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創建創新型人才能力培養模式及其完善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實施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就是淡化專業界限,促進學科交叉,順應市場經濟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從之前“專才”的培養模式轉變為“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佳木斯大學的物理學專業為師範類專業,歷史較長,主要側重培養中學師資力量。這樣的傳統專業在大類招生背景下更有必要制定適合的物理學專業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目前物理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
1. 重視理論知識,忽略人文素質訓練
文理分科,造成理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普遍偏低,在文學藝術修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文字書寫質量方面的能力都相對不夠,不能夠很好的表達自己。作為師範生,這種表達上的缺失會對其日後的教師生涯產生很大的障礙,影響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有效性。人文素質的不足還表現在缺乏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了解,文化底蘊不足以及缺乏人際交往的體驗和起碼的社會知識,人與人之間關係淡漠,不懂得奉獻與愛心。
2. 教育過程缺乏個性,學生專業興趣不高
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中缺乏讓學生髮揮個性的空間,學生很難在教學中獲得興奮點,難以激發創新的慾望。大類招生模式的開啟,某種程度上有所緩解,但是教育缺乏個性現象還相當普遍。
3. 校內時間集中,學生缺乏社會經驗目前高等學校的開放度和社會化程度很低。即使有個別學校和學校、企業之間建立了一定的聯繫,這種聯繫也多半是簡單的。物理學專業培養的師範類學生只有短短的一個半月左右實習時間,接觸社會、真正融入社會的時間遠遠不夠,沒有與社會緊密接觸,自然就不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難以完善自身。
二、創建創新型人才能力培養模式
1. 人文素質與科學教育齊抓並進
人文素質體現一個人的道德境界與人格魅力,是成人的主要標誌;科學教育提升一個人的專業素質,是成才的必經之路,二者相融相生,相輔相成。目前我們關注的主要是成才,即科學教育充足,很多人都忽視了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特別理工科學生,人文教育嚴重缺失,所以增強學生的人文教育勢在必行。改變傳統的育人模式,突破人為的文理鴻溝,確立文化素質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地位,是建立人文理工滲透的育人模式的方法。佳木斯大學理學院的院訓即為“明禮誠信、敏思篤學,文理相容,知行合一”,充分體現了人文教育在理科學生培養中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增設人文選修課、輔修人文專業和雙學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挖掘自然社會中的人文精神, (物理學專業開設了人文物理等選修課程) 等途徑,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形成物理學科和人文學科的協調發展。
2. 突出個性教育,創建彈性考核機制
教育的真諦就在於發現學生天賦,並加以培養,使其個性獲得充分而自由的發展。促進個性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要尊重學生差異性,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首先要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個性設計教學,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注重啟發式和指導式教學,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打破學生思維定勢,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尊重學生興趣,增設輔修專業門類,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選擇權,使其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愛好學習。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彈性的人才考核機制,儘可能地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解決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彈性考核的標準要符合下列要求:評價內容要全面化,要兼顧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情況;將不同階段的評價有機的結合起來;評價的標準多樣化,相互結合;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且要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
3. 完善並優化課程體系
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及與之相對應的課程體系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和前提。根據物理系生源特點及專業的辦學特色,將物理學專業的核心課程進行優化。
(1) 減少大型理論化課程,增加實踐課、選修課比例。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課程設置中不斷增加選修課的種類,增加實踐類課程的比例,實現小型化、彈性化,儘量減少大型理論化課程,多渠道增強實踐環節,使專業課程體系能服務和服從於培養學生創新性能力的需要。特別設置了與今後的創新有密切聯繫的綜合實踐類課程及各類素質教育課程,如我們開設了機械製圖課程,以增強學生的工科基礎訓練;開設了鉗工實驗課程,學生可以親手製作實用的工具,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開設了需要手腦並用的電子線路實驗,並結合專業原有的師範特色,形成了“理工師”結合的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方面的要求。
(2) 調整課程實驗課時安排。理論環節是實踐環節的基礎,同時實踐環節又能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因此,物理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既要考慮到動手能力的培養,也要考慮對基礎知識學習的反饋作用。為使實踐教學體系能科學合理地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知識的能力,同時具有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特色,我們結合社會發展需求,根據我校實際,揚長避短,確立了實踐教學體系必須符合人才培養的定位。以夯實基礎為出發點,以如下幾個方面對物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優化與創新。一是調整實驗教學課時數,總的教學課時大約增加了 20%,理論教學課時數相應減少。二是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重。在未優化之前,課程實驗中 90%以上是驗證性實驗,優化之後大量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重,每門課程實驗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重大約達到 30%。這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優化設置,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大大加強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系統掌握。
4.增加實習機會,創造交流環境
為了使學生早日了解社會,提前適應社會,增加學生實習機會、接觸社會的舉措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積極開展與相關中小學、企業的人才培養合作機會,建立以中小學、企業為依託的高校科技團隊,開創依託利用社會資源,解決實際需要的特色科技創新之路。針對物理學專業的“理工師”結合的培養模式,發揮堅實的理論基礎,充分利用附屬中小學的資源,學生作為班級的副班主任,負責學生習題課、自習課的工作,零距離接觸學生,解決教學上的實際問題,並在課餘時間帶領學生進行小發明、小製作等科技創新活動,在實際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由於學生接受過基礎的工科訓練,可以承擔適當的工科實訓,將畢業設計與生產實際適當結合,真題真做,結合科研項目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得到加強。
科技創新活動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載體,結合專業特色,鼓勵、輔導學生參與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物理知識競賽、挑戰杯、電子設計競賽、機器人大賽等科技創新活動。這些活動涉及範圍廣泛,國內各類學院均有隊伍參賽,這就為大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提供平台,提供發揮創新精神、鍛鍊獨立工作能力的機會。鼓勵學生參與此類競賽,能充分檢驗學生創新活動的水平和素質。同時,激發廣大大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學術研究的興趣,培養大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鑽研、團隊合作的精神,提高大學生科研創新技能、創造性思維、創新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
大類招生帶來人才培養要求的變化,促使人才培養模式也要相應的發生變化,注重人文素質、突出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學生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已逐步滲透到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並取得初步成效。我們將繼續努力,進一步完善物理學創新型人才能力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海霞,周增慧. 大類招生條件下本科專業分層培養教育體系研究[J]. 現代教育管理,2011(2).
[2] 張宏亮,張華,何波. 地方性普通高校實施大類招生的條件和可行性[J]. 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1(6).
[3] 李寶萍. 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 價值工程,2012,31(16).
[4] 方曉峰,李應岐,曾靜. 從高等數學教學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大學數學,2010,26(1).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