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家風的作文

2023年11月12日

- txt下載

家風家訓徵文 篇一


對於人民來說,他是偉大的領袖;對於家庭來說,他又是兒女們的父親。幾十年前,偉人毛爺爺的教子故事,今天讀來仍讓人感嘆。
毛爺爺喜歡將艱苦奮鬥視作體格的鍛鍊、意志的鍛鍊、能力的鍛鍊、感情的鍛鍊。青年時代他曾豪邁地寫道:「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解放後,毛爺爺曾在南海接見了幾位湖南教育界人土。在談到青少年培養時,他回顧了自己當年在一師時的情景,強調應該培養青年人艱苦奮鬥的品質,教育青年人要不畏艱辛、不怕困苦。毛爺爺說:你們辦學校不要把我們的青年培養成賈寶玉、林黛玉式的人,我們不需要這樣的青年,我們需要堅強的青年,身體和意志都堅強的青年。
對於兒女,他歷來要求十分嚴格,可以說近乎苛刻。1946年,毛岸英從蘇聯回到延安,毛爺爺先是讓岸英脫下那身蘇軍制服和大皮靴,換上自己穿過的舊棉衣棉褲和江青用邊區紡的粗毛線織的毛背心、毛襪子。不多久,他又讓兒子從自己的住地搬到中央機關去住。他還問岸英:「你吃什麼灶?」岸英如實地問答:「中灶。」毛爺爺一聽便有些生氣,責問兒子道:「你有什麼資格吃中灶,你應該跟戰士一起吃大灶。」雖然岸英腸胃有毛病,但仍愉快地接受了父親的意見。接下來,毛爺爺又開始教兒子如何待人接物。他說:「你回到了國內,要按照國內的習慣方式來生活,不論吃飯還是穿著,都應該按中國的傳統方式和人們交往。」稍微停頓了?下,毛爺爺接著說:「你先去探望老同志,見了人不要沒大沒細(小)的。年紀大些的,你喊伯伯、伯母、叔叔、嬸嬸,最老的要喊爺爺、老爹爹、老奶奶,跟你差不多大的,或者喊哥,或者稱同志,不要隨便喊人家的名字。」停了停,毛爺爺又說:「都是參加革命好多年的,他們對革命有貢獻,有豐富的鬥爭經驗,要多向他們學習。」後來,毛爺爺又讓岸英深入社會這個大課堂,拜工農為師,上「勞動大學」,向實踐求真知。建國以後,毛爺爺又讓兒子到工廠,讓他學習管理生產,接受工人階級的教育。1947年10月8日,在給岸英的信中,毛爺爺教育兒子:「一個人無論學什麼或做什麼,只要有熱情,有恆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岸英十分珍視父親在這封信中關於人生、事業的那段教誨,並把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不僅對20多歲的兒子這樣嚴格要求,即使對於幾歲的女兒毛爺爺也不例外。小時候的李訥,生活在父親身邊,但毛爺爺卻從來不允許她在生活上有絲毫特殊。1947年,胡宗南率大批軍隊進犯陝北,陝北的糧食供應非常困難。毛爺爺囑咐身邊的工作人員韓桂馨道:「小韓,以後你就帶李訥吃大食堂吧。」大食堂的伙食是?天兩頓水煮黑豆,連皮都不去,大人吃了脹肚子,小孩子怎受得了?衛土們忍不住勸道:「孩子才7歲,還是跟媽媽一起吃吧。」毛爺爺的手臂彎著,大手由里往外一揮:「陝北老鄉的娃娃吃黑豆一樣長得壯,你們不要說了。」毛爺爺說定了的事,不會輕易更改。
就這樣,才7歲的李訥每天與戰士們一樣,自己拿著一個小搪瓷碗,排隊從大鍋里分得一份黑豆,同大人們?起嚼著、咽著。如果說戰爭年代條件太艱苦,小孩子只能隨遇而安的話,那麼解放後,條件大為改善了,對小女兒總該有些照顧了吧? 但是,毛爺爺仍然不允許家人與他同餐共桌。一次,韓桂馨再次請求毛爺爺帶李訥一起用餐時,毛爺爺斷然作了?個手勢:「不要跟我,還是跟你,你帶她一起吃大食堂吧。」「我是國家幹部,國家按規定給我一定待遇。她是學生,按規定不該享受就不能享受。還是那句話,誰叫她是毛爺爺的女兒呢?還是恪守本分好,現在這種形勢尤其要嚴格。」
毛爺爺前後共有過10個子女,在艱苦的戰爭年代,倖存下來的只有岸英、岸青兩兄弟及李敏、李訥兩姐妹。毛爺爺自投身革命以來,大部分生涯都處於動盪之中,岸英、岸青兄弟早年失散,1940年李訥降生後,李敏又赴蘇聯與賀子珍團聚。年近半百的毛爺爺多麼渴望得到一些兒女親情的慰藉啊。因此,他再也不忍心讓李訥離開自己,儘管工作忙,也沒把她送進保育院,而讓她在自己身邊長大。1958年李訥因急性盲腸炎打針針頭斷在肌肉里,連續做了兩次手術,手術不順利引起傷口感染,發燒。毛爺爺為此非常擔心。?天,他工作通宵,臨睡前,為解除李訥的思想負擔,揮筆草書一封,信中寫道:「李訥:念你,害病嚴重時,心旌動搖,悲觀襲來。信心動盪意志可以克服病痛,一定要鍛鍊意志。你以為如何?」信末還抄錄詩?首:「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毛爺爺要李訥充分體驗意志的力量,通過與疾病作鬥爭,使自己意志更加堅強。
毛爺爺是一位慈父,也是一位嚴格的父親,他和普通人一樣希望自己的子女長大後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他經常教導自己的子女: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1956年的一天,毛爺爺在院裡散步,問身邊的衛士:「依你看,是李敏好呢,還是李訥好?」「都挺好。」衛士爽快地回答,「她倆對我們都很尊重,身上沒有高幹的子女的那種優越感。她們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有上進心。」聽了後,毛爺爺不以為然地說:「我看她們不如你們有出息,也不如你們有前途,她們比你們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主席,您還想叫她們怎麼吃苦?比起普通人家的子女來,她們吃的苦只多不少。」毛爺爺不同意,搖頭說:「不對,你講吃苦的時候,思路不對頭,首先想到她們是我的女兒,所以給她們定下不同於一般人家子女的標準。她們不就是吃食堂嗎,食堂的伙食要比多數農民家庭的伙食好,不是這樣嗎?」「主席。您總找低的比,這不公平。」衛士爭辯道,「大多數城裡人家的伙食,未必比學校食堂差。我家裡就比大食堂的伙食好。」「你為革命做了貢獻麼,吃好點人民沒意見。」毛爺爺收起了笑容,嚴肅地說:「她們還沒有做貢獻呢。人哪,生活還是跟低的比有好處。不比貢獻比享受,那就沒出息了。」
毛爺爺是偉人,同時毛爺爺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他和平常人一樣有喜怒哀樂。在家庭生活中,毛爺爺是子女的嚴師,又是子女的慈父。他對子女,身教重於言教,在思想上的要求嚴格、學業上的督促指導、生活上的關心愛護,尤其注意防止子女在思想生活上的特殊化傾向,不僅是當今世人的楷模,尤對現在的領導幹部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家風作文 篇二


說起我家的家風,我就會想起一件事,這件事最能體現出我們家的家風。那到底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那就是為人要熱情好客。
每年的春季,我的姑婆婆要從北京來南京看望自己的親人,她這幾個月就住在我們家,為了讓她像在家裡面一樣舒適,在她來的前一個星期我的婆婆就要開始幫她收拾房間,整理床鋪。因為我的姑婆婆是正宗的回民她不吃豬肉,對豬肉特別的敏感,所以我的婆婆還要把家裡的鍋碗瓢盆統統用燙水燙一遍。並且我的婆婆還會用她那高超的廚藝來做一頓豐盛的晚餐,因為要讓姑婆婆的第一天留下美好的印象。
不僅是對姑婆婆,每逢過節聚會的時候我的婆婆都會先打聽來的親戚喜歡吃些什麼,比如說我的一位哥哥他常年留學在美國,十分想念自己小時候吃的骨頭湯。有一年他放假了,來親戚家串門。我的婆婆聽見哥哥要來我們家了,一大早就出門買菜,就是為了中午讓他吃的開心。
聽我媽說,有一天,我家來了一位陌生人,他手上拿了一本家譜,對我的婆婆說:「他是什麼什麼的親戚。」我的婆婆聽了跟他閒聊了幾句,熱情的請他在我們家吃了午飯,並且還了解到他最近才來到南京,對這裡並不熟悉。婆婆聽了二話沒說,就帶著他去參觀了南京。
我們家的家風就好像我們家的精神的標杆,它時時告訴我們要學會熱情好客!

家風作文 篇三


老師讓寫家風,我問媽媽什麼是家風?媽媽說是家裡的優良傳統,老師說是家裡的教育,我覺得家風就是簡簡單單的生活小事。
我家媽媽教育我的小時有很多:媽媽教育我做人要誠實守信;教育我做事要堅持不懈;待人要熱情有禮等等。
先說教我做事堅持不懈吧!我從二年級開始學古箏,古箏的曲子聽起來婉轉動聽,可動聽的曲子需要一天天刻苦的練習,差一天也不行。有一次我不想練琴,可媽媽卻說:「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一定要堅持到六年級。」可我還是不想練。這時,我看見媽媽走到我身邊,一句話不說,突然,神情嚴肅的媽媽一邊雙手扶著琴,一邊說要把琴扔出去,我頓時想要哭,可我又想起媽媽說過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我就不哭了,馬上向媽媽認錯,我心想:我一定要堅持練琴,只有堅持練琴,才能彈出優美的曲子,對得起媽媽的一片苦心。
還有一次,我剛學滑板,有還幾次剛上去,立刻就掉下來,我有些想放棄了,可媽媽說:「我也在學,我比你學的還慢,我就沒有放棄,你就更不能放棄了。」聽了這句話,我又有了信心,認真的練起來,一小時,兩小時,一天,兩天,我練得越來越好,終於學會了。直到有一天,媽媽帶著一個大大的包裹,媽媽說:「這是你的滑板。」一聽是滑板,我高興地一蹦三丈高。真是幸福極了。
媽媽不但教我堅持不懈,還教我了誠實守信,我現在時刻都提醒自己誠實守信。這就是我家的家風,不錯吧!

家風作文 篇四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麼什麼是家規呢?
家規、家訓其實就是在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也是所說的家風。體現著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
家風也是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
家訓家規也就是古時一個家族的家法。
我出生於70年代初,小的時候家裡就有一些不成文的家規,比如:家中來客人了,吃飯時小孩子是不能上桌一同用餐的,因為習慣所以覺得很自然。
現在的小孩如果平時沒有這方面的教育就因為來了客人而不允許其上桌用餐會覺得委屈的,甚至會憎恨起無辜的客人。
這不能怨孩子,父母應該自責,"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看你如何教育。
家規家訓最好從孩子小的時候抓起,從娃娃抓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待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後再去教育,讓他們改正就很有難度了。
記得當女兒還小的時候(大概四歲吧),一家三口回家過春節。吃飯的時候,我將一塊魚籽用筷子夾給了父親,然後將另一塊夾給了母親,女兒端著碗在旁邊眼巴巴地等著,卻沒能如願,滿臉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裝作沒看見。
在自己家裡吃飯的時候,無疑這些東東都是她的了,事後給女兒講了"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的道理,孩子聽後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家過年,因為開飯的時間有點晚,家中幾個一起玩的孩子都覺得餓了,看到飯桌上擺著做好的幾道菜就想大快朵頤,被女兒攔住了,"讓爺爺先吃"邊說邊跑到爺爺的身邊說:"爺爺你就先吃一口吧,我們都餓了,您先吃一口我們幾個就可以吃了",大人們聽了都笑著稱讚說:"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這樣在生活中通過一件件小事將家規家訓無形地滲透給孩子,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理解並遵守家規,成為一個敬老孝親、愛國奮進的好學生、好青年。
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有所不同,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可能成為家規的載體。
在生活點點滴滴中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向前發展。相信在這些良好家規的影響和教育下,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一定是輝煌的、燦爛的。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