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詩經《葛生》原文及賞析

2023年09月10日

- txt下載

  葛生蒙楚①,葛藤爬滿荊樹上,
  蘞蔓於野②。蘞草蔓延野外長。
  予美亡此,我愛已離人間去,
  誰與獨處! 誰人伴我守空房!
  葛生蒙棘,葛藤爬滿棗樹上,
  蘞蔓於域③。蘞草蔓延墓地旁。
  予美亡此,我愛已離人間去,
  誰與獨息! 誰人伴我睡空房!
  角枕粲兮,角枕晶瑩作陪葬,
  錦衾爛兮。斂屍錦被閃閃光。
  予美亡此,我愛已離人間去,
  誰與獨旦! 誰人伴我到天亮!
  夏之日,夏嫌白晝長,
  冬之夜。冬季夜漫漫。
  百歲之後,但願百年我死後,
  歸於其居! 到你墳里再相見!
  冬之夜,冬季夜漫漫,
  夏之日。夏嫌白晝長。
  百歲之後,但願百年我死後,
  歸於其室④! 到你墓里共相傍!
  
  [注釋] ①蒙:覆蓋。②蘞:似栝樓,葉盛而細。蔓生,草本。③域:葬地。④居、室:均指亡夫墓穴。
  [賞析] 《葛生》這首詩,是女子在墓前哭悼亡夫的詩,是一篇最古老的悼亡詩,也可說是一首充滿血淚的哀歌。
  全詩共五章。一至三章用比興手法,從葛藤蒙蓋著荊樹和棗樹,蘞草引蔓于山野和墓地,以及憶念燦爛的角枕、錦衾,悲嘆心愛的亡人獨處、獨息和獨旦,情懷悽愴,感人肺腑。
  第一章:「葛生蒙楚,蘞蔓於野」起興,引起下文女子淒清獨處之情。葛是藤本植物,楚即荊樹,是植株矮小的叢木。蘞草葉盛而細,廣闊的空間,細矮的荊蘞,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的畫面給人以荒蕪冷落之感,更加襯托出主人公悲愴淒涼的心境,也喻有女子失其所依之意。緊接著寫「予美亡此,誰與獨處!」我心愛的人離開人世,誰伴他在這荒野之中,不致孤孤單單地長眠地下。「誰與?」自問之辭。這發自心靈深處的深情自問,更見其愁思之苦。第二章,繼續寫她在想像親人孤單地睡在墳墓之中,有誰伴著他寢息,不致使他孤獨淒清! 從曠野到墓地,字的變換,景的推移,感情逐步加深。第三章更變為「角枕粲兮,錦衾爛兮」,晶瑩的角枕,發光的錦衾,想像這些紀情之物,一定還是光輝奪目,猶如「遺掛在壁」,流芳未歇;猶如「帷屏」「翰墨」,赫然在目,真是促人感傷,令人淚下。誰伴心愛的人,不致讓他獨自到天明! 「獨旦」用得特別新,這深情之思,無限悽苦之想,凝聚著多麼濃厚的愛戀! 這章詩把三個場景連接一起,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畫面,層層深入地抒發了主人公綿綿不盡的哀思。
  四、五兩章,由「夏之日,冬之夜」,變換為「冬之夜,夏之日」,這不僅是字句的變化,實在是通過描繪時間的推移,展示無限愁緒:悠悠夏日心發慌,漫漫長夜愁緒長;冬天夜長長漫漫,夏天天長長悠悠,通過詞語的巧妙變換,既描繪出時光的流轉,更增強了時間漫漫的形象感,突出了主人公度日艱辛,渲染了女子的悲思苦恨。曲調低回,令人悽愴不已,夫妻深情,躍然於紙上。
  在夏日冬夜句後,陡接「百歲之後,歸於其居」,「百歲之後,歸於其室」,這「居」和「室」均指紋,的確是「奇峻」至極。正如姚際恆所說:「夏之日,冬之夜,不露思字,妙!」妙就妙在不言思,而思之深長,寓情於景,情溢筆端。更重要的是把這蓄積的深情一下子都歸結到居室相會,墓穴同眠,真是哀惻沉痛,一字一淚。
  《葛生》這首詩運用了典型的內心獨白,精心安排的結構形式以及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刻畫了一個女子對亡夫的堅貞、持久、熾烈的愛情,確是最早的感人至深的悼亡詩章。自晉代詩人潘岳寫了《悼亡詩》三首,悼亡詩似成為悼念亡妻的特指。後人悼亡詩作不絕,南北朝梁代沈約有《悼亡詩》作,江淹更有《悼室人詩》十首,隋代的薛德音也有悼亡詩章。唐宋詩人也不斷有作。宋代詩人梅堯臣對愛妻情深似海,所以在《悼亡詩》的第 一首便寫道:「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悲懷》中寫道:「此身今尚在,竟當共為土。」《悲書》中寫道:「吾身行將衰,同穴詩可誦。」這「終當與同穴」,「竟當共為土」與「歸於其居」,「歸於其室」,不僅是詩意相同,更重要的是情意相通。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