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論再就業培訓的教育投資效率與成本分擔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論再就業培訓的教育投資效率與成本分擔
 在從計劃經濟體制http://WWw.LWlm.cOM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改革進程中,失業是市場經濟環境下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必然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9.8%,但失業率卻不斷上升。失業問題會增加經濟系統轉換的風險,不但使經濟快速增長的目標難以實現,而且會影響社會穩定。安置下崗職工的最有效辦法之一就是創造再就業,創造再就業的前提是加強再就業培訓,而再就業培訓的瓶頸主要是培訓資金的短缺。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討再就業培訓的教育投資效率和成本分擔問題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我國經濟轉型期的失業現狀
  
  我國經濟發展正經歷著市場化的制度變遷和工業化的結構轉變,即二元經濟結構的雙重演進。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失業問題正是這雙重演進的結果。當前,我國經濟轉型期失業的基本特點主要有:第一,失業人口多,失業率超過4%,年平均失業人數近500萬人。從1982年到1988年,我國開始調整結構,經濟基礎以重工業為主,並開始向輕工業轉變,經濟也相應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失業率下降;從1989年到1991年,輕工業過度發展導致人口規模過大,勞動力供應的增長一直高於就業彈性的增長。第二,二元經濟結構使得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加大了城市就業壓力。第三,失業的地域間差異呈擴大趨勢。根據調查,中西部地區失業人數占全國的1/3,且失業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東南沿海和中部一些地區的失業率一般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第四,行業之間的就業結構不均衡。貿易、餐飲業的下崗率比金融保險業下崗率高16.9%。第五,失業時間較長,女性失業者比例較大。
  
  二、職業培訓對於提高再就業率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性
  
  (一)下崗職工的再培訓是實現再就業的重要前提
  經濟轉型期的失業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在客觀上,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以及產業結構的轉變,一方面,在市場規律的運作下,追求生產因素配置的最優化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生產力得以迅速提高,而生產力的提高總促使就業崗位減少;另一方面,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我國三大產業比例不協調,導致經濟發展中長期累積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1990年以來,我國加大了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開始實施穩定鞏固第一產業、調整提升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產業政策。這使就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動,同時,也伴隨著大量的失業。失業者的文化技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或專業技能不能適應產業結構的變動;且下崗失業人員大多年齡偏大,技能單一,文化水平低,就業競爭力弱,人力資本相對薄弱。
  下崗職工的人力資本對其再就業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獲取再就業機會上,而且體現在影響其再就業的社會聲譽和收入水平上。首先,從職工個人來看,人力資本水平就是他們對自身的能力、素質的投資,只有人力資本水平高的職工才能在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從而更好地把握就業機會;其次,從用人單位來看,人力資本水平高的員工不僅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而且能節省上崗培訓的成本。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需要進行轉崗培訓的職工超過下崗職工的70%,而參加過職業培訓的職工只有5.9%。如此低的培訓率嚴重限制了再就業率。相反,事實證明,培訓是實現再就業的必要條件。在瑞典,經過再就業培訓的失業人員大多都能再就業,而在這些能再次就業的人群中又有90%在接受培訓的行業中工作。
  (二)職業培訓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有力措施
  許多國家和政府都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把它視為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法寶。美國在1991年通過了《帕金斯職業和應用技術教育法案》,規定聯邦政府每年向州政府和職業培訓中心投資16億美元。美國國會通過《個人責任與工作機會融合法案》,提倡以工作求自立的理念,注重就業和失業人員的再培訓工作,使他們掌握適應新經濟特點的技術和技能。德國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和科學最先進的國家之一,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和發展雙元制職業教育,並把職業技術教育作為其經濟社會發展的秘密武器。
  職業培訓對國家經濟的增長具有決定性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英國的勞動技術水平低下,上百萬的年輕人沒有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沒有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就進入工作崗位,在工作中也很難提高職業技能,造成了英國的經濟發展緩慢。與此相反,韓國從1967年開始重視職業培訓,這為韓國的經濟起飛提供人力資本的積累,韓國也因此成為乘風破浪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三、再就業培訓的教育投資效率
  
  目前,我國下崗職工的職業培訓對再就業的影響不大,主要原因是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再就業培訓制度,再就業培訓的教育投資效率偏低。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資金普遍短缺,教育投資效率影響再就業培訓質量,從而決定再就業的成敗,在這種背景之下,提高再就業培訓的教育投資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影響再就業培訓的教育投資效率的主要原因
  第一,培訓體制未健全,責任不到位,分工不明確。沒有形成縱向有層次、橫向有中心、全國一盤棋的培訓體系。第二,就業市場信息沒有形成網絡化,對市場需求動態反應不靈敏。第三,培訓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沒能緊密聯繫就業市場需要和下崗職工的實際需求。第四,培訓市場管理混亂。
  (二)提高再就業培訓投資效率的途徑
  1.建立切實有效的再就業培訓體制。發揮政府在勞動培訓中的宏觀調配作用,形成政府主管部門、地方培訓結構、私人培訓結構、企業培訓中心等既相互呼應又各司其職的再就業培訓體系。在功能分工上,培訓機構負責基本職業技能和通用知識的培訓,企業則著重推廣應用核心技術方面的培訓;在運作上,針對我國職業培訓市場管理混亂的現況,規範培訓市場的運作方式。可以採取政府撥款給地方就業辦,地方就業辦向培訓機構提供就業需求信息,培訓機構根據就業需求決定培訓類別與內容,最後由政府驗收併購買培訓成果,並向相關需求單位安排就業。
  2.完善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國家應投入資金建立和完善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使求職者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快捷搜尋最新就業信息。以往我們對就業諮詢和指導工作不夠重視,實際上它是再就業培訓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失業者能夠隨時掌握市場動態,重新校正擇業方向,這對提高培訓效率和就業率非常有效。
  3.準確投放再就業培訓經費。經濟增長不一定能促進就業增長,只有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是第三產業。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每投資100萬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重工業是400個,輕工業是700個,第三產業是1000個,可見,第三產業的就業吸納能力較強。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對勞動力需求量上升到30%左右,並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其中,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行業作為第三產業中新的增長點,蘊含著較大的就業空間。因此,如果將有限的培訓經費投入第三產業的培訓項目上,就能大幅度地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就業能力。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