的.實踐去完善自我,在求真務實中讓自我的思想和人格得到最大的升華。「華而不實,恥也」,「大人不華,君子務實」,反對浮華,追求務實。對象不分三六九等,在這點上孔子的思想和宗教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例如佛家就有「眾生皆是佛」。所以孔子在傳播他學說的時候,其對象也是不分的,有諸侯、有老農甚至有孩子。我想這也是儒家思想又被稱為儒教的一個原因之所在吧。我校的開放創新的教育辦學本事要提高,必須從「重在務實,重在落實」這個關鍵點上來抓。讓自我及各教學員工下到工作的第一線,沉下去,在實踐中去了解教師及學生的冷暖,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成績;讓全校員工從思想上認識到務實教學的重大意義,把「務實、見效」當作我校的核心工作來抓。口頭上說如何強加管理、努力備課、努力教學,最終學生考不出來,學生成績無法提高,不能把我們的學生打造成藝術精品等於是一句空話。以實為中心,落實目標管理職責制,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說實話,干實事,出實招,務實效。強化自我的事業心和職責感,扎紮實實幹工作,樹立「學生第一、教師第一、教學第一、創新第一」的「四個第一」的思想,以韌勁、狠勁和巧勁抓各項目標管理的落實。在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整體工作中,進取發揮協調學校改革、建設與發展中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為標準,「外樹形象、內抓質量」努力彰顯我校的管理特色,精心鍛造我校教育品牌。
  「仁愛」「務實」這兩點是孔老先生對我的最大影響。他老人家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東西,就是窮我一生也難以學完,但其「仁愛」「務實」之精神我將進行到底。

  孔子的作文2500字3


  孔子一生都在夢想恢復周朝的禮制,認為周朝的禮制能夠使各安其位,井然有序,社會安定。「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說,周朝的禮儀制度借鑑了夏商兩朝,真是豐富多彩呀!我遵從周朝的制度。在論語裡,他由始至終強調「禮」的重要性,對於不合乎禮的人和事進行了辛辣的批駁與諷刺,有的則避而遠之。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孔子所說的「禮」僅僅理解為禮節、禮貌、禮儀等。孔子所說的「禮」,是一系列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是整個社會的行為規範。它規定了許多細節,有的甚至是繁文縟節,用今天的眼光看起來近似「迂腐」。但是,「禮」是用來維護秩序的,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若是大家都依禮行事,那麼,整個社會、家庭的秩序就會井然安泰;否則,則會雜亂無章,老實人、善良人受欺負;小人、壞人大行其道、為非作歹,那也就人不成人,家不成家,國不成國了。
  因此,我們有必要稍稍看一看孔夫子所強調的「禮」都在那些方面,或者說,他為什麼總是強調要遵守禮制。
  孔子對於「禮」的重視,可以從他與顏淵的對話中管窺一斑。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把「禮」上升到極高的程度,說克制自己,言行都符合禮,就是仁德,而「仁德」是孔子心目中最高的標準。並強調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告誡大家一切言行都要遵守禮,符合禮。
  首先,「禮」是立身處世的基礎,是做人的根基。俗話說的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孔子曾教導自己的兒子孔鯉要好好學禮。他問:「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有一天,孔子看見兒子孔鯉從院子裡走過,就問他:你學過禮儀了麼?兒子回答說還沒有。孔子就說:不學好禮儀,在社會上就無法立足。現在的人不懂得必要的禮儀,也是到處碰壁,舉步維艱。
  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說,廣泛地學習文獻知識,又用禮來約束自己,就不至於離經叛道了。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說:詩歌讓我振奮,禮法使我立身,音樂陶冶使我修身養性,成就高尚人格。
  孔子這樣說,並且這樣做。論語裡,記述了許多有關孔子依照禮行事的細節,即便在病中,也不違背禮制。如「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待食於君,君祭,先飯。」國君賜給熟食,孔子一定擺正坐席,先品嘗;國君賜給生肉,一定要煮熟敬奉祖先;國君賜給活物,一定豢養著;賠國君進食,國君飯前祭祀神靈,孔子先吃飯,替國君品嘗。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國君去看望生病的孔子。孔子朝東躺著,把禮服蓋在身上,配上束腰的大帶。即便在病種行動不便,不能起床,也儘量使自己的行為符合於禮。
  「入太廟,每事問」。進入太廟,對每件事都像別人請教。當有人懷疑孔子不懂得禮儀時,子路回答說,老師的行為就是禮啊。
  還有「寢不屍,居不容」:孔子睡覺時不像死屍那樣挺直這,家居時也不像接待客人那樣端坐著;還有:「食不言,寢不語」,等等。
  孔子自己踐行禮制,同時也提倡大家要學禮,並且把是否懂得禮儀作為選人用人的一個標準。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孔子說,先學習禮樂,然後做官的,是庶民百姓;先當官,然後再學習禮樂的,是世襲的貴族子弟。要是我選用人,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其次,禮是一個人處事的行為準則。一個時時、處處、事事都彬彬有禮的人,會給人美好的感覺,使人願意與之合作共事;否則,則會讓人生厭。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說,君子把義作為行事的根本,依照禮節來實行它,用謙遜來表達它,憑藉誠信來完成它。這樣的人才是君子啊。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說,一個人如果缺乏仁愛之心,禮儀對他有什麼意義呢?一個人如果缺乏仁愛之心,音樂對他有什麼意義呢?
  再次,禮是用來處理政務,治理國家和上下級之間和睦相處的前提。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定公問君臣之間相處如何做才好。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孔子回答說:君主依照禮使用臣下,臣子盡忠奉事君主。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孔子說,居於上位的不能寬宏大量,禮儀活動不能恭敬嚴肅,參加喪禮不悲痛哀戚,這樣的情形我哪裡能看得下去呢?因此,禮是須臾不能離的。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禮讓為國,如禮何?」孔子說,如果能夠用禮儀謙讓來治理國家的話,那還會有什麼困難呢!要是不能夠用禮儀謙讓來治理國家,那禮又有什麼意義呢?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孔子說,在上位的人依禮行事,老百姓就容易使喚了。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有子說,禮的運用,以和合為可貴。先王治國之道的好處正是在這裡。小事大事都按這個原則去做。但也有不能這樣做的情況。只知道要均衡而一味地求和合,不依禮來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尊禮重禮的結果是使人的言行規範,社會和諧穩定。那麼,不遵守禮的後果是什麼呢?換言之,不重視禮的結果會怎麼樣?孔子用一段話給予了明確的闡述。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耐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他說,恭敬而不循禮就會勞苦,謹慎而不循禮就會懦弱,勇敢而不循禮就會作亂,直率而不循禮就會尖刻傷人。因此,大家都要重視禮,依禮為人處事。
  最後,禮要講究實效,而不能為了「禮」而「禮」,要注重內容,而不是只看重形式。否則,就不是真正地循禮行事為人。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林放問禮的本質是什麼。孔子說,這個問題的意義重大呀!對於禮儀,與其奢侈浪費,不如樸素節儉;對於喪事,與其禮儀周到,不如真心哀戚。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孔子說,禮呀,禮呀,難道僅僅是供玉獻帛嗎?樂呀,樂呀,難道僅僅是鳴鐘擊鼓嗎?」
  但有的時候,禮的形式又是很重要的,必須堅持。譬如:「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子貢(端木賜)想要免去每月初一祭告祖廟用的一隻羊,因為每次祭告都要殺一隻羊,子貢覺得有點可惜。孔子說:端木賜呀!你愛惜那隻羊,我卻珍惜那種禮呀。
  因此,要重視禮的實質,而不僅僅是禮的表象。有些形式可以省略,有些形式則是必須的。但最好是內容與形式的協調統一,相得益彰,即便在今天,這樣做的人和事不也是最讓人尊敬的麼?

  孔子的作文2500字4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漢書·藝文志》
  孔子的長相頗怪。「生而圩頂」,就是說,他天生的腦袋畸型,頭頂上中間低,四周高,司馬貞說,其形狀恰像倒過來的屋頂。名之曰丘,固當。不知命相學家是如何解釋的。這種頭頂是否暗示著承受天地之甘露陽光?孔子自學而成大才,其天賦必然很高。而其身長亦不凡,「九尺有六寸」,這在那時可以說是「碩人」了,「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人人都說他是長人,感到驚異。真正的一個齊魯大漢。不過,這個「長人」的身影也確實夠長了——長到遮蔽了整個民族漫長的歷史,—個民族都—直順著他的倒影前行兩干多年了,我們何時才能走出這漫漫的陰影呢?
  據司馬遷和《孔子家語》的記載,孔子乃是商代「三仁」之一微子的後代。那個有名的「仁義之師」的統帥宋襄公,便是他的十一世祖——難怪他也像宋襄公那樣泥古不化,自討苦吃。用古老的仁義道德去對付現世的流氓強盜,這也是他家族的祖傳秘訣吧,只可惜常常不靈。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不再屬王族,姓也成了「孔」。後來孔父嘉又為人所逼而奔魯。所以孔子確實是一位「沒落貴族」。到他父親叔梁紇,便是連人丁也很寥落了:正妻連生九女,—妾生子叫孟皮,卻又是個跛子。年近七十的叔梁紇大概非常絕望了。但他還要作最後的努力,於是便向顏氏求婚,顏氏少女顏征「從父命」而嫁給了古稀之年的叔梁紇。所以,司馬遷說這是「野合」,「野」與「禮」相對,夫妻雙方年齡差別太大,不合周禮,所以這婚姻不是「禮合」,而是「野合」。「野合而生孔子」——這實在太有意味了,為什麼呢?孔子終其一生都在為「禮壞樂崩」而頭疼,而憤怒,而奔走呼號,要人們「克己復禮」,孰料他本人即是個不合禮的產兒呢。如果他的那位老父親真的克制自己來恢復周禮,可就沒有孔子了。真玄哪。要知道,這不合「禮」的產兒,竟是他們這古老家族之鏈上最輝煌的一環,也是我們這古老民族歷史上最輝煌的人物啊!
  宋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好抬槓的李贄就此諷刺道,怪不得孔子出生之前,人們都點著蠟燭走路。我想,話不能這麼說,也不是這麼說的。我覺得,孔子確實是懸掛在那個遙遠古世紀的一盞明燈,他使我們對那個遙遠的時代不再覺得晦暗和神秘,他使那時代的人與後代乃至於我們溝通了。我們由他知道,即便在那麼一個洪荒時代,也是有陽光普照著而萬物不探手段地生機勃勃;那時代也發生著我們今天一樣的事情:暴力和弱者的呻吟;混亂和寧靜的企望;束縛與掙扎;陰謀與流血;理想碰了釘子;天真遇見邪惡;友情溫暖,世態炎涼。在他手訂的《詩經》中,我們甚至可以體驗到最個性的感受——當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異的個人復活時,那個時代不也就復活了嗎?
  孔子生活的時代也真像他所說的,確實是混亂無道。他為之傷心不已:輝煌的「鬱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偉大的周公早已英魂遠逝,他制定的「禮」「樂」也土崩瓦解。「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到處都是亂臣賊子,且個個生龍活虎。西周古都廢墟上的青草與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黃,黃了又青,根深而莖壯了,掩埋在草叢中瓦裂的陶器早已流盡了最後一滴汁液。九鼎不知去向,三禮流失民間。東周呢?龜縮在洛邑彈九之地,可憐巴巴地看著那些縱橫天下的伯霸諸侯,把九州版圖鬧得瓜分而豆刮。
  無可奈何花落去,還有誰來用紅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濁的老淚?連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裡。在這種時候,要「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真無異於痴人說夢。孔子正是這樣的一位痴人。痴人往往缺乏現實感。他的精神就常常脫逸出現實的背景,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追尋著萬物逝去的方向。是的,他一生都在追尋,他周遊列國,顛顛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個能實施他主張的人,更是在找過去的影子,找東周昔日的文明昌盛。面對這一偉大帝國的文化廢墟,孔子領悟到並承諾了自己的使命!但挽狂瀾於既倒,或知其不可而為之,只不過是一種令人欽敬的悲劇精神罷了,他最終還是失敗了。當他奔波倦極歸來,在一條小河邊飲他那匹汗馬時,他偶然從平靜的流水中驚見自己斑駁的兩鬢,「甚矣,吾衰矣」(太慘啦!我已經衰老了!)他頓時心涼如水。這衰弱的老人,他的多少雄心都失敗了,多少理想都破滅了。壯志不酬,眺望茫茫無語的宇宙,他心事浩茫。人世渺小,天道無情,青山依舊,哲人其萎。於是,一句意味深長的嘆息便如一絲涼風,吹徹古今:「逝者如斯夫!」
  我在幾千年後的漆黑的夜裡寫這篇文章時,宛如見到他當初衰弱地站在蒼茫高天之下的無情逝水邊。那無限悽惶的老人的晚景使我大為感動。於是這篇文章的題目也就一閃而現了:這衰弱的,即將隨著時間的流水逝去的老人,不就像黑暗曠野上快要燃盡的一枝蠟燭嗎?四面飈風,寒意四逼,這支蠟燭艱難地閃耀……
  孔子死後,魯哀公裝模作樣地悲痛一番,悼念一番,他寫了一篇誄文,似乎感傷得很:「上天太不公平啦。不肯留下一位老人陪我,讓我一人在魯國孤零零的,唉,多麼悲痛。」孔子的弟子子貢毫不客氣地頂了回去:「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
  其實,對孔子「生不能用」的,豈止—位魯哀公呢?孔子一生見過不少諸侯,像楚昭王,齊景公,衛靈公……等等,有誰用他呢?天下人事紛紛揚揚,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人人都在玩新花樣,搞新名堂,他老先生拿著一把過時的且是萬古不變的尺子,東量量,西測測,這也不合「禮」,那也不合「樂」,到處招人惹人,別人對他敬而遠之也是很自然的。同時他又像一個蹩腳的推銷員,推銷過時的、早已更新換代的產品。這產品不是按顧客的需求而設計,而是要以這產品的規格來設計顧客,正如韓非嘲笑他的,不是根據腳的大小來選鞋,而是根據鞋的大小來「削足」。他這麼不合時宜,被人拒絕不是很正常的麼?子貢以他的經濟實力和外交天才,到處為老師打點鼓吹,也沒有什麼效果。子貢的悲痛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過分責備魯哀公不能用孔子,就不大合情合理啦。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