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未選擇的路教學反思

2023年10月09日

- txt下載

篇一:10《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1]
未選擇的路 教案
【教材分析】
《未選擇的路》是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首詩歌。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表面平易,而實際上卻蘊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傾訴個人經歷,而實際上卻表達了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共同的感受。全詩一共四節。第一節: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兩條都想去,他看一條路到盡頭。第二節:他選擇人少的一條路,這條路充滿挑戰。第三節:他想留下一條路改日再來走,但路很長很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來了。第四節:他回憶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選擇的那條路。這首詩表面上說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徵手法,與之前學過的《在山的那邊》《行道樹》一樣。在這一點上,讓學生好好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如「山」與「海」的象徵意義,就更容易理解本詩了。
【學情分析】
《未選擇的路》是一首新詩,闡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詩人運用象徵的手法,以道路比喻人生之路,比較淺顯,但因為初一的學生經歷和閱歷都較少,學生可能理解的較膚淺。對初一學生來說,如果學生不能真正與文本、與同學、與教師互動,所以引導學生成功參與是讓學生品味透此詩的必走路徑。另外,可以讓學生反覆朗讀,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理解詩歌蘊含的深刻哲理,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識記「幽寂、延綿、荒草萋萋」等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熟讀《未選擇的路》。
2、 通過朗讀,分析理解本詩象徵手法的運用。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
2、 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教法】
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相互交流,相互啟發。
1、朗讀法。
2、聯想想像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理解詩歌的豐富內涵,啟發對人生和理想的深入思考。
【課型】
新授課。
【教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啟思:
如果你行進在路上正好遇到了岔路口,你該怎樣走?你必須得選擇一條,一條平順,一條充滿荊棘,當你選擇了一條在走的過程中遇到了磨難,你有什麼想法?其實人生道路的選擇未必不是這樣,一旦選擇絕無回頭的機會,因為時間已經過去。所以選擇時要慎重。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的,風雨會不期而至,你必須勇敢的面對。而且你的人生道路只有你能做主,不能隨波逐流。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也是寫「路」的詩《未選擇的路》,看看錶達了作者對人生之路怎樣的思考。
二、 新授:
(一) 作者簡介: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遊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學生活動:
(1) 了解。】
(二)朗讀課文
1. 學生聽讀。
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2.自主學習生字詞。
幽寂:幽靜,寂寞。
延綿:綿延。
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鎮靜:情緒穩定或平靜。
憂鬱:憂傷,愁悶。
3.學生朗讀,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麼?從哪可以看出來?
4.分析詩歌的結構。
【學生活動:
(1) 聽朗讀,學生自由朗讀。
(2) 識記理解字詞。
(3) 識記生字詞。
(4) 感知課文。】
(三)探究交流
【學生活動:
(1) 合作探究。
(2) 交流。】
(四)研讀賞析
1、反覆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
2、全詩共4小節,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麼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4、請找出你最喜歡的、感受深的詩句,如果能簡單說出理由。
【學生活動:
(1) 朗讀。
(2) 合作探究。
(3) 討論交流。】
三、 鞏固訓練:
1、 解釋詞:幽寂、延綿、荒草萋萋
2、 作者為何以「未選擇的路」為題?
3、 本詩主要應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4、 詩中流露了作者一種怎樣的複雜感情?
5、 本詩蘊含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學生活動:
(1) 解釋詞語。
(2) 討論交流。】
四、 小結
本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宋代大詞人晏殊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也希望同學們的人生之路上走出精彩,走出成就。
五、 布置作業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A:課後進行搜集整理,另外寫出兩條關於「路」的名言警句。預習《十三歲的際遇》
B:課後進行搜集整理,另外寫出兩條關於「路」的名言警句,並談談你的理解感悟,字數不限。預習《十三歲的際遇》
【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佇立(思索)
決定(選擇)
選擇之後的悵惘
多年後的回顧、嘆息
人生之路
【教學反思】
本首詩歌的教學我精心分析了教材和學生思維特點設計了教學環節,力求按照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安排教學程序。本篇文章內容屬於人生哲理詩,相對初一的學生來說較為難懂,主要是引導學生明白:在面對人生選擇時應該慎重,不能隨波逐流,要做出自己的選擇。
因此,首先在導入上改變了以往的思路。我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個「走路」的故事,如果你行進在路上正好遇到了岔路口,你該怎樣走?你必須得選擇一條,當你選擇了一條在走的過程中遇到了磨難,你有什麼想法?學生答:「會想到自己選錯了道路,會特別留戀另一條未選擇的路。會調轉頭重新選擇」然後,我又講道:「有兩條道路,一條平順,一條充滿荊棘,你會選擇哪條?」學生答:「充滿荊棘的,因為他充滿了挑戰,可以磨練自我。」接著我就給與他們的回答以肯定,順勢引入今天的課文,「其實人生道
路的選擇未必不是這樣,一旦選擇絕無回頭的機會,因為時間已經過去。所以選擇時要慎重。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的,風雨會不期而至,你必須勇敢的面對。而且你的人生道路只有你能做主,不能隨波逐流。」
其次,我沒有急於去講解,而是讓他們去一遍遍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主題思想,學生能在朗誦中體味詩中所蘊涵的感情。
第三,我讓他們展開討論,人生道路如何選擇?引導他們開始能對於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進而正確的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後,給出題目進行研讀賞析,以加深對詩歌內涵的理解。這樣,真正落實了三維目標。
這節課的成功源於對教材文本和學生的精心分析,所以我認為:離開學情的教學是沒有目的的,離開文本的教學是盲目隨意的。
篇二:《未選擇的路》教學案
《未選擇的路》教學案
授課時間:授課班級:
授課教師: 授課課型:
[教學目標]
1. 通過品味詩歌,悟出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 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 掌握有關象徵的知識。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為什麼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
象徵手法在詩中的運用。
[教學方式]誦讀法、聯想想像法
[教具運用]常規、多媒體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反思]
[課前檢測]
一、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弗羅斯特涉足 佇立 叢林 ....
荒草萋萋 幽寂旅人 回返 ....
二、解釋下列詞語。
涉足:佇立:
叢林:幽寂:
延綿:荒草萋萋:
三、 文學常識。
1、《未選擇的路》選自《 》。作者是__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詩人______。作品有《___》《_____》《西去的溪流》等。其詩歌洋溢著濃郁的田園氣息,他也因此被後人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他的詩風。
2、本詩中的「林間岔道」實則象徵了_____________。 3什麼叫象徵?
四、給下列詩句劃分節奏,並在重讀詞語下面用「·」標註。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三、檢查預習
四、作家作品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共出版了10部詩集,這一首是其第三部詩集《山間》中的第一篇。
弗羅斯特以寫抒情短詩著稱,它的抒情短詩的質量很高,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勞倫斯指出他的主要藝術成就就在於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徵的意象糅合起來,用抒情詩的形式表達。
弗羅斯特年輕時當過工人、瓦匠、教員、新聞記者等,後考入哈佛大學,後因經濟問題輟學歸家經營農場,其間開始寫詩,1912年,已近40歲的弗羅斯特做出一個重要決定,賣掉祖傳的農場,放棄在一所師範學校教書的職業,攜妻拖子,移居倫敦郊外的一所板房之中,準備為撞擊詩壇大門做奮力一搏。他很快在倫敦為他的詩作找到出版商,次年詩集《一個男孩的心愿》出版,使他的名聲一時大噪。1914年第二詩集《波士頓以後》的出版,詩人的名字開始在美國流傳,1915年詩人決定回到帶給他創作靈感的祖國,歸國後,他被尊為詩壇領袖,獲得眾多榮譽(獲包括哈佛在內44個大學的榮譽學位、獲四次普利茲獎等),但詩人不為聲名所累,一直潛心寫作,筆耕不輟,直到他逝世前一年尚有詩集面世。
五、新課學習
1朗讀全詩,體會詩歌的蘊意。
2指導學生朗讀,注意掌握詩歌節奏(停頓、重音) 示例: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 ..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3學生討論,自由朗讀,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4再讀全詩,體會作者情感。
5詩作運用了象徵手法,什麼是象徵?怎樣理解詩中「路」的象徵意義? 明確:象徵:把看不見摸不著的含義(抽象的東西)寄托在一個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上表達。
這首詩是把「人生的道路」依託在「自然之路」上, 借「自然之路」來寫「人生之路」。
六、課堂總結
七、課堂鞏固
八、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導入
二、新課學習
三、課堂討論
1理清詩歌脈絡,體會詩人面臨選擇時的思想情感。
全詩共4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寫路前之望。
第2自然段,寫慎重之選。
第3自然段,寫途中之思。
第4自然段,寫將來之憶。
2分析課文
1) 第1節是說什麼?站在林中岔路口,「我」為什麼「久久佇立」極目
遠望?
2) 第2節寫的什麼?詩人作了怎樣的選擇?這又意味著什麼?
3) 第3節又寫了什麼?兩條路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詩人對自已的
選擇作了怎樣的思考?寫出詩人怎樣的心理?
4) 第4節詩人告訴我們什麼?有沒有告訴我們他選擇的結果怎樣?詩
人強調了什麼?
3再讀課文,探究思考:
1) 詩人為什麼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2) 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四、課堂總結
弗羅斯特在詩歌風格上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樸素無華,含義雋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於平淡無奇的內容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中,本詩堪稱這方面的典範。其特點主要有:
1)象徵手法的運用。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引起人們生動豐富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道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徵。
2)取材自然風光。詩中「未經腳印污染」的「小路」、「黃色的樹林」、萋萋的「荒草」、滿地的「落葉」等意象鮮明地表明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3)第一人稱的表現手法。
五、課堂鞏固
六、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要在兩條道路、兩種思想或兩種行動中做出選擇,不同的選擇將決定不同的人生方向。試結合自已的實際,談談自已的選擇。
七、布置作業
[教學鞏固]
1.文學常識填空。
①《未選擇的路》是________國詩人________的一首廣為傳誦的___________詩,是其第三部詩集《______》中的名篇。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個面臨選擇的人和他進行選擇時心態,至於選擇的具體內容並沒有寫出,詩人的著眼點是_____本身。]
2.給詩句選擇適當的詞語。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____,
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 我向著一條路____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3.對下列加橫線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黃色的樹林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涉足:趟過水進入某種環境。
B.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延綿:延續不斷。
C.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D.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佇立:長時間地站立著。
4.按要求默寫。
寫出《未選擇的路》一詩中表現了「我」對已選擇的路的無怨無悔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體會詩人在詩句「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象徵和比喻的區別是什麼?
篇三:4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
4詩兩首(二課時)
課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授課時間:授課班級:
第一課時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學習目標】①理解詩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
②理解象徵與比喻的區別。
③背誦詩歌。
【重點難點】①理解詩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
②理解象徵與比喻的區別。
【知識連結】
1.關於作者 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他的詩具有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讚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2.關於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裡,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裡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活動設計】
一、預習
1、朗讀詩歌,劃分朗讀節拍。
2、寫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與追求、勇於面對現實、擁抱苦難的詩句。
二、合作探究
1.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2.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3.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1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後,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
三、小組展示(成果彙報)
四、課後鞏固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 , 不要

4詩兩首(二課時)
課題:《未選擇的路》授課時間:授課班級: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
【學習目標】①通過品味詩歌,悟出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②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③了解一點關於象徵的知識。
【重點難點】①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為什麼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
②對於象徵的理解。
【知識連結】
關於作者: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遊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
【活動設計】
一、預習
1、讀准下列字音:
涉足() 佇立( ) ..
萋萋()幽寂(
) ..
2
2、寫出《未選擇的路》一詩中表現了「我」對已選擇的路的無怨無悔的詩句。 二、合作探究
(1)請反覆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
(2)詩中第二節,詩人說另外一條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為什麼又說它「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3)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4)這首詩蘊涵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5)什麼是象徵?象徵跟比喻有什麼區別?
三、小組展示(成果彙報)
四、課後鞏固
掉落深井,/我大聲呼喊,/等待救援——
天黑了,/黯然低頭,/才發現水面滿是閃爍的星光。
我總在最深的絕望里,/遇見最美麗的驚喜。
1
(3分)
2.「掉落深井」、「閃爍的星光」除了在詩中看作是真實的情況外,還可以使你聯想到什麼?(2分)
3.詩的結尾兩句飽含怎樣的人生哲理?(1分)
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可分隱寓性象徵和暗示性象徵兩種。如《藥》結尾寫革命者夏瑜墳上的花圈,就是一種象徵的表現手法,它一方面象徵革命者是殺不盡的,必將後繼有人;另一方面也表明革命的前景光明和充滿希望。
手法。
3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