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情境感悟」與「靈動技法」美麗牽手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劉慧
【摘 要】
語文教師的任務就是引領孩子們步入奼紫嫣紅的「語文園林」,讓他們去感受、揣摩、體驗、運用語言,幾年的語文教學探索,讓我找到了一條通向「語文園林」的小路,那便是就文取材的小練筆, 它是以課文內容作為寫的素材,把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語言形式的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留駐語言的精彩,產生情感的共鳴。
【關鍵詞】
深掘 模仿 填補 揣摩 延伸
《牡丹亭》中有句耐人尋味的說白:「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是啊,不到園林,就體會不到景色的沁人心脾。只有步入園林,身入其中,才能感受到妙不可言的另一種境界。
語文教學亦如此。語文教師的任務就是引領孩子們步入奼紫嫣紅的「語文園林」,讓他們去感受、揣摩、體驗、運用語言。那麼,究竟有什麼秘訣可以讓孩子們在五彩繽紛的「語文園林」中學習語言,擷取點滴的感悟,來體驗其中之精彩呢?
幾年的語文教學探索,讓我找到了一條通向「語文園林」的小路,那便是就文取材的小練筆,它是我實施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體驗文本,進行語文實踐的法寶之一。所謂小練筆,顧名思義,它是以課文內容作為寫的素材,把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語言形式的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留駐語言的精彩,產生情感的共鳴。好的練筆,可折射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課文的能力,以筆歸納了自己的思維、想像、情感等,使他們對課文、語言的理解更加透徹,從而能比較迅捷地加以表達,學生的獨立性、積極性得到發揮,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閱讀習作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練筆。
一、深掘詞語內涵,激活形象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言語,一定要讓「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里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只有學生憑藉有形的文字進行深入的思考、推敲、揣摩,學生才能實現對文本的深層理解,透徹和領會。
我們的語文課本中不少課文中有些重點詞語,是語言形象、語言技巧、語言情感的聚集點,引導學生想像挖掘詞語的形象內涵,感悟理解詞語的情感內涵,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可以讓學生從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
【教學案例】
《二泉映月》
師:課文中,說阿炳「飽經風霜」,請大家聯繫生活想一想,阿炳飽經風霜的臉會是怎樣的?不著急回答,在腦海中靜靜地勾畫一下。
(學生思考。交流。)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當學生想像「阿炳飽經風霜的臉是什麼樣的?」時,學生沉睡的相關表象活躍起來,借著聯想,詞語與這些被激活的表象進行同構。他們的眼前迅速或模糊地出現了一些生活畫面場景,出現了見過百態人生,他們在選取最符合飽經風霜的人物畫像,在嫁接組合中形成了最接近「飽經風霜」一詞的形象。就這樣,這一鮮活、銘心的形象就成了聚焦情感的噴薄點。伴隨這個詞語的深刻體驗已不再是游離於學生精神世界之外的異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學生的心靈,賦予了詞語強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
二、模仿教材經典語言,展現形象
「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葉聖陶先生如是說。對於教材中出現的經典、精彩的語段,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覆「含英咀嚼」外,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練點」,進行仿寫。指導仿寫作文是小學生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求學生在豐富的語感積澱下,「依樣畫葫蘆」操練語言,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
比如《小鎮的早晨》,這篇課文描寫了小針早晨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文章從恬靜、熱鬧、緊張三個方面來寫。全文在寫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徵,並列構段,主次分明,先總後分,有條有理,粗細有致,情景交融,寫出一幅恬靜的小鎮晨景圖。我們在指導學生學完課文後,就引導學生仿照這一課的寫法,有順序地觀察、有條理地記敘,練習寫教室窗外的小街。這樣一課一得,學生的構思成文就會意到筆隨,揮灑自如。
三、文本空白處設練,豐滿形象
華東師範大學方智范教授指出:「文本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讀者創造的。」每一個文本,都包含無數的未定之處——空白,無論有多少細節的詳盡陳述,也消彌不了其中的未定點。那些藏匿在文本中的許許多多的「空白」,給讀者留下了聯想和再創造的空間,等待著讀者去發現,去填補和闡釋。
回想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深感這一論述的精闢。當孩子靜心體味文本、提筆記錄時;當我們利用課文的空白,讓孩子憑藉課文的內容發揮想像,創造性寫話時……才能感受他們思想與靈感的火花,把握共同的問題傾向和思考文本的空白點,捕捉隨機生成的教學資源和信息。
這也正印證了一句話:語文教學「既要書聲琅琅,也要靜思默想,還要妙筆生花」。課堂練筆也就成了填補文本空白的有效手段,具有比較大的實用意義。
(一)填補「情節留白」
留白是中國畫的一種手法,在整幅畫中留下空白,給人以想像的餘地,這種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作畫如此,語文教學亦如此。有時候,作者由於構思煉意,布局謀篇的需要,常常在敘述事情發展過程時戛然而止,留有空白。此時,教師應在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生活積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髮揮想像,進行個性補白,充實情節內容,豐滿人物形象。
如《萬里長城》中有這麼一句: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了長城……無不讚嘆:「啊,確實了不起!」王崧舟老師在這裡就精心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抓住「成千上萬」問:都有哪些人登上了長城?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參觀者?請展開想像,動筆寫寫。正是文本此處未加點染,這就給閱讀留出了一個情節上的空白空間,加以補充,便能達到閱讀心理的期待。
這樣,在文本的情節處填補「空白」,巧妙地在作品與學生之間架設了情感共鳴的橋樑,作品在學生的「二度創作」下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實現了閱讀空白的召喚。
(二)創造性「延伸結尾」
一篇好文章,作者有時特意不寫結局,留下一段藝術空白,給讀者揣摩回味的餘地,繼而選擇自己的認知情感進行延伸,更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因此,我們可以抓住文本的結尾,及時練筆,給學生營造一個想像和創新的空間,讓學生在空白處放飛思緒,捕捉情感的蓄積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同時也升華了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情感體驗。
如課文《凡卡》的結尾寫到:凡卡寄完信後,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夢見他爺爺正在火坑上讀自己的來信,可愛的泥鰍在火爐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
我讓學生對這個結尾質疑,孩子們馬上就提出了以下一系列的問題:凡卡的信,他的爺爺能收到嗎?為什麼?凡卡寄信後會怎樣做?文章為什麼會以夢作結尾?
於是,我抓住契機,激發疑點,就此引導學生自然延伸開去——
師:凡卡的遭遇令人髮指,凡卡的信字字是血,句句是淚,就是天生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的。那麼,這封承載著凡卡全部希望的信,能否幫助凡卡脫離苦海呢?
生:……
師:的確,除非有奇蹟的發生。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為凡卡寄信之後設計不同的結局。
正當孩子們通過研讀被凡卡悲慘的命運波動情感時,此時的練筆給了他們將感悟凝結下來的時機。孩子們將對凡卡零散的、漸模糊的認識集中起來、提煉出來,形成了文字在頭腦中的印痕,很快地,積蓄在心中那強烈的感情迸發出來,他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在創造的天地間馳騁:(略)
多麼真切細緻的描述,多麼生動形象的語言,聲聲震撼人心的話語,我們不難發現,此時孩子們的童真已在想像的世界裡充分地張揚,字裡行間自始至終洋溢著對凡卡的同情和懷念,對美好生活的寄望。教師用飛揚的激情引發學生激情的飛揚,用文本升華的激情催化學生激情的升華,盡顯其感悟之美!
好的文章就像書法,有時密不透風,有時又疏可走馬。教材中許多內容留有發揮的餘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喚力,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說透,刻意留下「空白」,讓讀者揣摩。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就應該用好這些 「疏可走馬」處,引導學生填補空白,著力挖掘「言外之意」,對文本進行有效的「詮釋」,文本的內涵就逐漸豐滿,文本所塑造的形象就更立體地展現在學生的心裡,從而促進學生構建文本的新意義,也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我們所期待的最優化的閱讀效果。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