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中的利益主體變革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中的利益主體變革
 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在創設之初就有明顯的特徵,由於時代發展的需要,其被賦予的使命更加重大,而不單純是培養高素質人才。自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相繼提出要對高等教育體制實行改革,同時我國的經濟體制也wWw.LWlm.coM發生了轉變,這就引發了一系列的利益變革。高校的利益主體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而原有的教育體制已不適應現代社會和高校發展的需要。因此,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分析,可以更清晰地理清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中利益主體的變化情況,為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提供新的理論依據,為平衡高等教育各個相關利益主體關係以及進一步完善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找到新的途徑。
  一、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
  (一)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Stakeholder Theory)起源於美國的多德和伯利的公司社會責任之爭,雙方針對公司是只為股東獲取利益服務,還是為股東和其他利益主體負責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這一事件成為利益相關者理論產生的萌芽。1963年美國史丹福研究院的學者首先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的理論概念,即用來表示與股東相對的,與企業有密切關係的所有人,這是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起始。關於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實際應用開始於弗里曼,他將這項理論應用於公司的戰略管理當中,並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思想。這是對這項理論的發展和總結,並將其系統地應用到企業管理當中。
  (二)利益相關者理論應用於我國高等教育的可行性
  自我國學者胡赤弟於2005年在《教育研究》上發表一篇名為《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關者分析》的文章以來,利益相關者理論受到教育學界的廣泛關注,國內關於利益相關者理論在高等教育領域中應用的研究也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高校的需求越來越多,高校不僅要承擔教學責任、學術責任還要承擔社會責任。高校需要履行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基本職能。作為一種非營利性組織,高校只能由利益相關者共同管理。隨著高校與社會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一些高校與社會上的組織逐漸建立起了合作夥伴關係。高校的利益相關者既有來自校內的,也有來自校外的。而各利益主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了高校特殊的利益結構。
  二、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中的利益主體研究
  (一)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中的利益主體變革過程
  1.政府主導時期(1949年~1958年)
  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能夠有效地調控社會資源,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國力,我國在借鑑了蘇聯模式,並考慮我國歷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傳統因素的基礎上,選擇了以高度集權為特徵的計劃經濟體制。這一時期,中央政府主導高校管理,呈現一元化的利益格局,強調社會整體利益、共同利益,而忽視了個人的利益。高校的一切活動是為政府服務,可以說當時高校已經成為了政府的附屬品。在這一時期,政府對高校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從組織人事、招生分配到課程標準、選擇教材等等,都由政府一手包辦。因此,高校對政府也形成了全面的依附關係。這種高度集權化的制度,形成了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高校以政府為一元利益主體的典型特徵。
  2.政府控制時期(1958年~1976年)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高教管理體制經歷了由集權向放權再到收權的過程。在這一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利益一元化的模式逐漸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政府也隨之調整了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一度放權。但是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管理權力又逐漸收回,政府依然是高校核心的利益相關者。文化大革命時期對高等教育的衝擊不言而喻,經濟管理體制的轉變導致高等教育體制隨之發生了變化。
  3.政府主導下的合作時期(1978年至今)
  1978年對於中國社會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又一個春天。中共中央在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