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採用礱糠稻草覆蓋技術對雷竹筍生產效益的影響

2023年09月02日 - txt下載
雷竹因其筍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市場
歡迎,本地有一定的栽培歷史與規模。但目前對雷竹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還相當不足,為此,我們在岑港鎮大廟村設立雷竹「礱糠稻草覆蓋技術」試驗示範點,旨在通過該技術的試驗研究和推廣應用,對當地雷竹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試驗材料和方法
1、試驗材料 (1)試驗地設在岑港鎮大廟村墳坑山,坡度15度,座東朝西,為紅壤土。面積0.25畝,竹齡6年生,立竹量272株(密度1088株/畝),立地條件中等,但經營水平低,立竹個體小(胸徑多小於3公分),缺乏日常肥水管理。(2)準備礱糠約300袋;稻草1200斤,切成三段;尿素50斤。
2、本試驗於12月22日進行覆蓋 覆蓋前先疏鬆表土,接著均勻撒施尿素50斤。用水澆透園地(應使水透及竹鞭),再覆蓋已切成三段的稻草1200斤(該層厚度約15公分)。用水澆濕稻草後覆蓋礱糠300袋(該層厚度約25公分)。同時對竹園四周圍好籬笆,以提高保溫效果,並防止家禽破壞。
為便於母竹留養,本試驗於3月19日揭去覆蓋物,使竹園處於自然出筍狀態。
3、觀察和記錄內容 (1)各種材料成本、用工量並折算成現金;(2)地層與外界露天溫度記錄;(3)出筍日期、產筍量和產值記錄。
二、試驗結果和分析
1、增溫效果和出筍時間 從小區試驗看出,本試驗覆蓋後第二天,地表表溫度就達到15℃,以後持續保持平均14.8℃的地表溫度,平均溫差6.1℃,有效溫差(地表溫度-10℃)4.8℃。由此說明,本試驗所採用的覆蓋材料和相應厚度具有顯著的增溫效果,能充分滿足雷竹10℃的始出筍溫度和達到200℃的有效積溫的要求。
由於具備了上述溫度條件,本試驗園地的雷竹經覆蓋25天後於1月23日有初筍產出,覆蓋45天後,即2月7日進入出筍高峰期,出筍高峰持續42天,到3月19日結束,整個產筍過程持續72天。
2、產量、產值和效益情況 本試驗共產筍523.3斤,折畝產量2073斤;總產值2414.5元,折畝產值9658元/畝;平均筍價4.7元/斤。本試驗各種生產成本(包括材料、用工等)共計862.5元,因此實際純收入1552元,畝純收入6206元,與常規栽培竹園相比,畝純收提高4000元以上。以上數據說明,採用「稻草+礱糠」的雷竹早出高產覆蓋技術,能顯著提高雷竹園的綜合經濟效益。
三、結論與探討
1、試驗表明,以「礱糠、稻草」為主要原料的雷竹早出高產覆蓋技術,具有顯著的增溫效果,能有效地調控雷竹出筍季節,極大提高雷竹經濟效益,對促進我區雷竹生產的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雷竹早出高產覆蓋技術是整個雷竹生產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要充分發揮該技術的綜合經濟效益,就必須採取綜合性的技術措施:
首先,在確定雷竹覆蓋時間時,應儘量使出筍高峰與春節等雷筍消費旺季相適應,一般以12月中旬進行覆蓋為宜。
第二,進行覆蓋的雷竹園宜選擇竹齡4年以上,立竹量達到800~1000株/畝左右,且分布均勻的雷竹園。
第三,必須加強竹園的日常管理,特別要抓好雷竹6月行鞭,9月筍芽分化,11月筍芽膨大等幾個雷竹生長的關鍵時期的肥水管理工作,充分改善土地營養條件,提高雷竹地上和地下結構的生活力,為雷竹高產高效奠定基礎。
3、保持良好的立竹結構是實現雷竹連年高產豐產經營目的的生活力,為雷竹高產高效奠定基礎,良好的立竹結構要求立竹量達到800~1000株/畝左右,立竹胸徑保持在3~5公分之間,1~3年生母竹占70%以上,母竹留枝數在12檔左右。
4、為防止雷竹連續覆蓋,母竹留養困難,而導致竹園立竹結構衰退的狀況,必須正確處理好挖筍與養竹的關係,母竹留養可採用以下2個方法:
一是實行2年覆蓋,1年休閒留養母竹方法。覆蓋年份少留養,休閒年份多留養,這種方法比較合理。
二是在采筍量過半,產筍高峰即將過去時,除去覆蓋物,以迅速降低地溫,控制延遲竹筍出土,在氣溫回升時,進行母竹留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