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美術教育對於培養未來復合型人才的作用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美術作為一種文化,長久以來與人類的文明與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往往與政治、經濟、科學、宗教等藝術相互融合,以滿足人類社會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而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正日益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同時,也向人類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生存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如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人們更新觀念,重視將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當工程師設計機器或家電時,不僅考慮它的實用功能、經濟效益,而且也考慮到機器或家電與人的各種關係,使其結構科學合理,造型優美,色彩協調,使用舒適方便。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及服飾裝飾的設計與製作要求也越來越高。可以說,作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今,以全球化為背景的數位技術、新媒體、網際網路、交互式傳輸的視覺文化時代已來臨,社會越是飛速發展,越突顯美術的社會作用與價值。各類人才及廣大建設者應具備一定的美術修養,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因此,美術教育對於培養未來復合型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美術教育培養和發展人的創造能力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
創造能力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創造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本能。人的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是人類智慧的要素,這些要素的能力要通過教育來培養、促進。許多專家認為,目前學校教育大多屬於記憶性地接受文化遺產的課程,而培養學生把儲存的信息及經驗等加以組合,激發出新的創意的大腦活動能力的課,當屬美術課。如美術教育活動所要培養和訓練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力、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等,都是構成人的智力的主要因素。美術教育活動的整個過程都需要積極地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思考、設計、製作等,這些思維活動與實踐活動,同時又促進學生眼、腦、手協調並用。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人類心靈與外界溝通的重要工具。視覺除了滿足人的生存需要外,大部分知識、經驗與信息都來源於視覺,並儲存在人的記憶中,為創作活動提供基礎。由此看來,觀察能力極為重要。觀察是有意識地看。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各個時期的觀察能力有所不同。幼兒、兒童階段,觀察能力很概括,不夠具體,但充滿想像,按不同年齡分別形成幼兒、兒童繪畫的“塗鴉期”“象徵期”“意象期”,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如同人類童年時期即史前的美術創作,此時,幼兒、兒童的思維方式與其他相關活動也基本如此。到了少年時期,觀察能力大大提高,觀察事物越來越細緻、豐富,因此,有慾望表現現實的形象,繪畫進入寫實時期。到了青年以後,觀察能力逐漸完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繪畫進入藝術表現的佳境。一個人的繪畫歷程,好似人類的一部美術史,而人類的美術史恰恰載錄了人類的發展史。人們常說某個人很聰明,意味著這個人觀察能力很強,觀察能力決定一個人接收信息、掌握知識的能力;而人類的觀察能力決定人類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態度,決定著人類文明的步伐與方式,同時也把握著人類社會發展、前進的方向。觀察能力不論是對個體還是人類整體都十分重要。培養人的觀察能力,美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繪畫基礎教學中,如何建立科學的觀察方法是首要問題。形態各異的物象具有千差萬別的視覺形式,點、線、面、體、形、色、質、量、明暗、動態、對比與變化、對稱與平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造型因素,能夠使人直接產生審美情趣,這些感性認識必須經過判斷、分析、提煉、概括,才能上升到理性的整體把握,才能處理畫面的主次關係、明暗關係、結構關係和虛實關係,從而使畫面生動,具有整體美感。整體感在美術創作中至關重要。這種反覆的整體觀察與整體表現的過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與表現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整體把握事物的思想意識及整體認識方法。由此可見,對視覺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美術活動是最佳途徑;而視覺是人類與外界溝通的橋樑,有了觀察能力才能有進一步的感悟能力。
此外,心理學研究表明:手的活動影響腦的發育,手指動作的訓練對腦細胞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以大拇指為例,其運動區對大腦皮層的刺激相當於整個大腿運動區刺激的十倍。在美術活動中,從準備工具材料到整個作畫或製作過程,始終都離不開手的活動,能夠充分訓練和發揮手的靈活性;手的動作越多、越複雜,越能刺激大腦皮層上相應運動區的生理活動,思維活動的水平就越高。
另外,美術活動能促使左、右腦協調發展。人的左、右腦具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又有同樣高級的智力功能,它們既各司其職又協同合作,同時不停地交叉傳動工作。在美術活動中,既依賴於右腦形象思維對形象信息的加工、改造和想像,也依賴於左腦進行分析、排列和邏輯思維。左腦在進行科學的抽象思維時,必須有右腦的形象思維作基礎來協調促進。美術活動還區別於其他學科,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模式,使每一幅作品都有獨立存在的價值,由此,可以增強人勇敢、自信的個性心理等,諸如此類都是創造能力的基礎。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創造活動過程中離不開觀察、感悟和實踐,而美術教育活動是以形象的可視性、動手操作性、物質的造型性和表達思想情感性開發人的智力的過程,正是觀察、感悟和實踐的過程。美術教育培養人的創造能力,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
二、美術教育能夠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眾所周知,科學與藝術是人類兩大創造性發明。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是推動社會完美發展的雙翼。早在原始時期,人類就認識到前輩技藝經驗的傳授在生存中的重要作用。人類最早的造型技能的傳授和製作過程,是在與自然界作鬥爭的過程中,同生產勞動緊密結合併直接為生產勞動服務的,可見美術活動與人類的起源與發展密不可分。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使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較之以往產生深刻的變化,需要具有創造性思維方式的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歷史上古今中外復合型人才可謂層出不窮。如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同時也是政治家、書畫家。清朝康熙大帝不僅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大局,在數學、天文、曆法、物理、地理、農學、醫學、工程技術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經、史、子、集等文學方面,聲律、書法、詩畫等藝術方面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德國著名詩人、作家歌德,不僅對歐洲文學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而且是自然科學家、博學家、畫家。他在科學研究方面涉獵廣泛,對動植物形態學、解剖學、色彩學、光學、礦物學、地質學等都有所研究,他還是很有造詣的風景畫家。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巨匠達·芬奇是繪畫奇才,為後人留下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同時,達·芬奇還研究科學與哲學,他的興趣愛好極為廣泛,不斷地進行天文、地理、物理、解剖、自然歷史、工程學等方面的科學探索,而且成果顯著,被視為近代科學的先驅,是“萬能的天才”。總之,各歷史時期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不乏其例,他們都是各個時期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風雲人物。他們的成功也都得益於來自各方面包括美術的培養與教育。如達·芬奇的老師委羅基奧就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辛勤的藝術與科學的探索者,他用數學、透視學和解剖學等科學的方法探索藝術的實踐活動,不僅影響了達·芬奇繪畫的寫實風格,還培養了他對科學探討的興趣,這是使他成為繪畫天才和科學研究家的關鍵。
美術教育活動可以喚起人對未知領域探索的慾望,同時也可以指導探索方法。它是人才智慧的源泉。美術素質是現代社會人才人文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不可缺失的,如數學、生物、地理、物理、化學、考古、軍事、醫學等都需要美術能力,需要識圖和以形象示意的表達能力。法國哲學家、教育家盧梭認為,美術教育的目的並不在其本身,而在於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視力和敏捷的手法,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和把握周圍世界。現代社會文化競爭與市場經濟競爭中,美術成為各種競爭領域取勝的因素。如在2008年申奧過程中,除語言敘述之外的所有形象,都是經過美術家精心設計的,如申奧會徽、網頁、紀念章、各種宣傳畫、體育館效果圖、莫斯科會場的北京展台等,美術設計以直觀形象徵服了人們,這不僅需要設計團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專業能力,也需要領導者及評審者具備很高的審美修養。蔡元培在以《美術與科學的關係》為題目的演講中指出缺乏美術教育,會抑制人的情感的發展,導致人的迂腐、僵化和缺少創造性,更缺乏感情活動。許多世界大家都很重視藝術,如達爾文、愛因斯坦、伽利略、楊振寧、錢學森等,他們自身都具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造詣。目前,由於各方面原因,社會與家庭過於重視孩子文化科學方面的積累和培養,忽視美術方面的教育,甚至有些家長在高考前因孩子文化課成績差改學美術;學習美術只為多一條出路,這種教育違背了美術教育的宗旨。以往對美術素質的忽視所造成的弊端已突顯出來。如在某次大型土建過程中,挖地基時發現了古蹟,如果停工會給工程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建築工程師由於缺乏美術修養,不重視文物的文獻價值,沒有予以保護,而是繼續開工,結果造成古文物的巨大損失,其經濟價值是停工損失的無數倍。
如果這位工程師具備美術修養,他首先會重視古文物的價值,在文物能夠得到保護的情況下減少經濟損失。諸如此類的事時有發生。現在有關方面已引起重視,如某些院校已注重培養藝術型工程師的復合型人才。美術教育可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人養成不斷學習、繼續學習的良好品質,這也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人類傾其身心也只能掌握點滴知識,只有具備繼續學習的理念,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使人終生有所收穫。
自古文沒有第一,武沒有第二,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與探索是無止境的,同時還要融合邊緣學科提高綜合能力,這些必然使人不斷地學習。同時,美術教育通過實踐活動培養人敢於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每一次創作,不論是初級階段還是更高層次,都是一次尋求新的表現方法的開始。這個過程循環往復,使人產生不斷學習、探索、創新的慾望與精神,這種精神使人具有潛在的緊迫感,繼而形成繼續學習的觀念意識。
三、美術教育能夠培養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審美情趣、健全的人格
美術是研究美、創造美的造型藝術,多以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的內容為題材。在學習過程中,必然要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進行觀察、審美和表現,從而提高人對美的形式和內容的感受、鑑賞、評價,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敏銳的感知能力。如在觀賞名畫《蒙娜麗莎》時,通過畫面的藝術語言,我們看到她年輕、俊秀的臉龐,感受到眼前是一位溫柔、端莊的柔美女性;繼續觀賞後,從她安詳的神情、溫文爾雅的微笑中,發現畫家描繪的是典雅、智慧的女性形象;此時,會加強對畫中形象的尊重與讚賞,觀賞者自己也會自尊自重起來。當進一步了解時代背景時能感受到,《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思想的一面旗幟,從而令觀賞者產生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的審美感受。社會生活中,人們除了要滿足精神需求外,還要在物質審美上獲得滿足,如衣、食、住、行等。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是經過美術家精心設計而投入生產使用的。具備一定審美能力的人,往往能夠達到“精神與物質”“實用與審美”相結合,從而提高個人的物質生活品質和精神審美需求。另外,美術活動可以慰藉人心,避免由於精神空虛而造成的頹廢和墮落。閒余時間,賞析美術作品時所產生的共鳴、認同和感化會緩解精神的緊張與壓力,使人心情放鬆。作畫過程,會自覺進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感悟人生、自我認識、自我調整等境界。一切美術活動都是真正的精神美感的體驗。
近些年美術教育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對於具備美術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在社會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人們並沒有予以真正的理解和認識。目前學校教育在小學階段還能夠正常上美術課,到了初中、高中階段,美術課幾乎被文化課占用,而這一階段,正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使學生緩解學習的緊張與壓力的大好時機。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實施美術教育,是社會面臨的需要進一步探討的課題。從某種意義上講西方經濟高速發展,得益於美術教育。美國教育家克拉克在1899年著的《藝術與工業教育》一書中指出:“當時美國工人在工業各部門中具有熟練的技藝,應當歸功於圖畫課業的實施。”時至今日,人們已經認識到,國家經濟的騰飛,社會文明程度的進展,需要同時具有科學與藝術雙翼的人才,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使社會向著和諧完美的方向發展。因此,美術教育對未來社會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鄧福星.美術教育學.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3.
2.常銳倫.中等師範學校教科書美術第三冊教學參考書.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7.
3.朱伯雄.世界美術名作鑑賞辭典.浙江文藝出版社,1991.7.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