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辯論法在翻譯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辦法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隨著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翻譯教學的問題也逐步引起學界關注。翻譯教學本身正面臨很多問題,亟須找出能解決翻譯教學問題的辦法和出路。本文作者找到了辯論法在翻譯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辦法, 並通過實證調查研究證明其實踐性和可行性,從而真正解決翻譯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當今問題重重的翻譯教學解決了難題,找到了出路,從而提高翻譯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翻譯教學的現狀和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和高科技的發展,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的翻譯教學必須進行切實的改革才能應對國家和社會對高水平翻譯人才的迫切要求。在我國,翻譯課是英語專業高年級階段的核心課程, 其重要性不容置疑。然而其實際效果與學生的反響卻不容樂觀,翻譯教學中問題重重,翻譯教學改革任重道遠。
在當今大多數翻譯課堂上,翻譯教學手段採取的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無需考慮課程設計、教學目的以及學生的感受,教師“填鴨式”地傳授知識,而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從而使翻譯教學呈現出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特徵。
筆者認為,國內的英語翻譯教學應該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思路, 改變以教師一言堂教授的傳統翻譯教學模式,研究英語專業翻譯課教學法問題,這對英語課堂教學和改革具有直接意義。
二、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理論與合作學習策略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語言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就能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背景下, 即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藉助他人的幫助,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過程而獲得的。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策略,學習者以小組形式參與,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為獲得最大的個人小組學習成果,達到共同學習目標而進行合作互助,從而在最大限度上促進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 合作學習從教學過程的集體性出發,著眼於學生之間的互動性。
(二)網絡技術輔助與翻譯能力的拓展
研究者對翻譯能力的理解不盡一致。較傳統的看法認為譯者至少要具備紮實的語言功底、廣博的言外知識和敏銳的感受能力,翻譯能力就是“有無翻譯經驗及掌握與運用翻譯技巧的程度”。總之,國內外許多研究者把翻譯能力看成語言轉換及交際能力。但也有研究者提到運用翻譯工具進行翻譯輔助的能力。翻譯能力並不只涉及運用語言本身進行交際的能力,還包括在翻譯過程中使用翻譯工具來協助譯者完成翻譯任務的能力。
網絡信息資源為翻譯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譯者可以藉助網絡解決翻譯中遇到的困難,甚至可以直接找到對應的譯文進行參考, 還可以檢驗譯文地道與否,從而提高了翻譯的效率與質量及準確性。
三、在翻譯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上課之前
教師提前一次課給學生布置翻譯作業,並提出具體要求。翻譯作業應與下一次課教師重點講解的內容有關。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翻譯能力,難度上,材料應當具有一定的難度; 長度上,材料不宜過長,幾個句子或者一小段即可;內容上,要具備鮮活性、時代性、趣味性和多樣性,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由於該翻譯作業的內容涉及下次課的講課重點,所以,教師在布置翻譯作業的同時,還要交代必須注意的翻譯部分,並告訴學生,這些該注意的地方就是下次課的講課重點,並讓學生提前預習講課重點。
以定語從句的翻譯教學為例,教師布置了一小段話作為翻譯作業,裡面涉及幾個定語從句,而定語從句的翻譯就是下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 這時候,教師就要提醒學生,要提前預習定語從句的特點及其翻譯技巧,並在翻譯時特別注意定語從句的翻譯。
(二)第一節課
在多媒體教室進行該次課的第一節課,在第一節課中,學生必須完成四個步驟:
首先,在全體學生已經提前預習新課句型特點及翻譯技巧並了解翻譯作業原文的基礎上,讓每位學生在網絡的輔助下,獨自完成各自的翻譯作業。
然後, 待每個學生完成各自的翻譯任務之後,將班級劃分為幾個小組。 根據劃分的小組,每個小組內部確定自己的公共郵箱,小組成員把個人的譯文發到自己組的公共郵箱,認真閱讀組內成員所有譯文。
接著,組內成員湊到一起,充分討論,努力理解全文,利用各種翻譯技巧,綜合每人的譯文,取長補短,優化完善,整理確定小組最後的“完美”譯文。
最後,組內成員準備辯論材料,就辯論中其他組同學可能提出的各種質疑或問題做好相應的反駁和準備,確定小組辯論代表,並把最終譯文及相關資料製作成課堂展示多媒體電子文本。 (對於小組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將會在第二節課上時得到解決。 )這一階段的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
(三)第二節課
同樣是在多媒體教室進行該次課的第二節課,在第二節課中,學生也必須完成四個步驟:
1.教師簡單介紹翻譯技巧
第二節課同樣在多媒體教室進行, 上課開始,教師首先講解本節課的重點教學內容。還是以上面提到的定語從句的翻譯教學為例, 教師用大約 5 分鐘簡單講解定語從句的特徵及翻譯技巧(更為詳細的補充解釋放在下一步的辯論中進行), 讓學生在自己對定語從句預習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加深對定語從句的理解和學習。
2.小組代表課堂展示多媒體譯文
在教師大體講解完重點教學內容後,學生自願或者由教師隨機挑選一個組開始該環節。這一環節持續10 分鐘。 小組代表藉助多媒體課件展示譯文,解釋關鍵詞語,陳述翻譯過程、翻譯方法,分析困難句子結構,講解重要句型,尤其是剛學習的新句型(比如上面提到的定語從句)。在這一過程中,講解者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課堂初始教師的新課講解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若是講解者在教師新課講解之後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有新的想法,想修改自己的某部分譯文時, 在他講述譯文過程中要及時提出自己的新看法、新譯文;第二,對於講解者該組成員討論過程中未解決的問題,講解者要在講解譯文時及時提出來。 對於教師,教師應儘量避免打斷講解者,要多做記錄,以便後來評析。其他學生要集中精力聽講,適當做記錄,為接下來對講解者的評價及辯論做好準備。
3.問題與辯論
該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需要花費半個小時左右。學生自願或者教師隨便挑選學生向譯文講解者(答辯方)提問,提問範圍廣泛,大到譯文結構、翻譯方法、語言分析等,小到選詞或者發音等,然後講解者針對提問問題進行回答。期間,學生與講解者(答辯者)或其小組進行辯論。學生對講解者(答辯方)的講解進行評論,肯定或批評,肯定譯文的優點,批評其中的不當之處並提出自己的意見,而講解者(答辯者)或其小組對學生評論不當之處進行反駁。學生針對不同意之處繼續對講解者(答辯者)或其小組進行辯論。
教師的角色是主持人,保證過程的順利進行。 在學生辯論過程中,教師也應針對辯論中出現的有關問題向講解者及其他學生提出問題,讓其做答,從而進一步增強了辯論的氣氛。當問辯雙方或者其中一方受知識所限而使辯論受阻礙時,教師就要發揮其指導者的作用,指點迷津,“化解雙方矛盾”。
以上面的定語從句翻譯教學為例,講解者在展示自己譯文的同時要講解定語從句的翻譯方法及技巧,然後,學生對其提出問題並進行辯論。期間,教師針對定語從句翻譯方法及技巧問題再向學生及講解者提問,從而對剛上課時教師對定語從句講解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這樣學生對新課定語從句的翻譯學習也了如指掌了。
4.教師總結
辯論結束後,教師就要“趁熱打鐵”, 總結辯論整體情況及本節課重點內容。採用啟發式、指點式教學,首先教師吸收學生譯文中的合理及精彩之處,認可講解者譯文、電子課件及講解中的“亮點”,尤其對學生新句型的翻譯方法和技巧,教師應重點做出評價。 其次, 分析辯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尤其辯論中爭執的地方和中斷的地方,都是學生學習中的薄弱點和盲點,要讓學生牢記。最後,在學生的譯文基礎上,提出幾個可能的譯文,要讓學生知道,沒有標準譯文,譯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翻譯課堂中採用新的教學法———網絡輔助下的辯論式教學法,發現學生積極愉悅地學到了新課中新句型的翻譯方法和技巧, 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團結合作精神。
四、結束語
筆者認為,翻譯課程應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思路, 改變以教師一言堂講授的傳統翻譯教學模式,引入網絡輔助技術, 以建構主義和合作原則為指導,採用辯論式教學模式,改變翻譯人才培養方式,從而適應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 郭華.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假設與實踐操作模式[J].中國教育學刊,1998(5):47-48.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