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爭吵之後如何讓親子關係和解

2023年10月15日

- txt下載

儘管絕大多數家庭的生活,都是歡笑多於爭執,平靜多於風波。
但是就像馬路上的汽車,總會存在碰撞摩擦的風險。而且,從來沒有保險公司會給家庭的和諧上保險。
因此,當家庭關係在生活的快車道上出現大大小小的意外,還得靠家人自己的努力去修復和療愈。
從最小的家庭組合說起——三口之家。這裡面的家庭衝突無非就是兩種模式:夫妻衝突和親子衝突。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可不僅僅是由衝突雙方來承擔。親子衝突結束後,夫妻之間也可能會產生異議;而夫妻之間的衝突,則會給孩子帶來更多顯性或隱性的傷害。
遺憾的是,不少家庭在出現爭執後,總會用一種「默默淡化」的方式去消解衝突,以及對彼此的傷害,仿佛衝突從來沒有出現過。
然而實際情況是,內心的糾結、痛苦,以及對彼此的疑惑,從來就沒有真正得到解決。
而孩子,由於自我表達能力和行為能力的限制,在其中更加只能以隱忍、妥協、無奈、放棄的態度去面對了。
01、夫妻衝突的各種成因
談到和解之前,先要來看看在不同關係之間,經常出現的矛盾點在哪裡。這裡先從夫妻說起。
喪氣的單向交流
夫妻其中一方,如果在關係中個人主義過於強烈,而且缺乏對另一半的同理心,就容易形成一種單向交流模式。
例如自己一直往外輸出(意見),對方的話卻永遠也打不進自己思維的圈圈,凡事要搶話頭、改變話題,或者只顧講自己的事。
以自我為中心的期望
無論是對另一半還是孩子,從來不考慮客觀現實,盲目設定心中的期望,只要自己心裡有期望,對方似乎就有「義務」努力去實現,導致關係中的另一方越來越壓抑或者卑微。
不明說,說了就生氣
情緒不成熟的一方,往往也不清楚自己內心想要表達什麼,卻一廂情願地認為對方應該「明白」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對方「猜不到」,則成了他們情緒發泄的藉口,導致雙方的爭吵看起來有點莫名其妙。
沒有界限可言
有些夫妻到老也不知道「界限」是什麼,甚至覺得界限就是冷漠、拒絕、不信任。
當一方要求尊重自己的界限和隱私時,另一方可能覺得匪夷所思,甚至把破壞界限當成是自己的「特權」,由此而導致的衝突數不勝數。
麻木加否定
情緒不成熟的一方很難與別人的情緒產生共鳴,無法因為家人的開心而感到開心。
例如,老婆或孩子提出一些新奇、衝動的想法,老公立即一盆冷水潑過來,似乎只有表現出冷漠麻木才能彰顯自己的強大——其實這是在通過打壓對方,來掩飾自己的無能和失落。
當然,關係是複雜的,很難僅僅從上面五點就完全歸納產生衝突的原因,但從中不難發現,這些衝突成因的共同點在於,雙方的意識、價值、表達和共鳴都不在一個頻道上。
而作為孩子,則更加無法理解父母之間這些互動中的細微之處了,他們所感知到的只有怒吼、侮辱、冷戰,甚至是肢體衝突。
孩子甚至會覺得:兩人若是有不同意見,就只能通過這些方式解決,幼小的心靈里,便留下了「爭吵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這樣一種負面的烙印。
02、親子衝突的成因
雖然說親子關係是自然界最普遍、最恆久的關係,但也是最為複雜而微妙的關係之一。
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不僅僅是一個生存需求和生存保障的關係,即便是動物,父母也有教育孩子社會規則、行為準則、安全保障等等的本能,更何況是人類了。
這種複雜度,也導致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往往會『模仿』一些社會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解讀親子衝突,是比較有意思的。
命令者角色
由於孩子在父母身邊的角色,是從一個完完全全的「聽從者」(也就是小嬰兒)開始的。
許多父母似乎適應了這個凡事100%由自己做主,由自己發號施令的角色,對於孩子成長中凸顯的各種不服從的舉動,都會覺得是一種「不允許被存在」的事物。
大法官角色
法官的角色就是「判」和「斷」。在孩子面前,很多父母往往喜歡先入為主,用自己的直覺或經驗來斷定孩子行為的成因和目的,並且不給孩子「辯解」和「上訴」的機會——可謂是不稱職的法官。
威脅者角色
父母承擔了養育和教育的職責,可是很多人沒有理解「育」的含義。
大嗓門加大棍棒換來孩子的噤若寒蟬,就認為自己解決了問題,其實無非是把燎原之火壓製成了定時炸彈。
演說家角色
這類父母也許沒有那麼暴躁的脾氣,但是卻成為了一個絮絮叨叨的角色,而且往往也會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一直對著孩子輸出自己的看法、意見、理念。從生活、學習、擇偶、育兒……無時不刻都有進行滲透和監管。
全能神角色
聽起來很棒,父母是全能多面手。但不少父母由於自己的面面俱到,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和實際需求。
例如,認為自己給孩子安排的興趣班是最好的,給孩子買的衣服他必定會喜歡,而當孩子提出異議時,這些父母會發出:「你居然會不滿意?你有什麼資格否定我?」這樣的言論。
03、複雜的衝突需要明快的和解
由於成年人之間性格、角色和社會關係的複雜性,衝突的和解往往也需要囊括更加複雜的成分。
這裡我們僅僅探討衝突之後,如何去和解親子關係。
不少父母認為,夫妻之間的衝突也許並不需要向孩子解釋什麼,因為爭執的內容可能與孩子的生活不相干(例如工作、婆媳關係),然而孩子對衝突的感知其實超乎尋常地敏銳。
尤其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解釋,人類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網絡,會將環境中所感受到的事物,與自己身體內部的感覺運動神經聯繫起來,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人們感知到什麼,就會成為什麼」。
因此,在孩子的認知和性格尚處於萌芽階段時,如果感知到的是:衝突是不需要和解的。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們從衝突中只學會了衝突。
因此,無論是夫妻衝突還是親子衝突之後,都要做到以下幾點:
1
給自己一個冷靜期
是的,我們並不需要在衝突結束後,就忙不迭地去照顧孩子,因為這時無論是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還是自己的心情,都處於一個負面狀態。
這時,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時間或空間,來安慰自己、關愛自己、原諒自己。孩子也同樣需要這樣一個冷靜期。
2
道歉與自我陳述
「道歉」其實是個很廣義的詞。它需要誠懇,但並不一定需要背負著愧疚,甚至是一個很好的表達自我感受的過程。
例如:「我很抱歉我剛剛大聲吼了你。但我真的很難過、很著急。因為你沒有理解我,我也沒有理解你,這就讓我失去了理智。我很抱歉。我會試著做得更好。」
通過道歉,父母可以示範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會提高孩子們的情緒智商,最重要的,父母為孩子演示了如何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孩子的鏡像神經元也會感知到。
3
緩和一下,來點歡樂
下一步,面對孩子,也許並不需要急著去探究更深層的問題。因為孩子才剛剛從情緒的風暴中走出,不需急於把他們推向一個更嚴肅的對話氛圍。
這時,不如和孩子一起來點有趣的活動,例如出去玩玩,買個甜點等等。這是向他們在表達愛,告訴他們自己依然愛他。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衝突已經結束,關係正在被修復。
4
回到問題的根源
別忘了,衝突的本質是因為問題的存在。可別把問題就此拋腦後了。這時,父母和孩子可以重新回到對話關係。
如果是夫妻衝突,可以用最簡單的話向孩子解釋,父母遇到了什麼問題,以及是怎麼解決問題的。如果是親子衝突,在探討問題時,最好能用兩個技巧。
第一是「積極聆聽」,先聽孩子想表達什麼,他們可能想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事實的真相(父母所忽視的)。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表達自己,切勿阻止或打斷。
第二就是多用第一人稱表達,即多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我看到的是……我想……我當時感覺……」為自己的表達和反應承擔責任,這可以化解孩子的緊張,降低孩子聽父母說話的牴觸情緒。
5
「你希望爸爸/媽媽怎麼做」
最後,可以適當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們參與到設計解決方案中,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他們將更有意願去參與解決。
而父母在面對孩子時,最後可以詢問孩子:「你希望怎麼做……你希望父母怎麼幫你……」不必懷疑孩子的智力和能力,他們的話是最誠實的。
就像文章開頭說的,宏觀來看,家庭的爭執只是生活長河中的漩渦和浪花。它們必然會存在,但不見得會成為一個家庭的主旋律。
但是,衝突需要去被坦誠地面對和解決,尤其是在幼小的心靈里,我們永遠也不想去種下那些負面、消極、悲觀的種子。
參考資料
1.Barry, A. M. . Mirror neurons: How we become what we see. Visual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6, 79-89.
2.Carlson, M. . How to Fix Things After a Shouting Match With Kids. A Fine Parent.
https://afineparent.com/positive-parenting-faq/shouting-match.html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