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出版產業與出版資源配置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一、出版資源配置與出版產業的關聯性
  出版資源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出版資源是指構成出版經濟活動的各種要素的集合,狹義的出版資源僅指與圖書的編輯加工有著密切聯繫的各種信息和選題資源,本文所論及的出版資源均指廣義的出版資源。由此我們可以把出版資源配置界定為「在出版資源既定的情況下,如何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出版企業之間和出版企業內部以一定的方式進行分配和組合以期最大的產出」。我們之所以關注出版資源的配置問題,源於資源的稀缺性對出版業發展的約束。
  出版資源配置與出版產業之間存在著關聯性。從宏觀層面分析,資源配置可區分為初始配置和再配置兩個層次。資源的初始配置是指在某一時期內,社會的各種生產要素在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和企業之間的分配:繼初始配置之後,各種資源在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和企業之間的流動和重組,形成資源的再配置。一般說來,某一時期內資源的初始配置形成該時期的產業結構,而資源的再配置則會調整後期的產業結構,也就是說,產業結構的形成和調整分別是由資源的初始配置和再配置決定的。①
  從微觀層面分析,各出版資源要素是出版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出版人力資源構成了出版業中的從業人員隊伍,他們充當著實施者的角色,以保證出版活動的有效實施和順利完成。出版選題資源是出版活動的「靈魂」,為各種出版物的最終形成提供實質性內容。出版資本資源是出版經濟活動的「血液」,資本的有效運行,促進出版業的良性循環。可見出版資源是開展出版活動的基本條件。另外,從歷史的眼光來看,不同時期出版資源配置狀況直接決定著當時出版業發展的速度、規模與結構,因此出版產業的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的配置問題。
  從辯證的角度分析,出版產業並非始終處於一種消極、被動的局面,它也反作用於出版資源的配置。首先出版業為出版資源的生存和開發利用提供了一個大的環境,如果脫離了出版業,出版資源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次出版業的發展水平、規模與結構也會影響出版資源的配置水平與配置結構,出版資源的配置總是與一定時期出版業總體發展狀況相適應的。因此,出版資源的優化配置問題,從根本上講,依賴於整個出版產業的發展。
    二、出版資源配置的現狀及影響
  隨著出版業市場化、產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出版資源的配置問題日益凸顯。但由於歷史原因的長期影響,目前我國出版資源的配置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1.出版資源擁有量並不富裕。儘管我國是出版大國,年出書品種達十幾萬種,居世界首位,但我國並不是「出版強國」,無論原材料、高新出版技術還是人才智力資源,在總量與人均占有量方面均難以同已開發國家相比。2.出版資源配置很不合理。「出書濫」與「出書難」的狀況同時並存,低水平印製能力過剩與高水平印製能力不足相伴而生,出版膨脹與發行滯後反差顯著。②3.出版資源嚴重浪費。書、報、刊出版單位過多過濫,低水平重複出版大量存在,還有為數眾多、質量平庸的內部報刊,構成了龐大的「隱形」損耗。4.出版資源意識薄弱。計劃經濟的長期影響,國家專營的特殊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人們的資源憂患意識,導致圖書選題互相撞車,出版資源嚴重浪費。
  當然出現上述諸多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出版產業自身的影響因素卻是最主要的,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出版供需總量失衡。據統計(1980年以來我國印刷出版物實物消費情況表),③我國最近10年人均購書量一直在原地徘徊,而這期間,書報刊的品種仍然呈快速增長態勢,這樣當供過於求時,必然會導致總產品價值實現的困難,從而造成出版資源的浪費。
  二是舊體制的制約。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出版單位的壟斷性和出版專業分工所形成的無形「壁壘」嚴重阻礙了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導致出版單位重複建設,削弱了市場競爭,行業內部的兼并、重組缺乏動力,生產要素不能實現優化組合,致使平庸出版物得以大量滋生繁衍,優勝劣汰難以實現,直接或間接地帶來出版資源的浪費。
  三是產業結構的內在矛盾,即指產業結構的同構化和低度化。④同構化是指地域結構的高度相似性,全國各省市基本都擁有自己的人民社、少兒社、教育社、科技社等,彼此名稱、性質、出書結構都高度趨同。低度化是指低水平重複建設,比如出版集約化程度過低,原有行業分工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書、報、刊等相關出版門類互不兼容,以致許多出版單位難以具備人才、資金和技術上的綜合優勢,難以發揮出應有的規模經濟效益,從而降低了出版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是出版主體的素質缺陷。不少出版單位在市場機制轉軌過程中,尚未真正找到自己的恰當定位,缺乏鮮明的主體意識和特色產品,有的仍然熱衷於追求「泡沫文化」、「分散承包」,忽視決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出版資源優化配置的目標
  認識到出版資源配置中現存的主要問題,我們還需進一步明確出版資源優化配置的目標,以保證我們今後努力的正確方向。「優化」一詞描述的是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出版資源優化配置是出版資源配置最理想的運行狀態,目的在於減少配置成本,提高出版資源的使用效益。
  1.通過資源的傾斜配置,調整出版業的產業結構、品種結構、區域結構。通過對出版、印刷、發行三大部門利潤的合理分割,調整出版資源在三者之間的合理配置:調整教材在出版總量和利潤總量中比例過高的產品結構,實現出版物內容豐富多彩、服務對象多層次、品種多樣化的新格局;根據區域資源優勢合理配置出版資源,實施不均衡發展戰略,打破地區性的貿易壁壘,引導出版資源的跨地區流動,在全國形成若干個能輻射區域市場的出版發行中心。
  2.提高出版資源在出版產業組織配置上的集中程度,培育若干個超大型的出版組織。若干個超大型出版組織的形成,主要是通過聯合與兼并形式來盤活存量資產,引導出版資源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的流動與重組,實現出版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推動出版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提高出版產業的經濟能力和經濟實力。
  3.增強出版業多媒體綜合經營能力。其核心是:打破以往出版媒體間互相割裂的格局,把傳統印刷型媒體與廣播、電視、電影、音像、電子媒體結合起來,力圖使出版資源多次開發,合力經營,有效實現出版資源在多種媒體間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版資源的內在價值,實現多種媒體互動發展的綜合效應。
    四、優化出版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於出版產業自身的缺陷,導致出版資源的配置存在一系列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講,依賴於我國出版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從問題入手,結合出版資源優化配置的具體目標,我們似乎可以探索出優化出版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
  1.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宏觀調控。
  對出版產業的宏觀調控,是出版產業化的要求,也是出版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出版業的產業化,既要求出版企業擺脫行政附屬機構的地位,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同時出版企業也要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健康有序地發展。長期以來出版企業政企不分,嚴重違背了產業發展的經濟規律,造成效率損失、資源配置不合理和經濟運行的不良循環。政企分開,轉變政府職能,即由過去的以微觀管理為主,轉變為以宏觀管理為主;以實物性管理為主,轉變為以總量控制和結構調整為主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