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力的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2023年11月03日

- txt下載

力的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力的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力的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力》這節課是學生學習力學的入門課和基礎課。課本從學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歸納出力的初步概念,滲透"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同時對以後物理概念的教學起著參照、類比的作用,然後引導學生通過一些簡易實驗,體驗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以讓學生形成一個有關力的初步的物理圖景,無疑"力"這節課的教學對後續課程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②、方法與過程: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培養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能力;培養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
  保持對力現象的好奇,初步領略力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自然現象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並與他人交流的慾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而通過一些簡易實驗體驗力的作用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培養學生敢於公開自己見解,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就是"通過一些簡易實驗體驗力的作用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啟發和講解結合法。
  為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全面發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多媒體演示法很好地解決了"實驗教材的圖畫多於文字"的鮮明特點,同時增加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採用啟發式教學思想和讓學生探究結果的方法,注重雙邊活動,每一個結論都讓學生參與探究,自己公開見解,自己總結結果,而不是我直接給出。我所起的作用只是"啟發+規範"("啟發"是指為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調動了學生的心智活動,讓學生動手動腦,主要是動腦。"規範"是指為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在採用啟發式教學時,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得出的結論是各式各樣的,結論的表述可能也是不準確或個性化的,此時教師就應當因勢利導,把學生得出的結論統一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上來,使結論標準化)。
  四、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自然圖景中利用多媒體演示常見的力現象導入新課,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力現象的興趣。
  2、新課教學
  媒體演示、實例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參與。
  本節課有三個問題"力是什麼?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我再講每個問題時都貫徹了"媒體演示、實例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教學思想。
  如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時,我首先用多媒體依次演示課本提供的6種與力相關的圖景,從表象看,這些圖景各不相同。它們有的涉及有生命的人、動物;有的涉及無生命的磁鐵、推土機;有的發生力作用是在相互接觸,有的則不接觸;作用方式則有舉、推、拉、吸引、排斥……在這些不同情景的背後,又隱含著共同點--都與力有關。在我的啟發與引導下,並給予適當的點撥與提示。

力的教案 篇2


  一、教材依據
  本節課是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初審通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xx出版傳媒集團xx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八章《力》的第四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設計思路
  為堅持新課改的理念,實施高效課堂,本著先學後教的思想,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討論探究中學到知識。在學習了彈力、重力和摩擦力這三種具體的力以後,對它們的共同性質之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性的研究是本節課主要解決的問題。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常見的概念,力也是整個物理學的核心,是貫穿物理學的主線,學好力,為以後學好物理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學習了彈力、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學生預習、討論及自己動手實驗,教師適時點撥,能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結論。本節教材內容偏少,知識點集中,教學過程可採用觀察討論法和實驗探究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和分析,認識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並能利用該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2)通過討論,認識到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3)知道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之間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相互間的討論、展示和學生點評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能解釋有關現象。
  (2)通過觀察和實驗來掌握探究物體間相互作用力之間的關係,為後面平衡力的學習打下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觀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及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
  4、現代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幻燈片視頻動畫展示,結合教師精講,教師在展示幻燈片的同時,運用傳統教學,把重點內容及本節課的小結進行板書,以達到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目的。
  四、教學重點
  掌握力的概念、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教學難點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用此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六、教學準備
  彈簧測力計(學生9組分組實驗器材18個)、ppt製作、物理課本、導學案(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備課組內經過各位教師的三次研討,精心編制導學案)、雙色筆(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和完成導學案情況,在自己有問題的地方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改正,或勾畫重點內容)、課前5分鐘展示(展示導學案中的自主學習部分)
  七、教學過程
  Ⅰ、課前5分鐘展示
  學生展示,各小組分配到人,一般由小組中基礎較差的學生展示,同組的其他同學進行點評、改正。沒有展示任務的同學在物理學科班長的領導下進行朗讀本節課的相關內容,改正導學案中的問題。教師做好課前準備。
  Ⅱ、導入新課
  (幻燈片播放)公元1918年,海南省南天村,有一惡霸,名叫南天虎。人如其名,仗著家財萬貫,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村裡人人談虎色變。有一天,他十歲的兒子跟幾個小朋友到村外玩耍,剛出村口,他兒子就踢到一個石頭,摔得頭破血流,抱著頭,一邊哭,一邊跑回家叫「爸爸!爸爸……」南天虎看見兒子血流滿面,氣得咬牙切齒,指著兒子「誰打你的?」兒子有父親在,什麼都忘了,一邊拉父親的手,一邊往村外走,走到石頭前面,指著勢頭說:「就是它。」南天虎想都不想,一腳向石頭踢去,「唉呀,我的腳斷了!」圍觀的村民,人人暗地稱快。有道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小故事引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思考)
  Ⅲ、新課教學
  一、認識力
  師:看了這個小故事,在大家學習完這節課後來解釋其中的道理。
  [板書]第八章 第四節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做一做]1、用手推、拉桌子;用腳蹭地。
  2、用手拉彈簧測力計,測出拉力。
  [點評]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利用身邊的物體做簡單的物理實驗,體現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的理念。
  教師分析:用手推、拉桌子,說明手施加了力,桌子受到了力;用腳蹭地,說明腳施加了力,地面受到了力;用手拉彈簧測力計,說明手施加了力,彈簧測力計受到了力。
  師:一個力的產生需要幾個物體?
  生:兩個。
  師:這兩個物體分別叫什麼?
  生: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師:現在我們給力下一個完整的定義。
  生:物理學中,把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稱為力。
  [點評]結合前面所學,鞏固力的概念。
  [板書]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想一想]當一個物體受到另一個物體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是否也同時受到這個物體的作用呢?
  二、物體間力的作用事相互的
  [多媒體展示]1、穿旱冰鞋的小孩推牆,小孩向後退。
  2、放著磁鐵的兩個小車,當同名磁極相對時,兩個小車同時後退;
  當異名磁極相對時,兩個小車相互靠近。
  師:現在大家拿出導學案,討論合作探究一中的內容,並完成合作探究一。
  (圖片見課本57頁圖8-34、8-35、8-36、8-37)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由組內成員指定一個主講人,其他成員可以進行糾錯或補充,並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完成導學案合作探究一的內容。(時間在5分鐘左右,教師可以巡查,也可隨時解答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遇到的問題。)
  [教師]幻燈片中出示展示、點評的小組成員,學生討論結束。
  師:好,討論結束,請展示開始展示,點評的同學做好準備。
  生1:用手指壓鉛筆尖,手是施力物體,鉛筆是受力物體,而手指感到疼,說明鉛筆受力的同時對手也施加了力。
  生2:小華和小明穿著旱冰鞋靜止在地面上,小華用力推小明,發現兩人同時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說明小明受力的同時也對小華施加了力。
  生3:將兩個懸掛著的帶有異種電荷的小球靠近,會看到兩個小球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說明兩個小球在受力的同時都對對方施加了力。
  生4:將載有磁鐵的小車相載有鐵塊的小車靠近,發現兩個小車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說明鐵塊受力的同時也對磁鐵施加了力。
  師:從上面的4個現象中,發現這些現象說明了一個共同的什麼問題?
  生5: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時相互的。
  [知識小結]一個力必須涉及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並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書]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補充]多媒體展示圖片,運動員起跑、用腳尖踢球腳會感到疼、飛機起飛、火箭發射船漿向後划水使船前進等。
  [點評]拓展學生的視野,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理念
  [提示]在此環節可讓學生多多舉例,能更加深理解。
  [點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展開、演示實驗的進行,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內隱到外顯地認識、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過渡]物理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麼物體間這種相互作用的力有什麼關係呢?
  三、實驗探究:物體間相互作用力的關係
  師:物理中實驗探究分為幾個環節?
  生: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計實驗、收集證據、交流討論、得出結論。
  師:按照實驗探究的過程完成導學案中的合作探究二的內容。
  [學生活動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兩個彈簧測力計進行實驗探究。
  [點評]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材料、學習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深化認識、加深理解。
  師:隨機點將,那個小組完成了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組的成果?
  生1:首先將兩個彈簧測力計校正零點,然後將他們秤鈎相對,向相反的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同時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錄數據,我們組記錄了三組數據,(邊示範邊講解)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實驗次數
  F1/N
  F2/N
  1
  3
  3
  2
  5
  5
  3
  7
  7
  生2、我補充,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叫甲和乙,甲對乙施加了力,作用在乙上,同時乙隊甲也施加了力,作用在甲上,所以相互作用的力還應該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
  師:補充的非常好,經過兩名同學的示範和講解,對於相互作用力的關係大家已經弄清楚了,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並且兩個力都沿著彈簧測力計的軸線方向,這個相反的方向應該在同一條直線上。
  [點評]教師的適當講解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有些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探究、交流獲得,有些預備知識是教師必須要講解的,可為後面的二力平衡做鋪墊。
  [板書]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的關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並且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
  師:經過本節課的學習,對於開頭的小故事,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生: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腳踢石頭,同時石頭對腳也施加了力,所以那個惡霸的腳才會斷。哈哈
  Ⅳ、反饋練習
  完成導學案中[當堂訓練]內容,完成的同學可以進行展示,隨機點將,學生進行點評。教師利用實物展示台點評學生的練習結果,對於存在問題進行強調
  Ⅴ、課堂小結
  我的收穫、學生陳述本節課所得。
  八、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知道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要充分相信學生,我就充分注意到應該放手讓學生大膽的展示,大膽的開展實驗探究,從自身的實驗探究中尋找科學的理論,科學的方法,比教師的填鴨式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但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合作流於形式,讓學生在合作中真正學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力的教案 篇3


  (一) 教學設計:
  這節課設計以學生實驗討論為主,教師只是課堂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力學是初中科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學好這部分知識,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彈力的了解,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彈簧秤的正確使用即是這節課的難點,又是這節課的重點。為了創設一種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學中立足於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本課程設計為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中自主探索。在體驗成功的同時,提高了綜合能力。
  組織教學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便於實驗討論,小組可自由組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後延伸題(探究頭髮能夠承受的最大拉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設計,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組織設計實驗能力。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彈力,並且知道彈力是一個普通存在的力,通過討論,舉例,擴大學生對彈力的認識。
  (2) 能寫出力的國際單位及力的測量工具
  (3) 通過實驗,讓學生掌握彈簧秤的使用規則
  2、 過程和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具備評估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
  3、 情感教育目標:通過引導閱讀書本材料和做好實驗,激發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四)教學難點:
  彈力的了解和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五)教具準備:
  (1)彈簧 、 彈簧拉力器 、 量程為5牛的條形彈簧秤(附說明書)、50克鈎碼一盒、演示彈簧秤、各種外形的彈簧秤、 質量為100克的鈎碼
  (2)幻燈片、小黑板
  (六)教學方法:
  實驗探索 、 分組討論 、 合作交流
  (七)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對一個物體施加力,物體會有什麼變化?
  師: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請幾位同學來拉動彈簧拉力器,並說說你的感受。
  生1:把彈簧拉得越長,手感覺越吃力
  生2:彈簧本身好像有一個力,不讓我們把它拉長。( 全班鬨笑)
  師:撤去這個力後,彈簧長度有何變化?
  生:恢復到原來的長度。
  師:我這兒還有一根彈簧,若用力壓彈簧呢,情況會如何?
  學生活動:(3至4人一組)出示幻燈片
  實驗器材:彈簧
  實驗目的:通過學習拉伸和壓縮彈簧,體會手的感受
  實驗結果:各組員討論分析
  請幾組完成實驗的小組發言人發表自己小組的意見看法。
  師:像彈簧一樣,物體在發生形變時,會產生一個反抗形變的力。這個力就是彈力。
  物體的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那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力是彈力呢?
  學生活動二:分組討論,試舉生活中常見彈力的實例。
  教師分析總結:
  (說明:通過討論舉例,擴大學生對彈力的認識)
  師設疑:前面我們在做拉伸彈簧的實驗時,前後幾次彈簧被拉伸的長度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生:因為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
  師:力有大有小,力的大小應當怎樣進行測量呢?---引入力的測量
  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1牛的力有多大呢?
  生:用手掌托起1個100克的鈎碼。(讓學生感受1牛的力的大小)
  師:這時你所用的托力約為1牛,牛這個單位是為了紀念英國科學家伊薩克 牛頓命名的。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材料
  師:再用手托起科學課本和科學作業本,估計你所用的力的大小?
  生:(猜測,答案不一)
  師:那我們有什麼方法可準確地知道我們所用的力的大小呢?
  教師講授:測量力的工具----測力計,彈簧秤是一種常用的測力計(出示演示彈簧秤,說明它的原理、構造)
  學生活動三:出示幻燈片
  實驗器材:量程為5牛的彈簧秤(附說明書)不同質量的鈎碼(50克 100克150克200克)
  實驗目的:讓學生掌握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實驗步驟:(1)結合說明書,了解彈簧秤的結構及使用方法
  (2)觀察彈簧秤面板:辨認指針、零刻度線、量程、最小刻度值。
  (3)用手拉彈簧秤的秤鈎,使指針對準1牛,處感受1牛力的大小
  (4)在彈簧秤的量程內,讓學生拉動秤鈎,先估計力的大小,再看指針,自己估計的是否準確。
  (5)用彈簧秤測你及同組同學的頭髮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實驗結束:請幾個小組的發言人發表自己小組的實驗結果,並說說你認為在彈簧秤的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通過實驗,合作與交流,掌握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教師小結:
  (八):課堂鞏固練習(出示小黑板)
  (1) 某彈簧秤的一端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那麼該彈簧秤的讀數是多少?
  (2) 使用彈簧秤時,為什麼不能超過它的測量範圍?
  (九)課外擴展實驗:探究頭髮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前面我們在做頭髮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實驗時,知道我們一個小組內各組員的頭髮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同,那頭髮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怎樣檢驗你的猜測?為了排除特殊性和偶然性,你該怎樣處理測量數據?課後完成這個探究題。
  (十)教學反思
  力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這對第一次接觸力的初一學生而言較難掌握,所以本節課先以複習引入,在講解上節課知識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彈力,通過實驗,分析研究討論舉例擴大對彈力的認識。知道彈力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力。但在教學中發現,射箭、跳板跳水、撐杆跳高要用到彈力,這教易理解;而生活中遇到的支持力、壓力、繩子的拉力也是彈力,學生理解起來較難。
  力的測量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課程上從演示實驗推出力是有大小的,而且說明力的單位是牛頓,並通過用手托起一個100克的鈎碼感受1牛力的大小,再從讓學生掂量托起科學課本 所用的力大約有多少?估計是否準確引入力的測量工具----彈簧秤。
  彈簧秤的正確使用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以學生為主,在幻燈片上打出了學生分組實驗的實驗器材、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完畢,各小組代表發言、相互交流。這一部分知識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交流,興趣地完成實驗,並在實驗中掌握彈簧秤的使用。
  但在實驗過程中也存在不足之處:一部分學生急於求成,常會忽略一些實驗的基本操作環節,如:①彈簧秤使用前的指針調零,②拉秤鈎時儘量不使拉杆與秤殼接觸,③讀數時視線應與面板垂直。這是學生的一個實驗習慣問題,在以後的實驗過程中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課後探究題的設計使本節課的內容得到了延伸,憑著自己的想像,打開思維空間,並自己收集實驗器材,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學校里有課堂,生活中也有課堂,讓他們在這個廣大的課堂中充分地展示自己。

力的`教案 篇4


  【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什麼是彈力;
  (2) 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3) 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4)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分析過程。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 教學重點 】
  力的測量原理。
  【 教學難點 】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一、彈力 老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跳水,蹦床,蹦極,射箭 …… 學生觀察實驗,對彈力有了初步認識。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1)鋼尺壓彎反彈;
  (2)拉伸或壓縮彈簧。 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對彈力進一步了解。
  老師引導學生得出彈力概念。
  回憶力的作用效果,悟出發生形變的物體會對施力物體產生作用力,即彈力。
  二、測力計及其使用 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 學生實驗:拉伸彈簧,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
  說明彈簧測力計原理:在一定範圍內,受到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 學生知道彈簧測力計原理。
  投影儀展示彈簧測力計,請學生觀察,介紹彈簧測力計結構:
  (1)最大刻度的意義;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調整。 學生了解彈簧測力計結構。
  投影儀展示各種彈簧測力計。
  老師講解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及其注意事項:
  (1)如何調零;
  (2)測量範圍;
  (3)測量方法(伸長方向與測量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並對學生進行指導,糾正。 學生實驗:
  用彈簧測力計測鈎碼重量;
  用彈簧測力計測自己的一根頭髮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並與同學進行比較。
  三、實驗探究 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拔河,牛拉車 …… 等圖片;
  提問:以上兩邊的力相等嗎? 學生觀察錄像,思考。
  引導學生做教材25頁圖8-3-8實驗並填空。
  學生做書上實驗,補全結論。
  引導學生對拔河、牛拉車進行分析。 學生分析討論總結: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四、課堂小結 通過多媒體展示,老師講解,以及學生自己動手試驗,使學生知道了什麼是彈力,掌握了彈簧測力計的原理以及用法;通過實驗探究對相互作用力的關係有一定了解。
  五、課堂作業 課後發展空間中的練習
  【 實踐活動 】
  課後「發展空間」中的自製橡皮筋測力計。
  【 教學反饋 】
  本節教學活動應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過程。在參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觀察中思考、學習。

力的教案 篇5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二力的合力、
  3、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力的相互替代、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通過作圖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度。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與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合力與分力的關係。
  2、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請一位同學提起重為200N的一桶水,請分析該同學施加的提水的力為多大?然後請兩同學一起提起水桶,分析提水桶的有幾個力?從效果上看跟剛才用一個力提一樣嗎?
  通過實踐體驗,讓學生體會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兩個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是說明幾個力與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
  舉例:用兩條細繩吊著日光燈、很多隻狗拉著雪撬前進。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體會一個力可以與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啟發引導同學找出這些例子的共性,給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進行新課
  一、共點力的概念:
  1、什麼樣的力是共點力?
  2、你認為在掌握共點力的概念時應注意些什麼問題?
  3、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出示圖片:大吊車吊起物體;人擔水;舉重;比薩斜塔等。吊車吊起物體時鈎子受的力為共點力嗎?人擔水時擔子受到的力為共點力嗎?舉重運動員舉起的重物受到的力為共點力嗎?比薩斜塔受幾個力作用?它們是共點力嗎?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共點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
  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或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今天我們著重研究兩個共點力的合成(已知二個分力求合力)
  A、兩分力同向
  合力為兩分力之和,方向與兩分力同向。引導學生理解。
  B.兩分力反向
  合力為兩分力之差,方向與兩分力反向。引導學生理解。
  C.互成角度的兩分力求合力
  演示實驗:先告訴學生有關的器材,以及實驗的目的,提出如下問題:在這個實驗中合力與分力等效的標誌是什麼?(橡皮條的伸長量相等)然後教師操作,下面的學生觀察。在實驗結果的處理時,引導學生先做出各力的圖示,討論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係。
  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最後得出求合力的方法一一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內容
  強調:兩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是兩分力的合力(合力分力共點)
  例題:力F1=45N,方問水平向右。F2=60 N,方向豎直向上。求這兩個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用作圖法解:
  ①選擇標度,用1 cm代表15 N。
  ②用三角板作出兩個力的圖示。
  ③作出和兩個力大小相等的平行線,完成平行四邊形。
  ④連接兩力之間的對角線,即表示合力。
  ⑤用刻度尺量出對角線的長度。
  ⑥通過比例關係求出合力的大小。
  ⑦用量角器量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夾角,得到合力的大小是5 N,與45 N力的夾角是53°。
  注意事項:
  1.實線、虛線要分清。
  2、合力、分力要共點
  3.同一圖,合力與分力用同一標度畫出
  4.力的圖示箭頭不能忘。
  小結並板書:
  一、幾個概念:
  1、合力、分力定義: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麼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相互替代,這個力稱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另外幾個力叫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 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兩個或更多個力的作用,有些情況下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個點上,或者雖然不是作用於同一個點上,但是他們的延長線交於一點,這樣的一組力叫做共點力、
  3.力的合成、力的分力定義: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
  二、求兩分力的合力
  A、兩分力同向:合力為兩分力之和,方向與兩分力同向。
  B.兩分力反向:合力為兩分力之差,方向與兩分力反向。
  C:互成角度的兩分力求合力:(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行四邊形定則內容:以表示兩個分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個平行四邊形中表示兩分力的線段所夾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後感:
  這一章教材通過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大量實際問題,讓學生初步理解並掌握力的矢量性和解決矢量問題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力的運算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是初學者很難跨越的一個台階,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來分析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自然、暢快、水到渠成、不突兀。同時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