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初中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葉小耀
開發校本課程是國際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結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和興趣需求,開發豐富的校本課程勢在必行。我校開發了以「人際交往、興趣特長、身心健康、學科拓展、體驗探究」為核心的校本課程體系,並在鄭州市郊區建立了鄭州八中綜合實踐基地作為實施平台,在開發與實踐中進行創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校本課程開發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研究價值
1.弄清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根據自己學校的硬體水平、師生的實際情況和各種社會資源等多種條件而進行。學校要主動在充分調研和專家指導的基礎上,發揮集體的作用,不斷探索校本課程的開發。
怎樣建立一整套合理有序的實施流程和公平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施校本課程所要探討的主要問題。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的不同點便是其內容的開放性和效果的長期性,它不在於讓學生記憶多少知識,而在於開啟學生學習的興趣之門,所以我們要著重研究校本課程的長期效應問題。
2.開展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的價值意義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的意義在於推動課程體系的完善,實現課程的根本宗旨。它完善了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理想課程」和「現實課程」的差異問題,有利於課程向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方向發展,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這樣就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自主發展和個性發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能力,同時也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造就一支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高的教師隊伍。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大部分教師是初次接觸校本課程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所以,我校首先組成了以省科協、市消防大隊、市交警總隊、省航模協會等部門多位專家和校領導為主體的引領隊伍,從理念和專業知識上對教師進行引領。
學校把相關學科的骨幹教師動員起來,組成各門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團隊,在專家引領的基礎上,明確各團隊和個人的方向和任務,並印發校本課程開發編制方案,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規定各類校本課程的具體要求等。此外,學校還要求各位教師利用教研和業餘時間,精心研究課程的實施辦法、評價體制等細節問題,集思廣益。
建立完整的課程體系。制定《鄭州八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結合我校辦學理念,開發實施了人際交往類課程、興趣特長類課程、身心健康類課程、學科拓展類課程、體驗探究類課程等,形成了課程設置的多樣化、個性化和選擇性的特徵。
建設綜合實踐基地。為了給校本課程提供一個實施的平台,我校在鄭州市郊區租用了近300畝地用作建設基地,現在配套有科普園地、果園、蔬菜大棚、魚塘等農業實踐區,拓展訓練中心、定向越野區、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等活動場地,並有心理健康、生命救護、交通安全等教育設施,小型的科技館、天文館、茶藝室、西點製作室、陶藝館、沙藝室等興趣教室。
編寫和完善校本教材。經過專業的引導、嚴密的組織和科學的分工,我們組織教師編寫了10本校本教材,包括語文《話劇》、生物《感受自然之變》《認識自然之魅》、地理《地理天地》、美術《藝術空間》、體育《快樂體驗,超越自我》、音樂《舞動青春》、航模《航空航天模型》、交通安全《為成長護航》、消防安全《生命的諾亞方舟》,在校本課程中使用,現在正在修訂第三稿。這些教材和實踐基地緊密結合,為實施校本課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嚴格實施校本課程。社團活動、學科拓展等課程在學校內實施,周一、周三、周四下午為指定年級校本課程實施時間,另外一部分課程在八中綜合實踐基地實施,學校統一安排車輛,安排食宿。必修課以班為單位上,選修課則按照所報名單在指定的活動區域上,由班主任、任課教師、政教處教師和實踐基地教師共同負責。為了保證教學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我們制定有《鄭州八中綜合素質實踐基地作息時間表》和《鄭州八中綜合素質實踐教育基地管理制度》等規定。
認真落實評價機制。校本課程評價的內容要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研究方法、技能的應用和掌握、參加活動的成果、參與活動的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等情況;評價方法可以用觀察法、面談法、作品分析法、情景測驗法、行為描述法、成長檔案袋評價法、個案研究法等;評價方式可以採取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了保證校本課程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們制定了《鄭州八中綜合素質實踐基地學生評價表》《學校課程學分制管理網絡》,規定各門課程學分分值,分值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定,和綜合素質成績掛鈎。
三、主要成果
我校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受到師生和家長的歡迎和好評。鄭州市多所學校的教師都到鄭州八中學習校本課程,到實踐基地參加實踐類校本課程學習。
1.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對大自然的接觸,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熱愛生命的意識;拓展訓練和體育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實踐中,學生學會了基本的交通、消防、急救等生活常識;在舞蹈、陶藝、剪紙等活動中,學生擁有了欣賞美與表現美的能力;在野炊、縫製衣服、烘焙食物等團隊活動中,學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2.提高了老師的素質
學校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過程中認真努力,課程知識與課程開發能力不斷提高,責任心和創造性都得到體現和強化,團隊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3.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從綜合實踐基地投入使用和校本課程開設以來,我校的綜合實踐基地和校本課程模式已經成為鄭州市教育改革的一大亮點和素質教育的一張名片,許多本地和外地的學校都來此參觀學習,平均每年有萬餘人次,其中包括新加坡、日本等國外同行和學生。
4.為促進全市素質教育提供了平台
我校為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做出了應有的努力,也為鄭州市素質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鄭州市教育局將我校的校本課程及綜合素質實踐基地定為局屬中學的定點實踐基地,從2009年開始有計劃地利用實踐基地安排鄭州市中小學生到我校基地進行實踐。
四、推廣與反思
1.長期的實踐,使我校的校本課程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校本課程開發的可操作性。從我校的經驗和成果上來看,開發適合自己的校本課程,只要符合學生的需要,與當地的資源相結合,在有一定專業水平人員的指導下,各地學校應該都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校本課程平台建設的可行性。校本課程的實施需要一定的平台,它可能是一個綜合性的基地,也可能是幾間小小的平房,其作用不是體現在投入資金的多少,而是體現在與校本課程內容結合的緊密性上。雖然不是每個學校都有能力建成一個功能齊全、運轉良好的實踐基地,但每個學校都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需要,建成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校本課程實施平台。
理念的可推廣性。我們校本課程開發成果的作用不在於使其他學校模仿或讚嘆,而在於傳達一種理念,即學校完全可以通過挖掘自身的潛能,在理念上不斷向素質教育靠攏,把自身的努力和成果轉化為實際的效果,從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是一個持續、動態的發展過程,隨著社會和環境的變化,校本課程要永遠圍繞學生髮展這一主題,不斷開發更新,推出一系列更新穎、更有價值的課程。
2.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思考
校本教材的地域性強,能夠適應當地甚至是本校學生的客觀需要,但多數並不宜大範圍推廣和使用,應以借鑑為主。
在倡導功能性課程和生態化課程的今天,我們還需要加大開發校外課程資源,儘可能給學生提供零假設的真實體驗場景。
如何改革評價方式、形成科學系統的評價操作體系?我們想應該是不斷朝著使評估內容更全面、評估方式更靈活的方向努力,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評估的項目和內容繁多、評價制度有漏洞等情況,這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合力探索,勇於在實施中改進。
我校的校本課程如今已經初步實現了與國家課程的結合,那麼如何找准其與學生未來長期發展的結合點,應當是我們重點思考的內容之一。
(責 編 莫 荻)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