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校新媒體矩陣建設中的瓶頸與對策

2023年10月03日

- txt下載

微時代的來臨, 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 不斷促進傳統媒體拓寬新邊界。新媒體的格局、輿論生態、傳播手段和受眾對象都在深刻的變化著, 新媒體的快速演化正在高校思政工作領域催發一場沒有硝煙的變革。騰訊網企鵝智庫與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15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中提出我們進入到“眾媒時代”, 媒體共生, 媒體共融, 在每個人生活的每個角落都存在1。融媒體時代下, 媒體形式和輿論生態呈現出全新的特徵, 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並存。
一、新媒體共融的時代
網際網路技術的爆炸式發展將移動傳媒推向時代舞台, 微媒體 (微博、微信) 正在深刻的改變現代人的生活, 多樣化的新媒體形式 (短視頻平台、知乎) 正在病毒式在年輕人的世界傳播。新媒體迅速興盛, “人人都是自媒體”時代來臨, 人人都可以通過移動手機端發布信息。由於工作節奏變快, 生活壓力變大, 人們在接受信息上傾向於“快速瀏覽”的方式, 這種客觀形勢下導致信息受眾樂於接受“內容淺顯”且“吸引眼球”的媒體內容。這符合快速發展的社會節奏, 但是也衝擊了廣播、電視和報紙等傳統媒體, 呈現出一個百花齊放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共存的融媒體格局。融媒體格局下, 既要兼顧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又要發揮新媒體的靈活性, 形成宣傳的強大合力;這也是新形勢下媒體轉型和改革的方向。
(一) 融媒體時代傳播權力被分散消解
融媒體時代來臨, 傳統的傳播方式和媒體生態被顛覆, 深刻的改變了傳統的媒體行業。原本信息的生產和發布源於新聞的權利中心, 訊息由上及下, 一級一級傳達。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 普通網民可以自如的運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發布訊息。很多信息來源就是網友的爆料, 然後迅速在各大平台上被轉發, 最後升溫成為熱門話題。新的信息生產模式下, 增強了網友尤其是年輕一代參與感, 卻使“傳播權力”由集中到分散逐漸消解。
(二) 融媒體時代唱響主旋律需要集中團隊協作
新媒體不再是單打獨鬥, 而是團隊智慧的結晶。在新媒體轉型的道路上, 越來越多媒體衍生出媒體生態群。新媒體矩陣就是在融媒體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媒體群, 從形式上來解釋, 就是指“一個核心、兩個側翼、多平台開發”。一個核心是指以新聞手機端為核心, 兩個側翼是指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2;多平台開放指多應用新興的媒體渠道開設賬號搶占新的戰場。從內容上看, 一般指針對不同人群形成風格不同的新媒體形式, 從而構成“分渠道新媒體集群”, 在內容上聚焦目標用戶, 每個新媒體形式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但是又相互呼應2。
(三) 融媒體時代高校媒體平台探索之路
在網絡環境日益複雜的形勢下, 高校利用好“新媒體矩陣”平台, 開展好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中建立新媒體矩陣有助於適應新媒體格局下的媒體轉型, 實現信息共享與增值。傳統的高校媒體的構建方式通常採用垂直化的媒體模式, 即一個主媒體, 外加細分化的多個分媒體。新媒體矩陣是以期建設一個扁平化的生態圈, 由權威的官方網站依託微博、微信、短視頻等社交網絡媒體打造而成的復合型、多平台的媒體生態圈。
二、高校媒體矩陣建設中的瓶頸
傳統的高校媒體, 牢牢的把“話語權”掌握在手裡, 學生的參與度和參與去掉都非常有限。自媒體的強勢發展將同學們“平權化”、“自由化”和“個性化”的態度擺到台面, 高校媒體轉型、新媒體矩陣的建設迫在眉睫。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應用了新媒體矩陣, 高校新媒體建設以初見成效, 整體水平不斷提升。但是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存在的問題主要由以下三方面。
(一) 矩陣媒體之間缺乏良性互動
融媒體矩陣中, 參與的媒體眾多, 各自定位不一。呈現出各自為政的狀態, 微博和微信更新的內容尚不能同步。校內新媒體平台繁多, 多為校、院、班多級的垂直賬號。相互之間缺乏統籌安排, 推送內容層次不齊, 信息發布的速度也各不相同。弱化了團學媒體矩陣的傳播力, 主流媒體的聲音在一級級傳導中沒有很好的延伸, 有待進一步改進。
(二) 矩陣多樣化平台尚顯不夠多
高校團屬新媒體的微信平台建設如日中天, 初有成效。但是其他多樣化的平台仍然不足。根據第41次《中國網際網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2017年12月, 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4.22億, 占網民總體的54.7%, 其中, 以年齡段在14-28歲的青年人為主力軍。大學生喜愛新鮮事物, 新興的新媒體社交平台如抖音、快手、知乎都深受大學生喜愛。目前高校在這些新媒體平台上還有待完善, 如若在微信的基礎上, 利用微博、快手、抖音和知乎等社交媒體平台進行推開, 配合官網打造一個全方位、多平台聯動的格局和生態, 能強化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效力。
(三) 整體規劃布局不夠, 傳播效應不足
當前的高校新媒體矩陣缺乏統一統籌規劃, 彼此之間聯動效應不夠, 聯動幅度也不大。未能在矩陣內部形成合力, 傳播效應和輻射人群都不夠。這樣長此以往, 不利於矩陣的長期發展, 也弱化了高校團學媒體品牌的影響力。高效的融媒體矩陣應該是打通紙媒、PC端、移動客戶端以及多樣化平台, 進行全方面、多渠道的傳播。並且融媒體矩陣中相互間要相互協作與共融, 實現抓住傳統媒體 (紙媒、PC端) 的同時, 藉助新媒體傳播的東風, 將傳播輻射到更多的受眾。
三、團屬新媒體矩陣建設的對策
誠然, 當下團屬新媒體矩陣建設中碰到層層關卡, 但也要看到, 建設新媒體矩陣是高校藉助網際網路信息平台的傳播優勢, 打造更多元、更高效的校內傳播體系的重要途徑。針對目前高校團屬新媒體矩陣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需要從內容建設、渠道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來解決, 強化主流媒體的地位, 打造專業媒體運營團隊, 優化媒體平台的渠道, 從而才能提高高校團屬媒體矩陣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一) 內容建設
在內容為王的新媒體時代, 生產出質量過關, 思想導向正確的內容仍然是重中之重。好的內容能緊扣熱點、貼近學生、求真務實, 在選題和策劃的時候, 就應該加強同學們對重大事件和節日的思想認識, 並發揮在形式上面的多樣性積極探索新鮮的模式。譬如, 二次元動畫、微視頻、圖解和直播等大學生喜聞熱見的方式, 增強同學們的接受性和積極性。另外, 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內容生產還要結合大數據反饋的信息, 如:推送信息的瀏覽量、後台的評論和粉絲的男女比例等整理出同學們個性化的需求, 根據後台大數據分析當代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習慣和特點, 從而可以通過定製化的內容供給滿足學生群體, 增強粉絲對平台的粘度。
(二) 渠道建設
目前高校團學新媒體平台的建設還主要局限於微信和微博兩個平台, 想要建立扁平化、聚合性的綜合媒體矩陣, 還需要開拓多方面的平台, 以點帶面, 多平台合力完善矩陣的傳播效力。微博重速度, 微信重深度。微博上每天可以推送不受限的次數, 而且內容短小精悍, 可以幫助快速推廣, 讓媒體的訊息有更多同學能看到。微信一般每天一篇, 經過精心編輯, 圖文並茂的貼文, 可以更權威和深度的解讀微博上的事件。其他新媒體社交平台上聚集眾多大學生群體, 如若在知乎等多樣化媒體平台上, 有傳播正能量, 引領思想輿論的意見領袖存在, 有助於推薦網絡監督和弘揚主流價值觀, 促進網絡媒體的良性發展。
(三) 隊伍建設
建設高校團屬新媒體平台, 好的媒體運營團隊必不可少。依託廣大的團員青年的力量, 形成專業團隊管理好微信和微博的平台;拓展一批優秀積極的學生, 發展成為學生中的意見領袖, 在多樣化的平台中斬落頭角, 為主流價值觀發聲。另一方面, 加強對高校新媒體工作同學的專業培訓;可以安排統一的課程, 聘請專業老師授課, 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中。提高團隊小編對熱點的把控, 網絡輿論的引導和內容編輯能力。
在新時期新形勢下, 該如何提升高校主流思想輿論傳播力。建設新媒體矩陣平台為融媒體環境下團媒的轉型之路提供了一個方案。建設新媒體矩陣平台對於團媒建設怎麼走、主流媒體如何融合和轉型、都具有現實意義。未來如何更好的發揮媒體矩陣的優勢, 結合當今時代眾多新媒體的特點, 取長補短。還需要更多的思政工作者不斷的探索, 研究高校團學媒體轉型發展之路, 更好的與時俱進地開展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胡越.矩陣式融媒體的發展路徑[J].傳媒觀察, 2017, (4)
[2]鮑艷紅, 趙雨春.新媒體矩陣:傳統媒體的轉型自救之路[J].新媒體研究, 2017, 第3卷 (21) :91-92.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