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床旁交班五項」在兒童神經科床旁交接班中的使用

2023年10月07日

- txt下載

[摘要] 目的 分析護士傳統床旁交接班模式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改進,對比改進前後的交接班效果。 方法 2013年1~12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兒科採用傳統交接班模式完成了432人次交接,採用根因分析法,從人員、機器/設備、材料、方法/管理、環境5個方面對傳統床旁交接班模式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並提出改進後接班模式――床旁交班五項。2014年1~12月採用改進後交接班模式完成了434人次交接。以病情重點突出、病情條理清晰、檢查情況交接到位、管路交接清楚、日常生活能力評定、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壓瘡風險評估、疼痛評估、各類給藥交接為評價指標,對比改進前後交接班的效果。 結果 與傳統交接班模式比較,採取改進後交接班模式後,護士在病情重點突出、病情條理清晰、檢查情況交接到位、管路交接清楚、日常生活能力評定、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壓瘡風險評估、疼痛評估、各類給藥交接方面均明顯提高,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同时在床旁交接班中,护士变被动为主动,护士从对患儿病情的充分了解、动态细化的风险评估、针对护理及安全问题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这一工作流程得到了落实。 结论 改进后的床旁交接班模式使交接班更加规范、合理,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提高。
[關鍵詞] 床旁交接班;交接班模式;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197.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3(b)-0166-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exchange model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e shift exchange model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d.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432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model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of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root caus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model in five aspects: personnel, machines/equipment, materials, methods/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 and a optimized bedside-shift model was put forward, called five principles of bedside-shift. A total of 434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optimized bedside-shift mode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The effect of two kinds of bedside-shift model was evaluated in patient's condition highlight, well-organized of patient's condition, well shift of inspection, clear pipeline management, daily life activity function assessment, risk assessment of fall/drop of bed, risk assessment of pressure ulcer, pain assessment,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change model, patient's condition highlight, well-organized of patient's condition, well shift of inspection, clear pipeline management, daily life activity function assessment, risk assessment of fall/drop of bed, risk assessment of pressure ulcer, pain assessment,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f nurs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optimized bedside-shift model,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1). At the same time, nurses became more actively involved and work processes were practiced, including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illness/condition, detailing risk evaluation, and applying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safety.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shift model makes shifting of duty more normative and efficient, while continuously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Key words] Bedside-shift; Shifting of duty; Nursing quality
在護理工作中,交接班是承上啟下傳遞護理工作內容的重要過程[1-2],交接班的重要環節就是護士床旁交接班,是護理交接班的決定因素[3]。護理床旁交接班是每班護士對所分管患者健康狀況進行充分了解的重要途徑,也是保證護理工作連續性、安全性的重要環節,將直接影響醫療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4-5]。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兒科(以下簡稱「我科」)圍繞「護理質量、患兒安全、優質護理服務」等工作環節,針對2013年護士在432人次床旁交接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2014年初優化了床旁交接班模式,固定5大類床旁交接模塊:病情、檢查、管路、評估、藥物,簡稱「床旁交班五項」。經過2014年434人次床旁交接的臨床實際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1~12月傳統交接班護士12名,平均年齡(28.83±5.46)歲;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3名,護士7名;學歷:本科4名,大專8名;工作年限:5~10年2人,>10年3人。2014年1~12月改進後交接班護士:13名護士,平均年齡(29.38±5.47)歲;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4名,護士7名;學歷:本科5名,大專8名;工作年限:5~10年2人,>10年3人。兩種交接班護士的平均年齡、職稱、學歷、工作年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傳統交接班模式
接班護士提前5~10 min到崗清點物品、查看患兒,早晨8:00集體交接班,夜班護士、醫生按照醫院的「交接班制度和流程」彙報。集體交接班後醫生護士分別巡視病房、進行床旁交接班。護士床旁交接班項目:病情、治療、管路,交接完畢後接班護士開始工作。中午連班(12:00)及小夜班(17:00)護士在清點用物後直接進行床旁交接班。2013年1~12月我科採用傳統交接班模式完成了432人次交接。
1.2.2 改進後交接班模式
1.2.2.1 彙報形式 晨集體交接班模式不變,按照醫院的「交接班制度和流程」彙報。
1.2.2.2 分析原因 針對護士在傳統的床旁交接班模式中出現的問題,採用根因分析法,從「人員、機器/設備、材料、方法/管理、環境」5個方面進行分析,找到原因,從而改變傳統的床旁交接班模式。見表1。
1.2.2.3 改進後交接班模式――床旁交接五項 病、檢、管、評、藥,晨集體交接班後大夜班與白班床旁交接、中午12:00白班與中午連班床旁交接、17:00白班與小夜班的床旁交接時交班護士針對每個分管患兒按「床旁交班五項」進行交班,交班護士向接班護士詳細彙報本班次內患兒的病情、檢查(今日檢查及預檢查項目)、管路、評估(日常生活能力評定、跌倒/墜床、壓瘡、疼痛等風險評估)、藥物(本班次內口服藥、靜脈輸液、肌肉針、霧化等藥物執行完成情況及下一班次需要執行的內容)。
1.2.2.4 規定床旁交接班時站位及要求 病床旁交接班站位:病床右側為護士長與接班護士,病床左側從床頭至床尾依次為交班護士、其餘護士[6]。主班護士拿手消毒液。晨床旁交接班時主動向患兒及家長問好。白天的責任護士在晨集體交接班前5~10 min主動到所管患兒身旁,了解患兒夜間的睡眠、排泄、晨進食水及基礎護理完成情況。
1.2.2.5 護士長對護士晨床旁交接班後進行工作點評及總結 接班護士在接班後概括自己所管患兒當日的護理重點工作,護士長進行總結及點評,點評的內容包括各項護理措施是否落實,結合護士分管的患兒特點,給予預見性的護理指導及患兒安全防範的指引,明確重點或危重患兒疾病觀察要點,提出當日病房的重點工作。護士長在白班護士與小夜班進行床旁交接後,對護士交班後的內容給予補充、點評、指引,加深夜班護士對重點、特殊或危重患兒所存在的護理問題或安全隱患的認識。
1.3 評價方法
查檢表是根據崗位工作標準、工作要求及工作流程,為進一步進行統計整理、分析判斷或核對、檢查、確認工作質量而設計和使用的一種表格。它具備查檢表的一般特性,在短時間內對重要環節進行質量檢查,可以有效地避免或減少遺漏和差錯的發生[7]。我科自行設計的查檢表分為眉欄及查檢項目,眉欄項目分2列:第1列為日期,第2列為床號及姓名;查檢項目為第3大列,根據「病情交接、檢查交接、管路交接、風險評估交接、給藥交接」工作內容進行分項,共細化為9列:第3-1列病情重點突出,第3-2列病情條理清晰,第3-2列檢查情況交接到位,第3-4列管路交接清楚,第3-5列日常生活能力評定,第3-6列跌倒/墜床風險評估,第3-7列壓瘡風險評估,第3-8列疼痛評估,第3-9列各類給藥交接,第4大列為查檢結果。護士長以查檢項為標準,符合要求者打「√」,不符合要求者打「×」。結果護士長只作為信息收集及數據統計來源,幫助護士個人及科室找到床旁交接班中的薄弱點,表格在使用中遵循PDCA循環管理方法,使表格不斷完善。護士長在傳統交接班模式和改進後的交接班模式中分別使用了本病區制訂的查檢表進行了數據的收集。
1.4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 17.0統計學軟體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採用χ2檢驗,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護士長以病情重點突出、病情條理清晰、檢查情況交接到位、管路交接清楚、日常生活能力評定、跌倒/墜床風險、壓瘡風險評估、疼痛評估、各類給藥交接為重要評價指標,兩種交接班模式在這9個方面的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见表2。
3 討論
3.1 傳統床旁交接班模式存在問題
3.1.1 床旁交接班流於形式
在晨床旁交接班時,一堆人進入病房,雜亂無序,有的護士更是站在病房門口,沒有走入到患兒身邊。
3.1.2 條理不清、遺漏交接內容
交班護士在與接班護士進行床旁交接時,對新入院、疑難、危重、特殊患兒,頭腦中沒有系統的概念及條理,層次不清,交班時交接項目和交接內容等不全面、漏交,彙報無重點、沒有條理。
3.1.3 忽視風險評估的交接
床旁交接時對患兒的護理風險評估內容偶爾體現或無體現等問題。
3.1.4 給藥交接不全、不到位
我科患兒的口服藥種類多、劑量不統一,患兒年齡小,多為神經科的患兒,服藥時不能配合,口服藥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護士在床旁交接時,對於本班次內各類給藥完成情況及下一班次需要給予情況也無交接。
3.1.5 年輕護士被動工作
本病區低年資護士多,臨床經驗不足,在臨床工作中不能發現問題,不能主動地去判斷或評估患兒所存在的或潛在的護理問題/安全隱患,護士只是被動地執行醫囑、完成本職工作。
3.1.6 床旁交接細節內容關注不全面
護士進入病房在交接班時只關注患兒有無病情變化、臥床患兒的皮膚及管路情況,缺乏與患兒及家屬的溝通,忽視了患兒的感受及進食、進水、排便、睡眠及基礎的生活護理情況。
3.1.7 管理者監管不到位
護士長對護士床旁交接班中存在問題未能給予有效措施予以解決。
3.2 改進後床旁交接班模式應用效果
3.2.1 規定床旁交接班時站位及要求
護士按規定及要求執行,明確了自己的職責和要求,在床旁交接班的過程中,能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護士不再出現鬆散的現象。
3.2.2 避免交接漏項
「床旁交班五項」涵蓋了本班次患兒所涉及的全部問題,減少了因交接不清而出現的護理工作遺漏、不到位現象,使接班護士能充分了解了患兒在上一班次中發生的病情變化、檢查完成情況、留置管路情況、各項風險評估的結果、各類藥物執行情況,也知曉了本班次中需做或需要注意的護理工作。按照「床旁交班五項」進行交接可作到有章可循並避免遺漏,有利於護士交接水平及對患者健康狀況掌握程度的提高,減少護士專業水平的差異[8]。
3.2.3 重視評估內容
改進後的床旁交接班模式注重了患兒的風險評估,護士能知曉患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評估出患兒在本班次中需要的生活幫助;使護士在本班次中能做好合理的安排和高度注意跌倒/墜床風險指數高的患兒。能使接班護士知曉有皮膚風險的患兒存在的問題項目和程度。使護士知曉患兒疼痛的程度及需要再次評估的頻率。各類風險評估的交接使患兒的護理問題得到了個性化和具體化,體現了優質護理服務的個性化,保證了患兒的質量。也促使了「交班者在交班前對患者情況進行充分評估和了解」這一流程的真正落實[9]。
3.2.4 調動了護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護士主動、充分地了解患兒病情,思考並總結患兒的存在的護理問題和下一班次護理工作的重點,促使了護士尤其低年資護士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的護士交接班模式中,強調的是交班者必須向接班者交代清楚。在交接班過程中,接班者一般處於被動狀態,思想不集中,致使接班者獲取信息不完整[10]。改進後的床旁交接班模式規範了護士床旁交接班的行為,制訂了我科床旁交接班管理標準。使床旁交接班重點突出、內容全面、條理清晰,提高了接班護士的主動性。
3.2.5 體現了對護士的能力培養和鍛鍊
護理理論內容與患兒的具體護理內容相結合,促進了護士對兒科護理及小兒神經內科專科護理水平的提升。在晨交接班中,接班護士針對患兒的各種問題,歸納總結當日患兒的工作重點,這個過程中提高了護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護士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護士長結合每名護士分管的患兒特點,給予補充或預見性的護理措施指導、患兒安全防範的指引,這種模式對低年資的護士也是一種培養。
3.2.6 體現了對護理工作的環節管理
規範床邊交接班模式,加強了兒科護理工作的環節管理,護士長每日交接班後,針對交接班過程中發現護理安全隱患問題,進行提示和指導如何發現和解決護理安全隱患,做出正確的護理抉擇,提高了隱患的處理能力,保證護理安全[11]。
3.2.7 深化了優質護理服務
專科護理給予了患兒個性化的優質護理服務,規範護理交接班構建和諧的護患關係,強化了護理人員「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觀察患者除醫囑以外的實際需求,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服務,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12]。靳立巾等[13]也提出,良好的護理交接是避免安全隱患、預防護理差錯的保證。若重點不突出,信息不全面,護士間缺少有效溝通,則會直接影響患者康復[14]。
3.3 小結
交接班制度是護理核心制度之一,對於連續性的護理工作而言,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直接關係到病情觀察的整體性和連續性[15-19]。我科的傳統床旁交接交接班模式存在較多的問題,各醫院、各科室的工作環境、工作模式、疾病、種類不同,床旁交接班模式也多種多樣,我科對床旁交接班進行優化、細化與整改,所有護士經過培訓-執行-監管後均能按此「床旁交班五項」進行交接,經過2014年的實踐,使得護士從對所管患兒的病情掌握、動態細化的評估、針對護理及安全問題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這一流程得到了落實。細緻的交接班能準確反映患者的病情變化和需求,並使有待解決的問題在下一個班次得到評價和補缺,從而能有效控制護理併發症及護理缺陷的發生[20]。此床旁交接模式也使得接班護士、低年資護士在最短時間內全面、動態掌握了所管患兒的情況,促進了我科護士兒科專業、神經內科專業及綜合素質的提高,也使得護理工作更加細緻、到位。
[參考文獻]
[1] Klim S,Kelly AM,Kerr D,et al.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nursing handover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an individualize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J]. J Clin Nurs,2013,22(15-16):2233-2243.
[2] Johnson M,Jefferies D,Nicholls D. Developing a minimum data set for electronic nursing handover [J]. J Clin Nurs,2012,21(314):331-343.
[3] 黃景蓮,黃滿金.床邊護理集體交班的實施與效果[J].全科護理,2007,5(12C):37-38.
[4] 蘆志英.護理床頭交接班流程再造提升護患滿意度[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6):247-248.
[5] 古城潘,劉學琴.護士分層次管理模式下護理交接表班改革與探索[J].中國護理管理,2009,9(2):31-32.
[6] 張麗,彭琳,詹婷,等.標準化護理晨間床旁交接班的實施與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2014,12(7):170-171.
[7] 趙丹丹,馮潔惠,徐建寧,等.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控制質量查檢單的設計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8):28-30.
[8] 古成牆,劉雪琴.護士分層次管理模式下護理交接班改革與探索[J].中國護理管理,2009,9(2):31-32.
[9] 刁慶慶,徐劍鷗,陳麗,等.床旁交接班流程的優化與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79-81.
[10] 趙松翠.主動接班模式在護士交接班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誌,2008,8(6):48-49.
[11] 金靜波,楊立潔.規範交接班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的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4,(9):225-226.
[12] 李國宏,徐翠榮,任璐璐.規範護理交接班模式的創新與體會[J].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12,28(1):64-65.
[13] 靳立巾,張玲,馬麗紅,等.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作用[J].護理學雜誌:外科版,2013,(1):32-33.
[14] Spooner AJ,Chaboyer W,Corley A,et al. Understanding eurrent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ing handover practices [J].Int J Nuts Praet,2013,19(2):214-220.
[15] 曹英,江榕,朱僥僥.護理交接班流程在ICU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誌,2010,25(2):142-143.
[16] 王計紅,段磊珍,張愛文,等.ICU標準化護理床旁交接班的實施及效果[J].護理研究,2010,24(8):2232-2233.
[17] 徐春燕.品管圈在護理交接班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3):170-172.
[18] 劉喜紅.臨床護士交接班存在的問題及管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5):119,121.
[19] 梁瑞美,劉秋雲.護理核心制度執行中的細節管理[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2):127-128.
[20] 張慧娜,劉彥平,趙新雷.品管圈在降低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中的應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5,36(3):351-353.
(收稿日期:2015-10-13 本文編輯:任 念)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