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如何做到和孩子「共情」

2023年10月15日

- txt下載

問「經常看育兒的文章都講到共情,字面上的意思我能理解,但是我感覺經常做不到,有時我真的不理解我的孩子為什麼有這樣那樣的行為,也不懂他們到底怎麼想的,有時我以為我能理解他,但我又不確定是不是真的理解他!能不能請老師說一說,如何做到共情?」
共情並不是簡單一句「媽媽知道你很生氣」就完成了的,最最重要的基礎是:我們拋開大人的視角,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大家都喜歡說「Terrible two」 ;">共情是為了更好理解孩子,有更牢固的親子關係,順暢的親子溝通。不應該成為控制孩子的手段。
很多時候家長希望通過「共情」來搞定孩子,並沒有蹲下來真正看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所謂的共情只是一種「招」,自然無法讓自己有心理的觸動。就有點類似以前有人說的「追女孩絕招」一樣,只有招數沒有真心,即使一開始女孩被感動,日子長了,她們也知道這些招數只是簡單複製模仿,沒有真心。
當然,沒有人能完全體會當事人的心情和感受,「感同身受」並不是那麼容易達到,即使是經歷過同樣事件的兩個人,他們各自的成長背景、性格特徵、支持力量等都會讓他們對同一件事情的感受不同。就像同樣是失業或者大學推遲畢業,有的人會覺得失望但是不絕望,有的人則對自己全盤否定,甚至結束生命。
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也是如此,孩子會因為一塊殘損的餅乾引起強烈的情感波動,我們很難感同身受。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是,至少可以從孩子的角度明白他為什麼會這麼難受,而不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覺得孩子「小題大做,無理取鬧」。
共情本身通常並不能完全能解決問題,它通常只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因為我們希望通過共情,能體會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讓孩子覺得被理解和接納。孩子覺得被理解和接納,才更願意告訴我們具體的需求,也才會更積極加入到尋求問題解決方案中來。我們也只有真的去共情了,我們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並從孩子的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之法。所以,共情不等於解決問題方案,只是基礎。
比如,孩子一個玩具拼不上,很著急,她跑來找你幫忙。你需要和孩子共情,讓孩子情緒平靜再幫忙嗎?如果是我很著急,對方還在那裡慢悠悠溫柔地說:
「你看起來真的很著急啊……」
我百分百會說:
「真的知道我很著急,你就趕緊幫忙啊!」
共情不代表要放棄界限。
總有人說:
我真的特別理解孩子的傷心沮喪,正因為理解,我就覺得我不滿足他就是不對的、不道德的。
對於這點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在父母知道不能滿足孩子這個要求的時候,共情是父母能理解孩子會有沮喪傷心或者生氣的情緒,也不去否定和壓制他們的情緒。因為不滿足一些要求和理解孩子的感受這兩者之間並不衝突。
很多媽媽在經過學習以後,更多嘗試去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這本來是好事,但是有些媽媽卻因此走偏了。
情景示例
比如有朋友和我說:孩子拿著玩具車在樓下玩,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上來搶,沒有搶到,抬手就給自家孩子一個耳光。對方家長這個時候上前來把自己的孩子抱住,對我這個朋友說:
「我理解我兒子,他是因為沒有搶到玩具生氣了」
然後又轉頭對孩子說:
「你很想要那個玩具是嗎?你可以告訴媽媽呀,媽媽去給你買一個一樣的嘛!」
我朋友很生氣:那我家孩子因為保護自己的玩具被打了這一耳光,對方家長不讓孩子道歉自己也不道歉,憑什麼?
我們可以看到,那位媽媽確實是在努力理解孩子的需求和行為背後的原因,但是我們理解了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和原因,就是不設立規則和界限的理由嗎?不是,我反反覆復和大家嘮叨的是:因為共情是理解和尊重對方的感受,不代表贊成對方的觀點和行為。
養育孩子也一樣,我們理解小寶寶搶玩具是因為還沒有物權意識和人際界限,但是我們也同樣需要在孩子搶玩具的時候去制止並引導交換和分享。我們知道孩子打別人是因為他很生氣,但是我們同樣需要讓孩子明白在生氣的時候打人是一個不好的選擇。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