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對當代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反思及對策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主題詞:素質教育,社會環境,心理特徵,競爭意識,心理健康,挫折教育,社會適應能力,自主自力,勞動技能素質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本質難道就是多讓幾個學生升入重點高中、多考上幾所名牌大學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在現實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種種教育舉措與政策當中,的的確確把每個學校的升學率作為評價這所學校成績優劣的唯一標準。一級一級以此類推,到了實施教育的最基層部門――學校,那就把每個班級升入更高一級學校的學生總數作為評價一位老師、班主任工作的標準中的標準。現在,推行「素質教育」正在全國上下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各級教育行政領導也把「素質教育」掛在嘴邊,在大會上宣傳小會上講,在各種視察活動中也大肆宣揚。然而,對於究竟什麼是「素質教育」,又有幾位人士能夠說出個子丑寅卯呢?又有幾家教育行政單位,幾所學校真正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學校的立校之本、教育之基呢?
中國的教育者們只會適應應試教育,因為當前的幾乎所有教育界同仁都是中國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他們內心僅有的那一點點「創新精神」也由於經受過應試教育的重大洗禮而「灰飛煙滅」了,只能順應時代潮流,甘心作「孺子牛」埋頭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殊不知,在送走一批一批的學生之後,正當如釋重負地自我滿足於「驕人的成績」而大喜過望之時,又有誰知道他們到底又培養了多少犧牲品呢?
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三個面向」到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素質教育。仁人志士們對於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可謂殫精竭慮、窮其所能。然而一些基層教育工作者們在具體的操作中,其思維定勢仍在傳統的軌跡中自覺不自覺地運行,舊有的落後於時代的貽誤人的觀念仍制約著一代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在市場經濟日趨國際化、中國一定要融入世界大家庭的趨勢下的今天,所有教育工作者們必須與時俱進,準確地把握時代脈搏,重新審視現實教育中學生的「優」與「劣」,徹底改變陳俗觀念,調整對策,抓住時機,勇敢地面對挑戰。
一、當代中學生的生活環境

中國為了控制總量過多的人口,加快國民經濟發展的步伐,實行了近三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在一定
意義上確實起到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作用,達到了「少生優生」的目的。無疑,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效果是明顯的。但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兩面性。計劃生育政策也有它的負面影響。而且這種負面效應也正逐漸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走上講台,放眼望去,坐在老師面前的幾乎是清一色的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大都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充分體現了「少生優生」的好處。在我國較發達地區,獨生子女家庭生活一般都較為富裕。一個三口之家,吃穿當然不用發愁,住房條件優越,擁有汽車家庭的數量正逐年增加,相當一部分家庭雇有保姆或鐘點工操持家務,學生在家的吃喝拉撒睡一切由旁人代替。真正享受著「皇室」家庭般的「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留給學生的唯一的任務便是學習。就濟南的絕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早晨七點多鐘上早讀,然後正常上課時間為八小時,晚飯後上一到兩個小時的晚自習。一天從早到晚,學生在校時間達到九到十個小時。此外,星期六學校還得補課一天。學生們奔命於學校與家庭的「兩點一線」之間。星期天休息時間,低年級學生還得尋找各種老師接受琴棋書畫等各類特長教育。高年級學生要進入各種文化輔導班或請家教補習各科文化。
由此看來,學生除了吃飯睡覺以外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根本沒有完全屬於自己並供自己支配的點滴時間。學習構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全部內容。他們的家務勞動為零,體育鍛鍊幾乎為零,社會實踐活動為零,……。因此造成了普遍存在的學生動手能力差,創造力低下,思維不夠敏捷。試想一下,在上述社會生活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學生怎麼會有巨大的潛力和無限的創造力呢?這種單調枯燥的生活又怎麼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如何能引導他們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又怎樣培養出富有創造力的青年一代呢?在重重重壓之下,學生們心中的那一抹彩虹則只能化作光怪陸離的幻影罷了。
當代的學生,雖然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優美,物質條件極其優越,但生活在家庭、學校與社會的三重壓迫下的學生怎麼會健康成長。在高度壓力下他們會產生厭倦學習,厭惡生活,抱怨家長、老師甚至整個社會的憤世嫉俗的情緒。他們根本沒有快樂可言,有的只是抱怨作業太多,成績太差,家長老師太兇。難怪家長老師與學生總是格格不入,他們之間的隔閡日益加深。久而久之,學生的不滿情緒會爆發出來,他們不完成作業,逃學,去網吧上網聊天,考試成績不好不敢回家甚至離家出走。更有甚者,有些學生與不良人員結夥犯下罪行等等。試問一下,造成這些現象出現的根源在哪兒呢?
伴隨著上述現象和問題的存在,應試教育又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發生了明顯的兩極分化:優等生的成績越來越好,問題生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但成績的好壞還在其次,由片面追求升學率所帶來的成績兩極嚴重分化的背後,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優等生與問題生的心理問題。廣大教師幾乎自覺不自覺地犯著同樣的錯誤:把學習成績好、聽話的學生一律視為優等生,並且他們自身存在的所有問題與不足都被優良成績的光環所遮掩了。而對於成績差、不馴服的學生,我們把他們一概視為問題生。問題生當然自身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他們自身所擁有的一切閃光點往往也容易被忽略不計了。而此時,「金無足赤,人物完人」的古訓也就絲毫不起作用了。事實上,廣大老師沒能站在公平的角度上,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並公正到位地給予評價。所以,優等生時時受寵,被視為「天之驕子」。而問題生處處早白眼,被看作班級學校里的「剋星」。我們想過沒有,優等生就沒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問題生就存在某些閃光點嗎?事實證明,在應試教育階段,社會、學校、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學生都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問題。
二、當代中學生心理特徵的共性

生活在上述物質條件、文化氛圍中的學生,他們的理想、觀念、價值取向與父輩有著天壤之別,他們
一方面得到很多,但同時又失去很多:得到的是物質的充分享受、社會和學校的關愛、家庭的呵護備至;失去的是堅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的是智商的極大提高,失去的卻是情商的極度低下。而情商卻是一個人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保證。綜合來講,失去與所得相比較,失大於得。這就使得當今的學生存在著以下的共同弊病:(1)做事獨立性差,缺乏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凡事過分依賴家長。(2)極其懶惰,不善於動手動腦,一切坐享其成。(3)自私自利,性格孤僻,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的利益與感受,不善於與他人合作,甚至排斥他人。(4)缺乏吃苦精神,遇到困難時輕易退縮。(5)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經不起挫折。只愛聽表揚的話,不願接受批評。(6)情緒不穩定,容易產生急躁心理,動輒發脾氣。(7)虛榮心強,攀比家庭優越程度,比吃穿。(8)上進心不足,情感脆弱,容易撒謊。(9)自我封閉,集體觀念淡薄,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不願意幫助集體或他人。(10)缺乏必要的同情心,對於別人的困難,往往視而不見或袖手旁觀。(11)心胸欠寬廣,容易斤斤計較。(12)做事情不徹底,往往虎頭蛇尾或一遇到困難半途而廢。
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相當突出,但並不是說他們沒有優點可言。他們自身所具有的優點也是與其父輩們不同的。他們具有以下的長處:(1)聰明活潑,好奇心強,求知慾望高。(2)善於思考,反映敏銳,敢於發問,對事物喜歡尋根問底。(3)表現慾望強,想像力豐富。(4)講究衛生,講文明,對人有禮貌。(5)身體、心理發展快,身體素質好。(6)興趣廣泛,接受新鮮事物快。(7)重感情,結交廣泛,善於交友。
通過以上對當代中學生優點與不足的比較,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心理特徵與成年人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在實際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可以簡單地用「好」和「壞」來判斷一個學生。我們必須根據培養目標和新形勢下青少年身心等各方面的發展規律,全方位地研究學生。摒棄舊的眼光和觀點,用新的觀念和標準來看待他們,用全新的方法和手段來教育他們,特別是對優等生和問題生的心理研究,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必須把他們放在開放的活動的環境中來考察,而不應僅用學習成績這一把尺子來衡量它們。成績優異的就是優等生,否則就是問題生。這樣的評價太片面,太狹隘。那麼針對現實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應該採取何種方向的措施來實施素質教育呢?
三、反思與對策

1999年教育部頒發的《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
質是人才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據權威部門對當代中學生調查表明,53.2%的形式存在心理問題。心理健康問題造成了學生情緒、性格、人際關係上的嚴重缺陷,影響到人們的社會適應及品德、個性的發展,甚至導致犯罪行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種持續的良好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一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能。國內外學者的心理健康標準不盡相同,但大致可歸納出以下6種標準:(1)對現實的正確認識;(2)自我調控能力;(3)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4)與人建立密切關係的能力;(5)人格結構的穩定與協調發展;(6)對生活有熱情工作效率高。
針對目前我國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所顯示出的嚴重性,我們教育工作者們應該對當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的現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在實際工作中自覺地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去,並且言注重落實,重視效果。
1.加強對學生的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和生存意識的教育
教師、家長乃至全社會必須認清形勢,顧全大局,對學生加強個人生存教育,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必不可少的優良的心理品質。事實證明:一個缺乏競爭意識、憂患意識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而我們國家當前的青少年學生由於所處的社會環境物質條件較為優越,基本上沒有遇到過任何生活困難,所以他們的生存憂患意識相對淡薄。在培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千方百計地告訴他們一粒米,一棵糧食都得來不易。培養他們從小養成節約的美德。此外,還要時刻注意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自己用餐、收拾餐桌、刷洗碗筷。學會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拖洗地板、收拾房間、自己的衣物自己清洗等。平日裡做事情要有條理,不要眼高手低或虎頭蛇尾,而要善始善終。
2.加強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備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質,走向社會難免不出問題。當代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小公主」,從小生長在一個寬容到及至的環境里。他們受到家人的過分溺愛,從沒有受到過任何的委屈。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情感會是多麼的脆弱。因此,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與發展,增強抗挫折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我們一方面幫助學生形成豁達開朗的而不是心胸偏狹的生活態度,一方面分析學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導他們正視挫折,使他們的行為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3.培養學生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鼓勵學生參與了解社會,重視生活技能的培養,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內容。世界各主要國家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一方面重視樹立學生服務於社會的意識,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個人能力。比如在美國,每一名中學生在完成中學課程之後,必須完成國家教育規定中的一定量的社會服務時限,學校才允許其畢業。這一點,即使美國總統的子女也不能例外。在香港,無論大中小學生每年都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為社會服務。在日本,學校的責任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學生農工商兵無所不學,衣食住行樣樣嘗試。而在國內,這一方面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家長害怕學生能力不行,學校唯恐耽誤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影響升學率。我們應該大膽借鑑先進國家的做法,要使學生動手、動腦大膽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使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接軌。因為一個人畢竟要走進社會生活的大熔爐中,所以在學校里就要培養學生將來應對社會生活所具備的各種技能,為切實走上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4.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素質
  當代的學生由於缺乏勞動能力的培養,因此他們的勞動技能素質幾乎為零。馬克思說:「勞動是人類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具有熟練全面的勞動技能是一個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在學校教育中,要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重要性的認識。要讓他們認識到,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不僅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知識,而且要愛勞動,會勞動。此外還要儘可能地利用周圍學校、社會上的環境和條件,給學生創造參見社會實踐和鍛鍊自身勞動技能的機會,因為勞動技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培養得來的。同時,在勞動中,學生才可以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和學以致用能力,為將來走上社會服務於社會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礎。
5.提高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

當代的學生依賴性很強,獨立性很差。事實上,一個人心理依賴性程度越高,心理承受力就越低下。因此,我們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自主自立品質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第一,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生活常識,逐步做到生活自理,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第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分類概括能力。第三,給學生主動權,要大膽放手讓學生組織開展各類活動,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鼓勵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教育。第四,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要培養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防止心理封閉;通過合作教育,培養學生和諧健康的心理品質,創造友愛融洽的人際關係。以此來培養學生健康穩定的心境。


ОО二年十二月


參考文獻目錄:
1.《當代心理衛生》 陳學詩、李國榕主編 1992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心理學概論》宋廣文主編 1994 石油大學出版社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