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二年級上冊數學厘米和米教案模板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圍繞一條主線來撰寫教學設計,可以使得整節課的教學內容更加明確,教學任務的指向更加集中,教學的重難點更為突出,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不至於出現整節課成為一盤散沙的窘境。今天小編在這裡整理了一些二年級上冊數學厘米和米教案最新模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上冊數學厘米和米教案最新模板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工具:
刻度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老師比,誰高?誰矮?(老師高,同學們矮)
師: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板書課題——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彙報:課桌的長是幾拃?學生彙報: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麼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後,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厘米。
1、教學例
2、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後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3、認識1厘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裡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麼?(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厘米的長度怎麼樣啊?(很短)是呀,1厘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說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言。
4、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厘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厘米,從0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5、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划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彙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6、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麼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說明:接近8厘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課後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厘米的長度,並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課後習題: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來量。
2、圖釘的長大約是()。
3、曲別針的長是3()。
4、1米=()厘米。
5、操場跑道長400()。
二、小小畫家。
1、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
2、畫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
3、先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再畫一條比它短4厘米的線段。
二年級上冊數學厘米和米教案最新模板2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cm,藉助實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並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彙報:相同的課桌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麼?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學習第3頁例3
a、發一張課前准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後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後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後看右端在哪個數字上,就是幾厘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著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後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後小結:
a、提問: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b、教師總結
1、厘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裡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二年級上冊數學厘米和米教案最新模板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9~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線段。
2、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的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4、會用計量工具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5、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概念,知道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
6、掌握用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能正確測量生活中較長物體的長度。
7、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體會測量長度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具準備:
米尺、直尺、吸管、捲尺、繩子、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引發探究需要
1、同學們觀察過嗎?在桌上的線是彎曲的,不過,把線拉緊,它就直了。那麼,你知道兩手指間的一段可以看成什麼嗎?(線段)還有什麼也都可以看成是線段呢?(直尺、課本的每條邊等„„)
2、你知道在兩點之間如何畫一條線段嗎?在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能畫幾條呢?
3、設疑激趣談話:小朋友們,量一量你們的課桌有多長。請2~3個小朋友說出自己選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長量、有的用鉛筆盒量、有的用數學書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組裡試著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幫忙,注意記錄結果。(為什麼大家說的測量結果的數量不相同呢?)
4、導入課題。
通過小組討論認為只有工具一樣,測量的結果才一樣。我們通常用尺子來量物體的長度。談話:除了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還要有統一的計量單位,計量單位不一樣,很多東西不能得到統一的結果。因此,我們的古人在很早就統一了計量單位。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學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發現的結果。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長度單位。直尺上有長度單位,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直尺來量。量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1cm到底有多長?請小朋友們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長。
同學們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別指出2cm,5cm和8cm的長度。用手指比劃一下1cm大約有多長。
你是怎樣看的?引導學生彙報:從0到1是1cm長,從2到3也是1cm長„„
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cm。(如果學生問到1小格,教師指出: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咱們以後再學習)
議一議: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cm?
學生找身邊長度大約是1cm的物體。小組交流後全班彙報:食指的寬大約是是1cm。田字格一條邊的長大約是1cm。訂書釘的寬大約是1cm(全體學生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最接近1cm,之後彙報,投影反饋)。請孩子們再用兩根手指比畫一下,1cm大約有多長呢?(學生比畫出1cm的長度)
探究二:量一量蠟筆的長度。剛才我們認識了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幾厘米又是多長呢?裡面分別有幾個1厘米?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cm大約有多長。
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6cm長?從哪兒到哪兒是8cm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cm長?
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有什麼發現?
小結: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用後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
下面回到剛才測量蠟筆的長度。先把蠟筆的一端對準0刻度,看看另一端所對的刻度是幾,從而測量出蠟筆的長度。
三、認識米
(一)問題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還會測量物體的長度。你能量出我們的黑板的長度來嗎?教師:哪兩位同學願意來量一量?(請兩位同學用學生尺量黑板長度。)經過剛才的測量,有什麼感覺?
教師: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可以用長一些的尺子來量,用大一點的單位來量„„
學生讀後,教師拿出米尺,給同學們介紹1米的長度,認識米尺。
(板書課題:用米(m)作單位量長度)
(二)探索新知
1、認識米尺,建立1米的概念。
教師:每組有1把米尺,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發現?學生分小組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請小組內同學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長。)
教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活動,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實際長度。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1米大約有5支鉛筆長;1米到我的胸口;課桌大約長1米„„)
教師:同學們都知道了1米有多長(舉起米尺),那麼,量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呢?
量黑板的長、教室的長、人的身高、樹木的高、樓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單位。
教師:對,量這些比較長(高)的物體或距離,我們通常用米作單位。
2、教學例。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米尺去測量出黑板的長和寬,並且把測得的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里,待會兒我們再交流。
學生測量,記錄。
教師:請各小組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測量的,測得的結果是多少。
各小組交流測得的黑板的長和寬的米數及測量的方法
(1)米尺的0刻度與黑板的一端對齊。
(2)用米尺緊靠黑板邊,量一次作上一個記號,下一次從這個記號量起。
(3)測完後把每次測的米數加起來就分別得到黑板的長和寬。
黑板的長約4米,寬約1米。
3、試一試。
教師:我們的教室有多長、多寬呢?學生隨意猜。
教師:要想準確地知道它有多長、多寬,該怎麼辦? 用尺子量一量。
教師:請小組選擇測量工具,並在小組內思考,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麼?
(1)捲尺量。測量時一定要把捲尺拉直,才能量得比較準確。
(2)米尺量,測量時要在每次測量完處作好記號。還要注意每次都要對齊0刻度。
(3)繩子量,測量時要將繩子拉直。
教師:大家考慮得很周到。請各小組的同學作好分工,然後進行測量。
學生分組進行實際測量,再交流測量結果。
教師:雖然大家用的工具和測量的方法不同,但都發現教室的長大約是( )米,寬大約是( )米。
四、鞏固練習,實踐運用
1、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
(1)數學書的長大約為20cm。
(2)家裡門的高度大約為2cm。
(3)爸爸的身高是170cm。
(4)黑板寬約3cm。
2、介紹數學文化。
教師:同學們,在很久很久以前,沒有尺子的時候,人們是用什麼進行測量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3、教學第65頁想想做做第4題。
教師:下面我們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請大家用米尺或捲尺互相量一量身高。
教師:大家先想一想,可以怎樣測量身高?測量時要注意些什麼?
(1)請被測量的同學站直,用捲尺從他的腳後跟到頭頂進行測量。
(2)請被測量的同學靠牆站直,用一本書平壓頭頂觸到牆作好記號,再用米尺測量牆的這個高度就是同學的身高。
(3)測量時被測量的同學要站直,捲尺要拉直,要從尺子的零刻度算起。學生分組進行測量,教師參與。
教師:通過剛才的測量,你們發現了什麼?
回答:你的身高比1米還多多少厘米?量出一庹大約長1米幾厘米?
4、教學課堂活動。
量一量一本書有多長,估一估幾本書的長時1米。
五、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回家後,量一量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或米作單位的?
六、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新的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二年級上冊數學厘米和米教案最新模板4
教學內容:教材第2-4頁的例1-5
學習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
2、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認識厘米和米及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
教學難點:
建立一厘米和一米的直觀表象。
教學方法:雙分管理,五步教學
教具準備:小黑板,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揭示目標
1、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認識厘米和米」,板書課題。)
2、課題質疑(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後,你想知道哪些數學問題?)
3、揭示學習目標(齊讀目標,這個目標能當堂達到嗎?)
二、自主探索
1、自學指導(教師根據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形成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2-6頁的內容,看圖、看文字,重點看圖片文字部分,用6分鐘時間完成下面問題:
①哪些物體第長度大約是1厘米?
②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
③米和厘米之間的關係?
2、自學。自學競賽開始,比誰看書認真,自學效果好!
3、自學效果檢測
(1)用1-2分鐘小組討論交流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2)小組彙報展示,完成例題。
(3)做一做:(課本上的做一做,至少讓兩名學困生演板,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比誰做得又對又快,比誰書寫工整,坐姿端正。)
三、合作提升
1、更正:(指名上台更正。中等生評價,優等生補充,用紅色粉筆改,哪個數字錯了,先劃一下,再在旁邊改,不要擦去原來的。)
2、討論:(對演板的易錯點,要組織學生的進行爭論。)
預設:測量物體時物體對準直尺第左端?
3、評改:評議正確率、書寫情況。同桌對改、調查學情。
4、概括總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數學知識的規律或者是做題方法。)
A、尺子是測量長度的工具,厘米和米就是統一的長度單位。
B、把尺子的刻度0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它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C、1米=100厘米
5、質疑再探:(對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還有什麼疑問或不懂的地方進行質疑;並讓其他學生解決提出的問題,有困難的地方教師可做適當的補充。)
預設: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麼做單位?
四、當堂檢測
1、基礎訓練
A、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B、哪個單位對,在()里畫「√」
(1)黃瓜的長15米()15厘米()
(2)房門的高2米()2厘米()
(3)鑰匙的長5米()5厘米()
(4)旗杆的高8米()8厘米()
C、3米=()厘米  1米-40厘米=()厘米
48厘米-8厘米=()厘米  40厘米+60厘米=()米
2、運用拓展
小馬身高約1()
蜜蜂身長約2()
鉛筆長約20()
字典厚約5()
3、學生自編題
預設:門高約2()
4、課堂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做題時,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麼?)
五、抽查評價(3分鐘)(根據題的難易程度抽查某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
48厘米-8厘米=()厘米  40厘米+60厘米=()米
二年級上冊數學厘米和米教案最新模板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二)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過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難點: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具和學具
教具:1米的直尺、摺尺、捲尺,4厘米、6厘米長的紙條。
學具:1米的捲尺,1根較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量物體的長度用什麼工具?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麼?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麼?指名兩名學生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3)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來量講台桌的長(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結果)。因此,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回答的方式複習了以前所學的知識,從而引出本課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明白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認識米
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觀察它的刻度(是以10厘米為單位)
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捲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那麼1米到底有多長呢?教師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從地面到講台桌的什麼地方是1米,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長。
讓學生用自己的捲尺,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麼地方是1米,兩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麼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還是不到1米。同學們看到在公共汽車或電車的車門口有一個1米的標記,不足1米高的兒童可以不買車票,超過1米則要買票,同學們乘車要自覺遵守這一規定。
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設計意圖:通過自己量身高,來初步感知1米的概念,從而學習2米、3米……)
2、厘米和米之間的關係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1厘米有多長呢?同學用兩手指比一下,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並排畫出1厘米。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用兩手比一下。那麼米和厘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教師出示摺尺,這是一把摺尺,伸直正好是1米,與1米的直尺相比,一樣長。看一看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這把1米的直尺,1米裡面有100厘米;請同學們看看你的捲尺,1米裡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時,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
同時板書:1米=100厘米
3、用捲尺量較長的距離
教師出示捲尺,並說明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捲尺。用捲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由學生拿住捲尺的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麼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組為單位,利用4個人用1米長的捲尺,分工量下面的長度(每組量一項):前面黑板的長,後面板報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牆壁的長等。測量後,每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設計意圖:通過做練習,鞏固厘米和米的關係)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同學們今天學到了什麼呢?這些知識有用嗎?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