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閩台乞龜民俗 慈惠宮廟會

2023年08月07日

- txt下載

山格鎮慈惠宮位於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平和縣山格鎮山格村,是省級涉台文物保護單位,其閩台乞龜民俗列入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據記載,現宮中供奉的大眾爺公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當地民眾為了紀念戚家軍抗倭救民,將戚繼光奉為神明,長期香火供奉,以表思念。明、清年代隨著民眾遷徒台灣,大眾爺神明在台灣廣為供奉,是閩台兩岸信眾親緣的歷史見證。
每年一度(農曆七月十九)的漳州市平和縣山格慈惠宮廟會,主題活動是戚家軍祭祀儀式,即漳台乞龜民俗。
漳台乞龜民俗作為慈惠宮趕廟會特有的傳統習俗之一,聲名早已遠播海內外,成為閩台共同信仰的傳統民俗活動。台灣雲林縣的寒林寺與泰安宮,是由山格慈惠宮分靈出去的廟宇,三座廟宇都將烏龜奉為信仰物,都有類似摸龜祈壽的民俗。該民俗活動由山格慈惠宮與台灣的寒林寺、泰安宮聯合向福建省申報「非遺」,以被確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一年一度的廟會慈惠宮現場人山人海,香火縈繞。最引人注目的是天井裡很多大小不一前來赴廟會的靈龜,大人小孩爭相去觸摸它們的身體,以此祈求平安、吉祥、長壽。
據有關史志記載,這座慈惠宮始建於北宋初年(公元960年),雖然屢毀屢建,但自明洪武元年(1368)以來,宮廟主體建築分金始終無變,風格始終「修舊如舊」,迄今已有1050多年歷史。因此說,慈惠宮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古建築,是一座名副其實「千年古剎」。
走近慈惠宮,慈惠宮背靠山格山,前橫馬肚溪,坐北朝南,三間二進,琉璃碧瓦,仰紅俯綠,備極華煥。前殿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單檐懸山頂,三川燕尾脊式,抬梁式構架;明間正脊升高,飾二龍朝鯉魚托火珠;兩次間較低,正脊各飾一龍,龍身倒卷龍頭朝內,脊端燕尾。殿前兩側置石獅一對,踞坐於四周雕刻八寶紋理的束腰須彌座上,兩廂顧盼,活靈活現。前牆作儀門,明間內凹,開中門,兩側對看各配一邊門。正門額懸金字匾「慈惠宮」,遒麗蒼勁,位書法家沈碩舜所題。門豎刻聯:「慈心安居古廟家家朝拜為謝神恩;惠意正定座祥宮戶戶敬仰乃頌明德。」鑲名「慈惠」,陽凸燙金,輝煌顯眼,直指人心。
走進慈惠宮,前殿兩山前各築神壇,上砌雙層重檐歇山頂式磚神龕,前配軒式拜亭。前殿中梁,左懸大銅鐘,右掛大皮鼓。前殿和正殿中隔天井,左右各設過水廊房,相通前後兩殿。正殿正面敞開,三面築牆,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燕尾脊式,抬梁式構架。屋頂琉璃碧瓦,仰紅俯綠;明間飾二龍護寶塔;脊端外飾雙燕尾,內配卷草翹角。正殿內立圓石柱6根,檐柱和內外金柱2根,下布剔雕八角石礎,上接木柱。前後金柱間正貼「二通三瓜」疊斗式五架抬梁。正殿6根圓柱各鐫聯語,檐柱聯「一片慈懷臨庶眾,萬般法相濟人家」;外金柱聯「慈海泛靈稃普度眾生登道岸,惠人明正直包羅萬象啟神宮」;外金柱聯「座上蓮花菩薩慈悲看世相,爐中寶篆陰陽燮理濟群生」。殿內懸匾二方:一為「在雲霧中」,草書,字跡逸宕靈動,為明萬曆年間浙江按察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左參議張佐治手書;二為「白雲深處」,楷書,字跡遒媚渾深,為命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所書,至為珍貴。正殿後牆前設神壇三,供奉三寶、觀音、彌勒、十八羅漢、伽藍爺公、大眾爺公等,肅穆莊嚴,威靈顯赫。
慈惠宮原本主祀觀音菩薩,原名馬溪岩,又稱觀音亭。
直到明代末年,宮中建起「廟中廟」,也就是在正殿右次間磚砌硬山式雙坡神龕,龕開中門,龕中侍奉「大眾爺公」雕像,烏面長須,身著官服,頂戴雙翎冠帽,手持龍杖,端坐龍轎,氣宇軒昂,氣象威嚴,正如神龕兩側屏風聯語所云:「浩氣如虹思掛劍,清聲引鳳憶吹簫」;「大我自然無我,眾魂提振國魂」。
據傳,「慈惠宮」供奉的「大眾爺公」是明朝時抗擊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繼光的「化神」。據史料記載,明嘉靖晚期,倭寇開始大規模侵犯我國東南沿海。平和縣山格一帶雖然不是沿海地帶,但由於地處九龍江西溪支流的花山溪、高際溪、馬肚溪等河道交叉點,水上交通方便,因而屢屢受到倭寇的侵擾。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從福清、莆田、泉州直驅南下進犯漳州。經天寶、南靖、漳浦後,進入平和縣,所經村鎮被倭寇「焚劫殺掠不計其數」。在此緊急時期,朝廷派遣山東蓬萊人戚繼光帶領將士南下,進入平和,運用當地的抗倭力量,與倭寇展開激烈戰鬥。由於「戚家軍」英勇善戰,加上鄉兵對倭寇懷有深恨,同仇敵愾,倭寇節節敗退,倭寇被殲滅四百人,而戚家軍僅陣亡80多人。
「戚家軍」在山格驅逐倭寇後,平和縣民眾感念戚家軍平倭之功德,把戚繼光和陣亡將士奉為神明,視為地方保護神,欲建寺廟祭祀。但由於連年遭遇倭寇的擄掠燒殺,生產凋敝,根本拿不出銀子蓋新廟,便在馬溪岩(觀音亭)正殿右側右殿內建「廟中廟」,主祀戚繼光,當地民眾尊稱為「大眾爺公」;同時,在前殿右側設壇俸祀「戚家軍」山格抗倭陣亡將士,當地民眾尊稱為「眾公媽」。據漳州文管部門考證,這座宮廟是漳州地區惟一奉祀戚家軍陣亡將士和拜祀戚繼光的宮廟,具有較高的文物歷史價值,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隨著「大眾爺公」信仰的逐漸深入,慈惠宮自明末清初以來還逐漸形成了以祭祀「大眾爺公」為中心的系列民俗活動,每年七月十五至十九,都要舉辦「扛豬公」、「擲孤米」、「靈龜歸廟」、地方戲表演、龍藝表演等內容豐富的紀念活動。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扛豬公」。每次「扛豬公」時都要有三頭大公豬和一隻羊,「豬公」口含「菠蘿」(方言諧音「旺來」),身披用大紅紙剪成的豬公衫,衫上貼有「合境平安」,還有「福」、「祿」、「壽」、「喜」等字樣,脖子上還掛著一大串銅錢,伏在特製的「豬公轎」上,由四位穿明朝長衫的青壯漢子扛著沿街遊行,後面還跟著一支吹吹打打的樂隊,緊隨其後的是臨時請來的戲班,「戲子」們或化裝成《西遊記》人物,或裝扮成「八仙過海」里的神仙,而且還雜以清唱。最後,才來到山格慈惠宮(大眾爺公廟)前,朝拜「大眾爺公」,整個活動真是熱鬧非凡。這種宰豬羊、塑龜黿結隊朝拜的年例,是當年「戚家軍」殲倭告捷,百姓慰勞戚家軍民俗的傳承。廟會期間,廟裡照例為香客免費供奉客齋飯五天。據老人說,大眾爺公廟會,自明朝中葉創立至今,年年廟會、香火不斷,代代相傳。舊時前來朝拜大眾爺的船隻,多時有三五百條,沿「大眾爺公廟」前馬溪排成船隊,順流直下數公里遠,蔚為壯觀。如今,這一風俗從明代至今,綿延不衰,「大音自成曲希聲嘆古今,眾唱本萬籟浩歌泣鬼神」。這一系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區域性特點的民俗活動,既重現了當年民眾歡迎犒勞戚家軍的場景,反映百姓對戚將軍的愛戴和追思,又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紀念除暴安良的英雄,緬懷抗禦侵略的英烈。慈惠宮紀念戚家軍抗倭民俗儀式(閩台乞龜習俗)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以其豐富的積澱、深厚的根基、獨特的魅力,培育、滋養、聯繫和吸引著海峽兩岸同胞和海外僑胞,鮮明地向世人昭示了海峽兩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手足情深的歷史淵源。
近年來,慈惠宮已成為海外僑胞、港澳台胞回祖國大陸參觀朝拜的一個新熱點。到山格慈惠宮大眾爺廟尋找祖廟分靈和進香的信眾越來越多,據慈惠宮管委會會長吳青海介紹:每年舉辦「大眾爺民俗節」活動,前來參加活動的台胞有兩三百人。1991年慈惠宮重修時,不少台胞為了表達他們不忘祖宗,不忘家鄉的情懷,踴躍捐款籌建。在平和投資創業的台胞胡捷允先生是山格慈惠宮重建發起人之一,台灣苗栗縣的陳泳村先生、施宏先生、陳谷名先生,台灣鹿港黃忠慕、林麗春伉儷,以及台灣彰化縣的陳鏡中先生,陳文華、胡雪珠伉儷等,在回鄉尋根謁祖之機,踴躍為重修捐款,並在慈惠宮邊上共同修建起了一座慈惠閣。隨後,兩岸「大眾爺公」信眾日益龐大,活動日益頻繁,捐資擴建配套「大眾爺公廟」設施不斷增多,在慈惠宮宮前廟後及左右兩側不斷興建起「八卦亭」、慈惠樓、八角亭、樓閣、大埕、涼亭、左右兩廂碑廊、大眾劇場、文化活動中心、老人活動中心、青年科技館等基礎設施,初步形成一個規模宏大、聖地整潔、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宗教朝聖、民俗活動、民間信仰、休閒旅遊勝地,既為「大眾爺公廟會」民俗活動提供足夠寬敞的場所,也為廣大信眾利用廟會舉辦農副產品市場交易,促進生產與生活用品的物資交流,也為地方有關部門開展「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提供一個良好載體和平台。
平倭功績萬民仰,心香一瓣慰忠魂。戚繼光入閩抗倭功惠民眾,山格一帶四鄉民眾感恩戚繼光恩德,將「戚繼光」神化為慈惠宮「大眾爺公」,連同剿倭殉難將士(後人稱為「眾公媽」)一併奉侍。這既與戚繼光在平和山格平倭業績有關,同時也是民俗自然演化的結果,是人們追思戚將軍平倭功業的宗教化表現形式,也是區域性民眾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民間形式,對倡導文明健康的社會風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影響。
慈雨無聲穌萬物,惠風著意指群生。慈惠宮這座千年古建築,已然成為一方風土人情的眷戀,一種民間民俗信仰的載體,更成為一種文化情感的寄託、愛國情懷的搖籃……,對於我們,對於忙碌而浮躁的現代社會,慈惠宮依舊古風襲面,寧靜致遠,那慈雨惠風般無聲卻著意的鄉愁讓你觸手可及,畢竟,那是我們心中的美、是我們文化的根,是我們傳統的魂。(本文根據張萬土、宗教那些事等提供的資料整理而成)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