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山地養雞免疫失敗的分析1

2023年09月01日

- txt下載

山地養雞在信宜市已頗具規模,聞名遐邇,2000年飼養量近1億羽,產值約26億元。但近年來,山地養雞免疫失敗屢見不鮮,給養雞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一、免疫失敗原因 導致山地養雞免疫失敗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疫苗質量差,效價低 1.疫苗過期失效。鎮獸醫站對本鎮的疫苗需求量估計不準確,進貨過多,使用過剩,造成超過了有效使用期。 2.疫苗本身質量差。目前,市場上疫苗種類多,產地各異,價格不等,質量難辨。 3.疫苗貯存保管不當。疫苗的貯存有嚴格的要求,病毒疫苗在0℃以下,細菌苗在0~8℃保存。基層站無冷藏設備,一般只有普通冰箱,有的養雞戶甚至把購回的疫苗放置在水池(缸)中,這些做法都不能達到疫苗的最佳保存溫度而導致效價降低。 4.疫苗運輸不當。運輸時溫度過高或陽光直射。 5.疫苗反覆凍融。反覆多次停電或停電時間過長而沒有發電機等應急措施。 6.水質不良。在飲水免疫時,用山水、河水或自來水。因山水、河水含有病原微生物,自來水含有漂白粉,這些因素都會降低免疫效價。 7.稀釋不當。使用時不按要求稀釋,過濃或過稀,或不正確使用稀釋液。 8.器具不幹凈。注射器、針頭、鑷子、稀釋疫苗的容器不幹凈,很少更換針頭。有些養雞戶用消毒藥消毒的瓶子稀釋疫苗,導致接種失敗。 9.混藥接種。有些專業戶在HVT疫苗中加入抗生素,以為既可預防MD(馬立克氏病),又可防細菌感染,然而抗生素會改變pH值而滅活馬立克氏病毒,致使免疫失敗。 (二)免疫程序不當 1.推遲免疫。如雞新城疫(ND)的首免推遲到12~14天齡,認為太早會傷雞。但是ND母源抗體在7天齡時開始逐漸消失,首免需7天左右雞隻才能建立完善的免疫保護,以至由首免到出現免疫力的12~19天齡這一較長的時間內因母源抗體消失而出現免疫空白期,當現場受ND病毒襲擊時,易爆發ND。 2.提早免疫。除馬立克氏病疫苗外,其餘疫苗宜在雞隻日齡稍大時免疫,才能收到免疫效果。 3.頻繁免疫。有的養雞戶害怕傳染病流行,在短期內多次接種或同時進行多種疫苗免疫,由於免疫時受疫苗間的相互干擾而達不到理想的免疫保護。 (三)雞群存在疫病,免疫無效 山地養雞是在山坡上搭建欄舍,白天雞隻外出在山地到處覓食和活動,晚上回到欄舍內棲息,飼養環境比較簡單、粗放。正是這樣,一旦雞隻帶毒帶菌,就會排毒散毒,傳播疫病。事實證明,很多疫病如傳染性囊病、雞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雞敗血支原體感染、雞傳染性貧血、網狀內皮增生症、呼腸胍病毒感染、球蟲病、大腸桿菌病和沙門氏桿菌病等,都能損害雞的法氏囊、胸腺等免疫器官,降低雞體抵抗力和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得不到應有的免疫應答而造成免疫失敗。MD的早期感染會引起免疫雞群的死亡增多。因為在HVT疫苗接種後需要7~14天才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在這7~14天的免疫空白期內,出雛室和育雛室現場受MD病毒嚴重污染時,即可發生感染。 (四)免疫劑量不當,效果不佳 1.劑量過小。為了降低疫苗成本,減輕雞隻反應,有意減少免疫劑量。 2.劑量過大。刻意加大免疫劑量,造成免疫麻痹甚至誘發疫病或急性中毒。 3.劑量失控。在MD疫苗免疫時,疫苗稀釋後超過30分鐘仍未注射完畢,使疫苗病毒滴度迅速下降,影響免疫效果,或不頻頻搖勻疫苗,致使疫苗注射劑量大小不一,先注射的劑量過大,後注射的劑量過小或僅為稀釋液。 (五)飼養管理水平較差 由於山地養雞是一種開放式、粗放型的飼養模式,飼養環境和管理水平都較低,所以雞舍的防疫衛生條件較差,易受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免疫失敗。生產實踐證明:飢餓、寒冷、缺水、停電、擁擠、移欄、剪嘴、氨氣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閹雞、驚嚇、飼料變質、營養不良、濫用抗生素(已證實金黴素、慶大黴素對MD病毒有滅活作用)、維生素等多種因素,都能影響雞體的免疫應答能力,造成免疫失敗。 (六)接種技術失誤影響免疫 1.接種方法不當。如用滅活疫苗作飲水免疫,或作滴鼻/點眼;油乳劑滅活疫苗出現水油分離時仍接種雞隻;該採用滴眼/滴鼻或噴霧免疫的弱毒疫苗如NDⅣ系疫苗用作肌注等,這些方法都往往起不到相應的預防效果。 2.疫苗選擇不當。如新場址、幼齡雞應選弱毒疫苗免疫,以免散毒和誘發疫病;在疫病常發區宜用毒力較強疫苗或用弱毒疫苗加大劑量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否則效果不佳。 3.操作不小心。如為求速度,在皮下注射NDⅠ系疫苗時,不能保證每隻雞的正確接種量,注射器的定量控制失靈,或針頭堵塞等,從而達不到防疫的目的。(未完)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